『壹』 《推拿》講了什麼如何評價
落掉的一顆星在於兩點質疑,一是擺脫不了的矯情,二是情節的急促展現。
畢飛宇的原小說是以人物為章節,每章聚焦一個人,從他/她的視角展開心理描繪。推拿院人物眾多,盲人按摩師是一群,健全人是一群。後者包括了煮飯阿姨和兩位前台小妹。盲人里的爭斗是無聲的,他們必須很認真的用耳朵觀察,在心裡揣度。而健全人的矛盾是訴諸言語,公開化的。
電影中對群像的處理極難,就像把《三國演義》或者《水滸傳》拍電影一樣,這種難看程度是難以想像的。如何平衡戲份又不失深度,片中找到一個很不錯的匯流點:小馬對小孔愛情的落空,接都紅對小馬愛情的落空,接沙復明對都紅愛情的落空,由這四個人構成愛情線的主幹,旁伸開來,是王大夫和妓女小蠻,以及無驚無險的金嫣和張宗琪。這涵蓋了整劇中的盲人角色,能感受到強大張力的聯系。他們關於愛情的慾望如此天然而不懂約束,卻又沒有傷害力。而那場「分肉爭執」無疑是對健全人的世界,莫大的諷刺。片中,究竟有沒有任何一場戲是表現盲人的人性惡的?按摩院是由沙復明和張宗琪合夥開的,所以合名為「沙宗琪」,小說後段也出現了兩人就按摩院歸屬權和領導權發生爭執,但這在電影中沒有被呈現。導演編劇幾乎攫取了小說中所有明顯的沖突戲,可偏偏沒有這場。這是一種傾向,將盲人形象,做的盡善盡美的傾向。這是清晰指向道德立場的做法,也是最為大眾心裡舒坦的做法。當然,這無疑削弱了他們性格中作為人本能的復雜一面。小馬黑暗視角的呈現,是非常有趣的。他是最年輕,人物狀態變化最大也是最好看的一個。婁燁是最先持積極心態嘗試高清機拍攝的導演之一,我們能看到這部影片,比《春風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謎事》都更明亮而有細節,即使還是有無休止的落雨和陰郁。小馬的主觀視角,攝影機拍攝的是一個粗糙的,失焦的,濃烈的,類似膠片的畫面質感,它不僅是模仿小馬眼睛所見,也是他心理渴求的視覺外化。這兩種攝影風格,光明和黑暗,白天與夜晚,其實並沒有分水嶺,之於盲人都是一樣的,但之於觀眾,有了強烈的代入感,和醒目的辨別標志。
費里尼曾經說過,自己喜歡搜集各式各樣人的面部照片貼在牆上,不同人的長相、表情、喜怒哀愁,都可以刺激他聯想故事。影片中大量細膩特寫,拉近了觀眾和人物的距離,幸好演員都是極佳的,經得起特寫與觀察。遊走的鏡頭連貫了視點和情緒,如中國毛筆字一樣的流暢,是婁燁詩電影概念的開始。在這一點上,加之旁白,是繼《春風沉醉的夜晚》後,在視聽語言上更好的傳承。
毫無疑問,婁燁作為第六代導演之一,如今成為最有成績也最有風格的一位。應該被肯定的是,主題的選擇,能看出視野和性格。路學長辭世;王全安、王小帥還在向過去取經,沉耽在所謂情結里走不出來;張元已經給家俬拍定製微電影;管虎努力的商業轉型。唯剩下賈樟柯和婁燁在用電影做當下的記錄者。不過賈樟柯有著商人的精明,而婁燁不訴諸任何人的政治理念和社會意識。他的影片是普世的,還是那個細膩的小情人,擺脫不了的是關於愛的永恆命題,即使包裝千變萬化。他對廣場舞的熱愛,以及紋身的迷戀,以及彌漫、朦朧的影調,會成為他影片的注腳,為作者論研究增添趣味。
關於小孔的扮演者在外形上和俊俏的郭曉冬扮演的王大夫不相匹配,這都是我們作為「明眼人」所見所生的偏見。作為盲人,美或是不美,倒不如身上迷人的氣息。正是這樣,他們萌生愛意的原因才與健全人,是如此的不同。
傳閱都紅留下的紙條那場戲是我最喜歡的。紙上刻著盲文,沙復明等人小心翼翼摸著凸起的小點,閱讀完畢,沉默,傳給下一個人,而健全人都沒有能力去聆聽都紅的心聲。讀信,不用眼看,不用聲讀,從來沒有哪部電影是這樣描繪兩個世界的。而沙宗琪按摩院里,他們作為個體經歷過的撒狗血,而作為群體所相伴支撐的轟轟烈烈,在這種不告而別下,無聲的結束了。
『貳』 紅花綠葉深度解析
《紅花綠葉》深度解析如下:
我認為《紅花綠葉》是一部倫理片,也是一部地理片。當然我覺得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拍出了生命的內在性。兩個存有罅隙但心存善意的人在日常生活互動中,讓愛在心靈深處源源不斷地流淌了出來。
那種流淌超越了利益計較,是一對年輕男女在心靈世界沉靜下來後,所展現的一種存在的必然性。這種展現在國產片中十分少見。
剛在電影院坐下來的時候,電影中出現的濃郁棗梁色調、大量自然外景空鏡、黃土高原的場景選擇,以及一段抒情色彩較強的音樂,都讓我擔心這部影片是不是又陷入某一代的美學窠臼和藝術慣例。但影片開始不久後,這種擔心就消失了。
它開始描述一對男女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局部的細節,他們的情感互動和身體動作中有著微妙的可信的邏輯。這就是影片最難實現也最難評價的部分。這是一種整體的協調感。
我說這部影片是倫理片,因為它從開始就提供了一個倫理困境,給出了一個反道德的生活事件。古柏年幼時疑似得了癲癇症,自己也不打算結婚,這出於自尊,他不希望拖累別人。但古柏的母親讓媒婆張羅,利用隱瞞古柏病情的手段,為他找到了漂亮女孩阿西燕。
兩人成婚不久事情就敗露了,古柏母親不僅欺騙了女方,也向兒子隱瞞了女方的戀愛史……兩位無辜的年輕人一開始就要面對這個被給予的污損的生活格局。如何處理這一切構成了這部影片的真正起點,也構成了一則文化寓言,而且在敘事上具有某種難度。
因為電影必須處理這個倫理問題,所以我說這是一部倫理片。但這里的倫理不是我們所通常遭遇的都市倫理,要講清楚它,必須要講述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寧夏西海固,以及這個地理位置的特殊精神背景。
我認為凡是要加上地理特殊性才能准確釋義的影片,可以將之稱作「地理片」——古柏和阿西燕的奇特的婚姻,還有,阿西燕雖然和前男友有一段深刻的戀愛史,但前男友車禍去世了,這感情終結於她和古柏認識之前,古柏得知後反應如此之大,也許我們必須藉助於西海固這個地理名詞來解釋。
如前所言,在那個困境或者說戲劇情境搭建起來之後,非常有趣的是,導演從這里開始著力展現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互動。兩個年輕人都怕自己被對方嫌棄,分開來睡,但深夜光景,兩人還是湊到了一起。他們仍然被對枯梁方所吸引。
當古柏有病的消息被阿西燕知道後,古柏以為阿西燕逃離了,他雖然失落,但仍然喃喃自語,認為阿西燕做的對,並未將過錯推到對方身上。事實上阿西燕並未離開。
這對年輕夫婦來到阿西燕家,阿西燕前男友的家人來請客,阿西燕母親代為拒絕,但父親卻認為他們必須去,阿西燕在前男友家為他上香。事情在某種程度上是主動敗露的,片中的父親(以及電影創作者)其實是讓大家直面生活,生活不能總是在迴避當中。
阿西燕的一次離家出走,主要也並非來自於利益被損害,而是她發現古柏對她的不滿。古柏去岳父家接阿西燕,卻拙於表達情感,只能遠遠看著,電影用慢鏡頭呈現了勞動中的阿西燕,那裡有古柏的情感投射。
阿西燕是自己回來的,她回來的場景被電影鏡頭表現得美麗無比,田野中的樹葉金碧輝煌。古柏沒有直接去迎接,而是去小商店買了很多吃的等著阿西燕。
阿西燕回到房間里不經意的對話,讓觀眾聽出,她是在月經結束之後自行回來了,而且她說,我昨天剛洗干凈——這也許是女性書寫的細膩之處,不知道原著中是否存在這個情節。 電影並沒有迴避情愛的暗示,這是這對年輕夫婦日常生活互動的重要環節。
當天晚上,在古柏妹妹的房間,女孩為嫂子唱了一首民歌,內容是一個男子無常後,女孩對他的思念。這個段落里有人性之美,在很多層面發散著光芒。從這里可以看到創作者對於生活的理解,以及對於這種理解的含蓄的表達。影片展現了人們之間的善意以及倫理的恰當性。
在前門某影院的首映式上,主持人例行了采訪了很多電影人,所有人都在說,這部影片朴實,溫暖,善良。這些話都很普通,但事實上,讓善良表現在人物關繫上,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只有王小帥導演說到了電影中的倫理處理——古柏是否應該出於善意向阿西燕隱瞞另外一個秘密?
電影最終還是讓古柏說出了這個秘密。這讓觀眾覺得釋然。 阿西燕懷孕後,大夫爸告訴古柏,他的病可能會遺傳,暗示應該打胎,家人都告訴古柏不要告訴阿西燕,但在最後一場戲中,兩人走在大雪紛飛的田間道路上的時候,古柏還是告訴了阿西燕。阿西燕說,這種事,誰知道呢沒岩運。
電影和電影中的人物都沒有以現代知識來斷絕生活的希望。電影在這個很小的情節上戛然而止。我覺得這是高明的,在這個非常小的情節里結束說明了導演認為到此已經具有了影片的完整性,而那些日常生活的瑣碎情感細節和話語,被賦予了觀眾意想不到的重要性,這就是這部影片的哲學。
對於這部充滿這些瑣屑情節的影片,一般人會認為《紅花綠葉》是一部小品式的電影,但其實影片中包含了一個特別完整的文化結構,它也非常含蓄地暗示了西海固這個空間的精神性。 電影中的「大夫爸」被賦予了某種象徵意義。
這人沒有子女,和妻子在村子裡開診所,診所同時是一個小商店,他經常給予古柏一些建議,比如說古柏的病不適合過性生活,按照醫學知識,不適合生育。 我們可以通過電影的情節設定來感知這個「大夫爸」,它被設定為某種意義上的反面人物。
通過人物對話,我們知道古柏的病可能是因為小時候被大夫爸打了青黴素,他還和古柏爭低保,而事實上他非常富裕。因此,他身上所具有的因素都是需要被超越的,這些因素包括商業的、知識的…… 這可以說是電影中明確的思想表達。電影中還有隱約存在另一個維度的介入——城市。
從人物的對話中,我們知道古柏以前在蘭州打工,他後來因為妻子離家出走而打算再次去往城市,卻在中途折返,他在山坡上有一段畫外音,說了他對城市的印象,他曾經在城裡買過彩票,最終什麼也沒有得到。 這也可以看作是對城市的表態。
那段畫外音講述的時候,使用了山對面的城市空鏡,偶爾疊化出一個類似於清真寺的建築。而電影中時常出現的大自然的空鏡頭,則彷彿為神性的降臨提供了空間。這是一個重要的維度,是整部電影大結構中的一個支柱。
我不知道電影生產過程和後期處理時做了怎樣的調整,但我仍然能從一些地方感受到其中的宗教意識。比如開頭時空氣中隱約傳來的誦經聲,還有對話時大家偶爾所提到的真主。電影人物時常引用經文來否定大夫爸的斷言,他們說,你又不是真主。
其實這些因素被隱去一部分,電影也仍然具有敘事上的完整性。那個在善意謊言撮合下結合的家庭,對於這對西海固青年來說,是一種前定,一個先驗的存在,那是別人的問題,不是他們的問題。但是他們要處理這一切。
他們之間表現出來的平等和愛,與上一代家長不同,上一代人的生活中,女性的被動性時常在電影中被體現,而現在電影表達的是西海固新一代農村青年,他們具有著堅定而自省的生活態度,我驚訝於他們在日常生活的肅靜當中所發展出來的自然而美好的關系。
阿西燕懷孕之後害喜,想吃生瓜子。古柏夜間兩次去野外偷向日葵。兩人的互動讓人深感生命的美好。扮演古柏的演員羅克望是非職業演員,他的木訥和內在激情都演繹地很准確,他讓我們認同這個人物並進而認同整個故事。阿西燕和其他演員的表演也很好。
電影作者顯然對於西海固以及作為象徵的西海固的一代新人,有著非常美好的印象與期待。 這也正是電影所力圖證明的,他們並不需要藉助於外在的東西,或者說超越了那些外在元素—商業的、知識的、現代文明的,他們才更能夠通過回到內心、回到生命本質和內在性上,來實現真正的幸福。
電影提供了那樣的一個空間,西海固的一個普通的村落,一個安靜的房間裡面的一張土炕,生命似乎在這個靜默的空間中生長出自己的花朵來,這里似乎具備著解決一切問題的精神源泉。雖然影片也時常藉助於經文的提示,如古柏所引用的「哪怕一個殘缺的麻雀,它的指望也是全美的。」
但這種觀念和信仰,完全也可以從人的生命內在中發展出來。 所以我覺得這部「小電影」的偉大之處,在於拍攝出了一種日常生存中的神性光輝。所以我覺得它非常獨特,令人難以忘懷。編劇阿美說這部影片是一部寓言式的電影,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叄』 王源長痘痘、下跪,這部影片他的演技要超越易烊千璽了嗎
2019年一部《少年的你》爆了。
隨之而來的討論除了影片本身,還有演員。
特別是偶像出身的易烊千璽,被導演曾國祥誇獎的時候,還激動得留下了眼淚。
易烊千璽在《少年的你》中表現的確亮眼。
剃平頭,大特寫,都是對一個演員演技的考驗。
易烊千璽和周冬雨這個「老戲骨」搭戲,一點沒感到有任何的怯場。
在最後一場隔著玻璃的戲份中,表現出了影帝級別的水平。
同屬於TFBOYS組合成員之一的王源也值得誇獎。
一樣是2019年上映的影片,不過比《少年的你》早了好幾個月。
雖然這片沒能讓王源帶來像易烊千璽這么高的關注度。
但影片質量、王源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
它就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的作品——《地久天長》。
影片沒有豪華陣容的明星,除了王源有點流量。
而其他演員都是行走在文藝片領域的實力派。
說到這里也感覺有點悲哀,全片所有的演員加起來的流量可能還沒有王源一個人的多。
這就是文藝片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環境。
沒明星,沒流量,不妨礙《地久天長》成為2019年國產最佳電影之一。
王源的表演沒有易烊千璽來得有力量,這跟影片的風格有很大關系。
但王源的表演還是得誇獎一下,有進步。
王小帥找到他的時候,他臉上長了青春痘。
本來可以通過後期或化妝處理,但王小帥覺得留著可能更自然,也更貼近人物。
於是王源就頂著他臉上的痘痘演戲。
這對一個19歲的偶像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突破。
不僅如此,文戲也把握得相當出色。
和父親吵架,眼神的對峙。
對父親傲慢的姿態。
以及要離開父母,感謝的下跪告別。
不說有多驚艷,起碼是及格的。
王景春和詠梅就不用多說了。
他倆演得好,是應該的,因為實力就擺在那裡。
兩人因為《地久天長》拿下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
另外還有一位要特別介紹一下。
就是常年混跡在文藝片和藝術片之中的——齊溪。
他參演的《浮城謎事》和《下海》,給我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
有身材有顏值還有演技,希望她以後可以演一些大眾化的角色,讓更多觀眾看到。
看完演員表,估計大家都應該知道影片是個什麼風格了。
看過王小帥導演作品的朋友,就更不用說了。
影片時長185分鍾,跨越中國幾十賀橡年的變化。
沒有緊湊的劇情,察緩有的只是像一位老人一樣,給你緩緩講述過去發生的事。
頗有幾分《活著》的味道。
不過《地久天長》更為平淡,平淡到在看影片的時候,會覺得這就是生活,不是電影敗拍模。
這也是王小帥努力想要達到的目的——生活。
在電影拍攝時期,團隊在場景的搭建上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和投資。
目的就是要盡量還原那個年代。
為了把影片要求的生活化細節和年代感還原出來,場景搭建完成以後。
讓演員在裡面住幾天,摸摸牆,用一下老道具,讓它們變得有「人氣」。
在筒子樓里燒的爐子,都是真實能用,能生火、能做飯的。
炒菜的鍋要真的刷油,做幾次菜,才能上場。
演員的服裝大量的定做,大量的找原型,讓一切恢復到生活的細節中。
為了能讓演員才能真的「回到」那個年代。
劇組甚至非常任性的按照時間順序來拍攝,全組人員在中國的南北來回轉場。
經歷了包頭到福建、又從福建回包頭的大遷移。
這些讓人咋舌的操作,為的就是在熒幕上展現一種撲面而來的生活感。
電影工作者,真的很辛苦,但也需要這份匠人精神。
王小帥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談到關於《地久天長》的一些創作。
之前的《青紅》、《我11》和《闖入者》。
三部影片都是關於三線建設的,是從個人的經驗出發。
而《地久天長》雖然人物還是他小時候所熟悉的工人、工廠。
但有些人選擇了下海做生意,主動投身到社會的變革浪潮中。
也有的人跟隨社會體制的變化而變化。
這樣的人物和家庭在全中國有無數個,因此影片也有了更廣闊的格局和共性。
其實不僅王小帥,還有賈樟柯、張元、陸川等第六代導演。
他們創作的源泉,都是從個體的經驗出發。
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限制他們創作的框架。
要想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有著三個層面。
第一:在過程中,用理性的態度,體現出世界。
第二:體現出最終目標的彼岸方向。
第三:體現出整個社會秩序的永恆意志。
單純表現經驗世界的作品,只體現了個人與這個世界的短暫關系,無法獲得永恆主題。
第六代導演的作品往往源於並止步於個人的生命經驗。
有動人的細膩細節,但是又會出現斷裂和局限。
《地久天長》是一部突破性的作品,突破了個人經驗的束縛。
創作出細膩的個人生命,具備超越性和永恆價值。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中國50年代,具有獨特的時代烙印。
中國建國的初期,出於一種對進步的渴望。
不管是對自然力的控制,還是道德的革命,都充滿了自信。
現代的統一,造成與歷史和舊傳統的徹底決裂。
這也是《地久天長》主人公的命運寫照。
但強大的自信不一定是「正確的」。
拋棄了傳統和舊觀念,不一定不會陷入新的「舊觀念」中。
70年代,中國經歷飛速發展,一個風起雲涌的時代到來。
看似完美,到處充滿商機,但人們也在新的時代中遇到了挑戰。
這新思維和新時代中誕生的新一代,他們在新教育中長大。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觀念轉換。
《地久天長》把這巨大的時代變革,折射在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上。
細節的重點就放在「失去獨子」和「計劃sheng育」。
「失去獨子」是一個家庭的痛點。
又擊中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生命的傳承,香火的延續。
「計劃生育」代表新的次序到來,接受它,就代表進入新時代,告別舊時代。
然而,悲劇就在兩者之間誕生了。
一個由新次序(計劃sheng育)代表的新觀念導致了「失去獨子」的家庭。
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影片用沉著、冷靜、不動聲色的大師手法,表現了這一悲劇的誕生。
在醫院中,畫面的右側,是醫院的樓梯。
樓梯的牆上,有一個巨大無比的「靜」字。
畫面的中間,是一堵牆。
左側,是醫院長長的走廊
縱深處,是明亮的手術室玻璃門。
手術室在高處,意味著向上進步,走向光明。
劉耀軍在這個「向上」的環境中,經歷過兩次人生的變革。
從右側的走廊上來,走到左側的走廊,最後走向縱深處的模糊明亮。
一次是他的孩子溺水,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一次是妻子王麗雲懷孕被發現,被組織強行引產。
兩次,都是兩個小生命的消失,同時也是兩個生命象徵的新舊社會次序的破滅。
引產之後,意味著傳統的舊觀念徹底失敗,被新社會拋棄。
而在這個新社會中,兩夫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個新生命的逝去。
他們並沒有怪任何人,王麗雲還為此道歉,劉耀軍陷入無盡的自責中,覺得是自己沒本事。
第二次劉耀軍的長子,因為溺水,搶救失敗,他們只有絕望、哭泣。
這一次,意味著新社會中的次序斷裂,無法延續「香火」。
劉耀軍和王麗雲,在悲劇發生之後,每一次都用隱忍克制的態度來表現情緒。
他們的台詞,沒有歇斯底里的爆發,而是像柔情的水,緩緩訴說,引人淚下。
這是舊社會中賦予他們的傳統文化觀。
在引產之後,王麗雲說了一句:「對不起」,明明不是自己的錯,卻要說對不起。
劉耀軍在跳舞,他的狀態既壓抑,又奔放。
王麗雲告訴身邊的人,說自己的丈夫沒生氣,只是覺得自己窩囊。
在這么大的社會變革中,自己的家庭成了「犧牲品」。
他們的態度依然是傳統的溫良恭儉和剋制。
沒有把不幸和痛苦歸於外界,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們認為,是因為自己的無能、窩囊,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這個時候,因為有大兒子的存在,騎在劉耀軍的肩膀上一起共舞。
這個家庭還算是完整的,他們也接受這個新舊交替的社會。
所以他們依然生活在群體之中,和大家一起共舞,圍成一個圓圈。
這也是兩夫妻最後的狂歡。
之後,長子溺水而亡,兩夫妻從此離開了這個圓圈。
不管是在新社會還是舊社會的次序中,都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和生存空間。
這對夫妻,經歷了傳統和新次序的失敗和斷裂。
《地久天長》用非常冷靜隱晦的台詞來表現他們的絕望和孤獨。
劉耀軍的女徒弟,是一個年輕美貌的新時代女性,他有高學歷,因為到廠學習和劉耀軍相識。
女徒弟一直對劉耀軍有感情。
來探望兩夫妻的時候,劉耀軍對女徒弟說:「你嫂子說,她的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就是數日子了。」
這不是時代的終結,而是生活在時代中,一對極為平凡的中國式夫妻的「婚姻終結。」
在這個新舊大變遷的時代戰爭中,他們因為失去兩個孩子,沒有後人。
一方面被拋棄在舊傳統的世界之外。
一方面,因為新社會的到來,他們成為了犧牲品。
他們的時間失去了,人生意義失去了,是時代中「最不幸的人。」
過去、未來、當下,他們都沒有生存的空間。
只能孤獨的、孤立無援的站在一個沒有方向的世界。
他們沒有心安理得的現在,也沒有可以回憶的過去,因為他們的過去還沒有到來。
他們也沒有可以指望的未來,因為他們的未來已經過去了。
他們不可能變老,因為他們從來不年輕。
他們不可能變得年輕,因為他們已經老了。
在某層意義上,他們甚至不可能死亡,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生活過。
在某層意義上,他們也不可能生,因為他們已經死了。
《地久天長》在創作上,王小帥用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
深刻而痛切地描繪了一對夫妻和多個家庭在時代中的創傷和迷失。
所以王小帥導演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才會說:「這不是電影,這是生活。」
王景春才會說:「在《地久天長》里,我不是演員,我只是生活的搬運工。」
對照《地久天長》里兩人的表演來看,這種形容非常准確而貼切。
兩個演員的表演跟在其他作品裡不同。
沒有飆戲、沒有激烈的情緒演出、甚至連激情戲都沒有。
有的只是平凡的一呼一吸,生活的瑣碎,這些平凡,恰恰透露出了普通中國人的氣質。
《地久天長》如同還原真實的年代,呈現了幾個有代表意義的家庭。
表現了導演個人生命體驗中的那個年代。
除了「失去獨子」,還有幾個重要的細節。
企業改革、舞會、嚴打、下海等場景,還原了那個年代人們腦海的真實記憶。
但影片並沒有止步,而是繼續探索,在重現生活的基礎上,開始了真正的超越與突破。
《地久天長》的英文名為so long,my son。
so long的表面意思是「再見」,但它又不是正式的「再見。」
常表現要離開很久時間,或者告別,或者「就這樣吧!」
my son,我的兒子,在影片里的隱喻,就不用多說了,已經非常明顯。
《地久天長》確實是一次漫長的告別。
夫妻兩告別了無法生存的空間,開始游離在中國的南北兩端。
重新建立生活,建立生命的方向和意義。
失去孩子,夫妻兩在痛苦中想方設法填補他們空缺的生命。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終於體現出人生強有力的終極意義。
兩夫妻首先是通過最直接,甚至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填補生命的空白——收養孩子。
他們把收養的孩子當成失去的孩子的替身。
一家三口在一起磕磕碰碰,渡過了數個年頭。
孩子慢慢長大,直到青春期叛逆的到來。
孩子還是像大多數被收養的孩子一樣,選擇離去,留下了遠去的背影。
兩夫妻深知這一天總會到來,他們欣然的接受現實。
給了孩子好不容易辦下來的身份證,還把屬於孩子的真實姓名和身份還給了他。
《地久天長》把兩夫妻的幾個重要時刻,通過精妙的敘事來表現。
妻子被迫引產到大兒子溺水身亡是七八十年代。
兩夫妻背井離鄉到八九十年代。
離開家鄉幾十年,回到故鄉和老友相聚是21世紀。
三個時空,通過有相似性的畫面交叉剪輯,建構出了復雜而不凌亂的時間結構。
影片一開場的時空是大兒子溺水。
接著就是他們領養的孩子叛逆,離家出走。
非線性的敘事,兩個事件連續不斷的把主人公置身於痛苦之中。
在失去兩個孩子以後,面臨的是第三個孩子——養子的失去。
兩夫妻好不容易構建的世界,填補的空白,隨著養子下跪、離去。
又重新回到了無盡的空虛,他們的世界依然是空白的。
在這個時候,意外來了。
劉耀輝和女徒弟有過感情,而且女徒弟懷了他的孩子。
這一切自然瞞不過敏銳的妻子。
妻子決定給劉耀輝自由,犧牲自己,完成劉耀輝的人生。
選擇了自殺。
劉耀輝置身於生命的十字路口,他必須做出選擇。
他可以選擇重新組建家庭,人生走全新的維度。
把斷裂的香火延續下去,回到舞池的圓圈之中。
而劉耀輝的選擇,體現了他超越生命的價值觀——永恆。
他知道不能只為自己而活,不能只顧著自己這一輩子的家庭圓滿。
當他決定不要孩子的時候,坐在車里,哽咽。
是大師級的風范,同樣也是王景春大師級的表演。
這是他生命中第三次和自己的孩子說「再見」,so long,my son。
第一次,他瘋狂的掙扎著,抱著長子,拼了命往醫院跑。
第二次,歇斯底里,默默承受著痛苦,並嘗試接受現實。
第三次,沒有多餘的情緒,只有坐在車里,哽咽,僅此而已。
他找到了新的世界、新的方向、新的價值,擁有了永恆的意志。
而妻子的選擇,也和劉耀輝是同步的。
她試圖通過死亡的方式,達到死而復生的境界,擁抱自主和永恆。
條件是,結束自己的時間、日子、以及生命。
《地久天長》里有很多妻子做飯的場景,只有做飯,才能填補她內心的空白。
但這一次做飯的場景中,她突然停下了,冷靜平靜的告訴丈夫。
她只有他,要是連他也沒有了,那她該怎麼辦呢?
這一段表演同樣也是大師級的,其實不是在質問,而是在訴說。
因為她心中早有打算,她知道她要怎麼辦,只是把她的選擇平靜地向丈夫訴說。
妻子來到一間寺廟。
在新社會的次序中,是沒有寺廟存在的,所以寺廟的空間顯得極小。
但是妻子認為,輪回是存在的,而她也選擇相信這種輪回。
她選擇來世,下一個世界中,她會努力過得好一些。
最後留下一封信,結束自己的生命。
兩夫妻的選擇重構了生命。
劉耀輝的哽咽,選擇結束還未到來的新生命。
他選擇救自己的妻子,他們的生活,就在生與si的選擇中重生。
在那個舞池的圓圈之外,生命重逢,兩夫妻各自一半構成了一個新的圓圈。
生活繼續,並重新開始。
影片用一個意味深長的畫面來結束這一段生命旅程。
妻子和女徒弟分別在兩艘船上,船朝同一方向行駛著,卻又彼此錯過。
妻子和女徒弟,一個帶著新生命,一個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交錯了。
帶著新生的女徒弟,其實走向了絕望的生活。
而本來選擇結束的妻子,卻迎來了生活的希望。
《地久天長》到這里,沒有再描寫這個家庭。
而是把視角放在另一個家庭,那個和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糾葛了幾十年的家庭中。
劉耀輝送妻子去醫院,影片通過醫院的相似性,過渡到新的時空。
曾經的主任——李海燕。
是她親手把劉耀輝的妻子送進醫院引產。
二十年來,她每天生活在痛苦中,無盡的懺悔折磨著她。
李海燕的兒子沈浩。
當年劉耀輝的兒子就是因為他,才會溺水。
這個家庭也將面臨新的輪回。
李海燕身患絕症,時日不多。
沈浩有了自己的家庭,並且馬上要做父親了。
二十年,有著密切關系的兩個家庭,卻過著天差地別的生活。
李海燕的家庭,代表新次序,他們選擇進入新社會,下海經商。
最後兒子功成名就,成為一名醫生,過著富裕的生活。
劉耀輝的妻子,因為自己是勞模,必須起到帶頭作用。
下崗需要她帶頭,結果被時代拋棄。
連引產都需要她帶頭,結果失去孩子。
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
《地久天長》到這里,開始探討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從個人的生命經驗升華到社會。
李海燕的家庭,對劉耀輝的家庭懺悔。
其實意味著,李海燕代表的新社會次序,對劉耀輝代表的舊社會次序的懺悔。
李海燕躺在醫院,最後一句話:「我們有錢了,不怕了,你們生吧。」
這是那個時代多少人心中的痛。
快要當父親的沈浩。
在一間小屋子裡,終於說出埋在心裡多年的秘密。
選擇了懺悔。
直到這一刻,觀眾才知道,當年劉耀輝長子的悲劇是這樣發生的。
其實這個真相,兩個家庭,兩對夫妻,早就心知肚明。
只是在二十年之後,才選擇懺悔。
劉耀輝夫妻的離開,是尋找自己生命中的空白。
是對沈浩的保護,也是對李海燕家庭的保護。
他們選擇讓這個家庭保持完整,讓他們始終處於那個完整的舞池圓圈中。
最終這個完整的家庭,選擇對這個殘缺的家庭懺悔。
最後兩個家庭在新生命誕生的喜宴上聚會,彷彿又回到了那個舞池的圓圈。
這次,他們重新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圓圈。
生活在遠方的女徒弟,通過視頻也成為圓圈的一部分。
萬眾期待之下,大家都等著看女徒弟的孩子。
這時兩位演員又貢獻了大師級的表演。
劉耀輝有一些緊張,同時又有一點期待,妻子也是如此。
當一個混血兒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
劉耀輝有些許失落,但又夾雜著釋然的情緒,妻子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