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恐怖片
1《13猛鬼》:恐怖片原來也可以拍得如此精妙
因為片子的名字和海報設計得實在不咋地,一直沒把它放在心上,偶爾將碟片放進碟機,眼睛就再也離不開了。這部電影符合我對恐怖電影的第一要求——畫面要美。《13猛鬼》畫面沒說的,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有一座可以隨著星體運行不停變換的房子,房子由13間收集鬼魂的玻璃房子構成,被收集的鬼魂在各個房間奔竄。整個房子彷彿一個精密的儀器,我甚至懷疑這座房子不是電影道具,而是電腦特技作品。
2《鬼娃娃花子》
你聽過「鬼娃娃花子」的傳說嗎?傳說花子是為了到學校找媽媽,卻被壞人殺死在廁所里的。
但花子並不知道自己死了,還是一直在校園的廁所中尋找媽媽。所有的恐怖由此開始,花子的怨氣在學校不斷害人。直到十一年後花子的妹妹里美來到這所學校,與好友香苗和悅子在廢棄屋舍聽到詭異的聲音並經歷一連串的怪異事件之後才漸漸揭開謎底……
由堤幸彥導演,前田愛、野村佑香 、大村彩子和兵丘麻矢主演的日本恐怖片《鬼娃娃花子》是日本恐怖電影中的經典之作,其恐怖亮點以畫面音效取勝。
推薦指數:★★★★★
女高中生友子和同學共同看了一盤來歷不明的錄像帶,七天後,她和她的同學相繼死去,這引起了女記者淺川的關注,她決定調查這個事件的原由,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怪異事件。刺耳的電話鈴聲,陰騭的詛咒意念,從電視走入現實的貞子……他們能夠順利解開這個七日之謎嗎?
3《午夜凶鈴》系列電影根據日本作家鈴木光司的作品《七夜怪談》改編而成,並被美國、韓國多次翻版拍攝,但筆者認為還是日本原版拍得較為經典。日版《午夜凶鈴》電影共拍了三部,有一定連貫性,是日本恐怖電影中無爭議的經典作品。其恐怖亮點以懸疑遐想而取勝。
推薦指數:★★★★★
四個人在一間舊宅玩一個靈異游戲,不小心喝了宅子周邊的湖水,於是發生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件,四個朋友相繼死去……原來湖底住著一個名叫楚人美的女鬼,她的冤魂和咒怨通過湖水向整座城市擴散,一場報復久久無法平息……
4《山村老屍》我只看過這一部是來自中國香港的恐怖電影,共有三部,彼此無甚關聯。筆者認為還是第一部《山村老屍之非常凶姐》最具恐怖氣氛。其恐怖亮點以貫穿始終的詭異氣氛取勝。
推薦指數:★★★★
圍繞一間屋子發生的一系列恐怖事件。屋主含冤去世給房子留下了咒怨,於是,凶宅幾次易主都無法逃脫被詛咒的命運,怪誕的故事由此展開,接連不斷……
5《咒怨》依舊是日本恐怖電影的系列作品,時下已出品三部,其恐怖亮點以情節的詭異、新奇和多變而取勝。
推薦指數:★★★★
十 年前,瘋狂殺手恰奇被逼得走投無路,選擇在玩具店中自殺。剩最後一口氣時,他喃喃地念了一串古老的咒語,為的是讓他死後靈魂得以附在離他最近的活人身上再 度重生。然而,世事難料,那一刻,附近除了成堆的玩偶外,連一鬼影也沒有。於是,恰奇的靈魂附身在當時正狂銷熱賣的玩偶「好傢伙」上,靜待和真人靈魂附 身……
6《鬼娃新娘》是來自美國的恐怖電影,已出版四部。其恐怖亮點是以造型和創意取勝。
推薦指數:★★★
在終點站本當是無人的電車上,搞室內裝修設計的俊武卻在電車上看到了兩名少女相互摟抱著睡覺的情景,在第二天得知這兩名孩子她們的母親毒殺的消息。俊武為深深地為自己沒有叫醒他們而自責。當天晚上俊武就在自己的家中新餐桌上見到了這兩位少女的魂靈.。一個能看到別人過去的神秘女子,協助其揭開了種種恐怖之謎……
7《四人餐桌》是來自韓國的恐怖電影,由全智賢和朴信陽主演。該電影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靈異驚悚片,而是更接近於心理懸疑范疇。其恐怖亮點自然也是以抓住觀眾心理為依託開展劇情。
推薦指數:★★★
8《黑暗侵襲》非常值得看的恐怖電影...很有深度 我看過,好看
推薦指數:★★★★★
9《恐怖蠟像館》和值得看的!我看過,好看!
推薦指數:★★★★★
不死咒怨 3612票
人皮客棧2 3145票
電鋸驚魂 2954票
連體陰 2846票
凶兆(新天魔666) 2701票
閃靈 2695票
撕裂人 2568票
寂靜嶺 2467票
回到鬼屋 2336票
驚變28周 2277票
閣樓(藏屍樓) 2145票
鬼域2輪回 2114票
咒怨2 2112票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 2104票
解剖學教室 2103票
水靈 2100票
13猛鬼 2088票
女高怪談:死亡教室 2023票
禁止心跳 2013票
人皮客棧 1997票
生還者(鬼營/鬧鬼) 1984票
毛骨悚然 1962票
亡靈召喚 1945票
死寂 1927票
異教徒 1923票
惹鬼迴路 1919票
還我姆指 1916票
德州鏈鋸殺人狂3 1886票
女巫 1878票
入侵腦細胞 1876票
突然有一天之第四層 1868票
隔山有眼 1857票
風殺 1841票
女高怪談4聲音 1825票
狂蟒之災2 搜尋血蘭 1820票
生存游戲 1799票
鬼擋路2 1793票
2005活跳屍 1783票
異形魔怪4 1777票
鬼訊號2白光 1764票
老師的恩惠 1762票
史前巨鱷2 1755票
電鋸驚魂2 1754票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 1738票
玩命記憶 1732票
喪屍出籠2:病毒 1725票
人肉叉燒包 1695票
死神來了3 1694票
死不瞑目 1685票
妄想 1685票
山村老屍2:色之惡 1683票
鬼上車 1673票
輪回 1657票
降頭 1647票
宅變 1627票
鬼域 1622票
電鋸驚魂3 1586票
沙海魔怪 1553票
抽象畫中的越南少女 1533票
粉紅色高跟鞋 1485票
活人破膽2 1477票
屍骨無存 1466票
報應(收割/致命報應) 1464票
屠夫 1452票
致命ID 1451票
屠殺夜 1438票
鬼娃魔種 1419票
吸血萊恩 1416票
魔界契約 1387票
濕地 1369票
墓地狂舞 1358票
恐怖入侵 1357票
水中女妖 1354票
隔山有眼2 1351票
假發 1328票
亡靈咒怨 1327票
嚇死鬼 1326票
午夜驚魂 1321票
幽靈船(鬼船) 1313票
塔瑪拉 1286票
雪山驚魂 1286票
還想知道聯系我
⑵ 有哪些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電影
《偷襲》《邊城英烈傳》
《決戰時刻》《革命》《The Crossing》
⑶ 美國科幻電影發展歷史
一、19世紀末到1920年代:好萊塢科幻片的成長期。
19世紀末,帶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幾乎和娛樂電影同時在法國誕生,比如1895年的《機器屠夫》,1897年的《一位20世紀的外科醫生》等。但這些影片也許更像是在使用電影技術變魔術。直到1902年法國人梅里埃推出《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才標志著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出現。1910年代,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和英國,似乎在拍攝關於外星人和未來戰爭的題材的科幻片上一馬當先。不過隨著好萊塢製片廠制度的出現和發展,美國在科幻電影製作上奮起直追,生產了《科學怪人》(Frankenstein,1910)、《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13)等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於1916年生產的一部長達105分鍾的《海底兩萬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它開創了水下攝影的先河。到了1920年代,美國科幻片開始和歐洲分道揚鑣。和德國《大都會》(Metropolis,1927)等歐洲科幻片相比,好萊塢科幻片更注重傳奇的情節、快捷的節奏、驚險的動作和高超的特技。這一時期好萊塢科幻片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和《神秘島》(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
二、1930年代和1940年代:好萊塢科幻片的成熟期。
從1930年代開始,好萊塢科幻片開始偏愛帶有恐怖、悲觀和浪漫色彩的瘋狂科學家主題,並且開始連篇累牘地拍攝科幻電影系列片。比如,這一時期出品了《科學怪人》(1931)、《科學怪人的新娘》(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科學怪人的兒子》(The Son of Frankenstein,1939),類似的還有《化身博士》系列和《飛俠哥頓》系列(Flash Gordon)。而《隱身人》(The Invisible Man,1933)和《金剛》(King Kong,1933)都是當時產生的名作,它們延續並發展了好萊塢電影在特技運用和情節安排上的長處,並已經產生了獨特的程式。到了1940年代,由於二戰的影響,好萊塢科幻片處於一個止步不前但卻相對穩定的狀態,在這個十年中生產的科幻片幾乎都是從前題材的「後續系列」,比如《隱身女人》(The Invisible Woman,1940)、《隱身人歸來》(The Invisible Man Returns,1940)和《隱身人復仇記》(The Invisible Man』s Revenge,1944)。不過,這也同時鞏固了好萊塢科幻片的敘事模式。在1943年上映的《蝙蝠俠》(The Batman)中,日本科學家成為了邪惡的敵人,將好萊塢科幻片和戰爭宣傳結合在了一起,這也是這一時期的特點。
三、1950年代和1960年代:好萊塢科幻片的繁榮期。
1950年代,也許是冷戰籠罩在人們心理上的恐懼陰影加強了人們的想像力,好萊塢在此期間產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它們常以外星人、怪獸或核戰爭為主題,也更加依賴特技的運用。比如《地球停轉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X放射線》(Them!,1953)、《兩萬英尋下的怪獸》(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火星人入侵》(Invaders From Mars,1953)、《外星人大戰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1953)、《盜屍者入侵》(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惑星歷險》(Forbidden Planet,1956)、《蒼蠅》(The Fly,1958)和講述核戰爭的《海濱》(On the Beach,1959)等。冷戰對好萊塢科幻片的影響持續到了1960年代,比如1968年的《太空登月記》(Countdown)就以美蘇軍備競賽為想像的源泉。但正是在1960年代,產生了科幻片歷史上的經典之作《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這部美英合拍的影片無論在故事情節、思想內涵還是特技效果上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四、1970年代和1980年代:好萊塢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間保持平衡的時代。
特技的使用對好萊塢科幻片而言從來都是舉足輕重的,而隨著視覺效果技術的發展,特技和故事之間的張力逐漸開始加大。究竟應該怎樣將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很多導演做出了他們的嘗試。喬治·魯卡斯(George Lucas)的《THX1138》(THX1138,1971)和《星球大戰》(Star Wars,1977)、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傻瓜大鬧科學城》(Sleeper,1973)、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Alien,1979)無疑是70年代幾個成功的範例。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萊塢科幻片的特技效果製作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神奇體驗,而同時這些科幻電影又能提供給他們一個值得品味的故事。比如喬治·魯卡斯在80年和83年相繼推出氣勢宏大的《星戰之帝國反擊戰》(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星戰之傑迪歸來》(Star Wars: Return of the Jedy),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溫情脈脈的《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終結者》(The Terminator,1984)以及羅伯特·澤米基斯(Robert Zemeckis)的《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等。
五、1990年至今:好萊塢科幻片在高科技中探索前進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好萊塢科幻片開始大量倚賴電腦合成影像(CGI),並將其發揮至極,但在同時卻忽視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90年代以後的好萊塢科幻片在故事上乏善可陳,在視覺效果則上富有極大的沖擊力,畫面也更加精美逼真。《獨立日》,《侏羅紀公園》系列,《星戰前傳》第一部(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1999)和第二部(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等影片將觀眾培養得對那些花費高昂的特技大場面甚至開始司空見慣起來。當令人眼花繚亂的電腦特技在銀幕上趨向於飽和的時候,好萊塢科幻片也同時開始迷失了方向。隨著科技的進步,好萊塢科幻片開始探索新的主題,比如克隆技術和智能機器人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