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電影一般都是120分鍾左右
為什麼電影一般都是120分鍾左右?
一、生理因素。
生理學上講,一般人憋尿的時間一般也就兩個小時。要不然,膀胱與腎受不了,容易生病。
二、心理因素。
心理承受能力,其實也是一種生理反應,為了區分另算一種。
要知道,人類的專注力不是一致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波動。
所以,根據人類注意力的時長,幼兒園里一節課只有30分鍾,小學生一節課40分鍾,大學時一節課50分鍾,這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這也是,一部電影里,編劇會在故事的設定中,15分鍾一個轉折,或者來一個小高潮,好刺激一下即將要走神的觀眾,提醒下保持注意力。
是以,一部電影120分鍾,基本上已是成年人心理承受的最大限度了。
三、技術原因。
過去拍攝電影都是使用的膠片,而一卷膠片拍攝的最長時長就是15分鍾。
為了有效利用膠片,各大導演們都充分將15分鍾的膠片用到極致。所以,15的倍數決定了影片的長度。
現在的電影片長是120分鍾上下,但在百餘年的電影發展史上,15分鍾,30分鍾,45分鍾,60分鍾,90分鍾,120分鍾的片長,都曾經有過,也出現過個別4個小時甚至到6個小時的這種電影的長度。但最終,從業者摸索出了規律,就是90-120分鍾是最佳的長度。這個長度對故事的敘事性可以從容調度,而且符合觀影心理。
四、商業平衡。
電影不僅要拍,還有排。沒有正式放映就等於白拍了。票房低都算是失敗,電影畢竟是一種商品,要賣錢的。
所以,電影院在電影工業中佔有很重要的發言權,在票房分成上也要拿去很大的的比例。
反過來,電影院會對電影製作有要求。經過多年的博弈與摸索之後,發現90-120分鍾的片長,有利於院線的排片,能夠保證最大利潤。超過120分鍾的影片,一天輪播下來,多處的時間足夠多排一場了。所以,電影院不歡迎片長過長,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利益平衡點。
⑵ 一般電影長度為多少時間
一般電影時長為:90—120分鍾。
電影播放的時間稱為」影片長度「,以影片放映出現第一個出品方logo為開始,以影片最後字幕結束,音樂停止為結束,通常用分鍾表示。
意義:影片越短,內容減少,拷貝成本越低,場次越多。影片越長,內容更豐富,但需要對觀眾更有吸引力,拷貝成本高,場次越少,分類:
60分鍾及以內:短片
60——90分鍾:特殊影片
90——120分鍾:一般電影
120分鍾以上:超長電影
(2)一部電影一般播放多長時間擴展閱讀: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