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約翰 尼德普的詳細資料及他的幾部好的影片。
約翰尼·德普,美國好萊塢明星,曾經獲得過3次金球獎提名。《剪刀手愛德華》是他的成名作,被很多人推崇為愛情經典,從2003年開始出演《加勒比海盜》系列,讓他在好萊塢踏入當紅影星的行列。代表作品有:《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加勒比海盜》、《來自地獄》、《濃情巧克力》、《第九道門》、《無頭騎士》、《太空異種》、《忠奸人》。
中文名: 約翰尼·德普
外文名: Johnny Depp
出生日期: 1963年6月9日(星期日) 上午08:44
全 名: John Christopher Depp II
香港譯名:尊尼·特普 更多譯名:約翰尼·德普、約翰尼·特普、尊尼·狄普、強尼·戴普 昵稱:Mr. Stench(self-chosen)(臭先生) Colonel 性別:男 血型:B型 星座:太陽星座是雙子座,月亮星座魔羯座 出生地:美國Kentucky(肯塔基)州的Owensboro(歐溫斯波洛) 身高:約1.78cm——1.82cm(IMDB官方數據,請勿隨便修改) 體重: 約70 kg 家人:父親(John Christopher Depp 城市工程師)、母親(Betty Sue Palmer服務員)、姐姐(Christie Dembrowski個人經理)、兄弟(D.P. Depp編劇) 前妻:Lori Anne Allison (1983-1985) 妻子:Vanessa Paradis 兒女:女兒Lily-Rose Melody Depp(born on May 24, 1999)、兒子John Christopher Depp III (但在家中他和妻子喜歡叫他Jack)(born on April 9, 2002) 前女友:Sherilyn Fenn、Jennifer Grey、Winona Ryder 、Kate Moss
Johnny Depp---被稱作是「同時代最具才華的天才演員」 ,擁有好萊塢最酷最百變的一張臉,世界上最美最酷最性感的男人之一。 年少歲月
青少年月約翰尼·德普,1963年6月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的一個中產家庭。成長於佛羅里達洲,Johnny 在12歲生日時收到媽媽送給他的吉他當生日禮物,從此展開對於音樂的狂熱。15歲時Johnny 的父母離婚,而他也在那時候開始磕葯,在16歲決定退學去追求他成為搖滾巨星的夢想。對於那段年少輕狂的歲月,Johnny 在訪問中提到:「我沒有辦法從記憶中拼湊出家的樣子,因為我們不斷地搬家,青春期的我是非常迷惘的,因此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勤練吉他。」當時Johnny 組了一個樂團The Kids ,在裡面擔任吉他手,後來他們決定搬到洛杉磯去完成他們成名的夢想,不過後來樂團很快就解散,而Johnny 依靠電話銷售筆而生活。 在洛杉磯他認識了一位化妝師Lori Allison,並在Johnny 20歲時結婚,雖然他們的婚姻並沒有持續很久就以離婚收場,但是Johnny 卻經由Lori 的介紹而認識了Nicolas Cage,一開始他們相互看不順眼對方,不過後來卻結為好友,而Cage 也鼓勵Johnny 嘗試演戲並和Cage 的經紀人簽約,開始了演藝事業 他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龍虎少年隊》21 Jump Street播出後,迅速成為美國青少年的偶像。 電影成就 1984年,約翰尼·德普進入電影圈,在恐怖片《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中飾演角色,雖然是個小角色一下子就被殺掉了,不過也算是個開始了。
剪刀手愛德華是德普塑造的經典形象之一真正讓德普成為家喻戶曉的是《21 Jump Street》,當初在經紀人幫他接戲時,雖然德普並不覺得這影集會持續很久,不過為了生活也只好接受,想不到這影集卻非常受歡迎,使他成為全美青少年偶像,而期間他還拍了第二部電影"Cry Baby ",在這片子中雖然還是很偶像的造型,不過卻試圖探討一些青少年的價值觀,因為德普有意轉型為真正的演員而不只是偶像。 1990年,德普在鬼才導演蒂姆·波頓(Tim Burton)的《剪刀手愛德華》中扮演機器人主角,並憑藉此片首次獲得金球獎提名。拍攝期間,他與片中扮演女主角的維諾娜·賴德陷入熱戀並訂了婚,但這場婚約僅維持了三年便宣告破裂。 1992年,德普出演了庫斯圖里卡執導的非主流電影《亞利桑那夢游》(《Arizona Dream》),這部電影憑借德普的出色演出。摘走了當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
《邦尼和瓊》可愛到爆1993年,約翰尼·德普在風格清新的喜劇片《邦尼和瓊》(Benny&Joon)中扮演一個行為怪異的傢伙,再次獲得金球獎提名。 隨後,出演了導演萊塞.霍爾斯卓姆的野心之作《不一樣的天空》,片中扮演一個心地善良,頗具家庭責任感的年輕人,俊俏依然,魅力四射 1994年,他與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二次合作了另類黑白傳記片《艾德伍德》(《Ed Wood》),扮演一個帶有異裝癖的瘋狂導演,這一次他憑借精湛絕倫的演出第三次榮獲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1995年,德普與老牌演技派明星馬龍·白蘭度、費·唐納薇合演了《天生愛情狂》,又名《唐璜》(《Don Juan DeMarco》),盡管當年的白蘭度垂垂老矣,但德普與白蘭度相遇後便感慨相見恨晚~這部電影將德普的俊秀之美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出來,影片上映後受到輿論稱贊。
風流倜儻的唐璜《帝國》評價道:「德普的電眼電死了一群女人,還用不著償命。」 隨後,他還主演了著名導演吉姆·賈姆許(Jim Jarmusch)執導的《離魂異客》(《Dead Man》),執意要改變戲路的德普又選擇了一部叫 《致命時刻》(Nick Of Time,1995)的動作驚悚片。 1997年,性格迷人和喜歡挑戰的約翰尼·德普曾與金獎影帝阿爾·帕西諾聯袂主演了《忠奸人》(《Donnie Brasco》),扮演了位內心世界極度矛盾的卧底。 隨後,德普自導自演《英雄少年歷險記》(The Brave) ,出演電影《恐懼拉斯維加斯》,《宇航員的妻子》(The Astronaut's Wife),《第九道門》(The Ninth Gate),就在巴黎度假拍戲的日子裡,德普的人生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轉變,在跟Kate Moss分手後,那個至今陪伴在他身邊的法國玉女歌星Vanessa Paradis走進了他的生活,幾個月以後,對方為他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從此德普真的開始脫胎換骨,從浪子到巨星的蛻變。 1999年,約翰尼·德普與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三度合作,在《斷頭谷》(《Sleepy Hollow》)中,他將一個膽小如鼠卻堅持正義的小警察演得絲絲入扣,該片大獲成功 2001年,他客串電影《縱情四海》和同性戀電影《夜幕降臨前》,其中一人分飾兩角;隨後在《濃情巧克力》中,他扮演了一個彈奏吉他、高唱情歌的吉普賽浪子Roux,令觀眾耳目
讓全世界瘋狂的加勒比海盜Captain Jack一新;接著主演了《美國毒梟》(Blow) 、《來自地獄》、《墨西哥往事》等影片,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 2003年,他在迪士尼大片《加勒比海盜》中以另類的表演風格獲得了觀眾和專家的好評,令難得重視喜劇表演的奧斯卡也給予了他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之後他又出演了這部電影的續集,票房繼續大熱,德普那奇異的扮相和演技再次受到影迷的狂熱追捧,人到中年的他沒有像其他同齡演員一樣人氣下滑,反而更加如日中天。2004年主演了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的《秘窗》和《浪盪子》,又名《風流才子》(2004)講述的是17世紀的傳奇人物詩人伯爵約翰-威爾莫特(John Wilmot)的故事。這位伯爵行為古怪,做事放盪不羈。他的晚年可謂疾病纏身,失明、關節炎、肌肉萎縮、幻想症等等,而這些都是梅毒的症狀,最後發瘋致死。而約翰尼·德普挑戰的就正是這樣一個角色。隨後和凱特-溫斯萊特合作拍攝的《尋找夢幻島》一片還為他在2004年帶來一個奧斯卡提名。當然,他也沒忘和老友蒂姆·波頓合作,除在哥特動畫片《僵屍新娘》中獻聲外,2005年,在又一部蒂姆伯頓導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扮演一個怪異的巧克力工廠的主人,威利旺卡。影評人為此展開一場形容詞大賽,從影片到波頓再到德普,無一不贊,為兩人的傳奇合作史寫下完美注腳變態殺人狂理發師陶德 2007年,除了《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的拍攝外,德普與蒂姆·波頓六度合作,翻拍了著名的百老匯歌劇《Sweeney Todd》(理發師陶德)。這又是一部把哥特式的陰暗風格貫徹到底的影片,主人公自始自終僵硬蒼白的臉,二重唱下鋒利的剃刀劃過咽喉,血濺五尺,整個影片充滿了一種讓人不寒而慄的陰冷。影片再次地證明了一點,只有在伯頓的手中,Depp才是最有邪氣的Depp,他的這種氣質也就只有蒂姆伯頓才挖掘地出來。該片奪得了2008年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類電影,Depp獲得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此片還獲得了08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
2009年,由Johnny depp主演的《公眾之敵》Public Enemies 於7月1日 上映。 本片根據發生在美國的真實事件改編,故事講述了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聯邦儲備局成員竭力追捕臭名昭著、搶遍了美國中西部銀行的超級銀行大盜約翰·狄林傑(約翰尼·德普 飾)及其同夥。他們將與FBI探員梅爾文·珀維斯,雙方將展開正與邪的直接較量。 在邁克爾曼的導演下,《公眾之敵》上映後口碑不錯,許多媒體對德普的表演給出了高度的評價,並大膽預測他能憑借本片再獲奧斯卡提名 德普參演的希斯·萊傑的遺作《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將於9月份起在全球開始上映,其間德普將參演的片酬全數捐給希斯萊傑的女兒成為一時佳話《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瘋帽子'先生2010年,3月5日,德普與導演蒂姆伯頓的第7次合作3D動畫《愛麗絲夢游奇境》 率先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已經19歲的愛麗絲逃離一場宴會,跟隨小白兔跳入一個洞里,重返仙境。小白兔相信自己是找對了女孩,她正是10年前來過仙境的小女孩,不過愛麗絲自己卻一點也回憶不起來了,她在這里受到了「瘋帽子先生」(德普飾演)的歡迎。在仙境的動植物們正准備反抗紅桃皇後的霸權,並等待著愛麗絲來幫助它們,而愛麗絲將會怎麼做呢? 而日前,Johnny已與老搭檔蒂姆伯頓簽下合同,將拍攝一部關於吸血鬼的電影《黑暗陰影》,Johnny將在影片中出演一名吸血鬼。 導演經歷 Johnny 從影多年來一直都是個特立獨行的演員,喜愛挑個性特殊有挑戰性的角色來演出,讓他在好萊屋演員里顯得如此的與眾不同,他個人也曾經在1996年導演過一部名為"The Brave" 的電影,他的好友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也在裡面客串一個小角色,1997年的坎城影展並將它列入競賽片。 不僅如此,2009年Johnny又將小說《朗姆酒日記》搬上了銀幕,自導自演。 音樂歷程 雖然Johnny 在影壇上發展,不過他並沒有忘情於音樂,在洛杉磯Johnny 開了一傢俱樂部The Viper Room,Johnny 並且還有自己的樂團,偶而也會在俱樂部中演出,在1995年11月推 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Johnny 還曾經在英國搖滾樂團OASIS 的第三張專輯Be Here Now 中的一首歌Fade In-Out 中擔任副吉他手。在1995年一張為戰火下的南斯拉夫兒童募款的合輯 " HELP " 中OASIS 的歌曲" Fade Away "的主奏吉他。與Shane MacGowan 在英國BBC 有名的排行榜節目Top Of The Pos 中演出。Johnny 也曾經在Tom Petty 的音樂錄影帶"Into The Great Wide Open"中出現。 情感私生活 早期Johnny 因為他的私生活而成為小報追逐的對象,Johnny 也因此有了「好萊塢壞男孩」的形象並且被小報稱為魔鬼的化身。 約翰尼·德普除了別具特色的演技之外,他的情史也頗為精采。最為知名的當然就屬和他合拍剪刀手愛德華 ( Edward Scissorhands) 的薇諾娜·瑞德 (Winona Ryder ),他們在1990-1994年間處於訂婚的狀態,Johnny 還曾經在他右臂刺上Winona Forever表達愛意,不過在分手後他就將此刺青改成Wino Forever。 在1994年,他和時尚女王凱特摩絲(Kate Moss)相遇,全世界的兩個頂尖潮人的戀情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兩個性格過強的人雖然深深相愛,但卻並不適合走在一起。某次爭吵之後,性格剛烈的約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把一家高級酒店2000美元一晚的套房砸了個稀巴爛而被捕。 1998年,約翰尼·德普愛上了法國女演員兼歌手凡妮莎·帕拉迪絲(Vanessa Paradis),凡妮莎為他生下了女兒,取名莉莉羅絲·麥洛蒂·德普(玫瑰百合旋律)(Lily-Rose Melody Depp)。此後,曾以頹廢形象定格銀幕的約翰尼·德普開始以慈父形象出現在各類報刊雜志,推著嬰兒車,拿著尿布,經常出入各種社交派對,這與他以往的形象可謂天壤之別。
影視作品
Wild Roses, Tender Roses 神槍卡利伯 Caliber (暫無譯名) Affected Provincial's Companion (暫無譯名) Inamorata 世界之王 Rex Mundi (暫無譯名) The People's Act of Love 游俠傳奇 The Lone Ranger 但丁之手 In the Hand of Dante (暫無譯名) The Incredible Mr. Limpet (暫無譯名) Happy Days 項塔蘭 Shantaram 自殺俱樂部 A Long Way Down 暗影 Dark Shadows 達利 Dali 未上映,IMDb普通版有JD參演信息: 罪惡都市3 Sin City 3 (2012) (籌備中) (未證實) .... Wallace 加勒比海盜4:陌生的潮汐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 (2011) (前期製作) .... Jack Sparrow 旅行者 The Tourist (2011) (拍攝中) .... Frank Taylor 藍格 Rango (2011.3.18) (後期製作) (聲演) .... Rango 朗姆酒日記 The Rum Diary (2010) (後期製作) .... Paul Kemp 已上映: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2010.3.5) .... The Mad Hatter 公眾之敵 Public Enemies (2009.7.1) .... John Dillinger 帕納薩斯博士的奇幻劇院 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 (2009.12.25) .... Tony 海綿寶寶 "SpongeBob SquarePants" ... Jack Kahuna Laguna (單集電視劇, 海綿寶寶對大塊頭,Spongebob Vs The Big One 沖浪高手JKL2009.4.17) (聲演) 理發師陶德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12.21) .... Sweeney Todd 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2007.5.19) .... Jack Sparrow 加勒比海盜2:亡靈寶藏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2006.6.24) .... Jack Sparrow 加勒比海盜:傑克斯派洛傳奇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Legend of Jack Sparrow (2006.5.30) (電子游戲) (聲演) .... Jack Sparrow 僵屍新娘 Corpse Bride (2005.9.16) (聲演) .... Victor Van Dort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7.10) .... Willy Wonka 浪盪子 The Libertine (2004.9.16) .... Rochester 尋找夢幻島 Finding Neverland (2004.9.4) .... Sir James Matthew Barrie 他們結婚了還有很多孩子 Ils se marièrent et eurent beaucoup d'enfants (2004.8.25) .... L'inconnu 一家之主 "King of the Hill" .... Yogi Victor (單集電視劇, 2004.3.9) (聲演) 秘窗 Secret Window (2004.3.12) .... Mort Rainey 墨西哥往事三部曲之三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9.12) .... Sands 加勒比海盜:黑珍珠號的詛咒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6.28) .... Jack Sparrow 來自地獄 From Hell (2001.10.17) .... Inspector Frederick Abberline 大毒梟 Blow (2001.3.29) .... George Jung 濃情巧克力 Chocolat (2000.12.15) .... Roux 夜幕降臨前 Before Night Falls (2000.10.12) .... Lt. Victor 縱情四海 The Man Who Cried (2000.9.22) .... Cesar 斷頭谷 Sleepy Hollow (1999.11.19) .... Ichabod Crane 宇航員的妻子 The Astronaut's Wife (1999.8.27) .... Commander Spencer Armacost 第九道門 The Ninth Gate (1999.12.24) .... Dean Corso 恐懼拉斯維加斯 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8.5.22) .... Raoul Duke 英雄少年歷險記 The Brave (1997.6.9) .... Raphael 忠奸人 Donnie Brasco (1997.2.28) .... Donnie Brasco / Joseph D. 'Joe' Pistone 千鈞一發 Nick of Time (1995.11.22) .... Gene Watson 離魂異客 Dead Man (1995.5.10) .... William Blake 天生愛情狂 Don Juan DeMarco (1995.4.7) .... Don Juan DeMarco 艾德·伍德 Ed Wood (1994.9.28) .... Ed Wood 不一樣的天空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1993.12.25) .... Gilbert Grape 邦尼和瓊 Benny & Joon (1993.4.16) .... Sam 亞歷桑那夢游 Arizona Dream (1993.9.9) .... Axel Blackmar 猛鬼街6 Freddy's Dead: The Final Nightmare (1991.9.13) .... Guy on TV 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12.14) .... Edward Scissorhands 龍虎少年隊 "21 Jump Street" .... Officer Tom Hanson (69集電視連續劇, 1987-1990) 哭泣寶貝 Cry-Baby (1990.4.6) .... Wade "Cry-Baby" Walker l旅店 "Hotel" .... Rob Cameron (單集電視劇, 1987.2.4) 野戰排 Platoon (1986.12.24) .... Private Gator Lerner 邊城奪寶記 Slow Burn (1986.6.29) (電視) .... Donnie Fleischer 藍色麗人 "Lady Blue" .... Lionel Viland (單集電視劇, 1985.10.10) 私人手段 Private Resort (1985.5.3) .... Jack 猛鬼街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1984.11.16) .... Glenn Lantz 製片人 Procer: (暫無譯名)Cool Water (2011) (前期製作) (共同製片人) 朗姆酒日記 The Rum Diary (2010) (後期製作) (製片人) 聲效 Soundtrack: 理發師陶德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12.21) (演唱: "No Place Like London", "My Friends", "Pirelli's Miracle Elixir", "Pretty Women", "Epiphany", "A Little Priest", "Johanna (Act II)", "By The Sea", "The Judge's Return", "Final Scene (Part 1)", "Final Scene (Part 2)") 墨西哥往事三部曲之三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9.12) (作詞: "Sands Theme") (製作: "Sands Theme") 濃情巧克力 Chocolat (2000.12.15) ("Minor Swing/They're Red Hot/Caravan") 音樂 Music Department: 墨西哥往事三部曲之三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9.12) (作曲: 曲"Sands' Theme") 濃情巧克力 Chocolat (2000.12.15) (吉他手) 導演 Director: 未命名基思·理查茲紀錄片 Untitled Keith Richards Documentary (2011) (拍攝中) 英雄少年歷險記 The Brave (1997.6.9) 隨記 Stuff (1992) (電視) 編劇 Writer: 英雄少年歷險記 The Brave (1997.6.9) (劇本) 鳴謝 Thanks: 特技人 Stuntmen (2009) (特別鳴謝) (暫無譯名) Taste of Flesh (2008.8.15) (視頻) (尤其特別鳴謝) 畢業生 The Graates (2008) (特別鳴謝)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7.5) (電子游戲) (額外特別鳴謝) 救命吶!唐吉訶德 Lost in La Mancha (2002.8.30) (特別鳴謝) 嘗不夠的濃情:《濃情巧克力》製作花絮 One Taste Is Never Enough... The Pleasures of 'Chocolat' (2000) (電視) (特別鳴謝)
[編輯本段]其他資料
官司 ·1993年瑞凡·菲尼克斯吸毒過量死於他的俱樂部外面,接受調查。 ·1994年因在紐約公寓內隨意傾倒垃圾嚴重污染環境被捕。 ·1994年因和凱特·摩絲發生爭吵,憤然搗毀紐約一個每晚兩千美元的飯店客房因此被捕入獄。 ·1999年1月因為在倫敦飯店門口毆打狗仔隊被捕。 電影 ·《墨西哥往事》中,他的戲在9天內拍攝完成。但他並不想這么早離開,於是向導演請纓扮演了另外一個牧師的小角色。 ·他一共出演了7部以主角名字命名的電影,包括《Edward Scissorhands》、《Cry-Baby》、《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Ed Wood》、《Don Juan DeMarco 》、《Donnie Brasco》、《Sweeney Todd》。 ·他希望為《加勒比海盜》中角色包上金牙,但知道導演不會同意,於是他獨自出去將自己預想之外的牙也都包上了,導演和他商談,答應保留其中的一部分,於是他用這個方式達到了自己的願望。 音樂 ·芝加哥最著名的街頭藝術家韋斯利·威利斯專門為他寫了一首歌。 ·從前在樂隊The Kids擔任吉他手,現在又轉到一支叫做P的樂隊。 ·在《墨西哥往事》的原聲CD中,他創作並演奏了主題曲,第9首的Sands。 ·曾出現在Tom Petty1991年熱門歌曲Into the Great Wide Open的音樂錄影帶之中。 ·曾在Oasis的專輯中擔任主音吉他,因為當時他們的吉他手醉得太厲害,不得不找德普臨時代替。 ·曾與西恩·潘(8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合作唱片《強尼·戴普的左岸小酒館》 紋身 右上臂下方-- 印地安酋長頭像(紀念他的印第安血統)
曾經為薇諾娜刺下永恆的誓言 右臂上方--Wino Forever 右前臂--一隻鳥,代表sparrow(這個文身有說是因約翰尼·德普喜歡在自己身上留下喜歡的電影的印記,以此來代表船長Jack Sparrow,也有說紀念他兒子傑克的); 右手食指--三個長方形的圖紋; 右腳踝--骷髏頭與兩跟交叉骨頭; 右小腿外側--一個骷髏旗的文身; 右腿內側(踝關節稍往上)--一個問號 左上臂--有Betty Sue 在上面的紅心 以及 倒三角形(與他的母親有關); 右前臂內側--電影The Brave 的標志; 左手虎口數字3,約翰尼·德普說過,3對於他來說是一個神秘而又富有魅力的數字; 胸前--女兒的名字Lily-Rose 左前臂內側--silence,exile,cunning (紋於08年) 左上臂內側--3顆心 (紋於09年5月左右,3顆心分別代表了女友Vanessa Paradis,女兒Lily-Rose和兒子Jack) 紋身補充說明: ·1988年5月31日紋身「Betty Sue」,這是他母親的名字。 ·與薇諾娜·賴德訂婚後,在手臂上文上「Winona Forever」(永遠的薇諾娜),解除婚約後他去掉了兩個字母N和A,變成了「Wino Forever」(永遠做酒鬼)。 這也是約翰尼·德普身上最有名的一個紋身。 ·他將兒子的名字文在自己的手臂上,同時戴女兒做的珠子手鐲。 ·位於他右上臂的印第安酋長頭像是他的第一個紋身,是Depp在17歲時紋的
❷ 好看的高幹文
鏈接:https://pan..com/s/1P08t6gLNKXDZuVx5cq-dJg
提取碼:hc6k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8的分享
作者:灰的深睡眠
主角:游未滿,常葉行┃配角:沈園林,林德萊,孫照
❸ 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的文化
法國:
國名: 法蘭西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遺產日:9月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開始,最初的活動在9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在當時的文化部長雅克·朗的推動下,諸多深宮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敞開大門向公眾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進而保護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最初名稱為「國家文物開放日」,到1992年,開放時間延長為周六和周日兩天。)>>>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法國國旗的來歷有多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巴黎國民自衛隊就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徵國王的神聖地位;紅、藍兩色分列兩邊,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色又象徵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三色旗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徵,據說三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大革命時期的紋章作為國家的標志。紋章為橢圓形,上繪有大革命時期流行的標志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用的權標,是權威的象徵。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纏繞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博愛」。整個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綬帶環飾。
國歌:《馬賽曲》
國花:鳶尾花
國鳥:公雞
國石:珍珠
國家元首:總統希拉克(Chirac),1995年5月當選,2002年5月連選連任;國民議會議長帕特里克·奧利耶,2007年3月當選;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Dominique de Villepin) ,2005年5月任職;國防部長阿利奧-馬里(Michele Alliot-Marie ),2002年5月任職;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讓-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7年2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551602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全國人口為6339.21萬(截至2007年1月1日),包括400萬外國僑民,其中200萬人來自歐盟各國,移民人口達到49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8.1%。通用法語。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約400萬穆斯林及少數新教、猶太教、佛教、東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截至2007年1月1日,巴黎人口為215萬,包括市區和郊區的巴黎大區人口1149萬。 奧塞博物館——歐洲最美的博物館
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1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679個市鎮。
簡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 (右圖 )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諾曼底登陸
政治: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2000年6月改為5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總統離職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國民議會共有577個議席,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直接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根據2003年7月法國民議會通過的參議院改革法案,自2004年起參議員任期由9年縮短至6年,2010年總席位由321人增至340人,每三年改選一半。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1995年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使總統有權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法國總統在政府或參議院、國民議會的建議下,可將所有事關公共權力組織、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決。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國民議會——波旁宮。
巴 黎 歌 劇 院
經濟:法國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鋼鐵、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法國商業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法國鐵礦蘊藏量約為1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所需的鐵礦石大部分依賴進口。煤儲量已近枯竭,預計於2005年關閉所有煤礦。鋁土礦儲量約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500億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氣的75%依賴進口。水力資源約為1000萬千瓦,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資源和地熱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530萬公頃,占歐盟森林總面積的21.1%,人均擁有綠化面積0.3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8.2%。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糧食產量佔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農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共有耕地面積5491.9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機械化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法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7000多萬人次,超過本國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法國一些著名的博物館收藏著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法國也是世界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法國葡萄酒享譽全球,酒類出口佔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國時裝、法國大餐、法國香水都在世界上聞名遐邇;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法國旅遊勝地——埃維昂>>> 世界最高的橋梁——米約大橋
文化: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歷史悠久的法國咖啡文化
新聞出版:主要報紙有《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人道報》、《巴黎日報》。地方報紙主要有《西部法蘭西報》,它是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北方之聲》。主要周刊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志》等。法約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較大的有331家。通訊社有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創立。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台。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個獨立的地方台。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台,對外廣播幾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台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台。目前,全國私營電台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台、蒙特卡洛電台、歐洲一台等。現有4家全國性國家電視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台,另有許多可通過衛星接收的電視頻道。
名勝: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圖集:法蘭西的華美樂章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歷史名人:法國劇作家莫里哀 :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是他參加劇團以後用的藝名。莫里哀10歲喪母,外祖父經常帶他去看鬧劇、喜劇和悲喜劇。50年代,莫里哀開始編演一些鬧劇及喜劇《冒失鬼》()。1658年回巴黎主要從事古典主義喜劇創作,一系列作品問世,如《可愛的女才子》(1659)、《斯卡納萊爾》(1660)、《丈夫學堂》(1661)、《太太學堂》(1662)。1664-1668年,是莫里哀的創作高峰階段,主要劇作有《偽君子》(1664)、《唐璜》(1665)、《吝嗇鬼》(1668)等。1668年以後,莫里哀還寫了一些諷刺作品。莫里哀一生寫了30多部喜劇。他塑造人物性格適當引入了鬧劇因素,充分運用日常語言等方面對喜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莫里哀於1673年病逝。
伏爾泰( 1694-1778年):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魯埃,伏爾泰是筆名。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一親身感安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青年時代因發表反對封建貴族統治的作品,兩次被關進巴士底獄。1725年出獄後,旅居英國三年。他主張「開明君主」統治,實行君主立憲。伏爾泰創作了許多著作,他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宗教迷信,宣揚自由和平等的原則,主張人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著作有:《哲學辭典》、《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路易十四時代》等。還寫過有關中國的歷史劇《中國的孤兒》。
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生於日內瓦鍾表匠家庭。當過仆從、秘書、家庭教師、樂譜抄寫員。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認為私有制是人民群眾遭受社會壓迫的根源,但不主張徹底消滅私有制。主要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舊譯《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懺悔錄》等。
拿破崙 ·波拿巴(1769-1821年):法國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8-1814年)。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畢業於巴黎軍事學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土倫戰役中立下戰功,破格提為准將。督政府時期率軍進攻義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1799年11月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1804年稱帝。1812年對俄戰爭潰敗,帝國瓦解。1815年在滑鐵盧戰敗。被流放到大西洋中聖赫勒拿島。
雨果(1802-1885年):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雨果於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國貝桑松的一個軍官家庭,他才華橫溢,創作力經久不衰,文學生涯達半個世紀之久。人道主義是貫穿於他作品的主線。雨果出身於軍官家庭。童年時隨父到過義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時代他走上了為社會進步而斗爭的道路。1831年發表的小說《巴黎聖母院》,表現出作家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開始時,雨果已成為堅定的共和黨人,並當選為制憲會議的成員,成為法國國民議會中社會民主左派的領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立即發表宣言進行反抗,不幸遭到失敗。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魯塞爾。在長達19年的流亡生活期間,雨果始終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獨裁政權的斗爭,並堅持寫作。1862年完成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垮台,雨果返抵故土。1872年完成了他最後一部小說《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於巴黎。雨果一生追隨時代步伐前進,是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當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後發出了滿腔義憤。他義正辭嚴地寫道:「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彷彿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責,把這些財富還給被劫掠的中國。」
畢加索故居博物館
每年5月8日,法軍儀仗隊
紀念二戰勝利
外交: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歐盟創始國及重要成員、北約成員(但不參加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自1958年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以來,歷屆政府一直沿襲戴高樂將軍制定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維護民族獨立。歐盟是法外交的立足之本。法致力於推動歐洲建設,將歐盟建設成真正獨立一極,發揮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推動多極化,發展、加強歐亞等區域間合作;努力協調與大國的關系;保持並發展與非洲國家的傳統關系,推動發達國家增加對非援助;積極參與中東和平進程及有關熱點事務;加強同亞洲、拉美的政治、經濟關系。
❹ 表演術語 都有什麼啊
視差 (PARALLAX)
指攝影機中,觀景窗和鏡頭所取到的景框有差異之謂。
升降鏡頭 (CRANE SHOT)
攝影機在升降機上做上下運動所拍攝的畫面,是一種從多個視點表現場景的方法。其變化有垂直升降、弧形升降、斜向升降或不規則升降。升降鏡頭在速度和節奏方面運用適當,可以創造性的表達一場戲的情調。
深焦攝影 (DEEP-FOCUS CINEMATOGRAPHY)
電影構圖中,尋求大景深的攝影方法。在深焦攝影中,最前景及背景中最深遠的部分,都能夠清晰入焦。奧森威爾斯在《大國民》(1941)中以深焦攝影做為整部電影的風格策略,間接啟發了法國理論家安德烈巴贊的「場面調度」研究。
生命回轉盤 (ZOETROPE(WHEEL OF LIFE))
一種十九世紀的動畫機器,是威廉霍納發明的。視覺暫留的原理在電影發明之前用以說明。美國導演柯波拉以此作為其製片公司的名字
順片 (ASSEMBLE)
剪接的第一道手續,剪接人員根據拍攝進度將每場景的待用鏡頭,依劇情順序接成一條帶子。接好的帶子被稱為粗剪拷貝,它可供精剪做基礎。
殺青 (IN THE CAN)
美式俚語,原意指拍好的底片,已經放在片盒中,准備送去沖洗。後指電影拍攝部分已經完成。
滲色 (BLEEDING)
指影片上影像之間反差過大的區域產生色粒子擴散的一種現象。
伸縮鏡頭 (ZOOM SHOT)
指不改變攝影機及被攝對象,僅改變鏡頭焦距即可獲得從全景漸變至近景(或反之)的電影畫面。
色溫 (COLOR TEMPERATURE)
表示輻射能所含光譜成分的一種計量方法。
色溫平衡 (COLOR BALANCING)
照明景物的光源與彩色膠片之間的色溫協調關系。
攝影車 (CINEMOBILE)
一種外景用車輛,可容納所有電影設備以及五十名工作人員。
攝影督導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指拍攝影片時監督照明和攝影的人,主要是負責將編劇和導演的概念轉化為真實的影像。
攝影機鋼筆論 (CAMERA-STYLO)
該詞由法國導演亞歷山大阿斯楚克於1948年所創,字面上的意思是「攝影機筆」。它認為電影已成為一項具特定語言的自主藝術,並倡導依此觀念而來的電影藝術藝術創作、電影藝術家,不僅是導演,也需自撰劇本,從而能主動的控制整個創作的過程。
攝影機或放映機 (APERTURE)
鏡頭後的一個與底片規格相符合的框口,拍攝或放映時,每一個畫格經過這個地方要停一下再走,完整地接受曝光或投影出去。亦稱 PICTURE GATE。
攝影機托架 (BOOM)
一種類似起重機的活動裝置,可讓攝影機移入或越過場景,由不同的高度或角度連續拍攝單一動作或整段影片,使畫面顯得流暢而富於變化。
攝影機穩定器 (STEADICAM)
一種輕便的電影攝影機機座,可以手提。它在1970年代逐漸為人普遍使用。在《洛基》(1976)的練拳場面中,攝影機穩定器充分發揮了它的妙用。 STOCK FOOTAGE 資料片製作一部影片用到其它影片的畫面時,該段畫面就叫資料片。《廣島之戀》(1959)就用了很多廣島原爆的紀錄片做資料片。
攝影機運動 (CAMERA MOVEMENT)
指電影攝影機的運動,目的在於跟隨一個動作,或改變被攝場景、人物或物體的呈現方式。
影速度 (CAMERA SPEED)
指底片在電影攝影機中轉動的速度,通常是以秒格數(fps)來計算,正常的攝影速度是一秒廿四格。
攝影升降機 (CRANE)
一種以軸動臂承載攝影機的大型有輪支撐機械。
攝影指導 (CAMERAMAN)
對操作電影攝影機的人的通稱。有時亦指「攝影指導」(DIRECTOR OF PHOTOGTAPHY)。
提詞卡 (CUE CARD)
寫有台詞對白的大型厚紙板。
陶德寬銀幕 (TODD-AO)
由陶德公司研究發展的一種寬銀幕系統,它用的底片規格是65毫米,而且只需要一部攝影機和一部放映機。《奧克拉荷馬之戀》(1955)和《環游世界八十天》(1956)是最先採用陶德寬銀幕系統的影片。
停格 (FREEZE-FRAME)
一種電影效果,指在一組畫格上重復某一影像,製造出凝止的動作,使得影像持續有如一張靜照。這種技法常用在一部影片的結尾,讓最後一個鏡頭更具有沖擊力,如《四百擊》(1959)。
透光看板 (MARQUEE)
懸立於電影院正門上方的搭蓋物,旨在廣告戲院上演的片子,或說明影片的某些細節。
碳精燈 (CARBON-ARC LAMP)
弧光燈的一種,利用兩根碳精棒作為電極,通過電流產生電弧的照明工具。在電影方面,用作拍攝和放映影片的照明光源。
推拉鏡頭 (DOLLY SHOT)
將攝影機各某個場景推進或拉出所攝得的鏡頭。推拉鏡頭可以把行動中的人物和景物交織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動態和節奏感,不同的內容、情景、節奏,運用推拉鏡頭,可產生不同的效果。
特麗七彩 (DE LUXE COLOR)
即採用伊士曼彩色底片拍攝,而由紐約特麗七彩沖印公司沖印的影片。
提示動作 (CUE)
一個被指定的訊號、動作、手勢,或是一句台詞,用來提示演員或技術人員作某一動作的准備。
特殊效果 (SPECIAL EFFECTS)
不是以直接的電影拍攝技巧獲取的鏡頭。包括需要使用輪廓遮幕、多重影像蒙太奇、分割銀幕、畫面漸量、模型等技巧的鏡頭。也應用於爆破、彈道效果和機械效果。
特殊效果,特殊攝影效果 (EFFECT)
依其製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實際在攝影機前進行的特殊效果,另一種是特殊攝影效果(SPECIAL PHOTOGRAPHIC EFFECT),指以光學處理或攝影技巧,直接在底片上完成的效果。像颶風、火災、爆炸之類的災難事件或激烈動作,和模型鏡頭的拍攝等,都屬於特殊效果。史丹利庫柏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1968)是特殊效果極佳的典範。 8MM FILM 8毫米電影膠片寬度為16毫米膠片一半的影片,為電影拍攝用的最小規格影片,於1932年問世,主要用於家庭影片、實驗影片,及教育影片的攝制。這種影片格式,由於電子錄影的出現,而被迅速淘汰。
提示字幕 (CAPION)
冠於一場面或一段落前的一個標題或一段文字,旨在交待劇情,引發觀眾的興趣與好奇心,或指示時間的消逝。現改稱為插穿字幕(INSERT TITLE)。
特藝彩色 (TECHNICOLOR)
一種彩色電影的攝制系統,由柯達公司出品。在1950年代之前,幾乎是彩色影片的代名詞。
太陽燈 (SUN GUN)
一種可攜帶的手持輕電池燈具。
五分錢戲院 (NICKELODEON)
電影公開放映初期美國電影院的通稱。是由入場費五分錢(NICKEL)這個字,和希臘文戲院(ODEON)這個字結合而成的。
無痕跡剪接 (INVISIBLE CUTTING)
一種仔細依循電影連戲過程的剪接方式。其目的在於重建一個事件的全部過程,並將場面放在合乎它們本身需求的時間順序中。
威尼斯影展 (VENICE FILM FESTIVAL)
世界上的第一個國際影展,開始於1932年,所設獎項為 金獅獎。
尾片白片 (TAIL)
一卷影片末端所接的一段不透明膠片,以確保影片完整的放映到最後一格,也對影片有保護作用。
維士寬銀幕 (VISTAVISION)
美國派拉蒙公司出品的一種寬銀幕系統。
外國版 (FOREIGN VERSION)
與原版影片不同語系的放映拷貝,此種拷貝經常疊印上外文字幕,或是將他種語言的對白聲帶加到原版的配樂和音效聲帶上,稱為「譯製片」。
小布景 (BABY DROP)
一種小型的布景,通常置於一些布景的後面,例如在窗子外放一幅風景畫或一張建築物照片,而造成窗外別有天地的效果。
性剝削電影 (SEXPLOITATION)
專以色情來滿足大眾口味的影片。
像差 (ABERRATION)
攝影影頭因製作不精密,或人為的損害,不能將一點所發出的所有光線聚焦於底片感光膜上的同一位置,使影像變形,或失焦模糊不清。
性格演員 (CHARACTER ACTOR)
需要演員以成熟演技呈現獨特性格的一種角色,通常並非主角,性格角色多半是由擅於詮釋特殊類型,或戲路寬廣的演員扮演。
循環動作 (CYCLES)
動畫片表現多次重復進行的一個動作或一組動作所採用的技法。
選角 (CAST)
為一部電影中的角色選派演員,亦稱「CASTING」。
續集電影 (SERIAL)
1912年至1920年間風行之電影風格,每一集人物、地點連貫,大都為好人與惡人相鬥,總在最後一刻結局揭曉前喊停,觀眾必須繼續看下回才知結局。
銜接鏡頭 (BRIDGING SHOT)
用來掩飾時空跳躍或其它不連戲情形(與劇情不連續)的鏡頭。
敘事蒙太奇 (NARRATIVE MONTAGE)
以交待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邏輯順序以及因果關系,來切分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表現動作的連貫,推動情節的發展,引導觀眾理解劇情,的電影敘述方法,包括交叉剪接、平行剪接、一般連戲剪接等手法。
匣式片盒 (CARTRIDGE)
內裝膠片或磁帶的塑膠盒。所裝的膠片和磁帶,可以透過標準的電視接收器或電影放映機,再現高傳真度的影像。
斜式推軌 (CHINESE DOLLY)
美國攝影棚慣用語,指攝影機一邊向後拉,一邊快速橫搖拍攝,其推軌與被攝主體呈傾斜的角度。
像散性 (ASTIGMATISM)
攝影機鏡頭的一種缺陷,使入射光不能一致地集中焦點,導致影像變形。這種現象在畫面的邊緣特別明顯。
寫實主義,寫實主義電影 (REALISM,REALISTIC FILM)
運用劇本、表演、服裝與攝影來達到動作逼真、非幻想的效果。
香味電影 (AROMARAMA)
在電影放映時,為配合影片中的情節,可散發出香味的一種電影放映系統。最早的香味電影是《百老匯之歌》(1929)。
新寫實主義,義大利新寫實主義 (NEOREALISM,ITALIAN NEOREALISM)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義大利知名的一種拍攝風格與電影內容。其特點在關懷人類對抗非人社會力的奮斗,以非職業演員在外景拍攝,從頭至尾都以尖銳的寫實主義來表達。
顯影 (DVELOPING)
使曝光膠片產生的潛影,顯現成為可見影像的過程。
新藝拉瑪體 (CINERAMA)
一種多銀幕放映系統,首度在商業上使用是在1952年。新藝拉瑪體使用三架攝影機,三架放映機,一個弧形寬銀幕,以及一個復雜的立體聲音系統。三個分離的影像同時被投射到弧形銀幕上,提供觀眾165度的開闊視野。第一部以新藝拉瑪體拍攝及放映的影片《這就是新藝拉瑪體》(1952)基本上只在展示這種系統的特色,但由於引起觀眾好奇,而在商業上成為一次成功的冒險。
吸引力蒙太奇 (MONTAGE OF ATTRACTION)
蘇聯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1923年提出的一種創作觀點。主張不在戲劇動作固有的邏輯框架內靜態地反映事件,而把隨意挑選的、各自獨立的吸引力自由地加以組合,以非常的手段給觀眾帶來震撼性的影響。
消音片 (BLOOP)
位於聲帶接合處的小塊不透明膠片,以消除聲帶經過聲音磁頭時所發出的卟嚕聲。
學院式剪接 (ACADEMIC EDITING)
一種仔細依循電影劇情發展過程的剪接方式。其目的是在於重建一個事件的全部過程,維持電影劇情發展的流暢性。因這種剪接方式不會引起觀眾對剪接本身的注意,有時也被稱為「無痕跡剪接」,是好萊塢最常用的剪接方式之一。
新藝綜合體 (CINEMASCOPE)
1928年法國人亨利克瑞雄發明,是一種使用變形鏡頭的寬銀幕系統,1952年由二十世紀福斯公司買下專利權。1953年首部新藝綜合體的商業電影《聖袍千秋》在紐約首映大受歡迎,使其它大電影公司也相繼採用。新藝綜合體的35毫米電影畫面比例為2.55:1。
校正拷貝 (ANSWER PRINT)
從剪輯完成的原底片印出的第一道有聲拷貝,用於解答製片對影片的最後面貌所持的疑惑。
移動車 (DOLLY)
一種可以架攝影機以便拍攝移動鏡頭的台車。
移動車軌道 (TRACKS)
鋪設在地面供移動車滑行地軌道。
運動攝影 (FLUID CAMERA)
指在拍攝一個鏡頭時,攝影機的持續性運動。
英國電影學院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33年在英國政府和學院會員的贊助下成立,目前的經費由教育部列入預算。學院既是政府機構,也是私人會員的俱樂部。每年仿效奧斯卡頒發「英國電影金像獎」。
英國自由電影 (FREE CINEMA)
英國國家電影院於1956年至1959年的一次電影運動的名詞。一批青年導演聯合發表聲明,宣布他們的創作目的是向社會上和電影界內部的保守觀念挑戰;強調藝術家的社會責任,要求重視日常生活題材和創作中的個性表現;強烈希望擺脫電影製片業的商業桎梏,取得創作自由。在這一運動存在的幾年裡,拍出過如下一些史以反映這的藝術主張的影片:湯尼理查遜和萊茲聯合導演的《媽媽不答應》(1955),安德森的《每天除了聖誕節》(1957),和萊茲的《我們是蘭倍斯區的小夥子》(1959)等。自由電影運動結束後,拍攝的一些影片,如理查遜的《憤怒的回顧》(1961)和《長跑者的孤獨》(1962),萊茲的《年少莫輕狂》(1960),安德森的《超級男性》(1963)等,由於在內容上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自由電影運動的反叛精神,通常也被視為這一運動的產物。
原畫 (KEYS)
動畫片中交代運動中人物或物體的主要動態之畫片如起步、停止,或變換方向,通常關鍵動態由動畫設計負責繪制。
音畫錯位 (OUT OF SYNC)
剪接聲畫拷貝時,由於音畫合成的工作做得不夠精確,以致聲音與其相應影像對不齊。這種疏失在演員講話不對嘴時最為明顯。
音畫對位 (COUNTERPOINT)
電影理論的術語,指相應的聲音與影像在內涵上並不一致,雖然二者所描述的對象有可能是同一個。例如一個人說話聲音慈善,表情卻是令人生畏的假笑,聲音與表情逆向發展,表明是個偽君子。則其音畫雖是合一,效果卻是對位的。
音畫分立 (ASYNCHRONISM)
指影片上的聲音和影像不相符。主要是由於音畫合成做得不精確而致,如演員的口形與所講的話不相符(不對嘴)。但有時是為了特別的表現意圖而刻意為之。
音畫同步 (SYNC)
為SYNCHRONIZATION與SYNCHRONISM的縮寫,指電影畫面和聲音保持一致的對應狀態。
圓景電影 (CINEORAMA)
最早的多銀幕放映系統,是用100公尺長的白色幃幕作成圓形銀幕。曾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示,但警方認為這種放映系統易引起火災,因此,圓景電影展覽館只放映了三次電影,就被警方關閉。
銀幕 (SCREEN)
一種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製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電影放映設備。
印片 (PRINTING)
在沖印廠中,把一個底片的影像利用光的調制復制到另一個底片的過程。
影片尺數 (FOOTAGE)
廣義而言,指任何一段影片、一個鏡頭、一個場面或一個段落。比較精確地來說,指一段影片的尺數。
藝術電影院 (ART HOUSE)
指放映不屬於商業主流電影的電影院。藝術電影院放映的影片,重視電影本身的品質,較不注重商業吸引力,如當代重要導演的影片、獨立製片影片、影史的經典作品,及發行有限的前衛及實驗電影。亦稱 ART THEATER。
伊士曼彩色底片 (EASTMAN COLOR)
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所生產的一種多感光層彩色底片。
原型 (ARCHETYPE)
源自心理學學卡爾容格的名詞,指神話、宗教、夢境、幻想、文學中不斷重復出現的意象,它源自民族記憶和原始經驗的集體潛意識。這種意象可以是描述性的細節、劇情模式,或角色典型,它能喚起觀眾或讀者潛意識中的原始經驗,使其產生深刻、強烈、非理性的情緒反應。
預敘 (FLASH-FORWARD)
在情節發展中批將來發生的事預先描述出來的敘述方法。
院線 (CIRCUIT)
同一機構所擁有的連鎖電影院,統一購買、排檔所有戲院的影片。
羽形擋光板
裝在燈具前的氣窗式擋光板,用於在不改變色溫的情況下調整光線的方向、控制光線的強度。
意象派電影 (IMAGIST FILM)
運用一系列相關的意象,以製造一種氣氛,或創造一種抽象概念的電影。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國創立的一個電影學派。被列為印象派影片中比較著名的有岡斯的《車輪》(1922)、賴比葉的《黃金國》(1921)等。這些影片都有故事情節,有的還不乏庸俗的趣味,但其中往往有某些場面在造型風格上較有特色,並明顯地表現了印象主義畫家對光的處理方法的影響
隱喻 (METAPHOR)
電影符號學術語。指在間接意義使用詞語,是一種移代性的修辭格。如《摩登時代》(1936)開頭的著名「隱喻」:一群羊的鏡頭之後是擠在地鐵入中的人群的鏡頭。
演員工作室 (ACTORS STUDIO)
1947年,由伊力.卡山、勞勃.路易斯和雪莉.史勞復在紐約成立的職業演員訓練場所。曾對1950年代的美國戲劇和電影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魚眼鏡頭 (FISH-EYE LENS)
一種極端的廣角鏡頭,其鏡頭槌面類似一隻魚眼。常被用作特殊效果鏡頭,一隻伸向魚眼鏡頭的手臂,會顯得比原先長一倍。如王家衛的《墮落天使》(1995)就用了大量的魚眼鏡頭。
影藝學院標准 (ACADEMY STANDARDS)
指美國影藝學院所訂立的技術規格,以在電影工業界推行標准化的作業方式。包括:影藝學院畫面(ACADEMY FRAME),影藝學院導片(ACADEMY LEADER),影藝學院遮片(ACADEMY MASK).
影藝學院導片 (ACADEMY LEADER)
依據影藝學院所設定的標准,連接在放映拷貝首尾的一段膠片。導片中含有一系列倒數的數字、放映記錄和其他信息,便於放映師裝片和換片。導片不僅有保護影片的功能,同時可使放映機從起動到第一格畫面到達放映機片門之前,達到正常的放映速度。
影藝學院片門 (ACADEMY APERTURE)
由美國影藝學院推行的一種電影片門規格,主要是用於35毫米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此種規格寬高比例為1.33:1。亦稱ACADEMY FRAME。
影藝學院遮片 (ACADEMY MASK)
由影藝學院規畫出來的一種遮掩攝影機部分片門的裝置。
影展 (FESTIVAL)
將眾多影片集中一起舉辦競賽,或作電影交易的一種電影活動。影展不僅是一種有利可圖的商業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活動。西歐的威尼斯、坎城、柏林、東歐的莫斯科、卡洛維華利,亞洲的東京等都是當前世界上的主要影展。
原著劇本 (ORIGINAL SCREENPLAY)
電影編劇根據自己的構想所寫出來的電影劇本,而非自現成的小說、戲劇或歌劇所改編的劇本。
左岸派 (LEFT BANK GROUP)
1950年代末出現在法國的一個電影導演集團,因成員都住在巴黎塞納河左岸而得名。他們是亞蘭雷內、安妮華妲、克里斯馬克、亞蘭羅布格利葉、瑪格麗特莒哈絲和亨利科爾皮等。代表作品有雷內的《慕里愛》(1963)和《戰爭終了》(1967),羅布格利葉的《不配的女人》(1963)、《歐洲特快車》(1966)等。
轉場 (TRANSITION)
自一場景轉至另一場景,或自一段落轉至另一段落時,所採用的種種方法。
最低限電影 (MINIMAL CINEMA)
以極端簡朴的電影手法來製作的一種電影。
震動效果 (OFF REGISTER)
畫面因攝影機之震動而造成搖晃效果。
柵頂鷹架 (CATWALK)
攝影棚內的懸空支架結構,便於工作人員接近攝影棚上方的燈具和錄音設備。
燭光 (CANDELA)
發光強度的單位。
主光 (KEY LIGHT)
用以照明場景的主要光源,它決定一個場景的調子與氣氛。
增感劑 (BOOSTER)
一種特別強性的顯影劑。
主觀鏡頭 (SUBJECTIVE SHOT)
表示片中角色觀點的鏡頭。當角色掃視一場面,或在一場面中走動時,攝影機代表角色的雙眼,顯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
主觀時間 (SUBJECTIVE TIME)
影片角色所經驗或感覺的時間,經由攝影機運動和剪接來表現。
最後關頭救援 (LAST-MINUTE RESCUE)
一種普遍見於通俗影片的布局及剪接技法。通常是大量地運用交叉剪接。交叉剪接一方面揭露受害者命在旦夕,另一方面同時顯示救兵正在途中飛速前進,援救行動是在最後關頭才完成。如史蒂芬史匹柏的《法櫃奇兵》(1982),全片充滿了這種最後關頭救援剪接。
直接電影 (DIRECT CINEMA)
一種現場拍攝、非虛構、細觀的電影類型,使用輕型的攝影機和錄音機,記錄事件實際發生的狀況,只用本身的聲音。最早出自亞伯索斯。
直接攝影 (DIRECT PHOTOGRAPHY)
指現場動作在不因攝影機介入而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拍攝作業。
直接聲音 (DIRECT SOUND)
在拍攝影像時將聲音一起錄下來的技術。直接聲音具有臨場感,造成觀眾對電影訊息的信賴感。
裝片 (LOADING)
指把膠片裝入放映機或攝影機片盒,以備放映或拍攝。
遮片 (MATTE)
攝影或印片時用以擋住部分光線,使底片的某一部分不感光的遮光物。
重拍影片 (REMAKE FILM)
根據以前拍過的電影故事拍攝的電影。《驛馬車》原是1939年的片子,1966年又拍過一次,名叫《關山飛渡》。
轉身過場 (HEAD-ON/TAIL-AWAY)
一種過場技巧,讓演員或物體先向攝影機鏡頭移動,而後離開攝影機鏡頭。
知性蒙太奇 (INTELLECTUAL MONTAGE)
經由剪接的鏡頭組合,以傳達抽象或知性的概念。
增壓器 (BOOSTER)
用來提高攝影燈光電壓伏數的一種發電機。
作者論 (AUTEUR THEORY)
西文從文藝評論移植過來的一種電影批評理論。根據這一理論,一個導演如果說在其一系列作品中表現出題材和風格上的某種一貫的特徵,就可算其為自己作品的作者。
製作水準 (PRODUCTION VALUE)
用以指稱一部影片布景、服裝、攝影、燈光和聲音品質的一種商業概念。
種族志電影,人類學電影 (ETHNOGRAPHIC)
為某一社會詮釋另一群人的社會和文化經驗的影片。如《北方的南努克》(1922)。
❺ 求les的所有電視劇和電影!!!急急!
[電視劇] 《逆女》《拉字至上》(The L Word) 《last friends》(最後的朋友)《帥男偶像》
[電影類]
《戀戀師情》《女權俱樂部》《女歡女愛》 《花吃了那女孩》《今年夏天》 《孽子》 《飛躍情海》 《自梳》 《面子》《藍色大門》女高怪談之《交換日記》女高怪談之《狐狸階梯》女高怪談之《聲音》《亂青春》
《20 30 40》 《貼身欲女》 《夜幕低垂》 《玫瑰少年夢》(英文名稱:My Life in Pink)
《同窗的愛》 《蝴蝶》《三橘之戀》 《夜奔》《刺青》《植物學家的女兒》《漂浪青春》《love my life(愛我生活)》....
《少女特工隊》 《南茜的情史》 《指匠情挑》 《愛我生活》 《愛情盛宴》
《花吃了那女孩》 《渺渺》 《同心難改》《格瑞的困擾》 《四角關系》 《惡女幫》
《芳齡十三》 《水仙花開》 《蓮娜的美好生活》《男孩不哭》(本片屬於講述「易性癖者」的電影)《美麗在唱歌》《甜過巧克力》
《未了未了情》《雙姝奇戀》《我女朋友的女朋友》(英文名:GO FISH)《高潮藝術》《大膽的偷小心的愛》《看不見的世界》《lalala》
[文學作品推薦]
《上海往事》(張浩音)《我的天使我的愛》《花自飄零水自流》 《同性戀亞文化》 《少女的港灣》 《你如此需要安慰》(李銀河)《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同性戀篇)《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閃照〈開到茶蘼〉》《雷系列》(星仔)《友誼還是前戲》《蝴蝶》《左岸煙火》《大夢浮華錄》(美仁)《愛在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