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地革命戰爭興起中共進行了哪三次武裝起義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八七會議確定的方針,中國共產黨人在黑暗中高舉起革命的旗幟,以血與火的抗爭回答國民黨的屠殺政策。黨派出許多幹部分赴各地,恢復和整頓黨的組織,組織武裝起義。
8月1日,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黨掌握或影響下的北伐軍二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10月初,起義軍在南下廣東途中遭到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一部分轉移到廣東海陸豐地區同當地農民武裝匯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入湘南。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起義於9月9日發動。在進攻長沙受挫後,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改變原定部署,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隨後進行著名的三灣改編,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部隊內部實行民主管理。10月7日,毛澤東率部到達江西寧岡縣茅坪,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
12月11日,在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領導下發動了廣州起義。起義軍一度佔領廣州絕大部分市區,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在優勢敵人的進攻下,起義失敗,張太雷和許多同志壯烈犧牲。退出廣州的起義軍一部分轉移到海陸豐參加革命斗爭,一部分到廣西左、右江一帶同農民起義軍匯合。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屠殺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
除了這幾次規模較大的起義外,黨還先後領導了海陸豐、瓊崖、鄂豫邊、贛西南、贛東北、湘南、湘鄂西、閩西、陝西等地區的武裝起義。到1928年初,黨先後發動近百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有一部分很快地失敗了。它們的失敗證明:在中國的情況下,企圖通過城市武裝暴動或攻佔大城市來奪取革命勝利,是行不通的。而一些堅持下來的起義軍,大多活動在位於數省邊界、距離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城市較遠的偏僻農村地區,這就為後來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
盡管這時黨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但革命形勢依然處於低潮。然而,中共中央沒有認清形勢。1927年11月召開的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全國武裝暴動計劃,使「左」傾盲動主義在全黨取得支配地位。這次會議後,一些地區盲目暴動帶來的慘痛失敗,使中共中央冷靜下來重新考慮問題。1928年4月,中央臨時政治局發出通告,承認黨內存在著「左」傾盲動主義錯誤。至此,這次「左」傾錯誤在全國范圍的實際工作中基本停止。
為什麼革命處在低潮而黨內卻會出現「左」傾盲動主義錯誤呢?這是因為中共中央和許多共產黨人對中國政局的復雜性和中國革命的長期性缺乏認識。對敵人野蠻屠殺的滿腔憤恨和復仇渴望,像一團烈火燃燒在許多革命者的胸中,使他們容易產生一種近乎拚命的沖動,並把一部分先進分子的認識水平誤看成是廣大群眾的認識水平。這種情緒在當時是相當普遍的。
在各地武裝起義蜂起的時候,中共中央仍然留在上海,黨的工作重心依舊放在城市。實際上,從外國搬來的「城市中心論」是脫離中國實際情況的。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在如何認識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革命道路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這里後,抓住統治階級內部發生新的破裂的時機,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剿」,並全力進行黨、軍隊和政權的建設,以寧岡為中心的湘贛邊革命根據地有了初步基礎。
朱德、陳毅率部分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當地農民舉行湘南起義後,向井岡山轉移,於1928年4月下旬同毛澤東率領的部隊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朱德任軍長。在成立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和邊界蘇維埃政府後,紅四軍接連擊破國民黨軍隊的三次「會剿」,井岡山根據地得到發展和鞏固。7月,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領導一部分國民黨軍隊在湖南平江舉行起義,組成紅軍第五軍,12月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合,進一步壯大了紅軍的力量。
根據地的武裝斗爭同土地革命是分不開的。在井岡山根據地建立的初始階段,主要任務是發動農民打倒土豪劣紳,分田工作只在個別地區試行。隨著根據地的逐步穩定,1928年5月至7月,在邊界各縣掀起全面分田的高潮,年底頒布了井岡山《土地法》。
在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過程中,紅軍中有人對於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之中,小塊紅色政權的存在和發展缺乏信心,提出「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1928年10月召開的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毛澤東起草的決議,回答了這個問題。決議指出,由於中國是帝國主義間接統治的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國家,地方性的農業經濟(不是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帝國主義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裂剝削政策,造成了各派新舊軍閥之間的矛盾以至連續不斷的戰爭。紅色政權可以利用這種條件堅持下來並得到發展。只要有繼續向前發展的革命形勢,有很好的黨並制定正確的政策,有很好的群眾,有相當力量的紅軍,有便利於作戰的地勢和提供足夠給養的經濟力,紅色政權就能夠存在和發展。
毛澤東、朱德等領導的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代表著中國革命發展的正確方向。在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候,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以及在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等方面的成功實踐,不僅為各地起義部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樹立了榜樣,並且在革命者的心中燃起新的希望。
❷ 演員張立1993年拍的珠江電影製片廠拍的叫什麼名子
1993年《秋收起義》(主演:劉法魯、張國平、李永田、余灑度、王茜、閻靈芝、張立)
❸ 「秋收起義」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
秋收起義是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毛澤東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另一個是1927年中共黨人發動反抗國民黨右派的起義——廣州起義)。中國人民革命史開始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1977年江西省在修水縣和銅鼓縣建立了秋收起義紀念館。1998年在萍鄉市建立了秋收起義廣場。1993年導演周康渝以秋收起義為題材拍攝了同名電影。
❹ 秋收起義什麼時候上映
影片類型: 戰爭
國家/地區: 中國
上映:1993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❺ 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另一個是廣州起義)。1977年江西省在修水縣建立了秋收起義紀念館。1993年導演周康渝以秋收起義為題材拍攝了同名電影。
目錄
基本概況
起義經過
修水紀念館第一展廳
第二展廳
第三展廳
毛澤東詩詞
領軍人物毛澤東
盧德銘
起義地點秋收起義主力在修水集結
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
秋收起義革命精神激勵修水
相關研究背景
問題
注釋
基本概況
起義經過
修水紀念館 第一展廳
第二展廳
第三展廳
毛澤東詩詞
領軍人物 毛澤東
盧德銘
起義地點 秋收起義主力在修水集結
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
秋收起義革命精神激勵修水
相關研究 背景
問題
注釋
展開 秋收起義示意圖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秋收起義——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 192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8月18日,改組後的湖南省委在長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開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的計劃。毛澤東在會上著重闡述了槍桿子出政權的思想。會議決定要與國民黨徹底劃清界限,旗幟鮮明地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號召群眾,並確定集中力量在湘東贛西發動以長沙為中心的武裝起義。 為便於領導秋收起義,省委確定秋收起義的領導機關分為兩個,一個是由各軍事負責人組成的黨的前敵委員會,任命毛澤東為書記,作為武裝起義的軍事指揮機關。另一個是黨的行動委員會,由起義地區各地方黨委負責人組成,任命易禮容為書記,負責地方工作。9月初,湖南省委決定9月9日開始破壞粵漢和株萍鐵路,11日各縣起義,16日長沙起義。 這次秋收起義不沿用國民革命軍的番號,而將起義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三個團: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為主力編為第一團,團長鍾文璋;以安源工人糾察隊、礦警隊和萍鄉等地的農民自衛軍編為第二團,團長王新亞;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一個營和瀏陽部分工農武裝編為第三團,團長蘇先駿。參加起義部隊共約5000人。此外,在起義前,還收編了當地的土匪武裝邱國軒的一個團。起義部隊以奪取長沙為目標,具體部署了各團的行動計劃。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按預定計劃爆發。參加起義的鐵路工人和農民,首先破壞了岳陽至黃沙街,長沙至株洲兩段鐵路,切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 第一團從江西修水出發,向長壽街進攻,9月10日佔領了平江縣龍門廠。這時混入起義部隊的邱國軒部乘機叛變。當第一團路過金坪攻打長壽街時、邱部突然襲擊,致使該團腹背受敵,損失200多人,步槍200多支,團長鍾文璋失蹤,被迫向瀏陽轉移。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後,進攻萍鄉未克,西進攻佔了老關、醴陵,又北進佔領瀏陽。由於部隊麻痹輕敵,9月16日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第三團於9月11日在銅鼓起義,勝利佔領了白沙鎮,9月12日又佔領東門市。9月14日敵人兵分兩路包圍第三團,該團被迫向上坪撤退。[1] 鑒於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並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隊到瀏陽縣文家市集結。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斗爭,發展革命力量。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向南進發。9月23日,起義部隊在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5日,起義部隊冒雨攻克蓮花縣城。9月29日,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時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隊思想混亂,組織紀律性差。當天晚上,毛澤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3日,起義部隊離開三灣村,開始向井岡山進軍。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編輯本段起義經過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在共產黨力量較強、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在湘鄂贛邊區組織秋收起義。8月12日,由共產黨員盧德銘任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到達修水縣城,並與8月下旬抵修城的通城、崇陽農民自衛軍在本縣山口統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余灑度、余賁民任正副師長,下設4個團,1、4團駐修水,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總指揮機關設在縣城,修水地方黨組織積極配合,發展武裝,組織群眾支持起義軍。師部參謀長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根據前敵委員會指示,在修水設計並製作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和臂章。「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起義部隊在修水縣城舉起義旗,向長沙挺進。途經渣津,與收編的邱國軒第4團匯合,並攻克了敵人盤踞的朱陂廠,在進攻長壽金坪受挫後,返回修水台庄,後接毛澤東指示,揮師瀏陽文家市,與2團和3團會合後,跟隨毛澤東踏上前往井岡山的道路。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秋收暴動》 陳玉先
八七會議結束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改組後的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計劃,成立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9月初,毛澤東在江西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是葉挺獨立團的新兵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通城和崇陽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共約5000人,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二、三團。起義前又收編一部分原黔軍武裝為第四團。盧德銘(原警衛團團長、共產黨員)任起義軍總指揮,余灑度(共產黨員,後叛變投敵)任師長。起義的目標是奪取長沙。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向長沙進擊,先後佔領醴陵、瀏陽縣城和平江的龍門廠、瀏陽的白沙、東門市等地。由於當時革命形勢已處於低潮,敵強我弱,加上群眾缺乏作戰經驗,起義軍某些指揮員指揮失當,新收編的第四團在戰斗中又臨陣叛變,致使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9月14日,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第一、三團與第二團余部迅速到瀏陽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起義軍撤離湘東地區,進入江西,沿羅霄山脈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在向南進軍途中,處境十分困難,在江西省萍鄉縣蘆溪又遭到敵人的伏擊,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即井岡山地區,得到當地武裝袁文才和王佐的幫助,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比較,最明顯的特點在於: 1、它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 2、它第一次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 3、這次起義雖然在開始時也是以攻佔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起義部隊在農村中從小到大地開展游擊戰爭,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起點。 4、三灣改編,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鑄就了人民軍隊的靈魂——永遠聽從黨的指揮。 第一面軍旗 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領導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一、四團在修水舉行了著名的秋收起義,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 1927年8月,我黨領導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奉黨中央之命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得知起義軍已退出南昌,便來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駐扎待命。 與此同時,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黨中央積極准備湘、鄂、贛 秋收起義部分成員合影
、粵四省秋收暴動,8月底9月初,駐修(水)銅(鼓)警衛團、平(江)瀏(陽)工農義勇隊根據中央軍事部「積極准備等待時機參加暴動」的指示,決定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9月初的一天夜晚,修水商會東廂房燈火通明,在師部參謀處一張寬大的八仙桌上,師部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參謀處長陳樹華三人在製作軍旗,他們反復比較、推敲,修改著,爭論著,最後確定,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星內的鐮刀斧頭代表工農,旗左邊白色套管上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樣,整體含義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武裝。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 (泛指江西)一帶不停留,便向瀟湘(泛指湖南)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親自領導下,秋收起義爆發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第一、四團在修水吹響了革命的號角,工農革命軍的第一面軍旗在古城修水高高飄揚。第二團、第三團在安源、銅鼓亦打響了暴動的槍聲。從此,武裝斗爭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東贛西的遼闊土地,湘贛邊界掀起了威震敵膽的金秋狂飈。 [2]
❻ 秋收起義簡要經過
1927年8月18日,毛澤東召開了改組後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了秋收起義和土地革命等問題。成立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負責領導秋收起義。還確定了起義的進攻路線及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部署。
經過一系列的組織和准備之後,9月9日,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勝利地佔領了平江縣龍門廠。收編在起義部隊中的邱國軒部叛變,向我軍襲擊,戰斗失利,遂向瀏陽方向轉移。10日,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在接連勝利的形勢下,團長王新亞麻痹輕敵,未及時撤出瀏陽,起義軍嚴重失利。毛澤東親自指揮第三團戰斗,相繼殲滅反動武裝一部。14日,起義軍遭到敵人兩個團的圍攻,被迫撤退。
起義部隊受挫的實際教訓,使毛澤東科學地分析革命形勢,提出把革命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轉移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去。29日,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時,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為了擴大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的影響,最後確定部隊的立足點,毛澤東指示分兵兩路游擊。
27日,毛澤東率領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隊伍,艱苦轉戰一個多月,行程四千多里,終於將紅旗插上了井岡山,從此開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
(6)1993秋收起義電影在哪裡拍擴展閱讀
影響
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和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立、發展,正確反映了中國革命和中國戰爭的規律,為中國革命的發展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是中國從失敗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工農武裝割據」,成為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內容。從此,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
❼ 秋收起義梗概
秋收起義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另一個是廣州起義)。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在共產黨力量較強、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在湘鄂贛邊區組織秋收起義。8月12日,由共產黨員盧德銘任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到達修水縣城,並與8月下旬抵修城的崇陽、通城農民自衛軍在本縣山口統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余灑度、余賁民任正副師長,下設4個團,1、4團駐修水,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總指揮機關設在縣城,修水地方黨組織積極配合,發展武裝,組織群眾支持起義軍。師部參謀長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根據前敵委員會指示,在修水設計並製作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和臂章。「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起義部隊在修水縣城舉起義旗,向長沙挺進。途經渣津,與收編的邱國軒第4團匯合,並攻克了敵盤踞的朱陂廠,在進攻長壽金坪受挫後,返回修水台庄,後接毛澤東指示,揮師瀏陽文家市,與2團和3團會合後,跟隨毛澤東踏上前往井岡山的道路。
八七會議結束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改組後的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計劃,成立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9月初,毛澤東在江西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是葉挺獨立團的新兵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崇陽和通城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共約5000人,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二、三團。起義前又收編一部分原黔軍武裝為第四團。盧德銘(原警衛團團長、共產黨員)任起義軍總指揮,余灑度(共產黨員,後叛變投敵)任師長。起義的目標是奪取長沙。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向長沙進擊,先後佔領醴陵、瀏陽縣城和平江的龍門廠、瀏陽的白沙、東門市等地。由於當時革命形勢已處於低潮,敵強我弱,加上群眾缺乏作戰經驗,起義軍某些指揮員指揮失當,新收編的第四團在戰斗中又臨陣叛變,致使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9月14日,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第一、三團與第二團余部迅速到瀏陽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起義軍撤離湘東地區,進入江西,沿羅霄山脈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在向南進軍途中,處境十分困難,在江西省萍鄉縣蘆溪又遭到敵人的伏擊,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即井岡山地區,得到當地武裝袁文才和王佐的幫助,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比較,最明顯的特點在於:它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並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這次起義雖然在開始時也是以攻佔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起義部隊在農村中從小到大地開展游擊戰爭,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起點。
秋收起義的爆發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創建了我黨第一支工農軍隊,設計製作並率先起了我黨的第一面旗幟,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詩詞中所說的: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標志著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最後,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部隊轉兵井岡山,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從此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人們對秋收起義的一些歷史問題的認識見仁見智,為了更好地紀念秋收起義,筆者以史實為據,就秋收起義幾個歷史問題進行理性思考,從新的角度解讀秋收起義歷史,試圖拋磚引玉,以期揭開歷史的面紗!
❽ 秋收起義(1993)王霙和劉法魯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求免費分享或下載地址
秋收起義(1993)網路雲資源在線播放
鏈接:
導演:周康渝
編劇:周康渝/駱炬/黃德明
主演:王霙/劉法魯/李永田/王茜/姚剛
類型:劇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93-05-01(中國大陸)
片長:109分鍾
又名:AutumnHarvestUprising該片講述了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彌漫在華夏大地上空。中國共產黨於8月7日召開了緊急會議,委派毛澤東前往湖南組織秋收武裝暴動。毛澤東決定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並將暴動時間定為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和潘心源、陳志安走到張家坊,卻被閻仲甫所設的哨卡攔住。幾個團丁押著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澤東巧施妙計得以脫身,三人來到銅鼓鎮工農革命軍第三團集結地。秋收起義終於打響了。工農革命軍一路攻下多處要害後遭到敵人包圍,因敵強我弱,部隊損失慘重。毛澤東仔細思考局勢,在會上指出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我方應先站穩腳跟,保存實力。隨後,毛澤東帶領部隊前往敵人統治力量最為薄弱的羅霄山脈,建立蘇維埃政權。部隊終於沖破敵人的圍剿,毛澤東在幾百名戰士的簇擁下明確了拉著隊伍上井岡的部署,堅定地表示必將打倒蔣介石。
❾ 跪求《秋收起義1993》百度網盤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王霙主演的
鏈接:
❿ 秋收起義劇情介紹
2017年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也是秋收起義90周年,為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一部名為《秋收起義》的電視劇出爐。
《秋收起義》由侯京健、劉叢丹、夏德俊等聯袂演繹。講述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反革命政變四一二、七一五反接連發生。為了挽救處於水深火熱的革命之士,中共中央召開了「八七會議」。會議決定毛澤東將領導湘鄂贛邊區人民進行秋收武裝暴動。同年九月,毛澤東親率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三團宣布起義,且首戰獲得極大的勝利,順利佔領了白沙鎮、東門市。
而後,由於臨時收編的邱國軒發動叛變,王新亞二團因驕傲輕敵而陷入被夾擊的窘境。一連串的失利使得我軍嚴重受挫。面對此窘境,毛澤東決定改變攻打長沙計劃,改重擊敵人力量薄弱的羅霄山脈。而後,秋收起義隊伍經歷「三灣改編」,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最高准則。次年,在毛澤東的帶領下,朱德領導的湘南起義等部隊與秋收起義部隊順利在井岡山勝利會師。這標榜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一支絕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誠於黨的中國工農紅軍真正誕生了…….
精彩盡在《秋收起義》,精彩盡在漫漫看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