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電影院怎麼盈利
票房收入和賣品收入是影院的主要資金來源。
賣品的收入也是電影院收入的重要組成。如今隨著電影票價的不斷下調,其實電影票房的收入金額雖然大,但是毛利率並不是很高,特別各種團體票,包場,團購以及學生票等等,占據票房收入的大部分,直接到電影院買票的人越來越少。因此,各大影院對於賣品生意都非常的重視。
除了食品和飲料的銷售,如今電影周邊產品的開發,也在逐漸的成熟。像很多在日本流行的動畫片往往都有劇場版,在電影院可以再圈錢一次,不僅收獲了票房,對於賣品的銷售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各種手辦以及玩具的銷售,這些都是電影院收入的一部分。
開電影院需要具備的條件:
1.自身條件:影院加盟需要擁有自己的場地,場地適宜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這樣才是有利於人們去觀影。
2.雖然說加盟是免費的,但是裝修設計,影院設備等都需要錢才是能完成,所以需要擁有一筆錢,方能順利開影院。
3.法規條件:雖然說是加盟,但是也需要到當地的工商部門注冊,做相關資料進行備案。
2. 電影網站怎麼掙錢
分為幾類網站吧。
3. 貓眼電影抖音怎麼看收益
貓眼電影抖音看收益的方法:
1.我們打開手機中的抖音,之後進入到抖音的主界面點擊右下角的【我的】。
2.之後在個人界面點擊右上角的「三條橫線」圖標即菜單欄。
3.之後在彈出的列表中點擊【錢包】。
4.然後點擊【我的收益】。
相關信息:
此次與Tik Tok的合作,說明貓眼進一步深化了短視頻營銷,逐步探索出一條全鏈路的宣發發展模式,深入到電影產業的上下游。
眾所周知,近兩年短視頻極其火爆,Tik Tok更是如火如荼。最新數據顯示,Tik Tok日均生活超3.2億,成為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平台。在同等流量水平下,貓眼擁有全網最多的電影用戶。兩者合作有利於打通交通體系,挖掘電影增量用戶。
4. 電影都是從哪方面收益的呢
作為電影電影投資應該詳細了解電影收益來源 1、電影票房; 2、海外版權出售; 3、電視台版權 4、各大影視APP點播(愛奇藝,騰訊等); 電影票房分賬 1、先行繳納總票房5%的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以及相關稅費3.3%之後為可分賬票房(可分賬票房 =91.7%*總票房); 2、在可分賬票房中:影院抽成50%~55%,宣發拿5%~8%,投資者占剩餘33%;最終投資方獲得總票房的33%左右。 3、票房數據查詢 4、結算周期 院線電影上映結束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結算票房後即可結算票房收益。一部電影從開始籌備可能1年、兩年、甚至更久,當然也有幾個月的。一般籌備越久,質量越好。這個主要是涉及到電影的整個拍攝流程。 5、結算方法 現金結算。投資者在簽訂合同的初期會預留有個人的銀行賬戶,屆時結算的收益會支付到指定的銀行賬戶內。 6、電影周期 根據不同的項目規模,電影的製作周期一般是6—18 個月。 一次成功的電影投資,回報率遠遠高於任何投資。了解更多影視項目加圖中本人聯系方式。帶你玩轉影視圈!
5. 有誰可以告訴我電影行業的盈利模式,感謝至極!
這個沒法一句話說明,基本是票價,音像製品,衍生品,內置廣告
有個叫趙寧宇的人的博客你可以看一下,他講了很多
給你貼一點看看
票價:被地產綁架的影院(一)
認識電影 2010-08-13 18:28:00
中國的電影票價到底有多高?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的電影票價在60~80元之間,大大的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消費能力。有人口誅筆伐,認為中國電影票價太高,特別是和歐美對比,人家的月收入多少多少,我們的多少多少,完全不成比例雲雲。聽似十分有理,爭取了民心支持,也造成了電影業瘋狂漲價壓榨百姓的假象。最近《唐山大地震》限價35元的事件又一次將電影票價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些聲音指責政府,認為政府應該把票價降下來。這種指責用錯了地方。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電影好不容易初步完成了產業化、市場化,怎麼可能退回到政策指令決定一些的方式呢?當中國的電影人和觀眾仍在反對殘留的「長官意志」的時候,居然有人想讓「長官意志」死灰復燃,這個邏輯自相矛盾。
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到底是多少?
電影票的定價權掌握在誰的手裡?
60~80元這個數字,為許多學者、影評人、觀眾所引用,然而,這個數字是不正確的。
最近幾年,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為28~33元;2009年的平均票價為31元。
這個數字,必然引起一片嘩然。這和許多觀眾印象里的票價大相徑庭,也和人們從媒體中的到的印象差距太大。確實,大城市往往都在60元以上,有些電影,甚至動輒120元、150元。這樣的票價水平,怎麼可能出現28~33元的平均票價呢?聯繫到中國各種統計數據的尷尬錯誤和個別電影公司數據造假,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電影票價,「被降低」了。
通過數據分析和一線調研,才能接近於事實真相。
什麼是中國電影市場?2009年產出62.08億票房、2010年到7月已創造67億票房的市場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全國37家院線、一千多家商業影院的5200塊商業銀幕。上列票房收入,均由這些商業銀幕奉獻。其他的收入——如農村、部隊、廠礦學校等——收入極低或不易統計,基本不計入商業票房總額。因此,每一個年度的總票房,其實比公布數字高一些——這還不包括被商業影院盜放的影片,這一塊黑色收入約占總票房的10%強,被影院人員私分——這一情況業內人士盡人皆知,即使全部安放電腦聯網售票系統也無法徹底避免。通過在天涯網的調研發現,南方有的城市影院私印私售「內部券」,服務人員憑券放觀眾入場,此類方法五花八門,挖的都是中國電影業的牆角。
順便介紹,中國農村市場屬於公益放映。時下,從「2131工程」到「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的艱苦建設,中國擁有249條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流動數字放映設備3.6萬套,放映員7萬多,覆蓋近60萬個村鎮。2009年全國農村放映781萬場,中央財政補貼3.3億,地方配套4.4億——其收入未計入商業總票房。
5200塊商業銀幕,分布嚴重不均衡。
中國排名前50名的影院,全部分布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南京等大城市,他們的票房收入,占據了每個年度的1/3強。中國排名前100名的影院,亦全部分布於大城市和部分經濟實力不遜於大城市的中小城市——如珠三角的一些「小鎮」,DGP產值往往高於北方城市——他們的票房收入,占據了每個年度的60%左右。換言之,全國100家影院1000塊左右的銀幕,貢獻了60%左右的票房收入;而其餘一千多家影院的4000塊以上銀幕,卻僅僅能夠產出剩下40%的票房。如果按照單銀幕比較,兩者相差5倍左右。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我們尷尬的發現,決定中國電影走向的,其實就是幾十個大城市中經常光臨100家影院的少數觀眾,他們認為哪部電影好,哪部電影就有口碑、票房、檔期。二線城市的影院、網路、電視台,全部要跟隨這100家甚至50家影院和觀眾的選擇。
那麼,這50家影院的平均票價是多少呢?
根據對2010年前7個月數據的跟蹤,其平均票價約為35~45元(《阿凡達》上映時期高於這個數字,因為3D票價普高),來源為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辦公室每周通過《中國電影報》發布的數據。
這就產生了問題。如果說,二線城市的票價較低,一線城市的票價較高,最後拉低了印象中的平均票價,似乎順利成章。但是在排名前50名的一線城市大影院,平均票價居然才是35~45元,這數據顯得很靠不住。——涉及國家統計部門,似乎就有信任危機。60~80元/35~45元,差距太大,質疑順利成章。
這時候,需要到影院一線實地考察。調研結果為,60~80元是影院的門市價格,並非交易價格;如今,中國觀眾有種種辦法可以買到便宜很多的電影票,因此,35~45元正是一線大影院票價的真實反應。
觀眾獲得低價影票的途徑有以下幾條:
1、在影院辦理電影卡,一般在300~1000元之間,可享受票價5~8折。
2、購買團體票。中國電影市場團體票比例極大,各種機關、單位、學校、企業都會購買團體票,又稱「包場」、「團購」,團體票享受很大的折扣,有時候比5折還要低。
3、購買、獲得電影券。影院發行種種類型的電影券(前文非法內部券不在此列),一部分直接銷售,一部分以種種方式和所在商場、媒體、網站等進行置換,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觀眾從各種渠道得到的電影券,最終個人和中間商都是要買單的,並非免費。
4、包銷。包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電影券批發、預購行為。一些有實力且與電影業有關聯的企業,會事先購買大批影票(高至數千萬),之後以回饋客戶、積分換取、有獎抽取等方式發出,這些企業包括電信、銀行、網站等。觀眾得到的這些免費或廉價影票,均由企業最終和片方結算,最終價格也遠遠低於門市價。
5、特價。全國影院大多實行周二半價日,很多影院還實行周一、周三、周四半價日,部分影院實行「18點前18元」活動,大大地拉低了票價。
6、在一些特別活動中,有一些特殊的優惠。如「北京放映」期間看一場贈10元兌換券,「體育電影周」的一些場次,都會有票價優惠。
綜上所述,按照門市價在售票櫃台購買影票的大多為臨時決定看電影、偶爾看電影的本地人和外地遊客,大部分長期固定觀眾可以有豐富的渠道獲得半價左右的影票。通過對發行公司、院線公司及北京、上海、廣州部分影院的調研,得知一般在門市購票的觀眾不超過1/3,團體票普遍在1/3以上,主體觀眾均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打折票。因此,一線影院35~45元左右的平均票價是真實可信的。而二線影院的票價均低於一線影院,年度平均票價也是准確的。
然而,即使是2009年31元的平均票價也不是一個很低的價格,假如2個人,坐出租,喝飲料,再吃一份便餐,消費也會接近200元——影院所處的位置迫使觀眾只能如此消費,而商城允許影院入駐也正是為了拉動周邊消費。那麼,這個31元左右的票價能不能再降?降到20元?甚至是10元?
答案是無法再降價了。因為中國的電影票價已經被地產綁架了!
電影票價的定價權不是政府,也不是某一家電影公司。中國這37條院線5200塊銀幕,隸屬關系十分復雜,有些屬於電影國企,有些屬於電影私企,有些屬於商業地產,有些屬於全民,有些屬於外路老闆,有些甚至潛伏著隱性的外資。電影票價的決定權,在於市場。
影院的收入,由幾部分構成,票房=稅費+片款+運營成本+利潤。
片款為返還製片方和發行公司的錢,比例幾乎為全球最低,一直遭到製片界強烈抗議,但基本維持現狀。
運營成本,包括人員+水電+宣傳+維修升級+地租等等。前面若干項基本支出和一般銷售單位類似,最後一項:地租,則是成本的決定性因素。
如此看來,稅費是固定的,片款是小比例的,利潤是可以估算的,基本支出是必須的,真正對影院定價權造成強烈影響的,恰恰是這地租!
中國幾乎所有大影院,均身處商業地產之中,也就是某個商業大廈或者商業區域之中。當年,這是中國電影復興的關鍵:依託商業地產的升溫造成影院的穩步發展,擴大市場,刺激製片業。然而,近年來商業地產不斷提高影院的年度租金,使得影院的收入相當一部分成為了商業地產的收益。換言之,商業地產按照一般商業規律,將他們承擔的壓力一部分轉嫁到了影院身上。商業地產升值,地租就漲價;地租漲價,票價就得跟著漲。特別是這些年來電影票房、利潤高速增長的數據被全面報道,商業地產更有了提租的充足理由。事實上,2010年各影院的地租比2009年上漲了很多,大批院線和影院不得不藉助《阿凡達》3D大漲票價,本意是2010年所有電影跟進漲價,但由於春季電影質量疲軟,市場調節,不得不做局部下降。否則,2010年的電影票價,真的有可能和房價、菜價、油價一樣成為國計民生的大話題,突破60~80元也未可知了。
如何降低票價呢?一方面,國家似乎可以免除部分稅收,放水養魚,待電影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比如年票房500億、1000億再行征稅——條件是影院增加部分低價甚至免費公映場次等。如今電影業年度票房不過100億,稅基很小,征稅意義不大。配合《國十條》的政策精神,假如稅務部門能夠部分、全部減免電影稅收,利在千秋,功莫大焉。(稅基養大了,一樣可以再征回來。)
一方面,要嚴防商業地產將通貨膨脹的壓力轉化到電影票價上來。然而,這卻是最難控制的一個環節:影院入駐商業地產,屬於商業行為,很難行政干預;商業地產要提租,影院想要生存只能接受。所有提租的金額(動輒數百萬計),除了降低工作人員薪酬、降低利潤以外,只能是轉嫁到觀眾票款上了。水電、宣傳等費用,從來只升不降——通貨膨脹的壓力從另一個渠道傳導到電影上。
與此同時,製片方一直要求繼續提高回款的百分比,這本是個合理的要求。好萊塢通行的規矩是製片方拿回票房款的55%,中國最好的情況是拿到43%,一般的連40%都拿不到,發行方拿去一些,稅費再征去一些,成本再扣除一些,中國電影製片業的日子確實難過。然而,假如製片方真的能夠拿到50%、55%,影院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唯一解套的辦法就是:繼續漲票價。
這就是全國院線一致稱贊3D電影的根本原因所在:可以「合情合理」地漲價。
6. 微電影怎麼盈利
盈利方式:
1、廣告收益
不論是院線電影還是網路電影,廣告收益都是少不了的渠道。如果是商業微電影,出品方需要對品牌定製拍攝微電影,如果是非商業,出品方在微電影中融入廣告品牌即可,最終還是以微電影中的廣告展示為主要收益。
2、用戶付費
用戶付費這一點現在已經不稀奇了,現在的網路平台,以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現在都是以這樣的付費觀看,實現最大的收益,微電影可以復制這一收益模式,實現付費播放,不過目前這一觀點,暫時還不被消費者所接受,需要時間來適應。
3、版權收益
類似於院線電影在網路平台上映時需要支付的版權收益。這三點就是投資微電影如何盈利的主要渠道。
誕生背景
網路視頻平台競爭的推動
隨著網路視頻業務的發展壯大,互聯網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影視劇播放平台,各大門戶和視頻網站在視頻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熱門影視劇版權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高昂的版權購買費導致了巨大的運營成本。同時,網路視頻同質化競爭嚴重,網站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提升原創能力。
在這種競爭環境下,自製微電影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自製微電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證網站在運營中享有更多主動權,同時,微電影的靈活性和投資決策的風險都更加可控。
7. 電影盈利模式
投資電影從2002年2月1起《電影管理條例》裡面明文規定之後,在國內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時候電影市場完全是被影視圈內人士或者有資金實力的人以及公司壟斷的一個行業,普通人即使你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也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去參與一部電影版權的投資。
很多影視明星都曾經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表示,他們做演員片酬並不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實就是來源於電影版權投資。電影投資的收益當然主要是來自於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數據,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8.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電影是通過購買電影版權來盈利的,具體就是通過購買一部電影的版權,成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人,等後期電影上映了再根據票房來計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後再加上其它網路版權收益如(愛奇藝、騰訊等)電視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版權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額給你進行分紅。
以下就是國內電影版權投資的票房分紅細則:
9. 抖音貓眼電影收益在哪看
進入活動頁面查看收益情況或者查看余額
10. 網路電影的盈利方式!及前景怎麼樣
一、市場規模及其發展
近年來,我國電影行業也是飛速發展,2013 年全國電影產業總收入達到 276.8 億元,同比增長 31.6%,遠遠高於全球電影市場 4-5%的增速,其中,票房收入 217.7 億元,同比增長 27.5%;非票房收入 45 億元,同比增長 55.2%;海外銷售收入 14.1 億元,同比增長 33.0%。2013 年,我國電影市場規模已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產業信息網(http://www.chyxx.com/)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電影行業運營及投資預測報告》指出:2013 年,我國觀影人次為 6.12 億,雖然同比增長 32.5%,但人均年觀影次數僅為 0.45 次,遠遠低於美國的5 次、日韓的 2 次,所以我國電影行業還有很大市場空間,預計未來電影行業在政策和市場需求推動下,仍能保持 30%左右增速。
全國電影產業總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
二、平面媒體發展電影產業可以發揮內容優勢
中國電影行業蓬勃發展,從需求端看,我國城鎮家庭收入持續增長,居民文化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對於電影的觀影需求不斷增長;從供給端看,影院和銀幕數量等硬體設施快速增長,推動票房收入連創新高,2013 年我國總影院數達 4583 家,新增 903 家,同比增長 24.5%,總銀幕數 1.8 萬塊,新增 5280 塊,同比增長 40.3%。
在政策端,取消一般題材劇本審查,對電影技術扶持力度加大,2014 年又在資金、稅收優惠及融資渠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將繼續推動電影產業的發展。
電影產業的廣闊發展空間,使得傳統媒體業務轉型發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傳統媒體擁有的內容、品牌、客戶資源也可以用於電影的拍攝、製作和發行中,發揮業務協調優勢,提升資源使用價值,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三、電影行業盈利模式
目前我國電影行業收入主要來自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和海外銷售收入,2013 年,電影票房收入為 217.7億元,佔比 78.6%;非票房收入為 45 億元,佔比 16.3%;海外收入 14.1 億元,佔比 5.1%。
電影行業收入構成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其中,非票房收入又分為廣告收入、版權收入和衍生品收入,2013 年,廣告收入 26.4 億元,佔比 9.6%;版權收入 15.3 億元,佔比 5.5%;衍生品收入 3.3 億元,佔比 1.2%。
電影廣告收入近年來增速迅猛,主要包括植入廣告收入、貼片廣告收入和映前廣告收入三部分,2013 年佔比分別為 37.9%,23.5%,38.6%。
電影廣告收入構成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電影版權收入主要集中於電視和網路等新媒體版權收入兩部分,2013 年電視版權收入為 7.9 億元,網路等新媒體版權收入為 7.4 億元,近幾年大家版權意識不斷提升,版權收入增長較快,但由於中國影視行業受盜版影響,版權收入在整體電影行業中佔比仍較低;電影衍生品收入是電影產業總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現在這個市場發展還不成熟,佔比仍較小,未來具有巨大的開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