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余華的小說《活著》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活著》是一部講述死亡的故事,而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活下去。
小說的主人公徐富貴由於年少放盪好賭而破敗家業,氣死父親。隨著社會的變革,子孫愛人相繼離世,唯有一頭老牛與自己相伴。作者余華以冰冷的筆調,書寫震撼人心的生離死別;以平靜舒緩的方式,把富貴以及讀者的美好幻想打破。這是一部很「殘酷」的作品,在結局時,告訴讀者,活著的理由,只為活著。
閱歷尚淺的時候讀《活著》,覺得富貴的「活著」只不過是苟且偷生,像行屍走肉一般,碌碌無為,沒有進取心,沒有奮斗,只有絕望和等死。
現在再讀《活著》,此時心境與之前大大不同,生活閱歷也逐漸改變了我的想法。活著,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詞。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經歷了夢想的破碎,經歷了親人的離去。曾有過絕望,讓我不知所措,萬念俱灰,但活著,卻成為了我心中最堅定的信念。它意味著無論經受多大的痛苦,遭遇多大的挫折,我們都要面對現實,勇敢地活下去,而輕生的逃避,是真正的懦弱。如同富貴一樣,父母、子孫、女婿、愛人的離世是對他巨大的打擊,每次都如沉重的鐵錘擊打自己的胸口。尤其是年僅七歲的外孫苦根,是他最後的希望,但命運卻不肯放過他,硬要奪去苦根的生命。本以為富貴心中最後的一縷希望也熄滅了,可富貴沒有輕生,活了下去。他不畏現實,不畏痛苦,他心裡只有一個信念——活著,只是活著。
在那樣的年代,一個最普通的家庭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他們,但他們也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對生活和未來依舊充滿著美好的嚮往,那種精神真的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不管怎樣,生活總要繼續,不允許我們懦弱。
❷ 活著中書與電影受眾有何不同
活著的電視劇更好看,現在應該沒什麼人看這個劇了,因為翻拍的雷劇太多了,導致真正經典的好劇沒人看,悲哀啊,小說除了文學愛好者更是沒什麼人看
❸ 在電影活著和小說活著,這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 形式的魅力 說說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給你觸動有哪些
我更喜歡小說,因為感覺電影有點兒意猶未盡,有很多東西都拍不出來,而小說可以慢慢回味。
❹ 小說活著與電影其中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人物形象等於人物性格加身份地位。
❺ 為什麼電影活著與書後面有那麼大差距
小說跟電影的差距是一定的。
小說里有天馬行空的想想,還有讀者自己的想法跟觀點。
但是電影就是導演根據他個人對原著的理解所拍攝出來的。可能是觀眾跟導演的想法不同,也可能是現實拍攝技術有限,所以會導致電影與原著的差別
❻ 電影 活著 相比較小說 活著 為啥會少一些沉痛戲份
因為涉及到文革啊。包括三年自然災害的很多歷史。其實活著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歷史的大背景對於個人命運的影響,但是呢中國解放之後49年到76年基本沒有生產,都是一次一次的政治運動,小說敢寫,但是你電影不能拍啊,你拍了你還怎麼上映,這就是電影相較於小說會少一些沉痛戲份的原因。平凡的世界其實是一樣的,電視拍的有點偶像劇了,小說其實很殘酷,另外莫言的生死疲勞如果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個人感覺不會比活著差多少,推薦你有時間可以看一看。
❼ 小說活著與電影的情節的不同
小說里人物都死了只有富貴還活著,電影里富貴、家珍、女婿、外孫都活著;
小說里有慶是因為抽血救春生的妻子,抽血太多死的,電影里是被車撞;
這是主要的不同,其他細節的不同有很多
❽ 張藝謀的活著和原著區別好大
是的,這樣改編是為了可以過審,雖然最後還是沒有過審。電影比書多了一份希望,人生本來就痛苦,有一份寄託總能給人安慰。
❾ 《活著》在影片中與小說中的情節有什麼出入,在此情節中做了什麼處理
原著活著講述的是一種人生,有各種意味,甚至可以說是有哲學因素。電影活著只是在講我國舊社會和文化大革命我國的樣貌而已
❿ 《活著》,完全沒有小說那種「死了」的感覺
余華的小說,我看過,內容不算現實,但是很深刻覺得比電影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挺好的一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