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汝南農民電影節在哪個地方

汝南農民電影節在哪個地方

發布時間:2022-06-23 07:48:05

㈠ 《魯迅愛惜時間》這片閱讀的答案

前面的不太清楚.
3.本文寫了魯迅謙虛,愛惜時間.他工作起來不知道疲倦.他還愛惜別人的時間,從不浪費時間.
4.短文從魯迅不知道疲倦,從不浪費時間,也不遲到來寫魯迅先生愛惜時間的.
5.中心句:魯迅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也愛惜別人的時間。
6.結尾既總結文章內容,也表達了作者美好的祝願.
下面是魯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評論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人稱「文思革」。代表作:小說集《吶喊》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華蓋集》等。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魯迅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年更名為周樹人,字豫才。1902年公費至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理想以自己的雙手去治病救人,後因戰亂紛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見《吶喊》自序)。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留日歸國,任時兩級師范(現杭州高級中學)生理、化學教員,兼日語助教。其講課及所編《生理學講義》,深受學生歡迎。同年冬參加木瓜之役。1918年首次以魯迅筆名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成為新文學典範。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嬰。有3個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於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後於1981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小說中《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較為知名。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葯方到葯店去取葯,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里包含著親切,眼光里流露著溫存。但現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多年之後,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吶喊〉自序》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在那裡,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劃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自然、真誠單純的關系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系而懷念著,描寫著。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的。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95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後,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他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發表文章,《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這篇小說,凝聚了魯迅從童年時起到那時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體驗和對於中華民族現代命運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之後,魯迅連續發表了多篇短篇小說,後來編入《吶喊》、《彷徨》兩個短篇小說集,分別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魯迅的小說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
魯迅對權勢者和偽君子抱著深惡痛絕的態度。《孔乙己》中的丁舉人、《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福》中的魯四老爺、《長明燈》中的郭老娃、《離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這樣一些權勢者的形象。他們有權有勢,但對他人的命運卻沒有真誠的關心,對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自私、虛偽、冷酷,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則是一些假道學、偽君子,他們口口聲聲說是關心社會的道德,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是毫無道德心的人。
魯迅的小說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讀魯迅的小說,時時有一種「發現的喜悅」。畫面是普通的畫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卻在這么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隨時都能注意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徵,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由於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小說的藝術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徵。在青年時期,我們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學生對故事中所描寫的魯鎮等江南水鄉、三味書屋等風土人情還不夠熟悉,對人生還沒有更多的親身體驗,魯迅小說是作為一個整體進入我們的感覺世界的,但在我們感覺到的人物和畫面中到底潛藏著多麼豐富的內涵,我們還不可能盡數感覺到,隨著我們社會經驗的增加和人生體驗的深化,這些人物和畫面的內涵就會不斷從中生發出來。為了揭示不同生活畫面和不同人物命運的不同的意義,魯迅的小說結構是多變的,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樣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不同,《孔乙己》與《白光》不同,《故鄉》與《祝福》不同,《孤獨者》與《傷逝》不同。不僅結構樣式不同,音調節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麼的單純而又冷峻,《傷逝》則那麼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魯迅的小說是小說,也是詩,意境幽深,外冷內熱,其運用民族語言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寫作《吶喊》、《彷徨》的同時,魯迅還創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前者出版於1928年,後者出版於1927年。如果說《吶喊》《彷徨》中的小說是魯迅對現實社會人生的冷峻的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則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懷念。幼時的保姆長媽媽,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給予過他真誠的關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羈的老友范愛農,給過他無限樂趣的「百草園」,吸引著他的好奇心的民間戲劇和民間娛樂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這個險惡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們,滋養了魯迅的生命。這些散文,把抒情、敘述、議論結合在一起,有時如平靜的港灣,有時如波濤翻滾的大海,有時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時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態,體現了魯迅散文創作的藝術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凈細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詩則呈現出迷離恍惚、奇詭幻美的意境,它們像一團團情緒的雲氣,在空中旋轉飄盪,變幻出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魯迅內在的苦悶,化為了夢,化為了超世間的想像,使《野草》成了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一朵奇葩。魯迅曾對別人說:「我的哲學都在《野草》里。」魯迅最內在的情緒體驗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過這種奇特的藝術手段傳達出來。魯迅的藝術創造力是驚人的。
最充分體現魯迅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還應該首推他的雜文。「雜文」古已有之,在外國散文中也能找到類似的例證,但只有到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到了魯迅的手中,「雜文」「是匕首、是投槍」,這種文體才表現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潛力。魯迅的雜文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的一部「史詩」,它不但記錄了魯迅一生戰斗的業績,同時也記錄了魯迅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當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要創造適應於中國現代發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時,遇到的是從各種不同的階層,各種不同的人物,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的誣蔑和攻擊。魯迅的雜文就是在這種沒有固定不變的戰線、沒有固定不變的論敵的思想文化斗爭中自然形成的。從五四起,魯迅就開始用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不同的論調進行斗爭,但那時他還是不自覺的。到了後來,有些人開始嘲笑他是一個「雜文家」,他才更明確地意識到「雜文」的力量,並且開始自覺地從事雜文的創作。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它能夠「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從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發展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叢莽中開辟出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夠存在,能夠發展,能夠壯大。魯迅一生寫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5部雜文集。在這15部雜文集中,魯迅把筆觸伸向了各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各種不同階層的各種不同的人物,其中有無情的揭露,有憤怒的控訴,有尖銳的批判,有辛辣的諷刺,有機智的幽默,有細致的分析,有果決的論斷,有激情的抒發,有痛苦的吶喊,有親切的鼓勵,有熱烈的贊頌,筆鋒馳騁縱橫,詞采飛揚,形式多樣,變化多端。它自由、大膽地表現現代人的情感和情緒體驗,為中國散文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更加寬廣的道路。魯迅雜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魯迅晚年還完成了一部小說集《故事新編》(1936年出版)。這部小說集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歷史事實,但它沒有拘泥於原有的故事,而是加進了魯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有些還採取了古今交融的寫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現代人發生直接的對話。魯迅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我們能夠通過對現實人物的感受和理解,還古代人物一個鮮活真實的面貌,也通過對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現實人物的真實面目。通過《故事新編》中的小說,魯迅實際重構了中國的文化史,揭示了中華民族存在和發展的根據,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國封建文人聖化了的歷史人物的形象。《補天》可以被認為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創世紀」, 在魯迅的觀念中,真正體現中華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聖先賢和帝王將相,而是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女媧,她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徵;《奔月》寫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劇,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類,但那些自私狹隘的世人並不想繼承、發揚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實現自己自私狹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學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拋棄;《鑄劍》表現的是被壓迫者向壓迫者復仇的主題;《理水》《非攻》歌頌了中國古代那些身體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式的人物。孔子、老子、莊子、伯夷、叔齊這些歷史人物也在魯迅的筆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愛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魯迅的《故事新編》以荒誕的手法表現嚴肅的主題,創立了一種完全新型的歷史小說的寫法。
魯迅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小說、雜文各種類型的創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造。他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掙扎奮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筆堅持社會正義,反抗強權,保護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熱情支持青年學生的正義斗爭,揭露段祺瑞執政府鎮壓學生運動、製造「三·一八」慘案的罪惡行徑,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後期,他反對國民黨政府對共產黨人和進步青年的血腥鎮壓,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等一系列充滿義勇正氣的文章。「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動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
生前,他立下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亞說:「一個人的臨終遺言,就像深沉的音樂,有一種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
其中《少年閏土》一文選進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文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1918年起,先後發表《狂人日記》《阿Q正傳》《葯》等小說名篇,後來收入小說集《吶喊》。

㈡ 真正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地方,哪個時間

無史料明確記載地點和時間。

有關梁祝的古跡,現已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梁祝》傳說據考最早始於南北朝時期,完整故事形成於唐,由藝人傳唱或表演即在宋代了。

(2)汝南農民電影節在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周恩來為外人介紹《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4年,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准備在見面會上放映我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

作為時任新聞聯絡官的熊向暉接到指示後,心裡暗暗打鼓:《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的越劇,老外們怎麼能看懂呢?熊向暉絞盡腦汁,連夜寫了一份長達15頁紙的影評,從背景、意義、演員陣容、對話台詞等方面都用英文做了詳細的說明,報給了周總理。

周總理看了一眼這厚厚的影評,皺了皺眉頭說:「向暉啊,我們這是給老外看,你這內容雖然很詳細,但他們不懂我們的文化,不一定看得懂啊。」無計可施的熊向暉搖了搖頭說:「總理,那您說該怎麼寫這份影評呢?畢竟文化差異太大了。」

周總理凝神沉思了一會說:「只要給這部電影取個恰如其分又特別有吸引力的名字就好了,你只需在請柬上寫『請欣賞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台》』就行了,其餘不必做過多解釋。」

最後,按照周總理的建議,電影如期放映,觀看電影的各國與會代表看得如痴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特別是著名幽默大師卓別林看後,竟被影片的精彩情節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電影能取得巨大成功,不得不歸功於周恩來的那句簡短評價。

面對巨大的文化差異,周恩來沒有進行冗長的描述,他只是找到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共同點進行了一個巧妙的結合,將《梁山伯與祝英台》清晰而完整地展現老外面前。其實,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話不在多,關鍵是找到共鳴。

㈢ 魯迅的所有資料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稱「文教思革」.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兒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1902年公費至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因戰亂奮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見《吶喊》自序)。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廣州、紹興任教。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於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後於1981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小說中《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較為知名。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詩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3、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魯迅·無題)
5、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
6、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7、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
8、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魯迅·悼楊銓)
9、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評《史記》)
言論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4、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8、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9、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10、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11、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2、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3、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14、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15、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16、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17、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18、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20、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
21、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2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25、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26、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
27、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28、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29、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30、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31、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32、懷疑並不是缺點。總是疑,而並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33、糾纏如毒蛇,執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於也頹廢的快。
34、巨大的建築,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35、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6、明言著輕蔑什麼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37、只有孔乙己來了,才可以笑幾聲。
38、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39、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
1881年 一歲
八月初三(公歷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府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1888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為妹妹啦。」
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願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願大家均贏。」
1892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
在塾中,喜乘閑描畫,並搜集圖畫,而對於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後遷皇甫庄、小皋步等處。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質鋪及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後,家境益艱。
1898年 十八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為樹人。
1899年 十九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於功課並不溫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1901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
1902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1903年 二十三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志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1904年 二十四歲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安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志,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後為《河南》雜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1909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1910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1911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1912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餘纂輯謝承《後漢書》。
1913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歲
是年公餘研究佛經。
1915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成。
是年公餘喜搜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誌拓本。
1917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1918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作以後,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是年仍搜 羅研究拓本。
1919年 三十九歲
一月發表關於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後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
十月發表關於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後收入論文集《墳》。
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1920年 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
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1921年 四十一歲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2年 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雲》。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3年 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
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
十二月買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1924年 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
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並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講演,
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徵》。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是年冬為《語絲》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先生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
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
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為《語絲》撰文,並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1926年 四十六歲
一月女子師范大學恢復,新校長易培基就職,先生始卸卻職責。同月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慘案後,避難入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
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滿於學校,辭職。
1927年 四十七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
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
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
七月演講於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為《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
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雲里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1928年 四十八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同月為《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潮論》,及《語絲》編輯。《唐宋傳奇集》下冊印成。
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奔流》創刊號出版。
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
五月《壁下譯叢》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親。並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等校講演。
六月五日回抵滬上。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許廣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周海嬰)。同月為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1930年 五十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
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
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連盟成立會」。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先生離寓避難。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撥去,易以義齒。四月回寓。與 神州光社訂約編譯《現代文藝叢書》。
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
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
九月為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熱。
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友發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
十月四五兩日,與內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於北四川路「購買組合」第一店樓上。同月譯《葯用植物》訖。
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1931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
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聯」機關雜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
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
七月為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請內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自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為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樓景印宋本。同月《毀滅》制本成。
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
二月六日,由內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
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閑集》。編一九三○年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錄譯著書目。
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兩地書》。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1933年 五十三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行委員。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
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於天馬書店。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於狄思威路,稅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
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
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
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圖印成。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里開會。又短評集《偽自由書》印成。
1934年 五十四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
三月校雜文《南腔北調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編《譯文》創刊號。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
十月《木刻紀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後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同月短評集《准風月談》出版。
1935年 五十五歲
一月譯蘇聯班台萊夫童話《表》畢。
二月開始譯果戈里《死魂靈》。
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
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並作導言畢,印成。
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
十二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續寫《故事新編》。
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並作序。
1936年 五十六歲
一月肩及脅均大痛。同月二十日與友協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編》畢,即出書。
二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為之選定《蘇聯版畫》。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雲胃疾,自後發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病甚危。
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可略作數十字。同月,病中答訪問者O•V•《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又《花邊文學》印成。
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
八月,痰中見血,為《中流》創刊號作小文。
十月,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
十七日出訪鹿地亘及內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㈣ 誰有中國各月的節日

1月第一個星期日 黑人日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際麻風節(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1954 2 月 份 2月2日 世界濕地日 2月7日 國際聲援南非日 1964 2月10日 國際氣象節 2月14日 情人節 2月15日 中國12億人口日 1995 2月21日 反對殖民制度斗爭日 1949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 3 月 份 3月1日 國際海豹日 1983 3月3日 全國愛耳日 2000 3月5日 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 國際勞動婦女節 1910 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 1979 3月14日 國際警察日(節) 3月15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1983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3月17日 國際航海日 中國國醫節 1929 3月18日 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3月21日 世界林業節(世界森林日) 1972 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 1976 世界兒歌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1950 3月24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1996 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 月 份 4月1日 國際愚人節 4月2日 國際兒童圖書日 4月7日 世界衛生日 1950 4月21日 全國企業家活動日 1994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 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對殖民主義日 1957 亞非新聞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1986 4月26日 世界知識產權日 2001 4月27日 聯誼城日 4月30日 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三個星期日 世界兒童日 1986 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 秘書節 5 月 份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1889 國際示威遊行日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國青年節 1939 五四運動紀念日 1919 科技傳播日 5月5日 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8日 世界紅十字日 1948 世界微笑日 5月12日 國際護士節 1912 5月15日 國際家庭(咨詢)日 1994 5月17日 世界電信日 1969 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 5月20日 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 1990 中國學生營養日 1990 5月26日 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 1993 5月30日 "五卅"反對帝國主義運動紀念日 1925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 1988 5月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 1914 救助貧困母親日 1997 5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牛奶日 1961 5月第三個星期日 全國助殘日 1990 6 月 份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1949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國愛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國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0日 世界難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 6月23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國際禁毒日(國際反毒品日) 1987 國際憲章日(聯合國憲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聯歡節 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7 月 份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1921 香港回歸紀念日 1997 國際建築日 1985 亞洲「三十億人口日」 1988 7月2日 國際體育記者日 7月7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1937 7月11日 世界(50億)人口日 1987 7月26日 世界語(言)創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4 7月30日 非洲婦女日 7月第一個星期六 國際合作節 8 月 份 8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927 8月6日 國際電影節 1932 8月8日 中國男子節(爸爸節) 1988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日 1945 8月26日 全國律師咨詢日 1993 9 月 份 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 9月8日 國際新聞工作者(團結)日 1958 世界掃盲日 1966 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 1985 9月14日 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1987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國恥日) 1931 9月20日 全國愛牙日 1989 9月21日 國際和平日 2002 2002年以後 9月26日 節日·民謠網建站日 2001 9月27日 世界旅遊日 1980? 9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和平日 1981 1981至2001年 9月第三個星期六 全民國防教育日 2001 9月第四個星期日 國際聾人節 1958? 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世界心臟日 2000? 世界海事日 10 月 份 10月1日 國慶節 1949 國際音樂日 1980 國際老人節 1990 10月2日 國際和平(與民主自由)斗爭日 1949 10月4日 世界動物日 1949 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1998 世界視覺日 國際左撇子日 10月9日 世界郵政日(萬國郵聯日) 1969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紀念日 1911 世界居室衛生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 1992 10月11日 聲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3日 中國少年先鋒隊誕辰日 1949 世界保健日 國際教師節 採用格林威治時間為國際標准時間日 1884 10月14日 世界標准日 1969 10月15日 國際盲人節(白手杖節) 1984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 1979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貧困日 10月22日 世界傳統醫葯日 1992 10月24日 聯合國日 1945 世界發展信息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2000 10月31日 世界勤儉日 10月第一個星期一 國際住房日 1982 10月第二個星期三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1990 每年重陽節 中國老年節(義務助老活動日) 1989 11月份 11月8日 中國記者節 2000 11月9日 中國消防宣傳日(消防節) 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節(日) 1946 11月17日 國際大學生節(國際學生日) 1946 11月21日 世界電視日 1996 世界問候日 1973 11月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 12月份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988 12月2日 廢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986 12月3日 世界殘疾人日 1992 12月4日 2001 12月5日 (經濟和社會發展)國際志願人員日 1985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國際民航日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 1935 世界足球日 1995 12月10日 世界人權日 1950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998 12月12日 西安事變紀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 12月15日 世界強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門回歸紀念日 1999 12月21日 國際籃球日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29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1994 12月第二個星期日 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 ◆◆◆ 陰 歷 節 日 ◆◆◆ 正月初一 春節 正月十五 元宵節 二月初二 龍抬頭節 五月初五 端午節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節 八月十五 中秋節 九月初九 重陽節 中國老年節(義務助老活動日) 臘月初八 臘八節 臘月二十四 小年

㈤ 魯迅的資料,名言,文章。急急急急急急

[編輯本段]魯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稱「文教思革」.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兒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1902年公費至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理想以自己的雙手去治病救人,後因戰亂紛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見《吶喊》自序)。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廣州、紹興任教。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有3個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於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後於1981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小說中《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較為知名。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
[編輯本段]魯迅與章士釗的官司
1925年8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的學生運動如火如荼……。由於魯迅支持革命,立場堅定,因而被公推為校務維持會委員。此事將出,激怒了北洋軍閥政府,他們經過緊鑼密鼓的策劃,由「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章士釗出面,於8月12日向臨時執政府執政段祺瑞呈請免去魯迅的「教育部僉事」職務。……8月22日,魯迅以正義在胸、真理在手的「原告」身分,向當時專門處理政府官員違法亂紀行為的「平政院」投遞了《起訴書》,控告章士釗濫用職權,違反了《文官懲戒條例》和《文官保護法草案》。
……
章士釗的答辯軟弱無力且漏洞百出,魯迅抓住其破綻無情駁斥,他在《互辯書》中尖銳指出:
1.章士釗妄指樹人(魯迅自稱)「勾結該校教員、搗亂分子、少數不良學生」,卻「全不明言勾結何等搗亂分子乃何等不良學生」又「主張何事」,這純屬「信口虛捏」,「全無事實證據」!
2. ……
魯迅與章士釗互辯後,平政院依法進行了裁決。《裁決書》中指出:章士釗未能提供魯迅反抗教育部的具體事實;假使魯迅反抗教育部的事被證實,章士釗也應依法起訴,而不應無視法律程序先行呈請免職——因此,章士釗擅自免魯迅職屬於違法,應予取消。……(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4年第4期《讀魯迅的<互辯書>》)
[編輯本段]生平和創作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葯方到葯店去取葯,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里包含著親切,眼光里流露著溫存。但現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多年之後,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吶喊〉自序》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在那裡,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劃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自然、真誠單純的關系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系而懷念著,描寫著。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的。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 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後,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他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發表文章,《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這篇小說,凝聚了魯迅從童年時起到那時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體驗和對於中華民族現代命運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之後,魯迅連續發表了多篇短篇小說,後來編入《吶喊》《彷徨》兩個短篇小說集,分別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魯迅的小說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
魯迅對權勢者和偽君子抱著深惡痛絕的態度。《孔乙己》中的丁舉人、《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福》中的魯四老爺、《長明燈》中的郭老娃、《離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這樣一些權勢者的形象。他們有權有勢,但對他人的命運卻沒有真誠的關心,對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自私、虛偽、冷酷,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則是一些假道學、偽君子,他們口口聲聲說是關心社會的道德,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是毫無道德心的人。
魯迅的小說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讀魯迅的小說,時時有一種「發現的喜悅」。畫面是普通的畫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卻在這么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隨時都能注意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徵,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由於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小說的藝術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徵。在青年時期,我們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學生對故事中所描寫的魯鎮等江南水鄉、三味書屋等風土人情還不夠熟悉,對人生還沒有更多的親身體驗,魯迅小說是作為一個整體進入我們的感覺世界的,但在我們感覺到的人物和畫面中到底潛藏著多麼豐富的內涵,我們還不可能盡數感覺到,隨著我們社會經驗的增加和人生體驗的深化,這些人物和畫面的內涵就會不斷從中生發出來。為了揭示不同生活畫面和不同人物命運的不同的意義,魯迅的小說結構是多變的,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樣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不同,《孔乙己》與《白光》不同,《故鄉》與《祝福》不同,《孤獨者》與《傷逝》不同。不僅結構樣式不同,音調節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麼的單純而又冷峻,《傷逝》則那麼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魯迅的小說是小說,也是詩,意境幽深,外冷內熱,其運用民族語言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寫作《吶喊》、《彷徨》的同時,魯迅還創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前者出版於1928年,後者出版於1927年。如果說《吶喊》《彷徨》中的小說是魯迅對現實社會人生的冷峻的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則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懷念。幼時的保姆長媽媽,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給予過他真誠的關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羈的老友范愛農,給過他無限樂趣的「百草園」,吸引著他的好奇心的民間戲劇和民間娛樂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這個險惡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們,滋養了魯迅的生命。這些散文,把抒情、敘述、議論結合在一起,有時如平靜的港灣,有時如波濤翻滾的大海,有時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時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態,體現了魯迅散文創作的藝術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凈細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詩則呈現出迷離恍惚、奇詭幻美的意境,它們像一團團情緒的雲氣,在空中旋轉飄盪,變幻出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魯迅內在的苦悶,化為了夢,化為了超世間的想像,使《野草》成了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一朵奇葩。魯迅曾對別人說:「我的哲學都在《野草》里。」魯迅最內在的情緒體驗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過這種奇特的藝術手段傳達出來。魯迅的藝術創造力是驚人的。
最充分體現魯迅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還應該首推他的雜文。「雜文」古已有之,在外國散文中也能找到類似的例證,但只有到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到了魯迅的手中,「雜文」「是匕首、是投槍」,這種文體才表現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潛力。魯迅的雜文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的一部「史詩」,它不但記錄了魯迅一生戰斗的業績,同時也記錄了魯迅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當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要創造適應於中國現代發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時,遇到的是從各種不同的階層,各種不同的人物,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的誣蔑和攻擊。魯迅的雜文就是在這種沒有固定不變的戰線、沒有固定不變的論敵的思想文化斗爭中自然形成的。從五四起,魯迅就開始用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不同的論調進行斗爭,但那時他還是不自覺的。到了後來,有些人開始嘲笑他是一個「雜文家」,他才更明確地意識到「雜文」的力量,並且開始自覺地從事雜文的創作。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它能夠「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從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發展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叢莽中開辟出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夠存在,能夠發展,能夠壯大。魯迅一生寫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5部雜文集。在這15部雜文集中,魯迅把筆觸伸向了各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各種不同階層的各種不同的人物,其中有無情的揭露,有憤怒的控訴,有尖銳的批判,有辛辣的諷刺,有機智的幽默,有細致的分析,有果決的論斷,有激情的抒發,有痛苦的吶喊,有親切的鼓勵,有熱烈的贊頌,筆鋒馳騁縱橫,詞采飛揚,形式多樣,變化多端。它自由、大膽地表現現代人的情感和情緒體驗,為中國散文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更加寬廣的道路。魯迅雜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魯迅晚年還完成了一部小說集《故事新編》(1936年出版)。這部小說集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歷史事實,但它沒有拘泥於原有的故事,而是加進了魯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有些還採取了古今交融的寫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現代人發生直接的對話。魯迅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我們能夠通過對現實人物的感受和理解,還古代人物一個鮮活真實的面貌,也通過對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現實人物的真實面目。通過《故事新編》中的小說,魯迅實際重構了中國的文化史,揭示了中華民族存在和發展的根據,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國封建文人聖化了的歷史人物的形象。《補天》可以被認為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創世紀」, 在魯迅的觀念中,真正體現中華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聖先賢和帝王將相,而是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女媧,她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徵;《奔月》寫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劇,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類,但那些自私狹隘的世人並不想繼承、發揚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實現自己自私狹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學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拋棄;《鑄劍》表現的是被壓迫者向壓迫者復仇的主題;《理水》《非攻》歌頌了中國古代那些身體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式的人物。孔子、老子、莊子、伯夷、叔齊這些歷史人物也在魯迅的筆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愛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魯迅的《故事新編》以荒誕的手法表現嚴肅的主題,創立了一種完全新型的歷史小說的寫法。
魯迅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小說、雜文各種類型的創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造。他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掙扎奮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筆尖持社會正義,反抗強權,保護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熱情支持青年學生的正義斗爭,揭露段祺瑞執政府鎮壓學生運動、製造「三一八」慘案的罪惡行徑,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後期,他反對國民黨政府對共產黨人和進步青年的血腥鎮壓,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等一系列充滿義勇正氣的文章。「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動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
生前,他立下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亞說:「一個人的臨終遺言,就像深沉的音樂,有一種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
其中《少年閏土》一文選進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文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編輯本段]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台門周家,魯迅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歲,使用魯迅為筆名。
祖父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此時正在北京任內閣中書。後任內閣中書。
父親周伯宜(1861一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閑居在家。因肺結核而死。
母親魯瑞(1858一1943)當地舉人魯希曾三女,思想頗為開通,出身於紹興近郊安橋頭一戶官宦人家,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
家庭:
在紹興,周家算得上一門望族,做官經商且都不說,單是人丁的繁衍,就相當可觀,所以到魯迅出世的時候,周家已經分居三處,彼此照應,儼然是大戶了。魯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過江西一個縣的知縣老爺,後來又到北京當上內閣中書,成為標準的京官。紹興城並不大,像周介孚這樣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贏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門上那一 欽點""翰林"的橫匾,正明白無誤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魯迅真是幸運,他的人生長途的起點,就設在這樣一處似乎距樂園相當近便的地方。
這就使魯迅獲得了一系列窮家小戶的孩子所無法享受的條件。家裡四五十畝水田,就是周介率不從北京匯一文錢回來,日常生計總是綽綽有餘,足以將貧困從他身邊趕得 遠遠的。周家是講究讀書的,周介率甚至有過讓兒孫一起考取翰林,在門上懸掛著「祖孫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額的雄心,那種書香人家的氣氛,自然相當濃厚,魯迅家中有兩只大書箱,從《十三經註疏》和《四史》,到《王陽明全集》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從《古文析義》和《唐詩叩彈集》,到科舉專用的《經策統纂》,甚至《三國演義》和《封神榜》那樣的小說,都擠擠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裡有書,眾多親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書甚豐,而且不單是那些枯燥難懂的正經書,更有許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歡的好玩的書,從畫著插圖的《花鏡》,到描寫少男少女的《紅樓夢》,幾乎什麼都有。
一次,一位親戚甚至允許魯迅到一間堆滿雜書的小屋於里自由翻揀,他推開那房門的一剎那間,臉上的表情會是多麼驚喜!從六歲開始,魯迅就開蒙讀書,先是隨本家親戚學,後來又被送到紹興城內最有名的一家三味書屋去讀經書,《論語》、《孟子》……甚至連古舊難懂的訓詁書《爾雅直音》,也在塾師的指導下讀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說, 一定不覺得這樣讀書有什麼快樂,但是,一個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著書香門第的熏陶,有傅學的老師指點,能夠日日讀書,還能用壓歲錢自己買喜歡的書來讀,這實在是那個時代的小孩子能夠享受的最好的條件了。 魯迅全集
中國是個講究父權的國家,獨多那種粗暴專橫,將子女認為私產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這樣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會被糟蹋得暗淡無光。魯迅的運氣如何呢?周介孚雖然脾氣暴躁,有時候要打罵孩子,但在教魯迅讀書這件事上,卻顯 得相當開通。那時一般人家的孩子,開蒙總是直接就讀四書五經,叫一個六歲的孩子天 天去念"學而時習之",他會多麼痛苦?周介孚卻不這樣,他讓魯迅先讀歷史,從《鑒略》開始,然後是《詩經》,再然後是《西遊記》,都是選小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書。即使讀唐詩,也是先選白居易那些比較淺直的詩,然後再讀李白和杜甫,這就大大減輕了魯迅開蒙的苦悶。祖母更是特別疼愛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讓魯迅躺在大桂樹下的小板桌上,搖著芭蕉扇,在習習的涼風中給他講故事,什麼貓是老虎的師父啦,什麼許仙救白蛇啦,魯迅直到晚年,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興味和愜意。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神態一本正經,卻比祖父更為溫和。他家教雖嚴,卻從不打小孩子。魯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會》中,記過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魯迅那樣快樂的時刻,偏偏逼他去背書。可實際上,周伯宜平時對兒子們的讀書,監督得並不緊。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寬容。 有一次魯迅和弟弟偷偷買回來一本《花經》,被周伯宜發現了,他們又害怕又絕望,因 為這是屬於閑書,一般人家都不許小孩子看的:"糟了,這下子肯定要沒收了!"誰料周伯宜翻了幾頁,一聲不響地還給了他們,使他們喜出望外,從此放心大膽地買閑書,再不用提心吊膽,像做賊似的。至於母親魯瑞,對他的摯愛就更不必說了,幾個孩子當 中,她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從人情來講,父母總是愛子女的,可由於中國人祖傳的陋習,這種父母之愛竟常常會演化成對幼小心靈的嚴酷的摧殘。當然不能說魯迅就沒有遭過這 樣的摧殘,他後來會寫《五猖會》,就說明內心也有深刻的傷痕。但總的來說,他還是相當幸運的,至少在童年,他經常都是沐浴在溫和寬厚的長輩之愛中。

㈥ 周傑倫的菊花台中所用的典故

(1)位於烏魯木齊市西南的干溝鄉,與南山西白楊溝相鄰。這是一片中山帶森林草甸,每年的四月至十月間,這塊草甸上開滿了野菊花,芳香襲人。這里的密林間經常會有馬鹿出沒,雨過天晴之後,樹下會鑽出大片蘑菇任你採摘。喜歡攝影的朋友可趁晨昏之際在這里找到靈感,拍出最美的作品。山下有數家度假村,但在旅遊旺季最好提前訂房。

(2)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相傳,清代乾隆下江南,到了安德門外,其時正值金風送爽,雛菊盛開,滿山浮金點玉,溢光流彩,竟醉心忘返。此後,這里便以菊花台命名了。菊花台公園還有玉乳泉和天隆寺名勝古跡。南郊菊花台上,綠竹掩映之中,有一座半圓形水泥墓地,這里埋葬著九位抗日外交官烈士的遺骨。菊花台還有二百畝的竹園,有稀世珍品方竹,有攜帶一段美麗神話傳說「嫁」過來的湘妃竹,還有各具特色的女兒竹、佛肚竹、菲白竹、孝順竹等近百個品種,這里還有南京地區罕見的金陵雀梅王、白皮鬆。菊花台公園娛樂設施較為完善,有六道保齡球館、棋牌室、乒乓球室等,住宿條件完備,各項設施齊全,可接待各方遊客。 雨花台區人民政府在修繕鄧愈墓的基礎上,興建了佔地1.5萬平方米的金陵石刻藝術園,現已經完成墓家、牌坊、金水橋、辦公房、綠化、碑廊、展示廳、圍牆等,以此達到保護古代遺產南郊石刻。碑坊:橫幅「山高水長」,對聯「高密前勛傳鐵拳,寧河攝績著全書」。鄧愈墓前有神道碑,石馬、石馬夫、石羊、石虎、文臣、武將各1座,尚有單拱磚橋1座(現已倒塌),墓家前有一石祭台,刻有「山高水伊4字,墓碑上刻「明鄧寧河武順王之墓」。立於「洪武十三年歲次庚申十二月」的神道碑。

2.歌曲

周傑倫與周潤發、鞏俐合演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主題曲。干凈的吉他配上滄桑的弦樂,描繪出電影中鞏俐死前的一幅唯美的畫面,方文山中國風的歌詞再創高峰!如詩如歌的詞,北風、菊花、雨,寫盡情的傷、命運的多桀,而周傑倫亦以一種和以往不同的細膩嗓音與咬字的演唱方式,搭配簡單卻唯美的編曲,唱出凄美絕倫的菊花台。

《菊花台》依舊充滿了周傑倫的個性,而且這種獨特風格還加入了這期間周傑倫在電影方面的嘗試,音樂與電影的結合,使這張新專輯更顯獨特。
周傑倫為影片量身訂做的片尾曲《菊花台》,整首歌都充滿了入戲的情感,感傷而動人。「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悲傷的語調,咬詞清楚,也讓先前很多人擔心周傑倫的唱腔過於年輕化,不適合整個影片風格的疑問打破。
《菊花台》,遠盛《千里之外》,JAY介紹的時候說這張專輯的中國風是《千里之外》,其實不然。也許這就是必要的抄作,由《菊花台》配合《滿城盡帶黃金甲》吸引大眾的眼球。

有人說:歌詞婉轉動人,含蓄哀傷,配合JAY獨門中國古典曲風,可謂經典歌曲,已超越《東風破》《發如雪》。曲風超過前兩首我不敢苟同,但是此詞的確可謂方文山的巔峰之作了.

「我一生在紙上 被風吹亂」
千秋功過,後人評說。千百年之後肉身化為了塵土,兒孫亦散盡,還有誰記得你當年的叱吒?一生能寫在紙上,傳於後世,足以證明其偉大。然而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任由你生前多麼威風,死後卻奈何不了這清風啊。

「夢在遠方 化成一縷香」
有人說是夢在遠方 化成一縷傷,非也非也。結合後面那句?隨風飄散?你的模樣。就知道是壯士之在遠方,雄心相向時,潛意識中卻生出了一縷幻象,仿若看到了美人的模樣。

「花已向晚 飄落了燦爛」
有人說是花亦相挽 飄落了燦爛。本來也是通的,說的是兩人心如此花,永不分離。但是結合後句「凋謝的世道上?命運不堪」就知道應該是「花已向晚」。已是深秋,花亦凋零,心上人要遠征,愁!愁!愁!

「愁莫渡江 秋心拆兩半」
以拆字的手法,將「愁」字分開來看,而「秋」「心」卻恰恰是情景的寫照。在古代詩文中,「秋」往往有指盼人團聚,孤單離愁之感,而「心」則恰好是妻子真實的寫照,於是情景交融,而又渾然不著痕跡。

「誰的江山 馬蹄聲狂亂 我一身的戎裝 呼嘯滄桑」
此句是網上公認男兒最喜歡的一句,古語「君君臣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唯有策馬揚鞭,死而後已,成就一世英名!

「菊花殘 滿地傷 你的笑容已泛黃」
人比黃花瘦!人比黃花瘦!!。「菊花」在古代不但表示離別之意,更有思念哀傷之感,此句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將「菊花的黃」與「笑容的黃」混淆一起,卻偏又自然深刻,使人感到,那溫暖的笑容正在逐漸淡掉,遠去。哀傷而又動人的情感自然流露。

「北風亂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斷 徒留我孤單 在湖面成雙」
剛出的歌詞是北風亂 葉微搖 你的影子剪不斷 徒留我孤單 在湖面成霜. 當時就覺得應該是夜未央才對,離別的最後一個夜總是最珍貴,如果是白天,愁苦便少了幾分,多的是壯志躊躇!在湖面成霜是很好的一句,說的是化做瞭望夫石,獨立寒秋。方文山卻寫成了「雙」,更是妙極!倒影在湖面,只有它陪我成一對,何等無奈愁怨。大師的確是讓我等俗子難望其項背.

周傑倫為影片量身訂做的片尾曲《菊花台》,整首歌都充滿了入戲的情感,感傷而動人。「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悲傷的語調,咬詞清楚,也讓先前很多人擔心周傑倫的唱腔過於年輕化,不適合整個影片風格的疑問打破.
1、你的淚光 柔弱中帶傷 慘白的月彎彎 勾住過往
月彎彎:出自宋無名氏的"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2、夜太漫長 凝結成了霜 是誰在閣樓上 冰冷的絕望
閣樓:出自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3、雨輕輕彈 朱紅色的窗 我一生在紙上 被風吹亂
朱紅色的窗:出自毛滂的"碧戶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壓嫩鵝黃,半青橙子可憐香"
4、夢在遠方 化成一縷香 隨風飄散 你的模樣
一縷香:出自<紅樓夢>"軟襯三春草,柔拖一縷香"

5、花 已向晚 飄落了燦爛 凋謝的世道上 命運不堪
向晚:出自李商隱的"向晚亦不適,驅車登古原"
6、愁莫渡江 秋心拆兩半 怕你上不了岸 一輩子搖晃
秋心拆兩半:出自吳文英的"何處合成愁? 離人心上秋"
7、誰的江山 馬蹄聲狂亂 我一身的戎裝 呼嘯滄桑
馬蹄聲狂亂:出自釋溫慧的"五陵才子錦袍新,馬蹄亂踏瓊瑤草"
8、天微微亮 你輕聲地嘆 一夜惆悵 如此委婉
一夜惆悵:出自張泌"晝夢卻因惆悵得,晚愁多為別離生"

9、菊花殘 滿地傷 你的笑容已泛黃 花落人斷腸 我心事 靜靜淌
斷腸:出自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0、北風亂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斷 徒留我孤單 在湖面成雙
夜未央: 出自《詩經.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這是一首描寫外出征戰的將軍與獨自在家守侯的妻子互相思念的一首歌曲,歌詞婉轉動人,含蓄哀傷,配合JAY獨門中國古典曲風,可謂經典歌曲(個人認為已超越〈東風破〉〈發如雪〉)。
古代描寫戰爭之法,大多從側面描寫,而最常見的就是夫妻之間的分離,如唐代有詩〈閨怨〉雲:「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也就是說這類離情。然而此一首〈菊花台〉,視覺之獨特,想像之瑰麗,令人嘆為觀止。

第1段(見編號),描繪出一個凄清夜晚,婦人獨自登閣樓,人月兩相對的場景。而到了第2段,視角一轉,變為將軍自視,其中含義頗深的「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尤其出采,將體現自我抱負和思念妻子的情感含蓄而生動地表現出來。
同樣,第4段的部分,又以一個妻子的視角,擔心丈夫此生就此埋沒戰場,無法回來與她團聚,故有「怕你上不了岸」一說。而第5段又轉回丈夫(即這個將軍)的視角,說出了內心的擔憂,一是擔憂自己無法建功立業,二是擔憂自己回不了家鄉,見不到思念已久的妻子。
這幾段都用特殊的手法,變幻妻子與丈夫的視角,不斷為我們展現出這樣一副情感的畫面,而這「哀婉的惆悵」,竟使夫妻共同度過了一個不眠的夜晚。感情表現真摯雋永,回味無窮。不愧是大師級作詞人的功底。能以現代白話,寫出文言詩歌的味道。

《菊花台》經典句子TOP3

第3名:「愁莫渡江 秋心拆兩半」
以拆字的手法,將「愁」字分開來看,而「秋」「心」卻恰恰是情景的寫照。在古代詩文中,「秋」往往有指盼人團聚,孤單離愁之感,而「心」則恰好是妻子真實的寫照,於是情景交融,而又渾然不著痕跡,這句詞,堪稱佳句。

第2名:「夢在遠方 化成一縷香」
男人必定要建一番事業,而自古忠孝兩難全,思念已久的妻子,和無休止的功名戰場,究竟該如何選擇?歌詞中並未給出答案。聯系前句「我一生在紙上」,意指功名就在這戰場的指揮圖,皇上的陞官榜。而後句「隨風飄散 你的模樣」又似指他的夢就是家中的妻子。這種矛盾的心情,由此一句體現得淋漓盡致,堪稱妙句。

第1名:「菊花殘 滿地傷 你的笑容已泛黃」
菊花到了凋謝的時候,自然地落下,任人踐踏,而那久未見面的妻子,在這位將軍腦海中的模樣也已然模糊。「菊花」在古代不但表示離別之意,更有思念哀傷之感,此句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將「菊花的黃」與「笑容的黃」混淆一起,卻偏又自然深刻,使人感到,那溫暖的笑容正在逐漸淡掉,遠去。哀傷而又動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堪稱絕句。

㈦ 研究黃巢歷史的進來

黃巢簡介
黃巢(?~884),漢族, 唐末農民起義首領。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稍通書記,屢舉進士不第,以販私鹽為業。家富於財,善擊劍騎射。
[編輯本段]黃巢生平
「起義」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1],進士不第,曾組織鹽幫,與朝廷緝查私鹽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讓等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起兵。黃巢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與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起兵,響應王仙芝。
黃巢軍最初東攻沂州(今山東臨沂)不克;轉攻山東、河南等地,攻佔陽翟(今河南禹縣)、郟城(今河南郟縣)等八縣;進逼汝州(治今河南臨汝)。
乾符三年九月,攻克汝州,殺唐將董漢勛,俘汝州刺史王鐐,直指東都洛陽。王鐐是宰相王鐸堂弟,王鐐為王仙芝寫信給蘄州刺史裴偓,表示願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誘降王仙芝,願授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之職,黃巢堅決反對,大罵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眾何所歸乎?」[2]隨後以杖擊傷仙芝頭部,頭破血流,其眾喧嘩不已。招安不成,蘄州刺史裴偓逃奔鄂州,不久兩軍分裂,三千餘人從仙芝,仙芝乃大掠蘄州,黃巢引兵二千北上。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今山東鄆城),殺節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
仙芝一度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昌),王、黃又再度合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方),不久又分兵,仙芝轉攻郢州,唐朝招討副都監楊復光再次誘降,仙芝遣尚君長、楚彥威等人洽降,中途為唐招討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貪功,妄報戰勝,尚君長等人移送長安被殺,仙芝大怒,降敵之事再次未遂。朝廷以宋威「殺尚君長非是」,鎮壓「無功」,解除其兵權,擢升曾元裕為招討使,又調西川節度使高駢任荊南節度使。
乾符五年初,王仙芝軍攻破荊南(今湖北江陵)羅城,由於沙陀兵援軍到達,焚掠江陵而去,轉至申州。乾符五年(878年)二月,王仙芝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兵敗被曾元裕部斬殺,余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縣)投靠黃巢,推黃巢為黃王,自稱「沖天大將軍」,轉戰黃淮流域,又進軍長江下游一帶。
轉戰江南
乾符五年(878年)三月,黃巢軍進攻汴(今河南開封)、宋(治今河南商丘)二州,為東南面行營招討使張自勉所阻,轉攻衛南(今河南滑縣東北)、葉(河南葉縣)、陽翟(河南禹縣)等地,朝廷征調義成兵三千人守衛東都附近的伊闕(今河南洛陽南)、武牢等地,河南一時勢壯。黃巢率軍渡江南下,與舊部王重隱相呼應,攻下饒、信等州。同年十二月,進入福州(今屬福建),轉入廣東。
乾符六年(879年)九月,攻克廣州,俘唐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又分兵西取桂州(廣西桂林),控制嶺南,自稱「義軍都統」,並發布檄文,斥責朝廷「宦豎柄朝,垢蠹紀綱,指諸臣與中人賂遺交構狀,銓貢失才」。廣州是唐朝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和重要的財賦供應地之一,黃巢軍在廣州大肆濫殺無辜,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被殺者有二十餘萬。
北伐
由於嶺表氣候濕熱,黃巢軍多患瘴疫死者,諸將「勸請北歸,以圖大利」,農民軍士氣低落,黃巢乃決意北還。是年自桂州編木筏,沿湘江而下,進逼江陵,北向襄陽。唐廷得知黃巢將北上,遣宰相王鐸為南面行營招討都統,屯兵江陵,又任命李系為行營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統兵十萬屯駐潭州(今湖南長沙),「以塞嶺北之路,拒黃巢」。此時農民軍連下永州(今湖南零陵)和衡州(今湖南衡陽),抵潭州城下,李系驚恐,緊閉城門。黃巢揮兵力戰,一日而下潭州,唐軍十萬人血染湘江。
尚讓乘勝追擊,以五十萬軍進逼江陵,王鐸奔襄陽(今屬湖北襄樊),黃巢兵不血刃占據江陵,北趨襄陽。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和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大破之於荊門(今湖北荊門),俘斬十分之七八,黃巢與尚讓收余眾渡江東走,這時劉巨容以「朝廷無信」停止攻勢,曹全晸正要渡長江時,朝廷命泰寧都將段彥謨代曹全晸為招討使,全晸攻勢亦止,段彥謨殺宋浩及其二子。詔任命段彥謨為朗州刺史。黃巢轉掠江西,饒(治今江西鄱陽)、信、池(治今安徽貴池)、宣等十五州。
廣明元年(880年)三月,高駢派驍將張璘渡江南下,狙擊黃巢,黃巢退守饒州(治今江西波陽)。張璘乘勝進軍,五月,黃巢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饒)。春夏之際,嶺南大疫,黃巢軍兵力損失慘重,「死者十三四」,張璘窮追不舍,黃巢佯降,又賄張璘大量黃金,懇求他手下留情,高駢上奏朝廷,聲稱黃巢軍「不日當平,不煩諸道兵,請悉遣歸」。
宰相盧攜以朝廷名義,遣散了諸道唐兵。黃巢得知唐諸道兵已北渡淮河,立即與高駢絕交,五月又北上,乘勝攻佔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華),張璘於信州戰死,六月,相繼攻克池州(治今安徽貴池)、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華)和宣州等地,七月強渡長江,兵勢甚盛。
廣明元年(880年)八月,黃巢軍擊敗曹全晟,渡過淮河,淮北相繼告急。高駢懾於其威勢,坐守揚州(今江蘇揚州),保存實力。各州縣望風而降,十月,黃巢攻陷申州(今河南信陽),入潁州(治今河南阜陽)、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徐州(治江今蘇徐州)、兗州(治今山東兗州)。十一月,黃巢至汝州,十七日攻下東都洛陽,留守劉允章率百官迎接;十多天後從洛陽揮兵西進,僅激戰六日,十二月初三,攻下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初四攻下華州(治今陝西華縣),後抵霸上。初五(881年1月8日),唐僖宗帶隨從宦官田令孜等倉皇逃奔四川成都,田令孜恐僖宗見責,獨歸咎盧攜,貶盧攜為太子賓客。盧攜仰葯死。
稱帝
中和元年(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眾迎接黃巢大軍進城,「整眾而行,不剽財貨」,群眾達百萬軍,入城後,軍紀嚴明,閭里晏然,曉諭市人:「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向貧民散發財物,百姓列席歡迎。廣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即位於含元殿,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
原朝官員,四品以下留用,余者罷之,以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趙璋為侍中,孟楷、蓋洪為尚書左、右僕射,皮日休為翰林學士。不久,其部屬「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唐宗室留長安者幾無遺類,唐室官員惶惶不可終日,《秦婦吟》言:「華軒綉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綉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又沒收富家財產,號稱「淘物」,宮室皆赤腳而行。次年,唐軍曾一度攻入長安,齊軍暫時撤出,駐軍霸上,唐軍入城後燒殺擄掠,不得民心,齊軍當夜反攻,將唐軍驅逐出城[3]。這一次黃巢恨城民協助官軍,於是縱兵屠殺,血流成河,謂之「洗城」。黃巢未派大軍追擊唐僖宗,讓唐軍有喘息機會,黃巢說到底只是一般流寇氣息,軍隊所過之地,只顧著吃糧,極少建設,百姓凈盡、赤地千里。
敗亡
中和二年(882年),四川的唐僖宗反攻,九月,齊軍將領朱溫在同州(今陜西大荔)與王重榮交戰中,投降唐軍,被任命為右金吾大將軍,賜名全忠。沙陀族李克用又率援軍助唐,率兵一萬餘人南下,齊軍大將趙璋戰死,華州、蘭田相繼失守。黃巢於中和三年四月撤出長安,逃入商山,沿途拋棄黃金珠寶,唐軍爭寶竟不急追。後以齊將孟楷為先鋒,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軍守將秦宗權戰敗投降,六月圍攻陳州(今河南淮陽),遭遇刺史趙犨頑強抵抗,大小數百戰,始終未能攻拔其城。齊將孟楷挺進河南途中,中俘犧牲。
黃巢聞知孟楷遇害,大怒,部隊屯於溵水,「掘塹五重,百道攻之」,誓為孟楷報仇。為了應付全軍糧食,黃巢以人肉為糧糗,數百巨錘,同時開工,成為供應軍糧的人肉作坊,無論男女老幼,悉數納入巨舂,稱之為「搗磨寨」。[4][5][6]黃巢圍陳州幾三百日,啖食數十萬人。唐軍在陳州附近的西華(今天河南境內)大敗黃思鄴,齊軍退軍故陽里(今淮陽北部)。陳州之圍遂解。黃巢引兵向汴州行進,尚讓以五千精銳直逼大梁(今河南開封)。
中和四年(884年)春天,李克用率兵五萬,自河中南渡,連敗齊軍於太康、汴河、王滿渡。黃巢只好轉戰山東。中和四年(884年)三月,朱溫大敗黃巢於王滿渡(今河南中牟北),黃巢的手下李讜、葛從周、楊能、霍存、張歸霸、張歸厚、張歸弁等投降朱溫;而黃巢殘部向東北逃亡,又遇李克用於封丘(今河南封丘),時遭大雨,黃巢集散兵近千人奔兗州,「克用軍晝夜馳,糧盡不能得巢,乃還。」[7]。六月十五日,武寧節度使時溥派李師悅率兵萬人,與降將尚讓緊追其後。
是年六月十七日(7月13日),黃巢在狼虎谷(今山東萊蕪)為部下林言所殺[8][9](一說自殺[10],也有黃巢最後出家的說法[11])。清代學者聶劍光《泰山道里記》載:「黃巢死於泰山……九頂山南有大冢,俗稱黃巢墓。」
尾聲
黃巢殘暴毒虐,觀念狹隘,嗜好濫殺無辜,攻克長安之後不思進取,未消滅分鎮關中的唐朝禁軍,又缺乏經濟政策,最後被唐軍擊敗。黃巢從子黃浩率殘部流竄,號「浪盪軍」。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唐末農民戰爭結束。
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樓舉行受俘儀式。武甯節度使時溥獻上黃巢首級,另有黃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問「汝曹皆勛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為從賊?」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12]上不復問,皆戮之於市。臨刑前,執法人員可憐這些婦女,讓她們喝醉後再執刑,女孩們邊哭邊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獨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從容就死。黃巢亂後,唐朝又勉強維持了二十三年的國祚。
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篡唐,建國號為梁。唐朝滅亡,進入五代十國。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論及:「……黃巢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這為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發現唐帝國中有無數的罅隙可供他自由來區。各處地方官員只顧本區的安全,從未構成一種有效的戰略將他網羅。」
注釋
1. 南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雲:「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連句,翁思索未至,巢隨口應曰:『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巢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巢應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2. 《資治通鑒》巻第二百五十二
3. 《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四載:「賊露宿霸上,調知官軍不整,且諸軍不相繼,引兵還襲之,自諸門分入,大戰長安中,宗楚、弘夫死,軍士重負不能走,是以甚敗,死者什八九。」
4.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黃巢傳》載:「賊圍陳郡三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俄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5.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楷擊陳州敗死,巢自圍之,略鄧、許、孟、洛,東入徐、袞數十州。人大飢,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
6. 《資治通鑒•第二二五卷》「巢益怒,營於州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並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咸被其毒。」「黃巢圍陳州幾三百日……」
7.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逆臣下》
8. 《舊唐書•黃巢傳》:「黃巢入泰山,徐帥時溥遇將張友與尚讓之眾掩捕之。至狼虎谷,巢將林言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首,並妻子皆送徐州。」《僖宗紀》、《時溥傳》、《桂苑筆耕錄》、《北夢瑣言》、《新唐書•時溥傳》、《資治通鑒》,以及方積六《黃巢起義考》均從其說。
9. 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稱,「黃巢帶著—些家屬逃入泰山,外甥林言殺黃巢、黃鄴、黃揆及這些人的妻和子,取首級要到時溥處獻功,路上遇唐兵。唐兵殺林言,取林言和黃巢等人的首級獻給時溥。」
10. 《新唐書•黃巢傳》:「巢計蹙,謂林言曰:若取吾首獻天子,可得富貴,毋為他人利。言,巢甥也,不忍;巢乃自刎。」
11. 邵博《河南邵氏聞見後錄》:「唐史中和四年六月,時溥以黃巢首上行在者,偽也。東西兩都父老相傳,黃巢實不死,其為尚讓所急,陷泰山狼虎谷,乃自髡為僧,得脫,往投河南尹張全義,故巢黨也,各不敢識,但作南禪寺以言之。」陶榖《五代亂離記》:「黃巢遁免,後祝發為浮屠,有詩雲;三十年前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問,獨倚危欄看落暉。」同樣的說法另見於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王明清《揮塵後錄》以及劉實之《劉氏雜志》。
12.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五十六》
[編輯本段]黃巢詩集
全唐詩著錄三首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賞析:據說,這是黃巢8歲的時候搞出來的.他父親,在院中吟詩到第一句,8歲的黃巢,就接著他父親的頭,脫口而出,詩才敏捷,讓其父驚異不已。才那麼一點點大的年齡,就考慮到「他年我若為青帝」,應該怎樣安排花開的問題了。難怪他後來登高一呼,應著雲集,統帥幾十萬大軍了,真是天生的領袖人物。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 :「 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 。」古往今來,確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自從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標傲世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徵。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俗套,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第一句寫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 。「 西風」點明節令 ,逗起下句 ;「滿院」極言其多。說「栽」而不說「開」,是避免與末句重韻 ,同時「栽」字本身也給人一種挺立剛健之感。寫菊花迎風霜開放,以顯示其勁節 ,這在文人的詠菊詩中也不難見到 ;但「滿院栽」卻顯然不同於文人詩中菊花的形象。無論是表現「孤標傲世 」之情,「孤高絕俗」之態或「孤孑無伴」之感,往往脫離不了一個「孤」字。黃巢的詩獨說「滿院栽」,是因為在他心目中 ,這菊花是勞苦大眾的象徵,與「孤」字無緣。
菊花迎風霜開放,固然顯出它的勁節,但時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難來」,卻是極大的憾事。在颯颯秋風中,菊花似乎帶著寒意 ,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不象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開放的百花,濃香競發,因此蝴蝶也就難得飛來採集菊花的幽芳了。在舊文人的筆下,這個事實通常總是引起兩種感情:孤芳自賞與孤孑高傲。作者的感情有別於此。在他看來,「蕊寒香冷」是因為菊花開放在寒冷的季節,他自不免為菊花的開不逢時而惋惜、而鳴不平。
三、四兩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發展,揭示環境的寒冷和菊花命運的不公平。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這一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像,集中地表現了作者的宏偉抱負。統觀全詩,寓意是比較明顯的。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於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嘆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所謂 「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像,到了那一天 ,廣大民眾就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裡。值得注意的是 ,這里還體現了農民樸素的平等觀念。因為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同為百花之一,理應享受同樣的待遇,菊花獨處寒秋,蕊寒香冷,實在是天公極大的不公。因此他決心要讓菊花同桃花一樣享受春天的溫暖 。這里還有一個靠誰來改變命運的問題。是祈求天公的同情與憐憫 ,還是「我為青帝」,取而代之?其間存在著做命運的奴隸和做命運的主人的區別。詩的作者說:「我為青帝」,這豪邁的語言,正體現了農民階級領袖人物推翻舊政權的決心和信心。這首詩所抒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邁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學士表達自己志願抱負的各種豪言壯語都相形失色。但它並不流於粗豪,仍不失含蘊。這是因為詩中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而比興本身又融匯著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理解的緣故。
◆不第後賦菊(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賞析:這首詩是黃巢一生最鼎盛時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廣的一首詩。這不,張藝謀導演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作為影片名。其實,他正率領幾十萬農民起義軍為困長安,詩興大發,借詠嘆菊花來形容勢不可擋的義軍力量,此詩妙就妙在,雖是詠菊,但全詩不見一個「菊」字,而且,透過那盛開的黃色菊花,彷彿讓人看到那威武雄壯的黃金鐵甲軍,即將攻破長安的磅礴氣勢。
這首《菊花》詩的境界比上首更雄偉、豪邁,詩中,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
首句「 待到秋來九月八 」,意思是重陽佳節未到 ,而詩人即賦詩遙慶之 。「待到」二字迸發突兀,「驟響如爆竹 」,具有凌厲、激越的韻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從詩情奔騰的湍流來考察 ,詩人不寫「九月九」而寫「 九月八 」,並不僅僅是為了押韻,而且還透露出一種迫不及待,呼喚革命暴風雨早日來到的情緒。
次句「我花開後百花殺」,一方面向讀者展示了一種不可抗禦的自然規律,用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菊花生機盎然的頑強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農民革命風暴一旦來臨,腐敗的唐王朝立刻就會象「百花」遇霜一樣,變成枯枝敗葉。第三、四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則是對菊花勝利遠景的預見和憧憬。第三句中的「沖天」二字,寫出了菊花香氣濃郁、直沖雲天的非凡氣勢 ;「香陣」二字說明金菊勝利時決非一枝獨放,而是群體皆榮,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觀念;一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香氣沁人心脾、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而第四句中的「滿」、「盡」二字,則狀摹出菊花奪魁天下時的奇觀——重陽佳節,菊花盛開,整個長安成了菊花的世界,這就充分展示出農民革命風暴摧舊更新、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菊花,歷來被視為華夏的國花,詠菊花而寫不出國魂者,皆下品。黃巢的這首詩托物言志,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宏,氣格剛勁雄邁,不同凡響,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長劍,氣沖霄漢的千古英雄形象,諸如「我花開後百花殺」、「 滿城盡帶黃金甲 」等句,語調斬截,氣勢凌厲 ,這些石破天驚 、走雷挾電的詩句,象一簇簇閃動著反抗精神的火焰,閃爍在歷代反抗權威者的民眾心中。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出自唐末黃巢詩作《不第後賦菊》,故事也設定在這個年代。
◆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賞析:與前兩首詩相比,這首詩的流傳程度就沒有那麼廣了。甚至有很多人懷疑,這首詩究竟是不是黃巢本人的作品?因為,據說黃巢本人後來戰死疆場了,但從這首詩來看,他不僅沒有戰死,後來還削發為僧了。但我寧願相信這首詩是黃巢本人寫的,在我看來,黃巢也好、李自成也好,這些叱吒風雲的農民領袖們還是不要簡單地戰死疆場為宜。他們若是遁入空門,其人生感觸一定非我們尋常人所能及。比如像這首詩的頭兩句,「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既表明了黃巢曾經歷過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馬倥傯歲月,又顯示了他後來靜如止水的僧侶生涯,其鮮明的對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橋上無人識」這一句,生動地描述了英雄遲暮那種無可奈何的蒼涼和悲哀,令人嘆息!但筆鋒一轉,「獨倚欄干看落暉」一句,又悠然刻畫了一種「人生韶華短,江河日月長」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㈧ 一年之中有很多很多的節日,請幫我列出來!謝謝

這份資料內容是依照日歷的順序來對照世界各地重要的節日、紀念日、活動日

元旦(1月1日)-----NEW YEAR'S DAY

成人節(日本,1月15日)-----ADULTS DAY

情人節(2月14日)-----ST.VALENTINE'S DAY (VALENTINE'S DAY)

元宵節(陰歷1月15日)-----LANTERN FESTIVAL

狂歡節(巴西,二月中、下旬)-----CARNIVAL

桃花節(日本女孩節,3月3日)-----PEACH FLOWER FESTIVAL (DOLL'S FESTIVAL)

國際婦女節(3月8日)-----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聖帕特裏克節(愛爾蘭,3月17日)-----ST. PATRICK'S DAY

楓糖節(加拿大,3-4月)-----MAPLE SUGAR FESTIVAL

愚人節(4月1日)-----FOOL'S DAY

復活節(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EASTER

宋干節(泰國新年4月13日)-----SONGKRAN FESTIVAL DAY

食品節(新加坡,4月17日)-----FOOD FESTIVAL

國際勞動節(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男孩節(日本,5月5日)-----BOY'S DAY

母親節(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MOTHER'S DAY

把齋節-----BAMADAN

開齋節(4月或5月,回歷十月一日)-----LESSER BAIRAM

銀行休假日(英國, 5月31日)-----BANK HOLIDAY

國際兒童節(6月1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父親節(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FATHER'S DAY

端午節(陰歷5月5日)-----DRAGON BOAT FESTIVAL

仲夏節(北歐6月)-----MID-SUMMER DAY

古爾邦節(伊斯蘭節,7月下旬)-----CORBAN

筷子節(日本,8月4日)-----CHOPSTICS DAY

中秋節(陰歷8月15日)-----MOON FESTIVAL

教師節(中國,9月10日)-----TEACHER'S DAY

敬老節(日本,9月15日)-----OLD PEOPLE'S DAY

啤酒節(德國十月節,10月10日)-----OKTOBERFEST

南瓜節(北美10月31日)-----PUMPKIN DAY

鬼節(萬聖節除夕,10月31日夜)-----HALLOWEEN

萬聖節(11月1日)-----HALLOWMAS

感恩節(美國,11月最後一個星期4)-----THANKSGIVING

護士節(12月12日)-----NRUSE DAY

聖誕除夕(12月24日)-----CHRISTMAS EVE

耶誕節(12月25日)-----CHRISTMAS DAD

節禮日(12月26日)-----BOXING DAY

新年除夕(12月31日)-----NEW YEAR'S EVE(a bank holiday in many countries)

春節(陰歷一月一日)-----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其他活動節日

世界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世界水日(3月22日)-----WORLD WATER DAY

世界衛生日(4月7日)-----WORLD HEALTH DAY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WORLD EARTH DAY

世界住房日(十月第一個星期一)-----WORLD HOUSING DAY

國際秘書節(4月25日)-----INTERNATIONAL SECRETARY DAY

國際紅十字日(5月8日)-----INTERNATIONAL RED-CROSS DAY

國際護士節(5月12日)-----INTERNATIONAL NURSE DAY

世界電信日(5月17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世界無煙日(5月31日)-----WORLD NO-SMOKING DAY

世界環境日(6月5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WORLD POPULATION DAY

世界旅遊日(9月27日)-----WORLD TOURISM DAY

世界郵政日(10月9日)-----WORLD POST DAY

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WORLD GRAIN DAY

世界愛滋病日(12月1日)-----WORLD AIDS DAY

世界殘疾日(12月3日)-----WORLD DISABLED DAY

世界各國的國慶與獨立日

1 月

1日 古巴解放日-----Liberation Day (CUBA)

蘇丹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SUDAN)

4日 緬甸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MYANMAR)

18日 突尼西亞革命日-----Revolution Day (TUNIDIA)

26日 澳大利亞日-----Australia Day

印度共和國日-----Repubic Day (INDIA)

28日 盧安達民主日-----Democracy Day (RWANDA)

2 月

4日 斯里蘭卡國慶日-----National Day (SRILANKA)

5日 墨西哥憲法日-----Constitution Day (MEXICO)

6日 紐西蘭國慶日-----Waitangi Day (NEW ZEALAND)

7日 格瑞那達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GRENADA)

11日 日本建國日-----National Founding Day (JAPAN)

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日-----Anniversay of the Victory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IRAN)

16日 美國華盛頓誕辰-----Washington's Birthday (USA)

18日 甘比亞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GAMBIA)

23日 汶萊國慶日-----National Day (BRUNEI DARUSSALAM)

蓋亞那共和國日-----Republic Day (GUIYANA)

25日 科威特國慶日-----National Day (KUWAIT)

3 月

3日 摩洛哥登基日-----Enthronement Day (MOROCCO)

6日 迦納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CHANA)

12日 模里西斯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MAURITHUS)

17日 愛爾蘭國慶日-----National Day (IRELAND)

23日 巴基斯坦日-----Pakistan Day

25日 希臘國慶日-----National Day (GREECE)

26日 孟加拉獨立及國慶日-----Independence & National Day (BANGLADESH)

31日 馬爾他國慶日-----National Day (MALTA)

4 月

4日 匈牙利國慶日-----Liberation Day (HUNGARY)

塞內加爾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SENEGAL)

11日 烏干達解放日-----Liberation Day (UGANDA)

16日 丹麥女王日-----Birthday of Her majesty Queen MargretheⅡ (DENMARK)

17日 �利亞國慶日-----National Day (SYRIA)

18日 辛巴威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ZIMBABWE)

19日 委內瑞拉獨立節-----Independence Day (Venezuela)

26日 塞拉里昂共和國日-----Republic Day (SIFRRA LEONE)

坦尚尼亞聯合日-----Union Day (TANZANIA)

27日 多哥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TOGO)

29日 日本天皇誕辰-----Birthday of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JAPAN)

30日 荷蘭女王日-----Queen's Day (THE NETHERLANDS)

5 月

9日 捷克與斯洛伐克國慶日-----National Day (CZECH & SLOYAKIA)

17日 挪威憲法日-----Constitution Day (NORWAY)

20日 喀麥隆國慶日-----National Day (CAMEROON)

25日 阿根廷5月革命紀念日-----May 25,1810 Revolution Day (ARGENTINA)

約旦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JORDAN)

6 月

1日 突尼西亞勝利日-----Victory Day (TUNISIA)

西薩摩亞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WESTERN SAMOA)

2日 義大利共和國日-----Foundation of Republic (ITALY)

5日 丹麥憲法日-----Constitution Day (DEMARK)

塞席爾解放日-----Liberation Day (SEYCHELLES)

6日 瑞典國慶日-----National Day (SWEDEN)

7日 查德國慶日-----National Day (CHAD)

10日 葡萄牙國慶日-----National/Portugal Day (PORTUGAL)

12日 菲律賓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THE PHILIPPINES)

14日 英國女王官方生日-----Official Birthday of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Ⅱ (UK)

17日 冰島共和國日-----Anniversary of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Republic (ICELAND)

23日 盧森堡國慶日-----National Day (LUXEMBOURG)

24日 西班牙國王陛下日-----His Majesty the King's Day (SPAIN)

26日 馬達加斯加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MADAGASCAR)

27日 吉布地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DJIBOUTI)

7 月

1日 蒲隆地國慶日-----National Day (BURUNDI)

加拿大日-----Canada Day

盧望達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RWANDA)

4日 美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USA)

5日 維德角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CAPE VERDE)

委內瑞納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VENEZUELA)

6日 葛摩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COMOROS)

11日 蒙古人民革命紀念日-----Anniversary of the People's Revolution (MONGOLIA)

14日 法國國慶日-----National/Bastille Day (FRANCE)

17日 伊拉克國慶日-----National Day (IRAQ)

20日 哥倫比亞國慶日-----National Day (COLOMBIA)

21日 比利時國慶日-----National Day (BELGIUM)

22日 法蘭國家復興節-----Rebirth of Poland

23日 埃及國慶日-----National Day (EGYPT)

26日 利比利亞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LIBERIA)

馬爾地夫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MALDIVES)

28日 秘魯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PERU)

30日 萬那杜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VANUATU)

8 月

1日 瑞士聯邦成立日-----Foundation of the Confederation (SWITZERLAND)

4日 布吉納法索國慶日-----National Day (BURKINA-FASO)

5日 牙買加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JAMAICA)

6日 玻利維亞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BOLIVIA)

閱讀全文

與汝南農民電影節在哪個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