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天師張麗華是哪個電影

天師張麗華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06 07:20:31

Ⅰ 張氏起源在哪裡出過什麼大人物

新唐書載》:以職官為姓。出自姬氏,為黃帝後人。黃帝子少昊清陽氏第五子名揮,為弓正之官,主祀弧星,觀弧星創制弓失。弓正官亦稱弓長,後以官名二字合一,受上之賜,遂成張姓一支。張 Zhang 系承揮,望出清河郡、太原郡、襄陽郡等二十六處在我國古代,張姓一直是一個大姓,其歷史悠久,族大支繁,恐怕很少有姓氏能與它相比。但就其來源而言,主要有三:1、出自黃帝之後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又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由上這兩條史料的記載可看出,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這一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張姓,最初發源於尹城國的青陽,亦即清陽,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是為河北張氏。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建都於今山西翼城西)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其中,以遷居韓國的張氏影響較大,歷代都有入朝為官的。韓國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後南遷宜陽(今河南宜陽縣韓城),又遷陽翟(今河南禹州),最後遷至鄭(今河南新鄭)。趙國初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遷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西),最後又遷邯鄲(今屬河北)。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大梁(今河南開封市)。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間張氏。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①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②據《三國志·魏志》所載,魏國大將、晉陽侯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世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後成為大姓。 ③出自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據有關資料所載,漢末三國時,烏桓族中張姓是貴姓;十六國時期由羯族建立的後趙政權中,就有許多羯族張姓,如張季即是;金有遼陽人張浩,本姓高,為東明王之後;元未有蒙古族將領伯顏帖木兒,英勇善戰,後歸明朝後,明太祖便賜姓張氏;女真族人咎卜,任女真千戶,以武勇善戰著稱,明成祖也賜他姓張。另外,女真族中的顏盞氏。赤盞氏等在此時也有改張氏的,等等。這些支族的改姓,使得張氏支派更加龐大,新的成員增加。在我國歷史上,「張、王、李、趙」通常因其影響之大,分布之廣,數量之多,曾被稱為我國四大姓氏,而張姓列為其首,可見張姓曾是我國的第一大姓氏。

歷史名人
張儀 (前?~309年) 戰國時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縱橫家、謀略家。鬼穀子門生,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游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一年後卒。 張良 (前 ? - 前 186年) 字子房。漢初名臣,政治家、謀略家。漢初三傑之一。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覬齁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被譽為「第一謀士」。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謚文成。 張騫 (?~前114年) 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張道陵 (34~155年) 道教的真正創教人,第一天師。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者須出五斗米,故世稱五斗米道。亦稱張天師。著《老子想爾注》等。 張衡 張衡,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發明人。著述極豐,科研成果極多,有「科聖」之稱,有「張衡環形山、張衡小星星」命名。 張仲景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東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張,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西漢辭賦家,官至太中大夫,後人輯有《東方太中集》。 張 角(?—184),號天公將軍,鉅鹿(今河北平鄉縣)人,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張角早年信奉黃老學說,對在漢代十分流行的讖緯之學也深有研究,對民間醫術 、巫術也很熟悉。 張遼(169-222年) 字文遠,三國魏國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庄)人,曹魏著名將領,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征東將軍。 張郃(?-231) 字雋義,三國魏國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征西將軍。 張飛 (?~271年)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謚桓,五虎將之一。 張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著名政治家,著《論語注》,謚吳文侯。 張松(?——212),字永年,蜀郡(四川成都人),謀士、官至別駕,助劉備取西川。 張載(?——?),字孟陽,西晉文學家、辭賦家、田園詩人,安平人,官至著作郎、中書侍郎。著有《劍閣銘》、《榷論》、《濠汜賦》等。與其弟張協、張亢俱以文學、辭賦著名,史稱「三張」。 張協(?——?),字景陽,西晉文學家,詩人,擅長五言詩,與其兄張載齊名,官至中書侍郎,河間內史等。 張亢(?——?),字季陽,西晉文學家,辭賦家,詩人,著述頗豐。 張華(232——300),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晉文學家、詩人、政治家,著《博物志》、《張華集》書。 張契此,五代高僧,明州(浙江奉化)人,人稱「布袋和尚」,傳為彌勒佛化身。 張麗華 南朝陳後主妃,神采艷麗,聰慧強記,後主常抱置膝上,共商軍國大事。國亡,與後主俱入井,隋軍擒而斬之。後祀奉為十月芙蓉花神。 張元素,字潔古,醫學家,金代易州(今河北易縣)人,中醫易水派創始人。著《醫學起源》、《醫方》、《潔古本草》等書。 僧一行,本名張遂,(683——727),邢州巨鹿(今河北邢台市)人,中國唐代傑出天文學家,得道高僧。精天文,通歷法。謚一行、大慧禪師。著述頗豐,科研成果極多。是世界上第一位測量子午線的人。 張柬之(625——706),字孟將,襄州襄陽人。唐朝著名宰相,以「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恢復李唐社稷而聞名。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又名博物,韶州始興(今廣東韶關始興縣)人。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張燕公集》傳世,詩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絕唱。 張果老,唐代道士,八仙之一,邢州廣宗(今邢台廣宗縣)人。 張籍,唐代詩人,江蘇吳江人,著《張司業集》。 張說(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東(山東永濟),官至宰相,謚文貞。有《張燕公集》、《張說之集》傳世。 張繼(715——779),唐代詩人,字懿孫,官至檢校郎中,湖北襄陽人,著《張祠部詩集》,代表作《楓橋夜泊》。 張擇端,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末年畫家。 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民族英雄。 張名振(?-1654)字候服,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人(令江蘇省南京市)。少時剛直豪爽,頗有謀略,心懷壯志。曾和張煌言等領兵三入長江,希圖收復明朝失地,但因兵力單弱,無功而返。永曆八年終因國恨家仇,郁積於心,於十一月二十八日卒於舟山軍中。遺言以所屬部卒歸張煌言統率,繼續抗清。 張旭,字伯高,唐代吳(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其書法逸勢奇狀,連綿回繞,具有新風格。與李白歌詩、裴旻劍舞並稱三絕。相傳他往往大醉後呼喊狂走,揮灑落筆,有時以發濡墨而書,故世稱為張顛、書顛。 張士誠 (1321~1367年)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蘇省泰縣)人。元末群雄之一。本從事運鹽業,後據吳中,自稱吳王,後為明將徐達、常遇春所擒,自殺身亡。 張景岳(1563——1640),又名張介賓,字會卿,別號通一子。明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傑出醫學家。有《景岳全書》巨著傳世。 張三豐 ,生卒年不詳。宋武當道士,所創太極拳術,聞名當時,其法傳於後世,稱內家拳,又稱武當派。或作張三峰。(2) 名全,一名君寶,號三豐,明朝遼東懿州(今黑山縣境)人,生卒年不詳。因其不修邊幅,又稱張邋遢。史稱其辟穀數月不飢,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時贈為通微顯化真人。 張廷玉(1672——1755),滿清重臣,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學士。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在朝輔政五十年。官至刑部吏部尚書。封三等伯。主撰《康熙字典》、《雍正實錄》、《明史》、《清會典》。配享太廟,其母吳氏封一品夫人。 張鵬翮(1649-1725),字運青,號寬宇,清四川遂寧人,清代名臣、治河專家、清代第一清官。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及第,累官吏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等職。史稱「清官」、「賢相」。是清代268年間四川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 張問陶(1764—1814),字仲冶,號船山,清代名相張鵬翮玄孫。乾隆五十五年進士,官山東萊州知府,著有《船山詩草》。張船山是清代乾嘉詩壇大家,不單是清代蜀中詩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詩人和著名詩學理論家,為性靈派後期的主將和代表人物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台公、無競居士,晚年字型大小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稱張香帥,謚號文襄。大學士、軍機大臣、封建大吏。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主要奠基人,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薔庵。江蘇海門人,祖籍江蘇常熟,大清狀元,中國近代傑出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官居三品,歷任中央教育總長、實業總長、總商會總長、水裡總長等職務。先後創辦上海海洋大學等,與馬相伯和創復旦公學,創佳南通博物館,軍山氣象台等。創辦實業數家。 張作霖(1875~1928年)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國官至東三省巡閱使,握三省軍政大權,為奉系領袖。兩次直奉戰爭,先敗後勝。民國十六年稱大元帥,在北京組政府。十七年因國民革命軍進抵河北,軍事失利,退回關外. 張大千(1899~1983年) 四川內江人,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中國著名的國畫大師。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學良(1901~2001) 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西安事變發動者。 張自忠 ,山東臨清縣人。 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銜中將總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陣亡。 中國張姓的演藝界名人很多,張國榮是香港著名影星,他主演的經典影片《霸王別姬》,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張學友號稱香港天王級的歌星,他的歌很有磁性,很受歌迷的推崇,為此他在大陸舉辦了多場演唱會,每一場都爆滿,可見大家對他的喜歡。香港的女影星張柏芝也是炙手可熱的著名影星,她演過很多電影、電視劇,也發行過唱片,年紀不大,有很高的知名度。 無張不成村 在大陸的張姓歌星中,超女出身的張靚穎人氣一直很高,她以獨特的海豚音響譽歌壇,聲音很有感染力,為馮小剛電影《夜宴》演唱過主題歌後,更是得到音樂界名家的首肯。張惠妹是台灣高山族的演員,十幾年前被張雨生發現後收為弟子,她的聲音高亢有力,又很有地方特色,她歌唱的時候載歌載舞,風格熱辣奔放,特別能夠調動舞台氣氛,使大家的情緒跟著她一起高漲起來。
現代名人藝人
張藝謀 張學友 張燊悅 張艾嘉 張柏芝 張會廣 張乾龍 張昊陽 張楚 張德豪 張德蘭 張帝 張東健 張豐毅 張鳳鳳 張鎬哲 張國榮 張恆 張洪量 張惠春 張惠妹 張家輝 張傑 張琳 張敬軒 張俊 張可頤 張可芝 張克帆 張瑞敏 張麗瑾 張立基 張邁 張萌萌 張明敏 張薔 張清芳 張瓊瑤 張桑悅 張善為 張韶涵 張騰 張偉文 張衛健 張文森 張信哲 張行 張杏月 張秀卿 張瑤 張也 張茵 張雨生 張宇 張玉華 張元蒂 張真 張震岳 張振富 張振宇 張志家 張智成 張智霖 張赫 張靚穎 張含韻 張國立 張超 張一山 張遠 張嘉譯 張嘉倪 張嘉兒 張梓琳 張峻寧 張曼玉 張鴻祥 張楠 張敏 張庭 張君睿 張勛傑 張磊 張小磊 張(大)偉 張莉莉 張博 張潮 張翰 張彪

Ⅱ 隋唐英雄張麗華的扮演者

曲尼次仁飾演張麗華,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的妃子,張麗華出身兵家,聰明靈慧,能歌善舞,在張麗華跳舞時,隋朝楊廣帶軍殺到陳國城下,陳叔寶不以為然,繼續觀賞張麗華跳舞,之後隋朝大軍攻入城內,陳叔寶帶著張麗華一起逃命,躲到一個井裡,為求活命,李淵認為張麗華傾國傾城,陳國滅亡就是因為這個紅顏禍水,李淵決定讓士兵當場殺死張麗華;


個人簡歷:

曲尼次仁;

外文名:Choenyi Tsering

民族:藏族

星座:金牛座

血型:0型

身高:168CM

出生日期:5月15日(農歷:四月初七)

畢業院校:西藏大學

籍貫:西藏阿里

代表作品:《長漂壯歌》《熱巴情》《大漢情緣》《新濟公活佛》


演藝經歷:

曲尼次仁1999年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彈起我的扎年琴》飾演格桑而正式出道;2008年在探險勵志電視劇《長漂壯歌》中擔綱飾演央金;2009年參加東方衛視選秀節目《加油!東方天使》並獲第一名;2010年參演藏族愛情電視劇《熱巴情》飾演達娃;在歷史劇《黃炎培》中客串飾演一名記者;2011年參演恐怖愛情電影《午夜拍門》飾演金禾;2013年參演古裝歷史劇《大漢情緣》飾演阿里亞公主;在古裝歷史劇《隋唐演義》分飾張麗華、朱貴兒兩個角色;2014年在古裝神話劇《新濟公活佛》中飾演杜鵑;

劇情簡介:

該劇講述北齊名將秦彝之後秦瓊(嚴屹寬飾)自小與程咬金(姜武飾)一起長大,憑借一身武功被官府提拔為下級小官,某日秦瓊在臨潼山遇到李淵被金蛇衛截殺,單槍匹馬救出了李淵全家,而後來到潞州由於受傷不得不當鐧賣馬來維持生計,幸被單雄信得知加以接濟,程咬金在長葉林劫奪了楊林四十八萬兩白銀皇綱,秦母大壽當天程咬金被抓,為搭救程咬金,賈柳店結拜的眾兄弟(賈家樓四十六友)策劃造反劫獄,機緣巧合程咬金做了瓦崗寨的首領混世魔王,隋煬帝(富大龍飾)去揚州看瓊花,瓦崗寨聯合其他起義軍匯聚在四明山意圖殺死隋煬帝,推翻大隋朝。隋煬帝為滅反王擺下銅旗陣。李世民(杜淳飾)因隋煬帝下旨調兵十萬前去守陣,被逼起兵造反,李密逃到瓦崗被眾人擁戴為主並稱魏王,隋煬帝被殺後,魏王用玉璽換來蕭美娘,朝政日漸腐敗,瓦崗山上眾將作鳥獸散,秦瓊遂率程咬金、羅成(張翰飾)投於李世民麾下,屢立戰功,最終助李唐王朝平定天下。


Ⅲ 隋唐英雄麗華扮演者

張瑞希飾演張麗華,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的妃子,張麗華出身兵家,聰明靈慧,有辯才,而且記憶力很強,因此深得陳後主喜愛,為陳後主生有二子,隋朝滅亡陳朝,張麗華因禍水誤國被長史高熲所殺;


個人簡歷:

張瑞希;

外文名:장서희、Seo-hee Jang

國籍:韓國

星座:摩羯座

血型:B

身高:163cm

出生地:京畿道議政府

出生日期:1972年1月5日

職業:演員

畢業院校:慶熙大學

經紀公司:ImagineAsia(韓國)、華策影視(中國)

代表作品:人魚小姐、妻子的誘惑、婦產科、隋唐英雄、杜鵑之巢


演藝經歷:

張瑞希1990年憑借電影《那女人》出道;1992年與胡慧中、鄭浩南等共同主演了中韓合拍戰爭電影《關東太陽會》飾演美順;1995年參演由金在亨執導,李英愛、李寶熙、金圭鐵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西宮》飾演出身名門的光海君世子嬪柳氏;1997年出演由李世平執導,李惠英、甘宇成、孫志昌主演的愛情劇《預感》;1998年希參演了由金宗善、尹昌范聯合執導,安在模、蔡時那、金玟廷等主演的古裝歷史劇《王與妃》;1999年參演由李炳勛執導,全光烈、洪忠敏、黃秀貞等主演的古裝劇《醫道》飾演朝鮮宣祖的嬪御仁嬪金氏;2000年參演由金智秀、許俊豪、趙敏基等主演的家庭親情偶像劇《乞丐王子》出演姜賢珠;2001年出演由金南珠、車仁表領銜主演的家庭情感劇《那女人的家》;2002年受編劇尹成漢推薦,與金成澤、禹喜珍等領銜主演了家庭倫理劇《人魚小姐》飾演雅俐瑛;2003年8月23日與秀愛、李棟旭、柳秀榮等共同主演愛情劇《迴旋木馬》飾演成喬恩;2004年參演由金相辰執導,車勝元、孫泰英、張鉉誠主演的恐怖喜劇片《幽靈鬼屋》;2005年與全光烈、林智恩合作,主演了由趙忠賢執導的都市愛情劇《愛情頌歌》飾演吳純真;2006年2月出演古裝武俠劇《庚子風雲》飾演斯琴;4月20日與鄭在泳、李基英等合作主演喜劇電影《我的隊長金大出》扮演少年丙午的媽媽;2008年11月3日與金瑞亨、李在皇、卞於珉共同主演家庭情感劇《妻子的誘惑》劇中飾演具恩才;2010年2月3日與高周元、徐智錫、宋仲基等領銜主演醫療劇《婦產科》飾演徐惠英;11月17日搭檔鄭錫元主演愛情電影《事物的秘密》扮演惠珍;12月17日主演以中韓美食為元素浪漫愛情喜劇《林師傅在首爾》;2012年12月3日與蒲巴甲、張衛健、余少群等共同主演古裝劇《隋唐英雄》飾演張麗華;2014年與李彩英、黃東柱、金慶南合作,主演了由郭基元、白尚勛執導的家庭倫理劇《杜鵑之巢》出演白妍熙;2015年2月19日由王淑志、楊健武聯合執導,陳鍵鋒、李依曉、張倬聞等人主演古裝神話劇《封神英雄》在劇中出演黃貴妃;9月5日與車和娟、金錫勛、洪洙賢等共同主演家庭劇《媽媽》飾演金潤姬;


劇情簡介:

從隋朝建立開始,一直到隋的衰亡,李世民登上帝位,開創貞觀之治為終,通過隋唐宮廷戲、李淵李世民為首的貴族英雄和瓦崗寨為代表的草莽英雄的戰場戲、愛情戲三線交叉展開敘述,其中的愛情戲是一大亮點,《隋唐英雄》充分復原、展現了獨孤皇後、宣華夫人陳惠兒、蕭皇後、如意公主、黑白夫人、紅拂女、長孫皇後、張麗華等眾多女性的面貌、風采,以作為男女情緣的主要人物容納其中,使全劇更加生動傳奇,《隋唐英雄》也重現了隋煬帝、李世民等各路君王豪傑盪氣回腸的一生,而以秦瓊、羅成、程咬金、單雄信、尉遲恭隋唐五虎為另一主線,穿插進少林寺十八武僧等,追隨唐王李世民掃平以孟海公為首的十八路反王的宏大戰爭場面將是本劇的另一大看點。


Ⅳ 演魔頭叫張麗華的是什麼電影

情慾陷阱
5.5
犯罪 / 驚悚 / 恐怖
年代:2004
地區:歐美
演員: Annett Renneberg Simon Boer Tomek Piotrowski Sophia Littkopf
導演: Igor Zaritzky

Ⅳ 張這個姓氏在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中國道教創始宗師(張天師) 張道陵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武術宗師 張三豐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將領之 張飛 張遼 張頜 張任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 張說 張九齡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生之一 張仲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學者之一 張仲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辯士之一 張儀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謀士之一 張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張麗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張居正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陰謀家之一 張角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張衡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外交官之一 張騫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 張旭 (草聖)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閥之一 張作霖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將軍之一 張自忠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一 張雲逸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張朝陽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導演之一 張藝謀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游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贊,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台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後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餘天,韋後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願(?-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 ,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拜為宰相,監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張策(?-912),敦煌人。後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張延朗(?-936),開封人。後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後被石敬塘殺害。

張孝傑,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張琳(?-1122),瀋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張齊賢(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張知白(?-1028),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聖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後卒於相位。

張士遜(964-1049),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聖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張邦昌(1081-1127),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於潭洲。

張浚(1097-1164),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張浩(?-1163)。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張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張璧(?-1545)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張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後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張四維(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張位,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張瑞圖(1576-1641),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張至發(?-1642)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張四知,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後降清。

張瑞,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於相位。

張玉書(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張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後逝世。

張鵬翮(1649-1725),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於相位。

張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張之萬(1811-1897),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張之洞(1837-1909),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 ---

張 良:西漢謀臣。(?—前186),漢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縣)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蕭何、韓信等人輔佐劉邦創建了西漢王朝,封留侯。 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制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道陵:江蘇豐縣人,東漢末年,在四川灌縣創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稱張天師。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後人尊為醫聖。

張 飛:字冀德,燕人,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長坂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 遂:唐朝天文學家,河南南樂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後乃下筆,逸勢奇絕,連綿回繞,人稱"草聖"。

張擇端 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景岳:明朝中醫理論家,浙江紹興人。他闡發了醫易相通的中醫理論,對中醫理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張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

張德成:清末,中國人民抗擊八國聯軍的義和團首領。

張秀眉:清末,貴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領袖。

張天師:道家重要人物。

張大千:著名畫家。

張自忠:著名愛國將領。(1890-1940)字藎忱,山東省臨清市唐元村人

張學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號毅庵,生於1901年農歷4月17日凌晨(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遼寧)海城人。

張瀾,愛國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愛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張瑛,上海人。著有《傳奇》《金鎖記》《傾城之戀》 等。中國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游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贊,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台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後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餘天,韋後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願(?-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 ,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拜為宰相,監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張策(?-912),敦煌人。後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張延朗(?-936),開封人。後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後被石敬塘殺害。

張孝傑,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張琳(?-1122),瀋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張齊賢(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張知白(?-1028),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聖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後卒於相位。

張士遜(964-1049),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聖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張邦昌(1081-1127),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於潭洲。

張浚(1097-1164),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張浩(?-1163)。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張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張璧(?-1545)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張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後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張四維(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張位,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張瑞圖(1576-1641),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張至發(?-1642)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張四知,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後降清。

張瑞,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於相位。

張玉書(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張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後逝世。

張鵬翮(1649-1725),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於相位。

張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張之萬(1811-1897),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張之洞(1837-1909),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 ---

張 良:西漢謀臣。(?—前186),漢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縣)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蕭何、韓信等人輔佐劉邦創建了西漢王朝,封留侯。 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制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道陵:江蘇豐縣人,東漢末年,在四川灌縣創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稱張天師。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後人尊為醫聖。

張 飛:字冀德,燕人,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長坂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 遂:唐朝天文學家,河南南樂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後乃下筆,逸勢奇絕,連綿回繞,人稱"草聖"。

張擇端 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景岳:明朝中醫理論家,浙江紹興人。他闡發了醫易相通的中醫理論,對中醫理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張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

張德成:清末,中國人民抗擊八國聯軍的義和團首領。

張秀眉:清末,貴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領袖。

張天師:道家重要人物。

張大千:著名畫家。

張自忠:著名愛國將領。(1890-1940)字藎忱,山東省臨清市唐元村人

張學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號毅庵,生於1901年農歷4月17日凌晨(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遼寧)海城人。

張瀾,愛國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愛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張瑛,上海人。著有《傳奇》《金鎖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3808177.html?si=1

張在2007年調查姓氏中排名第三,百家姓中排第五,族群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樓主採納!!!!!!

Ⅵ 張麗華有認識的嗎

1.
南朝陳後主貴妃,是個典型的江南女子。張麗華出身歌妓,發長七尺,光可鑒人,眉目如畫,又有敏銳才辯及過人的記憶力,因此深得陳後主陳叔寶喜愛。那首著名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便是為她而作。
2.
女,漢族,出生於1964年5月15日,籍貫:遼寧省彰武縣。
承擔教學任務:
課程名稱:國際組織
授課對象:本科
課程名稱:東南亞政治
授課對象: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國際政治學、國際組織學、俄羅斯政治
相關研究領域:政治學理論、東南亞政治、地緣政治
3.
張麗華1958年4生於山東廣饒縣。擅長中國畫、連環畫。1983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並留校執教。1992年7月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所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
4.
1940年~),教授,現任《小兒急救醫學》雜志編委沈陽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庫成員1965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從事兒科工作至今專長於內分泌系統疾病及兒科疑難雜病的診治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及教學經驗掌握本專業的國內外動態及新進展對身材矮小類疾病小兒甲狀腺疾病性腺疾病及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進行了深入研究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多部專著的撰寫1994年前往日本進行學術交流及研修。
5.筆名:丹玥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49/11
民族:侗族
1954年至1965年在湖南讀書;66年到67年在佳木斯旅行社工作;1968年至1972年因病在家休養;1973年至1974年任遼寧省綏中縣荒地鎮孫相小學教師;1975年至1997年於遼寧省綏中縣工商銀行工作;1997年後因病內退,開始長篇小說創作。已出版書目:《瓊樓遺夢》(中國電影出版社)、《安平公主》(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愛在天地間》(中國文化出版社)。
6.1990年畢業於蘇州評彈學校,師從謝毓菁。彈唱基本功扎實,嗓音圓潤,說表老練,台風端莊,擅唱「麗調」「俞調」演出長篇彈詞《飛燕傳》《啼笑因緣》等。1991年江浙滬彈詞開篇新作展播獲優秀獎。1991年獲蘇州市評彈大賽青年演出獎。1991年登陸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歌曲《一點燭光》,江蘇省第一二三屆曲藝節均獲表演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蘇州評彈比賽中獲表演獎。2001年江、浙、滬青年評彈電視展演獲優秀表演獎。2002年第四屆江蘇省曲藝節獲優秀表演獎。曾應邀出新加坡及香港演出。
http://ke..com/view/29180.htm

Ⅶ 隋唐演義張麗華是誰演的

曲尼次仁,1986年5月15日出生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西藏大學。
1999年參演電視劇《彈起我的扎年琴》,飾演格桑而正式出道。2003年代表西藏地區參加「全國少數民族五十六朵金花選美大賽」並獲第一名。2008年參演探險勵志劇《長漂壯歌》,飾演央金。2009年10月23日獲東方衛視「加油!東方天使」全國總冠軍並獲最佳表演獎。2011年由其主演的恐怖電影《午夜拍門》上映。
2013年參演古裝歷史劇《隋唐演義》,分飾張麗華、朱貴兒兩角。2014年在古裝神話劇《新濟公活佛》中飾演杜鵑。
望採納!

Ⅷ 隋唐英雄里張麗華打楊勇PP的是哪一集來著

我在PPADY高清電影才看的vhixdb

Ⅸ 港片張麗華誰演的

張瑞希演的。

張麗華是電視劇《隋唐演義》中的角色,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的妃子。張麗華出身兵家,聰明靈慧,能歌善舞,出現在該電視劇的第一集。

電視劇《隋唐演義》中的角色,出現在第一集,隋唐時期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最喜愛的妃子,聰明靈慧,能歌善舞,深受陳叔寶喜愛,舞蹈很出色,身穿藍色長裙。在張麗華跳舞時,隋朝楊廣帶軍殺到陳國城下,陳叔寶不以為然,繼續觀賞張麗華跳舞。

之後隋朝大軍攻入城內,陳叔寶帶著張麗華一起逃命,躲到一個井裡,為求活命,但被李淵的軍隊發現,李淵吩咐士兵用沙子填滿這口井,欲把張麗華與陳叔寶活活憋死,在陳叔寶求饒中,李淵決定不殺他們,將他們從井中撈上來,陳叔寶和張麗華連忙感激李淵。

李淵讓他們跪在地上,張麗華與陳叔寶為求活命,立刻跪在地上,張麗華跪在地上,頭也不抬,心砰砰直跳,她很害怕,害怕他們殺死自己。李淵認為張麗華傾國傾城,陳國滅亡就是因為這個紅顏禍水,李淵決定讓士兵當場殺死張麗華,張麗華聽見後,頭立刻抬起來,心裡更加恐懼,對著李淵可憐兮兮的喊著:「不要,不要啊!」

眼淚都快流下來了,張麗華還很年輕,她還不想死,她向李淵求饒,希望李淵可以饒她性命,但是李淵最終還是殺死了張麗華。

Ⅹ 新隋唐演義張麗華誰演的

新隋唐演義張麗華飾演者曲尼次仁

曲尼次仁1986年5月15日出生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西藏大學。1999年參演電視劇《彈起我的扎年琴》,飾演格桑而正式出道。2003年代表西藏地區參加"全國少數民族五十六朵金花選美大賽"並獲第一名。2008年參演探險勵志劇《長漂壯歌》,飾演央金。2009年10月23日獲東方衛視"加油!東方天使"全國總冠軍並獲最佳表演獎。2011年由其主演的恐怖電影《午夜拍門》上映。2013年參演古裝歷史劇《隋唐演義》,分飾張麗華、朱貴兒兩角。2014年在古裝神話劇《新濟公活佛》中飾演杜鵑。

2016年2月,參加201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表演歌舞《在你偉大的懷抱里》。

角色簡介:電視劇《隋唐演義》中的角色,出現在第一集,隋唐時期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最喜愛的妃子,聰明靈慧,能歌善舞,深受陳叔寶喜愛,舞蹈很出色,身穿藍色長裙。在張麗華跳舞時,隋朝楊廣帶軍殺到陳國城下,陳叔寶不以為然,繼續觀賞張麗華跳舞,之後隋朝大軍攻入城內,陳叔寶帶著張麗華一起逃命,躲到一個井裡,為求活命,但被李淵的軍隊發現,李淵吩咐士兵用沙子填滿這口井,欲把張麗華與陳叔寶活活憋死,在陳叔寶求饒中,李淵決定不殺他們,將他們從井中撈上來,陳叔寶和張麗華連忙感激李淵,李淵讓他們跪在地上,張麗華與陳叔寶為求活命,立刻跪在地上,張麗華跪在地上,頭也不抬,心砰砰直跳,她很害怕,害怕他們殺死自己。李淵認為張麗華傾國傾城,陳國滅亡就是因為這個紅顏禍水,李淵決定讓士兵當場殺死張麗華,張麗華聽見後,頭立刻抬起來,心裡更加恐懼,對著李淵可憐兮兮的喊著:「不要,不要啊!」眼淚都快流下來了,張麗華還很年輕,剛剛30歲,她還不想死,她向李淵求饒,希望李淵可以饒她性命,但是李淵最終還是殺死了張麗華。


劇情簡介

北齊名將之後秦瓊(嚴寬飾演),自小與程咬金(姜武飾演)一起長大,憑借一身武功被官府提拔為下級小官,某日秦瓊在臨潼山遇到李淵被太子楊廣(富大龍飾演)截殺,單槍匹馬救出了李淵全家。來到潞州不得不靠賣馬維持生計,幸虧老闆娘深明大義暗中接濟。程咬金在長葉林劫奪了楊林十六萬兩銀子皇杠。秦母大壽當天程咬金被抓,為搭救程咬金,賈柳店結拜的眾兄弟策劃造反劫獄,機緣巧合程咬金做了瓦崗寨的混世魔王。隋煬帝(富大龍飾演)去揚州看瓊花,瓦崗寨聯合其他起義軍匯聚在四明山意圖殺死隋煬帝推翻隋朝。李世民(杜淳飾演)借機跑回太原,並起兵造反。李密逃到瓦崗被眾人擁戴為主。李世民夜探瓦崗寨被程咬金抓獲,李密欲殺李世民,被秦瓊勸阻,並乘機放了李世民。在秦瓊等的幫助下,李世民在玄武門一戰清除異己成為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

閱讀全文

與天師張麗華是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