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起源於哪個國家

電影起源於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2-04-01 05:32:18

① 電影的起源是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眾性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人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當時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產量每月400部,主要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鮑特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藝兒發展為一門藝術。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

② 電影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世界最早的一部電影攝影機是由法國生理學家居勒.馬萊伊在1880年10月發明的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幾種電影攝影機
1874年,法國的朱爾·讓桑發明了一種攝影機。他將感光膠片卷繞在帶齒的供片盤上,在一個鍾擺機構的控制下,供片盤在圓形供片盒內做間歇供片運動,同時鍾擺機構帶動快門旋轉,每當膠片停下時,快門開啟曝光。讓桑將這種相機與一架望遠鏡相接,能以每秒一張的速度拍下行星運動的一組照片。讓桑將其命名為攝影槍,這就是現代電影攝影機的始祖。
1882年,法國的朱爾·馬雷發明了一種攝影機,用它可以拍攝飛鳥的連貫動作,由此誕生了攝影技術。這種攝影裝置形狀像槍,在扳機處固定了一個像大彈倉一樣的圓盒,前面裝上口徑很大的槍管,圓盒內裝有表面塗有溴化銀乳劑的玻璃感光碟。拍攝時,感光碟作間歇圓周運動,遮光器與感光碟同軸,且不停地轉動,遮斷和透過鏡頭攝入光束。整個機器由一根發條驅動。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張的頻率攝影。馬雷於1888年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代替了固定感光碟,當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色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使其曝光。後來,馬雷又用感光膠片代替了感光紙帶。馬雷的攝影機不斷改進,最終可以在9厘米寬的膠片上以每秒60張的頻率拍攝。
188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牙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未打孔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式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活動攝影機。攝影機中有一個十字輪機構控制膠片做間歇運動,另有一個齒輪帶動膠片向前移動。攝影機使用帶片孔的35毫米膠片。1891年,愛迪生獲得了這種活動攝影機的專利。

馬雷製造的人類第一架電影攝影機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觀賞機,內部可裝16米長的膠片,每次供一人觀賞

1879年,麥布里奇設計出這種活動放映機,用它可以放映活動的畫面

愛迪生發明的第一台電影放影機,膠片卷在圓筒上,要從目鏡觀看

③ 世界上最早出現電影的國家是

是法國吧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④ 偶像劇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前言

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媒體是息息相關的,而電視節目更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消費娛樂。偶像劇最初只流行在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後來,開拓了中國和東南亞等地區的市場,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客觀的經濟效益。愛看偶像劇的觀眾,女多於男,由以青少年為主。對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而言,迷戀偶像劇多少反映出對生命美好的憧憬。但若說偶像劇是青少年的專利倒也未必,因為連三十幾歲的小姐對偶像劇也是趨之若鶩,陶醉在其浪漫的情境裏。偶像劇不只滿足人們對美夢的期望,也引領了觀眾在劇情中脫離現實的殘缺。

早期的偶像劇—就是日劇,已在台灣行之有年,而近幾年來,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偶像劇一部又一部的開拍,為什麼會造成這股風潮呢?

這大概要從具有指標性的「流星花園」說起,流星花園是由日本的漫畫改編,流星花園在漫畫市場本來就具有很高的人氣,再加上青春校園劇「麻辣鮮師」這個偶像培育所培育出一群已經具有人氣的新生代演員投入流星花園的演出,以及媒體的炒作,一經播出當然造成轟動,收視告捷後又變成流行的話題,讓各大電視台不跟進也不行,於是偶像劇就像雨後春筍般冒出頭。

偶像劇標榜由偶像主演,故名「偶像劇」。但是偶像劇不是只有偶像,也不只是外貌俊秀而已,假如不是這樣的話怎麼會風靡青少年呢?偶像劇之所以吸引人,最根本的就在於它給人一種「陌生的美感」:年輕漂亮的演員、輕巧浪漫的情調、永恆的愛情、時尚的服裝和布景,它以一種新的情調讓人重新認識城市生活。偶像劇演出了年輕人所關心的事情、現代人的生活,不只是只有為愛而活、大企業大財團間的惡斗而是真正思考生活上所遇到的難題,大家關心的事。

自從「流星花園」大紅大紫之後,偶像劇便取代了花系列的「師奶劇」,偶像劇也提供了觀眾有別於鄉土劇、古裝劇的另外一種選擇,也讓戲劇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不是每過幾年就重拍舊劇本,可以讓劇作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讓新演員有演出的機會。

二●偶像劇的意義、起源

意義:

何謂偶像劇?它不過是電視劇題材的一種,以年輕人的友情、愛情為主線的一種融合青春時尚的電視劇。多以其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和對年輕人的心理和成長的絲絲入扣的刻畫而吸引大眾,而且製作精良,人物性格鮮明,情感傳遞准確,劇情緊湊,畫面精美,配樂優美,甚至,有些處理還會帶有卡通性。

起源:

自從大陸原汁原味的古裝歷史劇引進後,加上香港演繹化的古裝劇與後現代色彩濃郁的武俠劇出現,此外,本質上未脫傳統家庭倫理愛情路線的韓劇,卻在精緻的創製表現,再加上現代高麗化風味的包裝下,徹底取代了以前的八點檔時裝戲與花系列劇集;而用電影創制手法拍攝,而以都會青年男女愛情為主軸的日本偶像劇,則完全填補了過往國內對年輕觀眾市場的空白。直到今天,台灣一枝獨秀的代表劇種就非鄉土劇莫屬了。

然而,兩年前「流星花園」意外的成功後,一股名為偶像的劇種蔚為風潮,瞬時之間,一個可以與鄉土劇分庭抗禮的劇種已然成型,但是這個風潮很快的又在制播體系標榜的「向日本偶像劇看齊」的短線策略下給糟蹋掉了。

日本偶像劇原為無線電視台在黃金時段推出的「趨勢劇」,每劇一星期播放一次,一般多為十二集,分三個月播畢。之所以稱為「趨勢劇」是由於劇情所探討的多為現代人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劇中人、事、地、物往往反映時下的流行趨勢。台灣引進這類節目後,為行銷之便,以演出的「俊男美女」偶像為號召,將其改稱為「偶像劇」。

一般人總將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的盛行,都歸因於文化的接近性,但若深究偶像劇引進時,台灣的媒介生態與社會文化背景,就會發現文化接近性並非其風靡台灣的唯一原因,事實上,台灣和日本在歷史上的淵源、經濟以及都會化等因素,對偶像劇的盛行都有決定性的影響。

令人玩味的是,日本並沒有"偶像劇″這樣的名稱,目前在台灣走紅的"偶像劇″正是日本所謂的"趨勢劇″,其主要目的是即時反應日本的社會問題,提供日本觀眾進一步省思的機會,但這些探討社會議題的趨勢劇,在台灣有線電視台,唱片業者的包裝後,卻成了對劇中主角的崇拜、流行資訊的最前線參考指標。

三●偶像劇之竄紅

偶像劇為什麼會這麼受人歡迎呢?首先,偶像劇主要面對的是青少年觀眾。青少年正處在身體思想發育的年齡,精力充沛,興趣廣泛。現在雖然有電子游戲機和電腦與之抗衡,但電視仍然是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反過來說,青少年也是電視的主力觀眾。偶像劇拍攝靚麗、風格輕松,比起傳統畫面不太講求美感,思想性過強,風格稍顯嚴肅的電視作品,偶像劇更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

偶像劇拍的是現代生活,以年輕人的愛情、工作為題材,與青少年的生活非常貼近,讓青少年感覺很親切,很容易引起興趣。劇中人們所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正是青少年正面臨或將會遇到的問題,當然會很願意借鑒。偶像劇最早傳於國外,反映了現代都市青年的精神風貌,青少年通過它可以了解到現代主流都市同齡人的生活、行為方式、性格風采,同時,對於正迅速國際化、現代化的社會中我國青少年暗含了某種指導意義,如長輩已是時代轉型前的教育產物,他們的思想觀念和知識體系已較難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而對於現今社會上所出現的各種問題,自然也就較難給年輕人什麼意見了,在此情況下,需要幫助的青少年自然轉向別的渠道求援,而反映現代青年人生活的偶像劇,必然受到歡迎。青少年沒有什麼生活閱歷,思想、情感還比較膚淺,很容易被外表的光鮮吸引,喜歡形象出眾,性格突出的人物,這也是偶像劇的男女主角容易為年輕人作為熱烈崇拜模仿的原因,當然也反映了現代審美觀、價值觀與傳統的變異,可以說偶像劇的成功是特定觀眾群和特定時代因素共同促成的結果。

☆針對這幾年受歡迎的電視劇,顯示出一個成功的方程式如下:
愛情+時代背景+主題意義+明星+動作=成功
根據愛情偶像劇的特點,結合以上方程式設計了本劇:

(一) 愛情:
本劇以愛情為線索,通過一對對戀人牽腸掛肚的愛情故事,反映現代年輕人與現代中年人的戀愛價值觀和心態,甚為吸引人。
(二) 時代背景:
現代都市題材,展示在觀眾眼前的是身邊年輕人的故事。

(三) 偶像:
將聘請內地、港台以及美加著名的演員演出,演員陣容強大。

(四) 主題意義:
每部探討一種愛情觀,取得觀眾共鳴。

(五) 動作:
劇中穿插了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描述,會有許多的動感場面,簡單地說不只是文戲,也有武戲的安排,使情節更緊張熱鬧。

四●偶像劇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偶像劇究竟在觀眾的心裡造成多大影響呢?不少青少年競相模仿起劇中的情節,甚至認為現實生活與劇中沒什麼差異,連價值觀也起了不小的變化。女生立志嫁入豪門、非三高男不嫁,男生追求女生力求搞怪的浪漫花招,認為女生都是勢利眼、只注重外表。這些偏見助長了整形歪風、使年輕人忘記了內在遠比外在美還重要。看了偶像劇之後,有些年輕人成了追逐偶像的追星族,這些問題使家長頭痛不已、認為自己的小孩不務正業只會迷戀偶像、更加深了兩代之間的代溝、貶低偶像劇的價值。

偶像劇不僅影響了台灣演藝圈的生態,也影響大陸開拍青春偶像劇的風潮,也出現了大量起用新人造成資深演員無戲可演的窘境。事實上,在日本偶像劇的演員常以資深演員為主角,雖是如此依然可以開創不錯的收視率,新臉孔雖然可以帶來新鮮感,但演技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水準。但台灣偶像劇不像日劇那樣,憑某個青春偶像就可號召起一批固定的觀眾群。台灣偶像劇需要時間,可是觀眾並不會給太多時間,不管是日劇或是韓劇,台灣偶像劇若拉不住這些性質重疊性高的觀眾,日劇和韓劇還是會遙遙領先在前頭,當然,收視數字上來比或許還不會差太多,只是一旦熱度過了,照樣無法生存。台灣偶像劇尚處於發展初期,有待成熟。如果不及時在題材內容及人物塑造上下功夫,克服一味談情的弱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難免很快被觀眾冷落。

五●偶像劇泡沫化危機

自從『流星花園』紅遍全台後,頓時偶像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偶像劇一部接著一部開拍,『吐司男之吻』、『薰衣草』、『貧窮貴公子』『愛情白皮書』¨¨¨一直到現在的『MVP情人』、『海豚灣戀人』、『薔薇之戀』¨¨¨等等,雖然量多但收視卻不一定好,真正收視率好的就那幾部,可見觀眾要的並不是氾濫、速成的偶像劇,而是像日劇般兼具質感、美感、與現實感的偶像劇!台灣偶像劇濫制的風氣再不改善,難保偶像劇不會成為一現的曇花,消失在電視生態中!

危機一:偶像劇定義模糊、狹隘

何謂偶像劇,請偶像來演就叫偶像劇,或是請新人來演就叫偶像劇,台灣偶像劇有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都請新人、年輕人來演,似乎找新人、年輕人來演,呈現出一個全新的氣象就叫偶像劇,但這樣的偶像劇的定義未免太模糊、狹隘,『愛情白皮書』的導演楊大慶就曾經表示:「不必把偶像劇狹隘定位,像田村正和就是全日本的偶像,只要戲好,角色佳,無論什麼戲都會受歡迎,中年、老年人也能演偶像劇!」,現今台灣的社會大眾總認為偶像劇就是一堆俊男美女拼起來的偶像劇,其實也沒錯,偶像劇很重要的是演員本身的個人魅力,要把他解釋成表面上的意思自然就是臉要好看,可是只有這樣嗎?對許多人而言,看自己偶像的作品是絕對理所當然的,這樣的因素導致了製作單位在選角時自然便會大量考慮這一點,可惜的是,除了演員本身以外,是否還有顧及到這出戲本身該有的基本素質?也許很多時候這些因素都被擺到很後面的位置了。

危機二:演員普遍演技生澀

由於偶像劇都找一些新面孔或年輕人來演,所以一些當紅的年輕偶像歌手,或沒有知名度的新面孔,或臉蛋不錯得一片歌手,或電視劇的新面孔,或年輕帥氣的DJ,紛紛被抓去跨行演起偶像劇,例如:F 4、WEWE、S.H.E、大S、范植偉、許紹洋、陳怡蓉、張韶涵¨¨¨等等。

在眾多新面孔中,雖然有些是有電影經驗的老手,演起來得心應手,但大部份的卻都是沒有戲劇經驗,或是戲劇經驗少之又少的戲劇新人,因而演起戲來總是稍嫌不足,演技生澀、不自然,笑鬧戲還可以,但感情戲就慘了,表現出來的感情深度總是不夠,無法讓人由心底感動起來。不過值得討論的是,當中有些新演員演技進步神速,越來越能夠進入狀況,因此總能漸入佳境,稍補剛開始的不足。

整體看來,偶像劇的一大致命傷是感情戲,感情戲想演得入木三分,明明不愛對方卻要演出愛對方愛到入骨的感覺,沒有好演技的演員是絕對演不出那種令人刻股銘心的感覺。

演技好的演員總能帶領著觀眾投入劇情,隨著角色的心情、遭遇起伏,而不好的演技只會讓人感到很假、很矯糅做作,所以不只是外表要吸引人,同樣也必須具備相當的內涵才行。

危機三:偶像劇氾濫成災

自「流星花園」後,偶像劇是一部接著一部的推出,但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推出二、三十齣偶像劇,大家可以想像各電視公司或傳播公司,是如何倉促趕工拍出偶像劇的,其內容與品質可想而知,二、三十部偶像劇中,真正收視率好的用手指頭都可以數的出來,除了『流星花園』、『吐司男之吻』、『薰衣草』、『愛情白皮書』的收視率創下不錯成績,其餘收視率皆平平,有的收視率甚至很凄慘,大家說這是為什麼呢?舉例來說,「流星花園」拍的還買具有質感,無論是劇情、選角、配樂等等都有向日劇看齊的味道,雖然台灣人演日本人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並不能否定這部戲的用心,但接下來的戲呢?「吐司男之吻」走出台灣偶像劇的獨特風格,值得贊賞,可是其他的偶像劇卻沒有看到真相,戲劇不只需要俊男美女堆砌,還需要這些俊男美女的演技,和幕後製作單位的努力,否則不要只怪網路上隨便惡意指責、批評,有時他們說的還真是實話。

記得當年魏約翰『花系列』創下的長紅紀錄嗎?『花系列』總共制播了十四年,才正式宣告結束,為什麼『花系列』能紅十幾年,除了演員演技精湛外,每部戲都是經過長時間籌備才准推出,畢竟從製作人、導演、劇本到演員,有太多的細節得詳細准備、討論,一部戲劇要成功、事前與事後的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只是為了因應現在的潮流而去拍偶像劇,那拍出的劇就不會受到社會大眾歡迎,本土偶像劇若不能從基本的戲劇本質下手,只注意到用很表面的東西來吸引觀眾,不久之後觀眾會認清事實,選擇將手中的遙控器轉向其他性質的節目。

危機四:題材狹隘、無意義

如果看過日劇的人都知道,日本偶像劇題材豐富,有姐弟戀、師生戀等以愛情為主題的戲劇;也有律師、法官、發型師、空服員、教師、廚師等以職業為主題的戲劇;此外,還有一些奇情片。日本偶像具有夢幻、有寫實、有社會奇情,日劇擅長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平時卻耐人尋味的劇情走向,演員在劇中的台詞,總是能引起觀眾心中"我也是如此″的共鳴,然而,這卻是台灣偶像劇所未達到的境界。

『吐司男之吻』、『來我家吧』導演鈕承澤曾表示,台灣偶像劇部分劇情張力不夠,日本優質戲劇不僅劇情鋪陳很棒,情節奇幻、情感真實,凡此都是日劇受歡迎的主因,『流星花園』導演蔡岳勛也曾表示,漂亮的場景與演員只是偶像劇的元素之二,想要受注意,還是得有扎實的內容與題材。

有些人說,台灣拍出來的偶像劇,給人飄來不定的感覺,總是"不知所雲、太過夢幻″,劇情不夠扎實,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整部戲看完了都還不知道主要在講些什麼,就場景美、主角漂亮而已。這些評論點出台灣偶像劇的致命傷就是劇情太過浮濫,主題不夠明確,其實偶像劇並不一定非要以愛情為主,也不一定要拍的如夢似幻,主要主題明確、劇情張力夠、內容扎實,就算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也能引起感動!

六●偶像劇未來的可能趨勢

這一波偶像劇熱潮下,重新架構了台灣連戲劇的生態,而且帶來不少加分的正面影響,只希望這波熱潮能日漸帶動更多本土劇的品質,從目前的日本漫畫改編進而改編本土漫畫為自製偶像劇,從新帶動台灣更多漫畫創作及栽培人才。而不是又像以往的蛋塔熱一樣,咻一聲就人間蒸發!

七●結論

偶像劇風行台灣已有一陣子了。想當初它剛在國人面前亮相時,憑著劇中時尚的俊男美女、高貴的轎車豪宅、曲折的纏綿愛情,的確令廣大電視觀眾,特別是年輕的觀眾耳目一新,痴迷至醉。但是隨著螢幕上偶像劇的日漸增多,特別是原版日韓偶像劇的紛紛引進,如今的電視觀眾對偶像劇的態度早已由當初的好奇心、嘗新鮮、一睹為快,演變為見怪不怪了。此時,偶像劇在其華麗外表下所掩蓋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舉如:在為人處世方面,偶像劇中的俊男美女們就大多潛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傲慢」與「偏見」。

也許有人會認為作為涉世未深的青年男女有那麼點「傲慢」與「偏見」應該沒什麼太大的影響,大可不必太在意,將歸為可原諒之列。但實際上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偶像劇是否表達了這些「傲慢」與「偏見」,而在於它是如何去表現這些「傲慢」與「偏見」,在表現的過程中編導們又是持什麼樣的態度,是刻意的贊賞、還是善意的批評,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青春偶像劇的編導者對這股潛滋暗長的「傲慢」與「偏見」都表達出默許認可,抑或追捧贊賞的態度,因而使得這股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傲慢」與「偏見」,已由當初的遮遮掩掩演變成了如今的赤裸裸。

如今偶像劇的主角顯得越來越張狂了,不是今天要推出什麼新花樣,就是明天又要搞出什麼新成果。而且新花樣必然是驚世駭俗,招來眾多的反對者,而主角則依然初衷不改,固執己見;新成果則必然是舉世矚目,能給最初的反對者一記響亮的耳光,以證明其目光短淺,從而反證主人公的遠見卓識……

如果說早期的青春偶像劇「著墨」的重點大多放在刻骨銘心的愛情上,那麼現在的青春偶像劇可是對愛情之外的東西越加關注,而且這種關注不少是戴著有色眼鏡進行的。換言之,在青春偶像劇的脈脈溫情下,赤裸裸的「偏見」已從台下浮向檯面,有人把偶像劇比作現代都市童話,既是童話,就應該少些世俗,多些意境。試想:如果讓「白馬王子」與「白雪公主」的戀情一會兒遇上個學歷問題,再一會兒還遇上個職業問題,那該多煞風景。當然人為設定這些赤裸裸的「偏見」,在偶像劇的編導者們看來也許是為了創造矛盾,製造沖突,使劇情更好看。但實際效果會如何呢?或許在社會大眾的透視下,通過再三強化渲染這些愛情之外的矛盾沖突,劇情倒是有了,但偶像劇的美卻可能沒了。

總而言之,如今的偶像劇主角如果沒有「狂妄自大」般的「傲慢」,沒有「一意孤行」般的「固執」,那或許就會被稱為沒有性格。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赤裸裸的「傲慢」是否站得住腳我們卻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⑤ 黑色幽默電影起源於哪個國家

起源是美國,不過中國現在也有很多很優秀的黑色幽默電影,比如之前的《瘋狂的石頭》、《讓子彈飛》以及現在正在拍攝中的《鈔票飛》

記得採納啊

⑥ 電影起源那個國家什麼時候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你若問美國電影界的人,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迪生發明的。」但你如果去問法國人,他們則會說:「是盧米埃!」那麼誰才是電影真正的發明者呢?答案:兩個人都是!根據記載:在1888年,愛迪生開始研究活動照片,而當伊斯曼發明了連續底片後,愛迪生立刻將連續底片買回來,請威廉甘乃迪和羅利狄克生著手進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結果,他將之拍攝成會活動的馬,這就是電影史上最早攝影的成功。成功之後的迪克生,繼續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動的圖片申請到專利,這些活動圖片每秒鍾能拍四十張,這就是現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這是「西洋鏡」電影的鼻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西洋鏡」電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鏡一次只能由一個人去」窺看」,藉著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這種電影在一時間非常流行。不久,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攝影棚,大有助於電影的發展。起初,在歐洲,也有人在對這些活動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眾之前舉行表演。同時間,在法國有兩位名叫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的兄弟,他們將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觀眾。放映電影就此展開序幕。盧米埃兄弟接著巴黎工業獎勵學會上試映了一部名叫「盧米埃工廠了大門」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館」的地下大廳,正式公開上映十二部影片,並出售門票。同年九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放映這種射映式影片時,也出售門票。如此可知,早在電影產生的同時,就已和營利結下了不解之緣。先驅 (盧米埃)法國化學家,與其北路易共同發明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為電影實驗的先驅。

⑦ 電影起源於什麼時候

美國無聲電影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眾性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人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當時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產量每月400部,主要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鮑特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藝兒發展為一門藝術。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

電影收益高,競爭激烈。1897年,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到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獨立製片商為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機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那裡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又臨近墨西哥邊境,一旦專利公司提出訴訟便可逃離。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至1912年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M.塞納特、M.壁克馥和吉許姐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鎳幣影院逐漸被一些條件較好的電影院所代替;電影專利公司的壟斷權勢逐漸消失,終於在1915年正式解體。此時以格里菲斯為代表的一批新的電影藝術家已經出現。製片中心也從東海岸移到好萊塢。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程度地破壞和損害了歐洲各國的電影業,卻促成了美國電影的勃興。美國電影源源不斷地涌人歐洲市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已經建立起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導演格里菲斯、T.H.英斯和塞納特對美國早期電影的發展作出了貢獻。C.卓別林於1914年拍攝了第一部影片《謀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觀眾。1919年,卓別林、D.范朋克、壁克馥3位著名演員和格里菲斯一道創辦了聯美公司,以發行他們獨立製作的影片。20年代,美國影片生產的結構從以導演為中心逐步轉化為以製片人為中心的體制。「製片人中心」模式形成了20年代的「明星制度」,各大公司均擁有一批明星。除卓別林、范朋克和璧克馥外,先後成名的還有R.「胖子」亞布克爾、T.巴拉、J.和L.巴里摩爾兄弟、L.查尼、吉許姐妹、M.馬許、T.米克斯、G.史璜遜、J.基爾伯特、G.嘉寶、B.基登、N.希拉、H.勞埃德和早逝的R.范倫鐵諾。

「好萊塢」此時己成為「美國電影」的同義語。由於在明星制度鼎盛時期有些明星的行為不檢點招致公眾的抨擊,美國電影業成立了「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在W.H.海斯的主持下這一組織制訂了「倫理法典」,以便在審查影片時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國公眾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情節、對話和場面。這就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對美國電影的約束一直延續到1966年。

⑧ 電影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製造出「活動電影機」,公開放映所攝短片,電影始告正式誕生。

⑨ 中國電影的起源

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電影的誕生,確實經歷了歐洲國家中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長的實驗過程。他們在對運動的光學幻覺所進行的科學探索與實驗,在時間上,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但人類對於「光影理論」的認識與應用,便可以從2000多年前的中國講起。據文字記載公元前5世紀,墨子關於「光至景(影)亡」的學說,則是人類對「光學理論」的最早、最科學的貢獻。而產生於漢武帝時期,並在唐宋以後廣為流傳的「燈影戲」,則是對「光學理論」的最初、最樸素的應用與實踐。13世紀「燈影戲」傳入中東、歐洲、東南亞等地,這便產生了以後的「幻燈」、「走馬燈」等形象的、運動的視覺游戲。電影正是起源於這些視覺娛樂游戲之中。

近現代電影最早出現在1895年,電影發明一年以後,傳入上海。據說是盧米埃爾兄弟的一名攝影師兼放映員,在徐園的游藝會上放映了電影短劇;接著來到上海的放映人是美國的利卡爾頓,1897年他帶來愛迪生公司的電影在茶館和游樂場所放映。直到1949年,中國放映的大多片子為外國電影,放映場所先是在茶館後是在影戲院。外國影片占據了中國電影市場的90%,居於主導地位。
1905年,任景豐在他的北京的照相館里拍攝了中國第一本電影《定軍山》,內容是著名演員譚鑫培所表演的京劇《定軍山》,其實是本京劇影片。
鄭正秋於1913年拍攝的家庭短劇《難夫難妻》,被認為是最早的中國故事片,不過它是由美國人布拉斯基在中國的製片廠、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的。
同年,黎民偉與布拉斯基拍攝了香港的第一部電影《莊子試妻》。布拉斯基後來又把這部片子帶到美國,因此它成為最早在國外放映的中國電影。

⑩ 電影起源於哪

電影由活動照相術結合幻燈放映發展起來的一種表現手段,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用電影攝影機以每秒鍾若干格畫幅的運轉速度,將被攝對象的運動過程拍攝在帶狀膠片上,成為一系列動作逐漸變化的畫面,再經過一定的工藝過程,製成可以放映的影片,當放映機將影片以同樣的運轉速度投映於銀幕時,由於「視覺暫留」原理,觀眾便從銀幕上看到放大了的活動影像。 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製造出「活動電影機」,公開放映所攝短片,電影始告正式誕生。早期電影是無聲的,最初僅拍攝一些活動景象或舞台演出的片斷,後逐步從通俗娛樂形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有聲影片,遂從純視覺藝術發展為視聽結合的綜合藝術。以後又出現彩色電影、立體電影等。電影片種有故事片、新聞紀錄片、科學教育片、美術片等。50年代以來,電影已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現代藝術和社會文化現象,它由企業組織、藝術創作、製作生產、發行放映、觀眾消費、社會影響、教學研究等方面組成,涉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各個領域。

閱讀全文

與電影起源於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