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十二生肖之龍在哪裡大電影1

十二生肖之龍在哪裡大電影1

發布時間:2022-07-14 07:27:03

A. 電影《龍在哪裡》百度雲網盤

《龍在哪裡?》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NTkrL67TB6Ku_FNlLx-Fg

提取碼: sgrx

《龍在哪裡?》是北京德稻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的喜劇電影,由好萊塢華人導演胡升忠執導,章子怡、王力宏、王光良、戴立忍、梁靜茹、江美琪等聯合傾情配音,2015年10月2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了為了保住世界安穩和挽救面臨破裂的家庭,擁有唯一線索"龍鱗"的人類女孩小珍和生肖動物一起,憑借著智慧與勇氣,找到了失蹤的龍,恢復了十二生肖建立的天地秩序的故事。

B. 一部十二生肖動畫電影 就是講12個動物冊封12生肖 龍為了救人很晚才飛上去 羊掉到山了 馬和兔子救他

名稱:十二生肖
出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導演:沈如東 伍仲文 龔金福

地區:中國大陸
類型:動畫片
故事梗概:介紹十二生肖來歷,從前有12個妖怪和12種動物,每消滅一個妖怪犧牲一種動物,那種動物就成為這一年生肖.
分集介紹
第01集 闖妖洞
第02集 機靈鼠
第03集 大力牛
第04集 白額虎
第05集 長腳兔
第06集 塌鼻龍 六子爭頭
第07集 青青蛇
第08集 雪白馬
第09集 劍角羊
第10集 紅臉猴
第11集 五彩雞
第12集 花尾狗
第13集 大耳豬

C. 十二生肖傳奇中十二生肖都是哪集出現的

第1集:生肖虎(主角)「星虎」

劇情簡介:上古洪荒時代,軒轅黃帝與蚩尤之間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蚩尤戰敗,被囚禁在幽暗地牢,戰爭中,男嬰(星虎)的父母雙雙慘死,落在懸崖下的男嬰被一隻老虎在林中養大。一次偶然,上山采葯的女孩燕兒成了男孩唯一的人類朋友,燕兒教會他說話,還為他起名叫星虎。

第2集:生肖兔「雪憐」

劇情簡介:星虎與蛟龍惡斗,險象環生,命懸一線。葯王山上,玉兔搗葯五百年,終於化成妙齡少女雪憐。神農命雪憐帶仙丹去救星虎,以償前世宿債。星虎在昏迷中為雪憐所救,醒後忽然現出火拳異能,擊殺蛟龍,抽出了龍筋歸去。雪憐發現神農守護的神器十二葯叉似有異變,她懷疑與星虎有關,神農卻稱天機不可泄露。虎母眼看就要命喪破天虎叉之下,燕兒及時趕到救下虎母,自己卻被村民抓住。

第3集:生肖鼠與只幼龍,米俊非與小魚兒

劇情簡介:蚩尤被變成妖魔,號令八十一怪肆虐人間!黃帝為救蒼生,前去尋訪神農,途中卻遭八十一怪堵截,險些喪命。危急時,神農現身,驅散妖魔,並告知黃帝,若要天下安泰,需要身蘊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之人去尋找流落人世間的十二生肖。雪憐與星虎卻正是身蘊水火元素之人。經神農點化,星虎接下封印著十二生肖真身的神器「十二葯叉」,帶著涉世未深的雪憐踏上尋找十二生肖轉世之人的救世路途。

第7集:生肖羊「芷莘」(第9集歸位)

劇情簡介:涌金洞中,血蜥蜴大怒,米俊非卻編出密門奇毒的謊話,騙血蜥蜴放走了小魚兒。重傷的星虎被玉盤帶著穿越時空,來到賀蘭荒原。神秘女子鬼姑救醒了星虎,其後又冷冷讓他離去。星虎不顧鬼姑警醒,橫穿荒原,不料遭遇野狼群,一番凶險,星虎救下身患蛇毒的當地人巴托,隨巴托來到賀蘭村落。在巴托母親巴嬸講述下,星虎才得知此處竟距鳳凰城有千里之遙!而救了自己的鬼姑正是遭到所有荒原族人唾棄的瘟疫源頭。

第10集:生肖牛「福貴」(第12集歸位)

劇情簡介:雪憐一番講述,為血蜥蜴解開心結。血蜥蜴為報恩,告訴眾人,想害他們的實是魑魅。洞中突然巨石崩塌,血蜥蜴施法阻住落石,使得星虎等人安然逃出。血蜥蜴自己卻遭魑魅殺害,葬身石堆之中!洞外,星虎拿出神農贈予的葯囊,奇異地顯出神農之像,神農告知,米俊非和小魚兒正是地和風兩大有緣人。星虎、雪憐、米俊非和小魚兒四人告別鳳凰城。

第13集:生肖猴「藍彥」(第15集歸位)

劇情簡介:驛城匯集各地珍奇,雪憐和小魚兒玩得開心,還在藍氏百戲班中看到了百變神猴和毒人藍彥的表演。雪憐也發現這藍氏百戲班有些怪異之處。米俊非一時興起與人比斗盜技,結果卻弄丟了所有錢貝,硬拉著星虎在街上擺起了地攤賣藝,還讓星虎用火拳烤地瓜博得眾人掌聲,星虎無奈而為,果然得到驛城眾人追捧,賺到錢貝。這時,驛城侍衛官兵前來挑釁,星虎和米俊非出手,輕松打敗他們。

第16集:貓妖「靈姬」(第32集歸途)

劇情簡介:星虎在林中救下一名神秘的黑衣女子,那黑衣女子卻長的酷肖星虎舊日所愛燕兒!女子名為靈姬,星虎正追問她,她卻受驚暈厥。星虎忙背靈姬回去找雪憐醫治。星虎回到破廟中,發現四個笨強盜前來打劫。強盜被靈姬所控,瘋狂地沖過去,星虎制服四個強盜,米俊非卻又放了他們。強盜們感恩,第二日一早備來早飯,還告知不遠處有個琉璃國。

第17集:生肖蛇「青璃」(第19集歸位)

劇情簡介:米俊非獨自去尋酒解愁,卻被石頭上的神秘圖畫引去紫硫閣,他在百花陣中,以一曲古琴勝過了珺珺的蕭音,贏得了傾城花魁珺珺。珺珺身上卻另有隱情,米俊非追上珺珺,珺珺竟使一柄蛇形劍與米俊非打鬥,又留下一幅畫離去。畫上畫著琉璃國娶親的場景,新郎正是米俊非。清荷迎接星虎等人入宮,把本打算給未來夫婿的琉璃吊墜送給了米俊非,米俊非卻並不知情。

第18集:生肖狗與生肖雞,平安與良辰(第22集歸位)

劇情簡介:青璃恢復冷峻,命清荷送米俊非離去。靈姬昏迷不醒,七魄已去了六魄,連雪憐也無法醫治。星虎心急如焚,出言暴躁,責怪雪憐,令雪憐十分傷心。恰巧清荷送米俊非回到旅店,聞之大驚,告知是琉璃河水鬼所為。若要救靈姬,需用青璃的琉璃玲瓏鏡進入幽都鬼界方可!星虎心急如焚,求清荷幫助,清荷被星虎誠意打動,決定助他進宮借鏡。

第24集:生肖馬「元野」(第25集歸位)

劇情簡介:黃帝用木兵突襲蚩尤,險些取了蚩尤性命。蚩尤大怒,魑魅卻詭異地笑言已有妙策。星虎一行人也終於來到烏斯國,此處女子卻都在嘲笑雪憐和靈姬。原來此處女子皆以發長為美,所以忍不住嘲笑頭發甚短的雪憐和靈姬。小魚兒看不過兩位姐姐被嘲笑,用卷雲刀威脅要割了她們的長發。星虎和米俊非去找半人半馬之形的烏斯國男人們詢問元野將軍,雙方卻起了沖突。防衛邊境歸來,同樣是半人半馬之身的元野將軍恰巧路過

第26集:生肖豬「樂天」(第27集歸位)

劇情簡介:水綾求星虎等人幫助自己。原來,樂天是個從小就來到這里的傻子,寨中人都喜歡欺負他。有一日,妖魔腐屍鳥來到此處,住在後山洞穴,以殺光流雲水寨眾人作為威脅,命寨中人定時進貢鮮肉。一段時間後,寨中再無肉可進貢。村長便想出進貢人肉的辦法,寨中卻無人願意。於是大家一番商議,竟狠下毒手,割了樂天的肉去進貢。

第31集:鄭偉飾的(小魚兒)躍過龍門,化成釋小龍飾的(龍子
耀天)

劇情簡介:星虎與靈姬在望月花谷中生活,靈姬的眼傷早已痊癒,卻仍做出盲眼之態欺騙星虎。一個白衣男子前來,故意激怒星虎,與星虎打得難分難解。星虎震怒之時,卻發現他正是小魚兒化身的龍子耀天。耀天告知,原來當日小魚兒乘氣泡前去東海尋母,中途掉落沙漠,在沙漠中救下一位老人。那老人卻正是東海龍王,將小魚兒帶到龍宮。

第32集:生肖虎兔鼠龍齊歸位

劇情簡介:靈姬為贖罪,化出靈珠,指點星虎等人前去昆侖尋找西王母以救回雪憐。耀天化作白龍,載著星虎和米俊非飛往昆侖。魑魅帶著蚩尤來到天魔奇境,借天魔樹的魔力,用搜集已久的慾望靈魂換來一隊不死魔兵軍團。又讓蚩尤以血做法,喚醒天下妖魔,將人間變成了一片恐怖魔境!星虎、米俊非騎著耀天化成的小白龍來到昆侖山前...

D. 原來0台電影頻道有過一個動畫片 裡面是外國12生肖的 有個在月光下會變成暴龍的龍

十二生肖
確定是這個

出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名稱:十二生肖
導演:沈如東 伍仲文 龔金福
地區:中國大陸
類型:動畫片
故事梗概: 介紹十二生肖來歷,從前有12個妖怪和12種動物,每消滅一個妖怪犧牲一種動物,那種動物就成為這一年生肖
分集介紹
第01集 闖妖洞
第02集 機靈鼠
第03集 大力牛
第04集 白額虎
第05集 長腳兔
第06集 塌鼻龍
第07集 青青蛇
第08集 雪白馬
第09集 劍角羊
第10集 紅臉猴
第11集 五彩雞
第12集 花尾狗
第13集 大耳豬

E. 十二生肖里的龍首先在,在哪裡

下落不明

F. 十二生肖之龍


【讀音】lóng
【梵文】Nāga
【英文】dragon
【基本釋義】
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雲降雨。
漢字「龍」2.封建時代龍作為帝王的象徵,也用來指帝王和其的東西:龍顏|龍廷|龍袍。
3.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圖騰:龍舟|龍燈|龍車。
4. Lóng 姓。
5.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6. 西方神話中帶翼的動物。參見西方龍
7. 佛教中天龍八部之一。
編輯本段【中華神龍】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zhuān xū)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的叫螭龍,無角的叫虯。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
編輯本段【龍的起源】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想像有這么一種動物能夠主宰、操控、管理這些動物和天象,像一個氏族必須有一個頭領一樣。他們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一起上,漸漸構成了龍的樣子:駝頭、鹿角、牛耳、龜眼、蝦須、馬鬣、蛇身、魚鱗、蜃腹、鷹爪。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百鱗之王。
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起點在新石器時代的夏代,商周時期至戰國發展出許多種龍,到秦漢時龍的樣子逐漸統一固定下來,之後的歷朝歷代,直到今天,其模樣都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加減、變衍和發展。
目前對於龍的原形的探討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但普遍認同龍的基調是蛇。最初系統提出這一見解的是聞一多的名篇《伏羲考》。聞一多認為,蛇氏族兼並別的氏族以後,「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氏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成為後來的龍。後人在聞一多研究的基礎上,作了許多豐富與補充(見下文):
考察龍,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麼是其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從龍一出現的初期,一直延續下去,恆定不變,而且是構成龍的主體部分,缺了它,龍就不成其為龍,這才是龍的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龍變來變去,頭有時像鱷魚,有時又像馬;它的腳有時像蜥蜴足,有時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長的身子從未變過。遠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強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願望。蛇對人又有很大的威脅,尤其是毒蛇,能致人於死命,使人畏懼。《山海經》中各式各樣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龍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現代話語,便是那時的蛇崇拜,很有群眾基礎,以它作為龍的主體,這種民族大融合的標志,即使被兼並者也願意接受。還有一種說法是蛇吃了仙丹才進化的。
編輯本段【龍的分類】
有[tng]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螭龍,無角的叫虯(均見《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天問》王注)。蛟龍,螭龍,虯,應龍,都不是龍的正統.龍的正統叫做蒼龍!在中國商周戰國青銅器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種類的龍。
《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è甚]的腹,魚的鱗,鹿的腳掌,鷹的爪子。《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復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
關於五爪龍、四爪龍、三爪龍:
元以前的龍基本是三爪的,有時前兩足為三爪,後兩足為四爪。實例可參見唐、宋、元的瓷器紋飾。明代流行四爪龍,清代則是五爪龍為多。
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諸侯、三爪大夫」
民間「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形成於清代,主要作為皇帝與下臣服裝上紋飾的差別,皇帝穿」龍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這只是名稱上的差別而已,從龍的形式上來講無論龍和蟒都是四足蛇類,形狀無差異。
[龍 螭 虯 蛟 蟠 虺 夔]
虺:是一種早期的龍,以爬蟲類——蛇作模特兒想像出來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是龍的幼年期,曾出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
虯:一般把沒有生出角的小龍稱為虯龍,是成長中的龍。故古文獻中注釋:「有角曰虯,無角曰龍。」另一種則說幼龍生出角後才稱虯。 兩種說法雖有出入。但都把成長中的龍稱為虯。還有的把盤曲的龍稱為虯龍,唐代詩人杜牧在《題青雲說》詩中就有「虯蟠千仞劇羊腸」 之句。
蟠螭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早期龍,《廣雅》集里就有「無角曰螭龍」的記述。對蟠螭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黃色的無角龍,另一種是指雌性的龍,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中就有「赤螭,雌龍也」的注釋,故在出土的戰國玉佩上有龍螭合體的形狀作裝飾,意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漢之際,青銅器、玉雕、銅鏡或建築上,常用蟠螭的形狀作裝飾,其形式有單螭、雙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種。或作銜牌狀,或作穿環狀,或作卷書狀。此外,還有博古螭、環身螭等各種變化。
蛟: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相傳蛟龍得水即能興雲作霧,騰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關於蛟的來歷和形狀,古典文獻中說法不一,有的說「龍無角曰蛟」,有的說「有鱗曰蛟龍」。而《墨客揮犀》卷三則說得更為具體: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倘蛟看見岸邊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繞之,使人墜水,即於腋下吮其血,直至血盡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有周處入水三天三夜斬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鱷魚。
角龍:指有角的龍。據《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角龍便是龍中之老者了。
應龍:有翼的龍稱為應龍。據《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火龍:是以火懾勢的龍。全身有紫火纏繞,凡有火龍經過之處,則一切物體均被燒焦。
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我國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庄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在《太平御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有毒,傷人即死。」把蟠龍和蛟、蛇之類混在一起了。
青龍:為「四靈」或「四神」之一,又稱為蒼龍。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天上的若干星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區,即二十八宿,用以觀察月亮的運行和劃分季節,並把二十八宿分為四組,每組七宿,分別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青、紅、白、黑四種顏色以及龍、鳥、虎、玄武(龜蛇相交)四種動物相配,稱為「四象」或「四宮」。龍表示東方,青色,囚此稱為「東宮青龍」。到了秦漢,這「四象」又變為「四靈」或「四神」(龍、鳳、龜、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來愈濃。現存於南陽漢畫館的漢代《東宮蒼龍星座》畫像石,是由一條龍和十八顆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組成的,這條龍就是整個蒼龍星座的標志。漢代的畫像磚、石和瓦當中,便有大量的「四靈」形象。
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我國古代早已有之。《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長安謠》說的「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系。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現,並在歷代得到發展。
編輯本段【考古發現】
● 1970年代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過"C"型玉龍,後經考古勘查確認該玉龍屬於距今約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遺物。
●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發現了蚌塑龍虎,考古和碳-14測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500年前左右。據學者李學勤、馮時等考證,45號墓發現的蚌塑龍虎與中國傳統天文學中的四象有密切的聯系。
●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紅褐色石塊堆砌的「龍形堆塑」。該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
(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岩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這幅岩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
編輯本段【史書記載】
伏羲氏時,有龍呈瑞,因而以龍紀事,創立文字。
《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竹書紀年》記載 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
《左傳•昭二十九年》: 「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的記載;《拾遺記》也說:舜時,「南潯之國獻毛龍,一雌一雄,放置豢龍之宮,至夏代,豢龍不絕,因以命族」。說明夏朝盛行著飼養龍的習俗和以龍作氏族集團的族名。 某些古書中記載:為夏朝統治者養龍的人姓劉,未可考!
《易.坤》: 「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左傳•昭十九年》: 「鄭大水,龍斗於時門之外洧淵」
《禮•禮運》:「鱗鳳魚龍,謂之四靈」
《莊子•列禦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驪龍頷下。」
編輯本段【宗教與龍】
【道教】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礎上形成的,集巫術、自然崇拜、動物崇拜及秦漢時期的神仙方術於一身,並加以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一門宗教。早期的道學家已經意識到龍來自於蛇。《黃白篇》有:"蛇之成龍,亦與自生者無異也。然其根源之緣由,皆自然之感致。
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倡導的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逐小形成 辦有教理、教義、教規的一種人為宗教形式。道教自形成之初,便與龍崇拜有不解之緣。先秦時代的乘龍周洲四海、乘龍升天,以及以龍溝通天人的信仰,被道教全盤繼承。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子孫都繼承其業,均稱"天師",並傳達室說與龍有緣。傳說第三代天師名魯,傳說他有十個兒子,號"張氏十龍"。另有一則傳說稱:張魯的女兒在山下洗衣,忽有白霧繞身,因此竟未婚而孕,感到羞恥,便自殺身亡。死前留下遺言,務必剖屍看腹中為何物。結果,腹中有兩條雙胞胎小龍,婢女把它們放進漢水。其後的許多道教代表人物都被說成與龍有神秘的關系,如南朝時的道教代表人物陶弘景,傳說其母夢龍而生,他是一個龍種。
龍在道教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助道士上天入地,溝通鬼神。龍被認為是"三轎"之一。這里所指的"三轎",一曰龍轎,二曰虎轎,三曰鹿轎。道教的三轎主要是作為其上天入地的乘騎工具。張光直先生認為:"濮陽第45號墓的墓主是個仰韶文化社會中的原始道士或是巫師,而用蚌殼擺塑的龍、虎、鹿乃是他能召喚使用的三轎的藝術形象。"他把蚌殼龍、虎、鹿與古代原始道教上三轎相聯系,認為二者有淵源關系。
傳說有法力道行的天師、真君還能召龍、驅龍。《酉陽雜俎。怪術》稱:在一個名叫雲安的地主,江邊有十五是險灘,舟楫若不靠人拉纖,無法通過。瘦代天師翟乾佑念商旅之勞,結壇作法,召來群龍,共14條,均化作老人。翟天師讓它們夷平險灘,以利舟行。群龍領命而去,一夜之間,風雷震擊,十四里險灘都變成平潭,惟獨剩一里依舊如故。翟天師一看便知是一條龍昨日未到,於是再次登壇作法,嚴敕神吏召它前來。三日之後,方有一女女子來到,原來是一條雌龍。好申辯說:乘船過這條江的,都有是富商大賈,給他們拉纖的,都是雲安的貧窮百姓,他們一向靠拉纖過活。倘若險灘沒了,舟船通行無阻,他們靠什麼吃穿呢?寧可要險灘以贍纖夫,不願利舟楫以安富商。翟天師聽後連連點頭,於是又召諸龍一切恢復原樣。
【佛教】
在佛經中,龍王Nāgarāja 名目繁多,如《妙法蓮華經》稱:龍王有八,一為難陀龍王,二為跋難陀龍王,三為娑伽羅龍王,四為和修吉龍王,五為德義迦龍王,六為阿那婆達多龍王,七為摩那斯龍王,八為伏缽羅龍王。
龍和佛教的關系目前在學術界還有爭議,一說中國的「龍王」崇拜是隨佛教從印度傳入的。理由是在中國本土的龍崇拜中,原無"龍王"崇拜。在漢代之前,只有」龍神」,而無「龍王」。隋唐之後,佛教信仰傳入中國,龍王信仰遍及中土。
另一種說法則是印度佛教中的龍是由中國傳去的,經過印度人的再創造,成為「龍王」。隨著佛教的東傳,龍王崇拜又隨之回傳至中國。其理由有七:
其一,中華民族的龍文化源遠流長,據有條有理發掘,最早的龍形象是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的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其次是舉世矚目的河南西水坡的蚌殼龍。 第三是黃梅縣白湖鄉張城村焦墩遺址發現的用卵石擺塑的一條巨龍。第四是眾所周知的內蒙古三星他拉玉龍等。這些都充分證明龍崇拜早在六七千年前在中國便十分普遍,同時也證明龍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而不是外來文化。
其二,據目前所見印度龍的最早考古資料,是公元前一世紀的壁畫《龍王及其家族》,和紀元前後的《龍族向菩提樹禮拜》,晚於中國的遼寧查海石塊龍約五千年。
其三,在文字記載方面,據目前所知的史料來看,印度有關龍的文字記載,最早是龍樹於公元二世紀左右所寫的《智度論》,這一記載距今僅1800年左右。而中國有關龍的記載較印度早得多,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不少「龍」字以及崇拜龍的一些記載 ,這說明在3500年前中國的龍崇拜已十分普遍。
其四,中國龍文化自形成之後,不僅在國內迅速傳播,而且很快傳到國外。印度佛教中的龍當是由中國傳過去的。傳播路線可能有兩條:一條是經中國西南地區傳入。據考古資料,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石器文化便傳到西藏及其以南地區;在秦漢早期中國西南地區就和印度之間有了頻繁的商品貿易。因此中國的龍崇拜經由這條途徑傳入印度是完全有可能的。龍文化傳播的另一條路線是西域絲綢之路。中原王朝早在三千多年前便與西域有接觸,傳說周代早期已有移民到達蔥嶺以東地方。商滅夏之後,夏部落有一部分人徙往西北地區,到達甘肅等地之後,繼續向西遷徙,進入西域的焉耆國。後來,這些遷入焉耆國的龍氏族部落至晉代時成為該國的統治者,並以"龍"為姓。他們把自己的龍文化帶入西域是肯定無疑的。
其五,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古印度的梵文中本沒有「龍」的專用詞,「龍」是和「蛇」合用一個詞來表示的。在古印度神話中,雷電是騎白象的大神因陀羅手持雷鑿造成的。中國龍傳入印度之後,龍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羅,成為風雨雷電的主宰神。因而,表示「蛇」的詞又來表示「龍」了。
其六,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龍的傳說約有20則,其中西域五則,北印度五則,中印度十則,而南印度一則也沒有。從內容來年,龜茲、於闐的龍傳說與中國古代的龍傳說很相似,有乘龍及龍與婦女交合而生龍種的傳達室說,而與佛教毫無關系。而《大唐西域記》中關於蔥嶺以南、鄰近印度的龍神話傳說,其內容則與佛教中的人物有關。這也可說明西域是中國龍文化傳入印度的一條路線。
其七,中國原始的龍,具有較多的蛇形象和屬性,印度龍也一樣,與蛇有密切的關系。在佛教的繪畫雕刻藝術中,龍王的頭部後面一般都有一個展開的有三五個或七個頭狀物的眼鏡蛇冠子。另外,佛經還常有「毒龍形狀如蛇」的說法,也說明印度龍具有蛇的屬性。
中國本土的龍具有馬、牛、魚、鹿、蛇等動物特徵;佛教中的龍王也相似,具有象、蛇、馬、魚、蝦等多動物的特性,據上,有理由認為,佛教中的龍是由中國傳入的。
佛教中的龍與中國龍也存在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其一,中國龍與印度龍之間的最大差異是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在中國龍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特別是龍崇拜與政治結合起來之後,龍成為帝王的象徵。而印度龍則是一般的神靈,如佛經中的天龍八部之「龍」,不過是普通的護法神而已,無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印度的動物崇拜中,金翅鳥受到最高的崇拜,而龍經常是金翅鳥的獵物。在佛典中,龍的「三患」之一便是金翅鳥。傳說金翅鳥每天以龍為食,一天需要一條大龍王,五百條小龍。這說明龍的地位遠在金翅鳥之下,而中國則相反 ,龍的地位遠在鳳鳥之上。
其二,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能夠升天入地,溝通天人;能為神仙乘馭,來往於天地之間。如黃帝乘龍升天,顓頊、帝嚳、啟亦乘龍往來。而印度佛教中的龍則沒有這種神性。大神乘騎的是金翅鳥,如古印度人的天神毗濕奴常騎在金翅鳥上飛行。佛教中的文殊菩薩乘的是獅子或坐白蓮台;普賢菩薩乘的是六牙白象或坐青蓮台。
其三,在佛教中的龍王崇拜傳入之前,中國的龍沒有地域性,龍被奉為主宰雨水之神,受到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龍的形象基本上也相同的,只有顏色的區別,分為青、赤、白、黑、黃五種。印度人雖然封龍為「王」,給龍造「宮」,但印度龍的地方神特性較明顯,龍王的種類繁多,各水域都有龍王、龍宮,說明龍只不過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
其四,在印度,龍王是佛的信徒、供養者或守護神,而中國因受道教和儒教的影響,龍王信仰也發生了種種變化。在道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成為玉皇大帝的部下;在儒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傳說強調仁、信、義,強調夫婦、弟兄、父女之情,並有善惡之分。此外,中原各地的龍王一般有姓、名和封號,這也是中國特有的。
從以上差異來看,龍文化傳入印度在秦漢之前,因為龍在秦漢開始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在此之前,龍的主神性是主宰雨水,而印度的龍王也一樣,主宰大海、湖泊和水潭等水域。龍崇拜傳入印度之後,經過再創造,與本地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龍文化。
同時印度佛教藝術的傳入,對中國龍形像也有較大的影響。從漢晉到唐宋時期,龍的形像在演變過程中,明顯地受到佛教藝術的影響。如敦煌北魏壁畫上的龍,其動態是在奔騰,卻給人以一種安詳、寧靜的感覺,這種造型顯然來源於同時代佛教中的飛天。印度佛教中的獅子對中國龍形像的演變影響也很大,唐宋時期的龍吸收獅子的形像。頭圓而豐滿,腦後披鬣,鼻子也近似獅鼻。江西江寧南唐要升墓中壁畫上的龍,不但頭部像獅子,就連整個身體也有點近似於獅子。龍吸收獅子形像,主要是為了言其神威,增加它的神通。
【小結】
中國的龍王信仰是隨著佛教的興起而產生的,但是又與印度佛教中的龍王有很大差異。可以說中國的龍王是佛教道教雜糅的產物。道教引進佛教龍王並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龍王體系,稱諸天龍王、四海龍王、五方龍王等。具體例子:
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
 《西遊記》中的四海龍王(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
 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
 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
 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
由於龍為司水之神,凡有水之處,無論江河湖海,淵潭塘井均有龍王,職司該地水旱豐歉。於是大江南北龍王廟林立,成為中國龍崇拜的重要一部分。
編輯本段【二龍戲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等)圖案。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關於有龍有關的寶珠最早見於《莊子》:「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關於龍珠由來的猜測:
1.珍珠。我們知道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會在貝殼內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2. 來自於龍起源於鱷魚、蛇類的說法。既然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古人可能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如果龍的形象來自於鱷和蛇之類的爬行類兩棲類動物,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就是龍戲「卵」,表現了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表達了古人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和理解。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這個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3. 太陽。龍戲珠圖案,尤其是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太陽升起在海平面的場景,因此「火球出海」可以理解為「太陽出海了」。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4. 龍珠來自佛教中的寶珠。在佛教中,有一種寶珠叫摩尼珠,又稱如意珠。龍戲珠的形象是佛教東傳以後才出現的,在唐宋以前對稱的雙龍之間夾持的往往是玉璧或者錢幣圖案。我國唐宋以後,龍戲珠的出現,當與佛教有著淵源關系。
龍文化的本質
中國原龍最早曾一度起源於原始圖騰文化,但本質與主流卻不能簡單歸結為原始圖騰文化。從「時代背景——具體內容——文化涵義——社會功能」這四個方面來看,中國的龍都與原始圖騰有重大差異,因而表現出以下本質特徵:
源於圖騰,超越圖騰
中國的龍文化在現代中國絕非僅僅存在個別遺跡,而是依然保持強大生機,揚棄掉封建主義、神秘主義、專制主義的消極因素,中國龍文化在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中雖不能起到歷史上的那種主導作用、主流文化作用,但仍對中華民族有強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不是實物崇拜,而是文化創造
圖騰文化本質上是原始社會的氏族文化,而中國的龍,最初形態的原龍,即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前後,這是中國原始社會的解體期,中華文明時代的起源期,後來是中華文明中國的龍,固然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某種原型,但本質上並不是自然界中的現有實物,而是基於民族文化觀念的文化創造、文化符號。時代的形成期。

G. 十二生肖龍在哪裡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1]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1]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歷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除中國外,世界多國在春節期間發行生肖郵票,以此來表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1]

中文名

十二生肖

外文名

12 Symbolic Animals

別名

十二屬相

地區

中國及東亞地區

意義

紀時 民俗 信仰 文學 藝術 收藏

起源

中國先秦

H. <十二生肖>電影的主要內容

《十二生肖》是一部動作冒險類電影,是成龍的第101部電影,由成龍執導,董韻詩監制,成龍、姚星彤、廖凡、張藍心和權相佑等主演。

外景地包括巴黎、北京、台灣、香港、澳洲和拉脫維亞等地。影片於2012年12月20日以2D、3D、IMAX 3D在中國內地全線上映。

影片講述了成龍扮演的傑克為領取國際文物販子勞倫斯開出的巨額獎金,四處尋找「圓明園」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後四個獸首。

在尋寶過程中,他們經歷一系列驚險局面,傑克都逐一化解。得到獸首後,傑克被關教授父女的愛國情懷所感動,一向惜金如命的他在最後關頭放棄了金錢,轉而幫助Coco全力挽救國寶,最終將尋回的獸首歸還中國。


(8)十二生肖之龍在哪裡大電影1擴展閱讀

《十二生肖》劇情介紹: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致使大批珍貴文物流落海外,其中四尊十二生肖獸首最引人關注,不僅惹出國內外的廣泛爭論,更有收藏家開出天價競拍這幾尊珍品。當然,其間不乏姦邪的文物販子,試圖通過偷盜的手段獲取寶貝。以此為契機,正在度假的國際大盜JC隆重登場。

JC背後有一支 Simon、David、Bonnie等人共同組成的超專業團隊,他們一同遠赴巴黎,尋求國寶鑒定專家Coco的幫助。經過周密細致的准備,JC等人一步步逼近重兵把守的獸首,而圍繞珍寶不可避免爆發連番驚險火爆的打鬥與追逐。在這一過程中,JC似曾被利益和金錢泯滅的愛國之心漸漸蘇醒。

I. 找一部12生肖的動畫片我記得那裡面的龍好像叫龍在天還是什麼,反正就是學不會飛,得到兩個天神的幫助

<<十二生肖總動員>>

J. 十二生肖銅獸首龍在哪

十二生肖銅獸首龍目前下落不明。
十二生肖銅獸首,又稱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圓明園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銅像。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現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經成為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徵。

目前,牛、虎、猴、豬、馬5件青銅獸首已分別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愛國人士出資搶救回國,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現已知鼠首、兔首2件在法國的博物館收藏,銅龍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等5件仍然下落不明。
1、子鼠 由拍賣巨頭佳士得公司於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伊夫·聖羅蘭與皮埃爾·貝傑珍藏」專場拍賣中現身。在2月26日的拍賣會上,以底價900萬歐元亮相,最後以1400萬歐元成交,被一電話買家所購得。
2、丑牛 20世紀80年代,中國台灣企業家蔡辰男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購得。2000年4月30日,中國保利集團以774.5萬港元在佳士得拍賣行購得,現存放於保利藝術博物館。
3、寅虎 20世紀80年代,中國台灣企業家蔡辰男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購得。2000年5月2日,中國保利集團以1544.475萬港元在蘇富比拍賣行購得,現存放於保利藝術博物館。
4、卯兔 由拍賣巨頭佳士得公司於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伊夫·聖羅蘭與皮埃爾·貝傑珍藏」專場拍賣中現身。在2月26日的拍賣會上,以底價900萬歐元亮相,最後以1400萬歐元成交,被一電話買家所購得。
5、辰龍 下落不明
6、巳蛇 下落不明
7、午馬 20世紀80年代,中國台灣企業家蔡辰男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購得。2007年9月20日,全國政協常委、企業家何鴻燊博士以6910萬港元的創紀錄價格,成功購得並捐贈國家。
8、未羊 下落不明
9、申猴 20 世紀80年代,中國台灣企業家蔡辰男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購得。2000年4月30日,中國保利集團以818.5萬港元在佳士得拍賣行購得,現存放於保利藝術博物館。
10、酉雞 下落不明
11、戌狗 下落不明
12、亥豬 1987年,被美國一家博物館購走。2003年,著名企業家何鴻燊博士出資收購,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終於回到祖國。至於付出的資金數目,保利方面沒有透露,據說低於700萬港幣。

閱讀全文

與十二生肖之龍在哪裡大電影1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