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天堂電影院拍攝手法

天堂電影院拍攝手法

發布時間:2022-07-30 02:29:38

⑴ 《天堂電影院》 為什麼教父未趕上送別

他是故意不去的,在之前與老頭心存芥蒂,最後看電影剪輯片段時才消除,明白這是最好的一個夥伴

⑵ 《天堂電影院》為什麼評價這么高

《天堂電影院》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托納多雷執導的“時光三部曲”其中的一部作品。該片上映於1988年,雖然已經存在長達三十年之久,但直到現在它依然是無數觀眾心中當之無愧的世界名作。在豆瓣上的評分更是高達9.1分的傲人成績。故事圍繞著一個小鎮上的小男孩多多和他因為電影結識的朋友艾佛特之間的故事。雖然這其中也有關於多多的愛情故事,但是我覺得那段遺憾的感情與多多和艾佛特之間的情誼相比,還是後者帶給我的感動更多一些。

其次是《天堂電影院》在刻畫一段感人至深的感情的同時也帶給觀眾無數的思考。影片中艾佛特有一句經典台詞是:“人生和電影不同,人生難多了”。這句話直到現在也依然會被很多年輕人借用來感慨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雖然事實似乎的確是如此,但是我卻認為人生比電影精彩的多。

⑶ 解讀《天堂電影院》或《天使愛美麗》或《辛德勒的名單》

[編輯本段]影評分析
一、時間
《天堂電影院》這部影片,是一部緬懷電影歷史以及個人的情感歷程的懷舊之作。影片採用倒敘結構,以薩爾瓦多的視角展開回憶,因此一開篇就給人帶來一種綿長、悠遠的懷舊氣息。這種倒敘的結構也確立了影片的兩條時間線索:一條是現實中的薩爾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現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幾天;另一條是回憶中的歷史變遷、人物成長的時間流程,表現在影片中是十幾年。這兩條線索交錯進行,而又以後者為主。
影片以(現實)中年薩爾瓦多回到寓所——> (回憶)童年托托看電影、放電影、影院著火——> (現實)中年薩爾瓦多在回憶——> (回憶)青年托托戀愛 ——> (現實)中年薩爾瓦多在回憶——> (回憶)青年托托參軍、離開故鄉——> (現實)中年薩爾瓦多回到故鄉的方式展開全片。
第一條時間線索上的敘事對第二條時間線索上的敘事互相照應,使得第二條時間線索的長度由可見的十幾年(童年—青年),潛在地延長為幾十年(童年—中年)。
幾十年的時光,表現在文學作品中可能是:「三年過去了……暑假過去了……冬去春來……20年的光轉瞬即逝……」這些字眼。但是在電影中,時間的腳步必須化為觀眾看得見的畫面,也就是,最好用鏡頭來說話。《天堂電影院》一片的時間發展體現在銀幕上,主要是以下一些人物和時間的發展:
薩爾瓦多的成長

因為影片是一部半自傳性的作品,是在歷史的個人化書寫中再現一種文化的興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薩爾瓦多的成長經歷是影片的故事主線,也是影片時間線索發展的主要依據。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薩爾瓦多的成長經歷不是一個簡單的順敘的故事,而是以中年的薩爾瓦多回憶的敘事形式,在倒敘中完成。回憶這種敘事形式帶來的好處是:節約影片篇幅、可以自由地對故事詳略進行取捨。我們根據自己的心理常識就知道,回憶是種跳躍性的思維,它會徘徊在那些給我們烙下深刻印記的事件上,而略過那些當時對自己來說是無關痛癢的事情。
在《天堂電影院》里,薩爾瓦多的一生其實只展現為幾件事,而且幾件事也是有詳有略:童年薩爾瓦多看電影(略)、學習放映電影(詳);青年薩爾瓦多拍紀錄片(略)、戀愛(詳)、服兵役(略);中年薩爾瓦多回故鄉參加阿爾夫萊多的喪禮(詳)。至於童年的小多多是如何成長為青年的薩爾瓦多,離開故鄉的薩爾瓦多又如何在羅馬創業,影片就沒有交代。這種省略,絲毫不給觀眾以跳躍、突兀或敘事不完整之感。其原因就在於,影片採用了回憶這一敘事形式,在回憶中,一切省略或詳述都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另外,《天堂電影院》一片在表現「時光飛逝」時,其鏡頭語言的運用也十分巧妙。以「托托服兵役」這一事件為例,「軍隊生活」是薩爾瓦多青年時期為時不短的一段生活經歷,但是導演只用了半分鍾的影片長度,就圓滿地展示完主人公這段毫無歡樂可言亦不值得鋪敘的時光。
鏡頭號 —— 景別 —— 拍攝角度 —— 內容 —— 音響效果
鏡頭1 特寫; 平攝、側面; 一對對軍人的穿軍靴的腳齊步走過; 軍樂
鏡頭2 特寫; 正面、稍仰; 薩爾瓦多向長官匯報:「第三營第九隊報告員迪維達准備完畢」;軍樂繼續
鏡頭3 特寫; 正面、平攝; 郵筒口,一隻手投入一封信;軍樂繼續
鏡頭4 中近景; 正面、平攝; 薩爾瓦多給故鄉的朋友打電話,得知伊蓮娜離開了小鎮;軍樂繼續
鏡頭5 全景; 俯攝; 薩爾瓦多蜷坐在床邊,床上的被沒有疊,有人進來將兩封信扔到他的床上;軍樂繼續
鏡頭6 特寫; 俯攝; 兩封信上註明「地址不詳」,薩爾瓦多把它們放到枕頭下面,那裡已經有一打類似的信件;軍樂繼續
鏡頭7 近景; 正面平攝; 薩爾瓦多站在隊列的前方,舉槍瞄準、射擊; 軍樂、四聲槍響
這個段落過後,便是已經長出了鬍子的薩爾瓦多從部隊回到故鄉。七個鏡頭,簡潔流暢,讓時光飛逝而過,完滿地承擔了必要的敘事任務。
「戲中戲」的發展脈絡
在《天堂電影院》中,影院里上映的影片,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道具,也是一個重要的敘事、表情的元素。導演通過一系列經典影片的片段表現了電影藝術的發展歷程,這里出現了讓�6�1雷諾阿的《底層》、魯奇諾�6�1維斯康迪的《大地在波動》、弗立茲�6�1朗格的《狂怒》、約翰�6�1福特的《關山飛渡》,還出現了卓別林、基頓、勞萊爾、哈代、艾立克�6�1馮�6�1斯特勞亨、麗塔�6�1海華茲等等曾經令無數影迷傾倒的影星們。他們順序地出現在電影銀幕上,好似歷史極富人情味地在從頭搬演。
如果把這些影片看作是一個整體的話,它的命運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歷了有趣的變化:技術上由易燃膠片到不燃膠片到被電視、錄像帶取代;內容上從接吻鏡頭被刪剪到出現接吻鏡頭到出現色情鏡頭,最後到接吻鏡頭被連接成片。從電影的命運變化上,觀眾也在回味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的價值觀念的演變,時間的車輪不斷前行。

⑷ 經典影片《天堂電影院》宣布確認引進,你看過這部電影嗎

我看過《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

電影的開端,由電話一頭母親所在的西西里島,切換到多多事業有成的羅馬,帶領觀眾慢慢接近成年的沙維圖迪。在羅馬的第一個鏡頭便是羅馬的標志性建築搖下,到正在開車的有著成熟魅力的沙維圖迪。回到家後,鏡頭跟隨沙維圖迪的步伐,依次走過玄關、客廳、卧室,帶領觀眾也這樣一步步的走入了他的生活。

寬敞舒適的大房子,精緻講究的裝修,氣派的落地窗。無一不體現出沙維圖迪事業的成功。而與女友談話中“你母親把我當成了別人”,也體現出他生活的狀態,感情生活不穩定,也為後面他初戀情人的出現做好了鋪墊。

沙維圖迪幾次開燈關燈,光線的變化,暗示了他接下來情緒的波動。當從女朋友處得知艾弗特的死訊時,雖然故作鎮靜,但隨著攝影機的推進,多多的鏡頭由中景變到了特寫,推進的鏡頭也走入了多多的內心,導演把幾個驚雷閃電的光與窗口的太陽光用相似蒙太奇手法結合起來,帶領觀眾自然而然地接近沙維圖迪的回憶。視覺上的震撼讓觀眾感受到沙維圖迪內心的顫動。

廣場象徵著小島上人們的生活狀態,真真切切地展現了人們的生活氣息。這里是往事的見證,是每個人的童年,是一段青少年的光陰。廣場上,女人們排隊接水,踩著房車,捻著羊毛;小販叫賣著;男人給孩子理著發,給毛驢剪著毛;小孩們追逐打鬧,捉弄貼海報的人。廣場上不斷喊著“廣場是我的”的瘋子也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睡在廣場上的瘋子,站起來大喊。瘋子位於畫面的上方,人群在下方。看似高愛國在上,象徵著一個瘋狂暴力的獨裁者。而緊接著的畫面是,人群在前景,瘋子在後景。在人群的嬉笑聲中,瘋子掉入了人群的縫隙。體現了獨裁者終將被人民打敗。

⑸ 什麼是電影流派

德國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此字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地,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地。表現主義電影則發源於1920年的德國,此種電影中的演員、物體與布景設計都用來傳達情緒與心理狀態,不重視原來的物象意義。《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運用這種手法而聞名。之後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到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與19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柯克與奧森.威爾斯亦受表現主義的影響。 形式主義 Formalism 文學、藝術或戲劇中專強調形式與技巧而不強調題材的表現手法。起源於1915年的俄國,因為莫斯科語言學圈及詩語言學會的成立,反對俄國革命前處理敘述材料的傳統方式,轉而重視藝術語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響到當時的各藝術領域。在電影表現或分析上,形式主義強調不同形式的運用可以改變材料的內涵,剪接、繪畫性構圖與聲畫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義電影工作者的興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均是此種主義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義的壓迫而停止在俄羅斯的發展,但對後來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有很大影響。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國的電影創作者路易.狄呂克團結一批有才氣的導演,如亞伯.岡斯、哲敏.杜拉克等與一些在商業電影上已取得成究的電影導演,想在影片公司老闆出於商業考量而拍攝的影片中進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漸衰微的法國電影。但其努力沒有得到製片們支持,1924年狄呂剋死後運動即告失敗。一些人走向商業片,另一部份則走向前衛派道路。由於狄呂克的一些理論與創作概念與後來法國前衛電影運動有緊密聯系,所以印像派電影大都被認為是前衛電影的前奏或直接歸入前衛電影。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車輪》(1922)、狄呂克的《狂熱》(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等。 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t film 1920年興起於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的、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人類潛意識的種種狀態。路易斯.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作品。而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興起旨在反抗寫實主義與傳統藝術,領導人安德烈.布列東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後來超現實主義成為實驗電影與地下電影的重要源頭,如美國的瑪雅.黛倫與肯尼斯.安格。商業電影中超現實主義並不是主要派別,只出現在個別導演的電影中,如伍迪.艾倫。 新寫實主義 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一個電影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有羅貝多.羅賽里尼、狄西嘉、魯奇諾.維斯康堤等。這類的電影大主題大都圍繞在大戰前後,義大利的本土問題,主張以冷靜的寫實手法呈現中下階層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寫實主義電影大量採用實景拍攝與自然光,運用非職業演員表演與講究自然的生活細節描寫,相較於戰前的封閉與偽裝,新寫實主義電影反而比較像紀錄片,帶有不加粉飾的真實感。不過新寫實主義電影在國外獲得較多的注意,在義大利本土反而沒有什麼特別反應,1950年代後,國內的諸多社會問題,因為經濟復甦已獲抒解,加上主管當局的有意消弭,新寫實主義的熱潮於是慢慢消退。 《天堂電影院》是其代表影片。 法國新浪潮 New Wave 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他們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傳統電影的高度自覺,並用其作品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與傳統電影大相逕庭。混合利用傳統電影類型與好萊塢導演風格,來實驗剪接與結構上的新形式。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往往只憑綱要性的腳本拍攝,喜歡即興與自發的拍攝方式。而其主題上則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與高達的《斷了氣》均是這類影片。新浪潮這個詞自從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與法國結緣後,常被拿來形容其他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活動和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1960年代的波蘭與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 真實電影 Cin'ema v'erit'e 1950年代末開始的,一種以直接記錄手法為特徵的電影創作潮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尚.胡許與美國的大衛.梅索。這些倡導者自言他們的靈感來自蘇聯的吉加.維多夫的「電影真理報」,較大的差別在於真實電影的事件更完整與單一,因此更具有劇情片的情節。製作方式上,以直接拍攝真實生活,不事先寫劇本與用非職業演員,影片由固定的導演、攝影師與錄音師三人完成為其特點。法國與美國的真實電影最大不同在於法國可讓導演介入,如尚.胡許的《夏日記事》(1961),而美國的真實電影則強調導演置身事外,不幹涉事件進行。這樣電影拍攝手法要求導演能准確的發現事件與預見戲劇性過程,攝制動作要敏捷與當機立斷,而這種方法必然限制了題材的選擇方向,因此純粹意義上的真實電影的作品很少。而真實電影的最大意義在於它給一般劇情片的創作提供一個保證最大限度上的寫實性。高達在他很多電影裡面進行主觀介入是直接搬用真實電影的方法。 第三電影 Third Cinema 泛指第三世界電影工作者所製作的反帝、反殖民與反種族歧視、反剝削壓迫等主題的電影。其具體主張由古巴導演費南多.索拉納斯與奧大維.傑提諾在1970年代初期合寫的《邁向第三世界電影》(Toward a Third Cinama)一文,他們稱資產社會依其封閉與被動的藝術觀所拍攝的電影商品為「第一電影」,作者電影、巴西新電影、表現主義電影等強調個人經驗的作品為「第二電影」,「第二電影」是第一電影的一條出路,但是已是體制的極限,而在革命中產生,與體制對抗的電影則是「第三電影」,亦可稱為解放電影與游擊電影。這兩位導演強調「第三電影」必須是製作體系無法吸收,且異於體制的須要。在《邁上第三世界電影》一文中,作者提到:攝影機是影像/武器的無窮徵收者,放映機則是一秒發射24格的步槍。 巴西新電影 Cinema Novo 指巴西在1960年代興起的新電影運動,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創造有地方色彩的電影文化,以掙脫外來,尤其是北美電影文化的主導形式。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現實的觀點較為犀利,美學原創力亦非常豐富。最早以葛勞伯.羅恰領導的電影合作社方式經營,重要導演還有魯伊.蓋拉、尼爾森.皮瑞拉等。他們的電影既反映了社會現實,也極力尋求大膽甚至古怪的美學風格,如羅恰的《黑神白魔》(1969)等。在海外影展亦有不錯的成績。巴西新電影曾被激進左派批判為太重美學意義,並在發展上與電影工業互相唱和。此外,巴西的觀眾仍然較喜歡重娛樂的商業電影,對於新電影較不接受。1964年巴西軍事叛變,檢查制度變嚴,而重要創作者如羅恰到海外拍片,所以新電影運動沒落。但巴西新電影對於其它拉丁美洲國家的以電影運動有不少的影響。 德國新電影 New German Cinema 1960年代初出現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興德國電影的運動。1950年代西德隨著經濟的復甦電影亦蓬勃發展,但內容逃避現實,貧乏單調,1950年代末到1960黏代初電影業陷入低潮,連國際影展的參加資格也沒有,受到當時法國與英國等國家新電影的影響,便產生了德國新電影。1962年的「奧伯豪森」西德短片電影節中,有26位導演一起發表了「奧伯豪森宣言」,發起人大都是只拍過短片的年輕導演,宣稱要與傳統電影決裂,要運用新的電影語言並且從陳規陋習、商業夥伴與某些利益團體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不過宣言運動開始的前三年由於資金缺乏,只拍出一部電影。1965年取得政府協助,成立「青年德國電影管理委員會」資助青年導演拍片,到1967年總共拍了20多部電影,並在國際影展中獲得肯定,因此德國新電影聲名大噪。但這初期的德國新電影並沒有法國新浪潮那種輕松放任的感覺,反映的世界不是豪無希望,但也沒有明確出路,因此在國內不受歡迎,很快又限入危機。1975年新電影運動再次出現高潮,原因是政府的資助法作了更改,變得有利於青年導演;電視台開始資助年輕導演拍片;1971年之後,德國創辦了自助性的電影攝制與發行機構「作家電影出版社」與「新德國劇情片製片人工作協會」;美國大片商也注意到德國新電影並開始投資。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時期出現許多人材:法斯賓達、荷索與溫德斯等。他們的作品在藝術上富有特色,在國際上也獲得很多肯定,但是在國內仍不受歡迎,於是第二次高潮又再次陷入沉寂狀態。1979年新電影運動再次復興,這得力於法斯賓達的《瑪麗布朗的婚姻》與雪朗多夫的《錫鼓》在國內票房上成功,使德國新電影擺脫國際上得獎而國內不賣座的局面,1979年之後運動聲勢更為浩大,成為西德電影的主流,在人們心中已成為一個流派的標志。 直接電影 Direct Cinema 指以寫實主義電影風格拍成的紀錄片,和「真實電影」的攝制有許多共通處,如以真實人物及事件為素材,客觀紀實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敘述等。直接電影和真實電影的唯一差別,在於直接電影視攝影機為安靜的現實紀錄者,以不幹擾、刺激被攝體為原則;真實電影則使攝影機主動介入被攝環境,時而鼓勵並觸發被攝者揭露他們的想法。 意象派電影 Imagist film 運用一系列相關的意象,以製造一種氣氛,或創造一種抽象概念的電影。意象派電影工作者企圖利用有關性質的視覺和聽覺細節,使鏡頭與聲音的累積,為一個場景或整部影片帶來更大的意義,而不需用直接陳述的方式。意象派電影不止是純粹抽象或韻律的電影試驗,而是企圖成為一種具有明喻或暗喻的象徵效果溝通經驗(通常是詩意或抒情的)。 實驗電影 Experimental film 從1930年代開始以美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非商業電影,這種電影主要是用16厘米膠片拍攝的短片,沒有傳統的故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就其藝術實質而言,是有聲電影時代的前衛電影。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中期是實驗電影的萌芽時期;二次大戰後,實驗電影有了新的發展,雖然中心仍在美國,但是在英、法、義大利和一些歐洲國家也相繼展開拍攝實驗電影的活動。19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絕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

⑹ 有沒有好電影可推薦

《無主之城》The city of God ——完美的拍攝手法,震撼人心的敘述方式,不看可惜啊
《啟示》————————————梅爾吉普森導演,一個偉大的文明衰落往往始於內部
《海上鋼琴師》————————裡面有這么一種空靈的愛,當1900看到圓形船艙窗上女孩的臉時,似水柔情的音樂從他指尖流過,當時我的心都柔軟了
onding手打整理,謝絕轉載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美麗的傳說,美麗的記憶
《天堂電影院》——————————托納托雷自己的成長經歷,一個愛電影的少年,最後電影結束的時候眾多被剪輯下來的親吻鏡頭讓人覺得那麼純真無暇。導演拖納多雷自己的成長經歷
《搏擊俱樂部》—————————這不僅僅是一部好看的作品,他著實象徵著人類另一個自我的潛能,當然愛德華·諾頓的表演不得不看
《卡薩布蘭卡》---------最愛裡面的台詞

⑺ 肖申克救贖好看還是天堂電影院好看啊,麻煩幫忙對比下

要我說啊,這兩部都是必看的作品!哪部不看都可惜了!這兩部片子都是收藏品

⑻ 《天堂電影院》確認引進,這部電影為何值得大家期待

國內引進優秀的影視作品是常有的事情,可是作為33年前的電影,一部80年代的作品,當下被引進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作為奧斯卡的傳奇電影,從多方面的角度分析,都值得大家的期待。

看起來像一個故事,更多的是他的感受

電影中的主人公多多,喜歡看放映師放映電影,在過程中享受生活樂趣。同時,在無形之中對多多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等多多長大之後,開始背井離鄉,然後成了一名電影導演。這彷彿說的導演自己的故事一般,通過兒時的樂趣,影響了多多的一生。讓他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有著不一樣的風景。隨後,我們的多多成了一名導演,為人們帶來更多的作品。電影利用這樣的一個感人故事,通過電影的藝術手法,更好的表達了導演的一種情懷,對於電影的一種感情,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感慨。

總結

《天堂電影院》確認引進,優秀的經典作品值得我們更多的鑒賞,讓人們了解真正的導演藝術,更好的感受藝術的魅力。作為著名導演的佳作,這部作品從劇情到拍攝手法,都成為人們的期待之一。

⑼ 現在的國產電影也是不錯,你心目中的國產電影十佳都是哪些

沒有十佳,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眼光,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喜歡的。第一名就是《戰狼2》與《紅海行動》。他們兩位導演用全力將中國軍事題材影片推向新的高度,令觀眾見識到了國產電影人對標好萊塢重工業大片的野心與嘗試,《紅海行動》與《戰狼2》有所不同的是把《戰狼2》忽略的血腥場景再一次放大,讓我們再一次感受戰爭的殘酷。

《狗十三》影片的女主角李玩在家庭中的遭遇,實在太過具有普適性,真實的就象是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在李玩的一次次受傷、打罵中學會隱忍,學會大人的看顏色,學會大人口中的「懂事」。《我不是葯神》電影以草根為出發點,進一步揭示人性的丑惡,生動展開小人物堅韌的生命故事,但同時又充滿著創作者對社會現實話題的人文關懷和反思審視。

⑽ <<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怎麼樣

不錯~~~~~~~

很懷舊~~~~~~~

敘事角度、方法都不錯~~~~~~~拍攝的也很自然~~~~~~~

講述了愛電影的人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天堂電影院拍攝手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