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里雲ecs的伺服器linux系統用哪個系統比較好
centos是比較常用,用的人也較多一些。ubuntu其次。其實你要是用就用多數人用的那個就行。因為這樣有問題了也好去問答案。
舉個栗子,比如老魏的blog使用的就是centos的系統,從2016年用到現在一直都穩定運行著,沒有任何卡頓問題。當然了你選擇另外幾個系統也行,就是國內關於centos系統的資料較多,出現什麼問題比較容易快速找到答案。
你也可以試著訪問下老魏個人的blog,看看速度怎麼樣,看運行了幾年不重啟,不重裝的伺服器速度是否很快。
Ⅱ 阿里雲伺服器推薦實例是什麼意思
建議用阿里雲的優惠券,能大大節省成本。可以發給你。
Ⅲ 阿里雲系統好用嗎
不怎麼樣,你用過就知道經常死機,玩狂飆,蘋果從沒死過,而這個什麼天語基本天天要死。朋友前幾天買的,就圖個便宜,哎,早知換個安卓的。
看著樓下的從網上粘的廣告坑人,我再補充幾點吧, 這個雲系統其實就是安卓的一個變種,他加入的雲服務,實用性並不高,蘋果,華為,sony等等的機子都有類似的功能。蘋果的5g,對絕大多數人是完全夠用的,試想一下5g可以裝多少文檔,圖片呀?你別告訴我用那玩意裝電影,先不說流量問題,即使wify網路也有網速問題。所以這點上雲端沒有比其他手機有任何優勢。阿里雲原生系統擯棄了安卓原生ui的外形,讓人眼前一亮,可惜,安卓好的沒學上,安卓出了名的卡頓他卻發揚光大,有過之而無及。所以買的人要慎重,千萬不要推銷員給你展示玩一個游戲你就相信它很流暢。不過有一點很好,就是你去修過無數次手機後,天語服務站的人還能對你保持微笑。
Ⅳ 如何選擇阿里雲雲伺服器ECS操作系統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便是每個系統之間的差別,以及在阿里雲上的差別:
1. Windows
1.1) 系統內含正版激活。
1.2) 適合於運行Windows下開發的程序,如.net等。
1.3) 支持SQL Server等資料庫(需自行安裝)。
1.4) 可以使用遠程桌面方式登錄進行管理。
註:512內存不支持選擇Windows系統,1G以上內存才能很好支持該系統。
2. Linux
2.1.1) 最流行的伺服器端操作系統,強大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2.1.2) 免費且開源,輕松建立和編譯源代碼。
2.1.3) 通過SSH方式遠程訪問您的雲伺服器。
2.1.4) 一般用於高性能web等伺服器應用,支持常見的PHP/Python等編程語言,支持MySQL等資料庫(需自行安裝)。
2.2 CentOS (推薦)請使用yum方式在線安裝軟體。
2.3 Ubuntu請使用aptitude方式在線安裝軟體。
2.4 Debian請使用apt-get方式在線安裝軟體。
2.5 Aliyun Linux(兼容 Red Hat)請使用yum方式在線安裝軟體,yum源需要自行購買redhat的商業支持。
操作系統更換規則:
1.更換操作系統
更換系統之前請先停止雲伺服器,雲伺服器更換操作系統會直接重置系統盤【IP不變】,系統盤數據將會丟失!
請您注意:
1.1. 更換操作系統會使雲伺服器的系統盤更換為新的鏡像,原有系統盤的數據都會丟失。
1.2. 雲伺服器數據盤的數據不會受到影響。
1.3. 建議您將系統盤的個人數據備份到數據盤中,或採用其他方式進行備份。
1.4. 因您沒有備份系統盤相關個人數據而造成的數據丟失,阿里雲不承擔責任。
1.5. 內存為512M雲伺服器不支持更換Windows操作系統。
2. CPU/內存與操作系統的選擇
2.1)如需選擇/變更4G以上內存請您選擇64位操作系統(32位操作系統存在定址限制)。
2.2) 如您選擇32位操作系統,4G以上內存頁面暫不展示,只有雲伺服器更換為64位操作系統才可展示。
2.3)Windows 32位操作系統支持最高CPU為4核。
2.4)配置:[CPU:1核;內存:512M] 的雲伺服器不支持選擇/更換Windows操作系統。
Windows篇
阿里雲提供了6種window系統,涵蓋了Server 2003 sp2以及Server 2008 R2這兩大類操作系統。
其中又分為了32位和64位
(1)如何選擇32位還是64位
32位系統相比64位系統,最主要的限制體現在內存的大小上。因為32位本身的限制,其最大隻可支持到4GB內存,如果您的網站要使用高於4GB的內存或者以後有擴充內存尋到4GB以上的打算,請使用64位操作系統。
(2)選擇2003還是選擇2008
對於windows來說,我個人建議是選擇版本越高的越好。相對來說新版本漏洞相對來說更少,而且IIS 7.5相對於IIS6提供了更多的功能以及更方便的控制台。但是考慮到大家的機器配置不同,在此給出一下幾種選擇:
A:配置低於雙核 2GB內存:選擇server2003 不裝資料庫配置雙核4GB: server 2003 mssql 或者 server 2008 R2 不帶資料庫
B:配置高於雙核 8GB:serever 2008 R2 mssql 建議如果大家要在雲伺服器上跑資料庫,盡量選擇大內存配置,或者降低配置去選用RDS
(3)中英文、安全加固版如何選擇
這個就依據大家各自的喜好來了,在此不多說了至於Windows伺服器配置教程,因為網上教程很多而且相對於Linux來說Windows配置難度更低,所以Windows的配置教程會比較晚的放出。
Linux篇
(1)這些linux大類有什麼區別
Debian:用的deb包,使用APT包管理系統。
同時Debian提供了大多數軟體比較新的版本,並且提供了更多的軟體包(相對於原版Red Hat)。Debian的優點在於更新迅速,軟體包完善(Ubuntu尤其),操作便利。缺點是部分時候穩定性欠佳,跟進最新軟體有可能存在Bug。
Centos:用rpm包,使用yum包管理系統。
相對於Debian來說,Centost的一大特點就是慢。大部分軟體停留在穩定版本,而且相距最新版版本也差較多。而且某些新版軟體的一些新特性支持也比較慢,比如php-fpm。
因為Centos是面向企業用戶提供的操作系統,所以在穩定性上十分突出,一般在新功能或穩定性的選擇上更傾向於後者。只有當某個功能完全確定穩定了,才會加入到系統里。優點是系統穩定,技術文檔完善,如果付費的話能得到企業級別的技術支持。缺點是軟體包比較老舊,而且一些較新功能會欠缺。
總結一下:如果你喜歡嘗鮮,喜歡用最新的功能或喜歡折騰系統,那麼Debian是個更好的選擇。
上手難度 Ubunt<Debian<Redhat=Centos
(2)Debian與Ubuntu的選擇
Ubuntu是基於Debian所開發,可以簡單地認為Ubuntu是Debian的功能加強版。
與Debian相比,Ubuntu提供了更人性化系統配置,更強大的系統操作以及比Debian更激進的軟體更新。
Ubuntu與Debian比較,可以認為Debian更趨向於保守一些,Ubuntu對新手友好度更高,上手更容易。
用過Ubuntu的都會體會到它的易用,反之如果用過Ubuntu再換到別的系統,都會覺得不適應,Ubuntu真的很方便。
個人建議,如果你打算選擇Debian類的,建議選擇Ubuntu。
Ubuntu提供了更好的操作,更激進的軟體更新,更方便管理軟體以及相差無幾的穩定性。
如果你不想放棄穩定,那麼請選擇Debian。
關於Ubuntu版本選擇:
在此解釋下Ubuntu的版本支持時間。Ubuntu普通版本只提供18個月的技術支持,過期則不管。
伺服器版本提供長達五年的技術支持。所以建議大家選擇12.04 版,提供長達5年的技術支持,可以確保在靜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你的伺服器可以繼續收到系統升級補丁以及可用的軟體源。
(3) Centos 的選擇
對於阿里雲Centos的選擇,建議選擇Centos 6.5版本,帶來了更多的新特性以及更多的新功能。
除非你的軟體需要php 5.1的環境,那麼就選擇Centos6.5。如果網站需要支持php5.1,只能選用Centos 5.8。
至於具體版本選擇,建議php 5.1用戶選擇Centos 5.8,其他的用戶則為Centos 6.5。
Ⅳ 如何看YunOS3.0
看了上面大家的答案,發現大家都局限於UI層,而實際上阿里雲是一個「操作系統」,雖然它是山寨的。
先下我的看法:阿里雲3.0以前,阿里雲是一個技術成功,產品策略失敗的一個「操作系統」;到了阿里雲3.0,在構建生態系統方面,可以看到阿里雲端服務生態的雛形,成敗與否需要時間驗證。
阿里雲OS和魅族Flyme、小米MIUI是有本質區別的,這里做下普及:
Flyme和MIUI是基於android,根據大陸人的使用習慣開發的一套UI體系,它是一個殼
阿里雲OS是阿里將谷歌的android原生虛擬機換掉之後做出的一個操作系統,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山寨的android,雖然山寨,但是它卻是跟android平級的,它一個「操作系統」。
作為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自然希望做世界上第四大操作系統,他們不會甘心只做UI。因此,評價阿里雲OS,不能只評價UI,需要透過UI看其深層次的系統層和生態構建。
早期,阿里利用android底層,換掉虛擬機,加上HTML5和WebOS的概念,打造了一個新的「系統」。可是新潮的HTML5需要通過瀏覽器引擎跑,性能肯定比不上原生應用,天天用,要是太卡,用戶就瘋了,那怎麼保證操作流暢呢?再加之早期阿里雲OS也缺乏web應用,沒生態,用戶玩不起來啊。
於是,阿里雲OS發揮了國內公司一慣的風格,直接適配了安卓的原生應用,相當於偷了安卓的生態圈。通過兼容安卓應用,阿里雲OS達到了借用安卓生態的目的,這個手段雖然被谷歌所不恥,但是很高明,阿里在借力快速打造「系統生態」。所以阿里形成了一開始這種兩不像的怪狀,既可以安裝安卓app,又在鼓吹阿里雲OS無需安裝app的雲端服務。
正是因為系統的山寨身份,阿里雲OS是一個不被谷歌官方認可的操作系統,在谷歌的協議中有明確條款,因此三星、HTC等全球知名的手機廠商是不敢和阿里巴巴合作預裝阿里雲OS的,2012年宏碁也曾經因為此緊急宣布暫停宏碁的YunOs手機發布計劃。所以你看到阿里雲手機都是一些小廠商,如天語、青橙,他們的出貨量很低,你甚至不知道這些廠商的名字。阿里開發出了一個系統,但是始終缺少一款具有足夠市場影響力的硬體產品承載,缺乏硬體終端廠商支持,也就意味著出貨量低,無法構建生態體系,這是阿里所著急的。
在阿里雲3.0以前,可惜了阿里雲的苦逼員工們,他們在java、系統內核等領域堪稱大陸最優秀的工程師,折騰了好幾圈,他們「每周996」,最後因違背谷歌規則、生態系統定位問題、終端性能差無法運行雲概念等產品策略原因,做出來的東西被市場所拋棄。
不過,在阿里雲3.0發布後,圍繞自建服務生態,並且隨著手機終端性能提升,雲端app服務運行越來越流暢,Cloud Card的概念逐漸清晰,我們能看到阿里雲端服務的雛形了。同時,阿里和魅族近乎同期發布的戰略合作,也讓阿里雲OS有了硬體出口,出貨量方面看起來似乎也在朝好的方向走了。
阿里雲發布會爭議最多的卡片式設計,雖然卡片式存在各種弊端,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是阿里雲OS打造自己的雲服務生態最高性價比的一個方式。
我不喜歡去探討卡片流表層UI設計的美醜,UI設計是可以不斷優化迭代的,這是小事,並且這跟個人喜好也有很大相關。下面我只討論卡片流設計背後的生態系統構建意圖。
從發布會現場圖片來看,卡片流是在走開放平台的運作方式,阿里稱卡片流無需用戶安裝,完全基於雲服務,簡單說就是web app的模式變形。以「電影」為例,用戶打開YunOS 3.0系統中的「電影」卡片,便可以迅速進行電影票預定,同時手機會提醒您幾點電影開場,並推薦打車服務等功能。整個過程用戶不需要再啟動不同的應用,所有應用都在雲端運行。Cloud Card通過模仿人的思路,也就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流式思維去成為用戶的助手。
阿里採用這個方式構建系統生態,相比較推廣應用商店,走nativa app的模式,成本要低得多,沒錯真的低很多,阿里如果依然構建native app的模式無任何競爭力,相當於雞蛋碰石頭,並且存在借力谷歌的山寨爭議,因此阿里雲一直在試圖通過雲端app服務達到構建自己生態的目的,並且Cloud Card這種生態模式也天然適合阿裡布局O2O戰略。
這個模式依然難度很大。實際上Cloud Card就是其它互聯網公司所說的開放平台,開放平台的合作模式在騰訊、facebook等各大互聯網公司都是最重要的戰略之一,其成敗的關鍵是渠道的用戶量和合作服務商的數量。
阿里雲OS本身裝機量很少,對於大的服務商,阿里雲目前是沒有話語權跟各大app廠商談判議價的,攜程、美團、大眾點評這類知名app服務商,看到阿里雲OS的市場佔有率之低,阿里雲需要拿出合作的十足的合作誠意「邀請」,他們才會加入。
目前阿里雲OS僅接入了30多家服務提供商,如此少的服務提供商很難將用戶的需求串聯,更難以撐起阿里發布會上所描述的Cloud Card生態,這條道路看著美好,實際上阿里還需要努力很多年。
阿里雲OS在發布會上宣傳用戶破千萬,實際上,對於一個操作系統而言,千萬級的用戶還是太少了,至少需要達到億級別,才能支撐得起阿里雲的生態構想。
另一個角度,也有很多難點等待阿里雲解決:
從生態系統角度來說,兼容卡片式設計需要開發者做哪方面的適配?作為一個市場佔有率0.1%都不到的小眾系統,如何說服那麼多app廠商為阿里雲os做適配?魅族的出貨量已近千萬,可是他的smartbar依然不被大多數廠商所兼容。
從交互設計角度來說,卡片式設計已經被微軟驗證為是失敗的設計,或者說是在大陸水土不服的設計。讓用戶理解卡片和圖標,並適應這樣的雲端服務操作習慣有比較大的困難。
不過,不能否認,誰能看清未來三年的趨勢呢,作為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公司,我心底里還是很佩服阿里這樣圍繞雲服務做系統生態構建的魄力的,祝他們好運。
其它方面,雲備份,多屏互動、安全等概念,都是目前各大系統的標配,如果在2012年之前推出這一系列的概念屬於領先,現在小米、華為、魅族早已構建了圍牆,阿里只能說是追趕了。這里我不多做展開。
在發布會上,透露出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象徵意義「政府風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工信部、科技部等眾多政府部門的官員昨天也出席了阿里雲OS 3.0發布會。阿里雲OS在跟全球知名終端廠商合作方面,因為谷歌相關協議,阿里雲嚴重受阻。阿里雲OS已經開始在政府領域有所突破,一旦將來阿里雲OS入圍政府采購名單,在政府部門強調信息安全的大環境下,極有可能迎來契機,這里的空間,大家自行腦補。
Ⅵ 如何選擇阿里雲雲伺服器ECS操作系統
方法/步驟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便是每個系統之間的差別,以及在阿里雲上的差別:
1. Windows
1.1) 系統內含正版激活。
1.2) 適合於運行Windows下開發的程序,如.net等。
1.3) 支持SQL Server等資料庫(需自行安裝)。
1.4) 可以使用遠程桌面方式登錄進行管理。
註:512內存不支持選擇Windows系統,1G以上內存才能很好支持該系統。
2. Linux
2.1.1) 最流行的伺服器端操作系統,強大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2.1.2) 免費且開源,輕松建立和編譯源代碼。
2.1.3) 通過SSH方式遠程訪問您的雲伺服器。
2.1.4) 一般用於高性能web等伺服器應用,支持常見的PHP/Python等編程語言,支持MySQL等資料庫(需自行安裝)。
2.2 CentOS (推薦)請使用yum方式在線安裝軟體。
2.3 Ubuntu請使用aptitude方式在線安裝軟體。
2.4 Debian請使用apt-get方式在線安裝軟體。
2.5 Aliyun Linux(兼容 Red Hat)請使用yum方式在線安裝軟體,yum源需要自行購買redhat的商業支持。
操作系統更換規則:
1.更換操作系統
更換系統之前請先停止雲伺服器,雲伺服器更換操作系統會直接重置系統盤【IP不變】,系統盤數據將會丟失!
請您注意:
1.1. 更換操作系統會使雲伺服器的系統盤更換為新的鏡像,原有系統盤的數據都會丟失。
1.2. 雲伺服器數據盤的數據不會受到影響。
1.3. 建議您將系統盤的個人數據備份到數據盤中,或採用其他方式進行備份。
1.4. 因您沒有備份系統盤相關個人數據而造成的數據丟失,阿里雲不承擔責任。
1.5. 內存為512M雲伺服器不支持更換Windows操作系統。
2. CPU/內存與操作系統的選擇
2.1)如需選擇/變更4G以上內存請您選擇64位操作系統(32位操作系統存在定址限制)。
2.2) 如您選擇32位操作系統,4G以上內存頁面暫不展示,只有雲伺服器更換為64位操作系統才可展示。
2.3)Windows 32位操作系統支持最高CPU為4核。
2.4)配置:[CPU:1核;內存:512M] 的雲伺服器不支持選擇/更換Windows操作系統。
Windows篇
阿里雲提供了6種window系統,涵蓋了Server 2003 sp2以及Server 2008 R2這兩大類操作系統。
其中又分為了32位和64位
(1)如何選擇32位還是64位
32位系統相比64位系統,最主要的限制體現在內存的大小上。因為32位本身的限制,其最大隻可支持到4GB內存,如果您的網站要使用高於4GB的內存或者以後有擴充內存尋到4GB以上的打算,請使用64位操作系統。
(2)選擇2003還是選擇2008
對於windows來說,我個人建議是選擇版本越高的越好。相對來說新版本漏洞相對來說更少,而且IIS 7.5相對於IIS6提供了更多的功能以及更方便的控制台。但是考慮到大家的機器配置不同,在此給出一下幾種選擇:
A:配置低於雙核 2GB內存:選擇server2003 不裝資料庫配置雙核4GB: server 2003 mssql 或者 server 2008 R2 不帶資料庫
B:配置高於雙核 8GB:serever 2008 R2 mssql 建議如果大家要在雲伺服器上跑資料庫,盡量選擇大內存配置,或者降低配置去選用RDS
(3)中英文、安全加固版如何選擇
這個就依據大家各自的喜好來了,在此不多說了至於Windows伺服器配置教程,因為網上教程很多而且相對於Linux來說Windows配置難度更低,所以Windows的配置教程會比較晚的放出。
Linux篇
(1)這些linux大類有什麼區別
Debian:用的deb包,使用APT包管理系統。
同時Debian提供了大多數軟體比較新的版本,並且提供了更多的軟體包(相對於原版Red Hat)。Debian的優點在於更新迅速,軟體包完善(Ubuntu尤其),操作便利。缺點是部分時候穩定性欠佳,跟進最新軟體有可能存在Bug。
Centos:用rpm包,使用yum包管理系統。
相對於Debian來說,Centost的一大特點就是慢。大部分軟體停留在穩定版本,而且相距最新版版本也差較多。而且某些新版軟體的一些新特性支持也比較慢,比如php-fpm。
因為Centos是面向企業用戶提供的操作系統,所以在穩定性上十分突出,一般在新功能或穩定性的選擇上更傾向於後者。只有當某個功能完全確定穩定了,才會加入到系統里。優點是系統穩定,技術文檔完善,如果付費的話能得到企業級別的技術支持。缺點是軟體包比較老舊,而且一些較新功能會欠缺。
總結一下:如果你喜歡嘗鮮,喜歡用最新的功能或喜歡折騰系統,那麼Debian是個更好的選擇。
上手難度 Ubunt<Debian<Redhat=Centos
(2)Debian與Ubuntu的選擇
Ubuntu是基於Debian所開發,可以簡單地認為Ubuntu是Debian的功能加強版。
與Debian相比,Ubuntu提供了更人性化系統配置,更強大的系統操作以及比Debian更激進的軟體更新。
Ubuntu與Debian比較,可以認為Debian更趨向於保守一些,Ubuntu對新手友好度更高,上手更容易。
用過Ubuntu的都會體會到它的易用,反之如果用過Ubuntu再換到別的系統,都會覺得不適應,Ubuntu真的很方便。
個人建議,如果你打算選擇Debian類的,建議選擇Ubuntu。
Ubuntu提供了更好的操作,更激進的軟體更新,更方便管理軟體以及相差無幾的穩定性。
如果你不想放棄穩定,那麼請選擇Debian。
關於Ubuntu版本選擇:
在此解釋下Ubuntu的版本支持時間。Ubuntu普通版本只提供18個月的技術支持,過期則不管。
伺服器版本提供長達五年的技術支持。所以建議大家選擇12.04 版,提供長達5年的技術支持,可以確保在靜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你的伺服器可以繼續收到系統升級補丁以及可用的軟體源。
(3) Centos 的選擇
對於阿里雲Centos的選擇,建議選擇Centos 6.5版本,帶來了更多的新特性以及更多的新功能。
除非你的軟體需要php 5.1的環境,那麼就選擇Centos6.5。如果網站需要支持php5.1,只能選用Centos 5.8。
至於具體版本選擇,建議php 5.1用戶選擇Centos 5.8,其他的用戶則為Centos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