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倫凱勒生平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一歲半的時候因為一次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借著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裡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沙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的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89歲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並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㈡ 1908年,第一個電影托拉斯是誰的什麼
攝影師托馬斯·伯森斯和導演弗蘭西斯·鮑格斯的影片《基督山伯爵》。
1908年初,攝影師托馬斯·伯森斯和導演弗蘭西斯·鮑格斯為了拍攝一部由一個失業的魔術師來演出的影片《基督山伯爵》,到了洛杉磯市的郊外。為了拍攝這部影片,他們在一個荒涼的小村建立了一所小小的攝影棚,這個小村被賣主起名為好萊塢,意即長青的橡樹林,雖然這種樹木在加利福尼亞州根本不能生長。山立格曾在他芝加哥的攝影場里排演過羅斯福總統在非洲打獵的影片。攝制此類影片是他的擅長。他以一個曾當過騎兵、參加過古巴戰爭的退伍軍人、綽號湯姆·密克斯的演員為主角拍了幾部故事片。這一角色受到觀眾極大歡迎,變成了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直到今天,法國的孩子們都還記得他的名字。
㈢ 好萊塢的牌子在什麼山上
好萊塢的牌子所在的山沒有明確的名字,坐落在洛杉磯市郊山頂上的「HOLLYWOOD」標志牌由白色字母組成;1923 年,成為好萊塢象徵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樹立在好萊塢後的山坡上,本來這個字後面還有LAND四個字母,是一家建築廠商為了推銷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區設置的廣告看板。
但它們被樹立起來以後就沒有人去管它們,以致漸漸荒廢。一直到1949年,好萊塢的商會才將後面的四個字母去掉,將其它字母修復。這個招牌今天受到商標保護,沒有好萊塢商會的同意,無人允許使用它。
(3)1908電影天堂擴展閱讀:
好萊塢(HOLLYWOOD)標志的每個都高達14米,坐落在洛杉磯市郊山頂上的「HOLLYWOOD」標志牌由白色字母組成,高15米多,是好萊塢文化的重要象徵。
由於好萊塢(HOLLYWOOD)標志非常大,近距離看肯定是不能窺其全貌的,好萊塢標志最佳觀景拍攝點要選在遠一點的地方,可以到格利菲斯公園、好萊塢高地中心、好萊塢水庫、富蘭克林大街、山城日料這些地方去觀看。
㈣ 有什麼好的電影網站嗎
pptv 優酷電影 騰訊電影 等
㈤ 趙氏孤兒下載 趙氏孤兒下載地址 趙氏孤兒迅雷下載
趙氏孤兒下載
㈥ 只有神知道的世界迅雷下載
《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SQ0TNi_YrfwBjOFv_BY7hA
就讀於舞島學園高中部的桂木桂馬是個喜歡戀愛養成游戲(Galgame)的高中生。曾經成功攻略過10000名女生(游戲中),有著能夠攻略任何類型女性的能力,是擁有一切galgame攻略的網站「落とし神」的管理者,以高超的技術被廣大機友尊稱為「落とし神」(攻略之神、攻陷之神)。
㈦ 海倫凱勒的簡介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因為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海倫·凱勒一生一共寫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餘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書由海倫·凱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三本書以及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編譯而成,完整系統地介紹了海倫·凱勒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許多文字還是第一次與中國讀者見面。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借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本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海倫·凱勒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1964年獲得總統自由勛章。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裡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沙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的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89歲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並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她一生寫過14本著作
《奇跡締造者》(台灣譯名:海倫·凱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師》
《我黑暗中的光明》
《石牆之歌》
《樂觀》
《走出黑暗》
《我的人生故事》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
(美) 海倫·凱勒
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想到它,誰又會整日惦記著它。於是便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那樣充滿熱情。
我們對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對待自己的各種天賦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後失明、失聰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聰目明的人卻從來不好好地利用他們的這些天賦。他們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無任何鑒賞之心。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人們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讓每個人在他成人後的某個階段瞎上幾天、聾上幾天,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教會他們真正領略喧嘩的歡樂……
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後,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你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編輯本段]海倫·凱勒生平
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沙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她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盡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蘇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我黑暗中的光明》是關於人類精神升華的一本書。生來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早年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境況中,而這對一個人精神的發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類的神的愛護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觸。 精神上的發展帶領她走上了寫作生涯。
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倫·凱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蘇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等著作。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其生活的故事被搬上好萊塢的舞台,並由其本人任主演。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
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並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以資助世界上的盲聾兒童。
1960年描述她成長經歷的劇本《奇跡的創造者》獲普利策獎,並被拍成電影,同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海倫·凱勒結束了她那光榮的一生。
㈧ 辛德勒的名單
歷史上的「辛德勒名單」 歷史解密:辛德勒疑為德國間諜 並未拯救猶太人
在眾多關於二戰題材的影片中,有一部以粗糲的黑白畫面為主調的史詩電影讓人淚流滿面,它就是由美國大導演斯皮爾博格導演,曾獲得第六十六屆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等六項大獎的《辛德勒名單》。這部的電影上映,使「辛德勒」這一名字一夜之間世人皆知,如今,「辛德勒」這個名字儼然成了二戰期間保護猶太人的代名詞。然而,美國歷史學家克羅卻近日聲稱,「辛德勒」並非影片中僅僅是一個商人,他不但曾經是一名德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間諜,而且曾經擔任過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策劃小組的負責人。事實上,根本不存在「辛德勒名單」一說。在影片《辛德勒名單》中,辛德勒是二戰中一個德國的投機商人,他善於利用與沖鋒隊頭目的關系攫取大量資本。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廉價的勞動力,因此這位精明的靠戰爭發財的辛德勒在克拉科夫開辦了一家搪瓷加工廠,利用廉價猶太勞力生產廚具和軍用物資。1943年,納粹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猶太人封閉區內的每個角落都遭到了清查,甚至醫院里病床上的病人也難逃厄運。無數的猶太人被從家中趕到街上,一陣陣的槍聲過後,無數個生命含恨而亡。目睹這一切的辛德勒受到了強烈的靈魂震撼,為了盡可能地挽救倖存地猶太人,他去找黨衛軍頭目協商將自己的工廠定為附屬勞役營。在德軍瘋狂屠戮猶太人的日子裡,辛德勒的工廠成為了眾多猶太人的避難所。為使盡可能多的猶太人遠離魔窟,辛德勒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用一沓沓的馬克換取猶太人的生命。然而,為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工作的北卡羅來納州歷史學家戴維·克羅近日卻提出了與上面相去甚遠的說法。「辛德勒名單」並非出自辛德勒克羅根據在德國一個閣樓上的手提箱中發現的新文件,並在大量采訪的基礎上撰寫了新著《奧斯卡·辛德勒:他生命中不為人知的故事,戰時的活動和名單背後的真相》,這也是第一部比較多種說法而寫成的辛德勒傳記,它對辛德勒二戰期間一些流傳甚廣的事跡提出了質疑。在電影中,辛德勒以捷克新廠需要大批勞工製造軍火為由,列出一份多達千人的名單,並將他們運往家鄉躲藏,改變了他們前往死亡集中營奧斯威辛的命運。但克羅認為,這份猶太人名單根本稱不上是辛德勒的名單,因為當時辛德勒已經由於向納粹集中營的指揮官行賄而被捕。「辛德勒和那份猶太人倖存者名單幾乎沒有任何關系。」克羅表示。據他考證,猶太人倖存者名單一共有9張,其中4張最初是一名投誠納粹的猶太人秘密警察馬賽爾·古爾德博格記錄下來的。辛德勒曾說起其中幾人的名字,但絕大部分人辛德勒根本從未見過,另外 5張名單的作者則無人知曉。克羅認為,「辛德勒名單」部分是來自辛德勒本人對自己英雄事跡的渲染,他希望通過名單得到經濟補償。極端危險的間諜雖然辛德勒曾經在20世紀30年代充當過德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間諜(這已經成為歷史學家發現的事實),但克羅在新書中提出的另一說法比這更加嚴重——— 辛德勒曾經擔任過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策劃小組的負責人!克羅還提出一些材料證明他的說法。比如,克羅在捷克秘密警察檔案中查到關於辛德勒的描述:「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極端危險的間諜」,捷克政府曾試圖以戰爭罪控告辛德勒。此外,雖然辛德勒手下的一些工人把他看做天使,但全世界最主要的大屠殺教育和研究中心之一的「納粹屠殺紀念館」直到1993年,也就是《辛德勒名單》一片大放異彩後,才給予辛德勒對非猶太人的最高榮譽獎勵「義人獎」,這與電影中辛德勒1958年獲得「義人獎」的說法相去甚遠。一位研究辛德勒的德國歷史博物館專家也認同克羅的說法,認為「名單中的大部分都不是辛德勒所為」。性格陰暗的偽君子克羅發現影片中有多處不真實的描寫,比如辛德勒和情婦在山上騎馬時目睹猶太人區被清洗時的慘狀因而迅速轉變並幫助猶太人,但事實上在山上根本看不到猶太人區。最讓克羅不滿的是影片結尾部分,辛德勒走後,猶太工人手無寸鐵。克羅稱,辛德勒當時已建立了一支猶太人民兵武裝,「他們武裝到了牙齒,而且隨時准備為戰斗赴死」,就在辛德勒離開幾小時後,猶太人民兵就弔死了一個曾為納粹工作的猶太人叛徒。克羅還在書中指出??人遷移到危險較小的捷克斯洛伐克,並為他們提供食宿。而且,他曾經在納粹轉移猶太人的過程中參與救助也被許多歷史學家所認可。電影《辛德勒名單》是根據澳大利亞猶太作家托馬斯·基尼利1982年的小說《辛德勒方舟》改編而成的。基尼利堅持認為,那份涉及千人的「辛德勒名單」的確是辛德勒所為。而且,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辛德勒還懇求集中營的黨衛軍看守「體面地而不是雙手沾滿鮮血地離開集中營」。
一位大屠殺倖存者維澤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認為,「歷史中的辛德勒是謎一般的人物,有新的史料浮出水面一點都不奇怪。克羅沒有更改歷史故事,只是將其復雜化,他讓辛德勒更富人性化,更加不平凡。」而在由導演斯皮爾博格出資成立的大屠殺歷史真相基金會方面,該基金會前主席貝倫鮑姆和維澤勒的看法一致。他說:「我絲毫不懷疑克羅先生比辛德勒本人知道更多關於他本人及其活動的事情,而他的結論只是讓我們更加感謝辛德勒的工作,同時也讓他為何出此義舉顯得更加神秘。」一些學者認為,該傳記中多方面揭示了辛德勒的陰暗面,但同時也更能真實展現出其內心世界轉變的復雜過程。 辛德勒 辛德勒(1908---1974) 德國人,一個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後,他開始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後,倖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後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並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納粹胸章.純金制的...——兩條命......"
奧斯卡·辛德勒,一個真實的人物,在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贏得了7座奧斯卡金像之後,辛德勒成了一種象徵。在20世紀那場最殘酷的戰爭的陰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㈨ 108年前美國發生過什麼大事件
一、1908年2月11日 愛迪生獲得電影放映機發明專利權
二、1908年2月11日 俄克拉荷馬州成為美國第46個州
三、1908年6月23日 美國國會將部分庚子賠款退還中國
四、1908年6月24日美國前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逝世
五、1908年8月12日 福特牌「T」型轎車問世
六、1908年8月21日奧維爾·賴特建造第一架軍用飛機
七、1908年9月16日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成立
八、1908年9月17日 第一次飛機失事死亡事件
九、1908年9月27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首部「T」型車在底特律的工廠下線
在托馬斯-愛迪生領導下,美國主要電影製片公司達成一項專利權協議,這將使競爭者永遠停業。這項協議結束了長期以來一系列的訴訟以及愛迪生對其它公司侵犯他於1891年獲得的動畫片專利權而提出的反訴訟。
俄克拉何馬州(Oklahoma),又稱俄克拉荷馬州,美國中南部的一個州。東接密蘇里州和阿肯色州,西鄰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薩斯州,南隔雷德河與得克薩斯州相望,北接科羅拉多州和堪薩斯州。面積181089平方公里。人口3579212 (2006年)。首府為俄克拉荷馬城。1908年2月11日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第46個州。
1908年6月23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根據羅斯福總統年度咨文中的要求,准將美國庚子賠款數減至13655492.69美元,將此數與原分給美國賠款24440778.81美元的差額,計10785286.12美元退還中國。
克利夫蘭是一位大膽改革,不徇私情的人。在任紐約州伊利縣行政司法官期間,為了根除人們習以為常的貪污受賄風氣,他疏遠了很多政治家,但卻贏得了伴隨終生的不畏強暴、公正廉潔的好名聲。任布法羅市市長時,他又以「否決市長」而出名。1883年克利夫蘭以58%對37%的選票,當選紐約州州長。在任州長期間,他在用人方面,堅持量才錄用,把「政府機關應該得到公眾的信任」作為自己行動的口號。
克利夫蘭在第一次總統任職期間,受到了公眾的一致好評,文職改革者們喜歡他的所作所為,生意人贊賞他強調穩定幣值和經濟,強調政府工作效率。在1888年競選中,他敗給了本傑明·哈里森,結束了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1892年,克利夫蘭擊敗了哈里森,又回到白宮,開始了總統的第二任期。
在克利夫蘭的第二任期里,充滿了風暴。1893年費城雷丁鐵路公司的破產觸發了經濟危機,引起了長期而慘重的大蕭條,隨之而來的是黃金儲備縮減、廣泛的失業、工業生產過剩、農產品欠收。此時歐州經濟也正在衰退。盡管克利夫蘭有著執著的誠實,強烈的責任心和勇氣,但終因沒有把握住社會局勢而被這個巨大的災難所擊垮。
晚年的克利夫蘭隱居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為失去美國人民的信任和愛戴而深感沮喪。
1908年6月24日,克利夫蘭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家中去世,終年71歲。
1908年8月12日,第一輛T型小汽車從底特律的福特汽車公司的裝配線上開了出來。這種敞篷車可乘坐兩人。 價格為850美元。這種車看上去並無奇特之處,但比較容易駕駛,開車的人不一定得具備機械方面的才能。福特說,保養這 種綽號叫「小莉齊」汽車很簡單。
當時只有特權階級才擁有汽車。福特希望使T型車標價較低,以使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能買得起。亨利-福特的工廠 直接控制著原材料,裝配線使用皮帶傳送機。T型車是福特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但這家公司還得作些改進以提高這種 車購性能。
1908年8月21日。奧維爾·萊特說他已作好進行一系列飛行的准備以證明他們兄弟倆所造的飛機符合美國國防部的要求。
1907年2月,美國陸軍部接受了萊特兄弟2.5萬美元造一架軍用飛機的投標。為使陸軍驗收,這架飛機必須證明能在空中飛行一小時,時速為40公里,陸軍還要求這架飛機應該能用一輛標準的馬車運送。
奧維爾·萊特說他將於9月在弗吉尼亞州的梅爾堡親自對這種飛機作軍用試驗。同時,韋爾伯·萊特將在法國作類似的一系列飛行,目的在於滿足一個法國的企業聯合組織的要求,這家組織已提供10萬美元以獨家使用萊特專利。
1908年9月16日,威廉·克萊伯·杜蘭特組建「通用汽車公司」。杜蘭特以製造客車起家,於1904年間買下了「別克汽車公司」。最近,別克公司成了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廠。1908年初「麥克斯韋爾-布萊斯克汽車公司」的本傑明·布萊斯克曾提議要與別克公司合並。他預言兩個公司的合並對汽車工業的影響將不會低於「美國鋼鐵公司」對美國鋼鐵工業的影響。但令人費解的是杜蘭特避開了布來斯克的誘惑,而去購買了「歐爾德汽車公司」75%的股票。這樣,通用汽車公司便擁有了別克和歐爾德兩家公司,而把布萊斯克冷落在一旁。
1908年9月17日,美國陸軍通訊兵中尉托馬斯·E·塞爾夫里奇在由奧維爾·萊特駕駛的飛機失事中身亡。塞爾夫里奇,時年26歲,他是萊特兄弟開辟了航空新紀元以來在飛機失事中死亡的第一人。奧維爾·萊特身受重傷,但可望恢復健康。
飛機失事發生於弗吉尼亞的梅爾堡。奧維爾·萊特一直在那裡進行一系列的飛行以證明這架飛機符合美國國防部所定的各項要求。他與塞爾夫里奇在2000觀眾的面前於當天下午5時14分起飛,這是觀看飛行的人數最多的一次。這架雙引擎飛機繞起飛的檢閱場飛了3圈。這時左螺旋槳的一個葉片斷了。飛機向下俯沖75英尺撞到地面。
塞爾夫里奇,頭骨骨折,沒有醒過來。他在下午8時10分死去。國防部長魯克賴特說這一事故不會使陸軍的飛行試驗中止。
1908年9月27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首部「T」型車在底特律的工廠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