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克利姆特電影天堂

克利姆特電影天堂

發布時間:2022-09-20 14:32:19

㈠ 維也納(音樂之都)的詳細資料!!有哪些名人在那出生

維也納(德語:Wien),(英語:Vienna)奧地利首都,2011年8月30日,在最新一期全球最適合居住城市報告中,維也納在全球最適合人居的城市排名第二位。享譽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樂之都」的盛譽,許多音樂家都在此度過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館里還有他們的手跡和創作的樂譜。又有以精美絕倫、風格各異的建築而贏得的「建築之都」的美稱;又以歷史悠久被稱為「文化之都」;以精妙絕倫的裝飾而被稱為「裝飾之都」。維也納的新年音樂會已成為國際性的音樂盛會。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 lu)維也納盆地之中,三面環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過,四周環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面積414.65平方公里,人口170萬(2008年統計),佔全國人口五分之一以 小約翰·施特勞斯塑像
上。西歐至巴爾干半島的鐵路樞紐,多瑙河港。維
維也納(12張)也納還是多瑙河第一個流經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夏天還舉行露天音樂會。每一家都會在合家歡樂時演奏古典音樂。更有趣的是,在政府會議前後,也都要演奏一曲。 維也納是一個城市,也是一個州。這個州的面積僅是全國領土的百分之零點五,但是全奧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這里。維也納是奧地利共和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奧地利聯邦議會、國民議會、總統府、總理府、國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機構都聚集在這個城市裡。同時,維也納市還享有重要的國際地位。聯合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都在維也納設有辦公機構。維也納是昔日奧匈帝國的首都,以往的豪華氣派尚存。她是歐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和旅遊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維也納人把滿目瘡痍的城市重建起來。如今,維也納的所有歷史建築都得到了整修。隨著奧地利加入歐盟,維也納重新成為東西歐商業和經濟往來的中心。對於遊客來說,維也納有著千姿百態的面貌。音樂崇拜者會為一場音樂會而不遠萬里,前來拜訪音樂的聖殿。對於許多遊人來說,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讓人嚮往的。地理環境 維也納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一個盆地里,面積414.65平方公里,是奧地利最小的一個聯邦州,也是唯一一個不同其他國家相鄰的聯邦州。由於維也納的重要地位,它是擁有全奧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築面積的聯邦州,11.3%的面積是建築用地,11.1%為道路交通,2.2%為鐵路的軌道。維也納也是綠化 維也納合恩布龍宮
面積最大的聯邦州,綠化面積117.76平方公里,覆蓋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積19.1平方公里,佔4.6%,僅次於布爾根蘭州。維也納也是奧地利種植葡萄的四個聯邦州之一,葡萄園占面積的1.7%。森林覆蓋率為16.6%,農業用地佔15.8%。維也納共分為23個行政區。 維也納之所以能夠成為中歐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應當歸功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維也納位於阿爾卑斯山的東北麓和維也納盆地西北部之間,維也納是從多瑙河的南部發展起來的,現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兩岸,是東西向多瑙河航線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點。 自從1989年鐵幕降下以後,奧地利同北部和東部鄰國的交通和經濟關系明顯發展,與東歐之間的距離之近引人注目,維也納距離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僅六十公里,這是歐洲除梵蒂岡城與羅馬以外,兩個國家首都之間的最近距離。 維也納的海拔從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羅堡島(Lobau),到542米的維也納森林中的最高峰。維也納的東面是三月河(Ma 維也納
rch)平原,東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國家公園。維也納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維也納森林環繞,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區。多瑙河流經維也納市內,除了多瑙河,從維也納森林中還有許多小河流入市區,其中包括維也納河。西面的山嶺連接著南面的冰河走廊,這個地區是維也納的葡萄種植區。 維也納的居民區主要集中在空氣質量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業區則集中在城市東部,維也納森林環抱市區,多瑙河從市區靜靜地流過。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從西、北、南三面環繞著城市,遼闊的東歐平原從東面與其相對,到處鬱郁蔥蔥,生機勃勃。維也納環境優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
編輯本段多瑙河的女神
維也納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環境優美,景色迷人,冬溫夏涼。東阿爾卑斯山支脈維也納林山伸展於西郊,綠林成片。山之西是華麗住宅區,有花園及葡萄園圍繞。多瑙河流貫市內,水碧山秀,風景如畫。登上城西的阿爾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維也納森林」盡收眼底;城東面對多瑙河盆地,可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北面寬闊的草地宛如一塊特大綠色絨氈,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間。房屋順山勢而建,重樓連宇,層次分明。登高遠望,各種風格的教堂建築給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層古老莊重的色彩。市內街道呈輻射環狀,寬50米,兩旁林蔭蔽日的環形大道以內為內城。內城卵石街道,縱橫交錯,很少高層房屋,
維也納夜景(20張)多為巴羅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的尖頂聳入雲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倫宮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宮,有希臘式建築、雕像及噴泉。多瑙河及多瑙運河間的島上有大公園。1869年建成的國立歌劇院,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寬、4公里長的環形大道兩旁為博物館、市政廳、國會、大學和國家歌劇院等重要建築,成為歐洲最優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環形大道與另一相平行的環行路之間為中間層,這一帶為商業區、住宅區、也有宮殿、教堂等夾建其間。第二環形路外為外層,市西有幽雅的公園,美麗的別墅以及其它宮殿建築。在這眾多的宮殿中,以位於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龍宮引入注目,這是奧地利歷史上繁榮時期的一個遺跡。城區東南部的「美景宮」為18世紀初卡爾皇帝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戰功的歐根親王所造。東北郊和南郊是工業區,有冶金、機械、汽車、鐵路車輛、化工等部門,服裝及印刷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 莫扎特塑像

編輯本段城市人口
20世紀初期,維也納曾經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維也納的人口在奧匈帝國時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長,曾經擁有二百萬人口,在當時是僅次於倫敦、紐約和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當時的維也納聚集了很多從這個帝國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捷克人返回他們的祖國,這導致這個城市的人口減少,維也納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來的移民時期,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擁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現在維也納城市人口為170萬(2008年統計)。
編輯本段維也納交通
航空
維也納國際機場也稱施威夏特機場(Schwechat),機場距離市區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經開通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國內大施威夏特機場城市和許多國際城市的航班。到奧地利其它城市,如薩爾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魯克等也有航班。 維也納機場與許多機場不同,出發和到達的人都在一個大廳內,到達的客人需要穿過等待出發的人群,沿著「Arrival」標識走,到達底層後就可以看到邊防站。 從機場到市區很方便,有多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機場巴士、機場特快列車和計程車。
鐵路
到奧地利各地旅遊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維也納火車條件好,而且干凈、准時、速度快。從維也納出發,遊客一般選擇的線路有以下幾種: 維也納—林茨—薩爾茨堡(進入德國) 維也納-布魯克安德莫爾(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進入義大利) 從維也納到薩爾茨堡約3小時20分,一等艙74.4歐元,二等艙46.6歐元,到格拉茨2小時40分,一等艙52.6歐元,二等艙34歐元,到林茨3小時28分,一等艙46.8歐元,二等艙30.6歐元,到茵斯布魯克6小時,一等艙92歐元,二等艙62.8歐元。 ⊿ 奧地利鐵路卡 適用奧地利聯邦鐵路所有路線,在有效期15天內的任意三天連續旅行中有效。可以與旅行社聯系購買。 ⊿ 歐洲鐵路卡 奧地利是歐洲鐵路系統的一部分。憑歐洲鐵路優惠卡可以在任何奧地利聯邦鐵路線和多瑙河航務運輸線上得到50%的優惠,也適用於點與點之間的全票價。歐洲鐵路卡可在歐洲以外的地方購得。
水運
多瑙河聯接維也納與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兩個首都,航運是兩個首都之間一種非常實用的運輸方式。從維也納順流航行到布達佩斯需要5小時,從布達佩斯逆流航行到維也納需要6小時20分鍾。
編輯本段氣候特點
維也納屬中歐型氣候。西部受大西洋影響,冬夏溫差和晝夜溫差大且多雨,東部為大陸氣候,溫差小,雨量亦少。阿爾卑斯山地區寒冬季節較長,夏季比較涼爽,7月平均氣溫為14-19℃,最高溫度一般為32℃。 維也納同時受到來自西面的海洋性氣候和來自東面的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屬於過渡性氣候。維也納的降水量很小,乾旱期較長,冬季較其他奧地利城市溫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氣溫10.4℃,城市郊區約9.8℃,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一年約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凍期,天氣寒冷異常,非常寒冷。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維也納是一座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維也納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凱爾特人在約公元前500年建立維也納,稱其為「Venia」。公元15年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前線城市,用來防衛北邊的日耳曼部落,羅馬人稱其為「Vindobona」。公元1世紀羅馬人曾在這里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維尼亞」首見記載,十二世紀成為手工業和商業中心,十三世紀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後是奧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為奧地利公國的首邑。此後維也成為神聖羅馬帝國(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紀末,隨著哈布斯堡皇族興起,發展迅速,宏偉的哥特式建築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後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16世紀和17世紀奧斯曼帝國每次入侵歐洲都在維也納被阻擋。18世紀,瑪麗亞·鐵列西婭母子當政期間熱衷於改革,打擊教會勢力,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帶來藝術的繁榮,使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獲得了「音樂城」的美名。隨著19世紀奧匈帝國的強盛,維也納也成為當時歐洲一個重要的都會,成為奧地利帝國(1806年起)和奧匈帝國(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維也納舉辦了為期106天的世界博覽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奧地利再度和納粹德國合並,戰後,奧地利和維也納,跟德國和柏林一樣,遭到英、美、法、蘇四國劃分四個控制區管理,直至1955年奧地利再度獲得獨立為止。冷戰時期,維也納是國際間諜活動的溫床,因為它是位於東西方集團之間的中立國。
史前時代,羅馬時代,中世紀
考古發現維也納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維也納盆地,維也納良好的天氣條件和富饒的土地資源為新石器時代的農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環境,鑄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綠色的石塊也能在維也納開採到。銅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同樣也在維也納留下了人類居住的痕跡。 約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在現在維也納的位置上建立起一座名為「Venia」的居住區,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在多瑙河附近(現在維也納的市中心)駐扎軍隊並建立城市,以守護潘諾尼亞行省的邊界。羅馬人一直呆到了5世紀,5世紀初維也納曾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火災,接下來的記載出現在881年同馬扎爾人的戰斗。955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勒赫菲爾德戰役中擊敗了馬扎爾人,標志著維也納和奧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王朝時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奧波德一世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二世封為巴伐利亞東部邊區(馬克)的藩侯(封疆伯),這塊匈牙利邊境上的封地後來演變為奧地利。996年史書上第一次出現「奧地利」這個名稱,Ostarrichi意為「東部馬克」。11世紀維也納已經是一座重要的貿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將維也納作為首都,一年後的1156年9月17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奧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權,將奧地利從一個附屬於巴伐利亞的藩侯領地提升到獨立的公爵國,而維也納成為公國的首都。維也納在1221年繼恩斯之後成為奧地利第二座享有發展經濟權利的城市,途徑維也納的商人必須將他們的貨品在城市內提供銷售,這使得維也納很快成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關重要的貿易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時代
哈布斯堡王朝在維也納有幾百年的統治歷史,維也納在這一時期發展成為歐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國王魯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討後戰勝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奧地利的歷史。但在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建立統治地位,奧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戰斗中陣亡後,他在維也納的支持者勢力依舊強大,發動了多場反對德意志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義,而接替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盧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首都定在布拉格,維也納的城市發展進入了陰影。 維也納歌劇院
此後魯道夫四世(1358年至1365年奧地利公爵)頒布實施一系列經濟政策,使得維也納恢復了生機,他在1365年建立了維也納大學,並下令建造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他為維也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因此被譽為「維也納的建造者」,但是此後他參與了對哈布斯堡繼承權的爭奪,這使得維也納不斷發生騷亂,經濟呈現衰退。 1438年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奧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國王)被選為德意志國王後,維也納再次成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間發生了1421年至1422年對維也納猶太人的第一次大規模驅逐和迫害。 軟弱的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國王,1452年至149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奧地利大公)在與匈牙利國王匈雅提·馬加什的戰爭中,失去了包括維也納的幾乎全部奧地利領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亞並入哈布斯堡後,維也納最終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
兩次維也納之圍和巴洛克的輝煌時代
1529年奧斯曼帝國第一次圍攻維也納,奧地利人依靠中世紀時期遺留下的城牆,艱難地抵禦了土耳其人的進攻,在流行病突發和冬季提前到來的情況下,土耳其人被迫撤軍。土耳其人的圍城暴露出了維也納城防禦的薄弱,因此從1548年起維也納決定改造成一座由11棟堡壘和1條壕溝構成的要塞。這個決定後來被證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圍攻維也納,改造後的要塞保衛了維也納長達兩個月,直到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維也納之圍,也導致奧斯曼帝國開始了衰落。 經歷了土耳其人的兩次圍攻之後,維也納開始了輝煌的建設時代,在重建的過程中繼續展現巴洛克藝術風格,貴族們紛紛在城牆內建造花園和宮殿,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王子歐根的貝爾佛第宮。 美景宮(貝爾佛第宮)
在經歷了1679年和1713年的兩次大蟲害傳染病導致的人口大衰減以後,維也納的人口持續增加,1724年達到15萬,1790年突破20萬,在這個時代,維也納建立了第一批工廠,鋪設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潔系統,改善了城市的衛生條件。維也納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標號制度和國家郵政系統的城市。在約瑟夫二世(1780年至1790年奧地利大公,1765年至179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1783年對城市管理進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務員制度,還將內城的墓地遷出城市。 卡爾大教堂
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維也納很快成了歐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頓、薩列里、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將維也納古典主義推向頂峰。
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維也納
在法國大革命戰爭中,維也納先後兩次被拿破崙的軍隊佔領。 第一次發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國軍隊未受到抵抗,不費吹灰之力地進了維也納,維也納的市民們甚至好奇地歡迎了他們。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奧地利皇冠,以回應拿破崙的稱帝,成為奧地利的第一位皇帝,開始了奧地利帝國的歷史。而拿破崙在1806年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崙第二次佔領維也納,但是這次他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攻佔維也納後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戰役中嘗到首次大敗的滋味。拿破崙最終戰敗後,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維也納會議召開,這是一次由奧地利外交家克萊門斯·梅特涅發起的歐洲列強的外交會議,旨在為拿破崙戰敗後重新調整歐洲政治地圖。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也對維也納產生了影響,3月13日首先爆發了德國三月革命,迫使總理克萊門斯·梅特涅下台,然後又在10月6日發生維也納十月起義,最終被皇帝的軍隊鎮壓。
1873年維也納世界博覽會
維也納在1850年開始擴建,再次呈現輝煌,在奧匈帝國建立的1867年,「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了奧地利最出名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這段輝煌在1873年維也納的第5屆世界博覽會達到頂峰,博覽會展現了空前的建築設計。雖然奧匈帝國進入了它的尾聲,但是這段時期維也納也再次攀上以維也納現代主義為代表的文化巔峰,城市建築上發起新藝術運動,繪畫突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和埃貢·席勒(Egon Schiele)的表現主義,音樂方面則有馬勒和萊哈爾,勛伯格、韋伯恩和阿爾班·貝爾格的「維也納第二樂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開創了精神分析學。 小約翰·施特勞斯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奧地利第一共和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沒有直接波及到維也納,但是曠日持久的戰爭引起了糧食和衣物的供應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個世紀統治的終結和奧匈帝國的解體,1918年11月12日在維也納議會前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成立,1919年改名為奧地利共和國,即奧地利第一共和國。 奧地利幾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維也納所在的下奧地利州,其他6個聯邦州擔心被下奧地利州長久掌握主導權,此外在社會民主主義的維也納和保守主義的下奧地利州其他地區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政治對立,1921年奧地利決定將維也納從下奧地利州分立出來,維也納在1922年成為奧地利的一個聯邦州。與此同時,1919年維也納引入男女平等選舉,從此社會民主主義在城市參議院、州議會和地方議會的選舉中始終獲得絕對多數,維也納因此被稱為「紅色維也納」。 維也納莫扎特塑像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時期,維也納經歷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貨膨脹、1929的世界經濟危機和高失業率。此外,保守主義的奧地利聯邦政府逐年削減奧地利的稅收支持。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為德國帝國總理的希特勒進軍並吞並奧地利,結束奧匈帝國的歷史,建立了納粹的獨裁統治。
納粹統治下的維也納
二戰時建造的6個鋼筋混凝土大型防空炮台之一,現仍存在於維也納市內。 1908年19歲的希特勒曾兩次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均未被錄取,只能在維也納靠做零活和出售臨摹畫糊口,他在維也納受到了泛日耳曼民族黨的影響。希特勒後來聲稱,「維也納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艱苦的學校。在那裡形成的世界觀和人生哲學,日後成了我一切行動的堅實基礎。除了我當時打下的基礎以外,後來很少再需要學習什麼東西,也不需要改變什麼東西」,而這種世界觀和人生哲學就是「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並非基於人道的原則,而是僅憑最野蠻的斗爭……假使你不奮斗,則你也就無法生存」。 希特勒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政策,使得早已在維也納埋下幾百年的反猶太主義在20世紀死灰復燃,德國進軍奧地利後不久,雅利安人種的維也納人開始不由自主地威脅、折磨和搶劫猶太人種的維也納人,將他們從家裡趕出去。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被稱為「水晶之夜」,開始了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維也納共有92所猶太會堂遭到摧毀,僅有一處倖免於難。 納粹一方面將現代藝術定義為「墮落的藝術」(德語:Entartete Kunst),另一方面大力宣傳維也納的「德意志文化」,比如在1941年隆重慶祝莫扎特逝世(1791)150周年時。「奧地利」的名字從歷史文獻中消失,只有1819年在維也納成立的奧地利第一儲蓄銀行仍當時保留著這個名字。 1944年3月17日盟軍第一次空襲維也納,整個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毀。1945年4月2日維也納被宣布成為納粹的防守區,女人和孩子被要求離開這座城市,這意味著戰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蘇聯軍隊距離維也納僅剩下數公里。維也納戰役持續了八天,4萬人喪生。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襲和戰爭中未受損壞,但卻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軍佔領和奧地利第二共和國
維也納在二戰結束後被蘇聯佔領,不久蘇聯紅軍開始新建城市管理機構,先是由共產黨人擔任臨時市長,在3天後由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奧地利人民黨和奧地利共產黨的代表在維也納市政廳宣布奧地利獨立,4月29日佔領當局將議會大廈移交給臨時新政府,「奧地利民主共和國」重建。1945年秋,蘇聯允許其他三個同盟國軍隊進入維也納,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共同佔領維也納,直至1955年5月15日奧地利國家條約簽署,盟軍撤出,奧地利才完全獨立。 同奧地利和西歐的其他城市一樣,維也納在二戰後馬歇爾計劃的幫助下,經歷了經濟復甦和城市重建。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1956年發生匈牙利十月事件,反對共產黨當局的起義失敗後,大批匈牙利人逃亡西方,維也納接收了許多匈牙利人。維也納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後又接收了許多捷克人和蘇聯人。 維也納逐漸向國際性的城市發展。1957年國際原子能機構成為1945年後第一個進駐維也納的國際組織,維也納從1965年起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和發展基金會的駐地,1961年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和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在維也納舉行高峰會談,1979年美國總統卡特和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在維也納會面,1980年維也納國際中心即聯合國城成為聯合國的第三個駐地,維也納定位成國際會議和解決國際沖突的城市。
編輯本段政治地位
除紐約和日內瓦外,維也納為第三個聯合國城市。1979年建成的奧地利國際中心又稱「聯合國城」,氣勢雄偉,是許多聯合國機構的集中地。它曾是長期稱霸歐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機構所在地;1814年奧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曠日持久的維也納會議上施展陰謀詭詐的政治權術;1815年俄、普、奧3國皇帝締結所謂「神聖同盟」,力圖撲滅資產階級革命;1848年在歐洲大革命的影響下,維也納發生街壘戰,梅特涅逃亡倫敦;1867年成為稱雄歐洲大國奧匈帝國的首都;20世紀30年代初,希特勒一躍而為德國納粹的頭目,1938年3月率軍長驅直入維也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戰爭期間,全城遭到53次輪番轟炸,不少古典建築被毀;1955年5月蘇、美、英、法4國與奧地利在「美景宮」會議廳簽訂了《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從而結束了長達10年的4國佔領狀態;1955年10月26日,奧地利議會宣布憲法性法律「永久中立」,這一天被定為國慶日。 貝多芬塑像
奧地利號稱「歐洲的心臟」,維也納則是「心臟的心臟」。自古以來,維也納就是連結東西歐的交通樞紐和來往於波羅的海和亞得里亞海之間的重要通道。
編輯本段經濟中心
在歐盟范圍內,維也納是生活質量很高、犯罪率很低的城市,根據2007年的數據,維也納在歐盟最富有的城市中位居第五,僅次於倫敦、盧森堡城、布魯塞爾和漢堡。維也納也被稱為「到東歐的跳板」,因為維也納和它的企業同中歐及東歐具有良好的關系,在2004年歐盟東擴的背景下,許多外國大企業將他們在中歐和東歐國家的業務交由維也納的分部處理,或者在維也納開設代理機構,從維也納出發開發中歐和東歐市場,比如法國建築材料巨頭拉法基集團、德國的漢高、雷韋集團(REWE Group)和拜爾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有些外國企業則收購在維也納的奧地利企業以便進軍中歐和東歐市場,比如荷蘭飲料大亨喜力收購奧地利最大的啤酒公司,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收購奧地利信貸銀行(Bank Austria Creditanstalt)。而奧地利本土大企業也多將總部設在維也納,其中包括奧地利幾乎所有的銀行,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 AG)、全球最大制磚商維內貝格(Wienerberger)和奧地利電信公司(Telekom Austria)。維也納證券交易所是奧地利的唯一一所證券交易所。 維也納16%的面積由約900家企業經營農業,每年生產約50000噸蔬菜,包括番茄、辣椒、黃瓜、色拉菜和小蘿卜。它們按季節供應了維也納70%和奧地利56%的新鮮蔬菜。

㈡ 世界著名油畫作品是什麼

《聖斯蒂芬在耶路撒冷佈道》 卡爾帕喬
《聖貝爾納的幻覺》 菲利皮諾·利皮
《逃亡埃及》 喬托
《奏樂天使》 福爾利
《維納斯誕生》 波提切利
《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
《原罪和逐出伊甸園》 米開朗基羅
《蒙娜麗莎》 達芬奇
《聖喬治與龍》 拉斐爾
《最後的審判》 米開朗基羅
《雅典學派》 拉斐爾
《披紗巾的少女》 拉斐爾
《椅中聖母》 拉斐爾
《入睡的維納斯》 喬爾喬內
《伊賽克的祭獻》 提香
《達那厄》 柯勒喬
《愛的寓意》 布龍齊諾
《通天塔》 勃魯蓋爾
《雪中獵人》 勃魯蓋爾
《盲人的寓言》 勃魯蓋爾
《亞當與夏娃》 丟勒
《帕里斯的裁判》 克拉內赫
《占卜者》 卡拉瓦喬
《眾神》 巴洛克
《戰場》 羅薩
《聖喬治殺龍》 魯本斯
《搶奪留希波斯的女兒們》 魯本斯
《三美神》 魯本斯
《聖馬太的召喚》 布呂根
《鄉村音樂會》 斯丁
《韋克的風車》 雷斯達爾
《窗前讀信的少女》 維米爾

㈢ 畫家克利姆特是哪裡人

中文名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外文名
Gustav Klimt
別 名
古斯塔夫·克里姆
出生地
維也納
出生日期
1862年
逝世日期
1918年
職 業
畫家
代表作品
《金魚》、《女人的三個階段》

㈣ 克里姆特 女人的三個階段

X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女性的三個階段 The Three Ages of Woman 羅馬國立現代美術館藏
作品鑒賞
《女性的三個階段》(The Three Ages of Woman)是奧地利象徵主義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 1862-1918)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畫使用象徵手法描繪了三位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幼年、青年和老年,表現了女人一生的軌跡及畫家對命運不可逆轉的惆悵,表現出畫家對命運的感傷。克里姆特擅長以具象寫實塑造人物,而以圖案裝飾環境和衣飾,達到多樣變化和諧統一的美感。在這幅畫上構圖類似十字架,上方大塊黑顏色,這可能喻含對死亡的恐怖,表現了畫家生與死的觀念。
畫布中心的三位女性是這件作品的焦點,背景缺乏縱深感,使整幅畫平面化而富有裝飾性。畫作的顏色中性柔和,營造出一種安靜祥和之感。克林姆特擅長描繪具象人物,常糅合多變的圖案裝飾與豐富的色彩,以達成豐富和諧的美感。在《女性的三 個階段》中,左側的老年女性和右側的幼年、青年女性分別置身於兩塊不同的縱向彩色長方形背景——幼年、青年女性在藍色主導的冷色調圖案中;老年女性則在形狀更為分明的橘黃色花紋中。兩種風格迥異的背景圖示形成了冷暖色調的強烈反差,被左側圖案遮擋的青年女性的腿與右側圖案前老年女性的頭部則增加了左右圖案的交融感。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女性的三個階段 局部
青年和幼年女性是母女關系,她們雙眼緊閉相互依偎,身上被藍色透明帶狀物纏繞在一起。青年女性的頭部有彩色小花裝飾,象徵了生機勃勃的春天。她的秀發蓬鬆而富有光澤,與左側老年女性晦暗乾枯的發絲形成強烈對比。老年女性一手扶額,低頭垂首似有消沉之感,她鬆弛的皮膚、下垂的肚腩和突出的血管都彰顯了她的年邁。不同於對年輕女性足部的隱去,畫家似乎有意完整刻畫了老年女性的全身,意在讓觀眾直視身體老去的醜陋。
克利姆特特別喜歡表現女性。他的各類作品,如肖像畫、神話畫、宗教畫、寓意畫,都常常由女性演主角。
克利姆特的繪畫,跟新藝術的一些代表人物相似,

㈤ 陳學民老師多少錢一平尺

摘要 不管任何畫家的任何作品,想知道值多少錢?首先要見了作品才能說價格。因為每位畫家的作品每一幅畫的水平不一樣,當然每一幅畫的價格自然就不一樣。每位畫家的作品都有大與小、美與丑、好與差、精與次的作品,而且每位畫家的每幅畫的成交價也不一樣。

㈥ 美術教師適合看的電影

關於畫家的電影(絕對經典絕對精彩)

簡體中文名: 弗里達

導演: Julie Taymor

編劇: 安娜 托瑪斯 (Anna Thomas (I)) / Clancy Sigal / Diane Lake

主演: Salma Hayek / Alfred Molina / Edward Norton

上映年度: 2002 語言: 英文 / 法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加拿大 / 墨西哥

又名: 筆姬別戀 / 揮灑烈愛

劇情簡介 · · · · · ·

弗里達(salma hayek 飾)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畫家,18歲之前她是一個快樂活潑的少女,跟其他人一樣,享受著愛情的甜蜜。然而18歲的車禍讓她遭遇重創,死裡逃生的她從此跟病痛伴隨一生。原來的小情人也離她而去。躺在病床18個月的她整日與畫為伴,她的畫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活力與激情。那時候她也真正開始考慮賣畫養活自己,她前去請求畫家裡維拉指導自己的畫,對方激賞她的天分。他們也從師生轉變成一生的伴侶,他們結婚了。婚後他們經歷了墨西哥最動盪的革命時期,他們狂熱地追隨著共產主義的腳步,甚至當托洛斯基被斯大林逐出蘇聯後,他們不畏風險地予以熱情接待。弗里達與托洛斯基朦朧的愛戀,以及她的女同性戀情結讓她的感情史一樣絢爛。

1954年,弗里達離開了這個充滿了病痛的世界,但願離去是幸。

簡體中文名: 戈雅之魂

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 Milos Forman

主演: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 賈維爾·巴爾登 Javier Bardem /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賈維爾·巴爾登 Javier Bardem 蘭迪·奎德 Randy Quaid

製片國家/地區: 西班牙

上映年度: 2006

又名: Goya's Ghosts

劇情簡介 · · · · · ·

影片直筆「不朽的西班牙畫師」弗朗西斯科·戈雅,圍繞其傳世名作《裸體的瑪哈》的模特少女,講述他與西班牙修道院的激烈對峙。執導筒由曾為世人貢獻了影史上粲然生輝的經典——「最偉大的音樂電影」《莫扎特傳》的「音畫巨匠」米洛斯·福爾曼掌控。劇中,失聰的中年戈雅由斯特蘭·斯卡斯加爾德扮演;一心置之死地的冷麵修道士由賈維爾·巴爾登飾;而被誣蔑為「宗教異端」的少女,則成就了娜塔麗·波特曼的又一次銀幕全裸與演技突破。福爾曼將如何再現與莫扎特同時代的另一位稀世藝術家的傳奇人生呢?有奧斯卡級實力派歡聚一堂的豪華團隊保駕護航,不禁使人對即將誕生的傑作望眼欲穿。

1792年西班牙,由天主教掌握最高權利,鄰國法國的革命事業也引起了西班牙國內的騷亂。西班牙天主教決定重新啟用令人畏懼的宗教裁判所。這場運動的領軍人就是高深莫測而且聰明過人的修道士洛倫佐(賈維爾·巴爾登飾演),他想方設法掌握權利。

洛倫佐的朋友是弗朗西斯科·戈雅(斯特蘭·斯卡斯加德飾演),他是西班牙最著名的畫家,專門為國王和王後們繪制肖像畫。當時他的一個美麗的模特伊內斯(娜塔莉·波特曼飾演)蒙冤入獄,在宗教裁判所受到拷打。戈雅向洛倫佐乞求去救那個可憐女孩的命,這時他們的友誼也面臨著考驗。洛倫佐強奸了伊內斯並且把她關在了最秘密的地牢里。

將近二十年之後,法國軍隊佔領了西班牙,戈雅是個與眾不同的人物。幾乎完全喪失了聽力,他變成了一個陰暗的心理失常的人,幾乎成了自己的一個幽靈。但這一時期也是他創作生涯中的巔峰時期。

洛倫佐被西班牙教會驅逐流放到法國,一心想回國擔任其拿破崙偽政權的主要檢察官。這樣他就可以報復那些把他趕出西班牙的人——這也就意味著他利用職務之便迫害他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舊同事。

法國廢除了宗教所,所有的犯人得以釋放,曾經年輕美麗的伊內斯也是其中之一。只是她的家人大多已經在戰亂中死去。她唯一留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就是已經發瘋的老戈雅。他當起了她的保護者,並且得知伊內斯關押在監獄中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女孩。後來,戈雅找到了伊內斯的女兒艾莉亞(也是由娜塔莉·波特曼飾演),她是一名妓女。

歐洲地圖版權繼續著變動,當紐西蘭惠靈頓強大的軍隊入侵西班牙的時候,西班牙再次陷入混亂之中。洛倫佐身處四面楚歌的絕境之中——被判處死刑……

Klimt

導演: 拉烏爾 魯茲 (Raoul Ruiz) 主演: John Malkovich 上映年度: 2006

語言: 英語 / 德語 / 法語 製片國家/地區: 奧地利 / 法國 / 德國 / 英國

劇情簡介 · · · · · ·

影片以極其華麗而夢幻的鏡頭語言,生動描繪了19世紀奧地利最具天賦、最富激情、也最具爭議的藝術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藝術創作和他多姿多彩的個人生活。居斯塔夫.克利姆特是奧地利「維也納分離畫派」(從古典主義藝術家把持的美術家協會中分離出來)的奠基人。1900年,克利姆特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他被維也納大學退回的壁畫作品,受到當時年輕藝術家的熱烈贊譽。這些作品早先因「驚世駭俗」在維也納遭到輿論的譴責。克利姆特熱愛生活和繪畫,他的模特兒就是他的靈感之源,他對完美和愛情的追求反映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濃墨重彩地展現了他在藝術上大膽創新,突破禁忌,畢生為藝術的自由而戰斗。也毫不忌闈他喜歡女人,追逐性愛的日常生活....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編劇: Olivia Hetreed / Tracy Chevalier

導演: Peter Webber 主演: Colin Firth / Scarlett Johansson

官方網站: http://www.girlwithapearlearringmovie.com/

上映年度: 2003 語言: English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又名: 畫意私情

劇情簡介 · · · · · ·

少女葛利葉(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飾)家境貧寒,於是來到畫家維梅爾(科林?費爾斯 Colin Firth 飾)家做女傭。維梅爾的家庭是一個母系社會。他的岳母、妻子,常常擺出頤指氣使的神情。因為維梅爾曾經有過外遇,妻子對正當青春的葛利葉更是戒心重重。在非常苛刻和壓抑的氛圍下,葛利葉在維梅爾家過得卑躬屈膝。

維梅爾的畫帶給了她一點生活的樂趣。她收拾主人畫室的時候,流露出了對藝術的天分。她跟維梅爾談論對畫的理解,二人的交心讓彼此的情意慢慢滋長。葛利葉知道不可能與維梅爾修得正果,但她願意做模特奉獻給維梅爾作畫。她默默地,忍受著維梅爾給她的耳朵打上洞,戴上他妻子的珍珠耳環,畫出這一刻的窒息的美麗。

莫迪里阿尼

導演: Michael Davis 主演: 安迪·加西亞 Andy Garcia / Elsa Zylberstein

上映年度: 2004年09月16日 ( 加拿大 ) 語言: 英語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劇情簡介 · · · · · ·

講述了與畫家帕伯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同時代一個強有力對手阿米地奧.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的故事。

畫家波拉克

導演: 埃德 哈里斯 (Ed Harris) 編劇: Barbara Turner / Gregory White Smith / Steven Naifeh

主演: Ed Harris / Jennifer Connelly / Tom Bower

上映年度: 2000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又名: 波拉克

慾海輪回

編劇: Agnès Merlet / Christine Miller (I) / 帕特里克 阿莫斯 (Patrick Amos)

導演: Agnès Merlet 主演: Valentina Cervi / Michel Serrault / Miki Manojlovic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德國 / 義大利

上映年度: 1997 語言: 法語

又名: 阿特米西亞

劇情簡介 · · · · · ·

片中的女主人公阿特米西亞·簡提列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2)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出生於藝術世家,父親奧拉其奧·簡提列斯基(Orazio Gentileschi 1563-1639)是在義大利很有名望的畫家,她擅長創作富有表現力的作品,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她戲劇性一生的反映。阿特米西亞在19歲時在羅馬被父親的朋友兼同事阿格斯提諾·塔西強奸,並在隨後的審訊過程中飽嘗折磨,但她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那個時代的性別偏見,最終塔西被繩之以法。1612年,她和藝術家皮埃托·斯提阿特西結婚且定居佛羅倫薩,還成為了瓦薩里創建的繪畫學院的第一位女性成員。

梵谷的生與死

導演: Paul Cox 製片國家/地區: 澳大利亞

上映年度: 1987 語言: 英語

又名: Vincent - The Life and Death of Vincent Van Gogh

圓明園的藝術家們

導演: 胡傑

上映年度: 1995

語言: 普通話/國語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又名: 圓明園畫家村的藝術家們

劇情簡介 · · · · · ·

在1995年之前的幾年中,北京西郊靠圓明園附近的村落中陸續從全國各地來了一些追求自由創作的青年藝術家。這些人在村裡農民的出租房安頓下來,然後雄心勃勃買顏料綳畫布,進行藝術的探索與創作。農民對他們的畫不感興趣,但他們知道這些人是通情達理有學問的人。這里有湖水、樹林和圓明園的廢墟。然而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湊齊每月要交給房東的房租,買畫並不是唯一的生存手段,甚至主要靠別的手藝來維持生活。因為他們的作品很另類,有反叛的精神,不太合乎傳統的美學,這引起了習慣看宣傳畫的官方的警惕。

1995年春天,先是有小道消息,後來還是感到有點突然,官方終於行動,毫不費力就把住在村落的近百名藝術家和他們的孩子們一起趕走了。

本片紀錄了這個春天,以及春天以後這些藝術家們在冬天的故事。

失蹤的畫家

導演: Sophie Deraspe

上映年度: 2006

語言: 法語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

又名: Missing Victor Pellerin

劇情簡介 · · · · · ·

In the 90's, Victor Pellerin, a young star of the Art scene, burns a fortune in paintings and leaves Montreal without a trace. Sophie Deraspe revisits the events, and meets the many people who got charmed by this troubling character, who seemed as comfortable with the paint brush as with other firearms. Rechercher Victor Pellerin (aka Missing Victor Pellerin) reveals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is character thought the perspectives of lovers, art dealers, fellow artists and friends: people who all claim they knew him, oh so well...

情迷畫色

導演: John Maybury

編劇: John Maybury

主演: Derek Jacobi / Daniel Craig / Tilda Swinton

上映年度: 1998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日本 / 英國

語言: English

又名: 愛邪惡 / 畫家培根的肉慾與恐懼

劇情簡介 · · · · · ·

John Maybury's film presents artist Francis Bacon as an uncaring, disturbed, unhinged, genius who used people and life to feed his bizarre artistic talent. Even the way the film is shot (distorted images, odd angles, flashes of colour) shouts 'artist'.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e story of Bacon's life is secondary.

Derek Jacobi plays Bacon, in a radical departure from the work he is best known for - in fact, this film was completed while he was regularly on television as brother Cadfael. He is excellent in a deeply unsympathetic role. Daniel Craig, as his lover, nemesis, and muse, is also very good. Tilda Swinton is the best of a supporting cast of oddball characters.

This film is ultimately frustrating, difficult, and perhaps a pointless exercise as far as giving us any lasting impression of Bacon's character. But, like his well-known paintings, it is snatches of images you will remember.

中國《畫魂》鞏俐主演
中國《冬春的日子》王小帥導演、劉小東主演

全智賢演的《雛菊》、張元的《綠茶》

就知道這么多了,希望你喜歡

㈦ 一部關於油畫家 克里姆特的電影 名叫什麼

情慾克林姆
原名: Klimt
片長: 131 分鍾(director's cut), 97 分鍾(procer's cut)
製片國家/地區: 奧地利, 法國, 德國, 英國
編劇: Raoul Ruiz
導演: Raoul Ruiz
上映日期: 2006-03-03
又名: 克里姆特, A Viennese Fantasy à la manière de Schnitzler, 情慾克林姆
imdb編號: tt0417871
類型: 傳記, 劇情
簡體中文名: 情慾克林姆
語言: 英語, 德語, 法語
主演: John Malkovich, Veronica Ferres, Nikolai Kinski, Stephen Dillane, Saffron Burrows
導演: 拉烏爾 魯茲 (Raoul Ruiz)
主演: John Malkovich
影片以極其華麗而夢幻的鏡頭語言,生動描繪了19世紀奧地利最具天賦、最富激情、也最具爭議的藝術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藝術創作和他多姿多彩的個人生活。居斯塔夫.克利姆特是奧地利「維也納分離畫派」(從古典主義藝術家把持的美術家協會中分離出來)的奠基人。1900年,克利姆特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他被維也納大學退回的壁畫作品,受到當時年輕藝術家的熱烈贊譽。這些作品早先因「驚世駭俗」在維也納遭到輿論的譴責。克利姆特熱愛生活和繪畫,他的模特兒就是他的靈感之源,他對完美和愛情的追求反映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濃墨重彩地展現了他在藝術上大膽創新,突破禁忌,畢生為藝術的自由而戰斗。也毫不忌闈他喜歡女人,追逐性愛的日常生活....

㈧ 關於維也納的故事誰有提供一下~越多越好~如題 謝謝了

維也納是奧地利首都,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環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開闊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麗、清潔的花園城市。維也納的歷史始於公元1世紀的羅馬帝國,羅馬人曾經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為奧地利公國首邑。1278年,哈布斯堡(Habsburger)家族於奧地利開始其長達7世紀的帝國,定都維也納維也納,使之迅速發展。宏偉的哥特式建築也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後,維也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18世紀,瑪利亞·特蕾西亞母子當政期間熱衷於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同時也帶來藝術的繁榮。維也納的19世紀為其最輝煌的時期,版圖日益擴大,但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的來臨,即為王朝歷史劃上了句號,奧地利帝國及維也納亦隨之失去昔日光彩。二次大戰期間,維也納遭受戰火嚴重破壞,戰後更被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共同佔領了十年之久。1955年,奧地利簽定條約成為中立國後,維也納再度發展起來,並成為奧地利最重要的商業及交通中心。 在維也納的歷史建築中,最負盛名的是霍夫堡皇宮,它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宮廷城堡的意思。這座皇家的城堡座落在維也納內城。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這里統治龐大的奧匈帝國的。霍夫堡皇宮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幾乎都對自己的宮殿做了改建或擴建。在長達七百年的歷史中,這里記載著瑪麗亞 特蕾西亞女皇開明統治的帝國盛世,記載著約瑟夫二世繼承母業大刀闊斧實行改革的輝煌業績,當然也記載了弗蘭茨一世皇帝為了平息和拿破崙的紛爭而下嫁女兒的恥辱,記載了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時代多民族國家由盛而衰的景象。霍夫堡皇宮是歐洲各種建築風格的見證人。無論是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還是上紀末的仿古典式風格,霍夫堡皇宮都把它們匯集在一起。皇宮依地勢而建,分上它、下它兩部分,各有一個花園。上它是帝王辦公、迎賓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地方,下它作為起居接借宿用。全宮有1400間裝飾奇異的房間,鑲嵌在一個四字形龐大的建築群里。其中44間廳室裝飾尤為富麗堂皇。拿破崙曾兩度住進這座皇宮,這里還保存著他的真容畫像和他的遺物。宮殿內的「奧地利畫廊」珍藏著中世紀到現代的繪畫和雕塑名作,這里實際上是奧地利宮廷美術博物館,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奧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離宮,又稱"美泉宮",位於首都維也納西南部。美泉宮得名於一眼泉水,這里原是一片開闊的綠地。有一次,馬蒂亞斯皇帝狩獵至此,飲一泉水,心神清爽,稱此泉為「美麗泉」。70多年後,即1743年,瑪麗姬·特蕾西亞女王下令在此建宮,這里便出現了氣勢磅礴的宮殿和巴羅克式花園。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 宮內有1400個房間,有44間是洛可可式,優雅別致,但大多數是巴羅克式。宮中專門有東方古典式建築,如嵌鑲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國式房間和用泥金和塗漆裝飾的日本式房間。房間內部的裝飾品也以東方風格統一協調,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著陶瓷器。在琳琅滿目的陶瓷器擺設中,有中國青瓷、明朝萬曆彩瓷大盤等。 維也納還被稱為世界音樂的聖殿。她象一塊巨大的磁石,不僅把眾多的音樂家吸引到此地,而且還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傑出的指揮家和演奏家。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維也納愛樂樂團,這一連串輝煌的名字使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為之傾倒。整個維也納城,猶如一座巨型的音樂聖殿,在這里體驗到的心靈交流是不必用語言溝通的……音樂之友協會於一八六七年責成特奧費爾·翰森設計一座音樂廳。兩年之後,一座仿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建築誕生了。在線條清晰的暗紅色立面的背後,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大廳,大廳內有三十座鍍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樂大廳也常常被人稱作金色大廳。音樂廳落成之後,就成了世界最著名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出地點了。這座音樂大廳專門上演大型音樂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了。 美景宮——這是一座有「觀景宮殿」美稱的建築。窗外絕美的風景為它贏得了這個富有詩意的冠名。從18世紀宮殿建成直至今天,美景宮窗外風景不變,優雅如常。維也納的精美絕侖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減色。 維也納的街區依多瑙河而建。圍繞維也納舊市區的環形大道是一條著名的街道。在它的周圍,分布著維也納最引以為豪的歷史性建築。 建築、美術、音樂、文學……維也納歷史中心區物化了歐洲所有傑出的才能,體現了歐洲人高超的藝術品位。維也納厚重的歷史積淀,使它無愧於「歐洲寶石箱」的稱號。風格協調、堪稱藝術品的維也納歷史中心區,2001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霍夫堡皇宮位於市中心。建於13世紀的這座皇宮,在長達600年的時間里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宮城。遵循新君主不能住在上一代皇帝住過的房間里的傳統,這里的宮殿經過多次的改建、擴建,呈現出各時代的建築特點與風格。有尊雕像是嫁到哈布斯堡家族並且成為皇妃的伊利莎白。曾經逃出令人窒息的皇宮,走上放浪形骸之路的伊麗莎白,是一位具有悲劇性的傳說中的美女。伊利莎白對於自身美的執著追求到了病態的地步。房間里陳列的各種體操器械,都是伊利莎白為了保持理想體型而日常使用的。伊麗莎白也是皇族中第一個安裝浴缸的人。然而,伊麗莎白的丈夫——弗朗西斯約瑟夫皇帝的寢室卻極為樸素。他厭惡奢華,認為那些既沒有意義也毫無必要。弗朗西斯約瑟夫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他簡朴的寢室里度過。1857年,他下達了改造維也納的皇帝令。首都改造的主要工程是拆除環繞四周的城牆。進入19世紀,維也納的人口急增,城市改造已勢在必行。在拆除的城牆遺址上修建了環形道路。在新修的寬闊的道路兩旁,維也納的代表性建築物一個接一個建了起來。 歌劇院是沿環形大道建起的第一個建築物。議會大廈深受古希臘風格的影響。議會大廈後面聳立的尖塔是維也納市政廳。這是與議會大廈截然不同的新哥特式建築。這一帶可以說是「建築形式的大熔爐」。在眾多的歐洲劇場當中,被認為最有格調的就是這座皇家劇院。皇家劇院內特設的皇帝專用樓梯,只允許弗朗西斯約瑟夫一個人使用。這座將幾個時代的裝飾風格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劇場受到弗朗西斯約瑟夫皇帝的特別喜愛。樓梯上方的天井畫引人注目。那裡是19世紀末,年輕的克利姆特創作的生地壁畫。 克利姆特的藝術成就受到皇帝的贊賞並被授予勛章。然而,他對此殊榮並不以為然,卻在鼓動一場新的、體現時代要求的藝術潮流。有座裝飾著金色月桂葉的圓屋頂建築是新藝術分離派的展覽館。分離派是19世紀末涌現出的一種新藝術浪潮。新藝術浪潮的領導者就是著名的克利姆特。地下陳列室展示的是克利姆特以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歡樂頌」為主題的壁畫。這也是他的代表作。克利姆特的作品刻畫了人類懷有的各種慾望。其表現力震撼著每一位觀賞者。 德國的大文豪席勒曾經說過:「總想被所有的人喜愛是一種惡習」。克利姆特所追求的嶄新的藝術正是應了這句話。以維也納為舞台的新浪潮,也波及到了建築界。 這是有分離派建築家奧托瓦格納設計的集體公寓,牆面上裝飾著花紋。瓦格納也嘗試過讓新的「美」紮根於維也納。瓦格納的代表作是郵政儲蓄局。為了使陽光充分地照射進來,屋頂全部安裝成玻璃。這個獨具匠心的設計讓當時的人們不禁發出驚嘆。其實,這個全玻璃的屋頂設計還飽含了瓦格納的一個心願,那就是為生活在冬季漫長的維也納人爭取盡可能多的光亮,功能性強而且實用的東西才是賞心悅目的。瓦格納的這個主張貫徹到了每一個細處。 就在環形大道建成時,一位音樂家在維也納開始名聲大振。這位音樂家就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約翰施特勞斯。在皇帝的離宮,每晚都舉行盛大的舞會。舞會上回響著施特勞斯美妙的旋律。施特勞斯優雅輕快的旋律牢牢地抓住了人們的心。人們說「沒有施特勞斯,維也納將無法生存」。 霍夫堡皇宮可以稱之為舊維也納的標志性建築。與霍夫堡皇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皇宮對面的一幢建築。它摒棄了一切繁瑣的裝飾,以簡明清新的風格矗立在人們面前。這是由從美國歸來的建築家阿道夫羅斯設計的羅斯大樓。不做任何裝飾,只有整齊排列的窗戶。這個簡潔的設計給當時那些習慣於巴洛克式建築的人們以強烈的震撼。但正是這幢羅斯大樓,宣告了近代建築新時代的開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維也納成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19世紀後半期,也正是它政治凋零的時期。奧地利帝國在內外矛盾的困擾下,緩緩地走向了衰退。而它給世界留下的是歐洲寶石奪目的光輝……

閱讀全文

與克利姆特電影天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