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維也納之圍的介紹
1529年的維也納之圍與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不同,是蘇丹蘇萊曼一世所率領的奧斯曼帝國穆斯林,第一次嘗試奪取維也納,但是失敗告終。這一戰是奧斯曼帝國第一次侵略中歐,此戰之後的150年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互相爭奪中歐,直至維也納之戰為止。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蘇萊曼一世這次進攻中歐的主要目的是要重新確立奧斯曼帝國在匈牙利的統治,而這次進攻維也納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貳』 1683年發生的維也納之戰為什麼是奧斯曼帝國和歐洲文明的命運拐點
1683年發生在維也納的戰役,不僅是奧斯曼帝國衰落的開始,更是歐洲人反攻東方的前奏。這場由偶然因素引發的戰爭,在當時就成為了世界局勢變化的關鍵一戰。這場戰役成功地阻止了奧斯曼帝國攻入歐洲的行動,並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同樣,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也是波蘭翼騎兵最後的輝煌,之後因為火器的進步,翼騎兵逐漸喪失了作戰優勢。波蘭也不斷遭受到普魯士、奧地利與沙皇俄國的侵略與壓迫,最終落得個被瓜分的命運。所以說維也納之戰是奧斯曼帝國和歐洲文明的命運拐點。
1683年的維也納戰役無疑是歐洲文明和奧斯曼帝國命運的轉折點。曾經的奧斯曼帝國在歐洲大陸幾乎未有敗績。因為他們在不斷吸收歐洲的技術成果的同時,還不斷地用武裝的軍隊入侵歐洲。但隨著這場戰斗的失敗,他們對歐洲腹地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終止了。
『叄』 1529年 奧斯曼帝國 圍攻維也納戰役詳情
1529年的維也納之圍與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不同,是蘇丹蘇萊曼一世所率領的鄂圖曼帝國穆斯林,第一次嘗試奪取維也納,但是失敗告終。這一戰是鄂圖曼帝國第一次侵略中歐,此戰之後的150年奧地利和鄂圖曼帝國互相爭奪中歐,直至維也納之戰為止。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蘇萊曼一世這次進攻中歐的主要目的是要重新確立鄂圖曼帝國在匈牙利的統治,而這次進攻維也納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維也納之戰(德語: Schlacht am Kahlenberg、波蘭語: Bitwa pod Wiedniem 或 Odsiecz Wiedeńska、土耳其語: İkinci Viyana Kuşatması、烏克蘭語: Віденська відсіч (Viděns'ka Vidsič))發生於1683年9月12日,鄂圖曼帝國軍隊圍困維也納的兩個月後。這場戰役阻止了鄂圖曼帝國攻入歐洲的行動,並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
這場大規模的戰爭由波蘭國王約翰三世率領的波蘭-奧地利-德意志軍隊獲得勝利,他們打敗了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巴沙率領的鄂圖曼帝國軍隊。
鄂圖曼帝國軍隊於1683年7月14日開始圍困維也納,軍隊大約有138,000人(雖然大部分並沒有參與戰斗,而且當中只有50,000名具作戰經驗的士兵,其餘是作支持的兵員)[1]。當中決定性的一戰發生於9月12日,神聖聯盟有70,000 人的援軍抵達,對抗鄂圖曼軍隊。
聯軍由以下的軍隊組成:
* 約翰三世的30,000名波蘭軍隊(立陶宛人未有參與戰斗)
* 查理五世率領的18,500名奧地利軍隊
* 瓦爾德克的佐治·腓特烈親王率領的19,000名法蘭克尼亞、士瓦本和巴伐利亞軍隊
* 約翰·喬治三世率領的9,000名薩克森軍隊
而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約翰三世是這支聯軍的主帥。
這場戰役是中歐的多個王國與鄂圖曼帝國持續300年的爭斗以來的一次轉折點。戰役之後的16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漸從鄂圖曼帝國中奪回匈牙利南部和特蘭西瓦尼亞,當中並消滅了大量鄂圖曼軍隊
我自己也不太了解,這是維基上粘的,學習了
『肆』 維也納戰役為何會把奧斯曼帝國文明阻斷在歐洲大陸之外呢
維也納之戰發生在1683年,此戰確實擋住了奧斯曼帝國對歐洲的進攻,但要說這一戰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則並非事實。
公元16世紀的海上,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天下,而進入公元17世紀,荷蘭取而代之,成為海上馬車夫。
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也開始了大航海和殖民,且將在18世紀取代荷蘭,稱霸天下。
而此時的奧斯曼帝國猶如後來的大清帝國一樣,龐大而逐漸變得虛弱,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使海上霸權漸次凌駕於陸上強權。
3,1683年的歐洲大陸霸主是法國
公元1618-1648年,是歐洲的三十年戰爭,此戰法國、瑞典擊敗了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瑞典成為北歐強國,而法國則稱霸歐洲。
1683年前後的歐洲大陸屬於法王路易十四,奧斯曼帝國已然開始落伍。
維也納之戰,奧斯曼帝國不敵中歐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波蘭,從此退出了歐洲爭霸,而歐洲逐漸形成英國、法國、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五大強國。
總之,維也納之戰是奧斯曼帝國進攻歐洲的強弩之末,也是極限,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已經開始落後於歐洲列強,且此戰與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無關,晚了近兩個世紀。
ps:1683年,我國在位的是康熙,俄國在位的是彼得一世。
『伍』 維也納之戰的介紹
維也納之戰(德語: Schlacht am Kahlenberg、波蘭語: Bitwa pod Wiedniem 或 Odsiecz Wiedeńska、土耳其語:İkinci Viyana Kuşatması、烏克蘭語: Віденська відсіч (Viděns'ka Vidsič))發生於1683年9月12日,奧斯曼帝國軍隊圍困維也納的兩個月後。這場戰役阻止了奧斯曼帝國攻入歐洲的行動,並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
『陸』 誰有電影1683維也納之戰 的下載資源 找了各種在網上都找不到 還是應該輸入別的名字 謝謝了
網路搜索「1683維也納之戰」第二個網頁就可以觀看或者下載。(嗶哩嗶哩,也就是B站,實際上A站也可以觀看和下載)。
劇情簡介:1683年7月14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13萬軍隊開始圍困維也納。當中決定性的一戰發生於9月12日,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率領的波蘭援軍及時到達,並與其他神聖同盟的援軍聯手,團結一致,最終打敗了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帕夏率領的奧斯曼帝國軍隊。
『柒』 東西結合療效好—波蘭翼騎兵的拿來主義
「這種舉世無雙的騎兵的庄嚴和與美麗是不需累述的;對他們的裝備……的描述,是很無謂的。這樣做只是褻瀆他們的偉大。因為他們是一支獨特的騎兵,在親眼見到以前你是無論如何都想像不出他們的魅力與光彩壯麗。」
——義大利外交官眼中的翼騎兵
在歐洲歷史上,波蘭曾經是數一數二的大國、強國,16世紀時的波蘭-立陶宛聯邦雄踞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遼闊的平原之上。波蘭翼騎兵(Polish winged hussars)則是波蘭-立陶宛聯邦軍事輝煌的象徵。從波羅的海濱的城鎮,到黑海沿岸的大草原,從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到維也納的卡倫貝格山,翼騎兵以手中的長槍,將波蘭-立陶宛聯邦打造成歐洲第二大國。無論俄國射擊軍、土耳其禁衛軍、烏克蘭哥薩克騎兵、日耳曼雇傭兵,乃至瑞典人的長槍步兵方陣,都曾經敗在人數遠少於他們的波蘭翼騎兵手下。
▲英國王室兵工廠收藏的火繩槍騎兵(Harquebusier)頭盔,就是「三條鍋」,因其形似鍋,帽檐下的三根用於護面的豎鐵條而得名。
結語:波蘭翼騎兵身上的武器可以說完全都是舶來貨,幾乎都不是本民族原創,就連他們本身都是外國傳來後的本土國情產物。他們之所以成為那個時代波蘭武裝力量的代表,究其原因,除去那對拉風的翅膀,華麗的盔甲,還有就是實打實的勝仗。這些因素連同後世美術與文藝作品宣傳綜合在一起,使得翼騎兵成為波蘭,而非武器和兵種原產國的傳奇。使用外來武器並沒有使波蘭翼騎兵還有他們的祖國遭受「落後可恥」的詬病,相反正是由於翼騎兵使用這些武器,結合正確的戰術而取得的勝利與輝煌,才使得這些來自五湖四海,並不出名的武器為人重視與研究。這種好東西就拿來用的「拿來主義」放之四海古今而皆準。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HG。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鑄劍師老沈的私人微信號:LQLSSFB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捌』 奧斯曼帝國大戰歐洲聯軍電影叫什麼名字
維也納戰役 Bitwa pod Wiedniem (2012)
導演: 倫佐·馬蒂內利
編劇: Valerio Manfredi
主演: F·默里·亞伯拉罕
類型: 劇情
地區: 波蘭
語言: 英語
上映: 2012-09-28
片長: 114分鍾
又名: 1683維也納之戰 / September Eleven 1683 / The Day of the Siege: September Eleven 1683
維也納戰役 Bitwa pod Wiedniem (2012)
導演: 倫佐·馬蒂內利
編劇: Valerio Manfredi
主演: F·默里·亞伯拉罕
類型: 劇情
地區: 波蘭
語言: 英語
上映: 2012-09-28
片長: 114分鍾
又名: 1683維也納之戰 / September Eleven 1683 / The Day of the Siege: September Eleven 1683
『玖』 《1683維也納之戰哈布斯堡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的生死對決》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1683維也納之戰》((英) 安德魯·惠克羅夫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y3RlV7ET7jWLIeI8LoEggA
書名:1683維也納之戰
作者:(英) 安德魯·惠克羅夫特
譯者:黃美瑜
豆瓣評分:7.5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頁數:316
內容簡介:
全景式回顧17世紀歐洲基督教世界的絕地反擊!
一個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跡,兩種文明的激烈碰撞,一段充滿血與火、勝利與失敗、光榮與恥辱的歷史
世界史上的關鍵沖突,影響了現代歐洲的政治發展格局。如果維也納陷落,歐洲的發展將全面改觀。這場戰爭使咖啡豆傳入歐洲;歐洲人發明牛角麵包;奧地利和匈牙利的文化認同逐漸成形;東南歐的民族組成更加復雜……
這是以哈布斯堡王朝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數百年前的戰斗為主題,圍繞著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教世界而展開的悠久故事。作者表面上以1683年的那場維也納圍城戰為基礎,實際上整本書如剝洋蔥般,一層一層地揭開許許多多的故事,讓讀者一步一步進入這場戰爭的核心,了解和明白維也納之戰的來龍去脈。
作者簡介:
安德魯•惠克羅夫特(Andrew Wheatcroft)
現任MVA(Maclean Veit Associates)聯合公司首席顧問,從事中國圖書市場的版權交易,2009年開始擔任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專家,為多家中國出版社和出版公司提供針對英國市場的顧問服務。曾任教於蘇格蘭的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是國際出版與通信中心的教授,出版研究中心的主任。此書耗費了他20多年的精力,他的足跡遍布歐、亞、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