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 八月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分享鏈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bjsQoQdcpsymru8etM_Ppw
提取碼:q8v8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關簡介:
《八月》是由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該片由張大磊編劇執導,孔維一、張晨、郭燕芸等主演。影片於2017年3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際的呼和浩特,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少年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
Ⅱ 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電影海報
01《泰坦尼克號》
如題所示——「最後的絕地武士」,Andrew Kwan海報設計沒有懸念,用最直觀的方式點題:殘陽如血襯托下那疲憊的背影緩緩消逝,一段傳奇已然落幕,空中懸掛著兩輪太陽,那是盧克的起源,也是盧克的最好歸宿……
Ⅲ 八月電影百度雲盤資源
《八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QXL-fYfxHTd3VDQq7h6oA
八月的劇情簡介 · · · · · ·
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結束了小升初考試的張小雷(孔惟一 飾)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沒有作業的暑假。然而這個自由的,炎熱的夏天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紅火熱烈,更多是平常反復的家庭生活和大把閑工夫。恰逢那一年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張小雷父親(張晨 飾)的單位也受到改革沖擊,他們生活的家屬院 里每一個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影響著。孩子們整日百無聊賴,而看似平靜的大人們,心卻像烈日炙烤著那般燥熱。張小雷就那麼靜靜的耗著,感受著身邊隱隱發生的一切。直到父親為了生活同其他人遠走他鄉,家裡只剩下了母子倆,張小雷才著實感覺到時間過去了,生活不一樣了。立秋那天夜裡,張小雷家的曇花在院子里悄然開放,像是意味著什麼……
Ⅳ 八月電影觀後感
《八月》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際的呼和浩特,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少年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八月電影觀後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黑白電視機、燕舞收音機、老式撥號電話......九十年代的各式老物件陳設讓影迷彷彿“穿越”回了兒時時光,溫馨而有情懷。3月25日,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電影交流會在昆明舉行,導演張大磊攜演員張晨現身,與觀眾及媒體進行觀影交流,分享影片拍攝幕後故事。
影片誠意滿滿 細節之處重現兒時閑適
電影《八月》講述了九十年代經濟發展浪潮中,西部小城裡的小雷一家在面臨鐵飯碗即將被打破時的處境和選擇,影片以小雷的孩童視角懵懂地旁觀大人世界的生活變化。
觀影結束後,觀眾與眾主創進行了積極的互動。不少觀眾表示,這是一部“誠意滿滿、感人至深”的電影。片中很多細節設置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譬如影片中小雷一直隨身攜帶著雙節棍這一細節。小雷的偶像是李小龍,雙截棍是李小龍的標志更是主人公精神的寄託。“雙截棍是父親給小雷做的,這代表著父愛。”導演張大磊解釋說,影片最後,給父親送行的小雷身上披著一件過大的衣服,“那也是父愛的體現,不易察覺,卻一直守護著孩子。”
現場有觀眾表示,由於自己年紀與影片描繪的年代相仿,片中所描繪的時代特徵及故事場景讓自己深有感觸。導演張大磊也分享了影片的拍攝初衷:“其實早在2008年就想到要拍《八月》,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沒時間停下來想想問題。不像八九十年代,能夠感受慢節奏的生活。”他說,2008年的一個午後,他突然回想起兒時吃過午飯曬太陽的閑適時光,過去的記憶與感受突然浮現,於是,《八月》的雛形便在腦海中誕生了。“算是對兒時的一種抒情的表達與嚮往吧。”張大磊說。
素人演繹 純粹而干凈的光影呈現
據張大磊介紹,片中的演員皆為“素人”,飾演主人公小雷的孔維一是同事家的孩子,小雷的父親是自己從小玩到大的好哥們兒,而小雷的母親則是自己從事婚慶行業時的客戶,他笑稱創作班底為“七大姑八大姨”構成,但整部電影的製作水準卻是專業級別。
在片中飾演小雷父親的張晨也分享了自己的拍攝感受:“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把演員帶回那個年代。導演的方法很好,他給了演員比較大的空間,劇本台詞沒有完全固定,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覺融合在裡面,我覺得這就是能讓大家看起來覺得舒服和有共鳴的原因。”
影片的另一亮點是採用了黑白的拍攝手法,直至片尾才還原彩色。對此,導演張大磊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純粹和干凈就是選擇它的原因。2008年有拍攝想法時我就決定要用黑白,就是呈現光影,光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如同我們回望那個片中離我們已遠的年代一般。”
從“曇花”到“八月” 不變的是含蓄而內斂的表達
《八月》的最後,小雷家的曇花迎來了最盛大的一次綻放,也寓意著小雷家美好的新生活即將到來。導演張大磊透露,最開始電影的名字其實就叫“曇花”:“曇花寓意美好,因為結束得太快,於是更期待下一次,與影片想表達的情感不謀而合。”
至於最終棄用“曇花”改用“八月”的原因,張大磊說:“影片蘊藏的含義,我想讓觀眾自己感受。現在看來,我覺得《八月》更好,‘曇花’的解釋太直接,片子的情緒是內斂的表達,含蓄的‘八月’更貼切一些。”
談及此次來到昆明的感受,張大磊笑著說:“雲南給我的感覺和家鄉內蒙古很像,人們都很熱情好客。”他還表示,希望有機會能拍攝一部關於雲南的電影。
據悉,迄今為止,《八月》已入圍海內外13個國際電影節(影展),提名24個獎項,憑借細膩的情感表達和質感不俗的影像風格獲得不俗的口碑,影片於3月24日在全國上映。
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2016 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在全國院線公映。迄今為止,該片已經入圍海內外 13 個國際電影節(影展),提名 24 個獎項。《八月》憑借細膩的情感表達,質感不俗的影像風格,口碑一路看漲,成為 2017 年春季首部被眾多媒體安利,值得一看的華語影片。導演張大磊以"簡單、安靜和浪漫"三個關鍵詞概況影片風格,"是一個小男孩的夢境"。
《八月》出品方和宣傳、發行方愛奇藝影業配合影片上映發起了"像 90 年代一樣看電影"的主題活動,繼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導演張大磊本人積極配合發聲之後,新生代實力小生董子健接棒亮相,支持華語佳片的票房成績。
在接受媒體深度訪問中,董子健難得敞開心扉聊到父親董志華。董志華是香港大導演張徹愛將,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出演周星馳《功夫》,擅使五郎八卦棍,這也是董子健出道以來首次如此細致聊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原因恰恰是感慨《八月》中的父子互動情節。
評價《八月》神似青春經典
《陽光燦爛的日子》
90 後生人董子健出生於北京,他說 90 年代留給自己"淡淡的味道","我在一個大學里長大,跟電影相似,也算 21 世紀的大院,那時是有生活二字的,不像現在,節奏快,生活氛圍反倒沒那麼強烈。對於那個年代,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氣味,泥土的氣味,學校里的味道。"他坦言可能與生俱來對生活有豐富的感受力,因此幫助了他很快地進入到有年代感的角色中,出道後雖然是新人但卻能夠與諸如劉傑、肖洋、賈樟柯、相國強等導演合作,連續出演或年代感強烈,或文學性豐富的影片,比如《青春派》、《德蘭》、《少年班》、《山河故人》、《少年巴比倫》等,在評論界和媒體看來,初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駕馭角色的功力日益成熟。
董子健的母親是著名經紀人王京花,父親是著名電影演員董志華,可以說他出生在演藝家庭,"從小就聽大人們聊工作,聊劇本",很多大明星對他來說都沒有神秘感,這樣的家庭背景也讓董子健作為演員的狀態超常鬆弛,"剛演電影時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在乎,連劇本都沒有考慮,我只需要相信這個角色,相信導演"。董子健說,這就是他理解的"初心",坦言"現在已經回不去這種狀態了,演得越多反而會考慮其他的問題,還會挑劇本角色,心想怎麼能那麼糙。"
演電影有初心,看電影也有。董子健回憶起 90 年代的電影經典,第一個躍入腦海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更加奇特的是他說印象中就跟看《八月》的感覺神似,"畫面都是黑白的",講的也是少年故事,情節很安靜抒情。他回憶到,我趴在姥姥家的小房間,有一個小桌子放一個特別小的黑白電視機,就放著這個片子。
《八月》里有熟悉的年代氣味,是董子健加盟入"像 90 年代一樣看電影"主題活動的第一個原因。
首度詳談父子情
"我演得像狗屎他都會覺得好"
功夫,成為 90 年代少年成長的集體回憶。《八月》導演張大磊在回憶起自己的 90 年代時,提及曾效仿銀幕角色方世玉在空地里模仿動作。很巧的是,董子健的父親董志華也是資深動作明星,曾與香港大導演張徹合作過數部影片,"我很早就知道張徹這些人,我爸爸以前一直拍他的電影。聽我爸口中的張徹,是很較真的,一個踢腿都要拍好多遍。"當董子健看到電影《八月》有小雷父親在深夜的客廳里孤獨打拳鏡頭時,生起不少感慨,也想起自己跟父親董志華比劃武打動作的童年片段。
"小時候經常帶我去打拳,我們以前住在一個胡同里,每次下那個樓梯,走過胡同泥濘的路,經過垃圾桶,小吃店,那些奇奇怪怪的味道混在一起。我們走到一個院子,就在那裡打拳。我爸有時候會扔一個塑料袋,我就對著塑料袋胡打,我爸一直鼓勵我,倆人還對打。等回去路上,還要經過哪些味道,順序顛倒了。我們上樓,從鄰居家偷根蔥,回家做飯。"
董子健還談到自己小時候看父親出演周星馳《功夫》,""非常不喜歡",覺得不像之前星爺作品的感覺了。"我爸爸還挺生氣的,說,嘿!我演的片子你還不喜歡了?後來大一些了,再看一遍,才覺得覺得爸也厲害了,片子也厲害。"而反過來,董志華對兒子的角色一概接受,"他可能不喜歡有些片子,但我演的角色都喜歡,就算演得像狗屎一樣都會覺得好。"談到這,兩代影人的父子情就很動人了。
《八月》能勾起自己對父親的美好記憶,是董子健加入"像 90 年代一樣看電影"主題活動的第二個原因。
電影《八月》已經公映,濮存昕、張大磊和董子健代表的三代華語電影人紛紛為難得一見的佳作發聲助陣,在媒體、業內都掀起情懷浪潮,也引起越來越多年齡層廣泛的普通觀眾產生強烈觀影需求,希望走進電影院一起"入夢",在光影交錯中留住好時光。
公映之後 24 小時口碑集體爆發
90 後觀眾要帶爸媽二刷"表達愛"
公映當天,影片口碑在 24 小時內呈集體爆發的趨勢,普通觀眾和媒體分別從自己的角度肯定《八月》在影院放映的寶貴價值,很多評價發布在社交平台,直抒胸臆:"在電影院里哭的自己都不好意思,想想父輩經歷的一切,特別心疼。" "《八月》是好看的電影,故事和演員氣質完美統一。""真的希望這部電影被更多人看到。""好像回到自己的那一段《八月》,不想結束。""想帶著爸爸媽媽二刷,用電影來表達說不出的愛"等等。觀眾真誠、直接的觀影感受直接反饋到數據平台上,據藝恩官方數據顯示,《八月》認知指數為 5.17,直追好萊塢大片《金剛:骷髏島》(5.68),遠超同檔期華語影片。《八月》出品方代表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先生在首映當天的金句"電影院是好電影最完美的呈現形式"刷爆各大媒體平台。
很多觀眾在觀影後都表示被影片中的真情實感所打動,認為影片是中國版的"請回答 1994 ",被勾起很多對於往昔生活的美好回憶。部分觀眾激動表示平時與父輩溝通太少,這次一定要推薦自己的父輩去看。在與主創互動環節中,有一位 90 後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子說《八月》可以拉近與父輩之間的心靈距離,"中國人不太會直接表達感情,片中合影那場戲小雷虛摟並不在身邊的父親很打動人",他表示願意帶爸爸媽媽再看一遍,"雖然我不會說,但我希望爸媽知道我愛他們"。另外還有一位女影迷發言說這已經是她第二次看《八月》,她覺得電影是屬於大銀幕的,只有在影院看才不會錯失影片豐富細膩的親情細節,她願意推薦身邊的親友買票觀看。不少觀眾直接表示,沒想到作為文藝電影的《八月》原來觀看過程是很放鬆愉悅的,感動之餘笑意持續,"高級的幽默源自真實的生活",父母拌嘴、小雷耍雙截棍怒視、父母求人解決孩子上重點等都成為引發觀眾會心一笑的觸點。而現場不少媒體肯定了《八月》出色的視聽語言,與故事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了一次美好的情感旅程,堪稱記錄 90 年代"最浪漫的影片"。
據悉 , 《八月》由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責任有限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霍爾果斯映可大方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果實創想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追蹤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東方影業有限公司、北京天地力行影業有限責任公司,火象(上海)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
去年金馬獎上,“80後”導演張大磊執導的電影《八月》“爆冷”戰勝馮小剛、杜琪峰等大牌導演的作品,摘得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影片已於24日全國上映,它也成為首部由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參與全國發行的藝術片。
《八月》描述了上世紀90年代一戶普通人家瑣碎的生活日常,呈現出12歲的小雷無憂無慮的暑假,和大人所必須面對的國企改革的歷史潮流。導演張大磊說,很難概括《八月》的故事,“我只能說這部影片是關於一個12歲少年小雷和他身邊人發生的故事,是一場簡單、安靜、浪漫的白日夢。”
在中國電影現在的市場形勢下,《八月》的題材和類型極易成為又一個“口碑好票房差”的藝術片典型案例。談到這,張大磊謹慎表示,不敢對票房抱太多期待,“別虧本就行”。
“別虧本就行”的願景,是藝術電影在電影市場“弱勢”境地的一個縮影。商業院線鮮少給藝術片高排片是事實,黃金場次更是難見藝術片的身影。這些年,王小帥等導演以或憤怒或悲情的姿態,多次振臂呼籲,應該有相應的院線政策來讓藝術電影有準入市場的權利。
作為電影界“陽春白雪”的代表,藝術片由“小眾”走向“大眾”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各方的醞釀下,藝術片在尋求“被看見”方面邁出了探索性的一步。成立了不足半年的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最終目標是在全國徵集400個合作放映廳,實現3000塊銀幕動態放映藝術電影。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介紹,《八月》是該聯盟首次參與發行的影片。全國55個城市的110家影院與電影資料館簽約,在專門影廳保證持續兩周的時間,每晚提供黃金場次給《八月》。
其中,廣東有廣州百麗宮影城(獵德店)、廣州萬達(白雲店)、廣州金逸空中電影城等7家影院參與簽約。南方日報記者留意到,簽約影城的確保留了黃金場次給《八月》,以24日為例,《八月》在廣州百麗宮影城(獵德店)的開場時間為19:15,在廣州萬達(白雲店)則為18:10。
Ⅳ 第二屆蘇州青年戲劇節:史航講座整理-電影&導演篇
原標題:
《史航:我喜歡這個思維跳躍的鸚鵡 ——「等待戈多」講座中電影導演音樂書籍的一點整理》
文/季霖
寫在前面:
3月16日至3月26日是第二屆蘇州青年戲劇節,話劇公益演出、劇本共讀、即興表演課、戲劇講座的活動精彩紛呈。因著別人有事轉手劇票,我有幸看了《人民公敵》的演出(每次預約推文一出,半小時內就全部搶光,我是一張也沒搶到,所以得到這個機會也是感到很幸運);關於這部話劇,改天會和大家談。這周日就是最後一天了,晚上的閉幕話劇演出《蔣公的面子》也是一票難求,雖然看不到,但還是預祝演出一切順利、觀眾看得盡興。
這周四晚在誠品書店現場得到開放的補位機會,聽了史航老師的講座——《等待戈多,等待被戲劇喚醒》。《等待戈多》這本書,想必各位大都聽說過,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反正我是沒看過。「戈多」這個人物或許並不存在,他就好像是等待他的人在意識與信念里凝成的一個對象;他是誰,或許誰都不知道。
如果說「戈多」代表著神秘,那麼史航老師就是在其跳躍的思維下一邊揭開神秘又緊接著創造神秘的人;「戈多」是誰,在這里,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我驚喜於講者的分享,讓我收獲滿滿,感到不虛此行。
一個半小時里,他提到了很多內容,涉及導演與電影/話劇、音樂、書籍等。暫且先分類羅列並附以些許說明,就此展開下此次的分享。
【電影/話劇與導演】
1. 《八月》(張大磊)
講座開頭史航老師就推薦了本周五上映的電影《八月》。其實,去年金雞百花優秀境外電影巡展就放映過,數月後,這部片子便拿了獎,看了的朋友也是一陣感慨,畢竟,像《八月》這樣的小眾文藝片,並不受影院歡迎,能取得一定的成績,無疑是一種鼓舞與激勵。當初我有事沒去看,還感到可惜;今年發現它進入了院線,便毫不猶豫地買了票,在上映的第二天把它補了一下。
在問答環節,我問了史航老師一個問題,就是像《八月》這樣的作品影院排片太少,甚至有人想排片而領導不願意;民間放映廳的力量有限,而且知道這類團體的人也不多,那麼有沒有什麼有力的途徑來幫助這些電影進入大眾的視線呢?
他回答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
優秀的作品,遇到了(不管是主動了解還是別人的推薦),走近它,那便是你的幸運以及影片與你的緣分。不想看的人就隨他去,不必操心覺得遺憾。此外,這些作品能夠拿獎,也便不用擔心夭折,有人看到它,肯定它,就有它的價值,也許還會是永恆的價值;導演也會因此而有能力繼續創作。所以,對於排片量少的現象,不必煩憂,放寬心即可。
聽他這么一講,頓時豁然開朗。遇見,便已是美好。
*後面我也會談一下這部電影。
2. 《倭寇的蹤跡》《師傅》《箭士柳白猿》(徐皓峰)
徐皓峰與史航也是朋友,同時也是史航喜歡的導演之一。
去年我買了兩本徐導的書:《刀背藏身》《刀與星辰》。前者是武俠短篇集,其中就包括上面的這三部電影的劇情原作;後者是影評集,收錄了作者對《梅蘭芳》《十面埋伏》《卧虎藏龍》《神木》《羅生門》《公民凱恩》等電影的評述。對武俠和電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入手品讀。另外,還提到了徐導的《坐看重圍》。這本書的副標題是「電影《師父》武打設計」,分享了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諸多感悟。
近日,徐導發布新書《處男葛不壘》,不過,這部小說集並不是講武俠。
如此評論,讓人心裡發癢;「葛不壘」這個奇怪的名字似乎也像「戈多」一樣充滿神秘感了。
另外,徐導的電影新作《刀背藏身》預計今年會上映,影迷們多多支持呀。
3. 《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
史航說,楊德昌導演的電影,是可以點醒人們的。為什麼這么說?想知道原因的,不妨就去看這位導演的作品吧。
除了上面的這兩部,還有《光陰的故事》《青梅竹馬》《恐怖分子》《獨立時代》《麻將》等佳作。
這是蔡琴在楊德昌導演過世後給媒體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話。內地版的《見字如面》里,歸亞蕾老師就為觀眾誦讀了這封信,有時間的話推薦大家去看一看這期節目。
4. 《戀愛的犀牛》《琥珀》(孟京輝/導演,廖一梅/編劇)
這時我才知道,孟京輝與廖一梅是對伉儷組合。真是不錯的黃金搭檔!
史航和孟京輝導演是老相識了,他給我們講了孟導的一件趣事,就是他從小就特別害怕醫院,慘白慘白的牆壁令他惴惴不安。可是,他排話劇的場地卻偏向於找如醫院牆壁那般白的地方;越害怕還越來勁。好一個個性十足的導演。
5. 《阿飛正傳》(王家衛)
哥哥的代表作之一。4月1日將至,這個日子,充滿了想念與回憶。今年的這一天,蘇州獨墅湖湖畔映像將會放映這部片子。那一天,我也會加入看片紀念的隊伍,如果你也會去,我很想默默地說一聲:原來你也在這里;好久不見。
當然,你也可以在網上看。不管在哪裡看到他,我想,我們的心會有不同強度的跳動,記憶,頓時撲面而來。
6. 《都市傳說》
這是今年的一部英劇,每集講一個名人小故事。可能有點八卦,但很有意思。
看看大家是怎麼說的:
看了這些評論,你是不是也心動了呢?
下面是資源站點:
Bilibili-在搜索框輸入: 【喜劇/英劇】都市傳說
Acfun-在搜索框輸入: 【17英劇】《都市傳說》
國內主流視頻網站居然沒有,有點遺憾;不過在Bilibili和Acfun看好處也是多多的:沒有廣告或者廣告時間特別短;彈幕也是歡樂多(如果遮擋畫面影響觀看,還是建議關掉~~~)
7. 《土撥鼠之日》(哈羅德·雷米斯)
講的是主人公不斷地重復度過某一天的故事。怎麼把同一天過得內容不重復、精彩絕倫,這本身就是件很酷的事,不是嗎?
4月1日即將上映的電影《有完沒完》,就是學的這部電影;學這部電影的其實有很多……史航說的……
<其他>
《局部》
土豆和理想國共同打造的「看理想」系列節目之一:陳丹青以畫家之眼來品鑒藝術傑作的「局部」,發現畫作中那些不曾看到的奇妙之處。
羅胖(羅振宇)的《得到》專欄最近也邀請史航老師了(撒花~)。他跟我們說節目快上線了,52周,講52個人,外國的死人(這話也是沒誰了,有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直率啊;至於為什麼講外國已故的人物,原因記不清了,好像是說國內的人物已經有很多資源可參考,但國外的人物,很多人還不怎麼熟悉,更適合來聊一聊)。
*後來有個朋友跟我說,是因為不會被黑被刪被罵,沒人會去找他→_→好像是這么說來著……
(未完待續)
愛電影,愛音樂,用心感受,用心書寫。
Ⅵ 電影八月百度雲網盤,哪裡能看啊
《八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QXL-fYfxHTd3VDQq7h6oA
《八月》是由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該片由張大磊編劇執導,孔維一、張晨、郭燕芸等主演。影片於2017年3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際的呼和浩特,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少年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
Ⅶ 如何評價張大磊導演的電影作品《八月》
一張老舊的照片
文/夢里詩書
《八月》如同一張被封存已久的老照片,而導演張大磊所做的正是吹去了照片上的浮塵,讓我們回望了對一個特定年代淳樸的回憶,但可惜的是電影並沒有能真正的去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展開,符號化的堆砌也顯得平庸空洞,這使那黑白的影像中所讓人感受到的只是一份淺白的情懷。
電影以一座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為時代背景,一家人平凡的生活,因改革時代浪潮的襲來而被一步步的打破,但難得的是《八月》雖然在不斷的營造張力,可一切又都是以一種含蓄平穩的手法徐徐道來,這種著點於生活,透過生活點滴的凝聚不斷發酵感情,在舒緩中飽含已情感的方式,不經讓人感覺到了一種與小津安二郎電影的異曲同工之妙,而這樣的作品作為一位導演的處女作來說,無疑更是讓人尤為欽佩。
黑白色調貫穿全片,用彩色以點睛的拍攝手法,雖然確實起到了電影預想達到的效果,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對於一個呈現時代,以孩子為視角的夏日往事,黑白基調的運用其實並沒有感染到我,這並不是一部如同《辛德勒的名單》或者是《塔洛》那樣讓人真正有感黑白色彩能更為深層次營造氛圍的作品,單以生活流為主所構建的故事,色彩的缺位,自覺不僅會使本就含蓄平淡的日常變的冰冷死氣,也破壞了電影本尤為出色的攝影之美。
在回到電影劇情上來看,《八月》以一個面臨小升初的小孩曉雷的視角去展開,但作為主人公的曉雷並沒有真正在這部電影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並不誇張的說即便這個故事並不以曉雷為視角去審視,它也是可以成立的,電影並沒有真正去站在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一切,而過於散亂的劇情架構,更是讓人在電影時長過半後仍舊難以去把握到重心,雖然無從否認其確在幾場情感戲上的拿捏非常到位,但是這種吉光片羽式的佳句,仍舊無法讓人形成真正觸及內心的共鳴。
對電影猶如一張老舊照片的形容其實並非絕對的褒義,《八月》雖能讓人回望於了一個時代的印記,但卻並沒有真正帶人走進那個時代,它只是如同一張老舊的照片一樣勾起了人們些許的情懷,但當你用盡一部電影的時長所看到的只是一張照片,當情懷散去後又何嘗不會覺得乏善可陳。
Ⅷ 《少年巴比倫》是怎樣的一部電影
《少年巴比倫》是相國強導演的首部電影處女作,曾在第2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斬獲「最佳處女作獎」。這是一部關於九零年代少年青春傷懷的作品,它所鐫刻的時代烙印和內核裡面有關少年成長過程中生命體驗的表達是這部作品最重要的文本價值。
導演試圖通過路小路這個小鎮青年的成長折射整個時代的變遷。只不過,這部「巴比倫少年」的成長過程實在太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馬小軍了!
▲那個沒有理想的青春同樣值得紀念
我們懷念過去,但無法阻攔時間的流逝,所以感傷,所以回憶。
在那些過往的陽光不夠燦爛的日子裡,那個巴比倫少年不正是我們這一代人嗎?
Ⅸ 八月電影為什麼是黑白
因為八月電影講述的是過去所以是黑白的。八月全片以黑白色調的影像呈現,整個黑白色調下的故事更像是一場夢,是一場壓縮記憶的夢,它讓我們感受到夏天可短可長。小雷眼中的許多事情不是十分清晰而是帶有一些模糊的碎片,這是對於八月這個時間點的曖昧處理。在這段時間里,小雷游離在大人世界之外,他總是在父輩交談或者吃飯將要結束時進入鏡頭畫面。
八月電影賞析
八月全片以黑白色調的影像呈現,這種處理方式在國內外很多電影里都很常見。張大磊選擇用黑白影像呈現八月的故事極為冒險,八月的故事發生在夏天,拋棄彩色的運用,觀眾無法直接進入故事。但是張大磊將你所能感受到的夏天通過另一種形式呈現出來,他淡化了所有可能產生的熱切情緒,讓一切發生如同流水,舉重若輕。
整個黑白色調下的故事更像是一場夢,是一場壓縮記憶的夢,它讓我們感受到夏天可短可長。影片結尾的部分將錄像帶中的影像處理成全片唯一出現的彩色,這是對夢轉成現實的映照。父親遠在他處拍攝影片的經歷,是屬於成人世界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是國企改制之後對於體制對於社會的妥協,是對於當下社會世故的一種反思。
Ⅹ 求八月2016年百度雲資源,孔維一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e8tLRiV4k2H5FKMJANNW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