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電影天堂一念無明

電影天堂一念無明

發布時間:2023-02-03 04:36:51

⑴ 一念無明

請課下觀看電影《一念無明》(香港電影),根據本章節所學的關於心境障礙的內容,分析劇中人物符合診斷標準的表現,以及根據所學,梳理應如何治療與預防。

《一念無明》,一部關於躁鬱症患者阿東在離開精神病院後,在痛苦的回憶中掙扎著展開新的生活的影片,他試圖回歸社會,卻在一系列求職失敗、好友自殺、女友"寬恕"等事件中病情復發,又在他人防備和獵奇的眼神中被鄰居驅逐,連弟弟都勸父親再將他送回精神病院。

若非因為作業,這會是我極力迴避的一類影片,過於壓抑和沉重。它真實地呈現了一個近於無法逃脫的輪回。一念無明即墮輪回,這也是很多躁鬱症患者正在經歷著的輪回。而背後重要的推手,是躁鬱症,也稱為雙相障礙。

雙相障礙及其表現

雙相障礙,心境障礙中的一種。心境障礙也稱情感性精神障礙,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顯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變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情感高漲或低落,伴有相應的認知和行為改變,可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多數患者有反復發作傾向,每次發作多可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雙相障礙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它可以包括躁狂、抑鬱以及混合發作的特徵 。

抑鬱發作

抑鬱發作通常以典型的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三低症狀」,以及認知功能損害和軀體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多數患者共患焦慮,個別可存在精神病性症狀。

躁狂發作

臨床上,躁狂發作的典型症狀是心境高漲、思維奔逸和活動增多。常伴有瞳孔擴大、心率加快、體重減輕等軀體症狀以及注意力隨境轉移,記憶力增強紊亂等認知功能異常,嚴重者出現意識障礙,有錯覺、幻覺和思維不連貫,成為「譫妄型躁狂」。

躁狂發作臨床表現較輕者稱為輕躁狂,對患者社會功能有輕度的影響,部分患者有時達不到影響社會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覺察。

混合發作

指躁狂症狀和抑鬱症狀在一次發作中同時出現,臨床上較為少見。通常是在躁狂與抑鬱快速轉相時發生。例如,一個躁狂發作的患者突然轉為抑鬱,幾小時後又再復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這種混合狀態一般持續時間較短,多數較快轉入躁狂相或抑鬱相。混合發作時躁狂症狀和抑鬱症狀均不典型,容易誤診為分裂心境障礙或精神分裂症。

影片人物表現

雙相障礙的診斷,都需要以上面提到的核心症狀為主,具有其它的症狀的同時還需要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內有連續性,且持續一段時間。比如抑鬱的診斷通常需要持續兩周以上,躁狂表現需要持續一周以上,輕躁狂則需要至少持續4天以上。回到影片中,從阿東的表現來看,他有重性抑鬱和輕躁狂的一些症狀,推測應該屬於雙相障礙II型。

抑鬱表現

他在「巧克力事件」後病情復發,表現出了典型的抑鬱症狀,整天躺在床上,由早到晚都在哭,不肯吃飯、不願洗澡,符合抑鬱發作的心境低落、意志活動減退典型核心症狀,且持續時間長,和剛出院時雖然情緒低落但較為平靜且還主動找工作的狀態差異很大。

在影片中,有一個片段,我始終帶有疑問。在「巧克力事件」後,曾出現一個俯瞰阿東在淋浴間躺著的鏡頭,水中似乎還伴有血跡。我一度以為是阿東在超市出來後自殺,但與後面的情節上似乎也對應不上,鄰居找黃大海的時候說的話還是「樓下,你家兒子……」暗示當時阿東還是在超市中。我猜測這是阿東幻想要自殺的場景,但淋浴間打開一瞬間出現的人物似乎又表明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場景。我推斷這是阿東的一段回憶,他曾經自殺過,此時再次出現了自殺意念。

輕躁狂表現

重性抑鬱令父親黃大海意識到的阿東的病情復發,但在此之前,阿東的病情復發也已初現端倪。

在阿東接到前女友Jenny的電話之後,影片的色彩開始明亮起來。他請女友吃飯,大晚上的讓老爸黃大海和自己一起去補償童年時的缺憾,興致勃勃地采購了大量花種在天台種花,。黃大海看著開心准備赴約的兒子心滿意足地吃著花生米,讓兒子不回來打電話。看起來一切都在好轉之中。

但仔細看,還是能從影片的細節中看出阿東很多和心境符合,但不符合常態的部分。雖然從影片中無法判斷是否以上狀態持續了四天以上 ,但他說話比以前明顯增多,積極地邀請鄰居有空打籃球,還在鄰居目瞪口呆中喝了鄰居杯中的水,大量買花種(而不是像小朋友講的先買兩箱試一試),並且不切實際地認為從此就可以辦農庄,然後就上市融資,雖然正常人也偶有誇大其詞或對未來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再結合他在鄰居面前的表現,以及和女友見面之後,不顧女友在晚餐時真正的狀態,在女友痛訴了在他離開之後艱難地還債以及供樓之後,仍然堅信女友馬上要和自己復合,喜形於色地告訴黃大海"你的媳婦很快就會回來"。

如果不是影片伊始,阿東就帶著躁鬱症患者的標簽,只怕我在觀影中也不會留意到以上症狀的不合常理之處,誤以為阿東當時處於抑鬱恢復狀態。這一部分也令我理解到老師課中提到的一個詞,"獎勵敏感性"。激發患者躁狂或輕躁狂狀態的不一定是負性事件,還有可能是良性事件,比如影片中阿東是和前女友見面之後,就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有了以上輕躁狂的種種表現。同時,也因這部分,也理解了何謂"躁狂是對抑鬱的防禦",影片中的阿東太想和女友重歸於好,重新回歸到正常生活當中了。

同時,這也是輕躁狂容易被忽視的原因。不同於躁狂發作時時常伴有精神病性症狀,不眠不休地活動增多,明顯影響社會功能,輕躁狂更像一個人充滿了活力的表現。導致很多雙相II型患者實際診斷時間很長,並被誤診為單相抑鬱,同時,這也是不少患者抗拒服葯的原因之一。

易激惹表現

關於阿東是否有易激惹表現,我有很多不確定,但還是選擇帶著疑問寫出來。

易激惹是一種劇烈但持續較短的情感障礙。患者一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況,即使極為輕微,也很容易產生一些劇烈的情感反應。病人極易生氣、激動、憤怒、甚至大發雷霆,與人爭執不已。易激惹不但見於躁狂、抑鬱症中,也見於神經症中,但後者的發作會經歷過控制和壓抑,發怒打罵的對象經常限於親屬。有一種說法,躁狂發作時的易激惹程度和常人相比,有如老虎發威和犬吠。

在阿東的的回憶中,有兩個他發怒打人的片段。一個是他在女友Jenny勸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時,他不肯,打了Jenny一巴掌並對她大發雷霆。另一個是當他要讓媽媽起床媽媽不肯時,他打了媽媽一巴掌。這兩件事中都有一個要送媽媽去養老院的爭執,似乎是碰到了阿東的底線,而且也是在他失業並長久照料媽媽,還要處理媽媽觸發的一系列事件,比如鄰居投訴,燙傷傭人等的一系列壓力之下爆發的。是否可以定義為躁狂的易激惹,我不確定。

其他表現

影片中還出現了兩次阿東行為引發眾人議論非非,被當做精神病的事件。一次是在好友婚禮上因眾人不認真聽好友發言而上台講話,請求眾人尊重結婚的人。另一次是他從教堂中崩潰逃走,在超市中拚命吃巧克力來試圖安撫自己情緒,卻引來眾人拍照圍觀。這兩次事件都看起來極其不符合常規。

但是正如影片的英文名"Mad world"一樣,究竟是社會病了,是婚禮中議論非非的人病了、拍照圍觀的人病了,還是阿東病了,的確是個疑問。從阿東當時的表現看,婚禮上他的情緒相對比較平穩,後面聽到別人議論他精神病的時候,雖略有激動語速加快,表達仍然清晰,但的確對好友的當下情境有漠視,對表達之後的後果欠考慮,算不算病態表現?他後面拚命吃巧克力安撫自己,又算不算病態?這也可能是影片想呈現的內容之一,當和一個人帶著相同或相近的視角去看同一事件,看到他行為的出發點,會更容易理解他,而不是停留在"精神病""躁鬱症"的標簽之外,割裂他的行為表現,去貼標簽和妖魔化一個活生生的人。

雙相障礙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在探討雙相障礙的治療及預防之前,需要先了解雙相障礙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為止,雙相障礙的病因仍然不完全明確,但能確認和以下因素密切相關:遺傳因素、生化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神經可塑性因素、神經電生理、社會心理因素等等。

從影片中也可以看出,阿東的媽媽也是疑似雙相障礙患者,她時而對阿東指責打罵、燙傷照顧的傭人、時而滿懷柔情談起自己青春年少時的輝煌,時而抑鬱哭泣哀傷嘆息,還假想兒子阿俊會想念她會找不到她。雙相患者的遺傳比例高達80%。

從生化研究和神經可塑性研究上看,雙相障礙患者通常伴有腦器質性的病變。

從神經電生理研究上看,雙相障礙患者往往伴隨睡眠缺乏,而睡眠缺乏又容易激發躁狂或者抑鬱狀態。

從社會因素來看,負性生活事件6個月內,抑鬱症發病危險系數增加6倍,而缺乏社會支持、人際交往困難都會加重抑鬱發作的可能性。影片中的阿東因為長期照料生病無法自理而且情緒狀態很不穩定的母親,還遭遇了與女友爭吵,失業等一系列負性事件,導致他最終情緒崩潰,失手殺死了母親,而這一創傷事件又為他後期的復發埋下了伏筆。並且他當時缺少女友的支持,父親和弟弟都不在身邊,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

從抑鬱的心理因素來看,患者常常伴有認知偏差,消極圖示和歸因,歸因風格偏長期廣泛穩定型,並慣於反芻。影片中前半部分阿東自述他每晚都會想起母親,影片中也不斷重復閃現淋浴間中湧出的水,說明他在心理上一直沒從失手殺死母親的創傷中恢復,有一半的靈魂還活在舊時的記憶當中。

雙相障礙的治療和預防

由於雙相障礙具有遺傳因素和病理性的特點,因此,不能像影片中的黃大海一樣對兒子講的,「你能不能正常一點?想點開心的事?「,或者單純依靠心理治療來治療雙相障礙。

雙相障礙總體的治療原則是以生物治療包括葯物治療,或者說物理治療,來作為治療的基礎。治療目的首先是要緩解症狀,並改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預防復發及自殺的情況,並可改善社會功能啊,提高他的生活質量。

從影片中也可以看出,阿東出院以後一直未能堅持服葯。影片中沒有提他為何拒絕服葯,但現實生活中,雙相患者難以康復或者容易復發和服葯依從性差關聯很大。

前面也曾提到,患者會認為保持在輕躁狂狀態是很美好的體驗,而且可以保證自己在學業或者事業上很有成就,他們會認為服葯會影響他們再次達到曾經的巔峰,盡管有研究表明在輕躁狂狀態患者的工作成就從整體上來講也無法和正常狀態相比;其次,還有病恥感,認為服葯就標明自己是精神病了;再者較為常見的服葯依從性差,和服葯前期大腦神經改變有關,很多患者體會到的是頭腦麻木遲鈍,盡管也有情況是心境障礙本身就會導致的頭腦遲鈍不靈活,但吃葯期間會誤以為全部是葯的副作用;更進一步的還有雙相障礙葯物治療的特殊性,不同於單相抑鬱,盡管新型葯物一直在發展,但由於雙相情感障礙的特殊和復雜性,不同患者適合的葯物差異很大,很多患者需要經歷多次調葯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葯物。

不但如此,雙相障礙的葯物治療還分急性期(6~8周)、鞏固期(4~6個月)、維持期(2~3年),以防止雙相障礙的復燃和復發。老師在課上提到除了葯物之外,目前電休克療法也是比較成熟和有效的一種治療方式。

而心理治療可以在鞏固期和維持期配合葯物來進行。因為在急性期,由於患者自知力不完全,心理治療很難起效。而在鞏固期和維持期,可以有一部分心理教育工作可以放在改善患者的服葯依從性上,比如認識疾病本身,雙相障礙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生病了可以通過服葯來治療,甚至需要終身服葯。

影片中阿東經歷過嚴重的創傷事件,針對他失手殺死母親這一事件,可能可以先進行創傷治療;同時從影片中也可以看出,他從小在家庭中就被嚴重忽視,父母都偏愛弟弟,母親從結婚第一天開始就對父親不滿,父親很早就逃離了家庭,這些早期的成長環境對他的性格和人格都有影響,他慣於壓抑自己,同時性格上比較敏感,人格上也有一些偏執的傾向;而成年後的一系列的負性生活事件又變成了他病發的導火索。因此在服葯的基礎上,進一步可以採取認知治療、心理動力學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

雖然影片的色調非常灰暗,但一直有一個暖色,就是鄰居家小朋友。盡管他的媽媽一直讓他離阿東遠一點,但他還是會偷偷地講小王子給阿東聽,阿東也是因為他的陪伴,還能離開那張床,走到天台上去。而一直逃離家庭的父親,雖然一度也想把兒子送回精神病院,但在影片的末尾似乎暗示仍然會陪在兒子身邊。盡管他不懂什麼是躁鬱症,但他一直試圖努力去了解和理解。有人在影評中講,如果黃大海選擇陪在兒子身邊,那麼黃大海就變成了阿東,阿東變成了母親,又將是一場無明的輪回。但,就如同這部影片介紹了躁鬱症這個名詞給普通大眾,黃大海也有可能學會如何真正的陪伴和支持阿東。或許他可以先從《雙相障礙患者,你和你的家人需要知道的》這本書開始,了解這個雙相障礙名詞和標簽之下,雙相障礙真實的面目,也能知道對於家屬而言,不離不棄的陪伴和理解對患者就是最大的支持,即便送到精神病院也是為了治療,而不是拋棄。

而社會支持,或許就是從這部影片開始吧,讓更多普通的人看到,了解還有一群特殊的群體正在因為「精神病「的標簽和異樣的眼光,他們正在遭遇著什麼,或許可以讓更多人對這個群體多一些了解和體諒,也能夠幫助更多患者在康復後順利地回歸社會。 

附:

輕躁狂的症狀

(1)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而轉移;

(2)說話比平常明顯增多;

(3) 說話速度比平時快,頭腦比平時更加靈活,有時甚至感到舌頭沒有腦子快。

(4)自我評價過高或言語誇大,吹噓自己;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動增多、難以安靜,或不斷改變計劃和活動;

(6)魯莽行為,如揮霍錢財、輕率投資,或者從事冒險活動;

(7)睡眠需要減少;

(8)性慾亢進。

⑵ 《一念無明》電影觀後感

導語:年度口碑佳作《一念無明》一舉斬獲新晉導演(黃進)、最佳女配角(金燕玲)和最佳男配角(曾志偉)三座重磅獎杯,成績斐然。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一念無明》的觀後感,歡迎大家愛愛閱讀參考!

《一念無明》電影觀後感 篇1

這個社會對待病人真如我們想像般寬容嗎?摔折腿,拄著拐杖,路人退避三舍,怕再把你絆出什麼事故。突發感冒未准備口罩,地鐵上咳嗽兩聲,身邊人默默轉過臉,在噼里啪啦打著字:隔籬有人感冒都唔戴口罩。身體虛弱頭暈眼花不足與外人道,旁人看你並無大礙也不在意,個中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當這樣的痛苦,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疾病,就更讓人驚懼,對其表現出的嫌惡程度,也就更肆無忌憚。影片的開頭,曾志偉飾演的父親大海去精神病院接病癒出院的躁鬱症兒子阿東(余文樂飾演)出院,而早前,妻子在被兒子照料的過程中突發意外身亡。雖醫生稱此事與兒子病症無關,但父親的擔憂寫在臉上。他擠出笑容,故作輕松地與沒什麼表情、說話氣若游絲的兒子打招呼,眼神里卻全是防備。

父子許久沒見,在那之前,父親和在美國的小兒子都不知所蹤,而本來前途一片光明、擁有穩定女友的長子阿東辭掉工作,獨自陪伴病重且情緒不穩定的母親(金燕玲飾演)。母親用咒罵發泄怨恨,阿東在拚命隱忍和爆發中掙扎,終於把自己逼成了躁鬱病人。於是他入院、治療、出院、被父親接回到逼仄雜亂的板間房,試圖以一個正常人的姿態,再次獲得這個社會的接納。

病態的人:那個人樣子好怪……他好像一條狗哎。

如果你將自己代入阿東的視角,會發現他所處的這個世界,如同電影英文片名一樣,是一個mad world:

好友的婚禮上,所有人都在高談闊論嬉笑怒罵,沒人在意主角在說什麼,阿東忍無可忍下的仗義執言,似乎更令好友尷尬;用人單位聽到躁鬱症後避之不及的狀態,並不因他的坦誠和專業能力而改變;笑嘻嘻總是拜託自己和父親的鄰居,在他發病後,第一個落井下石;而狹小的空間,父親枕頭下發現的自衛用具,前女友寬容背後的強烈恨意,甚至令他找不到一個抒發情緒的角落……於是他沖去超市,大口大口吃著可以改善情緒的黑巧克力,換來的卻是路人的指指點點……

於是他強拉起來的,腦袋裡的那根弦,再次啪一聲斷掉,讓他從興奮且動力十足的躁期,滑去猶如萬丈深淵般的郁期。

有關阿東的片段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茫然的他突然疾走乃至大步奔跑在深夜的街道,電影畫面平行向後移動的樣子。阿東像一個被抽離掉的人,在對他而言意義不明的世界裡移動,空洞不知所蹤。他看人的眼神,總夾雜悲傷與懷疑,令人不由擔心,他下一秒會否作出什麼極端行為?而比起那些選擇主動去拒絕和傷害,沒心沒肺的看客,他的隱忍和善良,卻又顯得格外可貴。

好在總有溫情場景彌補:下一秒,他和父親說起年幼時去城門水塘的約定,二人無傷大雅地爭執了幾句,暫時和解,相互依靠著,走回他們的家。

病態的家庭:其實,是不是甚麼都可以外判給別人做?

家當然不是萬能的。而阿東的病因,顯而易見來自他的母親。苦等丈夫與小兒子卻無限失望的母親,沒有其餘的宣洩出口,只能把所有情感垃圾都傾倒在阿東身上。她是阿東世界裡的第一個瘋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需求無度,不懂感恩。她何嘗不可憐,然而她也親手毀掉了為他竭盡全力的阿東的人生。

在前不久上映的紀錄片《伴生》中,其中一位為照顧年邁父母、中年仍未出嫁的女士,對著鏡頭流淚:我好想有時間,可以安靜看一套戲、讀一本書,做些自己的事情,但是做不到!為人子女,都想做到孝順,然孝順的界限在何處,孝順分內事,究竟該親力親為,還是樂得交予他人,自己輕松?

影片中,束手無策的大海打電話給遠在美國的大兒子,兒子一句話說得輕巧:你把阿東送回精神病院,自己選間條件不錯的老人院,錢不是問題。絕望的大海,淡淡問出了這樣一句:其實,是不是甚麼都可以外判給別人做?

曾經他是逃避者:他努力工作,想給妻子更好的生活;他百般辛苦,卻害怕妻子的失望和不滿;他逃避家庭,釀成苦果,決定承擔,卻發現難度遠超他想像。他和阿東在對峙中說出心聲,而曾志偉在這一段落淚剖白的影帝級表現,實在無法不令人動容。

承擔是給自己的枷鎖,逃避是無視責任、把痛苦留給親人……二者之間,有沒有萬全之策?如何在調適好自己心情的同時,也對家人多一份理解和包容?道理說來總是簡單,做起來,卻步步艱辛。

活在這個瘋狂世界:我沒事了

尚未被瘋狂世界改變的鄰家純真小男孩,成了阿東的解葯。在所有人都覺得他荒謬、不正常時,只有小男孩和他正常交流,與他相伴,聽他講話。他坐在天台上,對著急趕來的父親說,我沒事了。

他當然不是沒事。他生活的世界依然逼仄、雜亂、充斥著形形色色自私而缺乏同情心的人類,他依然善良而軟弱、恐懼而堅持,他的父親依然無從理解他的內心,還要背著巨大的包袱尋求解決之道。但年年難過年年過,活下去便有希望,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是影片一個頗為溫馨的Happy Ending。

導演黃進說,這是一個很想帶給香港人的故事:想呈現出如何直面問題、覺醒並尋求改變的狀態。事實上,在壓力巨大的城市裡,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故事中的阿東——不久前,香港心理衛生會的一項調查還顯示,香港人的抑鬱指數創新高,有百分之五點五受訪市民估計患有抑鬱症,需要接受專業輔導及治療,另有百分之九點一的受訪者屬應關注的組群。阿東非但不是邊緣人,甚至還可能早已融入每個人的生活而未被發現。

編劇則強調傷害往往來自不了解,無知造成日常的邪惡。她認為電影最強大之處,就是讓觀眾感受角色的.情感,學懂同理心,從而令世界更美麗。

這個故事整體來說,壓抑又不開心,但曾志偉、余文樂、金燕玲一眾大牌演員卻毫不猶豫以低片酬甚至零片酬出演,更稱之為十年一遇的好劇本(曾志偉語)。在快速發展、冷酷麻木的社會運轉成一部失控機器的同時,能有這樣一部充滿人文關懷、專業水平也絕不遜色的新導演作品出爐,實為觀眾的幸運。

《一念無明》電影觀後感 篇2

沒有完整觀看影片。本片講述了現實世界的人情世故,瞅瞅身邊的社會就可以讀懂故事。導演和編劇忠實於生活,沒有植入自己的觀點立場。在現實中,每位觀眾都有各自的解讀,答案因人而異。

筆者一直感到困擾,阿東(余文樂)弟弟,也是黃大海(曾志偉)二兒子,這一角色存在的意義?沒有二兒子,故事依然完整,為什麼安排這樣一個角色?

媽媽的躁鬱是一家人不幸的開始。關於媽媽的病因,會有不同解釋,筆者給出自己認為,最合情合理的一種解釋。

有一種男人顧家,有一種男人顧事業。顧家的男人工作認真,不求名利,只沉浸在家庭的幸福當中。顧事業的男人同樣看重家庭,負有責任感,但更專注事業,難與家人團聚。顧家的男人常被喚作是窩囊廢,事業型男人常被當成榜樣。若你是女人,會選擇哪一種?

媽媽出身名門,大家閨秀,家境好到何種程度影片沒有述及,但看得出,家人早與她劃清界限。媽媽年輕時追求者眾多,可偏偏嫁給了黃大海,選貨櫃司機,而不是富二代,社會精英。這故事好像童話愛情故事的續集。公主愛上掃煙囪的窮光蛋,大小姐愛上平民百姓,為愛情拋棄地位和金錢,凄美委婉。但續集告訴我們,愛情是理想,婚姻是現實。

媽媽生長在富裕的家庭,自然會有一個顧事業的父親,從小缺少家庭溫暖。因此媽媽選擇黃大海,認為他會是一個顧家的男人。

黃大海得到一顆明珠,必然壓力重重。兩鍾階層,兩種生活。為給妻子原本的生活,他用盡全部時間掙錢彌補。這個結果媽媽萬萬沒有想到,她重新陷入孤獨冰冷的家庭中。媽媽為此躁鬱,更增添了黃大海的壓力。這種因果,使得矛盾愈加惡化,成了一本難念的家常經。

片中,媽媽總在喊:沒人看我。她是在抱怨,是在懊悔,丈夫沒能看懂自己,沒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她改變不了丈夫,也改變不了社會的現實。

兩個兒子恰是這兩種男人。阿東顧家,弟弟顧事業。躁鬱瘋癲的媽媽毒打阿東,好像在抱怨,為什麼留在身邊的不是二兒子。事實剛好相反,媽媽一生都在被事業型男人折磨,她怎會對二兒子抱有幻想。她多麼希望,丈夫能像大兒子那樣,多陪陪自己。

影片講得很徹底,黃大海直到最後才看透人情,才明白有問題的不是兒子,才醒悟妻子的苦衷,才意識到自己的錯。可他改變不了社會的現實。

曾志偉把角色和劇本讀透,搞懂導演的意圖,理解了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父親黃大海,起初心情復雜,不知道兒子阿東出院是好是壞,他只想和兒子過上簡單的生活,了此餘生。阿東躁鬱發作後,黃大海開始焦慮,他期盼兒子可以壓制情緒,但目的還是和兒子苟且活下去,躲在社會的角落。直到阿東被生活擊倒,出現自殺傾向,黃大海的父愛才被喚醒。我們甚至可以微弱感受到,在黃大海心中,妻子的死是一種解脫,可他不想讓兒子再出事。

黃大海參加家屬會談,病友親屬給他支招,怎樣把家人送回精神病院。醫生也給了黃大海一個機會,只要說出阿東有自殺傾向,就可以徹底解脫。病友和醫生也在逃避,黃大海逐漸反轉觀念,看清事實。原來這么多年,他沒有為妻子付出過,也沒有站在兒子一邊,有問題的是自己,而不是她們母子!

片尾。黃大海和鄰居辯論,開始承擔做父親的責任。阿東被人誤會,鄰居們嬉笑怒罵退出舞台。黃大海面對兒子微笑,此時,他終於理解了兒子一直以來的委屈。桃花樹下,父子兩人的意識,靜靜守護著他們溫馨的小家。

阿東沒有病,媽媽同樣沒病。母子二人看懂了現實,人生要活的自我,活的安心,活的真實,不被枷鎖困擾。可母子均無力掙脫,世上又多了兩個孤獨的靈魂。丈夫沒能看懂妻子,還好,父親最終明白了兒子!

本片的諷刺,無疑是阿東好友的自殺。你不覺得好笑嗎?好像真沒聽說過,有病人在精神病院成功自殺。精神病人怎麼會自殺呢?精神病院是正常人的避難所,最正常的地方。

二兒子角色的意義,是讓影片完整。影片並不存在正確答案,也沒有對與錯,是與非,因為導演和編劇依然改變不了社會的現實,改變不了觀眾的選擇,也許你是阿東,也許你會是二兒子。大家都無法改變社會的現實。

筆者寫這篇文字時,意外看到《顛佬正傳》這部老港片。兩部影片內容相近,都在反映精神病患者受到歧視,無法回歸社會的現象。但《一念無明》寓意更加晦澀,更具深度。而且導演和編劇把影片定義成無解的狀態,設計巧妙。

影片沒有強調阿東誤殺媽媽的過程,也許導演心慈手軟,不知如何拿捏。筆者為此存有一絲幻想。媽媽是自殺,她看到了顧家男人的委屈,從兒子身上明白了丈夫的苦衷,她選擇了離開無法擺脫的枷鎖。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卻無法改變別人。婚姻亦是如此,你無法改變你的另一半。有了孩子,家庭更是一團亂麻,想改變的事情越來越多。何必改變,何必強加於親人呢?也許錯的是自己呀!?

⑶ 《一念無明》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一念無明》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Tq7KmOzRrjuzO4FBXPrzg

?pwd=ieg5 提取碼: ieg5
《一念無明》
導演: 黃進
編劇: 黃進、陳楚珩
主演: 曾志偉、余文樂、方皓玟、金燕玲、陳學文、麥子樂、吳肇軒、稅瀞熙、陳彼得、朱躍希、陳鳳珍、曾潔卿
類型: 劇情、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2017-04-07(中國大陸)、2017-03-30(中國香港)、2016-09-08(多倫多電影節)
片長: 101分鍾
又名: Mad World
患有躁鬱症的阿東(余文樂 飾)因為當年誤殺飽受痛症折磨的媽媽(金燕玲 飾)被判入住青山醫院,康復出院後住在當陸港司機的爸爸黃大海(曾志偉 飾)的板間房裡。黃大海試圖關心兒子,但阿東卻並不領情,原來阿東一直對爸爸當年拋棄家庭的事耿耿於懷。阿東重投社會,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唯然他嘗試平復自己,同時阿東也想盡方法希望找回當天談到近乎訂婚的Jenny(方皓玟 飾),沒想到當找到Jenny時,卻有著另一番滋味。

⑷ 《一念無明》經典台詞對白

《一念無明》經典台詞:

1.我不懂做人老公,不懂做人老爸!我不懂。我不懂

2.其實做個混蛋很容易的,搞不定的,就撒手不管

3.不是什麼都可以外判給別人做

4.我都好想學你,但是我做不到

5.你和你混蛋老爸一模一樣。

《一念無明》演員陣容:

黃世東

演員 余文樂

又名阿東。失業青年,罹患躁鬱症,日常就是戰場,在情緒里反覆煎熬。有一天,阿東幫失禁的媽媽沖洗,卻意外結束她的生命,被判入住青山醫院。阿東接治療後出院被爸爸接回到獨居的小室一起住。阿東重投社會,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

黃大海

演員 曾志偉

阿東的爸爸,海員。常年離家不顧癱瘓的妻子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阿東從青山醫院出院後,他把兒子接到自己的小屋裡一起生活,,兩個心懷愧疚的大男人相擠在呼吸都嫌擁擠的斗室中。

媽媽

演員 金燕玲

阿東的媽媽。癱瘓多年,一直由阿東在家照顧。家門就是柵欄,一點點碰撞摩擦都讓母子倆露齒相鬥。有一天,阿東幫失禁的媽媽沖洗,卻意外結束她的生命,

譚思慧

演員 方皓玟

又名Jenny,阿東前女友,曾經與阿東談到近乎訂婚。阿東出院後想盡方法希望找回她,沒想到當找到她時,卻有著另一番滋味。

《一念無明》劇情介紹:

患有躁鬱症的阿東(余文樂 飾)因為當年誤殺飽受痛症折磨的媽媽(金燕玲 飾)被判入住青山醫院,康復出院後住在當陸港司機的爸爸黃大海(曾志偉 飾)的板間房裡。黃大海試圖關心兒子,但阿東卻並不領情,原來阿東一直對爸爸當年拋棄家庭的事耿耿於懷。阿東重投社會,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唯然他嘗試平復自己,同時阿東也想盡方法希望找回當天談到近乎訂婚的Jenny(方皓玟 飾),沒想到當找到Jenny時,卻有著另一番滋味。

《一念無明》精彩影評:

電影《一念無明》里,人人都在離余文樂飾演的躁鬱症患者阿東遠一點。

為保留電影的'最純正、最完整的視聽效果,《一念無明》昨日在內地的上映版本統一為粵語原聲版本。但排片依舊可以用慘烈形容,幾乎各家影院均一場。與之前口碑甚好卻票房不佳的金馬最佳影片《八月》一樣,文藝片在內地市場仍舊受阻。

導演黃進表示,希望《一念無明》可以讓觀眾正視過去、直面生活,“並從中找到值得我們珍惜的人和事,去療愈我們的心靈。”

《一念無明》的黑馬之姿

去年11月底,《一念無明》在台灣金馬影展的頒獎台上拿下“最佳新導演”與“最佳女配角”兩個大獎。當人們的眼光都聚焦於獎項領跑的《七月與安生》時,這部關注小眾群體“躁鬱症”患者的新人導演作品《一念無明》似乎被忽視。四個月過去,這部電影在即將揭曉的第36屆香港金像獎中獲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等8項大獎提名,男主余文樂、女配角金艷玲、導演黃進都是最有力的的爭奪者之一。

初聽這個片名,不免讓人想起佛語的"一念無明,既墮輪回”。然而事實上這是一部純現實的港片,片名“一念無明”就是主人公的生活狀態:不理解人世間的真相,無法融入社會。《一念無明》就是由真實的社會新聞改編,講述了余文樂和曾志偉飾演的父子彼此誤會而又相互虧欠,因為母親的去世讓兩個原本逃避的人不得不共同生活。說到《一念無明》的片名,導演黃進曾表示 “無明就是看不到的事情,一念就是一個念頭,可是一念生萬念,一個念頭後還會有下一個,一個念頭看不清楚,可能我們一直走下去方向都是錯的。戲裡面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在我們相處的時候,有一些最重要的事情沒有看到,就會互相傷害,可是本來我們是相愛的。”

本片導演黃進是新銳導演,編劇出身。 《一念無明》的劇本是黃進和女友陳楚珩從大學時代開始共同創作。24歲到27歲的人生最佳上升期,兩人寫出了這個故事並且拍攝了電影。200萬資金,16天拍攝周期,主演們零片酬出演,成就了金馬、金像等各大電影節青睞的《一念無明》。

2016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導演黃進現場說致謝詞還表白女友:“金馬獎杯好重,多謝各位前輩曾志偉、金燕玲、余文樂,他們不光是幫了我這么簡單,我是個新導演,他們付出了好大的感情在這個作品裡,我感到非常幸運和感激,也多謝《一念無明》的編劇,劇本是電影的靈魂,她是我的靈魂。”

但導演黃進是有遺憾的,無論是資金還是時間,他總覺得如果能再多一點,可能電影又會是另一種樣子。這種遺憾里,有餘文樂曾志偉的不收費押注,也有黃進自己和自己的對賭。

事實證明黃進是厲害的,他沒有辜負擁有的好劇本和好演員,扎實的講了一個故事。

余文樂零片酬接下《一念無明》,就是看中阿東這個人物身上的不同特質。對於平日酷帥形象示人的他,也需要這樣一個角色升級自己的演技和戲路。“他之前沒有演過這樣的題材,特別想要挑戰自己,給大家展示一個不一樣的余文樂。”導演黃進表示。

曾志偉則是被劇本打動,欣然幫助導演聯絡金燕玲:“志偉打電話讓我很開心,也沒有多問。後來見到導演,才發現是導演覺得這個角色一定要是我,托志偉幫忙,他覺得劇本很好才打給我的。”

金燕玲僅僅拍攝了一天就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女配,有時候演戲真的是天分。她仍自謙:“《一念無明》是上天掉下來給我的禮物,我很榮幸我接住了它。”

未婚妻方皓玟在影片中戲份不多,但黃進用幾個鏡頭就證明,她可以拿到金像獎提名。

聚焦香港底層小人物 每個人都是我們自己

正如香港現實又殘酷的現狀,《一念無明》同樣是一部殘酷、陰郁的影片。鏡頭跟隨一個名叫阿東(余文樂飾演)的男人,敘述了母親意外過世,父親(曾志偉飾演)不得不回來和自己生活的故事。影片以阿東的出院、父親的歸來開場,我們看到了底層普通人的生活狀態:狹小的房間擺不下一張雙人床,多家使用的公共廚衛,都只為自己著想的左鄰右舍。這里似乎沒有一個完整又健康的家庭生活狀態,父親在枕頭下藏著小斧頭防兒子,隔壁單親媽媽不願兒子和他們接觸。一個病情穩定出院後卻在現實社會中不被認可的“特殊人”形象,就這樣通過他人的言行展現在觀眾面前。

父親的車禍打破了他們相對無言的相處方式,他需要背著父親上下樓照顧他起居。即使是兩個過去生活里交集不多、心懷愧疚的父子,此時仍有對對方狂躁的關心,連心疼都是靠吼。而此後,阿東在社會中屢屢碰壁,也是父親去照顧他的情緒安慰她。這也是《一念無明》的最大特點,家人之間所有的虧欠和愛都是不願表達卻又阻擋不了的,就如同片中角色對這些關系的迷茫,近在咫尺,卻好像又無法面對。

隨後故事都是圍繞父子展開,未婚妻看似寬容的控訴,好友不堪壓力自殺,求職被拒,都成了人物無法好好生活的真凶。在現在生活的情節里,影片不斷閃回交代二人如此的原因,也告訴觀眾他們註定是逃不掉自己的過去。未婚妻雖然和阿東還著房貸日子拮據,但也充滿期待。母親的意外離世將她組件家庭生孩子的夢打碎,過上了被追債、需要去信教來過活。

當觀眾知道這一切背後的故事時,影片已經過了大半,導演用細碎的生活片段拼貼起一個沉默寡言、無處宣洩的人物形象。再用不斷重復的簡短閃回交代這種性格的成因,這樣壓抑的剪輯,需要對劇本有極大地把控。好在,黃進做到了。

可能我們在期待所有人都有所好轉:阿東的病痊癒了和未婚妻繼續在一起,曾志偉找到了新的住處,一切歸於正常。然而影片就在這樣的情緒里結束了,並沒有往常電影所見的“救贖”。普通人,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如此。

2015年看《踏雪尋梅》,陰沉到底。2016年的《一念無明》,同樣沒有一絲讓人情緒明快的地方。在香港商業片衰落的現在,聚焦底層小人物真實事件彷彿是最好的出路。

今年奧斯卡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同樣是一部關於生活與痛苦的電影。男主殺了自己的孩子,始終無法走出痛苦的泥潭。這兩個角色都曾為了生活下去而掙扎,但都無法孑然一身。過去的不安像甩不掉的影子,一直跟著他們。

生活像是寒天雪,將每個人的情緒掩埋在六尺之下,此時我們需要說一句:我受不了了。

⑸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篇1

沒有完整觀看影片。本片講述了現實世界的人情世故,瞅瞅身邊的社會就可以讀懂故事。導演和編劇忠實於生活,沒有植入自己的觀點立場。在現實中,每位觀眾都有各自的解讀,答案因人而異。

筆者一直感到困擾,阿東(余文樂)弟弟,也是黃大海(曾志偉)二兒子,這一角色存在的意義?沒有二兒子,故事依然完整,為什麼安排這樣一個角色?

媽媽的躁鬱是一家人不幸的開始。關於媽媽的病因,會有不同解釋,筆者給出自己認為,最合情合理的一種解釋。

有一種男人顧家,有一種男人顧事業。顧家的男人工作認真,不求名利,只沉浸在家庭的幸福當中。顧事業的男人同樣看重家庭,負有責任感,但更專注事業,難與家人團聚。顧家的男人常被喚作是窩囊廢,事業型男人常被當成榜樣。若你是女人,會選擇哪一種?

媽媽出身名門,大家閨秀,家境好到何種程度影片沒有述及,但看得出,家人早與她劃清界限。媽媽年輕時追求者眾多,可偏偏嫁給了黃大海,選貨櫃司機,而不是富二代,社會精英。這故事好像童話愛情故事的續集。公主愛上掃煙囪的窮光蛋,大小姐愛上平民百姓,為愛情拋棄地位和金錢,凄美委婉。但續集告訴我們,愛情是理想,婚姻是現實。

媽媽生長在富裕的家庭,自然會有一個顧事業的父親,從小缺少家庭溫暖。因此媽媽選擇黃大海,認為他會是一個顧家的男人。

黃大海得到一顆明珠,必然壓力重重。兩鍾階層,兩種生活。為給妻子原本的生活,他用盡全部時間掙錢彌補。這個結果媽媽萬萬沒有想到,她重新陷入孤獨冰冷的家庭中。媽媽為此躁鬱,更增添了黃大海的壓力。這種因果,使得矛盾愈加惡化,成了一本難念的家常經。

片中,媽媽總在喊:沒人看我。她是在抱怨,是在懊悔,丈夫沒能看懂自己,沒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她改變不了丈夫,也改變不了社會的現實。

兩個兒子恰是這兩種男人。阿東顧家,弟弟顧事業。躁鬱瘋癲的媽媽毒打阿東,好像在抱怨,為什麼留在身邊的不是二兒子。事實剛好相反,媽媽一生都在被事業型男人折磨,她怎會對二兒子抱有幻想。她多麼希望,丈夫能像大兒子那樣,多陪陪自己。

影片講得很徹底,黃大海直到最後才看透人情,才明白有問題的不是兒子,才醒悟妻子的苦衷,才意識到自己的錯。可他改變不了社會的現實。

曾志偉把角色和劇本讀透,搞懂導演的意圖,理解了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父親黃大海,起初心情復雜,不知道兒子阿東出院是好是壞,他只想和兒子過上簡單的生活,了此餘生。阿東躁鬱發作後,黃大海開始焦慮,他期盼兒子可以壓制情緒,但目的還是和兒子苟且活下去,躲在社會的角落。直到阿東被生活擊倒,出現自殺傾向,黃大海的父愛才被喚醒。我們甚至可以微弱感受到,在黃大海心中,妻子的死是一種解脫,可他不想讓兒子再出事。

黃大海參加家屬會談,病友親屬給他支招,怎樣把家人送回精神病院。醫生也給了黃大海一個機會,只要說出阿東有自殺傾向,就可以徹底解脫。病友和醫生也在逃避,黃大海逐漸反轉觀念,看清事實。原來這么多年,他沒有為妻子付出過,也沒有站在兒子一邊,有問題的是自己,而不是她們母子!

片尾。黃大海和鄰居辯論,開始承擔做父親的責任。阿東被人誤會,鄰居們嬉笑怒罵退出舞台。黃大海面對兒子微笑,此時,他終於理解了兒子一直以來的委屈。桃花樹下,父子兩人的意識,靜靜守護著他們溫馨的小家。

阿東沒有病,媽媽同樣沒病。母子二人看懂了現實,人生要活的自我,活的安心,活的真實,不被枷鎖困擾。可母子均無力掙脫,世上又多了兩個孤獨的靈魂。丈夫沒能看懂妻子,還好,父親最終明白了兒子!

本片的諷刺,無疑是阿東好友的自殺。你不覺得好笑嗎?好像真沒聽說過,有病人在精神病院成功自殺。精神病人怎麼會自殺呢?精神病院是正常人的避難所,最正常的地方。

二兒子角色的意義,是讓影片完整。影片並不存在正確答案,也沒有對與錯,是與非,因為導演和編劇依然改變不了社會的現實,改變不了觀眾的選擇,也許你是阿東,也許你會是二兒子。大家都無法改變社會的現實。

筆者寫這篇文字時,意外看到《顛佬正傳》這部老港片。兩部影片內容相近,都在反映精神病患者受到歧視,無法回歸社會的現象。但《一念無明》寓意更加晦澀,更具深度。而且導演和編劇把影片定義成無解的狀態,設計巧妙。

影片沒有強調阿東誤殺媽媽的過程,也許導演心慈手軟,不知如何拿捏。筆者為此存有一絲幻想。媽媽是自殺,她看到了顧家男人的委屈,從兒子身上明白了丈夫的苦衷,她選擇了離開無法擺脫的枷鎖。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卻無法改變別人。婚姻亦是如此,你無法改變你的另一半。有了孩子,家庭更是一團亂麻,想改變的事情越來越多。何必改變,何必強加於親人呢?也許錯的是自己呀!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篇2

由余文樂、曾志偉以及金燕玲共同主演,《一念無明》講述了余文樂飾演的躁鬱症患者阿東,在一次意外中結束了罹患憂鬱症的母親的'性命,而曾志偉飾演的父親很早就離開了這個家庭,阿東出院後卻必須要接受父親的幫助,一步步走回社會。

很多影迷朋友們想要知道《一念無明》好看嗎?講述了什麼故事?豆瓣評分多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念無明》精彩影評吧!

「只能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這段話,出自著名暢銷書《小王子》。本片導演黃進將它放在了片尾。

連接這段話的,還有來自黃進和陳楚珩(本片編劇兼他的女友)面向觀眾的號召——

「情緒病治療是個長期斗爭,治療創傷的心靈不單需要合適的治療,社區支援,還需要大眾去除負面標簽,給予諒解及支持,用同理心去感受和關懷」

關懷誰?

當然是如片中一樣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一念無明》對毒葯君來說是一部偏私密的電影。它的故事很簡單,講的是一位父親如何努力幫助患有躁鬱症的兒子阿東重回生活正軌。

但這部電影論述的主題卻並不局限在單一的人物故事中,相反,它背後包含了豐富的社會議題。這當中,就涉及對精神病患者的關注。

什麼是躁鬱症?顧名思義,躁狂+抑鬱。

知乎上有專門針對這一疾病的講解:

你可以把躁鬱症理解為抑鬱症的近親。患有該類病症的人時而興奮異常,時而陷入情緒低谷。其行為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刺激,出現有異於常人的反應。

從遺傳的角度來講,阿東的躁鬱症並非空穴來風,因為他同樣有一個情緒極不穩定,且身負重疾的母親。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阿東不是這樣的人。

母親病後,父親常年不著家,與自己的關系若即若離。弟弟遠在美國過自己的逍遙生活,家事從不過問。只有阿東,對母親不離不棄。

遺憾的是,阿東的母親並不感恩。也許是因為病痛麻木了她的心智,也許是因為她真的不在乎長子所做的一切。無論他如何付出,在她眼裡都只是個「撲街仔」。

要知道,在香港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是多麼不易。作為一個生活節奏極快的國際之都,巨大的貧富差距與高強度的工作環境,讓生存其間的每個普通人都承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阿東也不例外。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篇3

沒有一部電影是完美的。但相對於我給很多影片心慈手軟的6分或者7分,《一念無明》得10分是綽綽有餘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要用心靈去發現,單憑肉眼是看不見的」。《一念無明》正是一部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傑作。

這不僅是一部關注心理病人的電影,更是一部追尋大愛的傑作。伊朗電影《天堂的顏色》證明:世間最偉大、最勇敢的愛,莫過於生活艱辛的父親對殘疾孩子的堅持。

《一念無明》呈現一個MadWorld,無論父親黃大海,還是兒子黃世東,在世人眼裡(甚至在他們自己內心深處),都是不折不扣的Loser(港話中的撲街仔),卻始終沒有把屬於自己的責任判給別人去做,盡管他們能夠找到千百個讓自己脫身的理由!

無論是在耶穌堂里感恩痛哭,還是在病友家屬群里分享經驗,都難免逃避或麻醉的嫌疑,更別說鄰里之間冷漠自私的「民主」。只有那個像小王子一樣敏感的孩子,還葆有一顆純潔的心靈,能夠發現最有價值的東西。

作為父親,雖然偶爾會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跨境開車時的風光,更多卻是被妻子看不起的悲哀;當兒子生病後,他四處求人求醫,學習醫療手冊,自覺沒有讀過什麼書,只能跟著「手冊」「說明」或「指示」走,一籌莫展時,還是回歸自己的感覺(心靈),才有最後的父子回家。搬家即回家!

曾志偉是老戲骨,在本片舉重若輕。余文樂原本是偶像派,這次成了名符其實的實力派,表演非常出彩。

「菜鳥」導演黃進真是了不起,講故事有條不紊,對情感/情緒的控制恰合節奏。拍了一部非常「中國」/「香港」的電影,卻好幾次讓我想起那部「國際性的」傑作《一次別離》。拋開「國際性」或者「文明/文化」「啟蒙/沖突」意味,就愛與責任而言,《一念無明》足可以和《一次別離》比肩立世。

⑹ 天堂地獄,一念無明,走進躁鬱症患者的絕望與希望

文\歐陽欣

抑鬱的結束,是瘋狂的開始。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躁鬱症,以上這句絕對是最貼切的。

看過電影《一念無明》的人都明白抑鬱症和躁鬱症的區別。然而在生活中許多人對躁鬱症卻一無所知,只是簡單地把躁鬱症患者統稱作「瘋子「。

躁鬱症真的是「瘋了「嗎?發病原因是什麼?躁鬱患者的世界又是怎樣的?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躁鬱症的苗頭,及時就醫咨詢呢?常人又該如何對待躁鬱症患者呢?

這本《自由的囚徒:哈佛醫學天才的躁鬱世界》(以下簡稱《自由的囚徒》)可以給我們答案。

這是一本哈佛醫學天才佩里·貝爾德關於自己躁鬱症發病的記錄,經過其女兒咪咪·貝爾德和編輯伊芙·克拉克斯頓的整理和排版得以面世,為我們打開真實的躁鬱世界。

佩里·貝爾德在醫學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他大學三年內完成了四年的課程,並在大四的時候就開始教授大一新生生理學,然而就是這樣的天才卻得了躁鬱症,從天堂墮入地獄,在絕望中掙扎著前進。

即便是生病,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是醫生,他忍著狂躁的性子,在略微平靜的時候記錄在生病期間的所作所為,以及精神病醫院的所作所為,並對躁鬱症進行研究,於是這本《自由的囚徒》逐漸成型。

在佩里的時代,人們對躁鬱症並不了解,當然即便是現如今也並沒有多少人了解躁鬱症。

躁鬱症又稱作是雙向情感障礙,是狂躁症與抑鬱症兩個極端情緒的結合。

對於躁鬱症患者的絕望和希望,我想再沒有比親身經歷者的記錄更容易讓人理解,讓我們一起走進佩里的記錄,走進他的狂躁世界。

躁鬱症患者在發病期間表現情感高漲時稱為躁狂,心境高漲,思維奔逸,並且急於表達自己,甚至莫名自信,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同時異常亢奮,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感興趣,卻都虎頭蛇尾,無法完成;

而表現為情感低落時稱為抑鬱,情緒極其低落,對之前興致勃勃的事物不再感興趣,並且生無可戀,有罪感和無力感增強,甚至想要或者實施自殺。

可以說在躁鬱症患者體內存在兩個極端的小人兒,他們爭吵著把控大腦的支配權,讓躁鬱症患者的情緒如同跳樓機一般,在極度興奮和極度低落中循環往復,沒有葯物的控制便無法停歇。

《自由的囚徒》還原了躁鬱症患者的痛苦,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卻對自己做過的事保持良好的判斷,在躁鬱症發作期間的一切記憶都不會隨著恢復健康而被遺忘。

這些記憶有時會成為再次發病的誘因, 正如佩里所言:

同時佩里還經歷了一系列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的躁鬱症療法:約束衣、手銬、腳鐐、注射副醛、熱敷與冰敷、長期浸泡在浴缸之中、囚禁在狹小的空間內,以及其他各種治療方式,甚至到後期還接受了腦葉白質切除術,致使他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躁鬱症患者除了要面對病痛折磨和非人的治療方式外,還會面對親朋好友的疏離、拋棄,以及社會的歧視、厭棄。後者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患者如同過山車一般的情緒給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帶來一定的困擾,他們發病時的可怕破壞力也讓許多人避而遠之。

送進精神病院治療幾乎是許多重症患者家屬的必然選擇。遠離家庭,缺少親友的陪伴,躁鬱症患者便缺失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患者們努力地尋求幫助,給親友們打電話,寫信甚至像佩里一樣選擇逃跑。然而許多正常人卻不能理解,他們拒絕提供幫助,甚至切斷與患者的聯系,把他從自己的世界裡抹開,遠遠地逃離。

《自由的囚徒》 中佩里對此深有體會:

除此之外,社會對於躁鬱症患者的歧視,讓他們即便痊癒了也沒有辦法像患病前一樣正常生活。佩里在生病期間失去行醫執照,並在社區中聲名盡毀,他的診所也因此無法繼續運轉,讓他徹底失去經濟來源。

因為躁鬱症,佩里失去了家庭和工作,毀掉了整個人生。

這似乎是躁鬱症患者必然要面對的結果,在電影《一念無明》中男主阿東痊癒後去求職,當HR 問道間隔的一年去做了什麼時,阿東如實回答自己患病去了醫院,便因此遭到歧視,未被錄取。

而梵高生前的遭遇更勿需多提,因為躁鬱症他割下了自己的左耳,於是留下了那幅全世界著名的《自畫像》,他的孤獨和無奈在這幅畫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躁鬱症患者的絕望往往來源於整個社會的歧視,而他們的希望也來自於周邊的關愛。

《一念無明》的男主發病期間其父親的不離不棄,和鄰家小孩的陪伴讓他的狀態日益好轉。

而佩里在《自由的囚徒》中也記錄著自己出逃後接受到的陌生人的幫助,和朋友以及父親的關愛。這些善意讓他獲得生存下去的勇氣。

佩里醫生知道自己的病可能復發,卻依然對生活有著憧憬。如果每個人能夠對躁鬱症患者多一點關愛,多一點理解,那麼一定能在那個絕望的黑暗地獄里撕出一道來自天堂的光,給予他們活下去的力量。

最後,以《自由的囚徒》的結尾作結,想告訴每一個焦慮的,狂躁的,抑鬱的,或是躁鬱的人,請好好活著:

⑺ 一念無明電影資源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xuMemVsGmxJIK-4c5Ty7Mw

提取碼:ypzg

《一念無明》是高先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黃進執導,曾志偉、余文樂、金燕玲、方皓玟主演。該片於2017年4月7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香港真實新聞案件,以一個家庭悲劇描繪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的漠視與不友善,講述一對懷著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對過去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天堂一念無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