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席演講追求自由的亡命徒觀後感
龔彥《讓他人表演》 我很喜歡她帶給我的感覺 淡定平和 堅定但不激昂 但說服力極強 詞彙量極大 整個演講基本沒有重讀的詞彙余世存《失格》 我看的第一個一席演講 當時有一種被雷劈了的感覺 作為心有小夢想 但與現實對接不上的苦悶小青年來說 他的演講讓我明白 勇敢地做少數派 堅持自己 別在物化浮躁的時代失去做人的資格蔣程宇 <回歸 一公斤的創造> 沉浸在講者自己的領域里 把抽象的物理以3 idiots 里 蘭徹的方式予以趣味性的理解和解答 但是由此發出的疑問 很讓我顫栗 我們只需要做一個螺絲釘 我們只是一個消費者么? 也是他讓我明白 我想追求的人生應該是 內心豐盈 有創造力 有行動力馬良 <我的移動照相館> 以自己的方式 記錄平凡人的生活 原來照相不僅可以美化 還可以照進靈魂朱贏椿 <慢慢慢下來> 朱老師設計的書 在南京的先鋒書店看過好多 不同於一般的做書 朱老師的設計很有意思 就跟知乎的瞎扯一樣 幽默得很狡黠 聽他的演講 也非常的有意思 能一花見世界 一葉見宇宙的觀察者 萌萌噠蔡朝陽 《以自由看待教育》 作為一個老師 卻自己在堅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 將被僵化的教科書洗傻的 洗白 帶著鐐銬跳舞吧 就跟迅哥兒說過的 鐵房子還是要撞的 就跟理想與現實的鴻溝一樣 總要想辦法 一點點做出改變 一點點搭建橋梁 實現自己人生的模樣(不好意思,說多了)李曼華 《當我們老去》 敘述的話題值得關注 關注老齡的人們值得敬佩童啟華 《一個做包子的》 簡單平實 有意思 不裝Xvivek 《笑自己 自己笑》 好有趣的一期 一直笑下來 很好玩的一個人 有特別會自嘲的魔力,他的故事和態度 對我們原本就習慣正經的民族性格,,是一個啟發 可以這樣有意思的生活 可以這樣笑別人 笑自己秦明 《無聲的證詞》 法醫 在TVB里看過的,想起來讓人有點想遠離的概念 但是這個簡單、幽默的人 告訴你一個平凡人對自己職業的解讀 他熱愛 他認真 讓人難忘 欽佩 有多少人在自己的職業里讀到了神聖的含義 並願意畢生守護呢 他做到了 陸小璇《炸彈、樹木、黃金 》 同是學景觀的 她做的事情 應該是真正在把自然與人類連接在一起 用景觀去修復戰爭的創傷 滿溢對自然的關懷和對人文的關懷才是景觀從業者的初心 掙扎在生存線上的我們都忘了 我們做了一堆什麼亂七八糟給這世界胡德夫《時光》 叩問生命和時光的旋律 刻在我的心上凌絕頂《為同志服務》 沒怎麼看過 國內同志群體在公開場合為自己發聲 雖然不了解這個群體 但是我尊重他們 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不同價值觀和性取向的人為自己發聲 多元自由吧 世界才不是一個樣子的老樹畫畫《做一個夢》 講者很直接很幽默 心老大了 看看覺得 時光沉澱給一個人的如果是這種狀態 也可以渴望衰老了沈飛《逢場做個戲》 之前看電影《文科戀曲》才知道即興表演的含義 演講後半段的表演非常有意思 即興表演的精髓是說yes 永遠也不說no 人生也是 前面的沒法決定 即成事實 與其抱怨 不如痛快說yes 接納過去 接納自己 再積極向未來去尋找辦法 去精彩起來TANGO 《無里頭與無意義》 他是在朋友圈傳播已久的一系列腦洞大開的漫畫的作者 作品集是《睡不著》 我喜歡他的作品和無羈想像 買了很多本送朋友錢海英 《為熱愛而生》 今晚就是看了她的這期,突然靈魂就顫栗了 說得有點矯情 但是雞皮疙瘩就全起來了 一個人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是可以從臉上讀出幸福的 雖然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 更沒有找到實現的途徑 還是要摸索,嘗試下去 希望有一天 那種由心底里氤氳的幸福能綻放在我臉上 還有好多沒看到,目前這些~基本沒有在知乎答過題,才疏學淺只能給別人點贊,但是一席確實給我打開了一扇窗 就跟知乎一樣 寫下我對一席真實的感受 在此感謝一席帶給我的那些靈魂顫栗和雞皮疙瘩 也希望能為更多的人打開一扇窗 人文、科技、白日夢
B. 一席關於自然種菜的是哪期
龔彥《讓他人表演》 我很喜歡她帶給我的感覺 淡定平和 堅定但不激昂 但說服力極強 詞彙量極大 整個演講基本沒有重讀的詞彙
余世存《失格》 我看的第一個一席演講 當時有一種被雷劈了的感覺 作為心有小夢想 但與現實對接不上的苦悶小青年來說 他的演講讓我明白 勇敢地做少數派 堅持自己 別在物化浮躁的時代失去做人的資格
蔣程宇 <回歸 一公斤的創造> 沉浸在講者自己的領域里 把抽象的物理以3 idiots 里 蘭徹的方式予以趣味性的理解和解答 但是由此發出的疑問 很讓我顫栗 我們只需要做一個螺絲釘 我們只是一個消費者么? 也是他讓我明白 我想追求的人生應該是 內心豐盈 有創造力 有行動力
馬良 <我的移動照相館> 以自己的方式 記錄平凡人的生活 原來照相不僅可以美化 還可以照進靈魂
朱贏椿 <慢慢慢下來> 朱老師設計的書 在南京的先鋒書店看過好多 不同於一般的做書 朱老師的設計很有意思 就跟知乎的瞎扯一樣 幽默得很狡黠 聽他的演講 也非常的有意思 能一花見世界 一葉見宇宙的觀察者 萌萌噠
蔡朝陽 《以自由看待教育》 作為一個老師 卻自己在堅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 將被僵化的教科書洗傻的 洗白 帶著鐐銬跳舞吧 就跟迅哥兒說過的 鐵房子還是要撞的 就跟理想與現實的鴻溝一樣 總要想辦法 一點點做出改變 一點點搭建橋梁 實現自己人生的模樣(不好意思,說多了)
李曼華 《當我們老去》 敘述的話題值得關注 關注老齡的人們值得敬佩
童啟華 《一個做包子的》 簡單平實 有意思 不裝X
vivek 《笑自己 自己笑》 好有趣的一期 一直笑下來 很好玩的一個人 有特別會自嘲的魔力,他的故事和態度 對我們原本就習慣正經的民族性格,,是一個啟發 可以這樣有意思的生活 可以這樣笑別人 笑自己
秦明 《無聲的證詞》 法醫 在TVB里看過的,想起來讓人有點想遠離的概念 但是這個簡單、幽默的人 告訴你一個平凡人對自己職業的解讀 他熱愛 他認真 讓人難忘 欽佩 有多少人在自己的職業里讀到了神聖的含義 並願意畢生守護呢 他做到了
陸小璇《炸彈、樹木、黃金 》 同是學景觀的 她做的事情 應該是真正在把自然與人類連接在一起 用景觀去修復戰爭的創傷 滿溢對自然的關懷和對人文的關懷才是景觀從業者的初心 掙扎在生存線上的我們都忘了 我們做了一堆什麼亂七八糟給這世界
胡德夫《時光》 叩問生命和時光的旋律 刻在我的心上
凌絕頂《為同志服務》 沒怎麼看過 國內同志群體在公開場合為自己發聲 雖然不了解這個群體 但是我尊重他們 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不同價值觀和性取向的人為自己發聲 多元自由吧 世界才不是一個樣子的
老樹畫畫《做一個夢》 講者很直接很幽默 心老大了 看看覺得 時光沉澱給一個人的如果是這種狀態 也可以渴望衰老了
沈飛《逢場做個戲》 之前看電影《文科戀曲》才知道即興表演的含義 演講後半段的表演非常有意思 即興表演的精髓是說yes 永遠也不說no 人生也是 前面的沒法決定 即成事實 與其抱怨 不如痛快說yes 接納過去 接納自己 再積極向未來去尋找辦法 去精彩起來
TANGO 《無里頭與無意義》 他是在朋友圈傳播已久的一系列腦洞大開的漫畫的作者 作品集是《睡不著》 我喜歡他的作品和無羈想像 買了很多本送朋友
錢海英 《為熱愛而生》 今晚就是看了她的這期,突然靈魂就顫栗了 說得有點矯情 但是雞皮疙瘩就全起來了 一個人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是可以從臉上讀出幸福的 雖然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 更沒有找到實現的途徑 還是要摸索,嘗試下去 希望有一天 那種由心底里氤氳的幸福能綻放在我臉上
C. 一席的節目播出
一席現場NO.01 2012.08.26王盛林《創客的世界》王曉星《拯救緙絲》余世存《失格》韋凱元《普通人的音樂夢想》小鵬《那束微光,就是夢想》文大川《最後的漂流?》布萊恩·溫斯頓《「信息革命」可曾存在》表演嘉賓:洛兵一席現場NO.02 2012.09.22楚人懷玉《一個創業者的妥協與希望》楊鵬《沒有紋身的紋身師》丁丁張《人生需要揭穿》漢字叔叔《生命的冒險》庄羽《致我已逝去的青春》耀揚《廚房的秘密》一席現場NO.03 2012.10.28何峰《最好的禮物》范立欣《一種關注》李博《本我的出口》潘勛卓《最美麗的未來》蔣程宇《回歸:一公斤的創造》鄭傑《聰明的病人》王秋楊《蘋果十年:公益的腳步》一席現場NO.04 2012.12.01塗子沛《數據開放與公民精神》吳元新、吳靈姝《守望藍印花布》任鑫《我的精益創業》舒義《創業8年》魏軍《當船帆升起》大冰《趕著音樂放牧》顧森《追逐語言的規律》表演嘉賓:趙雷 大冰 《南方姑娘》等一席現場NO.05 2013.01.12孫慶偉《草原的傷疤》孫春龍《沒有回家的士兵》孫維澤《行動吧》馬良《我的移動照相館》張強《醫·生》蔡仕偉《守藝精神》龍春林《花木間的神明》朱贏椿《慢慢慢下來》表演嘉賓:趙照 釜辰 《慢慢的》等一席現場NO.06 上海場 2013.03.10蔡朝陽《以自由看待教育》洪啟《歌聲中漂泊的羊》李大維《魚便便的魔力》孔祥東《音樂是什麼》成公亮《流動的傳承》蘇運升《房子的革命》陳能場《生病的土地》一席現場NO.07 2013.03.30晏禮中《享年》張曉松《口袋裡的藍調》姜振宇《微表情》黃小山《垃圾里的哲學》喬小刀《本真》陳統奎《再造故鄉》魏明輝《廢現》胡家祺《無人機快遞》一席現場NO.08 2013.04.20老鑼《找到自己的聲音》王一揚《時裝不裝》蘇陽《土的聲音》黃繼新《社交時,我們在干什麼?》賈偉《上上之道》梁鴻《看見「看不見」的中國》趙希崗《剪紙的故事》
一席現場NO.09 香港場 2013.04.28楊兆澤《紅鼻子的故事》鄧敏琳《剩食香港》崔允信《獨立是一種態度》一席現場NO.10 2013.05.18錢海英《為熱愛而生》李遠江《發現身邊的歷史》庄雅婷《我們如何走到這一步》童啟華《一個做包子的》李曼華《當我們老去》朱志偉《字體的力量》李淼《越弱越暗越美麗》高磊《硬體創業》一席現場NO.11 2013.06.22張玫《革命生產兩不誤》龔彥《讓他人表演》黃一峰《我的自然生活》王川《動畫電影的工業實踐》朱進《我們為什麼仰望星空》陶冶《陶身體劇場》方柏林《過剩時代的學習》羅伯特.K.惠特曼《追緝國家寶藏》表演嘉賓圖爾遜《行者樂隊》一席現場NO.12 2013.07.20殳俏《人與食物的美好關系》蔣磊《從做BBS到做衣服》古奇《靜下心來過家家》寧舟浩《身邊的時代》劉暢《雕蟲故事》表演嘉賓阿勒《前世愛而不能》一席現場NO.13 2013.08.18何力《不只是活下來》秦明《無聲的證詞》饒平如《平如美棠》於曉丹《細節裡面有魔鬼》盧中強《民謠在路上》潘昊《從1X1,000,000到1,000X1,000》傅國涌《尋找真相就是尋找未來》芭芭拉·W·薩亞德《重新認識我們的性》表演嘉賓戲班樂隊《時辰》一席現場NO.14 2013.09.07邢山虎《游戲人生》劉夙《黛玉花與五毛草》皮三《我希望能永遠保持錯誤的力量》林曦《無用之美》一席現場NO.15 2013.10.20黃永松《傳統風物宜子孫》史蒂夫·漢森《289段鄉音》毛向輝《為什麼不》老賈《我有一塊田》吳金黛《大自然音樂的饗宴》一席現場NO.16 香港場 2013.11.03林奕華《故事的缺席》范寧《流逝的人本》鄺穎宣《動物情書》一席現場NO.17 2013.12.08徐銘恩《3D列印人體器官》海弟《木頭人海弟》范宗沛《一天》熊亮《墨水敘述生活》許宏《考古隊長》嚴實《Y染色體攜帶的歷史》一席現場NO.18 2013.12.21張帆《一個節日的誕生》賈樟柯《事實的重塑》陸小璇《炸彈、樹木和黃金》周智勇《了不起的周先生》彭怡平《從History到Herstory》萬瑪尖措《大地舞者的香巴拉》齊漠祥《千錘百煉》奚志農《野性中國》表演嘉賓馬頔《凝而憂》《南山南》《孤鳥的歌》一席現場NO.19深圳 2014.01.12劉慶元《無形的戰線》胡德夫《時光》吳立新《四十米深藍》周雲蓬《行到水窮處 偏要大聲唱》Chris Barden《領養小鋪》劉慶元《無形的戰線》一席現場NO.20 2014.03.02老樹畫畫《做一夢》凌絕頂《為同志服務》沈飛《逢場做個戲》齊柏林《看見台灣》朱曉雨《只有足球可以》南瓜《不軌音謀》一席特別場 克里斯·安德森《新工業革命》邁克爾·桑德爾《金錢不可買的東西》馬克·赫斯特《荒唐的歡樂水泵》凱文·凱利《未來3000天》
黃睿《塗鴉大學》
D. 為什麼《星際穿越》書架上有這些書
日前,隨著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影片《星際穿越》的大熱,其中詩歌、物理原理等各種細節都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在電影開端,少女墨菲試著解密看似隨機從書架上落下的書,她堅信她所稱之為「幽靈」的東西正用書來傳遞信息。
事實上,諾蘭確實別有用心:他為墨菲的書架所選擇的書,不僅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相符,也傳遞著他自己的理念世界,從這些書目也可以看到,正是這些文學作品啟發了諾蘭的電影構思。少女墨菲的書架,上面的書看似是隨意的道具,被有心的網友翻出來,原來這些「道具」里傳遞了很多信息,被稱為導演諾蘭的「心機」。
這些作品啟發了這部電影
有網友表示在電影上映前的預告片截圖中也發現了6本書,並且靠這6本書琢磨出諾蘭是要講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有人說,這些書是導演諾蘭別有用心的結果,他為墨菲所選的書不僅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相符,也傳遞著他自己的理念世界,甚至從這些書目也可以看到,哪些文學作品啟發了諾蘭導演這部電影。
不過,科學松鼠會成員猛獁則告訴華商報記者:「書架的布置應該是和人物背景契合,它暗示了主角的閱讀喜好,男主人公並不甘心做農民,他還是渴望做工程師、宇航員的知識分子,劇中有句台詞,他不屬於大地,屬於地球之外。就是這個意思。」
網友「胖胖」說:「我個人認為書是人類文化的傳承工具,電影里用書架上的書來傳遞來自五維空間的知識用來拯救人類是有引申含義的。」杭州師范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夏烈也認為:「導演用這個情節告訴大家,家裡的書架恰恰是最神秘的東西,是主人公女兒說的那個幽靈。書承載著人類文明和記憶,在片中他們最終溝通的渠道就是一個書架,站在書架兩端的是父親和女兒。」書評人蔡朝陽談到諾蘭這些書與時間有關的話題,他認為:「人類有尋找永恆的沖動,人類所有的關注都是關於永恆和時間的,知識對世界的解釋有很多種,科學控用科學來解釋,文學家用文學性的語言、哲學性的語言來象徵和隱喻,都是一種對世界的看法。大家討論的是時空,人類,永恆,表面是科幻電影,其實是提出哲學命題,導演也不負責解釋,因為電影、文學表現的往往是科學尚未證實的東西。」
書中大量的隱喻,知識不夠看不懂
這份書單對大部分人來說是相對陌生的。伊恩·班克斯《捕蜂器》、瑪德琳·英格的《時間的皺紋》、艾勃特的《平面國》……看到這些書名,北京萬聖書園的創始人劉蘇里笑著說他沒看過,有些只聽過。「我三年前看過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看不懂,有點像愛爾蘭作家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大量的隱喻,知識不夠看不懂,知識夠也不一定能看懂。」
記者將這份書單發給一些書評人,都看過的幾乎沒有。杭州師范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夏烈告訴華商報記者:「這些書按種類來分,第一類是硬科幻,是標准物理學方面的學術著作,還有科普著作,專業度高,要有比較專業背景或者長期閱讀科幻的背景才能看懂;第二類是軟科幻,以科幻為背景的懸疑小說、言情小說等,這類書一般以科學幻想為背景,在一個異度空間或者科幻背景講一個故事;第三類是文學大師留下的世界文學經典,比如博爾赫斯、馬爾克斯,這類書的特徵是具有幻想力,比如博爾赫斯的《迷宮》,本身就是充滿懸疑的。」
科幻文學會是未來主流文學樣式
從電影《盜夢空間》開始,導演諾蘭的科學癖已經開始影響很多人的欣賞習慣,乃至閱讀習慣。「導演是個有科學癖好的人,從書中我們就能看出,一個是關於宇宙學,一個是物理學,雖然兩者關系很接近,但有區別,還有一個就是潛意識,心理學,而他廣泛持續的閱讀,也影響了他的整個導演思維和導演藝術。」夏烈認為這其實蘊含著另一種傾向,就是未來主流文學樣式的變化。「科幻文學、奇幻文學和生態文學,我認為他們會是未來主流文學樣式。當國內外科幻小說一『合謀』,這個潮流就起來了,原因是中國觀眾和讀者,原來的閱讀層次太舊了,言情,武俠,還有網上的小白文,它們對智商的挑戰是不高的,起到滿足我們休閑和娛樂的作用,當大量充斥在網路上之後,則會物極必反。讀者需要來挑戰智力、有些難度的作品,科幻小說,尤其是硬科幻,有一種刺激感,逼著你努力去靠近它。」
另一方面,夏烈認為跟時代發展有關,「科學猜想離我們越來越近,每個人如果不研究科技與時代的融合就落伍了,整個世界的生活都在跟科技融合,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感受科技,了解科技,這是有前兆的。比如科學松鼠會能夠嵌入到很多年輕人的生活中就是一個例子。轉型早就開始了,大家也不要急躁,大片的直接刺激,書籍的隱喻等等,自然而然會給你補課,加上新媒體大量轉載的知識點,也會讓我們學習得更快。」
但夏烈強調了一點,「唯一要提醒的是,創作科學幻想性的作家在中國太少了,像寫《三體》的劉慈欣這類的更少,而且他出身理工科,希望更多的人,有興趣和能力參與進來,這很重要。」
E. 自由散漫、無聊發呆,為什麼在家長眼裡就成了虛度光陰
近期各大中小學都已進入期末考試,或是期末沖刺階段。大小測驗,成績排名,更是成了家長們最後一波的焦慮。
一分之差,落人之後,都會成為假期再加一門補習班的正當理由。孩子卷面上的分數成了比公司單位績效更讓人焦慮的事實。這其實是將成人的思維方式和評價標准過早地投射在了孩子身上,自由散漫、無聊發呆,在家長眼裡就成了浪費生命、虛度光陰。
「在很多次演講中,我都問過聽眾,愛的反面是什麼。多數家長會回答,是恨。我不以為然。因為愛與恨,屬於同一種情感,無非是硬幣的兩面。我說,愛的反面是控制。有控制有依附,沒有自由,而愛是生命的自由狀態。」
愛是生命的自由狀態,也是給予孩子一段從容成長的時間。
今天,FUN聲的聲音來自我們FUN聲群的四位小夥伴:MM、Savanna、小蝶和陽陽。她們為大家分享的是2018年1月3號新京報書評周刊微信端推送的《孩子,你有權一生虛度光陰》(撰文:蔡朝陽)。
MM Savanna 小蝶陽陽
《孩子,你有權一生虛度光陰》
BGM:Ravel:Adagio Version 2,Largo
學書法是菜蟲自己的主意。大概因為班級里有個同學在學,並且向他炫耀可以寫春聯,於是此蟲也強烈要求。不過呢,書法是要每天練習的,菜蟲雖拜了師,但並不在家勤練,我也隨他,無非也看作一種玩。
當然有人會問,學書法有什麼用。學書法有什麼用?這其實也考驗我,但我總是認為,藝術啊,游戲啊,就是沒有用的,如果一定要有用,那學書法確實不如學殺豬——後者確實也是一種技能。
當然人是有價值感的,文藝老爸此前半輩子最大的痛苦就在於這個價值感。有時夜深,文藝老爸會自我追問,為什麼,究竟這個價值感來自何方。你不停地尋覓,你難以將息,坐卧不寧,你究竟是為什麼。這就是我們一直追問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現在我認識到,這僅僅是因為,這個責任是被賦予的。
菜蟲,今天我要明確地告訴你,你有權拒絕那些被賦予的責任,你有權一生虛度年華,只要你自己願意。而書法呀,電影呀,諸如此類的藝術,就是為了我們虛度年華而准備的。有一種人生的選項,就是做一個完全無益於世道人心的人,完全無益於人類文明進步的人,你只需要游手好閑,虛度時光。如果你選擇安靜地寫字,不是為了說明寫字有多麼牛,而是你完全可以浪費自己的生命,你完全有權利,去做毫無意義的事情。這是你的第一權利。
當然,也還有一種可能,也許終於有一天,因為不斷的自我追尋,你發現自己原來也領受著天命。這才是你自己的天命。可是,一個人領受天命,既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也是一件悲慘的事情。幸運的是,你將會找到自己的人生;悲慘在於,這樣,你恐怕就再也不能讓自己荒廢時光了。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你欣然發現,一生的使命就是虛度時光。
但既然老爸選擇了生養你,老爸就要為你擔負老爸的責任,這個責任之一就是,我要明確告訴你,你不必活在虛妄的責任感里,你不需要出人頭地,不需要平步青雲,不需要寶馬輕裘,你有權一事無成。
這是你與書評君共同打造的一檔聲音欄目,每周二和周五准時與大家見面,讓我們一起嘗試用聲音做點好玩的。每階段FUN聲會提前預告一個主題。希望你能圍繞這個主題,選取一本你最愛的書或文章,並在其中找到你最願意分享的段落,朗讀出來,錄成音頻。讓你的聲音在FUN聲放聲。
尹平 訁
本期主題
書評君
書 口
一直以來關注書評君的你,心中一定有一篇文章,讓你對書評君念念不忘。所以這一期,我們希望你在《新京報書評周刊》上選出一篇你最愛的文章,把其中你最願意分享的段落,朗讀出來。我們很期待藉由你的分享,能讓更多的人聽到書評君的聲音,你的聲音。參與方法如下:
1
主題選擇
根據我們每階段預定的主題,選取一本你最愛的書或文章,並在其中找到你最願意分享的段落,朗讀出來,用錄音設備錄制時長為5分鍾左右的音頻。
2
標准規范
開場介紹請統一為,「閱讀需要主張。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是書評君的聲音」。錄制時請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並非常推薦自己配樂。音頻格式以mp3、wma最佳。
3
自我介紹
寫一段話,簡短介紹一下你自己,還有這本書以及你為什麼選擇它。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同我們分享更多有關這本書或這段聲音背後的故事,我們很想聽。
4
投稿方式
把音頻文件和介紹文檔發至郵箱,郵件正文末請留下個人微信號或聯系電話,郵件標題請以「主題+書名(或文章名)+姓名」統一標識。
如果你的聲音被選中,我們還將邀你加入FUN聲群,讓我們一起用聲音做點好玩的。
新一期主題「書評君」仍在尋聲。我們期待,FUN聲下一個聲音就是你。
FUN聲
閱讀需要主張
微信公眾號ID : ibook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