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藝術的力量電影天堂

藝術的力量電影天堂

發布時間:2023-06-01 09:12:55

① 佳片《天堂電影院》欣賞解析800字觀後感

《天堂電影院》的穿幫鏡頭:1954年的日歷是不正確的。日歷上顯示1954年4月1日是星期五,實際上這一天應該是星期四。其他時間都是正確的。 我為大家帶來幾篇《天堂電影院》觀後感供大家閱讀。下面是我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一

記得有人說過,電影就是另一種生活,或者說,是另一種生活狀態。喜歡電影,因為對藝術的欣賞和熱愛,喜歡陶醉於一個更精緻的現實世界中,讓我哭、讓我笑、讓我感動。

一杯茶,一份點心,一部電影,三樣東西加起來就是一個美好的周末。這個周末,突然想再次重溫一下吉賽貝.托納多雷大導演的「時空三部曲」——《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當然首選的是《天堂電影院》,一部獲無數世界大獎的電影,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想不到,再一次重溫裡面的情節,卻再一次被感動得淚流滿面。雖然電影沒有很宏大的場面,但在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刻畫的很深刻,將小人物的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簡潔的畫面,將這些純朴的感情能給我們的心靈帶來震撼。

影片講述二戰的時候,義大利西西里島一個小鎮上的居民和天堂電影院之間的故事。那時,小鎮居民生活中唯一的樂趣就是到一家叫做「天堂」的老式影院去看電影,以暫時忘記生活中的種.種不幸,因此,都愛往天堂影院跑——在那個年代,成為人們唯一的精神流放地。

故事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回溯主人公多多30年前的回憶,細膩動人,看得我唏噓不已。尤其是導演在片中設置的若干小橋段,常常令我有心頭一動的感覺。整部影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事的結局,在羅馬的現代影院里,多多獨自一人在放映、觀賞那盒阿爾弗雷德留給他的膠片。銀幕上出現了當年因神父要求強行刪除的一系列接吻鏡頭,這些被阿爾弗雷德收藏連接在一起的膠片,按時間順序,依次喚起了多多深埋在內心深處的珍藏——故鄉、電影、恩師、初戀……不知不覺淚水已悄然流下,大導演的內心依然是那個熱愛電影與生活的多多……

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把整部影片看完,心靈再一次被震撼。阿爾弗雷德對多多的愛,那句站台上告別的說話——「別回來,不要想念我們,不要為鄉愁所牽絆。假如你真回來,不要來見我。不論你將來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敬業樂業,就像當年還是小鬼頭時,一心一意愛護放映室那樣」,還有多多那份對阿爾弗雷德這位是老友亦是老師的悼念,對真愛的執著,對故鄉的牽掛,對戰爭的抱怨,對人性的張揚,對電影藝術的敬意,這一切觸動著我的心靈。

我們總是會被什麼感動,似曾相識的故事和情感在銀幕上變成經典,看電影時偷偷拭擦著眼角的淚水,其實是在重溫自己溫暖的情感理想。就像中年的多多坐在銀幕前觀看那些曾經被剪掉的接吻鏡頭而淚流滿面時。懷念和感動充盈內心,是阿爾弗雷德幫助他完成了電影生涯中的一次洗禮,和最重要的一次感動。

再一次的回味整個故事,真的有太多的感慨,這就應驗了蝴蝶效應,一個決定足以能改變人的一生!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每一個機遇,為自己的人生奮斗。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二

今天,觀看了一部影片----《天堂電影院》,平淡卻飽含深情的劇情深深地打動了我。

影片以主人公多多的回憶貫穿全劇,三十年前的小鎮人們的生活與電影息息相關,電影為人們帶來多少夢想和歡笑,為小多多的童年乃至青年創造多少絢麗色彩。在舒緩的音樂中,我們和主人公一起緬懷往事,就像品嘗一杯醇厚的酒。觀看過後,彌漫的酒香仍使我沉醉感慨,不能自已。

其實,每個人何嘗不是演員,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演繹自己認為最生動的情節。西西里小鎮上的人們在觀看電影,而他們沒想到----他們同時也在上演一部最生動的電影。多年以後,這些看似普通的情節讓坐在屏幕前的我們,觀看過後,唏噓不已。

時光就是釀酒師,它用一雙無形的手,把所有的回憶封存、發酵、最終釀制出最值得回味的歲月之酒,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都會在心的某一處停留、在生命的某一刻回首、翻出發黃的記憶,品嘗最美的甘醇 。劇中的多多就是這樣,三十年不曾回過家鄉的他,在回去後才知道,往事歷歷在目,並且經歲月過濾,當年的苦澀、沉重早已追尋不到,留下的,卻是色彩最為斑斕的畫面!多多說:「我彷彿覺得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原來我一直屬於這里」。家裡的老母親,依然那麼慈祥,依然為了等他回家30年沒有鎖門,自己房間依然和30年前一樣,他依然要求別人叫他多多,依然有一群人懷戀著天堂電影院。

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巨大而神奇的布袋,所有的行走腳印都被它容納封存,等待生命的某一刻被隨時提取。感謝記憶,讓我們的人生擁有回味的樂趣、品嘗的樂趣!我們何嘗不像多多一樣,內心塵封無數往事,只等待某一天,這些往事會被回憶之手拉開帷幕,到那時,我們會和多多一樣,演繹一部更溫情的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三

《天堂電影院》是義大利著名導演兼編劇朱塞佩·托納多雷的"時光三部曲"之一,影片描寫的是一個特別喜愛看電影的小孩多多與放映師艾弗特的忘年交,圍繞電影、電影院或是放映電影的演進,講述了老放映師引導多多逐漸走向國際化電影人的故事。

筆者只想從他成為國際著名的電影人方面談談對電影的感悟。這幾天正好在看一本從朋友處借來的關於中外教育的書籍,書中一段話很引人注目:國外的孩子在最善於幻想的時候受到贊賞而發展了想像力;在最有表達欲的時候受到了鼓勵而發展了表達能力;在最喜歡動手的時候受到訓練而發展了動手能力;在最有好好奇心的時候得到了機會而發展了探索能力。

艾弗特可能一開始討厭多多打擾他,但時間一長就接受了多多,並盡量滿足多多的各種要求。放映室是多麼令人尤其是兒童感到神秘的地方啊!艾弗特把多多領進放映室,讓多多撫摸任何一件陳設,把多多抱到膝蓋上,讓多多從放映孔里看電影,等於多多享受了專場,他還把一些電影技術的活讓多多去做,如讓多多剪接膠片,甚至教多多放映影片等……

尤其一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多多沒有完成媽媽交給的家務而是去看了電影,且把錢給丟了,因此受到責罰,艾弗特過來解圍,他機智地說:錢一定在清掃師傅清掃到的觀眾的遺留物里。趁大家檢查物品不注意的時候,他把自己的錢塞進遺留物里,從而避免了多多受更嚴厲的責罰。多多成長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里,而和艾弗特的友誼恰恰彌補了他生活中的缺失,讓小多多得到了溫暖的、智慧的、力量的父愛。正是多多與艾弗特在一起的時光,滿足了多多的好奇心,並有了剪接膠片、放映影片等操作性活動。這些不正是培養了多多的想像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探索能力嗎?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多多對於電影的熱愛與夢想吧!

很多人的成就都源於兒時的夢想,我想多多後來成為國際著名的電影人,與此不無關系吧!願《天堂電影院》對我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所啟示。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四

這個星期的影視作品分析課,老師放了一部名為《天堂電影院》的電影,邊欣賞邊分析講解給我們聽。我也是這學期剛接觸影視這門課程,以前學的大都關於平面的,所以剛開始會帶著普通人的視角去看。

不過隨著老師深入的講解,我也越來越覺得這部電影很經典,很有意思。

故事講述的主人公多多的一生,採用蒙太奇的創作手法,來回憶30多年前的往事。主人翁多多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子,艾費多是"天堂樂園戲院"的放映師,由於劇情的種.種因素,使得他們建立起來亦師亦友的感情。艾費多影響了多多的一生,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帶領著多多成長。在他死後,留給多多的是一盒,重新串連起多多遺失了三十年的回憶與情感膠片。

多多與銀行家的女兒艾蓮娜真誠相愛, 但在艾蓮娜父母的干預下破滅。多多服了兵役,艾蓮娜也離開小鎮去上大學。痴情的多多始終沒有忘記艾蓮娜。在艾弗多的勸告和愛情的失意下,多多離開了小鎮,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一晃三十年過去了,成為著名導演的多多。在聽到艾弗達去世的消息後重新回到闊別已久的小鎮。鎮上那座記載著他成長和快樂的"天堂電影院"已是廢墟一片,在遇到已成人妻的昔日戀人艾蓮娜後,發現當初造成二人分離的正是艾弗多。而此時,多多也理解了艾弗多的良苦用心。

《天堂電影院》有很多地方都能連接交代上。比如說在電影院裡面所有的人都嚇的不敢抬頭,劇中的兩個人物,一男一女卻不怕,相視而笑,後來的鏡頭裡面他們就坐在了一起,並有了小孩,那個買彩票的人中了大獎,後來電影院被燒了,是他花錢從建電影院……裡面也有很多劇情很搞笑,加上老師跟我們說電影是台灣人翻譯的,深刻的記著有一段多多和艾費多一起考試,艾費多對著多多說要:罩我。還有就是多多幫助同學5*5等於25,多多用手指著書上的聖誕樹,聖誕節是25號,由此可見小孩子是多麼的聰明。搞笑過後總會有悲劇,電影院失火。艾費多差點喪生火海,是多多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了艾費多,可見2個人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劇中不停的敘述多多跟艾費多兩個人的戲,兩個人總是一會鬧矛盾,一會和好,這樣才加深了2個人的感情。艾費多,這位天堂電影院的老放映師,多多心中的上帝,才是真正偉大的導演!另外,青年的多多還有一段感人的愛情戲,當一個人愛上了另一個人,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想著她,付出努力的多多和艾蓮娜在一起了,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2個人還是分手了,多多去當了兵,在當兵的過程中,導演就用了幾個鏡頭,一帶而多。回來後看到了車已經成了雞窩,艾費多已經卧床不起,接著艾費多叫多多離開這個鬼地方,出去闖闖,這一闖就是30年,收到艾費多逝世的消息後,多多第2次回來,這幾十年多多都沒有回來,成了義大利著名的導演,導演的一生也是由別人所導演。(www.fwsir.com)最終,我明白了,多多情愛之路的不幸內生於,他遇到了一位對愛情悲觀的老人,但卻善良又值得信任。

看到多多小時候的摸樣,總能回想起自己回到了童年,童年的歡樂時光,是一輩子不可磨滅的,如今我走上了攝影這條路,我會努力一直走下去。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五

「生活和電影不同,生活···苦多了。」這句被我們經常念叨的言語出現在了《天堂電影院》的對白中。心被狠狠地感動了一下,隨即左眼與右眼不自然地分泌出絲絲鹽澀。我們一直探索著情感最真處的起源點,好讓神經獲得短暫的突兀;我們一直追尋著靈魂最深處的交織點,好讓思想獲得永恆的烙印。感動是一把利器,刺透了人所有的偽裝,使人不停地落淚。故鄉在淚水中隱約依稀,有羊,有初戀,還有電影院。朱塞佩·托納托雷的《天堂電影院》力量巨大,驗證了影像是情感的凝聚體,是思緒的發散體。

《天堂電影院》幾乎成為了學院影視鑒賞課程必看的影片之一,往往還是第一部觀摩的影片。在影片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堅強?什麼是執著?什麼是真愛?生活真諦又到底為何物?……主題積極向上,給人信心,給人勇氣。在影迷們的心中,《天堂電影院》是一座豐碑,後來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與《海上鋼琴師》雖也貴為經典,可是與前者相比還是有些差距,也相信應該還是《天堂電影院》根深蒂固的原因吧。

童年的多多摯愛電影,在這個鬼靈精的眼睛裡,彷彿也看到了自己曾經的愉悅。那時候,我大概十來歲左右,與鄰居的玩伴經常溜進電影院看電影。「溜」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我們先要翻過鐵門,沿著羊腸小道走上了1分鍾,輕手輕腳地打開小門,過了小門,就是電影院的廁所了。然後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躲過查票老頭疑惑的目光,就大功告成。在無數次的「溜」中,我們沒有被那查票的老頭子抓住過,甚至有幾次我分明看到他對著我微笑,難道他就是傳說中的「阿爾夫萊多」?影像中的阿爾夫萊多是個和藹的老人,是個放映員,懂得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別人,也樂意把自己的智慧贈與需要有幫助的人。電影把多多和艾費多聯系在了一起,故事也就隨著這條線緩緩展開,「電影與生活的辯證關系」也就開始了。

電影是個美好的物質,銀幕中影像游離跳動,散發出眾多的「酸甜苦辣」,使小鎮的人們得到了情感的寄託。多多熱愛電影,他把買牛奶的50里拉奉獻給影院,寧願找來一頓臭打也在所不惜,電影在孩子的眼裡是最美最美的。由於電影過於美好,多多又深陷其中,他對周遭的環境就有所疏遠了,做事情總以為可以達到完美,即使現在暫時不能成功,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夠璀璨炫亮。他離不開家庭,離不開艾費多。直到愛上了艾琳娜後,生活與電影開始有了隔閡。現實中,多多用了100天的夜晚,守候在艾琳娜的窗外,一顆炙熱的心在一年中的最後時刻慘淡離去。這是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是有失敗和磨礪的。幸虧,艾琳娜改變了初衷,在放映間與多多深情相吻相擁,把生活從蒼白拉到了鮮紅。可是朱塞佩·托納托雷不願意讓生活那麼快屈服於電影,因而後來的情節由於艾琳娜父親的阻礙,使多多的初戀痛苦收場。

生活是個復雜的物質,不光有美好,痛楚也是夾雜其中的。艾費多為了讓多多了解更多的生活真諦,毅然地要求他遠離小鎮,去羅馬闖盪,而且途中不能返家。這些鏡頭告訴我們,要把生活握在手中,首先是要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多多終於在白發年代成為了知名的電影導演,可情感生活依舊不如意。「生活和電影不同,生活···苦多了!」感情生活變成了一道鴻溝,不能夠隨著自己的意志力而發生轉移。就跟姜文說的:「人世間的事兒什麼都是人事兒,唯獨這愛情,它不是個‘人的事兒’,它是個‘神的事兒’。」

電影是單一美好的,生活是復雜波折的。在電影中我們享受「酸甜」,在生活我們體會「苦辣」。電影與生活在絕大多數的時間里是不能統一在一起的,因而就談不上相輔相成了。可也有例外,那就是多多與艾費多成了忘年交,比電影愈加美好,給人一種莫名的震撼力。

《天堂電影院》給了觀眾太多的思考,「電影與生活」只是其中一個話題,更多的話題早已被瘋狂的影迷逐一肢解分析。細細咀嚼這樣的經典,如同品嘗一杯冰涼摩卡,把盛夏的午後裝扮的繽紛妖嬈。

② 請問有什麼經典的電影好看

1.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國)
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具有強烈思想性的作品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
揭示了慘絕人寰的戰爭實況,擊潰了所謂的「愛國」迷夢

2.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國)
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經典寫照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3.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國)
好萊塢「第一巨片」
展現著曠世愛情的絕世佳作
奧斯卡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至高點」

4.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美國)
鏡花水月痴人淚,藍橋愁斷離人腸
戰爭時期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

5.公民凱恩 Citizen Kane(1941)(美國)
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
反映一個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質世界中的生存狀態
一部純粹的「電影的詩」

6.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1942)(美國)
世界電影殿堂中的經典之作
以愛情故事貫穿起來的驚險偵探片
蘊涵著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國)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詩化電影的先河

8.羅生門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惡的巔峰之作
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標志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紀元

9.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國)
流芳百世的浪漫經典
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
溫馨浪漫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10.後窗 Rear Window(1954)(美國)
「永遠的驚悚大師」的傑出代表作
一則「看電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

11.賓虛 Ben-Hur(1959)(美國)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詩巨片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滿含著對神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國)
百年經典的主題與現代藝術的融會貫通
美國「街頭歌舞片」的經典之作
一幕「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現代都市愛情悲劇

13.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國)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國)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
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卷」

15.星球大戰 Star Wars (1977)(美國)
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作品
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證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討人性、人情、人倫的傑作
世界偵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開拓了懸疑片的社會深度

17.城南舊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國)
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寧靜、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國)
展現一位「並非完人的樂聖」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與惡的沖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19.芙蓉鎮 Hibiscus Town(1984)(中國)
「電影泰斗」謝晉的扛鼎之作
表現了各式人物在歷史面前的真實面目
發出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20.紅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國)
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21.十誡 Dekalog (1989)(波蘭)
歐洲「道德焦慮電影」的代表作
以探討當代人的道德困惑為主旨的鴻篇巨制
透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生契約引出滿含悲憫和質疑的精神命題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國台灣)
當代台灣社會的灰色寓言
都會浮世風景中喑啞的安魂曲
一部時代轉換與個人命運緊緊相扣的台灣史詩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戀) Ghost (1990)(美國)
好萊塢道德復興運動的代表作
一幕傑出的愛情悲劇
體現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國)
多元化文化觀在電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對美國西進運動的深刻反思
好萊塢歷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25.情人 Amant, L' (1992)(法國/英國/越南)
一段讓人痛徹心扉的異國之戀
一段大膽、熾烈、郁悶而又無奈的叛逆戀情
一堵無法逾越的經典嘆息之牆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國)
美國社會問題片的經典之作
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
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國台灣)
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
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系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28.霸王別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國/香港)
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
一部絢爛、令人陶醉的史詩

29.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國)
探尋和謳歌在特殊環境中的人性發展軌跡
具有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
深具史詩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緒力量

30.真實的謊言 True Lies (1994)(美國)
美國20世紀90年代動作片經典中的經典
特技電影的典範
大陸市場進口好萊塢大片的開始

31.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1994)(美國)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著好萊塢電影回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著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史

32.燃情歲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國)
一幅波瀾壯闊的美國西部畫卷
一部經典的唯美派電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話

33.鋼琴課(鋼琴別戀)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
一個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愛情故事
細膩地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啞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佳作

34.陽光燦爛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國)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的「意外之喜」
對「文革」時期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實描繪
標志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35.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國)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蘊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獅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國)
動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英語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巔峰之作

37.這個殺手不太冷(終極追殺令/殺手萊昂/殺手裡昂) Léon (1994)(法國/美國)
一部偏重於暴力美學的動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問題少女與中年殺手的悲劇之戀
滿含繞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國)
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驚悚片
一幕讓人發狂的人生戲劇
一部具有濃厚哲學意味的警世錄

39.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國)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
一段纏綿而令人盪氣回腸的鐵血柔情
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

40.廊橋遺夢(麥迪遜之橋)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國)
一部內涵深刻的社會倫理片
一段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
一部本地化思維極強的力作

41.猜火車 Trainspotting (1996)(英國)
一部著眼於社會現實的「問題電影」
另類影片的經典之作
以寫實主義的基調展示了現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狀態

42.泰坦尼克號 Titanic (1997)(美國)
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
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
一部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麗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義大利)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44.中央車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國)
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一部具有現實主義風范的溫情小品
一段悲憫旋律下的自我救贖之路

45.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國)
一則荒誕無稽的人生寓言
對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社會現象的強烈諷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

46.搏擊俱樂部(搏擊會) Fight Club (1999)(德國/美國)
一則極具顛覆性質的社會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世紀末的現代啟示錄
一幕以死亡為主題的黑色喜劇

47.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香港/法國/泰國)
無法抗拒而又綺麗無比的東方之美
一個有關人生的命題、一段互為交織的愛情
一種緊張、神秘、情慾的調子,一場苦樂參半的夢

48.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灣/日本)
一部高水準的社會學寶典
世界現狀的縮影,充滿迷人的奧秘與美感
在冷靜觀世之餘不乏對人的關懷與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歐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現實激烈碰撞的質朴而偉大的音樂劇
一首關於執著信念的贊美詩

50.千與千尋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2001)(日本)
自我救贖的英雄史詩
重新審視人類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與自然的對決中探尋世人活著的力量和理由

這是一生必看的50部影片

③ 誰有關於人生的電影 求幾個!

1.《櫻桃的滋味》(1997)(伊朗)
劇情簡介:
一個面色疲憊的中年男人巴迪厭棄了生命,准備自殺。他在一棵櫻桃樹下挖了一個坑,然後開著車在德黑蘭郊外轉悠,尋找一個能在他死後幫忙掩埋屍體的好心人。他分別遇到了阿富汗人、庫德人、土耳其人、囚犯、士兵、神學院的學生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但他們都由於種種原因拒絕了他,有的因為恐懼,有的出於宗教上的顧忌,有的則基於人道主義上的考慮。到最後巴迪也沒有死成,晚上,他獨自躺在大傘一樣的櫻桃樹下,仰望著茫茫夜空,漸漸露出了平靜的微笑。
2.《阿甘正傳》(1994)(美國)
劇情簡介:智商僅七十的阿甘,因為持著「從一而終」的精神來對人對事,結果碰到了很多奇遇,並且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所做不到的功業,成為一位巨富。
3.《美麗人生》(1997)(義大利)
劇情簡介: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4.《天堂電影院》(1988)(義大利)
劇情簡介:一位母親正因遠方的兒子而憔悴。她那多年前離家的兒子現已是羅馬著名的導演。兒子回來了,他是來參加老放映員也是他最重要朋友的葬禮的。
當初他還是個小男孩時,村民們為了逃避義大利戰後的冷酷現實喜歡到鎮上的「天堂電影院」里看電影。他則與老放映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一次膠片著火引起的火災中,老放映員眼睛失明了。小男孩救了他並成了新的放映員。後來男孩長大了,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但結果女孩與家人搬走了。男孩接受了老放映員的勸告,遠走他鄉。
三十年後,成名的Salvatore回來向他的老朋友做最後的告別。老放映員留給他一份禮物,原來是當初被鎮上的檢查員勒令剪掉的吻戲膠片。Salvatore看著這些鏡頭,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理解了生命中的一切。
4.《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法國)
劇情簡介: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Jean Reno飾),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Natalie Portman飾)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懲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5.《女招待》(2007)(美國)
劇情簡介:生活,就好像一塊塊芳香、甜美、讓人心情愉悅的派--而在本片中出現過的派,卻擁有著更加獨特的喻意,暗示著友誼、母愛以及把握機會所能帶來的積極人生。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名叫珍娜,是喬餐廳里最招人喜愛的女招待。但很多人似乎更願意稱她為「餡餅天才」,因為她總能將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或情感的起伏,變成製作派的靈感。比如說,珍娜想贏得餡餅比賽2.5萬美元的獎金,她就會發明出一款名叫「險中求勝」的披薩餅……
可憐的珍娜正因為一場糟糕透頂的婚姻而備受打擊,所以她也只能靠烘烤派來逃避這個讓她感到無比挫敗的世界,正當她打算結束掉和丈夫厄爾之間名存實亡的關系時,卻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看看最近她剛剛發明的「我不想要厄爾的孩子」派,就知道她對這個意外是多麼地措手不及了。厄爾是一個嫉妒心非常強的混蛋,基本上,他自己就是一個長不大的自私小鬼,又怎麼有能力去養育一個孩子呢?而最讓珍娜感到煩惱的是,她竟然瘋狂地迷上了剛剛來到小鎮上的婦產科醫生帕麥特,盡管她知道這是不道德的,可是她已經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心猿意馬了。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珍娜只能繼續埋頭於她的餡餅事業,沒想到這一張張出自她手的派,竟然為她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
結語:以上就是我印象比較深的幾部,不知道你想尋找的是否是此類型的。:))

④ 30部義大利經典電影推薦

FILM

30部義大利經典電影推薦

義大利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1895年,義大利就攝制了最早的新聞紀錄片;1904年,在都靈建立了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05年,在羅馬創辦了電影製片廠,從1906年始定名為西納斯公司;其後的兩、三年間,很多小電影公司分別在都靈、米蘭、羅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紛紛建立起來。

義大利電影以浪漫和迷人而聞名,電影中的角色往往能夠反映義大利人豪爽不修邊幅的性格,又能看到當地的美麗景色與美食;做為一個義大利語的愛好者,通過電影了解當地文化,滲透語言學習,不失為一個寓教於樂的好方法。

電影名錄

(排名不分先後)

1

《教父》

2

《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可以說是義大利電影中經典之作,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我拒絕任何形式的劇透,我只想說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經典電影。

3

《燦爛人生》

兩字之差,同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也翻譯為《最好的青春》、《緣來如此》等,影片長達6個小時,講述了一個義大利家庭兩兄弟的不同際遇和一個精神異常的女孩之間的故事,不但講述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也反映了世界的巨變。

4

《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也譯名為《傳奇1900》或《聲光伴我飛》等,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主人公是一個出生在1900年的孤兒,一直生活在海上,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心愛的姑娘,他會不會因此而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他會怎樣譜寫他的非凡人生?

5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這部電影應該很多人看過的,也譯為《瑪琳娜》;瑪琳娜撩著波浪狀黑亮的秀發,穿著最時髦的短裙和絲襪,踏著充滿情慾誘惑的高跟鞋,來到了西西里島上寧靜的陽光小鎮。她的一舉一動都引人矚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顰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羨妒,她像個女神一般,征服了這個小鎮;而瑪琳娜的處境卻一步步地走向沉淪,十三歲的雷納多能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救這個深陷泥沼的女人呢?

6

《完美陌生人》

國語電影《來電狂響》就是根據這部電影改編的,講述了三對不同婚姻階段的情侶和一個宅男,七個人一起共進晚餐,晚餐時提出交出各自的手機,如果來電就公放讓大家聽到……最終,無數的婚姻瘡痍在這場游戲中被揭開,婚姻感情中哪些事情是不可觸碰的底線?又有誰能在謊言中自圓其說?

7

《天堂電影院》

在義大利南部的一個小鎮,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非常喜歡電影,他與鎮上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員埃弗特成為了忘年交;兩人對電影有著深深的熱愛,埃弗特為了讓更多的人接觸電影,經常在鎮上組織小型的電影播放活動,在一次活動中,一團大火燒毀了設備,埃弗特也在事故中失明了,而多多就成為了鎮上唯一會放電影的人……30年後,埃弗特去世了,作為知名導演的多多回到了這個少時的小鎮……

8

《偷自行車的人》

這部電影1948年上映,講述了二戰過後,羅馬與很多城市一樣充斥著失業和貧困;里奇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海報張貼的工作,他用妻子的嫁妝換回了自己當掉的自行車,誰知工作第一天就被偷了,他尋遍大街小巷,最後決定以牙還牙,但是,他的運氣卻沒有其它小偷那麼好……

9

《豹》

1963年上映的電影《豹》,以西西里島為背景,通過薩里納親王這個中心人物的心路歷程,反映出面對風起雲涌嶄新時代的到來,身處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的浩盪潮流當中,原有權貴和貴族因此而沒落這一無奈而必然的命運。

10

《卡比利亞之夜》

妓女卡比利亞一直夢想和自己的愛人過上甜蜜安穩的日子;然而,單純善良的她在一開始就被男友騙光了錢,並被推入河中差點喪命;即使遭遇如此羞辱,她還是對愛情充滿希望。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讓卡比利亞幾乎絕望,影片最後,卡比利亞路過一群歌舞的青年,這時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這是對新生活的嚮往還是對不公的反擊?

11

《聽見天堂》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義大利男孩米克從小就夢想成為一流的電影大師,然而上帝跟他開了一個最殘酷的玩笑,米克玩弄一支來復槍時不幸走火,從此他只能淹沒在巨大的黑暗當中。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喪萬分,彷彿活著已沒有了動力;盲校的唐老師一番言辭,讓這個少年再次聽到天堂,看到天堂。

12

《微觀世界》

高樓大廈見識過了,導演用不凡的拍攝技巧引領我們進入了昆蟲的世界。微觀下的蟲子世界,帶給觀眾的除了視覺的震撼,還有自然界無法向人類訴說的道理。

13

《郵差》

馬里奧專門負責小島上信件的發送,當愛上島上的美麗姑娘後,馬里奧經常跟聶魯達傾訴心事,並最終用詩打動了姑娘的芳心,二人結成伉儷。直到聶魯達離開小島,馬里奧仍然堅持著對詩的熱愛。他繼續寫詩,正打算在工人集會上讀詩,卻遭致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14

《愛在記憶消失前》

講述了一對患重病的老夫妻開著老舊的房車從馬塞諸塞州出發前往海明威的故居,在旅途中回顧人生的故事。

15

《拿破崙傳》

《拿破崙傳》分為四部曲,emmm……無非講述了拿破崙精彩的一生……

16

《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4年上映,電影以義大利維羅納為背景,講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浪漫美麗卻悲慘痛苦的愛情故事。

17

《歡迎到南方》

Alberto是義大利北部布里安薩的一個小鎮上郵局的頭兒,他的家庭並不和睦,妻子總是給他很多壓力。為了那個調去大城市米蘭的工作,Alberto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為此他甚至假裝殘廢。不過他的計劃並沒有成功,作為懲罰,他被調到南部坎帕尼亞大區的一個小城鎮,這對於一個北方人來說是一個相當可怖的噩夢。

18

《幸運》

幸運是她的名字。盡管面對破裂的婚姻,獨立帶著八歲的女兒,她仍深信幸運就在自己的手裡……

19

《奇跡》

影片講述了一對夫妻帶著四個女兒,在靠近海邊的獨立小農莊裡,依靠養蜂過著自給自足的獨立生活。然而有一天,一個德國少年犯在重新融入社會的初衷下進入到她們的生活里……

20

《黑羊》

講述了一位生活居住在精神病院的病人的回憶和故事,像是一次瘋狂的想像力之旅又或是人們對令人厭惡的具象化的無法克服的恐懼。

21

《是的,我們行》

影片講述了精神病人奮發自強尋找個人價值的動人故事。一個米蘭商人丟掉工作後來到來到一家精神病醫院工作,在那裡他組織精神病人們成立一個合作社,並堅定地相信他們都有自尊和自身的價值。

22

《十字軍》

十一世紀末期,羅馬教皇組織了一支軍隊,命名為十字軍,目的為了對抗佔領聖城耶路撒冷的撒拉遜人……

23

《卡桑德拉大橋》

《卡桑德拉大橋》是一部義大利、英國和西德聯合拍攝的影片,該片的拍攝手法與內容成為此後災難片的經典模式。恐怖分子闖進了日內瓦的國際衛生組織總部,欲實施恐怖襲擊,受到了保安人員的阻擊。追捕過程中,警員不小心將實驗品鼠疫細菌打碎濺到罪犯身上,一名歹徒當場感染腐爛而死,之後……傳染年開始了……

24

《天倫之旅》

對於即將到來的旅程,斯庫羅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妻子去世多年,自己光榮退休,他終於要走出那一成不變的生活環境,去看望闊別已久的孩子們了。在重溫親情的路上領略異國他鄉的景緻,這樣的經歷想一想都覺得……特別好……

25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

1974年上映,講述了幾個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上演了一場華麗的鬧劇……

26

《幸福的拉扎羅》

拉扎羅是一位內心單純的年輕農民,坦克雷迪則是一位驕橫的年輕貴族;在這兩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身上會發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呢?

27

《坎特伯雷故事集》

影片以赤裸露骨的敘事風格,反映了中世紀英國的社會百態。這部強調性愛作為反抗宗教束縛、爭取人性自由的電影,逼真的刻畫了一個個迥然不同的眾生相……

28

《金色大門》

西西里的一個小島上住著一家人,生活窘迫不堪,由於聽信傳道者的言辭全家偷渡到了美國。大兒子薩爾瓦多結識了多次赴美未果的年輕女子露西亞,薩爾瓦多對露西亞產生了好感,但是母親極力反對,所以兩人只得眉目傳情;後來露西亞突然找到了薩爾瓦多,提出了一個令他意想不到的建議……

29

《十日談》

影片取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小說集《十日談》,導演從中挑選了8個發生在那不勒斯等義大利南部地區的故事進行改編,這些故事大多以揭露教會虛偽丑惡本質為宗旨,並鮮明地表現了對人性解放的肯定態度。

30

《八部半》

電影講述了一個電影導演在完成上一部電影拍攝後身心疲憊,到療養地休息,他讓情婦他一同療養,誰知情婦的言行不但沒有給他放鬆反而給他添加了更大的壓力,直到另一個女孩的出現……但導演最終不堪社會及眾多壓力,慢慢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說在後面:

emmm……真的很難取捨,30部義大利經典電影無法涵蓋義大利電影的全貌,在篩選的時候也刻意穿插了部分有年代感的老片;像《流浪漢》、《警察與小偷》、《黑色鬱金香》、《瑪戈王後》、《夢幻之光》、《擦鞋童》、《奧德賽》、《日以繼夜》、《羅馬十一點鍾》、《狂人皮埃羅》、《阿依達》等等經典電影作品數不勝數,在這里僅選出30部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推薦給大家,希望能為喜歡義大利語的朋友們提供另一種學習的途徑。

⑤ 藝術的力量梵高觀後感觀紀錄片有感

八集BBC年度巨獻紀錄片《藝術的力量》,將為您詳細講述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雅克、透納、梵高、畢加索以及羅斯科悄皮八位藝術家的生平,重現這八位藝術大師的創作歷程。八位藝術大師擁有自成一派的創作風格和鮮明的個性,本片將全面剖析藝術大師們孕育和誕生藝術品時扣人心弦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藝術的力量梵高觀後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藝術的力量梵高觀後感篇1
片子是從對畢加索早年作品的回顧開始,在那些時候,畢加索沉浸於自己的藝術世界,用自己無語倫比的天賦以及技巧來顛覆他所繼承的傳統。比如美,比如歷史。裸體女人的魅惑在傳統中多少帶著神秘與魅惑,而在《亞維農的少女》中,它卻變成了站成一排展示裸體的妓女。單手牽馬的將軍的手曾是標準的權力描繪,在畢加索的曠野男孩兒中,同樣的單手與隨意卻被抽取了歷史與空間。他多麼熟悉他先前的偉大畫家們對各種元素反復和熟練運用,可是畢加索卻堅決說:不!現在,形式大於內容。

這個時候的畢加索可不是畫得出Guernica的畢加索,他才懶得管政治。他的朋友說:“畢加索,那可是我認識的跟政治最不沾邊的人了。”

但生活的節奏還是要快過藝術,畢加索再次回到西班牙,跟他的新情人一起,見證著30年代西班牙殘留的鬥牛場的血腥。死亡的人或牛,血腥的氣味。這景象對他而言實在難以忘懷。1937年的格爾尼卡,轟炸機從穿著布衫或帶著禮帽的人們頭上飛過,幾乎是“不經意地”(”almost casually”)扔下幾顆炸彈。這是一個黑色玩笑嗎?母雞在錯誤的地方下了蛋?這里可不是戰場。可生活才沒空去琢磨這些玩笑,格爾尼卡只知道自己一下子從白天進入了黑夜,煙霧彌漫,房子著了火。黑白的世界印刷在黑白的報紙上四處傳送,是想留下這一刻,還是僅僅想復制這黑與白?我們迅笑不知道畢加索是否也在看到這照片的時候考慮過這問題,我們只知道:他決意創作他的《格爾尼卡》,那老早答應了世博會的約稿,卻久久久久沒有任何頭緒的與當下的政治世界直接相關的傑作。奧,他知道,這會是個傑作,只要他能夠完成的話。

Simon Schama對《格爾尼卡》評語是:畢加索再一次顛覆了藝術——不久前由他重新定義的現代派藝術。這一次,畢加索不再刻意拒絕歷史,相反還伸出他強壯的手臂,要用他手中的畫筆重新承托起那沉甸甸的傳統。他可沒辦法忘記普拉多美術館里那些曠世的珍藏,那在戰火中遭受著滅世的命運的珍藏。他也沒辦法忘記自己的祖國最偉大的畫家——他自己的先驅者和珍視者戈雅。他們都在說:看,這是戰爭。不是嗎?畢加索仍然是立體主義的大師,可是這一次,在《格爾尼卡》中,他啟昌差挽救了立體主義潛在的分崩離析的命運。他為它們重新注入生命的整體性,注入自己的愛與恨,憎惡與自責,堅持、絕望以及救贖之歌。

就如同所有偉大的藝術家一樣,畢加索在《格爾尼卡》中一邊巧妙地隱藏著他自己,一邊無畏地探索著他自己。情人、情婦、孩子、母親、格爾尼卡、自然、鮮血、受傷的馬、瘋狂的牛、拿蠟燭的人……所有的形象以及他們一起牽扯起來在他心裡頭奔涌的感情,畢加索都不放過。他睜大雙眼朝自己最痛的地方的地方走過去,把他們畫下來,一筆一筆,一點一塑形。他如此深刻地體驗到了戰爭,只因他如此深刻地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全部身心——體驗到了人性,完整的、無暇的、永恆的——也是無比脆弱的——人性。Schama對畢加索創作過程的一點評論我印象極其深刻,他稱畢加索在創作《格爾尼卡》初期的微小

希望,隨著創作的進行和深入便坍塌成了巨大的絕望和悲哀。那可是深深地懷疑?那可是沉痛的發覺人自身的脆弱與不堪一擊?那可是悔恨或者無能為力之感?這可部真是鴻篇巨制。BBC對《格爾尼卡》的描繪以倒地的士兵結束,他的傷口裡開出小花,鏡頭又移動他攤開的手掌中,裡面寫著畫著救贖的紋記。(這紋記也曾在戈雅的《五月三日的槍殺》中出現,微小,但清晰。)而整個畫面最為奪目的,是《格爾尼卡》的上空,那冷酷的、人造的燈泡眼睛,以及在它右側,像拳擊一樣從無中伸出來的持蠟燭的壯手臂。誰會勝利呢?對畢加索來說,這也許並不是一個開放式的答案。善良對邪惡,其中一方必勝,然而我們卻無法忽視任何一方。

“在戰爭面前,藝術家喚醒我們的良知與不安。別忘了這時代的冷酷病:那些人假裝什麼也沒看見,整理衣冠,安詳地踱過這二十尺,移動到另外的藝術花園。畢加索撕開瘡疤組織讓我們流血,讓我們輾轉難眠。他如頒下命令,一字一頓在你耳邊念出人性的律令,如果你仍願遵守。這畢加索已經不是原來的畢加索了。(Pablo Picasso is now an artist transformed.)”

只願這影片別又成為新的催眠曲。人們關掉電視,就像他們閉眼不去看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那樣。
藝術的力量梵高觀後感篇2
終於把這套BBC的《藝術的力量》看完了,最後一集講紐約的Rothko,至此把從文藝復興到後現代藝術的過程走過一遍,非常想集中記下一點感觸。首先真覺得,每個藝術家的人生都或多或少有偏執傾向,不是沉溺於某種表現手法,就是思想太獨到。羅斯科是執著地揭露資本主義之下人性的蒼白,Turner後來去揭英國歷史上的傷口,倫勃朗也是,晚期去謾罵荷蘭人奢華忘祖。而他們對藝術史的貢獻,又恰恰是這些先鋒的流派;另外一點就是什麼是“天生的大師”;最後就是,支持這些人創作的激情到底是什麼?有時候;還有一小點,羅斯科那集講到最後說藝術的力量之強大;前段時間跟一個朋友吃飯時,她說我是個“進得去出得;總之我想,這套DVD教會了平凡人什麼;SimonSchama(西蒙·沙瑪)是個奇怪的人;好還了重新借出來──因為我已經不由自主迷上了這個;今天看完了MarkRot

些先鋒的流派。這真是太矛盾太怪異了,這必然招致公眾的冷漠和不解,他們肯定想得到,但是自信心或者說堅持力超群,為後人作出的榜樣也就是表達、表達、再表達,讓其聲音走在打擊和孤獨中……所以想想這些人成為大師是物有所值,說不定還不足以回報他們的付出。我最近起碼已經看到2個人就同一個觀點進行抒發了,而且得出的結論驚人地相似:大師的成就有必然也有偶然,不過一個人專注做好分內的事就已經是成功了。表達很多時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自然的使命,是最日常的東西。不過大部分人的共同點還是有的,比如說要扭轉時代的趨勢,這樣才容易凸現出來。

另外一點就是什麼是“天生的大師”。不說每個人都有天賦,我只是覺得原來一個人的童年和人生坎坷真是無法擺脫、非要在作品裡顯現的東西。最典型的是梵高,已經被人愛到爛了的一個畫家。其實我倒覺得他後來多麼不幸是合理的結果。從小家教嚴,又敏感,什麼作品“有種孩子氣”,不光是他,有同樣成長經歷的安徒生真是無獨有偶,而且他們兩人晚年都悲慘得很,很絕望,像是一種物極必反的結果。夢幻完全破滅後無法填充空洞的失落,但他們還是在表達。羅斯科是小時候對哥薩克人很害怕,去了美國還是覺得作為猶太人被人排擠,所以才會轉頭去思考人的本質和原始感情。

最後就是,支持這些人創作的激情到底是什麼?有時候甚至走了一種不正常的形式。開始兩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都是暴力傾向,畢加索嚴重不顧倫理。再說,先人貌似也就是為了一兩個贊助人打打架,爭爭寵,到後來畫家的斗爭好像都越來越內心化和個人化,然後就出現了自戮之類的事。這跟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卡夫卡等等的觀點趨勢也順應了。再不就是有人上演性格悲劇,捲入政治狂熱中,那個畫馬拉之死的David,和民眾把對和錯糾纏不休。

還有一小點,羅斯科那集講到最後說藝術的力量之強大在於它也討論人從生到死的過程,討論永恆。這樣來說,藝術難道不是有點信仰的意思了?盡管它不是宗教,但也與宗教有緊密聯系。今年上的那門文學欣賞與批評,老師說我們都缺乏信仰,不知道做藝術的人是不是不同的?但不管如何堅持都是要吃苦的。

前段時間跟一個朋友吃飯時,她說我是個“進得去出得來”的人,又說到一些共同認識的人,跟我不同。這話一直縈繞我好久。好在什麼,至少我不會去經歷那些鮮血淋漓的人生。不好的是,或許“表達的激情”這個東西還是認為不要太青睞我,讓我安安心心過正常人的生活好了。話說堅持己見總要冒一點走火入魔的風險吧?用我們的話說是風險和收益正比,說不定還是個凹函數比例。不說別的,像認識中大的V君,就是個典型,總是讓我驚訝不已,而且好像總生活在風暴之中,感情非常激烈、也真摯。要在我身上,首先我就會想這對健康很不好,我是說一下子high一下子deep depression。但他從來不在乎,也多少應證了當時那個文院老師的話,作家不需要理性,不然他們哪來的靈感呢?說到老師自己,他說我喜歡哲學,真拿的是哲學博士。後來我終於鼓起勇氣跟他聊天,聊得太high,回去發現他是文藝理論的博導,但是一點都顯而不露,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老師也是個平凡人、理性人。

總之我想,這套DVD教會了平凡人什麼。要堅持,而且要平衡,這樣對我來說是重要的一課。
藝術的力量梵高觀後感篇3
即使在BBC的一眾藝術類紀錄片中,這套8集的【藝術的力量】也絕對出類拔萃。跟很多同類片子四平八穩的訪談風格不同,這個系列採用真人演繹、現場還原的方式,配上精到的視聽語言和Simon Schama個性化且極富感染力的講述,每一集都超級震撼,實在是講述傑作的精彩紀錄片,不容錯過。每集的開頭,講述人都從某件作品入手,提出一個疑問,然後在一個短暫但異常華美的片頭之後,答案慢慢從藝術家的生平和其精神的激盪中浮現。更為強悍的是,根據具體內容的差異,每集都採用不同的視聽風格和結構方式,難為製作者了。

內容上,如其名所示,“藝術的力量”,更准確的說,是藝術的沖擊和震撼力,所以這其中沒有優雅和諧的文藝復興大師,沒有恬靜安適的傳統風景畫家,8集8位,全是血脈賁張的狂人,在世時,或者已享有盛名,或者尚不為世所容,但其最好的作品都跟用來點綴和裝飾的情調無關,而是為了震驚世人,SHOCK!

顯然,首集絕不會是同時代的卡拉奇,而鐵定是脾氣暴烈、不可一世的殺人犯卡拉瓦喬,一位首次讓底層人物形象出現在經典題材畫作上的惡魔,講述集中在卡拉瓦喬內心飄盪的魔鬼和天使,一場持久的爭斗,罪人和救贖不是教堂里富麗堂皇的大師畫作,而滿布著現實的驚懼和血腥。

接著是倫勃朗,17世紀荷蘭俗世榮光的記錄者,但讓他真正偉大的,不是對虛矯美好的記錄,而是真實的丑惡。和商業時代對應,這一集的節奏相對要輕快一些,但底下的陰郁一如既往。

第三集是柏爾尼尼,大理石羅馬的主要設計師。巴洛克時代,競相邀寵,彼此拆台(主要是他和博羅米尼),爭風吃醋,大肆鋪張。柏爾尼尼的雕像飽滿、熱烈、情慾旺盛,本集一開頭,講述人說到一位法國的參觀者,“如果這就是神聖的愛,那我再熟悉不過了。”

特納的第四集,也顯然不會是著重那個享有盛譽的傳統風景畫家,那個特納師承自克勞德·洛蘭,描繪著靜謐優美的英國田園風光。通篇講述的,是另一個特納,出身底層,困擾,不安,畫筆恣肆,驚世駭俗,但保有著藝術家的激情和良知。

達維德(這個DAVID是法語的姓,很多地方翻成大衛,不準確)的第五集可能是其中最強悍的,因為背景是鐵血崢嶸的法蘭西革命歲月,法國佬以再生的羅馬人自居,腥風血雨,風雲激盪。這一切都反映在達維德的畫作上,從羅馬題材到現實革命,再到飛揚的拿破崙。這里會有一點意識形態上的小分歧,國內的教材當然都把他說成是進步革命的桂冠詩人,而事實上他免不了有紅頂畫家見風使舵的一面,還有對革命的褒貶,片中有句台詞,“(【馬拉之死】)後面可以是斑駁的牆壁,也可以是無盡的虛無。”

梵高集因為有他的家信打底,主要分兩個場景,一個是梵高在幽暗逼仄的小屋內自言自語,不見天日,另一個是廣角拍攝的金色原野、炫目陽光,一如梵高轉瞬即逝的悲慘生活和激勵後世的不朽之作。片中說,在梵高這里,“藝術取代了宗教。”

畢加索集沒人來扮演他,取而代之的是轟炸場面的黑白紀錄片。本集的主線是,一個宣稱要砸毀一切傳統標準的現代主義大師,如何在特殊年代重新找回藝術震人心魄的力量。現代主義藝術在畢加索這里,

至少曾經克服過形式玩鬧和孤芳自賞的毛病。

最後一集講的是羅斯科,一個在消費年代試圖給日趨麻木的日常生活找回震驚體驗和神話意味的反抗者。他的畫我看著有點像是彪悍版的蒙德里安,但片子告訴我錯了,他根本就不是蒙德里安那樣的神秘主義者。這位俄裔美國畫家經歷過哥薩克和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屠殺,緊接著面對的是永無節制的文化工業、消費快感、安迪·沃霍爾,還有搖滾樂,在他看來,這無異於又一場屠殺。他說,在過去一窮二白的歲月,藝術沒錢,但人們反而可以無所顧忌地追逐自己的理想,如今,一切都成了約定俗成的商品,還有所謂藝術的力量嗎?所以他斷然拒絕了相當於今天250萬美元的報酬,不想為紐約四季餐廳作畫。很難跟人介紹羅斯科那些濃烈的色塊,我們更熟悉更習慣的是早就熟視無睹的波普和招貼藝術。這一集開頭提出的疑問是,藝術到底具有怎樣的力量,能改變我們,改變世界嗎?最後的回答是,不可能!
藝術的力量梵高觀後感篇4
寒假來了,給自己准備了一些紀錄片,打算每天看一點,本來也只是看看,長長見識,然而考慮到之前看過《壽司之神》《藝術家在場》等優秀的紀錄片都沒有做筆記,而觀看一個東西感受最深刻的往往是在看完的一兩小時內,所以決定還是不偷懶,乖乖寫一下感受。

梵高是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和大多數人一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他的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激情、情感和力量是顯而易見的,而不是晦澀難懂的,而他的作品所表達的顯而易見的內容又為人所接受和認可,所以大家都喜愛梵高而不奇怪。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梵高了,是從《向日葵》開始的,實際上,他的《星空》和《麥田鴉群》以及《咖啡館》我更加喜歡一些,並且《星空》也應該是他最出名、被印製在各種產品中最多的一幅畫,但是似乎很多人對於梵高的初步理解,還是在《向日葵》,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估計也是教科書的功勞。

他的作品,顏色鮮明,富有生命力,富有活力和張力,跳動著或喜悅或悲傷的色彩,一切都是如此濃厚鮮明。當我第一眼看到《咖啡館》(原諒我不知道全名)的時候,我的整個人就被整幅畫所帶來的極端壓抑難受的氣氛給吸進去了,久久不能出來,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梵高作為一個畫家,他的表現力有多強,他的感染力有多強。

強是有原因的,毋寧說,強是有代價的。

他的代價就是,別人把藝術當成另外一個慰藉心靈的世界,難過了、喜悅了,就到那個世界去凈化洗滌心靈,但日子還是繼續,但他,卻完完全全把自己的生命都融入在了這個藝術世界裡——他精神病最嚴重的時候,是他的藝術成就達到巔峰狀態的時候,而當他在期待著自己可以痊癒的同時,也在煩惱著:自己可能再也達不到自己在病痛時所帶來的藝術成就。

也許他的精神病就是他沒有認清現實和藝術而帶來的痛苦,那種無法抑制痛苦而來的癲癇,他只有弟弟可以依靠,他甚至無法靠自己維持生計,他沒有結婚,說自己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這種幾乎理想化的藝術境界(我自己認為的),在現實世界裡,是病態的,是不被理解的,而實際上,他也的確超越了一個藝術家本該有的精神狀態,而有些走火入魔了。

曾經我最惋惜的就是,他有那麼棒那麼棒的作品,可是不被人理解,賣不出去,等他死了,曾經的作品成為了世界的寶貝,如果他能早點被世界理解,那麼也許他的命運就會完全改寫——這個童真的想法很快被現在的我打碎:

第一:我們也許能理解他的作品,可是即便是過了這么多年,在宣稱如此開放的年代,我們依然無法理解梵高,梵高就不應該作為凡人而存在——他就是為藝術而生的,他的生命,就是來表達藝術的——這樣的人,在這個年代,依然會被送進病院,的確,看看我們周圍那些動作錯亂、異於常人的:”瘋子“們,我們都知道他們很聰明,可是我們就是不願意原諒他們——我們要安穩,我們要平靜。

第二:梵高不需要被惋惜。在他最病重的時期,藝術作品能否被理解和售賣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在這個時候,畫畫是他最大的良葯,是他唯一的出口,是他的天堂。如果一種藝術,能夠成為拯救一個人的秘方,世界上的其他金銀財寶又有什麼重要的呢?梵高也許是病態的,而他的病態,也恰恰讓他不需要用金錢來約束。盡管他是那麼渴望被理解,但他並不為不被理解而困惑和自卑,他覺得,在他死後,一定可以證明他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

我也只能理解他的畫。我也害怕我的周圍有他那樣一個有些瘋瘋癲癲的人。然而我卻愈發能感受到他的想法和我在某一點上的雷同和給我的幫助。

我熱愛美術和寫作。而在我生命中最最痛苦的時期,恰恰是我寫東西和畫畫最有激情、動力,也自認為最優秀的時期,而在快樂的、安逸的時期里,我提筆,往往覺得自己很無趣,不知該說什麼,也覺得沒必要,或者寫著寫著,覺得已經生澀不堪了。這有一點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像梵高這一生的精神狀態。

或許藝術世界本該和現實世界分割開來,藝術的快樂和凡塵的快樂只能相互借鑒、輔佐、取材,卻永遠無法兼而得之,至少在完成藝術作品的時候、思考的過程中,不能兼而得之。

零零散散說些有的沒的,只希望自己能堅持美術這條路,也過好這一生。

然而到最後是為了生活放棄美術還是為了藝術而把生活搞得一團糟,或者是想我所期待的那樣,把生活過成藝術,讓藝術成為職業和生活,時間會給我答案。

猜你喜歡:

1. 梵高傳有感作文

2. 美麗心靈觀後感500字-美麗心靈觀後感

3. 2016開學第一課關於先輩的旗幟觀後感

4. 斯托克影評

5. 關於描寫欣賞的議論文

⑥ 《無問西東》這部電影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

在我看來,《無問西東》是一部會使自我意識覺醒的電影,能夠靜下心讓自己來有所思,思考自我,思考本心,足以撫慰陰霾下的心靈,雖談不上震撼,但能起到讓人思考自我的第一步,尤為珍貴!那個時代的一幅幅畫面、青年們一顆顆赤誠的心,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

看完《無問西東》這部電影,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真實」二字。「真實」是建立在自我了解的基礎上,正如電影中所說,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你就是你自己,你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想要什麼、在做什麼,不會因為世俗的力量而干擾自己前行的腳步與內心的平靜。只有自己的內心沒有雜念和疑問,才能堅定的勇往直前。



⑦ 推薦幾個有價值的電影吧像《勇敢的心》《肖申克的救贖》之類的

《美麗人生》、《鋼琴家》、《《這個殺手不太冷》、盧安達旅館》,《剪刀手愛德華》其他想不起來了,這幾部我都有收藏。

⑧ 要電影。有張力的。沒看過的。就給分。至少說十部。

1《上帝之城》——真正的血腥,巴西的愛與恨
2《搏擊俱樂部》——巧妙的結尾
3《美國麗人》——隨風飄揚的塑料袋
4《穆赫蘭道》——一開始就騙了你
5《戲夢巴黎》——我只能高呼「我們是一夥的」
6《震撼性教育》——看了我也很震撼
7《記憶碎片》——挺有張力的
8《夢之安魂曲》——看的我虛無縹緲的
9《我愛菲利普莫里斯》——別樣的越獄,別樣的愛情,別樣的傳奇
10《嫌疑犯X的獻身》——很曲折的故事,很曲折的愛情,絕對值得一看
11《碧海藍天》——經典的片子,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12《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少年情懷+美女坎坷,看到最後都不忍心了啊
13《21克》——21克,人死後靈魂的重量。
14《禁閉島》——千萬別被萊昂給騙了
15《無姓之人》——選擇,其實沒的選
16《末代獨裁》——烏干達上的罪惡
17《露西亞的情人》——真實,夢境?
18《成為簡奧斯汀》——愛情,有時候一次就夠了
19《贖罪》——在時代面前沒有人是罪人
20《Boy A》——完美的瑕疵,人可以忘記過去,但過去沒有忘記你。
21《你媽媽也是》——無敵的青春,讓人羨慕至極。
22《深藍即使黑》——可以感嘆命運的不公,但也讓人越發體會人性的堅強。
23《鋼琴教師》——看第一次時,讓人非常不適,只能驚嘆他人的控制會讓人變得不堪。
24《鋼琴課》——愛不需要語言。
25《海上鋼琴師》——1900的傳奇人生。
26《月球》——看到我都呆了,驚嘆男主角的演技。
27《朗讀者》——感動,感嘆,感激。
28《英國病人》——在錯誤的時間里,遇到了對的人。
29《活色生香》——很久以前看的,但現在想起時還是意猶未盡。
30《回歸》——巧妙的故事,是愛的回歸。
31《羅拉快跑》——相當有意思的拍攝手法,不過我更愛羅拉那一頭艷麗的紅發。
32《情人》——看了原著才看的電影,只能說梁家輝演的真的很有韻味。
33《香水》——也是看了原著才看的電影,看後對男主角製造人體香水的技藝驚嘆,不過男主角實在是有些命途多舛。
34《一枝梨花壓海棠》或《洛麗塔》——還是看了小說才看的電影,雖沒有了新鮮感,但如果沒看原著的話,應該不錯,女主角將那種蘿莉的感覺演的很到位。
35《沉默的羔羊》三部曲加前傳——看的我心驚肉跳,絕對符合你的要求。
不知道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所以寫了很多,有愛情,懸疑,劇情,文藝,戰爭等等。雖然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不過我都看過,呵呵,希望你看後喜歡。

閱讀全文

與藝術的力量電影天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