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這絕不是電影史上評價最高的七部電影,甚至也不是我個人評價最高的七部電影;它們有的叫好不叫座,有的叫座不叫好,有的甚至被評為是失敗之作。對於這個題目,直到起筆之前也有些猶豫,很早就想寫的東西一直感覺沒什麼內容可寫,寫出來也不免很老套,是個人都會寫類似《我最喜歡的XXX電影》的主觀評論文。這也並非是傳統上的影評,畢竟多半都是老片子,相關影評看的太多,不需要我再費筆墨。但在我從接觸電影、到熱愛電影、至評價電影的長時間過程中,這些影片每一部鮮明獨立的特色體現,都給過我極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回憶起某種影片的片段都能讓我想起當時的生活。太專業的東西我寫不了,但是對於電影本身,我確是要為它們寫點什麼,在此選出七部對於我最具有代表性的,也算是為我自己而寫。(PS:部分主題音樂鏈接可能不穩定,如有需求可以點擊文章結尾的頁面鏈接進行下載)
《香水》
年代:2006
類型:驚悚/劇情
導演:湯姆·泰克維爾(Tom Tykwer)
地區:德國/法國/西班牙
主題音樂:《Prologue-The Highest Point》
當時整整一天的時間,我都沉浸在《香水》的氛圍中。白天啃下了整本原著後,晚上直接看的電影。對於小說而言,已經太久沒有讀過如此吸引我的外國名著;而對於電影而言,它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跡,甚至改變了我的電影觀。德國著名作家帕特里克的原著小說《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以其獨特的題材背景和人物塑造,剛出版不久便轟動了文學界,在整個歐洲甚至國際引起軒然大波,成為百年不遇的文學經典。人們在驚嘆和稱贊之餘,不免對該題材類型所限無法搬上銀幕而感到遺憾。畢竟單是主人公格雷諾耶神靈一般超常靈敏的嗅覺以及各種物質的氣味就的確很難用電影的手法來充分展現。以往的電影作品,對於異於常人的視覺(千里眼)、聽覺(順風耳)、味覺(類似料理大師之類)乃至觸覺甚至第六感覺都可以用相對的手法進行描繪拍攝,唯獨最被人所忽視的嗅覺沒有先例。在經過一番波折之後,著名導演湯姆·泰克維爾接過了劇本,以傳統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完成了這部大作,既不標新立異而又十分忠於原著,讓我被故事情節吸引之餘也暗自佩服其小說與電影的完美結合。
這確實是一部深刻探討人性的電影,無論是感悟、深思或是批判、諷刺。之所以塑造出格雷諾耶這個特殊人物,就是其探討人性意義之所在。他可以算作是天使與惡魔的結合體,降臨於18世紀充滿著污穢腐臭的法國巴黎,在被渾身骯臟的漁婦生母生下後,便被其用宰魚刀割斷臍帶後扔到了爛肚魚腸垃圾堆里。但就此,奇跡開始出現,這個孩子的抵抗力如細菌一樣頑強,無論炭疽熱、梅毒性皰疹變異症、晚期化膿性麻疹或是人為的折磨都無法終結他的生命。而拋棄他的生母、收養過他的修女、僱用過他的工頭以及靠他的天賦賺錢的香水製造商巴爾迪尼全都因為他的離開而一個個離奇的死去。他的神之鼻並不滿足於這個世界所有的味道,直到那個賣水果的紅發女孩的出現,從此定義了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真正目標。為了得到傳說中最美麗的味道,他開始了殺人之旅,一個個女孩成為他完成這瓶可以統治世界的香水的祭祀品,直到他終於功德圓滿,直到他作為連環謀殺犯被關入死牢等待行刑。最後刑場的一幕是整部影片的高潮,這位邪惡的聖人站在行刑者都下跪的刑台上,用沾上香水的手帕將在場所有人徹底征服。他的使命完成了,理想也終結了,在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後,他將剩餘的香水澆到身上,讓瘋狂被吸引的人們用莫名的熱愛吃掉了自己,從此消失在這個他已統治過的糜爛的城市。他對於愛的執著與追求,用這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方式做了最深刻的詮釋,影片結尾,賣水果的紅發女孩在對他微笑,這才是為了做成最後的香水而不擇一切手段的他所真正渴望的。他所需要的,其實是愛。
《指環王Ⅲ——王者歸來》
年代:2003
類型:魔幻\史詩
導演: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
地區:美國
主題音樂:《The Return Of The King》
對於這部電影,我想說得再多也都只是廢話了。打個籃球迷都懂的比方,如果把奧斯卡的歷史比作是NBA的歷史,而讓人們難以忘懷的電影作品都是籃球明星的話,那麼《指環王3》便是比爾·拉塞爾了。後者作為60年代凱爾特人隊的核心人物,帶領波士頓的這支綠衫軍創下NBA史上空前的八連霸,最終一共拿到11次總冠軍,用十根指頭全戴上都戴不下所得總冠軍戒指的一雙大手開創了空前絕後的綠色王朝;前者作為全球矚目的彼得·傑克遜《指環王》三部曲的最終章,成為04年第76屆奧斯卡最沒有懸念的獲獎影片,並最終11項提名全中,創了百發百中的獲獎記錄,也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獲獎最多的三部影片之一。
不得不承認的是,之前的奧斯卡評審往往對魔幻科幻相關題材的影片不大看好,《星球大戰》、《黑客帝國》等可以算是里程碑式的系列大作在奧斯卡並沒有得到它們應得的榮譽。但指環王系列以其深入人心的小說故事背景、龐大的巨額投資、史詩般的震撼宏大場面等因素相結合,加上三部曲的劇情節奏,讓觀眾一集比一集大呼叫好欲罷不能,更不失為商業片與藝術片的兼容,迎合了奧斯卡的普遍口味,最終成為名利大雙收的劃時代巨作。隨後直至今日的《納尼亞傳奇》、《龍騎士》、《黃金羅盤》等類似題材的魔幻電影,直至《特洛伊》、《天國王朝》、《斯巴達300勇士》等戰爭史詩類電影,在我眼中都無法逾越指環王系列這道門檻,它已經成為魔幻史詩類電影的聖經,公認的不朽巔峰之作。
《殺死比爾》
年代:2003
類型:動作/犯罪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
地區:美國
主題音樂:《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
如果不是《殺死比爾》,可能昆汀這個鬼才還不會被大多數人所認知。即便他在《低俗小說》、《落水狗》等作品中充分灌輸了他的另類才華,彷彿非色情鏡頭的限制級電影就十有八九有他老人家纏和幾腳,還經常在裡面露個臉吐兩句臟話爽爽嘴,比起電影節做評委時的口無遮攔大言不慚,這簡直是小兒科。不過這只是他的其中一面。他勇於接受新生事物,尤其是對所熟悉環境之外的事物非常感興趣,比如東方文化。
看得出《殺死比爾》花了他很大的心血,基本上算是他所喜愛的所有類型片的一個大雜燴總結。穿插著意式西部、中國功夫、日本武士等各種影片的經典鏡頭,各國各類不同領域的演員陣容,風格迥異的過場音樂,令人大呼過癮的血光四濺慘烈場景,還有那N桶的血漿。(笑~)而描寫劉玉玲所扮演的偶忍一媳的慘痛童年和走上殺手之路的經歷則直接運用了略帶美式粗獷風格的日式動畫,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堪稱整部影片的亮點。
當然不得不提到下部,其實我很想兩部一起說的。與上部的血腥暴力相比,下部顯得更有深度。尤其是復仇之旅的最後一站,當她面對比爾時,後者設的局讓她意外到驚呆。自己的女兒竟然活生生的站在眼前,而她驚呆之餘還是下意識的和比爾完成了和諧三口之家的一幕,被女兒的玩具槍「擊倒」,體現了一個嗜血復仇女在突然轉變成一位母親時心中那種對親情的渴望。但她沒有忘記這一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最終目的,不管她最後是否原諒了比爾,或者說從情理上能否原諒比爾,她還是要完成那早已不可能改變的決定——殺死比爾。也許最終倒在衛生間的痛哭,才算得上是她心中復仇之旅的真正結束吧。
《千年女優》
年代:2001
類型:動畫
導演:今敏Satoshi Kon
地區:日本
主題音樂:《千代子のテ一マ MODE-2》
作為七部影片中唯一的動畫電影,《千年女優》留給我的則是無盡的感傷與惆悵。一直以來我都相信著一句話:初戀之愛是人的一生中付出的最真摯最純潔最無私的愛,無論它是多麼的幼稚甚至可笑。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初戀多半都是以失敗告終,從此成為心中不大不小的痛。待漫漫人生過半,回首時只是一笑而之則矣。但對於一些人來說,對於初戀的懷念則伴隨他們一生,因為他們付出的愛是彌足珍貴的,從某種角度上說,他們更懂得愛,懂得所付出的愛的真正價值,對於自己的價值,對於別人的價值,對於他們的主觀世界中包含一切的價值。
藤原千代子便是他們中的代表。描寫愛情的影片太多,描寫愛情的動畫影片也不少,但說實話,千年女優,藤原千代子,她真的讓我感動了,把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觸動到了。那種對愛鍥而不舍的執著,即便是那麼朦朧的愛,恍惚的愛,她都願意為之付出一生。影片結尾,彌留的千代子回想著當年踏上宇航船的時候,穿過層層星際,突然讓我心中一股莫名的悲痛感在壓抑和迸發的狀態中游離著,令我無比難受…………
也因此,導演今敏受到了我的注意,他至今的作品也不算多,卻絕對是個才華橫溢的天才動畫大師。《千年女優》整部影片通過一連串的數千年虛幻畫卷的特殊手法進行演述,將藤原千代子的從影生涯和對寄託在那把鑰匙中的永恆之愛的追求完美融合在一起,初次觀看時感覺有些亂,劇情變化過快,但這正也是其特殊表達手法的另類體現,同時也將日本各種時代背景編匯成了一部蒙太奇的集錦。另外,影片的音樂也絕對堪稱一絕,負責音樂製作的平澤進將本片音樂混入現代古典自然另類等多種元素,並使其完美融合,並配以陽光感的節奏基調(名為《Run》的那段音樂非常深入人心),其水準甚至不亞於久石讓的作品,成為該片內容手法外的又一大亮點。
《最後的武士》
年代:2003
類型:動作/戰爭
導演:愛德華·茲維格(Edward Zwick)
地區:美國
主題音樂:《Red Warrior》
03年的美國電影似乎特別偏愛以日本文化為代表的東西方結合之類的題材,除了抄起一把武士刀鮮血噴滿屏幕的《殺死比爾》,《最後的武士》也同樣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與突出體現誇張另類風格的《殺死比爾》不同的是,《最後的武士》真正烘託了一種為信念犧牲一切的精神主義,而這種精神,恰恰是美國人之前所無法理解的。
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與日本的矛盾沖突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仇恨,各自文化思想理念的不同也是相互之間無法溝通調和的重要原因。日本人無法理解美國士兵被俘後為何會心安理得的甘當俘虜而不含辱自殺,美國人同樣不明白日本士兵竟然會有戰敗後割腹謝罪這樣的行為。而如今,美國人也一直都對東方文化持一種興趣很濃,卻又很迷惑的矛盾態度,東方很多國家的人文理念都是和他們原先認為的截然相反,但他們還是情理之中的以自己國家的文化角度來看待東方世界所發生的種種事物,卻並沒有,或者說並不願意換一種思維來看待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拍出來的和東方文化有關的電影往往是以他們的思想基礎來進行構思,將其西方化,最終的結果一般都是觀念混淆邏輯顛倒只求得視覺上的快感而形成的商業片,毫無實際理論而言。但一些導演還是能明白這一點的重要性,他們雖然不能完全領悟東方文化的真諦,至少在這部片子來看,可以算是東西方文化思想理念的一次撞擊。故事背景安排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武士逐漸成為了時代過渡的犧牲品,但至死不渝的堅強信念使得他們無法接受這一現實。於是,以朝廷武士頭領勝元為首的武士軍隊為了生存引發暴亂,希望通過戰爭讓政府醒悟。從美國人的傳統角度講,這些人只是一群愚昧野蠻的、還停留在刀劍冷兵器時代不思進取的落後組織,終究還是會被全部消滅。而日本政府請來的美國將軍納森卻在被俘後受到武士道精神的感化,最終成為武士的一員,並一同奔赴戰場患難與共。這些武士也成了影片所描述的可歌可泣的悲情英雄,最後殘存的武士飛奔向敵人的炮火直至全部倒下的場面,給人的絕對是一種精神上的震撼與感動,為了心中的崇高信念最終死在戰場,那是一種超越生命的榮譽,這就是通過電影所表達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最極致的完美寫照。
也許研究過日本歷史的朋友們不會承認這部影片的歷史真實性,但影片的主旨是在一個相對真實的歷史背景下極力宣揚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忠義偉大,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納森則是必不可缺的角色。來到日本之前的他在南北戰爭時期立下赫赫戰功,卻因曾殺害了無數無辜生命而內心無比疚責,戰後的他鬱郁寡歡,感覺這個世界再也沒有自己所追求的事物。直到他來到日本所發生的這一切,武士道精神激燃了他的內心深處,他在武士領地的生活中悟到了真正所要追求的信念,並與異國的戰友們誓同生死。這絕不單單是如《勇敢的心》般的悲情英雄主義塑造,在人們所為之感動時會突然發現,即便東西方文化思想理念在形式上有多麼不同,其本質都是相通的。
《第五元素》
年代:1997
類型:科幻/動作
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
地區:美國/法國
主題音樂:《The Diva Dance》
如果非要選一部經典科幻片放進來的話,我可能會選《MatrixⅡ·Ⅲ》、《星戰前傳首部曲·幽靈的威脅》、《T2》這些個人在當時看來是如此經典的大作。但是《第五元素》確實有著不同於一般科幻片的奇妙元素,能讓人看後不只會記住它刺激眼球的視覺效果,還會對電影本身所充透的一種驚異的設計想像力所嘆為觀止,要知道這還是20世紀的影片,同時也是法國商業大片沖擊好萊塢最成功的一部。除了好萊塢式的高科技大場面的場景布置,對未來世界這些人物的服裝設計也十分到位,不管是米拉·喬沃維奇扮演的橘紅發美女主角高蒂埃開始的膠帶裝和之後的功夫背帶裝以襯托其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還是那個男生女態的「超級酷」所穿的維多利亞領黑色妖裝,或是手持多功能神槍的壞蛋佐格那種體現獨裁者和心理扭曲者的類似未來版希特勒的造型,都能把每個人物刻畫的無比鮮明,非常深入人心。另外,《第五元素》在未來科幻背景下營造了法國電影特有的一種輕快詼諧絕不刻意莊重嚴肅,浪漫細膩絕不突出緊張驚悚的獨特氛圍,讓人覺得情節雖不新穎,再看幾遍卻也很有味道。
如果非要選一位導演來配以「全才」這個稱謂的話,我想我肯定會選呂克·貝松。他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不同的題材類型,槍戰片、動作片、紀實片、愛情片、科幻片、史詩片、驚悚片、功夫片、動畫片…………世界上所有的電影類型他好像都要嘗試一遍,不管當時他親口所說只導演十部影片的出爾反爾是否是為了吸引媒體關注使其作品不斷成為焦點的伎倆,但至少從影迷們的期待聲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一直都是萬眾矚目的。從《第五元素》的上億票房開始,媒體便開始拿他的風格轉向找說法,指責他受不了金錢的誘惑開始臣服於好萊塢的商業電影世界,放棄了他原先作品中那種感情細膩敘事優雅的風格。但是在我看來,他的理想並非只滿足做一個能讓外界稱頌的法國金牌大導演,他要改變的是一種格局。法國電影歷史已經不算短,而在全世界的眼裡法國只能出口文藝片,就像當初號稱電影第二大國的印度只能拍出歌舞片一樣。如今科技飛速發展,僅僅靠藝術類電影已經遠不能滿足大眾的口味,法國電影如果從題材類型上停滯不前不嘗試創新,早晚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必須有一個人站出來打破常規,即便可能會被當世人冷嘲熱諷,終究有一天他們就會知道這個人對法國電影的未來有著多麼崇高的貢獻。呂克·貝松就想做這樣的一個人。
《紫日》
年代:2001
類型:戰爭/劇情
導演:馮小寧
地區:中國
主題音樂:《Purple Sunset》
好吧,我承認,放出這一部的確有些湊數的成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評出一個國產的還是抗日題材的影片,但N年前第一次看完後我確實有種說不出的感受。先說說影片失敗的一面。這部已在電影頻道重播了不下八百六十回的催淚(打哈欠到流淚)抗日題材片,盡管拿過大大小小不少獎,但其中拍攝技術的硬傷和俗套連連的創作理念所帶來的詬病,使得觀眾輿論從主客觀角度都無法給予這部影片過多的贊揚。作為馮小寧「戰爭與和平」系列的第六部,《紫日》對於貫穿整個系列愛國人道主義思想具有著頂點的地位,卻讓大多數人所失望,這是有其原因之所在的。馮小寧其實是個很有才的導演,但他的眼光並不高,志向也並不遠大。從他的影片可以看出,他只想依附於國內的主旋律題材體制下發展,在傳統國產片的慣性思維模式下不思進取的生存著。他的這種固守思想完全限制了他的天賦,他缺乏國際大導演的那種氣魄,拍出的作品無論題材多麼鮮明,景色視覺多麼用心,依舊是換湯不換葯,終究會被在審美水準比物價漲得還快的觀眾們的哈欠聲甚至叫罵聲中逐漸淘汰。
再說說其值得稱贊的一面。作為年輕人,我並不漠視抗日題材影片。倒不是我重視中國舊社會苦難歷史,或是極度憎惡日本帝國之類,而是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中國電影就是靠著抗日為主的八路軍共產黨所領導的戰爭題材類型才發展到現在的。單從這一題材來說,《紫日》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歐美的大製作戰爭片無論場面多麼震撼人心,其主旨都是讓人記住那些戰爭歷史以及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痛磨難等等,自己國家發生的戰爭,自己國家的人民最深有體會。要用電影的方式來讓現在的中國人不忘記那段不可磨滅的革命戰爭歷史,目前的國產戰爭題材作品依然與好萊塢的高水平大製作差之千里,但拋開戰爭的直觀場面不談,反映戰爭的真實感仍可以用其它的拍攝角度來進行演繹。馮小寧的構想比較獨特,一個中國難民楊玉福(代表著受苦受難的廣大中國老百姓)、一個蘇聯女兵娜佳(作為協助解放國的姿態)和一個年少無知的日本女學生秋葉子(當時日本老百姓的真實形態)成為故事的主線人物,在一個茫茫林區的絕境下從互相對立不理解到最終相互扶持產生友情。影片對體現戰爭的殘酷一面也做得比較真實點題,除了呼喊著日本投降戰爭結束的秋葉子被一槍斃命外,日本兵火燒麻袋裡垂死的中國勞民、刺殺楊玉福的老娘、日本軍官駕駛戰機擊落不願做人肉導彈的秋葉子男友,以及日本宣布投降後,日本軍官強迫當地日本老百姓集體自殺等等,都要比直接角度拍攝戰場上士兵血肉橫飛的那種手法要更深刻。
個人認為影片的中心還是在於楊玉福和秋葉子兩人之間的相互感受。楊玉福對日本人與戰爭的仇恨是刻骨銘心的,觀眾所同情的,可謂是明擺著的,從他那句「就這么完了?」就可以看出在經歷種種苦難卻不明不白的結束後那種不甘心的悲痛心情,並一度將這種仇恨撒到秋葉子身上。而秋葉子自己的痛苦則是無法表達的,自己國家發起的戰爭,自己卻深陷其中,她無法承受自己遭受著痛苦還要被別人所仇恨的現實,也許最後悲慘而又凄美的結局也算是一種解脫。其實影片所帶來的反思不止是戰爭本身的殘酷,對於目前中日人民之間所無法迴避的隱性民族仇恨意識,直接或間接的體現在各個事件上,這些都是不言而喻而又難以改變的。不管以後中日兩國的交往關系如何,兩國人民的相互態度有何轉變,至少要從客觀上正確看待這段歷史,無論是中國的老百姓還是日本的老百姓,在當時都是苦難的受害者。所以,老百姓所仇恨的,不應該是老百姓。
· 關於音樂 ·
最後來說說個人所選的七部影片的主題音樂:《香水》中的《Prologue-The Highest Point》運用輕柔迷幻的女聲來描繪格雷諾耶所感受到的嗅覺世界,具有濃郁的誘惑色彩,讓人深深被吸引後欲罷不能,並逐漸挑起人性陰暗邪惡的一面,體現其構思之巧妙;《指環王Ⅲ——王者歸來》的電影原聲大碟當時評價甚高,這里只挑選一首最點題的《The Return Of The King》,最後的戰爭終於以勝利告終,和平、歡笑、光明、榮譽、幸福,這一切伴隨著人們的希望陸續到來,過去的艱險和磨難統統可以拋在腦後;《殺死比爾》選取的則是其中最經典的《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沒有榮譽或人性的戰爭)》,無需多說了,典型的大人物震撼出場音樂;《千年女優》的《千代子のテ一マ》是貫穿始終的曲子,原聲大碟中有三個版本,大體分為少女時代、青年時代和中年時代,這里選取MODE-2(青年時代),千代子在純真青澀與成熟穩重之間的階段,也是對所尋覓之人滿懷憧憬的階段;《最後的武士》的原聲音樂絕對稱得上優秀,但仔細欣賞一遍後發現並沒有找到能徹底激發悲壯情懷的曲目,《Red Warrior》算是相對不錯的一首,彷彿身臨其境般的進入到那壯烈的戰爭上;《第五元素》中外星八爪歌女迪瓦演唱歌曲的《Diva Song》堪稱經典,歌曲前半段是Donizetti的義大利歌劇詠嘆調《Lucia Di Lammermoor(香燭已燃起)》,歌曲後半部穿插了節奏明快的《The Diva Dance(女神之舞)》,要不說聽過Vitas那首後感覺這么熟悉,這里只節選了《The Diva Dance》;《紫日》也不用多說,主題音樂還是蠻煽情的,小提琴的旋律圍繞著整個劇情發展,體現互相仇恨著的人們內心深處所渴望的和平與安寧,可謂恰到好處。
② 蝴蝶行動的演員
《蝴蝶行動》是一部由簡川訸執導的懸疑諜戰電影,由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該片於2012年5月27日正式首播。
《蝴蝶行動》的演員有唐一菲、齊奎、高鑫、丁嚀、張瑞珈、楊爍、周舟等。該劇整個劇情突出了理想、親情、愛情等美好情感,用溫暖的拍攝方式講述艱險環境下的年輕人的抉擇。它雖然是一部抗戰題材劇,但卻十分吸引年輕觀眾的關注。
千代子是大特務北條榮一名義上的獨生女,也是趙欣夢幼時失散的孿生姐姐。千代子偷梁換柱的計劃很快敗露,獲救後的趙欣夢主動請纓冒充千代子潛回北條榮一身邊做卧底,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趙欣夢在明為國民黨軍統上尉實為共產黨的李漢正幫助下,殺死了北條。千代子在重慶大轟炸中成功逃回上海,決心復仇並奪回自己的身份,卻面對了身份與情感的雙重幻滅,舉槍自盡。面對孿生姐姐的遺容,趙欣夢悲從中來,如果當初被抱走的是自己,那今天的命運就會完全不同。
③ (高分)求薦經典的電影
就我看過的來說,有
《勇敢的心》
在威廉·華萊士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格蘭的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軍的斗爭中犧牲了。幼小的他在伯父的指導下學習文化和武術。
光陰似箭,英王愛德華為鞏固在蘇格蘭的統治,頒布法令允許英國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以便讓貴族效忠皇室。王妃伊莎貝拉是個決斷的才女,她知道這道法令會讓英國貴族有意於蘇格蘭,但更會激起蘇格蘭人民的反抗。年輕的華萊士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願意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人。然而梅倫卻被英軍無理搶去,並遭殺害,華萊士終於爆發了。在廣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後」的呼喊聲中,他們揭竿而起,殺英兵宣布起義。
蘇格蘭貴族羅伯想成為蘇格蘭領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與華萊士聯盟。華萊士殺敗了前來進攻的英軍,蘇格蘭貴族議會封他為爵士,任命他為蘇格蘭護國公。華萊士卻發現這些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為人民和國家前途擔心。愛德華為了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前去和談。但由於英王根本不考慮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買華萊士為條件,和談失敗了。伊莎貝拉回去後才發覺和談根本就是幌子,英王匯合了愛爾蘭軍和法軍共同包圍華萊士的蘇格蘭軍隊,她趕緊送信給華萊族梁士。大軍壓境之下,貴族們慌作一團,華萊士領兵出戰,混戰一場,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了羅伯竟與英王勾結,不禁倍受打擊。
伊莎貝拉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來到駐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真情,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談。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了和平著想,他依舊答應前去睜嫌。在愛丁堡布斯設計了陰謀抓住華萊士,並把他送交英王。羅伯對父親的詭計感到怒不可遏,華萊士終於被判死刑。伊莎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臨死前,她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王。
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撼所有人。幾星期後,在受封時,羅伯高呼前為華萊士報仇的口號,英勇地繼承華萊士的遺志對抗英軍。
《海上鋼琴師》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郵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
在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船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你不可以彈琴,這完全不合規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讓規矩全都滾蛋。」 (fuck the regulations)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等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讓1900名聲大兆早運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對,他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個女子就是手風琴匠的女兒,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來到了美國。開立了一家魚店。建立了屬於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卻始終不能釋懷。直到最後一刻。)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邊時,他茫然的看著諾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他。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這個船對他就是一切。Max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彈粉碎。
那天他告訴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闆1900死了,老闆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賣掉的小號還給了他,對他說,一個好的故事比一個舊小號值錢。帶著僅值舊小號的1900的故事,Max離開了,從此,很少再有人會記起那一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一生。
[編輯本段]3.影片解析
關於電影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闆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從戰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後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隻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欲尋找1900最後的蹤影。1900還會在船上嗎?還是如Max的期望,已經找了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並在茶餘飯後之際同她們提起Max這個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節,幾個精彩的橋段更是令人吟詠不已,包括Max初識1900時,兩人在海上狂風暴雨之際松開了鋼琴的固定栓,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著,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里四處滑動,像極了跳著華爾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對傲慢的Jelly來勢洶洶的挑戰,1900如何展現出他過人的鋼琴天賦,讓與會者由輕蔑轉為震驚;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女孩(曾與1900用手風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兒。),如彗星般的散發出耀人光芒卻又快速離去,使得1900淡淡的憂愁,回憶的感傷,在片里充斥的偏黃色系影像中,益發顯得鮮明。至於移民懷著夢想乘船來到新大陸,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際驚叫「America!」的喜悅,卻也與孤寂的1900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