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張德芬在什麼背景下寫出《遇見未知的自己》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這是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所說的。
這些年裡,張德芬最渴望的是把自己當成「靈魂擺渡人」的角色,在這個角色里,張德芬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以走出困頓的黑夜,獲得重生。
時代的寵兒,圍牆內的心
1962年11月,張德芬出生在中國台灣的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張德芬就是其他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常被人問起「樣樣都拿第一是什麼樣的感受」。她總能完成父母給她制定好的目標,並且拼盡全力做到最好。
1987年,25歲的張德芬,已將所有女人艷羨的東西收入囊中。
時任台灣電視新聞記者、主播的她,年輕貌美,事業有成,擁有名車豪宅,過著無可挑剔的完美人生。
「在台北乃至台灣我似乎得到了這個年紀不該有的關注,吃飯有人搶著買單,辦事不用排隊,開車違章了警察也不會追求我的責任,而是索要一份簽名。」
然而即便做著父母眼裡的乖女兒、別人眼裡的成功人士,張德芬整個人身心卻很疲憊。畢業於台大企管系的張德芬,其實對文學、藝術有著別樣的痴迷,而這份人人稱羨的工作,她也不是發自內心喜歡。一顆想要追求快樂的心正蠢蠢欲動。
彼時在離台灣不遠的香港,有個叫張國榮的,因一首《Monica》一炮而紅。
天之驕女跌落雲端
按照劇情的發展,張德芬應該順風順水甚至無理霸道地在雲端度過一生。
然而,如法國作家雨果所說,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峻峰的人。
為了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張德芬辭掉了那份人人稱羨的好工作,赴美讀書。
剛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她常常睡不著一個人整夜發呆,每周只有20美金的零花錢,連一個3美元的垃圾桶都買不起。還遭受著嫉妒和排擠。
「不就是個前女主播,有什麼了不起!」
就在幾個月以前,她還住著台北市仁愛路名人巷的豪宅,開著Volvo,是知名女主播。在雲端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張德芬,常常情不自禁就掉起了眼淚。
她獨自站在公車牌下,將自己包裹在厚實的棉服里,呵氣凝結成白霧在四周怎麼都散不去的場景。時常侵入她的夢里,寒冷又孤獨。
紀錄片《算命》片尾有這樣一句字幕:「算不盡芸芸眾生微賤命,回頭看五味雜陳奈何天。」人類站在命運面前,如同無頭蒼蠅飛入茫茫星夜。
可有的人啊,偏偏就不認命。
人生四十,從頭開始
199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德芬與前夫相識了, 在相識的第二年他們在台北舉行了婚禮,2000年因丈夫工作調動的關系,張德芬隨丈夫到了新加坡生活。
彼時的她也打算重新開始進入職場。她應聘了一家國際大公司,因為跨界進入軟體行業,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張德芬甘願從基層干起,從老闆的助理做起。
張德芬從不缺少從頭開始的勇氣,這也是她後來能夠成為影響一代人的個人成長作家的重要原因。
每天張德芬都會列印厚厚一打純英文資料回去專研,所以對於IT十分陌生的她很快就對業務瞭然於胸,老闆對張德芬的工作非常滿意。
後來公司高層人事斗爭,張德芬服務的老闆離開了,新任老闆依然重用張德芬,並給她加薪升職。
她開始負責亞太區市場,每天跟各個國家的市場團隊交流,每天要開十幾個電話會,也可以不用坐班。那段時間因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少了,張德芬開始抑鬱了。
在很多人眼中,張德芬婚姻、家庭、事業、明明什麼都有了,學歷又好,已經獲得了人生大滿貫。
但就在這樣的舒適區,張德芬卻說:「即使有一百萬美元放在我面前,我也會說這拿來做什麼呢?」
於是40歲「高齡」的張德芬,再次任性地辭掉了工作。她想要探尋真正的快樂,學習起了心理學。
涅槃之路學會成長,創辦張德芬空間
辭職後張德芬開始大量讀書,上課,收集各種資料。2003年張德芬開始致力於研究個人成長。也是這一年,一代巨星張國榮因抑鬱症,自殺了。
此時距離我國有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已有兩年,但整個社會對心理的認同度還處於很低的水平,看心理醫生依然是個丟人的事,抑鬱症會被理解成精神病。
後來張德芬乾脆在北京朝陽公園旁邊做了一個工作室,把100平方米的房子打通,每個禮拜召集一些人,做讀書會,每個參加的人收50元場地費,她自己印書,組織大家一起討論心理問題,個人成長,也傳播一些理念,介紹一些電影。
通過這種方式,她接觸到了大量真實的案例,也了解到解決心理問題並不是少數人的需求。
2004年,雲南大學馬加爵殺人事件,再一次為國內心理學發展敲響了警鍾。
張德芬也更加確認,積極健康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對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社會來說,太重要了。為了幫大家解決問題,也倒逼自己不斷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的東西。
張德芬在2007年寫了第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在中國台灣賣得很火。於是張德芬考慮在大陸發行。
張德芬在內地找了20多家出版社,只有兩家出版社願意出版,條件還很苛刻,而且一簽就是五年。最終這本書成為這家出版社有史以來賣得最好的一本。
隨後的兩年,張德芬陸續又寫了兩本書,希望把她學到的、經歷的都拿來分享。
就在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時,自己的婚姻卻出現了問題,2015年她恢復單身,兒子女兒又相繼出國念書,一下子「單身又空巢」,張德芬的情緒和狀態跌入了谷底。
「自己的親密關系都沒有處理好,怎麼去當別人的人生導師?」一時間撲面而來的負面評論讓她喘不過氣來。
她開始羞於見人,也不見媒體,不想跟朋友來往,把自己封閉起來,覺得自己特別地丟臉。
在單身的這段期間里,張德芬才真正把書里寫的還有她所學的東西實踐出來。同時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獲得心理成長,她創辦了張德芬空間。
藍海市場萬象叢生,服務為本不忘初心
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個人成長教育平台,張德芬空間在生產優質內容上是絲毫不含糊,這更是填補了中國心理學市場的空白。
據數據統計,我國每15個人里就有一個抑鬱症患者,每8個人里就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
中國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有1.8億人,但就醫率卻僅為10%。
近年來,復旦林森浩投毒案,清華劉海洋潑熊案,已經不是個例。
《2016年心理健康認知度與心理咨詢行業調查報告》顯示:「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隱形市場,預估有50倍增長空間,是繼汽車、房地產、IT和互聯網產業之後的第五波財富浪潮。」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越來越多的人湧入了心理行業。
然而行業不斷壯大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整個行業魚龍混雜,甚至很多迷信的東西大行其道,外星人、前世今生、神神道道、大師、神棍這種東西都會出現。
「有些所謂的大師,摸個頭一萬塊,摸一百個頭賺一百萬。」對於這種賺錢的方式張德芬是很抵觸的。
「這個領域有的時候會搞得太神神道道,還是很多人對名和利放不下,索取巨額的錢財,騙財騙色都有,我就希望在個人成長領域,我們能成為一股清流。我們在內容運營上深耕了四年,在資本最火熱的時候沒有選擇玩資本游戲,而是在內容生產、分發上做足了功夫,四年時間積累了近700萬的粉絲,在課程開發培訓成熟的時候,才接受了喜馬拉雅戰略投資。」
對於張德芬空間的發展她沒有著急披上資本主義的外衣,而是懷著感恩的心做好服務。
「我是在服務,我已經藉由我寫的書得到了很多東西,我已經非常感恩了,老天實在太厚愛我了。有的時候,我覺得有些愧疚,我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了嗎,為什麼能這輩子我能有這么多的加持、祝福、福報。」
在這個市場大環境下,張德芬空間旗下心靈的圈子、阿呀媽呀等多個公眾號矩陣,約400萬用戶,在抖音、今日頭條、喜馬拉雅、蜻蜓FM、懶人聽書等視頻、音頻平台約290萬用戶。
除了新媒體矩陣之外,張德芬還創辦了幸福研習社和時空心靈學院。張德芬幸福研習社主要打造線上線下的女性成長社群,時空心靈學院則包含線上個人成長教育課程和線下成長工作坊。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德芬是我見過的最真的人之一,她從來都是跟隨自己的心,她是活著的傳奇。」
資源來自痛苦,成長需要溫度
如今的張德芬被譽為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個人成長作家,她不僅治癒了自己,也幫助了無數人通過心理療愈找到了幸福的出口。
張德芬最喜歡的作家Jed MecKenna說過一句話:「地球是一個大游樂場,我們每個人在裡面玩自己的游樂項目。」
在這個游樂場里,張德芬盡興得很。
「真正能讓我站在講台上跟大家分享些什麼的,不是我的知識、口才、名氣,而是我經歷過的苦難,痛苦迫使我向內看,許多智慧和空間因而打開。」
「德芬老師最大的資源就是有足夠多的痛苦。」 這是張德芬空間CEO盧熠翎對她的評價。
截至2018年底,「張德芬空間」微信公眾號傳播力超過99.96%的公眾號,位列中國微信公眾號500強、中國內容創業企業100強、中國心理健康品牌公眾號影響力前三。張德芬空間堅持創作優質內容,2018年共創作400餘篇原創文章,超7664萬人次閱讀。
「時空心靈學院」匯聚了海內外心理學界諸多權威專家,將心理成長延伸到個人成長、原生家庭、親密關系、正念冥想等各個方面,設立了親子、職場、情商、咨詢專業成長等不同類別的課程。時空心靈學院打破了空間限制,設立了靈活的學習形式,採取線上課程+線下訓練營與專業工作坊相結合的形式,截止目前,已累積開設在線課程500餘個,線下工作坊110餘次。
「張德芬幸福研習社」在輸出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同時,給予女性用戶在生活中修身的實操指導,打通了線上付費課程和線下實體空間的形式,有人稱其為「O2O+新零售」的新型商業。
《戰國策》里有句話說,「行百里者,應以九十為半,此即末路艱難之謂。」
靈魂擺渡人張德芬一直堅持著這樣秉持初心。「我覺得個人成長還是需要有溫度的。我希望能夠傳遞更多的正能量給社會、給國家。」
「我覺得我就是個真實又勇敢的靈魂。」張德芬這樣定義自己。
『貳』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提到的書有哪些
肯威爾伯 《恩寵與勇氣》、《萬物簡史》
另外推薦:阿瑪斯 鑽石途徑四本
《改變 從心開始》
《平常禪》
『叄』 張德芬簡介
更多義項
更多圖片(8張)
張德芬,女,生於台灣,作家。台灣大學企管系畢業,擔任台灣電視公司新聞記者/主播多年後,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了企管碩士(MBA)的學位。2002年開始,她受到啟發與指引,辭去高薪的工作,專心研修瑜伽以及各類心靈成長課程。
中文名:張德芬
外文名:Zhang Defen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台灣
職業:身心靈作家
主要成就:《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重遇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
現任職務:名師學院 領域學院副院長
分享
個人經歷
張德芬,生於台灣,台大企管系畢業,在美國UCLA取得MBA學位。2002年開始,辭去國際知名公司高
薪工作,專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時代的各類心靈課程。自1994年開始定居北京,取得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的執照。著有身心靈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己》,同時翻譯有德國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爾的作品《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和加拿大知見心理學領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禮物》。
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描繪揭示出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被冠為華語世界首席心靈暢銷書作家,深受人們歡迎,很多人因為閱讀德芬的書,有了生活的態度的積極轉變。
五年多來,學習了各種不同的心靈成長以及心理治療方法,並且博覽中英文有關著作,透過時時刻刻活在當下以及觀察自己的修煉,得到了許多靈性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體悟。取得了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的執照。現在最關心的是"人類意識的進化與提升",為地球美好的未來貢獻一己之力。與家人長期定居北京。
2007年6月在台灣出版第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名列台灣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讀者反應熱烈,成為暢銷作家。
2010年8月創辦內在空間網站,她的創辦初衷是想把自己多年來的積累的心靈成長經驗和靈性資源整合起來分享給更多的人,希望提供給身心靈愛好者一個全面的支持。
新版《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在2012年6月上市。
2013年9月出版全新作品《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繼《遇見未知的自己》後進一步帶領大家探討人生中更深層的成長課題——和他人的關系。
成長歷程
曾當過風光的台視新聞主播,又到美國深造,擔任某知名公司營銷經理,卻以憂鬱症收場,最終,張德芬搬到北京郊區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婦。「四年的村婦生活,所有的外在光芒淡去,內心卻感覺在充電。感覺把自己拉到最低,沒有企圖心。」2002年,全家搬回北京,從那個時候,她決定全力追求內在心靈的世界。
生命的困頓轉折,在張德芬看來更是建立內在力量的好時機。「問題
張德芬
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 張德芬說,心想事成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我一直覺得,我們的人生是我們相信而來的。你相信你會變成什麼樣子你就會變成什麼樣子,真心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
對於如何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張德芬說:「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
個人網站
內在空間網站是希望提供大家一個身心靈成長的一個全面的支持。我們在精神層面(文章和書籍)、課程選擇、實修方法、閑情娛樂(音樂、電影)、多媒體資料(訪談、視頻)、咨詢互動(主題討論、讀書會)等,都提供了大量的資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平台,讓有志於身心靈成長的人,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心靈的家。
主要作品
2002年開始,受到啟發與指引,辭去高薪的工作,專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時代的各類心靈課程。多年來 ,學習
已出版作品
圖冊 5張
了各種不同的心靈成長及心理治療方法,並且博覽了一百多本中英文的有關著作,透過每日的觀照和靜坐,體悟了許多靈性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現在最關心的是「人類意識的進化與提升」,希望幫助更多的人發現內在真實的自我與幸福。
著有多本身心靈小說,如《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心靈突破60問》、《重遇未知的自己》,以故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跟大家分享心靈覺醒的秘密,銷售已突破一百萬冊。
2013年9月新出版作品《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主題更貼近都市人,內容更深刻、實用。帶你找到與所有愛的人——父母、孩子、愛人、朋友相處的智慧。
* 詞條由網民創作並享有版權,請保護版權歸屬
了解更多 張德芬 的討論 用網路知
『肆』 有沒有關於怎麼跟直屬上級和同事溝通的書,視頻,電影啥的,給推薦一下唄!
《一眼看透人心的智慧》看書嘛,在我看來只看到自己,再者自己都不咋知道談什麼了解別人呢?多點微笑,看星爺的電影我想你還可以更好的溝通!呵呵,咱邢總就很好溝通。其實一切事完全在你自己,你有辦事能力,我想欠缺的就是說話方式,或許......我瞎猜滴,您自各琢磨
『伍』 張德芬除了《遇見未知的自己》還有什麼其他的作品
《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
《重遇未知的自己》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活出全新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
『陸』 有關於吸引力法則的<<秘密>>的電影,具體名稱是什麼
你好!名字是《秘密——吸引力法則》 繼承《秘密》之後的又一大心靈讀物是《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台灣張德芬著。 可以交個朋友嗎?
『柒』 有哪些國內並不知名的優秀外國作家和作品值得推薦
國外方面的著作可以看下這兩部比較大器地刻畫人性的《人間喜劇》、《百年孤獨》。還有《小王子》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對人性的表述通過小王子對一朵呵護有加、無可取代的玫瑰花體現的淋漓盡致。有助於對人性的清醒認識,特別淺顯易懂,面對婚姻對號入座,也是極好的。《茶花女》助於理解人性的貪婪和愛慕虛榮,也讓人清醒的認識愛與溺愛。書太所多,反而不能好好去讀,選幾本有代表性的深入讀一讀才有有收獲。
『捌』 《遇見未知的自己》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主要講述名校畢業的女白領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與老人的對話,藉此來表達對人生課題與智慧的理解。
位都會白領階級的女性通過同老人以及其他配角(老人的學生)間的對話,經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內在世界,進而發現大多數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
從身心靈三個方面去探討主宰著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操控身心,同時提供了如何解決這些模式的實際有效方法,從而解脫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
(8)張德芬推薦電影擴展閱讀:
該書作者張德芬,曾當過台視新聞主播,經歷過失敗的婚姻,又到美國深造,擔任某知名公司營銷經理,卻以憂鬱症收場。
最終,張德芬搬到北京郊區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婦。2002年起,她決定全力追求內在心靈的世界。2007年,張德芬根據這幾年的心靈感悟創作了自己第一本心靈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
作者簡介:張德芬,女,華語世界首席心靈作家 ,作為中國大陸心靈領域書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張德芬女士在2007年推出的首部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已成為目前國內心靈成長領域的必讀經典,影響深遠。
『玖』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己有什麼區別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她的第一本書,是用小說的形式寫成的身心靈入門之作。非常好看。
重遇未知的自己算是一本文集吧,是她這些年的感悟,比遇見要深一些。而且是全彩印刷的,更加精美了。
另外她還有兩本書《活出全新的自己》和《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最近有新版本上市了。
推薦樓主先看遇見,然後看全新,然後看心想事成,最後看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