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介紹電影《後天》為題材寫一篇演講稿
看過電影《後天》的人們大概都知道,由於人類的破壞,使萬物之母的大自然反感了人類的一切活動,以她無情的力量開始報復人類。太陽失去了光輝,海平面升高,台風、龍卷風瘋狂地在太平洋上橫行,海嘯吞來了沿海城市,正當生物圈一片狼藉時,氣溫又急速下降。以每秒下降10℃首當其沖結了地球,進入了冰河時期……
《後天》是一部有關地球遭受天氣的襲擊的影片。看起來令人觸目驚心。為什麼這樣說呢?後天,說的是美國發生的災難。那是一場來勢洶洶,且科學家、軍隊、警察也束手無策的災難。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融化,而且冰殼也融化了。原本還是平地的冰川瞬間在中間斷裂,出現一條我們無法跨越的鴻溝,而且深不可測。在先進的科技也沒有發揮威力的地方。人們眼睜睜的看著它發生巨變。
此外,海水水溫驟然上升,冰川、冰殼的融化導致水平面快速上升,海水洶涌澎湃的向四周低窪的地方涌去。在人們還來不及作出相應的防護措施時,災難已經毫不留情的把一切都毀掉了。無論是建築物,還是人們,都顯得如此的不堪一擊。無數的建築物被毀,無數的無辜的生命消失在一瞬間。那場景真的觸目驚心,讓人不敢想像。大水來襲之後,接著是大雪驟降,甚至還下起冰雹來。一塊一塊象大石頭一樣的冰雹從天而降,來不及躲起來的人們剎時成了冰雹襲擊下的亡魂。還有龍卷風席捲而來,路上的車輛,人群不是被捲走,就是被一團混亂。冰天雪地的情形下,人們只能躲在密室里生火取暖並且保留一線的生機。走出去的,很多很快就被凍死了。
為了生存,大量的美國公民在接到國家的遣散通告後,湧入到加拿大的大使館。災難過後,美國官方代表發表電視講話,承認一些主觀上的錯誤,並說明導致災難的原因是人們一直以來無度的破壞自然,一味的向自然索取。而災難則是大自然對我們人類做出的嚴厲的懲罰。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破壞自然的嚴重,也見識到了自然一旦報復起來,人類是多麼的無力。我想,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在警告我們,要善待自然,要關注自然, 要反省我們的行動以及我們的一些思想。要改變我們的價值觀,同時要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還有就是要為我們以往的一些錯誤行為做一定的補救,我們不能存在僥幸的心理,想著我們還可以高枕無憂的過日子。現在已經有不少的預報說我們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要高度關注,容不得我們有絲毫的疏忽,不然,後果真的是無法想像。我想,沒有誰會願意看到影片中出現的場景。我們也承受不起那樣的打擊。
還有就是,連美國那樣的大國強國的公民都被災難逼得沒有退路,最終成為難民,那像我們這樣的一些國家呢?經得起這樣的考驗嗎?我想那將是滅頂之災了。
後天,給了我們一個警告,那就是在不久的將來,影片中的場景將會在我們的地球上上演,如果我們不作好防範措施並作出相當的補救的話。為了我們的將來,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了地球更加長壽,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作起,一起努力,共同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這雖是一部科幻影片,片中所描繪的事件是子虛烏有,但是,由於人類無休止地破壞生態環境,片中提到的事情將是我們的後天。
據資料統計,如果照人類這樣無休上去的破壞,直50億年後,人類生存資源還需要3個地球。因為以現在的科學根本無法制止50億年後太陽變成紅巨星,使人類滅亡。
現在的德國,部分城市都已經用上了太陽能電池板,用太陽能電池板發電、取暖、通風,應用廣泛,如果全球都採用這種技術,人類的不滅亡不再是神話,但——人類不死不滅終將是一個神話,現在的社會還不是共產主義社會,吃不上飯 的人們不可能去考慮環保。
當洛杉機被龍卷風撕裂的時候,當新德里被大雪覆蓋的時候,當不列顛在大雨中被淹沒的時候。這此看似神,但是,全球變暖——一場難以逃避的劫數,也許就是明天!
2. 介紹革命電影作文演講稿三百字
我愛看的革命影視作品——《小兵張嘎》
我早就聽說過《小兵張嘎》這部精彩的電影,但一直沒有機會看。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了這部嚮往已久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日本鬼子殺害了張嘎的奶奶。張嘎為了報仇,參加了紅軍,和八路軍一起對付敵人。經過了許多艱難困苦,終於打敗了日本鬼子,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侯,我對小兵張嘎充滿了敬佩,你瞧他那眼神中透露出機智,而且還有點不服輸的樣子。張嘎被日寇抓到了碉堡里,他不但不緊張,還是勇敢地尋找著機會逃跑。最後當張嘎得知八路軍要來營救他時,打昏了看守的日寇,將煤油燈里的煤油澆在了稻草上,一把大火燒著整個碉堡,立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那種精神。
看著張嘎,我聯想到了自己。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富裕,有著美好的明天,不會和抗日戰爭的人們連在一起,而且不用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還有許多人飽受著飢餓和貧窮的折磨。我們可以過著幸福美滿的的生活。可以得到老師、爸爸媽媽對我關懷備至,我們應該學習小兵張嘎這種精神。
3. 我喜歡的一部電影中國合夥人演講稿
三個懷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在高等學府燕京大學的校園內相遇,成冬青曾兩次高考落榜的農村青年,跪在母親面前祈求第三次的高考,這次他成功了,在大學遇上出生於世家孟曉駿以及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並以曉駿為目標努力求學,發誓要把圖書館里的書全部讀完,在圖書館巧遇了他認為是全校最美的蘇梅,一番辛苦追求,卻在蘇梅拿到美國簽證以後,以分手結束。不知道為什麼蘇梅和成冬青分手,是否因為成冬青是失敗者呢?
而成冬青給我的感覺是:他就是一個永遠打不死的小強,在高考兩次失敗、課外補習沒有收入、蘇梅與他分手、美國簽證失敗、被學校除名等等挫敗面前,他堅強的站起來了,並轉化為奮斗的動力,每天都貼小廣告,在肯德基講英語,在空曠的場地辦學,把所有的英語詞典全部背過,他成功了,他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教父」。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在大學期間一直肆意的揮霍青春,泡洋妞、寫情詩、打群架等等,還為洋妞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結果卻被洋妞甩掉,從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幫忙,重新振作起來,並與成冬青一起為教學而奮斗,在面對成冬青與孟曉駿爭執時,一碗飯喚醒了他的心,讓他明白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什麼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陰影,選擇了相貌平平的女職工結婚,因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而一直揚言去美國之後,永遠不再回來的孟曉駿,卻在美國根本找不著工作,落得在餐館當侍應助理的命運,迫於無奈的他只能回國,幸運的他遇到成冬青學校有點起色,把自己的理念全部侵入到辦學中,學校在他們三個共同努力下,成為中國第一支民辦成功學校,而孟曉駿面對自己在美國種種遭遇,在辦學理念上與成冬青產生分歧,三個人分道揚鑣,卻因學校面臨倒閉危險時,又重新聚到了一起,為曾經一起奮斗的學校盡最大的努力,最終,他們成功了,他們的學校上市了。
影片的結局很圓滿,卻讓我想到了,可能有很少人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為曾經的夢想打拚失敗了,而選擇了放棄。成冬青的精神讓他成功了,現實生活的我們缺少他這種堅持不懈的態度,可能一個小小的打擊,就讓我們泄氣了。《中國合夥人》再次鼓舞青年創業,為心中的夢想打拚,創造屬於自己的藍天,讓青春不朽!
4. 推薦一部電影作文 演講稿
你好
超凡蜘蛛俠2》是迄今為止今年最好看的3D大片,視覺效果遠勝《美國隊長2》。
雖然部分劇情稍顯拖沓和凌亂,但非同凡響的動作場面和極其出色的3D視覺效果足以彌補這些不足。大銀幕上,帕克在曼哈頓街頭上下翻飛,主客觀鏡頭相互切換,那感覺——簡直爽爆了!
也只有蜘蛛俠這樣的電影才能讓觀眾們在電影院里體驗到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從這一點來說,《超凡蜘蛛俠2》是一部只適合於在電影院里看的電影,當然銀幕越大越好。
由於有老三部曲在前,新版《超凡蜘蛛俠》上映之時,難免會過多的被拿
出來同老版進行比較。雖然《超凡》系列的口碑要好於舊版,但硬要說好
出多少,真的是在伯仲之間。但《超凡蜘蛛俠2》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都
更加出色,堪稱《蜘蛛俠》系列中最為好看的一部。
5. 演講稿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我是個小影迷,很喜歡看電影,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查理與巧克力工廠》。這部電影講的是有五個孩子幸運地拿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廠發行的金獎券。得到金獎券的孩子可以帶一名家長參觀巧克力工廠,還有機會得到一輩子都吃不完的巧克力。 這一天,五個孩子和家長來到了巧克力工廠參觀,他們在巧克力工廠老闆威利·旺卡先生的帶領下進入了巧克力生產車間———一個奇幻的糖果世界。 第一個胖男孩,因為貪吃,被吸入了塑料管,差點被做成夾心巧克力;第二個自以為是的金發女孩因為吃了沒研製成功的口香糖,變成了一個大藍梅,只好被送到榨汁車間去擠出多餘的湯汁;第三個是嬌生慣養的富家女孩,她因為過於任性,被松鼠當作壞果子投入垃圾道,差點被當作垃圾焚燒掉;第四個是一個迷戀電視的小男孩,他因為迫不及待地想體驗電視傳輸,結果傳輸失敗,把他變成了一個微型小人兒,雖然經過太妃糖車間的抻拉,也沒有恢復原來的樣子,只有懂事的查理走到最後,得到了驚喜大獎。巧克力工廠的老闆威利·旺卡先生親自用玻璃梯把查理送回家,並且要把巧克力工廠送給查理,但是他提出,查理必須放棄自己的家人,查理沒有答應。
6. 求《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演講稿,要求3百字左右
穿越物質文明的絕響---《海上鋼琴師》(1900是主角的名字)
每艘開往那個國度的輪上都總會有一個人最先看到她的身影,並且歇斯底里地叫出她的名字。美國。代表了人們所知的繁華及自由的極限,也是眾多人嚮往的頂端。順理成章的,1900在眾多貴族和移民共同度過的維吉尼亞號游輪的鋼琴上詭異的出現了。對於這令人介壞的場景我不想去多作什麼評論,畢竟是一個傳奇人物的一生,所有的細節都應該是傳奇的。而我們所熟知的主人公,傳奇的1900,開始了他人生與世俗的第一次反差。面對一切人們為之心醉的神話,他無動於衷。
正是用這種開局,一種象徵和對比的手法貫穿了電影始終。維吉尼亞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空間存在。它與美國,或者說所有的物質繁華,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正如片尾1900所說,現實社會的復雜,並非他所能掌握的。維吉尼亞號就是一個特殊的象徵。它象徵著特有的空間,一個從1900生下來就被賦予的空間。由這個空間來創造天才,培育並毀滅天才。而這個時候,不得志的號手MAX的出現就顯得恰到好處。
他就來自物質,他就是物質世界的下層階級,為了生活來到維吉尼亞號。這暗示著,從本質上他就不能與這個空間所融合。所以在片中,MAX不只一次地勸說1900下船拋棄固有的生活,去飛黃騰達,去大紅大紫。他所代表的正是一種對物質的嚮往,一種急切試圖擺脫現狀的功利心。朱塞佩·托納托雷之所以會將兩人的命運安排在一起相遇,正是為了描述這種貫穿始終的矛盾,以及想在世俗和脫俗中的一種臨界點的願望。
關於爵士樂開山鼻祖謝利來挑戰的一段,也是揭示該片主題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必須深入的剖析謝利這個角色,他成長在紅燈區,是社會下層。而正是通過他自身的天分和努力,他在這極度繁華的世界不僅立了足,而且高居人上。這種性格就是充滿極度表現欲的,也極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認可。這種角色就是典型的物質角色。其次是作爵士樂的分析,眾所周知,20年代初的爵士樂所代表的就是個性與張揚,解放自我。而這一切,都是與終日生活在維吉尼亞號上的1900格格不入的。於是有了謝利帶著他自認為的解放和個性前來挑戰的一幕,在他眼中,1900就是孤僻而封閉的,就是必須聲討毀滅的一種存在。然而結果很顯然,並不是主流的才是正確的。
還記得在片中1900為了追隨女孩而下船的那個橋段。那正是他人生之中最矛盾的時刻,也是他代表編劇、導演以及所有20世紀美國平民英雄所做的一次偉大抉擇。當他緩緩走下旋梯,他內心是一種對未知世界的不確定的嚮往,走到旋梯中央時,朱塞佩·托納托雷給了一個特寫,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1900那張矛盾,且包含焦灼的面容。當他還在徘徊時,他試圖用帽子來決定命運,於是他拋出他的命運,交給上帝。結果很顯然,帽子幾經旋轉又飄回水面,這時的面部表情特寫恰到好處,1900釋然的笑容,轉身回到了維吉尼亞號。
從此再不離開。
他的任何都是離不開海的。
1900就像一個小型的金剛,用不同方式在沖擊著現代文明。不過朱塞佩·托納托雷就比彼得·傑克遜來得溫柔得多。同樣的,美國就代表了整個社會復雜的文明,而維吉尼亞號就代表了一片屬於天才的非主流熱土。而都市就像一個復雜的人體,擁有繁雜的脈絡,對於1900,一個純正的,從未涉世的天才來講,任何可以腐化他的物質都將被船和海的力量排斥在千里之外。
感謝朱塞佩·托納托雷曲折離奇的編劇和巧妙的特寫、長短鏡頭和空鏡頭,蒂姆·羅斯傾情的演出,以及更加不得不提的,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Morricone)華麗的電影配樂。
如果你是充滿夢想和高傲血液的觀眾,你就不得不去欣賞這部華麗且沉重的《海上鋼琴師》。
7. 介紹一本書或一部電影1分鍾演講稿
電影《雛菊》故事發生在風景如畫的阿姆斯特丹。
鄉村的小路,美麗的田野,大片大片盛開的雛菊。
三個人的故事。就在那個秋天。慧英,鄭宇,朴義。
影片的編排極有新意。首先,慧英的自序,純潔美麗。然後是鄭宇,原來是如此的巧合。最後,是朴義。原來,如此的悲劇……
命運竟如此愛開玩笑,但此刻,我終於認識了你……
慧英有著獨特的氣質。那是雛菊的芳香。雛菊對慧英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正是雛菊讓慧英有了成為畫家的夢想
畫家慧英正在為她的個人畫展忙碌著,她每天都會去廣場上給人畫肖像畫。每天的同一時間,都會有人給慧英送來一盆雛菊。他到底是誰呢?慧英很好奇,卻一直沒有機會看到他的樣子。這讓慧英心中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
鄭宇是一名國際刑警,為追捕一個販毒集團來到了這個城市。本來他是利用慧英觀察罪犯,但他卻漸漸愛上了純真善良的慧英,慧英也誤以為他就是那個給她送雛菊的人。有白鴿飛過的廣場上,慧英一筆一筆,勾勒著愛的輪廓……
然而還有一個人,一直躲在暗處,痛苦地看著慧英和鄭宇的幸福。
朴義是一個殺手。他一直隱瞞自己的身份,守護在慧英身邊。他也來到廣場上,讓慧英幫他畫畫,然而慧英畫到一半卻無法繼續。絕望的朴義發現,她畫的竟是另一個男人的臉。然而這份悲傷的愛情,卻不是那麼容易就放棄的。故事的結尾,盛開著雛菊的畫上,濺滿了鮮血。
8. 英語演講稿介紹一部電影,題目怎麼寫
《A film touching the deepest in your heart》
這是給電影《A beautiful mind》(美麗心靈)的演講稿標題,請參考
標題第一要吸引關注,第二要符合接下來介紹的電影主題
祝你好運!Good luck!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點採納
9. 演講稿推薦一部電影
《高考1977》
10. 關於推薦優秀電影作品《舉起手來》的發言稿怎麼寫
先介紹這部電影的劇情,再說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娛樂性,藝術性,有什麼意義,講明推薦給大家的原因,最後總結一下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