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推薦幾部電影
你沒有詳細說明白,知名度太高的我就不耽誤時間啦。像什麼 肖申克啊,美麗人生啊,殺手裡昂啊,之類的。有些電影知名度很高,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我只說說我個人鍾愛的吧!~
首先是黑澤明的 七武士 不知道你看過沒有?黑白電影,導演高超的實力和演員們精湛的演技讓你整部電影看襲來真的是跟著一起哭一起笑呢!強力推薦的。
動漫可以不,有一部 鄰居家的山田君 。知名度並不高,主要是走喜劇,搞笑路線的。但是一點都不低俗,反而是讓你真正從內心深處笑出來,並且回味悠長!~
達斯丁.霍夫曼的 五葉牛狼、畢業生 。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演員,我覺得他真正能夠把一個角色的靈魂詮釋出來。其他不用多說,你自己看了就知道。
還有一部 THE DOG DAY AFTERNOON ,中文翻譯作 熱天午後 。一個小故事,題材也不會太深刻。關鍵是場面的控制,還有演員的表演,阿爾.帕奇諾就是憑這部電影拿了當年的英國電影學會獎呢。
還有一部叫 無主之城或者是上帝之城的。(不要和罪惡之城搞混淆了)。拍攝手法非常獨特,非常寫實,強烈推薦!~
暫時就這么多吧,畢竟我不是專業認識。但是非復製品的。希望能夠讓你度過一段愉快的電影時光哈。
哦,還有法國電影不知道你覺得怎麼樣,我覺得有一部愛情文藝片叫《雲上的日子》非常好。有興趣你可以先試著看看呢。
② 如何評價《狗鎮》這部電影
天堂:
要理解結尾為什麼這么安排,要先理解grace和她爸爸的那一段互相指責。他們並沒有指責對方的人性墮落,而是指責對方「arrogant」。這個詞,就是理解這個片子的關鍵。要理解,整部電影中,哪怕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狗鎮的居民都並不認為自己在做壞事,而且因為做壞事而受到了懲罰。他們的思維方式是:我保護了你grace,你要為你的受保護付出一定的價格(我不想用代價這個給人很多聯想的詞)。保護你的成本提高,我們自然要提高價格。你要逃跑,我給你枷鎖,不過是阻止你逃跑。他們自始至終是站在一個施捨者的角度作惡,所以他們不覺得自己在作惡。他們的病因是arrogant,一種站在高人一頭角度的洋洋自得。一旦這種高人一頭的地位被徹底鞏固,也就是片中grace不惜任何代價也要留在狗鎮,這種arrogant就自然而然的演化成惡了。我們可以看看歷史上以善的名義作惡的具體事例,文革,十字軍東侵,等等等等,太多了。後面之所以選擇讓grace報復,實際上點明的是,grace也是一樣的人。這種arrogant是人性之惡,不是少數人身上的惡,grace不是天使,她一旦有了施惡的機會,她也會這么做。而且她也是以懲罰為目的,不是以惡本身為目的來做這件事情的。惡的發生並不一定要有惡的理由,而是需要一個具有絕對權力的條件和arrogant
公路:
arrogant在影片的開頭即出現過,在末尾更是作為主題出現,但是在整部影片中,這個詞沒有被用到狗鎮居民身上過。我認為狗鎮居民所象徵的東西很簡單,就是普通人的罪惡。所以,我不贊同arrogant是惡的來源。
其實,這部影片的寓意是非常明顯的。在基督教話語中,grace這個詞就是「上帝的恩典」的意思,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用來指耶穌。我們把基督教文化和古典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區別開來,認為古典的特徵在於「此世道德」,其核心是一種善惡報應的質朴的正義觀,而基督教的特徵在於「彼岸信仰」,其核心是絕對寬容,以寬容來超越此世道德的善惡之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古典世界中,人和人是不平等的,有德性的人比沒有德性的人更高貴,而區別一個人有沒有德性的最明顯的標准,就是他的行為是不是好的。而在基督教,不管一個人行為好不好,在理論上是無所謂的,哪怕是無惡不作的罪犯和一個虔誠的修道士,在上帝面前也是平等的,信仰的超越性要求寬容一切罪惡。
我們承認,基督教的「寬容」是一種優秀的精神和高貴的理想。但是這種絕對寬容的精神,如果發展到極端,就失去了人性的支撐,因為人生在世,是不可能完全寬容一切罪惡的;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善惡之分,恰恰需要古典的「正義」來承擔。因此,即便在一個基督教的世界中,最高的境界也不是純粹基督教的寬容和博愛,而是如何在基督教的寬容邏輯中,最大程度地容納古典的正義精神。
這是哈姆雷特的主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貫的主題,也是狗鎮的主題。而狗鎮的特點在於,它把上帝的形象(grace的老爸,一個黑幫首領)直接等同於古典精神,並且借他的口,講出了基督教的寬容邏輯的內在弊病,那就是arrogant
基督教的寬容,本來是從arrogant講起的。基督教講,用道德審判別人的人,是一種arrogant,因為真正的審判權在上帝手中,人不可僭越。而grace的老爸指出這種邏輯的吊詭之處,那就是企圖寬容一切,恰恰是最大的arrogant。這句話是grace的老爸講出來的,也就是基督教的上帝自己說出來的,那麼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既然只有上帝才有審判的權力,那麼也只有上帝才有寬容的權力。其實,無論是審判還是寬容,都有正確和錯誤之分。錯誤的審判,是僭越的,錯誤的寬容更是僭越的。基督教的真正精神,應該結合審判和寬容,那就是,即便是承認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罪人最終會得到上帝的寬容,但是人間的事務,還是必須在人間的正義精神之下得到真實的執行,不能以寬容的名義敷衍了事。
行者:
「arrogant是人性之惡」。確實。
關於「基督教的絕對寬容超越了善惡,是神才能達到的境界,而面對人間真實的善惡區分,這種不現實的理想卻無法承擔正義的要求。」
我這樣理解:
種種的惡和罪,在神成為神之後,自然無法也不會加之於神之身上。他所看見的種種,不過是人所受而已。所以,他可以去要求別人絕對寬容。哈哈。看起來,神也arrogant。《MR73左輪手槍》里,老警察最後幹掉了兩個惡人。一個是壞警察,一個是大惡人。干壞警察時,是用手槍柄將他在妓女床上生生敲死,因為老警察恨死他了,那個垃圾警察。干大惡人時,簡單的一槍。 痛快淋漓。 決不寬恕。
連遲到的正義都是非正義的,何況無法伸張的正義?
吳功青:
閑來又看了一遍《狗鎮》,來翻師弟的文字。大體都是同意的,覺得師弟一開始問題就把的很准,大的方向我覺得都沒有問題。提幾個小點,一起討論。
1,首先,我並不是太同意拿基督教這個大概念來與古典比。這是因為,「超善惡」的觀念雖然蘊涵在《聖經》之中,但並非本來如此。嚴格來說,我們或許應當斷定,是新教改革對「因信稱義」的極端強調才導致了尼采總結出來的「超善惡」。這也就是說,「超善惡」本身是新教的,是現代性的一種體現。我們很難說天主教里有絕對的寬容。而且,就《聖經》本身來說,雖然福音的精神是寬容的,但也有《啟示錄》的存在。並且歷史上也一直都在爭論這兩種邏輯的統一性問題。這就表明,基督教自身在對待寬容問題上也是復雜的,也是歷史地變化著的。
2:我當然同意這部影片是對福音書的改寫,如你所說,或許可以稱為「另類福音書」。或者說是,「反福音書」的「福音書」。基本的原因在於,影片的最終目的是拯救,但是渠道與《聖經》的基本精神不統一。
但是,如果仔細推敲最後一段話並把Grace本人也當成一個歷史中的神,那麼還有兩個問題:1,影片假定了Grace是神,因而當然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惡。通過和父親的爭論,她清楚地知道了狗鎮里的人都是不好的。這是她最後審判的基礎。但是,就影片所企圖達到的社會言說來講,這個神其實也必須過渡到人和國家。這樣,他們本身還能知道什麼是好嗎?2,即使我們假定了狗鎮的是不好的,人也知道他人的惡,但是,審判的權利在哪呢?這是我覺得影片主題的一個危險性所在。拒我說知,導演對社會的丑惡和不公極度不滿,並且苛求政治言說。這,其實也就是影片末尾的「權力」之爭。從這個邏輯,我們可以認為:在導演的邏輯里,只要我們的權力是用來行善的,能達到善的目的的,手段的不正義或許是可以原諒的。導演是反美主義者,他想做的當然是可以猜想。但問題是,即便他真的知道了善,並且擁有權力,他就真的可以用這個權力去行使他要做的事情嗎?
我說的第二點,簡單地表達出來就是:影片的基督教邏輯和其政治—社會邏輯是有張力的。雖然在相當的意義上,這個影片揭露了基督教的困境。但是,在我看來,當它以一種反基督教的方式去實現福音時,我覺得他的邏輯有些簡單、甚至有些危險。基督教誠然是講對人的寬恕,可並不意味它沒有懲治人罪惡的手段。基督教自身、基督教所影響的法律精神都是一種體現;用暴力的權力方式誠然可以消除惡,但這自身並不一定就達到了善。Grace把狗鎮消除了,但其實自身又處在罪里。這樣看,影片最後的討論也有很多模糊和伸展的空間。
隨手寫了兩點,也不大嚴謹。你覺得有問題我們繼續討論。
公路:
我先簡短回復如下,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詳談
1,我認為新教是更徹底的基督教,它沒有創造新的原則,而是把內在於基督教的邏輯發揮到了極端。說它是現代性,沒有問題,可是現代性也是基督教的子嗣。
2,消除狗鎮並不是惡,正如哈姆雷特殺死叔父不是惡,二者都是正義的實現。正義的實現要求人不要執著於脆弱而敏感的良心:殺戮是雖然是暴力的,可是正義常常需要暴力來實現。真正惡毒的,是殺戮背後的仇恨。Grace的殺戮並沒有仇恨,狗鎮的人們該死,Grace只是替天行道而已。
我知道這些提法都太簡單,只是這里不可能展開來講,只能表明我的基本傾向。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再重申一下:認為消滅狗鎮也是一種惡,從而受制於良心、憐憫而下不了手,這恰恰是基督教超善惡邏輯的體現,它可以是一種偉大的博愛和善良,但是它對人間的善惡也會造成傷害。我認為另一種選擇是更加高貴的:毫不猶豫地做該做之事,但是不要有仇恨之心。即便說暴力始終都是惡,但是人間的正義就是由善惡的輪回來實現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永恆的道理,不要用所謂絕對的善來救贖這個人間,它需要安排,而不需要救贖。
很期待你的回復,另外,一切都順利吧?
夜奔在第九街:
關於基督教的這些概念 想到另外一部電影《密陽》
母親在痛失兒子之後從宗教教義中尋求慰藉,終於有一天在教友的鼓勵下前往監獄告知殺死自己兒子的罪犯,自己原諒了他。當罪犯回答自己也信仰了基督並覺得自己已經被上帝原諒時,她崩潰了。
靠信仰維持自己苦心建立的心理防線瞬間崩潰了。
吳功青:
公路,
1,權且按你說的吧。沒有根本分歧
2:你講的這點很深,也很儒家。但問題是影片中的惡是否需要這樣強烈的方式來實現?我認同適當的暴力,但我也警惕於它的簡單和可怕後果。我我之所以覺得影片的結尾是惡的,是因為從神義的角度他雖然是正義的;但是對人來講,他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影片的前半部分積蓄的東西全部被後面極端地釋放出來了。那麼我們是否也該問:如果你是上帝,你之前的縱容是惡嗎?你憑什麼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是上帝,你為何可以這么做,你怎麼可能有這么大的權力?所以,我認為影片結尾的價值只能是在極端抽象的角度上是有效的。具體的說,則很有問題。
公路:
我同意。我也是在很抽象的意義上理解結局的。
吳功青:
所以到現在,我最感興趣的不是電影的核心主題,而是他想帶起來的東西,比如:1,Tom的人性刻畫。為什麼他一直苦苦地尋求文學體裁?為什麼他要試圖把一切東西都納入到文字之中?對我而言,或者對其他有同樣毛病的人而言,直接地問就是:我們如何用文字和思想的方式脫離了原初的生活與困難、罪惡和墮落,從而在虛幻的關注中自我麻醉?2:和Grace對著乾的小孩。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這段場景極其心痛。因為我幾乎在這里看到了人類可憐的影子。如果影片一直試圖著力描繪上帝的遭遇,那麼這一幕絕對是核心。無疑,上帝是Grace,是恩典。但恩典之於人,並非很容易就得到實現。人為了自己的罪惡,會排斥恩典,甚至妒忌恩典。甚至,我們可以象宗教大法官那樣說,當上帝出現時,人依舊會殺死他。真正說來,人需要的恩典不是上帝的,而是屬人的。他必須是寬恕人的罪惡的恩典,而不能是道德拯救的恩典,後者太沉重,不適合於人。如果我們這樣看,Grace最後的憤怒和暴力或許更加合理一些:正是因為她無限地用愛來施與自己的恩典,但人卻一次次固執地抗拒它(包括砸壞代表七封印的玩具),上帝才需要用極端的暴力(極端的恩典)來懲罰人的自由。因此,這里也就蘊涵了我們一直探討的主題:恩典與人的自由。3,從中,我們可以再深入思想的一個問題是:基督教究竟意味著什麼?表面上看來,基督教有了上帝就有了確定的善惡標准,以及人類最好的精神走向。但另一方面,影片也向我們揭示出:恰恰是因為基督教的寬恕,才把人推向一個無窮的罪惡深淵;恰恰因為上帝存在,那個小孩才有了作惡的動機,也就是所謂的「為惡而惡」;這么說,基督教彷彿是人類給自己製造的一個幻影,將古典時人性的問題轉化過來,因此也變得更加突出。但這作用實在是雙重的:在加深人性困境的同時,基督教也極大地提升了人的精神張力,將之推向一個絕對的深度。而對我們而言的難題就是:總是要在這種張力去中去思考基督教對於西方,從而對於中國的思想意義。這就是我寫康德的論文認識到的東西:任何近現代的思想家思考問題,都一定是從對基督教最深刻的領悟中開始的。他們裹著基督教的問題,但又深入挖掘了其中偉大的精神。簡單地看一方面都很成問題。
其他的下次說,一會上課。
吳功青:
狗鎮人內心的惡跟Grace無限制的寬容有內在的關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出賣Grace,更主要的和他們的處境有關系。正是因為害怕自己會遭受不幸,他們才一次次地要挾Grace。這其實只是說明:普通人的道德總是有限甚至是虛偽的。我想,影片已經客觀地表明:人性的這種局限是人的基本本性,並不能說完全說成是Grace刺激的結果。
不過,就象我們上面的討論已經呈現的那樣:基督教的普遍寬恕確實又在激發惡。人作為人,其道德永遠是不足甚至是虛偽的。關鍵的是,怎麼看待這種虛偽?這里,古典和基督教的理解確實是很不同的。古典時代的人並非不知道人的道德如此,但是,他們願意承認這是事實,然後在可能的基礎上追求它的改善。這樣,面對惡就應當是以正面的方式去回應,因為這種回應是人的自然本性;基督教恰恰相反,它知道人性是不足的但是它認定人性應當是更完美的,人應當以上帝的樣子為榜樣,克服私心,達到寬容和救贖。但問題是:基督教的這種做法有無人性基礎?也就是說:人是否可以象上帝這樣做到對一切善惡的寬容?在這個意義上,基督教確實是很不自然的。回到影片,我們看到:Grace在影片前面部分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基督徒的理想:用普遍的寬容去接納人類,企圖用這種東西去感動人,實現他們道德的提升。但問題是,對人來講,這種寬容對他們的道德無益,甚至激發了人們內心的罪惡。對Grace自己,她實際上又不是上帝,所以註定在人和神的兩重面向上掙扎。按道理,Grace的結局應該如同耶穌一樣,被那些民眾釘死,但導演卻做出了極大的革新:耶穌不僅不應當被釘死,反而應當去審判人。但問題是:Grace的做法是不是對的呢?
我們可以比較下Grace和耶穌本人。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似乎都認為她就是耶穌基督。她受苦,承擔,骯臟。但是,她又實實在在的不是基督。因為,基督作的這一切是他的自然,他實在的就是神;而Grace的一切卻是在痛苦和嘗試中完成的。Grace象神但又不是神。他沒有神的力量和本性,她無法真正寬容這些人。所以,當最後影片以神義的方式懲罰罪惡時,Grace的形象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如果她只是人,她的一切合理性何在?如果她是神,她怎麼解釋她過去的一切行為?
這兩重面向的糾結和矛盾,深刻反應了導演在這個問題上的模糊,或者說:困境。現代社會的基本語境已不再是神,但我們又必須藉助基督教的邏輯想問題。面臨人性的墮落,誰可以執掌公義,誰可以作出判決?影片想說的是,用權力的方式來實現公義是正確的,因為這種公義正是對他既有遭遇的一種正常回報。但是,我們還是要質問的是:一:他既有的遭遇是什麼?二:他是否知道善好?三:當他知道了善好,他是否就可以判定人?一一對應的看,影片的邏輯都成問題。
所以,影片的結尾似乎最大限度地呈現了基督教邏輯在現代社會的張力:我們總是需要藉助正義來審判罪惡,但我們自身又總是陷入在基督教之中。現代社會的人對基督教是如此不滿,但是又總在基督教的邏輯里想問題,做事情。(結尾的極端做法難道不是很基督教的嗎?對比《論語》就知道了)這樣,表面上看,他們試圖回到古典,或者說重塑一種不同於基督教邏輯的現代邏輯,但結果又是非常成問題的。這種困境迫使我們追問:基督教的語境之於現代西方究竟意味著什麼?
公路:
吳功青,
我現在比較能夠理解你最初的意思。影片結局的處理,看似是要以一種完全符合古典正義觀念和復仇觀念的極端形式來批判基督教的無限寬容,結果正是其完成方式的極端性,恰恰失卻了古典意義上的「節制」。無論是荷馬史詩還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都沒有對這樣殘忍的復仇的描繪。如果說哈姆雷特最終是在「聽天命」的前提下實現了好的復仇,那麼Grace則是在上帝(她老爸)的命令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無限制的寬容走向毫無憐憫。
③ 求電影推薦!!!高分酬謝!!!
天龍特攻隊,
極限特工1、2
虎膽龍虎1、2、3、4
007之皇家賭場(這個不用多說了吧?007系列都比較經典,個人很推薦這部)
機械公敵
一級通緝令
生死狙擊
通緝令(刺客聯盟)
黑客帝國
星河戰隊
鐵人浮生記
第九突擊隊》俄羅斯最新戰爭片,一隊新兵在阿汗 戰場上上演生存與死亡的悲歌
《大偷襲》05年8月推出,描寫二戰時,美軍營救菲律賓日本集中營戰俘的故事。喜歡看打小鬼子的朋友不能錯過。
《天國王朝》美國電影似乎很少涉及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題材,這次,我們大英帝國的一個鐵匠,陰差陽錯的來到被基督徒佔領的耶路撒冷,沒享受幾天好生活,就趕上了強大的撒拉丁軍隊的攻擊,漫天的投石車發射的飛彈,瘋狂的彎刀駱駝部隊,我們的鐵匠如何力挽狂瀾呢?
《風語者》又是一部打鬼子的片
《士兵宣言》根據小說改編的越戰影片
《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的經典越戰片,十分精彩
《深入敵後》美飛行員在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無人地帶》波斯尼亞戰爭電影,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桂冠
《兵臨城下》前蘇聯頭號狙擊手與德國狙擊手學校的校長之間會有什麼故事呢?看過就知道。
《珍珠港》精彩特效下美國愛國主義與浪漫激情
《U-571》海戰的經典,無論後來專家找出該片的多少錯誤,可影片的質量與娛樂效應卻一點不差
《核艇風暴》因為錯誤的密碼來電,一場核戰爭幾乎要打響
《K—19寡婦製造者》這艘核動力潛水艇沒有因為指揮官換成哈里森福特而變的吉祥,寡婦製造者真是名副其實。
《獵殺紅色十月》老007蕭恩·康納利搖身一變成為了前蘇聯最先進潛水艇的指揮官,帶領一干將領叛逃蘇聯,發誓要享受資本主義的繁華……
《太陽淚》美國大兵潛入非洲中部去營救國際紅十字會的官員,有點看頭。
《哈特的戰爭》德國集中營裡面發生的一件事,見證了英雄的慷慨悲歌。
《勇敢的心》蘇格蘭的民族英雄在這部電影的形象如此高大,那臨死前的一聲「自由」,震懾人心
《愛國者》與世無爭的美國農場主在兒子被英國遠征軍殺害後,徹底變成了一個屠夫,背景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四根羽毛》宏大的戰爭巨作,茫茫沙漠,英國殖民者為了保住那「日不落」的光輝旗號,在遙遠的非洲與蘇丹穆斯林作戰浴血撕殺。
④ 請推薦幾部類似於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的古宗教類影片。
達芬奇密碼裡面充斥著謊言,有關盧浮宮和美國國家博物館的描述純屬瞎編,而且多有褻瀆耶穌,褻瀆基督教的言論,丹布朗被魔鬼所利用寫出一本褻瀆上帝的書,在全世界迷惑了多少人啊,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被他的書騙了,包括很多的基督徒。給你推薦《耶穌受難記》《儀式》《驅魔人》《埃及王子》
⑤ 電影《福音》是講的什麼
福音是基督教用語,指有益於眾人的好消息。
「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1-4)
福音是由三部分組成的:
一、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 二、基督被埋葬了 三、基督第三天復活了 以上的三點,就是基督徒所認為的有聖經經文作為理論支持的福音定義。
⑥ 一個基督徒上戰場打日本什麼電影
一個基督徒上戰場打日本是電影《血戰鋼鋸嶺》。講述二戰時期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名叫戴斯蒙德·道斯的虔誠基督徒,在二戰期間應召入伍,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後,瘦弱的戴斯蒙德·道斯以醫療兵的身份,參加了太平洋戰爭。
《血戰鋼鋸嶺》電影對白
我曾經夢想成為一個醫生,不過我沒怎麼上過學。當所有人都在為我戰斗的時候我不能留在這。你以為戰爭是你想像的那個樣子。別人都在殺人,我在救人。這才是我為國參軍的目的。你知道戰場上殺人是再正常不過的。如果我不堅持自己的信仰,我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
⑦ 求關於的神秘宗教電影
《收割》
◎譯 名 收割
◎片 名 The Reaping
◎年 代 2007
◎國 家 美國
◎類 別 恐怖/驚悚
◎語 言 英語
◎片 長 96 min
◎導 演 Stephen Hopkins
◎主 演 Hilary Swank ... Katherine Winter
David Morrissey ... Doug
Idris Elba ... Ben
AnnaSophia Robb ... Loren McConnell
Stephen Rea ... Father Costigan
William Ragsdale ... Sheriff Cade
John McConnell ... Mayor Brooks
David Jensen ... Jim Wakeman
Yvonne Landry ... Brynn Wakeman
Samuel Garland ... William Wakeman
Myles Cleveland ... Kyle Wakeman
Andrea Frankle ... Maddie McConnell
Mark Lynch ... Brody McConnell
Stuart Greer ... Gordon
Lara Grice ... Isabelle
◎簡 介
凱瑟琳·溫特爾(希拉里·斯旺克)曾是最忠誠的基督徒,然而在至親被殘忍謀殺之後,她不再相信神鬼上帝。如今已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神學教授的凱瑟琳,足跡踏遍大部分「神跡」發生地,靠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神學知識,專門證明那些所謂的宗教神跡,不過是裝神弄鬼的把戲。
一天,凱瑟琳接到了小鎮教師道格(大衛·莫瑞西)的電話。據說,在這個名叫「海文」(意為「樂土」)的小鎮上,瘟疫橫行、災禍不斷。決定前往小鎮調查的凱瑟琳,被自己親眼所見的畫面驚呆了--河流涌血、生物滅絕、蝗蟲天降!而這接踵而來的徵兆,與《聖經》啟示錄中記載的10個「大怒天譴」一一印證!
在這個處處彌漫著神秘宗教氣氛的小鎮里,一切彷彿世界末日!小鎮居民個個被嚇得魂不附體,惶惶不可終日。凱瑟琳本以為自己面對的又是一套神棍的騙人把戲,然而,隨著調查深入,她卻發現科學無法解釋所發生的任何現象!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讓她不得不開始懷疑這一切的背後是否真有超自然的魔力。無計可施的凱瑟琳只能重拾信仰,希望幫助鎮民對抗侵襲他們的黑暗勢力。
《死水》
【片名】Venom
【譯名】死水
【年代】2005
【國家】美國
【片長】87Mins
【類別】驚悚/恐怖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導演】Jim Gillespie
【主演】艾格尼絲·布魯根
喬納森·傑克遜
勞拉·拉姆西
【簡介】
故事發生在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這里的荒野之地,惡靈叢生、險惡四起。故事的起因是一個源自西部非洲一個古老的宗教——伏都教的一位兇殘的女祭司濫殺無辜,從而導致了一系列陰森恐怖的事件發生。曾經的十三位無辜被這位女巫害死的人的靈魂如今在殘酷的地獄中被折磨成了更加兇殘可怖的惡靈。兇殘的惡靈則返回到人間開始殘害更多無辜的人類。他們最先將可怕的鬼爪伸向了在這里生活已久的詹果先生,並將他帶到了惡靈們棲息的骯臟且暗無天日的沼澤地深處……
經過了一系列的恐嚇與威脅之後,惡靈們用邪惡的巫術控制了詹果的靈魂和意志。並逐漸將他也變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從此,諾大的路易斯安娜州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人間煉獄,惡靈們操控著這位曾經正常的人類詹果先生到處濫殺無辜、草菅人命。為了躲避惡魔的糾纏,無助的人們四處奔逃。當然也會有「獵物」可以成功地從詹果先生滴血的魔爪下逃脫,被激怒的詹果先生對其窮追不舍,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大逃亡展開了……
《魔鬼末日》
◎譯 名 魔鬼末日
◎片 名 End of Days
◎年 代 1999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動作/懸疑/恐怖/劇情/驚悚
◎語 言 英語/普通話
◎片 長 122 min
◎導 演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主 演 阿諾·施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 .....Jericho Cane
加布里埃爾·伯恩 Gabriel Byrne .....The Man/Satan
羅賓·湯尼 Robin Tunney .....Christine York
凱文·波拉克 Kevin Pollak .....Chicago
希·龐德 CCH Pounder .....Detective Margie Francis
Derrick O'Connor .....Thomas Aquinas
David Weisenberg .....OB/GYN
Rainer Judd .....Christine's Mother
米瑞安·瑪格萊斯 Miriam Margolyes .....Mabel
Udo Kier .....Head Priest
Victor Varnado .....Albino
Michael O'Hagan .....Cardinal
Mark Margolis .....Pope
Jack Shearer .....Kellogg
羅德·斯泰格爾 Rod Steiger .....Father Kovak
◎簡 介
新約聖經最後一章:啟示錄,20:7寫著:一千年節結束時,黑暗天使將從監牢掙脫。這就是魔鬼末日的來由。1999年12月31日一千禧年的最後一天,惡魔撒旦將讓一名女子受孕,將是世界末日的開始。
傑瑞柯(阿諾·施瓦辛格 飾),一個退休的警察,目前從事保全的工作。他和工作夥伴已經對工作感到壓倦。一次的工作上槍擊的意外,慢慢牽引他走向一名年輕女子~克莉斯汀(羅賓·湯尼飾)。
不清楚克莉斯汀的一切,傑瑞柯決定找到他。克莉斯汀從小就經常在惡夢中見到一名男子,卻不知該名男子與自己的關系。直到一天,有一群神父闖進家門,意圖刺殺克莉斯汀,而結瑞柯與夥伴即時搭救,他們才明白原來克莉斯汀是世界末日的關鍵。
傑瑞柯誓死解救克莉斯汀,但面對的是史上最強大的惡勢力,魔鬼阿諾是否真的會遇上自己的末日?
《異教徒》
◎中文 名 異教徒/惡靈線索
◎片 名 The Wicker Man
◎年 代 2006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劇情/恐怖/神秘/驚悚
◎語 言 英語
◎片 長 102 Min
◎導 演 尼爾·拉布特 Neil LaBute
◎主 演 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 Edward Maulis
艾倫·波士汀 Ellen Burstyn .... Sister Summersisle
麗麗·索伯斯基 Leelee Sobieski .... Honey
卡特·比漢 Kate Beahan .... Willow Woodward
Christa Campbell .... Donna
弗朗西斯·康羅伊 Frances Conroy .... Dr. Moss
Diane Delano .... Sister Beech
Robert Musnicki .... Police captain
Molly Parker ....
Tania Saulnier .... Attendant #1
Michael Wiseman ....
Sophie Hough .... Daisy
Paul Becker .... Bee Keeper
Megan McKinnon .... Past Harvest Princess
George Murphy .... Head Villager
◎簡 介
◇ 劇情:神秘「夏之島」驚魂
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條高速公路上,為了還回車中小女孩遺失的玩具娃娃,巡邏警官愛德華(尼古拉斯·凱奇)叫停了一輛旅行轎車。然而就在一瞬間,另一輛失去控制的卡車卻撞上了轎車,猛烈的碰撞將母親和小女孩困在其中,雖然盡力搶救,愛德華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轎車爆炸。之後數月,他一直無法忘記那兩張絕望的臉,只能靠吃葯來麻痹自己。
一天,愛德華意外收到前女友薇洛的信,薇洛在多年前毫無徵兆地離開了他。原來,因為女兒羅婉的神秘失蹤,薇洛心急如焚,她不得不求助於自己唯一相信的愛德華,請求他到自己的家鄉隱秘的「夏之島」一趟。為了救出失蹤的羅婉,減輕自己的罪惡感,愛德華踏上了去往那個太平洋西北方向的小島的路途。
然而好不容易到達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之後,愛德華卻發現小島暗藏玄機。遮遮掩掩、舉止怪異的小島居民們堅持說島上根本沒有一個叫羅婉的小女孩,愛德華的調查越加困難,而後隨著調查的深入,神秘事件層出不窮,小女孩也開始像幽靈般忽隱忽現......
《萬能鑰匙》
中文名稱:萬能鑰匙
英文名稱:The Skeleton Key
發行時間:2005年
電影導演:伊恩·索夫特雷 Iain Softley
主 演:約翰·赫特 John Hurt
吉娜·羅蘭茲 Gena Rowlands
梅麗莎·馬丁 Melissa Renée Martin David Jensen
凱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Glen Andrews
喬伊·布賴恩特 Joy Bryant Joe Chrest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卡羅琳(凱特·哈德森飾)是一位25歲年輕女護士,年紀輕輕的她平常卻只照顧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為在她為一支搖滾樂隊當經紀人期間,只顧忙著工作上的事情,結果忽略了自己即將離開人世的父親,選擇照顧老人是為了補償自己過去對待父親的不足,聊以安慰自己的心靈。
這次,報紙上一則找家庭護士的廣告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很快,卡羅琳決定接受這份工作,隻身來到了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僱用她的是一位老婦人維奧萊特(吉娜·羅蘭茲飾),卡羅琳的工作就是照顧老婦人體弱多病的丈夫本(約翰·赫特飾)。本因患中風長年躺在床上,不能正常講話,可他的神態卻總是彷彿要向卡羅琳講述什麼。在古老的大宅子呆了沒多久,卡羅琳就決定開始探險之旅——無論是這對詭黠神秘的老年夫妻,還是這棟陰森壓抑的大宅,都彷彿隱藏著無數的秘密。
充滿懷疑的卡羅琳意外得到一把可以打開一切房門的鑰匙後,正式開始了對這幢陰森壓抑的大宅的「探險」。然而在大宅閣樓上發現的秘室中,擺滿了用以施伏都巫術的所有必須工具:血,頭發,符咒和其它一些奇怪的物件……,驚魂未定的卡羅琳卻從維奧萊特口中得知更為恐怖的消息,大宅前主人因為施過巫術而被處以私刑。為了解開本中風之謎,卡羅琳決心揭開閣樓秘室的所有秘密,然而,等待她的又將是什麼呢……
《寂靜嶺》
◎中文 名 寂靜嶺
◎片 名 Silent Hill
◎年 代 2006
◎國 家 美國/法國/日本
◎類 別 恐怖/驚秫
◎語 言 英語
◎片 長 125 Min
◎導 演 Christophe Gans
◎主 演 萊阿·米歇爾 Radha Mitchell .... Rose
勞瑞·霍爾登 Laurie Holden .... Cybil Bennet
肖恩·賓 Sean Bean .... Christopher
黛博拉·安格 Deborah Unger .... Dahlia Gillespie
Tanya Allen .... Alessa Gillespie
Christopher Britton .... Adam
金寇茲 Kim Coates .... Officer Gucci
Jodelle Ferland .... Sharon
艾麗斯·克里奇 Alice Krige .... Cristabella
Janet Land .... Churchwoman
◎簡 介
好萊塢又一宗人口走失案
邪惡從深深迷霧中浮現憎獰嘴臉,竟是因為母愛浩盪:羅斯(拉達·米歇爾飾)無法接受愛女莎朗(祖蒂·弗蘭飾)患上致命怪病並被醫生建議應該永久地接受精神病監管治療。她不顧丈夫(肖恩·賓飾)的反對,毅然帶著病危的女兒逃家去尋找能救治方法。半路,她們隨著一個入口指示,走進了一座名叫寂靜嶺的荒涼小鎮。不久莎朗突然走失了,惶恐的羅斯卻發現鎮上四處游移著貌似女兒的奇怪身影,她只能一路追循這些身影試圖找到女兒的蹤跡。
越到小鎮深處,羅斯開始清楚這個小鎮絕不是普通的小鎮,這里潛伏了許多詭秘生命以及能幻化成所能觸及生物形態的神秘黑暗體,而鎮上僅存的活人也接連被陰影吞噬。隨之,羅斯遇到了警方派來把失蹤的母女二人帶回家的女警西比爾(勞瑞·霍爾頓飾),兩人結伴尋女可一路毫無頭緒,但羅斯逐漸揭開寂靜嶺掩飾在迷霧下的淵源,並意識到莎朗原來只不過是一場巨大陰謀中的小小棋子。化身作莎朗模樣的惡魔突然來到羅斯面前,它要挾羅斯協助它侵佔整個小鎮並殺死所有意欲毀滅它的生命,而交換條件是莎朗的命。為了保全愛女,羅斯達成了魔鬼協議……
還有很多,其實《達芬奇密碼》也不錯~~~還有《暗流》也行~~~
⑧ 誰能介紹幾部比較好的宗教電影
<<賓虛>>《天作之盒>>
⑨ 電影《耶穌會怎麼做》WWJD
「耶穌會怎麼做?」這是美國牧師查爾斯�6�1謝爾登在《追隨他的腳步》一書中向基督徒提出的一個挑戰,對一代代基督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你看到T恤衫上印著WWJD,就是這個意思。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追隨他的腳步》的現代版、濃縮版、影視版,講述了一位遭遇苦難信心消沉的牧師、一位房地產公司老闆、一位報紙主編、一位很有潛力的年輕歌手……,被一位偶然來到小鎮的流浪漢和他那句「想一想,如果換作是耶穌,耶穌會怎麼做?」的話所震動,使他們重新思考人生、重建信心,行動起來拯救教堂、拯救小鎮…… 電影情節並不復雜也不算驚心動魄,但看完以後,讓人心中挺有觸動的——一個人、一個家、一個公司、一份報紙、一所教會、一個小鎮……有了信、望、愛,真的不再一樣! 這部《耶穌會怎麼做?》的電影,網路一下可以在網上找到。
⑩ 《上帝在哪裡》是一部電影還是一部書,誰能給我講講大概劇情
《上帝在哪裡》是一部書
作者:(美)瓊妮·厄爾克森|譯者:張栩...
出版社:鳳凰
ISBN:9787550601543
開本:4開 頁數:172頁
2011-02-01 第1版2011-02-01 第1次印刷
編輯推薦語
面對厄運——是卑微的死去,還是精彩地活著? 在災難頻發的當今社會,我們的身心遭受著接連不斷的警告: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誰能保證,我們永遠都是幸運兒,能夠一生一帆風順? 《上帝在哪裡》是一個平凡美國女孩的不平凡自傳,記錄了在作者瓊妮·厄爾克森女士少年時代一次跳水遭遇的災難之後的心路歷程。本書啟示我們:如果災難無法避免,那麼我們可以選擇面對災難的態度。
內容提要
在災難頻發的當今社會,我們的身心遭受著接連不斷的警告:這是一 個不完美的世界。誰能保證,我們永遠都是幸運兒,能夠一生一帆風順? 《上帝在哪裡》是一個平凡美國女孩的不平凡自傳,記錄了在作者瓊 妮·厄爾克森女士少年時代一次跳水遭遇的災難之後的心路歷程,展示了 作者在不完滿的世界積極尋找完美自我的曲折歷程,讀來讓人唏噓感動, 並對生命之頑強堅韌心懷敬意:如果災難無法避免,那麼我們可以選擇面 對災難的態度。
《上帝在哪裡》啟示我們:如果災難無法避免,那麼我們可以選擇面 對災難的態度。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作者簡介
瓊妮·厄爾克森女士(Joni Eareckson Tada),出生在一個敬虔的基督徒家庭。在19歲的時候,她因為游泳跳水摔傷了頸椎,造成四肢癱瘓。受傷以後,瓊妮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樹立了堅強的生活信心。1978年,她將自己的坎坷經歷以及自己戰勝苦難的故事,寫成13萬多字的自傳體小說《上帝在哪裡》。經過不懈的努力,她成為了一位全美知名的畫家、作家、殘疾人社會活動家。她先後出版了30餘本著作,並應美國總統之邀,參與制訂了美國殘疾人法案。1979年,瓊妮女士成立了「瓊妮之友」殘疾人服務機構。和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或非政府殘疾人組織合作,推動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為那裡的殘疾人帶來光明和希望。
目錄
作者前言 改變命運的幾秒鍾往往毫無預兆
序言 找尋生命的目的
第一章 嘿!我被噩運捉住了
第二章 我不相信世上會有災難
第三章 我要改變它
第四章 象牙塔里的康復訓練
第五章 生命的意義
第六章 上帝對我發生了興趣
第七章 再見,我的愛
第八章 沉溺白日夢
第九章 天使史蒂夫
第十章 感恩的習慣
第十一章 重心轉移
第十二章 有趣的插曲
第十三章 一切都結束了
第十四章 從嫉恨到祝福
第十五章 畫展讓我自立
第十六章 最好的禮物
尾聲 現在你快樂嗎
編後記《上帝在哪裡》——二十五周年修訂版
關於瓊妮
來自瓊妮的信息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前言
瓊妮·厄爾克森·多田的生命是戰勝厄運的生動體現。雖 然事過境遷,但就如瓊妮當年寫這本書的時候一樣,這位女士 戰勝厄運的故事仍然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第一次見到瓊妮的時候,她正在接受國家廣播公司 (NBC)記者芭芭拉·沃爾特的采訪。只有在不多時候,我 才能看到芭芭拉·沃爾特在傾聽被采訪者的故事時眼裡噙著 淚水。
自然,瓊妮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人。我認識瓊妮已經有二十 多個年頭了,並曾幾次邀請她在我們的佈道會上分享她那極富 感染力的見證。在這本書中,她的生命歷程被痛切且強有力地 展現了出來——那是一段在黑暗中發現光明,在風暴中尋獲平 安的生命旅程。
瓊妮·厄爾克森和她的丈夫肯,是上帝恩典的化身在不同 生活環境中的具體體現。閱讀本書時,願您從中得到平安,幫 助您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
葛培理於1996年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我要改變它,」那天晚上祈禱時,我在上帝面前這樣承 諾,「為了迪克的愛,我要盡一切努力,我要盡一切可能使自己 重新站起來。然後,他就不必因為這場事故不得不愛我,而是真 的愛我。」 「《聖經》上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甚 至包括你的事故,瓊妮。」迪克試圖安慰我。但是,我根本沒有 心情聽他說這些。
「我已經在這個討厭的醫院待了一個月了,」我抱怨道,「但並沒有 看到病情有什麼好轉!」 「由於葯物引起的幻覺和噩夢,晚上我根本無法入睡,我動 彈不了——我被釘死在這個倒霉的史賽克架上了!益處在哪裡? 告訴我,迪克,這有什麼益處?」 「我……我不知道,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