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歐美經典愛情電影如泰坦尼克號等等的英文名字怎麼寫
《泰坦尼克號》 《Titanic》 / 人鬼情未了 Ghost /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eo and Juliet / 廊橋遺夢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教父 The Godfather/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天使之城 City of Angels /布拉格之戀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簡愛 Jane eyre/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鋼琴別戀 The Piano/英國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漂亮女人 Pretty Woman/美國麗人 American Beauty/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都是很經典的愛情電影
❷ 求一部英文電影的名字,男主角叫Robert,女主角叫Janet
這是部很經典的電影,名字叫「 WHEN A MAN LOVES A WOMAN"
❸ 想用經典名著里女主人公的名字當做我的英文名 推薦一下 不要jane amy等滿大街都是的 謝謝~
《亂世佳人》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t O'Hara),
《魂斷藍橋》女主角瑪拉·萊斯特(Myra Lester),
《傲慢與偏見》里有大女兒簡(Jane),妹妹伊麗莎白(Elizabeth),小妹莉迪亞(Lydia),其他人物卡羅琳(Caroline),夏洛特(Charlotte)。
《蒂梵尼早餐》女主角霍莉(Holly Golightly)。
看看這些有沒有你喜歡的,其實起英文名和中文名字一樣,都是有含義的,關鍵看你是不是喜歡,是不是朗朗上口,好聽好記,別有什麼歧義,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名字滿大街都是了,多看看英文電影,遇到特別喜歡的就起個一樣的名字,也不錯的。
❹ 外國電影里女主角的好聽的英文名字
《亂世佳人》的女主斯嘉麗,《蝴蝶夢》的女主瑞貝卡,《巴黎聖母院》的女主艾絲美拉達,《葉塞尼亞》的女主葉塞尼亞……
❺ 電影羅馬假日的女主角叫什麼名字啊
羅馬假日》女主角奧黛麗·赫本簡歷——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知名舞台劇與電影女演員,晚年曾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特使。
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
出生:1929年5月4日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結腸癌逝於瑞士
出生地:比利時布魯塞爾
家庭: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
身高: 五呎七吋 (170公分)
體重: 110磅 (50公斤)
三圍: 32-20-35
發色: 棕色
愛好:芭蕾
最喜愛的顏色:白色
最難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難忘的事情:獲得奧斯卡獎
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氣質與有品位的穿著而著稱。生前主演的多部電影如《羅馬假日》、《第凡內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為多數人眼中的經典巨作。
奧黛麗·赫本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本名奧黛麗·凱薩琳·赫本-魯斯頓(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奧黛麗的父親約翰·維克特·赫本-魯斯頓(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蘭貴族後裔,襲有女男爵的封號,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
❻ 好萊塢歷屆最佳女主角都是誰演過什麼經典的電影
歷屆奧斯卡影後(1~79屆)
[align=center]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珍妮.蓋諾(第一屆)
二十年代美國著名女演員,原名勞拉蓋納, 1906年10月6曰生於費城,逝於1984年9月14曰,因患肺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沙漠醫院病逝,終年77歲。她曾在1982年遭車禍而受重傷,傷勢一直沒有痊癒。猝然去世時,就連丈夫也未能跟她見上一面。
珍妮在第一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不是以一部作品,而是以三部作品優勝於格露西婭史璜遜、路易絲德華塞等強勁對手而摘取桂冠的。她的名字在提名名單中竟出現了三次,可見其演技多麼精湛。獲獎那年,她才22歲。領獎時她激動萬分,熱淚盈眶,連聲向一起拍片的同行表示感謝。她事後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我當然很激動,特別是見到了道枯拉斯范明克,格外激動。要是當時我能知道獲學院獎幾年後意義如此重大的話,那還會更加激動。」
珍妮蓋諾一生共拍過34部影片。她對自己在影界的地位感到滿意。奧斯卡的地位越來越高,常常被看成是國際影界的最高榮譽。自然,作為首屆獲獎者的蓋諾,也為自己成為國際影壇的知名人物而感到自豪。她深知,獲得這一歷史性的榮譽是她的幸福。
1938年,這位演技超群的女伶同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服裝總設計師吉爾伯特亞德里安結婚。不久,她告別影壇,和丈夫定居在紐約。
1957年,她重返銀幕,拍攝了《狂妄》等影片。以後又轉入舞台,在紐約等地公開演出。
1959年,她的丈夫去世,蓋諾作出了永遠結束藝術生涯的決定。
1961年,她和製片人保羅格雷戈里結婚,兩人非常幸福,直到她不幸逝世。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瑪麗.碧克馥(第二屆)
默片女演員,是美國早期的電影明星,極盛時期曾是全世界美最富有、名氣最大的女人,也是「聯藝」影業公司的創立成員之一,1928年以《賣得風情》一片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瑙瑪.希拉(第三屆)
瑙瑪.希拉於1900年8月10曰生於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市。1920年她在《偷竊者》中的表演引起了製片人歐文撒爾伯格的注意,1923年,在後者的努力之下,希拉與米高梅公司簽定了長期協議,並與1927年下嫁歐文。1936年撒爾伯格去世後,希拉在電影表演、執導和選片方面的運氣一落千丈。影星莉蓮赫爾曼曾評價希拉有一張「思索著的面孔」。其兄道格拉斯希拉是資深錄音師,亦是數項重要電影聲效創新的先行者。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瑪麗.德雷斯勒(第四屆)
德雷斯勒於1868年生於安大略的考伯格,原名瑪麗.萊拉。1883年,她迷上了表演,加入了一家巡迴演出劇團,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
隨著「提麗的噩夢」等一系列劇作,德雷斯勒步入了百老匯的閃光燈下,但1994,幸運之神的召喚卻來自好萊塢。她的第一個突破是與查理卓別林在「提麗的痛心羅曼史」中演對手戲。在1930年,她與葛麗泰嘉寶合作出演了「安娜克莉絲蒂」,這部片子標志著萊拉演藝生涯的高峰,並在1931年為她帶來了奧斯卡大獎。她在從藝不久就改名為瑪麗·德萊斯勒,這個來自考伯格的高大方顎女子從此成為好萊塢最出色的喜劇女演員之一。萊拉於1934年逝世,死後被葬在加州的聖塔芭芭拉。但時光轉逝,物人兩非,如今萊拉的墓地已經不復可尋。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海倫·海絲(第五屆)
海絲生於1900年,逝於1993年,堪稱美國戲劇界第一夫人的海絲在電影方面同樣成績不俗――她曾獲兩項奧斯卡大獎,參演的獲獎影片分別為《斷腸花》和《機場》還是第一個獲得「娛樂三重冠」的演員,除了奧斯卡,海倫還曾一攬兩項托尼獎,一項葛萊美獎和一項艾美獎。如果你對她的演唱實力沒什麼印象,至少還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曾獲1976年葛萊美最佳誦讀錄音獎(在「美國大檔案」中的獨白陳述)。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凱瑟琳.赫本(第六屆、第四十屆、第四十一屆、第五十四屆奧斯卡影後)
凱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曰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於2003年逝世。赫本的演藝生涯長達半個世紀,曾4獲奧斯卡影後桂冠、8次獲提名,是得獎次數最多的「最佳女主角」。她獲獎的四部影片分別是《艷陽天》(1933)、《猜一猜誰來赴晚宴》(1967)、《冬天的獅子》(1968)和《金色池塘》(1981)。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克勞黛.考爾白(第七屆)
克勞黛.考爾白生於1903年法國巴黎,原名麗莉·克勞黛·喬喬恩,逝於1996年。克勞黛很小時就隨父母來到了美國。在高中時開始出演校園戲劇,幾年後開始在百老匯舞台劇中飾演一些小角色。因喜愛表演,她決定以此為畢生追求。1927年,她在紐約派拉蒙電影工作室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無聲電影。隨著有聲電影逐步取代默片,克勞黛在同年拍攝了「愛上邁克」。瓜子臉、生動的大眼睛和高雅迷人的舉止使得克勞黛能夠在不同的角色中大展拳腳。她的百變風格又使她能夠在眾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克勞黛成了當時的票房明星。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蓓蒂.戴維絲(第八屆、第十一屆奧斯卡影後)
戴維絲生於1908馬薩諸塞的洛厄爾,逝於1989年。盡管很小時蓓蒂就夢想成為一名演員,但她早期努力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她因被認為「不真誠」而被伊娃勒葛琳的曼哈頓市劇團拒之門外。後來蓓蒂被約翰默里安德森的戲劇學校錄取,從此走上星途。蓓蒂的第一次正規舞台表演是在「百老匯內外」中,而她的第一個百老匯表演卻是在1929年的「破碎的盤子」和後來的「堅固的南方」中。1930年,她被環球電影工作室聘用,但後者覺得蓓蒂缺少明星天分,因而在1932年推薦蓓蒂轉簽了華納兄弟公司。蓓蒂的第一個主要角色是在「飾演上帝的人」中,她的成名作是「人性枷鎖」。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費雯麗(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影後)
費雯麗,1913年出生在印度大吉嶺鎮的一個英國股票經紀人家中,母親是愛爾蘭人。1920年她隨父親回到英國,後在教會學校學習。其中她對藝術最為感興趣。15歲那年,她隨父親到歐洲旅行。1931年,她要求進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在學校認識了溫文爾雅的男青年霍爾曼,經常與之約會。1932年費雯麗與霍爾曼結婚。婚後她一度很幸福,但她執著的獻身藝術,不願意被家庭所束縛,生下一個孩子後,她就忍不住要求演電影。偶然的一個機會,她在《貞潔的面紗》中的表演被輿論認為是一顆新星的出現。突然的成功使她下定決心棄家從影。1940年8月,費雯麗在拍完《魂斷藍橋》後與著名演員奧里佛結婚。婚後他們過了幸福的20年。費雯麗始終一往情深地愛著奧立佛,但奧立佛背叛了她。1960年12月,他們辦理了離婚手續。費雯麗因此受到沉重打擊。1967年7月7曰病逝於倫敦的公寓中。按她的遺願,她的角膜捐獻出來,遺體火化。
非太平洋網圖片,內容及服務網路與本站無關
❼ 赫敏的英文是什麼
赫敏全名赫敏·格蘭傑,英文為Hermione Granger。
赫敏·格蘭傑 (Hermione Granger)是《哈利·波特》系列女主角,生於1979年9月19日,出身一個麻瓜家庭。現任魔法部部長。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國作家J·K·羅琳(J. K. Rowling)於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共7部。該系列小說被翻譯成73種語言,所有版本的總銷售量超過4.5億本(截至2015年),名列世界上最暢銷小說系列。
英國版由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發行,美國引進後做過部分修正由學者出版社發行,簡體中文版由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繁體中文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把這7集小說改拍成8部電影,前6集各一部,而第七集分成上下兩部。哈利·波特電影系列是全球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總票房收入達78億美元。
(7)經典英文電影女主角名字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根據作者J·K·羅琳的介紹,這個故事的靈感是1991年她在從曼徹斯特到倫敦的火車上萌發出的。她當時經常在愛迪安堡的一家咖啡館中撰寫第一集小說。
盡管J·K·羅琳一再說明,在開始寫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時沒有針對特定年齡層讀者的想法,但是出版社在出版第一部的時候,顯然把讀者群定位在9到15歲的青少年。
2、藝術特色
在羅琳為讀者呈現情節豐富、內容緊湊的魔法故事的同時,《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也巧妙地繼承了歐洲經典文學。這些繼承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即母題的運用和文化寓意的傳承。
母題也許是文學研究領域最復雜的一個概念,所謂母題「指的是在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人類基本行為、精神現象以及人類關於周邊世界的概念,諸如生、死、離別、愛、時間、空間、季節、海洋、山脈、黑夜等等。這些母題在歐洲文明的兩大源頭——希臘羅馬神話傳說和聖經。
3、作品評價
《星期日泰晤士報》編輯尼科麗特·瓊斯:「哈利·波特」系列已是經典。它很好地利用了兒童文學傳統,也使其本身很有深度。兒童圖書是否經典的一個標志,在於其是否能對成年人有吸引力。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顯然具備這個特點。同所有的最佳兒童讀物一樣,「哈利·波特」為那些不失童心的成年人提供了無盡樂趣。最重要的一點是,《哈利·波特》讓讀者在一個不道德的時代看到了德行的力量。
❽ 急求 美國大片電影里 經典的 女主角名字 ..!!!
奧黛麗赫本 費雯麗 英格麗。包曼 伊麗莎白泰勒 瑪麗蓮夢露
❾ 歐美經典影片「魂斷藍橋」的女主角就是「亂世佳人」的女主角吧
費雯麗·哈利
英文姓名:Vivien Leigh
中文姓名:費雯麗·哈利
生日:1913年11月5日
忌日:1967年7月8日
出生地:印度
籍貫:英國
星座:天蠍座
身高:160厘米
學歷:曾於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
婚姻狀況: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師霍爾曼,1933年生女兒蘇珊妮,1938年8月離婚。兩天後與勞倫斯·奧立弗結婚,1960年離婚。
難忘的事情:扮演《亂世佳人》中「郝斯嘉」
常到的地方:湖
最喜歡的動物:貓
嗜好:猜字迷
缺點:一雙與優美體形極不相稱的大手和頻率偏高的嗓音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戰爭結束後,母親把費雯·麗送回了英國,費雯·麗成為了當時學校里年紀最小的學生。後來母親又把她送到了一所戲劇學校里,在那裡費雯·麗就立志做一名女演員。畢業後費雯·麗遇見了赫伯特·雷並且嫁給了他,第二年也就是1933年,他倆兒有了一個孩子,取名叫蘇珊妮。雖然費雯·麗很懷念她的出生地印度,但她更想成為一名女演員。1935年,費雯·麗在影片《村莊地主》中扮演了羅斯·溫娜伯麗斯,這是費雯·麗首次出演電影。1938年,費雯·麗來到了美國。在那裡,費雯·麗幸運地遇見了塞爾茲·尼克兄弟,他們正好在為影片《飄》尋找扮演女主角赫思嘉的演員。1939年,費雯·麗以獨特的魅力壓倒群芳,成為扮演赫思嘉的最佳人選。接著,她又以對人物的深刻理解,賦予角色鮮明的個性。影片上映後,該片在全美和整個大洋彼岸引起了轟動。一致認為,費雯·麗所扮演的赫思嘉為美國電影史增添了燦爛的光彩。為此,她登上了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寶座。
個人語絲:
讓觀眾哭比讓觀眾笑更容易。(費雯麗關於自己的第二部舞台戲《偽善》(1935)的感想)
有些評論把我說成是偉大的女演員。我認為這是愚蠢的,因為它們把包袱和責任推給了我,我不能就這么接受。
有風採的人有自己的原則。 一個女人的迷人,一半來自於她的幻想。
演員作品
愚人船 Ship of Fools (1965)
羅馬之春 The Widow and the Gigolo (1961)
海深情更深 Deep Blue Sea, TheAnatole Litvak (1955)
慾望號街車 Streetcar Named Desire, A (1951) (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凱薩與克麗奧佩拉 Caesar and Cleopatra (1945)
忠魂鵑血 That Hamilton Woman (1941)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 (1940)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1941 漢米登夫人
1940 21 Days
1938 Sidewalks of London
1937 Storm in a Teacup
1937 Dark Journey
1937 Fire Over England
❿ 歐美電影中漂亮的女角色,哪些令你難忘
我看過很多的歐美電影,所以也有很多的女角色讓我非常難忘。
第一位,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假日》中飾演的那一位公主。這是我看的第一部歐美電影,因此我印象深刻。我很喜歡那裡面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公主,端莊,但是又不失俏皮,將一位無奈的公主飾演的很好。還有她在《蒂芙尼的早餐》中飾演的角色。這兩個角色可以說是她的顏值和演繹巔峰了。在她人生的後幾十年,她一直專注於慈善事業,為當時的慈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她喜歡兒童,所以幫助了許多正處於災難和困難之中的兒童,她的善心,讓整個世界的人們都認識了這樣一個天使一般的人物。天使一樣的臉龐,天使一樣的漂亮的心都讓我們記住了這位人間天使——奧黛麗赫本。
第二位,《泰坦尼克號》裡面的Rose.凱特溫斯萊特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經典的Rose。我相信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被他們倆的愛情所感動,我也不例外,所以讓我至今仍記得。我到現在還記得Jack和Rose在甲板上相擁的姿勢,我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因為這個姿勢後來還被模仿,由此可見這部電影的經典。那個時候的凱特溫斯萊特多美啊,美到讓人心動,而她的美也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第四位,斯嘉麗約翰遜。這個美麗的女人在《鋼鐵俠2》和《復仇者聯盟》中飾演了角色。她被認為是好萊塢最現代化的一個女性的象徵,她所飾演的黑寡婦也讓世界的人們都認識了她,這樣一位性感,美麗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