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與1994年的好萊塢電影《鳥人》都用了「鳥人」與「飛翔」等意象,這
分分合合
❷ 鳥類精彩的飛翔故事……
電影推薦《鳥人》
《鳥人》:誤打誤撞的收獲
原創 By 房女 2004-12-28 18:22:42
因為Nicolas Cage看了此片,碟上面印的名字莫名其妙,已經沒有提它的必要,總之和此片沒有任何關系。
本片的亮點其實不是Nicolas,而是一張陌生英俊的面孔,後來搜索到他是一位叫做Matthew Mordine(馬修·墨迪恩)的演員,對他依然不了解,他的角色卻深深地打動了我。
影片一開始一雙渴望又絕望的眼神盯著一扇不大的窗戶,腦中冒出的是一串串的問號。Nicolas飾演的是一位叫做艾爾的軍士,在戰爭中臉被炸傷,臉上纏著綳帶,到醫院看望自己年少時的玩伴鳥孩兒。鳥孩精神上出了問題,整天蹲在角落裡,目光呆滯,沒有言語……他已不認識這位最好的朋友。
醫生告訴艾爾,如果鳥孩兒繼續這般,三天後會將他送去精神病院。並將永遠呆在那種暗無天日的地方。艾爾為了挽救最好的朋友,開始了一段回憶的旅途——
在家鄉的小鎮,鳥孩兒是和其他孩子都不一樣的,他不和別人玩樂,只會擺弄它飼養的鴿子。因為鴿子,他和艾爾成為了好友。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鴿子的養育工作,而鳥孩兒卻並不僅僅是愛好,他是愛……他一直幻想自己可以飛翔,不停地做著努力。對飛行,對鳥類的研究相當透徹。因此吸引了班上的一位女生,然而他對於男女之間沒有絲毫興趣,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鳥身上。
鳥孩兒有一位專制的母親和一位體貼的父親。家庭的貧困成為了鳥孩兒養鳥的阻礙,父親卻為了兒子幹了幾份工作,成全兒子的愛好。我想如果父親知道兒子對鳥的喜愛已經達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他不會如此犧牲自己,換回一個心靈受傷的兒子。鳥孩兒和艾爾努力地想些方法賺取少量的錢,完成鳥孩兒的飛翔計劃。他們買了輛破舊的無可挽救的汽車,由於兩人的錯誤,他們被帶進了警察局,艾爾的父親一氣之下買了他們的汽車。因為這件事,鳥孩兒和艾爾的父親大吵了一架,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讓艾爾大吃一驚。他不知道鳥孩兒哪來的勇氣,為何如此執著……
鳥孩開始侍養金絲雀,它們繁衍了一群幼小的生命,鳥孩兒專注地關注它們的哺育過程。他對女孩的投懷送抱完全沒有反應,他不僅僅是性冷淡,他對於性根本就沒有興趣。他脫光了自己的衣服,和金絲雀們躺在一起,艾爾以為他和那位女孩度過了美妙的一夜,當他得知真相以後,他失望極了,他不再了解鳥孩兒,他覺得鳥孩兒已經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了。
艾爾離開去充軍,同一時刻,鳥孩兒最心愛的金絲雀撞死在玻璃上,面對這種情況,鳥孩兒幾近崩潰。他在戰爭中目睹一枚炸彈炸死了大量的鳥類,他歇斯底里地大叫,從此他陷入了影片開始的那種病態的境地。
艾爾竭盡全力地喚起鳥孩兒的記憶。一切似乎都是徒勞,他發火,嘶吼,鳥孩兒瑟縮地蜷縮著。「這讓我覺得比戰爭還可怕」。艾爾的這句話讓人的心都碎了。在限期的最後時刻,艾爾仍不放棄。終於,鳥孩兒和他說話了,他的世界裡只有艾爾,他不和其他人說話,所以他依然被視為精神病人。艾爾帶著他逃離醫院,鳥孩兒展開雙手,跳下了窗檯,埃爾絕望地大叫,意外——鳥孩兒跳下的地方居然是一方平台。
影片到此結束,至於後續的發展,觀眾可以自己想像。
整部影片充斥著悲涼的氣息,故事的結尾卻出奇不意的給人希望。太吸引我的影片,迫不及待地看完,心中滿是感觸。尤其是鳥孩兒的眼神,悲涼的讓我無限地同情。
在這個世界還有人對一樣事物的熱愛達到這樣水深火熱的程度嗎?
這到底是一種幸運,還是不幸呢?
MSN精彩空間風雲榜
Spaces 獲取您自己的共享空間 | 使用 RSS 進行聯合 | 告訴朋友 | 搜索共享空間
技巧
沙之書
線是由一系列的點組成的;無數的線組成了面;無數的面形成體積;龐大的體積則包括無數體積......
主頁 | 檔案文件 網路日誌 照片 | 列表 | 音樂
網路日誌
上一項:感動 下一項:澀澀的城鄉配
2005-11-17
電影《鳥人》
很久很久以前就看過這部片子了,今天和一個朋友聊起beatles的free as a bird,提起了這部電影。很想找回當時看電影的感覺,於是,找來了這個很久以前的影評......
《鳥人》:在福柯關照下的癥候分析
dangel
人們幾乎無法恰切的評價福柯這個20世紀60年代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他的思想輻射之廣,幾乎深入到西方哲學,文學,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他的理論似乎是一種對理論的反思,一種對文化的不同側面的探討,因此精密的語言無法概括、包含福柯的理論,而更為瘋癲的語言表述似乎更容易令人信服:福柯,一個非歷史的歷史學家,一個反人本主義的人文科學家,一個非結構的結構主義者。
現代生活的種種隱秘的弊端無法逃脫福柯的銳眼,監禁,精神病,同性戀以及醫學都是福柯研究的領域,而這些貌似極為邊緣的話題卻恰恰在福柯的闡述中成為隱藏在社會最基層的推動社會運作的原初動力,是社會權力機構最為敏感和薄弱的環節。因此,福柯的理論是社會運作的機理式分析。而《鳥人》卻恰恰可以看成是福柯理論的電影本文。
完全用福柯的理論來貫穿一部影片評論話語的始終,還是一件十分大膽和毫無把握的事情,但好在福柯旨在建立一種時間和空間上雙重宏大的理論,因此用這種涵蓋性極強的東西來評判某種具體的現象更不容易露出破綻,其他的東西就要靠看客細細體會,因為我不會說的很清楚。
關於瘋癲
《鳥人》中鳥人生性喜愛小鳥,夢想著象鳥兒一樣自由的飛翔,而殘酷的戰爭在他的面前血淋淋的剝奪了大量鳥兒的性命,他開始拒絕同殺鳥的人類說話,並象一隻受傷的小鳥一樣蜷縮起自己的身體。而鳥人的少年好友艾爾則有著一般人的所有愛好,比如喜歡追求女孩,熱衷性愛。然而他卻能理解鳥人並與他為伴,在鳥人被關進醫院之後,艾爾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工作——將鳥人恢復為常態,而每日對鳥人重復往事,以期喚起鳥人的記憶和與人對話的慾望。在影片中,對待鳥人的怪異秉性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這兩種態度的代表分別是艾爾和威斯。
威斯是理性世界的代言人,他以醫生的身份出現,力圖將癲瘋的世界按照文明世界的規則來規范。艾爾是界於理性和非理性之間的過渡,起初他代表理性/文明世界對非理性/癲瘋的鳥人實施拯救行動—— ,威斯和艾爾之間的差別僅僅從他們對鳥人不同的形容詞中就能看出來,威斯說鳥人是「快瘋的」,而艾爾則認為鳥人只是「很特別」。反復努力之後,他發現他自己正在被鳥人所同化——說服者被被說服者所說服。(戰爭殘酷的記憶越來越強烈的刺激著他的神經),他也開始象一之受傷的小鳥一樣捲曲著手腳,蜷縮著身體。直至後來他自己意識到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對鳥人說:『如果威斯知道我在想什麼,他也會把我關起來的。』」這個時候他已經非理性而癲瘋的世界之中而無法自拔。他甚至在向鳥人道歉說「我不應該留下你」。但這時威斯已經不再相信艾爾會再繼續按照他的意願整治鳥人了,他對他已經失去了作用,換言之,艾爾已經站到了理性世界的對立面。他也被當作瘋人一樣對待。
我們且看艾爾成為「瘋子」之後的反應,即他是如何對抗理性世界的,他也拒絕同自相慘殺的人類對話,但是與鳥人不同的是,他是以嚎叫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拒絕的,當護士以和顏悅色要求與他談話的時候,他這樣說:「從我進來之後就一直在談,但是沒有人會聽,即使他們沒瘋。」 這句話,實際上是建立在自身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念體繫上的一次義正嚴詞表述,他以自身清醒的,卓然的純自然的眼光來看待周遭的這個整個世界,這無疑是一個充斥著殘害他人,神經質,壓抑和癲狂的世界。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種更為「理性」的拒絕,是一種積極的拒絕,一種自覺的選擇。
「我不知道在那些綳帶下還是不是我,老天我不要一張拼湊的臉。」這個社會,是以扼殺理想和真正自由為代價來存在的,這正是這部影片的主題。
關於話語權
福柯認為:某些禁忌以其本來的面目出現,而另一些更鬆散的禁制則是以道德的形式出現。人們大體上是按照社會中他人的意願,或者說是主流意識形態的意願來塑造自身,而這種意願正是一種被控的話語權。在現實社會中,話語權從來都掌握在占統治地位/權力的一方。諸如「真實」,「真理」這樣的東西究竟是不是無庸質疑,「真實」,「真理」其實都是在權力話語操縱下闡述的結果。掌握話語權的一方施加權利,被動的一方要麼操縱同樣的話語說話,要麼以拒絕傾聽和交談來保持沉默。
具有強烈女權主義色彩的影片《鋼琴課》,就是一部典型的以拒絕說話來保持自己話語權不被剝奪的電影。女主人公由於無法實施自己作為一個女性的正常的意願的表達,而採用拒絕同男權社會對話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種女權主義的沉默一直保持到女主人公找到自己心愛的男人並隨他離開異鄉。
顯然影片《鳥人》中也存在一個話語權的問題,鳥人相對於人類,雖然誰也沒能進入到對方的話語系統中——人類說的是正常的道德的話,而鳥人只在心靈上同鳥對話,「我要爬上去同他們說話」——但明顯是人類的話語占據了主導的地位。於是鳥人被現代醫學診斷為瀕臨精神病,並用現代醫學手段對其進行治療——目的是逼迫他說「人話」。
正如片尾鳥人同艾爾說的那樣:「我不知道同他們說什麼。」鳥人自始至終都很明白自己值得對話的對象是什麼。福柯在他的談話錄《自畫像》中談及對沉默的欣賞,他說,有很多種說話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沉默的方式。某些沉默帶有強烈的敵意,另一些沉默卻意味著深切的友誼,崇敬,甚至愛情。不幸的是鳥人的沉默是一種敵意的沉默。
起初,艾爾還是試圖同鳥人對話的,試圖將其從被戰爭刺激的悲慘記憶中拯救出來,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鳥人並不是喪失了說話的能力,而是不知道同他們說什麼,他自然也不知道同艾爾說什麼,只有當艾爾從戰爭的轟炸中醒悟過來,面對自己殘破的連,他說「我還是想要他是原來的艾爾,而不是什麼怪物,他們的世界有什麼好,我們還是呆在這里別出去,我們不要跟任何人說話,而且常常發瘋。」
這時,鳥人說話了。
正如福柯在《癲瘋與文明》中闡述的那樣:「我的問題是,主體以什麼代價才能講述有關自身的真理?主體以什麼代價才能講述自身作為瘋人的真理?」
關於妄想症
按照精神病學的觀點,鳥人應當被診斷為患有嚴重的譫妄症。「有些人自以為是野獸,便模仿野獸的聲音和動作。有些人認為自己是玻璃器皿,因此避開過路人,以防自己被打碎;有些人畏懼死亡,然而他們卻往往更容易致使自己夭亡。還有些人在想像中認為自己反有某種罪行,每當友人走近他們,他們就驚恐戰栗,以為來者要逮捕他們下獄和判處他們死刑。」譫妄的想法始終是孤立割裂的,並沒有損害理智整體。
鳥人喜愛鳥,與鳥為伍,妄想自己是一隻鳥,企圖象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這種想法幾乎占據了他生活的全部,發展到極端,便成為一種病症。鳥人爬上高處,並不惜生命的代價獲取與鳥對話的一次機會,他給自己做鳥的衣裳,赤身裸體的睡在象鳥籠一樣的地方。
鳥人不同常人的精神狀態集中體現在他精心策劃的三次飛翔上。第一次是意料之外的飛翔,鳥人和艾爾爬到建築工地的高架上鳥人不小心滑落下來,可是在危險的一瞬,鳥人卻以一種極為優雅的姿態「飛」降下來,他第一次飛,卻因此摔斷了雙腿。
第二次飛是經過精心策劃的。鳥人為自己做了大翅膀,並每天鍛煉臂力,計算每分鍾扇動的次數,但當他們真的從垃圾場的小山坡上飛下來的時候,結果卻是一段距離之後鳥人落入一個污水坑中。這是第二次關於飛行的悲劇結局。
第三次,鳥人終於飛起來了,但是這次飛行不是在現實中飛,而是在幻想中飛,是精神的飛翔。他說:「我飛了,好象是在夢里,不過不是夢。你沒法形容,只能去感覺。」
鳥人的這種狀態,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狀態,是一種更為原始的狀態:我寧願死去,重生時,做一隻鳥。他只有在現代社會里才是瘋的,才能被指認為瘋子。「在蠻荒狀態不可能發現癲瘋,癲瘋只能存在於社會之中。」
對於人來講,人是不能飛的,人只能跳,試圖象鳥一樣從高處飛起,其結果就是摔下重創。然而鳥人卻以優美的姿態下落。那一瞬是多麼另人激動,為了這飛翔的一瞬,鳥人似乎不顧飛之後的結果是什麼,甚至忘記生命的存在。這正是福柯所倡導的精神:
「對我來說,那種純粹的完全的快樂是同死亡聯系在一起的。我甚至希望有那種(笑)過量的快樂,我寧願為它而死去。」
「有一次我在街上被一輛汽車撞了。我那時正在走路。有那麼幾秒鍾我感覺自己正在死去,而那種快樂真是非常非常強烈。當時是夏天傍晚七點鍾光景,天氣很好,太陽正在落山,天空一片碧藍。這是我迄今為止回憶中最美妙的情景。」
福柯的生活也是「尼采式的探索」,他如浮士德一般,一生追求「極限體驗」,從未止步,直到最後耽迷於非性慾化的「極樂」體驗,也就依次被「魔鬼」攝走。福柯的文化邊界研究是與其社會邊緣心理相輔相成的。
關於監禁
從影象上看,雖然並未被表述為監獄,但影片中呈現出來的醫院顯然就是一個用於囚禁的場所。鳥人居住的小屋很象一個牢房,而只有一個小小的天窗,使他能夠看到外面的藍天,這個窗戶是如此的小,以至於他只能定睛朝一個方向凝視,而天窗上卻也布滿了否定自由的鐵絲網。由天窗中射進來的一縷藍光籠罩著蜷縮著的鳥人,這是他的希望之光,而也就只有這一束光守侯著鳥人。
片頭藍天中滾滾的雲朵和稠密的鐵絲網的疊畫形成強烈的對比,也給影片在一開場就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鳥人以其經典姿態:象鳥爪一樣勾起的腳趾,緊緊蜷縮的雙手,赤身裸體,嬰兒般的蹲在床欄桿上,揚頭向上,望向窗外,好象一隻始終作好了准備,時刻夢想著展翅高飛的金絲雀。
鳥人用他的形體對抗著監禁他的環境。通過其健壯的身體所顯示的野性未羈的無言的青春力量,透露出一種生而自由的,已經獲得解放的人性存在。如果說這些身體的姿勢暗示了他們的夢想,那是因為這些事特別張揚了他們的那種不被承認的自由。
福柯說:人們不能用禁閉自己的鄰人來確認自己神志健全。而被禁閉的人能夠始終堅持著確認自己的信念,而不被另外一種的癲狂所顛覆,這將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至少,鳥人的瘋癲不是一種被投入監獄的瘋癲,而是被投入黑暗的瘋癲,在黑夜中,他只能與自己內心最隱秘,最孤獨的東西交流。
鳥人以這種卓然不群的姿態,所要對抗的是一種權力產生和行使的機制,一種將特別的人當做馬戲團的動物進行馴服的習俗,使世界上所有人都擺有這種姿態而不是那種姿態的所謂的約定。18世紀以來出現的一整套「管理」技巧,而監獄只不過是其表現之一,以及在刑罰領域里的變形。
結尾:導演的態度
從一般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的導演必定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抑鬱或者癲瘋症,才會將這樣一部形式內容都十分怪誕的故事搬上銀幕。
艾倫?帕克是以一種贊賞的態度,唯美的眼光來拍攝鳥人現實生活和他的內心世界的,鳥人的行為,在世俗和常態的眼光看,無疑是病態,癲狂和非理性的 ,然而當戰爭被指認為一場瘋狂而慘無人道,違背自然意願的行動時,當現時生存著的人們已經在冰冷的機器聲中無法入夢的時候,在這個背景下,癲瘋是一種恢復了的常態,是一種控訴現實的無聲的吼叫,是人用自己的精神和肉體對抗鋼筋水泥的具體行動。
在艾倫?帕克這位頗又感悟力而深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手中,還誕生過象《迷牆》這樣更直接的意向性,符號化的影片,它的以後現代的方式對現代生活的控訴,甚至是更為直接的吼叫。
現代世界的藝術作品頻頻地從瘋癲中爆發出來,這一情況無疑絲毫不能表明這個世界的理性,不能表明這些作品的意義,甚至不能表明現實世界與這些藝術家之間的聯系和決裂。
「凡是有藝術作品的地方,就不會有瘋癲」,這便是《鳥人》這個後現代電影文本存在的最根本的理由。
BT上面有下載的.還有電螺上都有!!!
❸ 美國電影巜荒野獵人》反映了什麼主題
這部電影的時間背景是1800年到1900年之間的美洲,那時候美國剛剛獨立,歐洲殖民者和美國都在掠奪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資源。
主角妻子的村子就是被一隊入侵者屠了村,主角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殺了自己的同胞。後來主角他們的隊伍就是在印第安領地捕獵毛皮的團隊,後來被一群蘇里族的印第安人搶奪毛皮乃至追殺。
而蘇里族族長是因為自己女兒被白人(也就是歐洲入侵者)擄走,所以才搶皮毛跟一夥法國人換馬匹和武器(其實正是那伙法國人抓了族長女兒,只是族長不知道)。
主角每次昏迷都會夢到墳墓,屠村,村落和教堂殘骸之類的東西。這影射了入侵者對印第安人的暴行以及印第安人對入侵者的復仇。
電影中兩次出現一句話——「復仇不是我的事,是上帝(神)的事」——這也從側面暗示了的當時歐洲入侵者和印第安人之間的仇恨已經不單單是個人或者族群這種小規模了,已經到達了只有神明的力量才能算清這股血海深仇。
主角回到營地准備追殺菲茨時,說了一段話,大致是他已經沒什麼好失去的了,只有復仇才是他活著的唯一意義,這也是在指一旦自己的家園和親人都失去時,復仇是唯一的歸途。
影片最後族長殺了菲茨是因為他是入侵者,不殺主角是因為他有恩於自己女兒。
所以這部影片表面上是在說一個父親追殺仇人,但其實確是將當時侵略者和印第安人之間仇深似海的關系濃縮到了兩個人身上。一個是貪婪嗜血,奪走一切的野獸;一個是無所眷戀,唯有復仇的獵人。
(3)鳥人電影的主題擴展閱讀:
《荒野獵人》幕後製作
一、創作背景
《荒野獵人》比原定日期推遲2個月開拍,原因是New Regency Pictures公司遇到了資金問題,Megan Ellison和她的公司Annapurna出手解圍,影片才最終得以開拍。
影片計劃拍攝80天,但周期卻長達九個月,這是由於導演和攝影師執意採用真實外景和自然光進行拍攝。影片原本在加拿大拍攝,但在補拍時,原外景地的積雪已經融化,劇組不得不轉移到阿根廷南部進行拍攝。
二、選角
2010年的時候,克里斯蒂安·貝爾曾希望出演該片。湯姆·哈迪一開始並不打算讀更多劇本,他准備好出演游戲改編電影《細胞分裂》(Splinter Cell)。然而萊昂納多懇請他讀一讀該片的劇本。讀到一半時,哈迪決定出演該片。西恩·潘是扮演John Fitzgerald的第一人選。
他也接下了這部戲,但因為檔期沖突而退出。這個角色最終由湯姆·哈迪出演。Jacob Tomuri在影片中擔任湯姆·哈迪的替身。之前在《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和《傳奇》中他也做了同樣的工作。
三、拍攝製作
《荒野獵人》是第一部使用新型6.5k-阿萊-65攝像機拍攝的電影。伊納里圖表示影片中包含了很多的長鏡頭,而且難度系數比要比他的前作《鳥人》大得多:」《鳥人》的演員和布景都是可控的。
但這次的舞台是大自然。」影片主要在加拿大阿爾伯塔以及阿根廷南部取景,雪山、流水、冰森林全部是百分百的原生景地。因拍攝地點遙遠,冬天下午3點就會天黑,所以劇組只能每天選擇下午1:30到2:45這個時間段進行拍攝。
❹ 結合作品主題和人物性格分別從景別 機位 視角 鏡頭運動分析電影《鳥人》的鏡頭特點
去問鳥吧
❺ 深圳鳥人的主題曲是什麼歌名
深圳鳥人的主題曲是《城市上空的鳥》。
城市上空的鳥
作詞:李軍
作曲:何沐陽
演唱:何沐陽
歌手:何沐陽
所屬專輯:城市上空的鳥(電影《深圳鳥人》主題曲)
歌詞:
城市之上
鳥兒在飛翔
望著茫茫人海
迷失了方向
努力向上
受傷的翅膀
卻怎麼也飛不高 我就原地打轉
熟悉的屋檐,陌生的臉
我那流浪的心,聽見了憂傷
………… 嗚嗚嗚
城市之上
鳥兒在飛翔
真的捨不得
她溫柔的模樣
驀然回想
她的眼光
多少快樂時光 還有心痛的傷
歸去的方向
慢慢遺忘
這鋼筋叢林
沒有棲息地方
飛在城市上空,眺望遠方
哪裡才是我夢的家鄉
城市之上
鳥兒在飛翔
穿過茫茫人海越過心靈圍牆
幻想世界 ,依然完美
只是尋不見,你最初的模樣
是想要離開 還是繼續彷徨
是想要離開?
還是繼續彷徨?
❻ 鳥人的作品評價
現實中國的一種寫照
——讀劉心武長篇小說《鳥人》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著名文學評論家李運摶
多年前我曾評論過劉心武的長篇處女作《阿文的時代》。當時我很看重這部小說。盡管其敘事藝術還不那麼成熟,但思考的深入和批判意識的強烈,使人不能不對這位初出茅廬的文學新人刮目相看。前些年劉心武寫出了《市場修煉:時代財富苦旅》等專著論著,顯示出他廣泛和深入的理論功底,他以非文學的方式敏銳把握和詮釋了大轉型時代最迫切的主題。劉心武無論以文學還是以言論的方式,都是在深切關注這個迷惑的時代。如今他又回到文學,拿出了別開生面的長篇小說《鳥人》。面對這部新作,我確實有種「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感覺。相對《阿文的時代》,《鳥人》依然體現了現實意識、思考深入和批判精神,但思想更深刻,視野更開闊,尤其敘事藝術有了全新表現,不僅運用了多種敘事手法而且還頗為嫻熟。如果說《鳥人》基本可以定位為「魔幻現實主義」創作,那麼它同時也是一部個性充分的作品。
新時期文學曾出現兩個走向:現代主義試驗成風與現實主義持續不懈。這個過程中,如何看待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價值也有爭論。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只是玩弄形式追求時尚,甚至只是拾西方現代派文學牙慧;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具有創新意義,不能老抱著現實主義不放。但事實上還有一種現象: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出現了交織與融合。其中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堪稱典型。魔幻現實主義在1980年代中國小說中已經出現,但當時只有莫言的創作可謂獨樹一幟。1990年代後,魔幻現實主義的運用則更為普遍和自覺。主要表現在形式主義明顯淡化,文化視野、哲學思考、民族反思、社會批判等思想意識更為突出。如《白鹿原》、《塵埃落定》、《黑山堡綱鑒》、《日光流年》、《檀香刑》和《受活》等就是如此。而劉心武的《鳥人》也是屬於這類自覺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英國美學家克萊夫?貝爾有個著名觀點: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說文本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內涵是緊密聯系的,藝術形式實際是作家認識生活、把握世界和表現思想的審美形態。而《鳥人》敘事形式的新穎與深刻的主題思考,不僅密切相關,也相得益彰。
披文以入情,讀《鳥人》,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故事層面的精彩有趣。
《鳥人》以鳥博士的成長變異為主體線索而展開敘事。鳥博士在種種荒誕現實中歷練成神鳥的過程中的各種故事,也就成為作品的故事結構。各種故事都非常有趣,如遭遇老大,應對四大金剛,私人偵探社,三胞胎兄弟的身份認證,送花與「碰瓷」,紅娘俱樂部,傻博士的春秋大義,兩條尾巴之間的對抗,瘦狗村的幸福生活,集體農庄的森林晚會,飛鷹走狗論,囡囡以及影子同事,遲到了18年的崗位,結緣非洲「老幺」國,特別聯席會議,編制與工資的困惑,等等。從故事層面看,確實就非常好讀。與此同時,這裡面也呈現了多種敘事方式。既包含了馬爾克斯式的神奇想像,卡夫卡式的荒誕,西方現代派的黑色幽默,象徵主義的描繪,同時也有通俗小說的故事元素。
正如克萊夫?貝爾所說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鳥人》的有趣故事、故事結構和敘事方式,又是「意在筆先」和「辭能達意」的結合。所謂「意在筆先」,是指《鳥人》的敘事設置和藝術形式的探索,並非只是追求「好讀」,更不是玩弄技巧的「形式游戲」,而是顯示了作家把握世界的思考。其「意」或者說主題,就是《鳥人》對現實中國社會發展史某些荒誕本質的深刻揭示。而「辭能達意」是指形式探索是為了更好地表達相關思想。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方式是為了更加地逼近現實荒誕。《鳥人》的主題思考,或說對現實中國社會某些荒誕本質的揭示,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有三個思考更為重要:
一是對現實中國社會文化狀況的尋根問底。
作者曾說他想通過《鳥人》來探索中國儒、釋、道三種文化結合一體後,在當代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和狀況。每一種文化價值體系,正如榮格所說都是一個民族長期孕育的「集體無意識」,那麼這種集體無意識也必然會體現在民族性格中。如《鳥人》中的「尾巴」就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民族文化隱喻。這些各式各樣的尾巴,如教授的老鼠尾巴,牛老大的紫色尾巴,K老大的臭鼬尾巴,司長的斑馬尾巴,局長的貓尾巴,部長的松鼠尾巴和浣熊尾巴,會長的土撥鼠尾巴,鄭老闆的豹尾,實際都隱喻著某種文化價值體系和文化狀況。而這些集人、鬼、神、獸於一身的中國式英雄,既是特定傳統文化環境的產物,同時也是當下中國文化狀況的一種象徵。
二是對中國社會現實狀況的穿透性描述。
《鳥人》對中國社會現實狀況的穿透性描述,主要展現在儒家傳統、革命理想和市場規則的交織、沖突和博弈中。這三種力量的交織和博弈,不僅在中國現實生活中發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導致了種種奇異景觀和荒唐現象。如全國城市化最快的紅都市特區,江湖俠義與社會理想結合的瘦狗村農庄,市場經濟社會的道德混亂和人性百態,研討黃河斷流問題的部廳級環保會議的官僚主義,部長工作室中的影子同事,包括大學校園中科研人員的利慾熏心,等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和行為,既展現了儒家傳統、革命理想和市場規則之間的復雜關系,也集中呈現和高度概括了當代中國社會現實的某些根本狀況現象,確實發人深思。
三是對現代「叢林法則」的揭示。
動物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也不斷上演過。這種叢林法則在現代中國同樣頻頻發生。《鳥人》中那些個個具有超人本領的「尾巴人」,就是叢林法則的實現者。無論高官政要、財富大亨,還是江湖老大甚至學界名流,都是俗世社會中呼風喚雨的英雄。他們不僅掌握著社會資源,甚至掌控著平民百姓的生存和生命。弱肉強食、成王敗寇,則是他們最拿手的把戲。由此他們也成為現代叢林法則中的梟雄。令人悲哀的是歷史卻往往被他們書寫。
我是很看重這些主題思考的。事實上它們也是《鳥人》重要價值所在。其實無論何種主義何種形式的文學,思想永遠都是靈魂。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大師馬爾克斯的創作就最能說明形式與思想的關系。馬爾克斯創作的偉大雖然也得於出色的藝術表達,但根本還是思想深刻。作為198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文學院給馬爾克斯的「頒獎辭」有這樣的評價:「在拉美,激烈的政治斗爭使知識界始終處於一種白熱化的氣氛之中,和其他重要作家一樣,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政治上堅定地活在貧苦大眾和弱者一邊,反對壓迫和剝削。」(《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獲獎演說全集》,第487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版)這就是馬爾克斯的靈魂所在。《百年孤獨》問世後10多年間,拉美世界並沒出現馬爾克斯期盼的理想局面,苦難與不幸仍然繼續,使馬爾克斯更為憂慮和憤怒。他在獲獎演說中激烈陳述了拉美的苦難和獨裁的暴行:5次戰爭和16次軍事政變,2000萬拉美兒童不滿兩歲夭折,前尼加拉瓜獨裁者索摩查實行種族滅絕政策,遭受各國政府迫害而失蹤者達12萬人,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三個中美洲小國任意殺人,等等。可以說,始終不渝的文學良知是馬爾克斯創作的根本支撐。
我以為故事非常好看的《鳥人》,文學良知也是其可貴的精神品格。
❼ 美國影片巜鳥人》主題是什麼
◎簡介
他曾經是大銀幕上威風的超級英雄;但歲月不饒人,如今年華老去、頂上稀疏。受限於昔日紅極一時的銀幕形象,人人只視他為被時代淘汰的過氣演員,不再認真看待他的任何嶄新嘗試。百老匯即將開幕的新劇,將是他演藝生涯中最後一次翻身的機會;但是就在他們要開演前一晚的排練中,與他對戲的男演員卻不幸遇到意外受傷,使得他只好找另外一位難搞但有名的男星來救火。
結果雖然有名的男星可以成為票房保證,但是處處要求改戲又排場一堆,另外還有剛出勒戒所的女兒、現任女友與前妻也來攪局,逼得他喘不過氣,如何面對這些終極考驗,這位超級英雄—鳥人要為他的人生奮力一搏。
關於《鳥人》你應該知道的8件事
1
電影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百老匯的聖詹姆斯劇院內拍攝。為了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演員們通常需要一次完成長達15頁劇本的內容,並且按照嚴格的走位,不能有絲毫差池。
2
開機前,伊納里圖給他的卡司成員們看了菲利浦·佩帝(著名雜技演員)在雙子塔之間走鋼絲的照片,他告訴他們「伙計們,這就是我們將要拍攝的電影。如果我們跌倒,我們將一敗塗地」。
3
三位主演都曾出演過著名的漫畫改編角色:邁克爾·基頓曾經在蒂姆·伯頓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中飾演蝙蝠俠,愛德華·頓諾曾出演綠巨人,而艾瑪·斯通在《神奇蜘蛛俠》中飾演格溫·斯黛茜。
4
電影開拍兩周前,伊納里圖與邁克·尼科爾斯(《畢業生》導演)一起共進晚餐。當被告知伊納里圖打算用一鏡到底的方式拍攝《鳥人》時,尼科爾斯告誡他這將會是一場災難。但是伊納里圖並未有退縮。
5 拍攝期間,諾頓與基頓記錄下了演員們NG的次數。艾瑪·斯通犯錯最多,而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犯錯最少。
6
諾頓與加利費安納基斯都聲稱自己是基頓的影迷。諾頓還列出了他小時候最喜歡的三部由基頓主演的電影,分別是《夜班》(1982)、《家庭主夫》(1983)與《甲殼蟲汁》(1988)。
7 邁克爾·基頓在2005年演出的影片《Game 6》與本片相似,也是以紐約戲劇界為背景,基頓的角色同樣經歷著中年危機。
8 本片是邁克爾·基頓6年來首次在一部影片中擔當主演。他上一部主演的電影《The Merry
Gentleman》是在2008年,而且是由他本人執導的。
9 影片配樂被剝奪入圍奧斯卡提名資格,媒體猜測是奧斯卡音樂評審認為影片的純鼓點節奏不能稱之為「樂」,因為它沒有旋律,這個決定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❽ 影評分析色調萬能句子
影評分析色調萬能句子:
紅色:象徵著生命、血、朝氣蓬勃、愛情、暴力、革命……
黃色:象徵著陽光、歡樂、溫暖、享樂……
綠色:象徵著生長、生命、青春……
紫色:象徵著高貴、犧牲……
藍色:象徵著冷靜、平和、純潔、高雅、憂郁、浪漫……
寫影評用的萬能句
一般來說,寫正規一點的影評一定要分析的有——故事線,敘事風格,鏡頭語言,配樂。上述四點,你截取任意亮點作為敘述就可以。
比如:本片在敘事手法上運用了倒敘的手法。把結局先給觀眾知曉,然後再慢慢地將整個故事的長卷拉出來。本片的主線故事主要陳述了……
電影的配樂主要由XXX完成,這位電影配樂人曾製作過XXX的電影原聲。在這部電影中,他的配樂充分展示了他作為XX類型電影的頂級配樂師的才華。
當然,除了整個人類對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應之外,不同的民族由於其文化傳統的不同,他們對色彩可能也會有他們獨到的反應。如中國人對黃色有一種他們特有的情感。
❾ 求macross frontier ost1的翻譯
娘フロ。樂曲解說
娘フロ。是娘娘Frontier的簡稱。
為集結了在Frontier的女孩中最熱門曲目之大成的一張專輯。
解說者為以下兩人:
Elmo Kridanik (就是MF劇中蘭華的老闆)
Frontier演藝事務所Victor Promotion的老闆,也從事音樂評論。以下簡稱 E)
×
大山下卡門(著名評論家)
活躍於Frontier船團,自認為酷似雪露。以下簡稱 K)
01. Frontier 2059
E) Frontier現在的主題曲。那個,是嗎?我覺得是由Frontier交響樂團演奏的,把專輯開場的氣氛烘托起來了呢。
K) 是Frontier新聞的主題歌吧?誒,不對嗎?這樣啊。
02. Welcome To My FanClub's Night!(Sheryl On Stage)
E) 這是2058年Galaxy船團的演唱會音源。包括這次巡迴演唱會,雪露的演唱會定例都會把這首歌作為開場曲,緊接著演奏「What 'bout my star?」。Frontier船團的首日演唱會卻是個特別的例外。私下有傳聞煞有介事的稱是雪露因為主辦方請來業余飛行員出演的事,盛怒之下臨時變更了演出曲目。
K) 前些日子的天空門劇場演唱會,鄙人當然有幸目睹這個世紀的瞬間。按照慣例,雪露的演唱會的第一曲一般都是這首歌,歌迷們會高喊著S.O.S! (Sheryl On Stage)歡呼雀躍。
03. What 'bout my star?(Sheryl On Stage)
E) 2057年7月發售第四張單曲。與前一曲一樣的演唱會版,當然是唱的非常棒,不過聽完後面蘭華的版本的話…。
K) 我們的星星怎麼樣?。。。以這樣超現實的質問開頭的流行舞曲,在Frontier當然也大受好評。雪露的魅力真是令人眩目呀。 用自己的話的來說,就是如果讓宇宙里的生物選擇成為雪露那樣的人,還是水虱那樣的東西的話,肯定誰都會選雪露吧。不好意思,但確實可以說我們這些生存方式差不多的生物,都感到了強烈的共鳴。
04. 射手座☆午後九時Don't be late(Sheryl On Stage)
E) 2059年Frontier天空門劇場現場錄音。雪露的第5張單曲,自2058年11月以來連續17周在單曲榜榮膺榜首創紀錄的金曲。發行當時,粉絲團內部射手座出生的粉絲和非射手座出生的粉絲出現嚴重對立,事件最終激化而分裂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說起來,天空門的演唱會預定時間為3月1日,但由於Fold斷層的緣故,雪露無法與主辦方取得聯系,結果來不及為演唱會做准備只得倉促的改到第二天。當然,所用宣傳海報上日期也無法進行修正,工作人只有手工把修正後的日期寫在原來海報上面,好像還搞得亂七八糟的。
K) 問起男女老少,無不知這歌的存在。在俱樂部里合著「拿去吧(もってーけ)」,自己也是禁不住手舞足蹈的喲…沒想到竟然可以在Frontier現場聽到雪露的現場演唱。對了我也有海報哦,還是日期修正前的,我覺得反而更加珍貴的哦。
05. Vital Force
E) 這個雄壯的交響樂是在統合軍的慶典上使用過的嗎?因為鄙人對古典樂不太熟請別見怪。
K) …吧唧吧唧吧唧 (正在吃傑特拉帝胡蘿卜小吃)
06. トライアングラー
E) 描寫了第一次星間戰爭英雄一條中尉、早瀨少校和林明美的MBS系人氣劇集《Triangler》的同名主題歌。「你將和誰一吻」不但獲得了流行語大獎,甚至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歌的演唱者是新出道的傑特拉第女優Sakamoto Maaya(注)。
K) 看過最終話了嗎?
注) Sakamoto Maaya就是坂本真綾,原文使用了片假名,所以翻譯成羅馬字。
07. Zero Hour
E) 這是紀錄片《激情跑手》的主題曲...好像是。
K) 說起來最近鄙人在傑特拉帝商店街的「大明美」酒吧鄰座遇到過作曲者。
08. What 'bout my star?@Formo
E) 在蘭華小姐的歌聲中真的包含著愛呢~~~超新星偶像李蘭華早在演唱造成轟動的電影「鳥人」片尾曲之前,就在第三島內的商店街Formo中,即興舉辦了小型街頭演唱會。這就是當時現場的自動販賣機器人和路人的便攜攝像機偶然錄下來的非常珍貴的音源。鄙人去向雪露小姐請求希望能將這份錄音原封不動收入專輯的許可時,雪露小姐卻說「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歌,讓我來把它弄得更好」,然後就拿去混音了,結果出來的就是現在這個版本。而原來我那個蘭華小姐獨唱的版本好像就消失了,真的非常遺憾遺憾。
K) 啊,這個,不就是傳說中的即興演唱會的曲子么。真的是不是有點太稀有了?
09. Innocent green E) 是某部都市愛情劇的主題曲嗎?我覺得是Frontier交響樂團演奏的。
K) …對而且這位作曲者,超受歡迎呦…那個,誰來著…。
10. アイモ
E) 作者不詳。只知道是一首李蘭華從記事起就會唱的歌。後來又成為了電影「鳥人」的片尾主題歌。這個版本就是為了製作電影主題歌提供資料而收錄的小樣。非常珍貴的音源。李蘭華的超時空灰姑娘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呢。
K) 雖然心有不甘,但是這首曲子好像擁有喚醒身體的力量呢,感覺就像什麼要來了。很想什麼時候雪露也來唱唱哪。
11. ビッグ·ボーイズ
E) 是軍隊那些傢伙的電影原聲碟里的曲子嗎?
K) 不好意思,擤下鼻涕可以嗎?
12. Private Army E) 感覺很有異國情調,很合筆者的喜好呢。
K) ...那樣啊,說起來,作曲者可是未知種族的外星人哦。
13. SMS小隊の歌~あの娘はエイリアン
E) 究竟為什麼創作的歌,還有是哪個團體創作出來的?全部原因不明。能知道也就是舊金山(MF內)的Fontier大街附近的酒吧里,一群醉醺醺的肌肉男老唱的歌。這可是隨性而作並且都是大男人的歌呢,怎麼會出現這專輯還真奇怪。
K) 這,這個啊••••••挺好呢。沉迷了。聽,聽到了。肌肉男偶爾也很有文采呢。決定了,鄙人很喜歡這歌。
14. ニンジーン Loves you yeah!
E) 我的蘭華在前面說過的購物中心「Formo」向傑特拉帝銷售巨大「七色胡蘿卜」時,演唱的宣傳歌。全身都裝扮成胡蘿卜非常可愛的喲。
K) 又、又來了。又是蘭華的默默無聞的歌被捧上天的例子。給戴著胡蘿卜頭套的蘭花拍下珍貴照片的那個星期三還記憶猶新呢。直到電影上映之後,人氣才是急升呢。嗯,不管怎麼樣•••••是很可愛呢。
15. 「超時空飯店 娘々」CMソング(蘭華 Version)
E) Frontier內的原人氣笑星林明梅(注)演唱過的廣告歌,但是使得娘娘店更加生意興旺的,卻是這個專輯收錄的我們蘭華演唱的版本。明顯可以看出,我的蘭華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另外,蘭華出道前有過在珍珠中心開拓路的「娘娘」店內打工的經歷,得知此事的很多粉絲也慕名而來,導致店內的營業額飆升,店主隨即一聲令下把CM換成了這個版本。
K) 超時空中餐館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這首歌自己小的的時候就聽過了,現在聽起來非常懷念呢。雖然作為人氣偶像的蘭華照例應該演唱這首歌,不管怎樣……還不錯……說起來這首歌的原唱林明梅現在怎麼樣了呢?
注) 是リン・ミンメエ而不是リン・ミンメイ(林明美),所以這里翻成「林明梅」以示區別。
16. Alto's Theme
E) 有點像哪部原聲音樂,但是是誰的主題就不清楚了。不過,筆者比較喜歡這種異國情調的曲子。
K) 突然想要吃拉麵了…怎麼回事呢…。
17. TALLY HO!
K) …對了那個時候偷聽到了作曲者的自言自語,好像說主角用輕快的三拍子,壞蛋用四拍子來表現。
18. The Target
K) …說起來作曲者曾經說過,她有15隻手,甚至能同時寫10首曲子的譜子。剩下的5隻手要用來吃快餐這種話吶。
19. Bajura E) 一首管弦樂。以上。
K) …順便猜想作曲者喜歡的東西可能是「甜飲」吶。
20. キラキラ E) 有極簡派的感覺,挺喜歡。
K) 鄙人信奉話不說二遍的原則。
注) 極微主義音樂(minimal music),一種音樂類型,最為鮮明的表徵,就是不斷重復數個音符,最大特點是「反復」,不斷重復一個動機,在重復中有微小的變化,這種微小的變化讓音樂不是那麼呆板,反而很內斂,這些微妙的變化,象極了一些高精度的工作和藝術技能--修正與微調,是追求一種精緻的過程。
21. アイモ~鳥のひと
E) 山森喬治監督的電影『鳥人』的片尾曲。最開始,吾等的李蘭華!!只是飾演一個普通村姑,在拍攝閑暇里唱歌的時候偶遇山森監督,而後就被提拔來出演因為事故空出來的Mao一角。讓人吃驚的不僅如此,片尾曲也臨時改為她在那個時候唱的那首歌。啊啊啊,當時真的是超超級新聞呢,都讓人喘不過氣來。電影的大熱也和這首曲子的效果有關。吾等的超時空偶像李蘭華!!!!就此誕生。
22. Take Off E) 一首交響樂,沒有人唱的曲子實在不怎麼喜歡。
K) 這是超級巨作科幻電影的開場曲吧…誒?不是?啊啊是嗎。
23. インフィニティ
E) 2057年發行第三張單曲。在Galaxy網路上備受歡迎的MBS劇集主題歌。一舉奠定了雪露的地位,在榜單上連續8周第一。
K)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突然引吭高歌的卡門)
24. ダイアモンド クレバス
E) 2057年發售的專輯中收錄的敘事歌,通常的演唱會都會演唱。當時在Galaxy網路上,有傳言說是因為雪露和某位Galaxy的人氣演員分手了,所以才創作演唱了這首歌。這個在當時被傳的繪聲繪色,相當有名。
K) Frontier在線的催淚曲排行榜單上雷打不動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