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親愛的》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題材,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多得是,田文軍和魯曉娟這樣的父母。
孩子並非一個超大版的錢包,而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的延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活下去的意義所在。
我們都無法體會那種丟失帶來的巨大空洞感和絕望感。
只是你可以嘗試去感受一下,從演員們精湛的演技里,觸摸到丟失孩子為人父母的疼痛和絕望。
但是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講失蹤兒童父母痛苦或宣傳打拐的電影,導演的立足點應是在倫理和法律的沖突上。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討巧的點,也是在打拐背後隱藏的更大更深的關注點。
離婚夫妻面對孩子丟失所引發兩個家庭的動盪,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生二胎是否對丟失孩子的背叛,為生二胎給丟失小孩開死亡證明的法情沖突,丟失孩子對人販子養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聯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農村婦女,善鑽法律漏洞的律師與法律的沖突,無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責任推給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帶,人販子妻子的懷孕,以及埋的副線——教師母親和罪犯女兒,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像中威嚴庄嚴的法庭也不太一樣。這些沖突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和沖突本身都振聾發聵。
有法律問題(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倫理問題,更多的是法律和倫理的沖突,這個內核是非常多好萊塢電影的內核,所以我說這是一個討巧的點。而意義自不必說,陳可辛導演是個文化導演,他和他的編劇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思考產生的表達野心。
可惜的也在於此,太多想說的,反倒一個都說不好。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講丟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作為電影來說,這裡面的沖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進去的東西太多,顯得太倉促。所以在鏡頭結束在趙薇飾演的李紅琴在醫院里因為懷孕而痛哭時,大部分人的反應是:啊,結束了!而我的反應是:我以為剛開始。
我知道這個結束的意味,但不認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問題,也試圖做了一點探索,但並沒有提供導演和編劇的思索。
只是泛泛帶過,然後終結在一種奇妙的荒謬感。
誠然,這個設計很精彩,但這樣一個主題的片子落點放在人販子老婆的懷孕上,無論如何都算是一種有意識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結束在孩子帶著一口安徽普通話開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畢竟,這是一部曾用名為「親愛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為戲劇沖突走得太遠而忘記最初想表達的東西。
至於編劇,細節處自是動人。包括黃渤訴說後來發現有人騙也是好的,包括片頭在繁雜的網線里找紅繩找網線的特意設計,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種小孩對另一個世界的渴望甚至貧富差距,包括小孩學方言的細節(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講普通話,黃渤認為陝西人的小孩就該講陝西話,最後找回來的小孩卻講一口安徽普通話),包括張譯守在黃渤家門口,被黃渤發現時閉上眼睛裝睡、然後給黃渤發的那條簡訊。
而演員,我需要用更大的篇幅容納一些溢美之詞。
黃渤對郝蕾飾演的魯曉娟,有一句評價,「只是我認命,你不認命。」
太准確!郝蕾的美始終有一種不認命的決絕和凄婉。
我記得她下樓的時候,黃渤問她,「你說孩子被拐之後多久才叫她媽媽的呢?」她回頭看了一眼,千言萬語在這一眼,憤怒,悲傷,絕望,痛苦,怨憎,和無奈,終於她什麼也沒說地轉身下樓。
我記得她在那個互助大會上,面對張譯說,「請魯曉娟分享一下。」一陣沉默。沉默是最難演的,而且在片子的開頭,她是一個那麼渴望說話會爭論的女人,在這里她沉默了。很難得的一段留白,沒有周圍人多餘的面部特寫和台詞(雖然對於沒給特寫這一點也蠻奇怪的),但是空氣中存在的那種張力,直到郝蕾突然出聲而崩裂。她哭著說,「對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丟的。」能夠看到她嘴唇顫抖,緩慢地蹲下去。我理解這種內疚感,聯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黃渤耳光的一場,能夠深深理解這種因為內疚而帶來的巨大折磨,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絕丈夫性要求的真實原因,她無法原諒自己甚至無法直面自己的錯誤。而這一刻,她的爆發,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發。
還有黃渤痛哭那場,她攔住想要上前的張譯,自然,無聲,瞭然地看了黃渤一眼,將心中的情緒都慢慢地壓了下去。
動人的,都是這些細節,感情,都在眉眼之間。看起來,舉動都平常,細細想,卻是大慟。
黃渤的亮點,如果要一一記錄,我大概需要一個EXCEL.
我喜歡他含蓄的演技,在魯曉娟蹲在地上抱住雙臂痛哭的時候,他並沒有像國產連續劇一樣抱住她(像大團圓一樣的溫情),而是站在旁邊,看著她,想要靠近,又並沒有靠近,眼睛濕潤,嘴唇顫抖,心裡即便已經千山萬水,然而終究什麼都不能說什麼也不要做,那種節制而隱忍的演繹,於無聲處更見情深。
也喜歡他突然的爆發。找回兒子之後派出所的一場哭戲 ,雖然也是慢慢地蹲下來,但是和郝蕾細膩的哭戲不同,黃渤的痛哭是震撼的,翻江倒海的,這種在巨大絕望之後重獲希望的沖擊,在壓抑了三年之後,都在這場痛哭里了。黃渤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偶像包袱的人,所以他哭得很難看,涕淚橫流,但是你看著看著,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落下了眼淚。
黃渤和郝蕾,本是非常不搭的一對,從氣質上來說,郝蕾若是清宮沒落後妃,黃渤便是那市井中拉黃包車的,甚至都不如黃渤和志玲姐姐和諧。但是非常愛他們這一對夫妻。感謝導演的選人,讓我感受到了這種演技登對帶來的酣暢淋漓感(多一句嘴,倆人都是好戲之人,而且都是屬於特別認真演戲認真到魔障的人)。
兩個人的對手戲都很家常,絕無大喊大叫用力過度的演出,但功底正在這種力量的把握。也不用一一敘述,希望大家到影院去看。就說一場,田文軍在店裡,房東來趕人,一陣掙扎無果,房東走開,黃渤抬頭,一眼看到魯曉娟一身黑衣坐在街邊,兩人對視一眼,說句做作的話,真是一眼萬年。而印象最深的是,魯曉娟走進店裡,問,「你睡得好嗎?」黃渤說,「睡不著,真希望不睡。」魯曉娟遞給他一瓶葯,「吃了這個能睡個好覺,要是好用告訴我。」從頭到尾倆人沒有對視過,言語中也無情感起伏。但是兩句平淡台詞,自然的動作,我相信,他們是真的相愛過。
真正難得的並非演戲,也非復原生活,而是提煉生活的日常,卻升華為戲劇中的表現,讓觀者映照出生活和自我。
觀影後,陳可辛導演說了一句,這個演員陣容真是黃金陣容。是,幾乎是可以即使為了演員就買票的陣容。黃渤和郝蕾自不必說,趙薇也是一線中演技有口碑的,張雨綺雖然還沒成大器,但舉手投足都透出晶光來,張譯也是個認真演戲的人,雖然剛上大熒幕不久,比起另幾位還是有點電視劇范兒,但有非常值得期待的未來,佟大為演這種角色駕輕就熟,導演愛他,基本上都給他合適的角色,他也沒掉鏈子,其餘幾個人,包括魯曉娟丈夫、警察、兩個小演員、四川工友,都可圈可點。
而值得慶幸的是,導演並沒有浪費這個陣容(我們都知道,多少導演和片方浪費了好演員,常常讓我們走出影院,吐槽無力,可惜了這演員陣容)。他幾乎讓每個人發揮了自己的潛力。
我說「幾乎」,是,並沒有完美。
這應該是趙薇從影以來比較大的角色挑戰了,農村婦女,面目污跡不可辨,一口方言,沒文化。看評論,也說她貢獻了從影以來最大突破演技。我一向敬佩敢於拋棄偶像包袱可勁兒糟蹋自己的演員,她也實在演技和認真並在。
但是,這並不是個適合她的角色。雖然她已經努力作踐自己,但還是沒有那種糙的質感。或者我先入為主,總會在「小燕子」或者「姚木蘭」的那張臉面前跳脫,她獨特的念白方式和嗓音,即使在安徽方言面前也無法改變。
有一場戲,她穿著很土的衣服拖著行李從地鐵站出來,她的打扮和這個繁華的城市格格不入。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穿越回了那部《姐姐妹妹闖北京》,每當變幻時,便知時光遠,攝像老師殘忍地給了一個臉部特寫。
值得一提的是張雨綺,她從頭至尾沒幾句台詞,但氣場強大。第一次出場一襲白衣女神兒范兒十足,而且是那種聖女貞德般的女神范兒。張雨綺最難得的是,把沒台詞都演出了戲。
張譯我看過他一篇專訪,也很喜歡他。
他有一場戲,在田文軍孩子的生日宴,他說出妻子懷孕,然後走掉的一場,他一邊走一邊仰頭,眼淚流下來。這部戲很多哭戲,但這一場,滋味難辨。
片子進行中,想到韓國那部叫《今天》的片子。同樣思考案件背後的倫理與法,我認為《今天》在表達和思考上更勝一籌。
但我還是要像個水軍一樣打五星,因為我希望它是一個起點。
如果大家因為這部片子,對路上乞討的孩子多看一眼,在網路或者電線桿上看到尋人啟事多看一眼,少那麼一點點的惡,多那麼一星兒的善,那就足夠。
我希望大家去影院看,希望它票房好,此後會有更多商業導演關注現實題材,希望這種類型的片子不會受資金掣肘,演員們也不會怕叫好不叫座願意接演,我們也能有今天熔爐素媛告白或者更好的片子。
⑵ 電影親愛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親愛的,我們回家
《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後,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說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群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電影里,田文軍說「憑什麼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拚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著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於終於爆發,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如何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黃渤的表演太有爆發力了,在靜默中,給予我們心靈重重地一錘,雖然沒有經歷過這般痛苦,但是看著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拚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不認命」的她為了往上爬,和田文軍離婚,組建了一個中產家庭。但在丟失了鵬鵬之後,她終於發現,其實身份、金錢是無法對抗這樣一個痛苦的,她一直想擺脫人下人的身份,倒頭來卻發現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於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時的狀態。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麼,只有重新建立內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里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韓德忠,沒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電影里,其實是一個沒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為能夠借幫助大家來獲得救贖,但到頭來發現,尋找太累,最終還背叛了眾人。電影里,他在「回家」這條路上似乎越走越遠,最後發現錢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過去,更抵不上一張死亡證明。
佟大為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社會會磨掉人當初的銳氣,使人同化成「社會之人」,要生存,就必須得那樣。而在幫助李紅琴的過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讓人遺憾的事,佟大為的很多場戲,都能看出《中國合夥人》里王陽的影子。
李紅琴,不得不說。趙薇這次終於遇上最對的,也是最好的角色。這個人物的命運,早已註定趙薇可以在這部戲里大放光彩。她丟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養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兒不能要回來,嚴重地說,那她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田文軍也有點類似,只是在社會的認同上,她站在了田文軍的對立面。兒子和女兒都不屬於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後一根稻草,生活之於她,太殘酷了,以至於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還有家可歸嗎?電影的最後,留下了很多,長鏡頭一搖,我們隱隱看見,黑暗的盡頭還是有一點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無奈,再加上語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趙薇完全就是李紅琴,她的角色太無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裡面那些人物的經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得多麼深入,而在於,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2.
善與善的悲劇
我最最揪心的時刻,也許就是他們抱著孩子在田間奔命地逃跑,孩子卻用力掙扎著,叫著另一個人媽的時候。
那一刻,感覺位置發生了調換,他們成了拐賣者。
我有些恨那個山溝溝里的女人。我甚至有些埋怨那個孩子,昔日作為精神支柱的歌謠,如今成為一碰就碎的石頭。怎麼就會忘了呢?
年齡太小,環境變換,是的,有太多理由。可我不想用理性去分析。太殘忍。
小孩子是無辜的,是被害者。但有時候你會發現因為年幼無知,不諳世事,做起事情反而更加堅決,成人有猶豫有遲疑,小孩子心中只認自己那一個理兒,曉之以理他不懂,動之以情他無視,真真是狠角色。
他問她,你說孩子當時得是多久才叫那個人媽呢?
她對他說,你別逼孩子,萬一他跑了呢?
他和她都接受了自己「拐賣者」的身份。
無奈的,撕心離肺的,強顏歡笑的,佯裝明天會更好的,彷彿明天就是「明天」了。
可我們仍要說,他們是幸運的。但強顏歡笑真的比沉浸在悲傷里更幸福嗎?我不覺得。
我最最感動的時刻,是他出門時突然怔住,回去抱著孩子的時候。
沒有什麼煽情,如此真實,甚至有些搞笑,但這些細節卻讓人為之著迷。
而那一天,他終於牽她的手了,她要淚崩了,卻強忍著,那一刻,歡喜與悲傷都化作勇氣了吧。最能改變女人的,無疑就是孩子了。
我最最心碎的時刻,是農村女人在街頭問「你說我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我TM只知道,編劇,你太壞了,真的太壞了。
你知道嗎,你的一句話就讓價值觀在一瞬間顛倒了,如此簡單粗暴。
我是怎樣從堅定站在孩子父母的立場突然自我懷疑的?也許就是這句話吧。
無心做壞事,好心做壞事,這都是很難用法律或道德評判的。
而當一個人的愛與另一個人的愛——兩種「善」發生沖突時,事情就會變得越發說不清楚,沒有贏家,贏家也是輸家。
每一個人都受傷,也會有純粹無辜的受害者,比如留在福利院的小女孩兒。
農村女人要帶走女孩,因為她想念女兒,那也就是她的女兒,當然或許也因為她無法再有自己的小孩兒了。
孩子的生母要領養女孩,其實是為了留住男孩的心。
福利院不讓女人帶走女孩,是因為世人的目光——媒體怎麼看,人民怎麼看,上級怎麼看?唯獨不問當事人怎麼看。仔細想想,其實這些疑問後面其實都省略了一個字——「我」。
那些善良的、正義的,何嘗不是自私的?
為什麼我們的「善良」,最後卻成為悲劇了呢?
因為我們的很多「善良」,說到底是為了我們自己。
為什麼非要去「善良」呢?因為無奈,我們無法掌控的一切。
我們都是浮萍,不比劇中人高貴或低賤。
所以,電影那些真正觸動我讓我流淚的地方,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不是想要得到而得不到的悲劇,而是善與善的悲劇,它是沒有答案的,卻絕非廉價的。
⑶ 親愛的原型故事 親愛的原型故事是什麼
1、電影《親愛的》原型是高永俠,一位四十多歲的普通農村婦女,和趙薇扮演的李紅琴經歷差不多,都是含辛茹苦撫養丈夫拐回家的孩子,差點被人說成是人販子,幾經波折,最後將孩子還了回去。
2、《親愛的》根據高永俠事件改編,其中添加了部分虛構故事,但主線是一樣的。高永俠是江蘇徐州某鎮的普通農婦,21歲時經人介紹和韓中青結婚,婚後生下一個女兒,因婦科手術意外被切除產卵管不孕。
3、韓中青重男輕女,因沒兒子數次對高永祥打罵,後來韓中青外出打工回家,帶回一個小男孩粵粵,說是工友和小女朋友深得,養不起孩子就扔了被自己撿回來。沒過多久,韓中青又帶回一個「私生子」。
4、高永俠心裡苦,但還是將兩個男孩視如己出,有好東西先給兒子吃,丈夫韓中青因病去世後,高永俠被警察找上門,才知道這兩個孩子是丈夫偷回來的,無奈之下高永俠只能把兩個兒子還回去。
⑷ 親愛的電影趙薇主要內容是什麼
趙薇飾演一位叫李紅琴的農村單親母親,李紅琴的丈夫是個人販子,從深圳拐走黃渤飾演的田文軍和郝蕾飾演的魯曉娟他們的兒子,他們的兒子叫田鵬,被拐走之後改名為楊吉剛,但李紅琴不知道,她丈夫一直告訴她是不能懷孕,所以和外面的女人生下的孩子讓李紅琴帶,李紅琴還有一個她丈夫從工地撿來的小女兒叫吉芳,有一天田鵬找到了他兒子,從李紅琴那裡把兒子帶走,在警局又發現了還有一個小女兒,但是不能證明小女兒是拐來的還是撿來的,李紅琴為了搶走女兒打了警察,被判坐牢,出獄後李紅琴來到深圳,想從福利院把吉芳帶回家,找到佟大為飾演的律師想讓佟大為幫她打官司要回吉芳,為了要回吉芳李紅琴想盡所有的辦法,電影最後李紅琴檢查身體的時候被告知懷孕了,李紅琴說自己不能懷孕,醫生告訴她檢查結果就是懷孕了,這個孩子是李紅琴為了找人證明吉芳是她丈夫撿來的那個證明人的。電影最後也沒明確表示是什麼結局,就是李紅琴知道自己懷孕後哭泣的鏡頭
⑸ 電影《親愛的》主要講得是什麼
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田文軍和妻子魯曉娟婚姻破裂,兒子田鵬是二人唯一牽絆。一天,田鵬外出玩耍,一去不返。尋子路上,田文軍夫婦偶然結識了一群同樣失去孩子的父母。大家相互扶持慰藉,從不放過一絲線索希望。多年過去,一個看似可靠的線索再次降臨,促使田文軍等人跋涉千里穿州過省,終在一戶偏僻村落人家中,看到一個像極兒子的身影。在孩子的身後,卻站著一個他喊著「媽媽」的農村婦人李紅琴。丟失的摯愛能否找回?殘缺的家能否真的破鏡重圓? 尋子背後,一場親情風暴正席捲而至
⑹ 電影《親愛的》是講什麼故事的電影
電影《親愛的》講述的是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孩子被人販子拐賣的父母苦命尋找孩子,和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爭奪孩子做抗爭的故事。有的觀眾認為,在孩子被拐了這么多年之後,田文軍扔不惜花費全部財產和時間去尋找兒子的行為是很傻的,無異於大海撈針。而筆者認為,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換來了他和兒子的團聚。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自己沒有在一次次碰壁後仍然堅持下來。
影片中,田文軍和妻子的感情破裂,一天,兒子追著開車離去的媽媽,結果再也沒有回來,讓夫妻二人都陷入了絕望,他們用盡一切可能的辦法尋找兒子回來,貼了成千上萬張尋人啟事,利用互聯網,當然遇到了很多騙子,令兩人的生活一度陷入絕望。看的出來,夫妻倆是抱著必須找到的決心,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是打心底里要拼了命也要找回自己三歲的兒子。所以說,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自己沒有在一次次碰壁後仍然堅持下來。
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他獲得了一點又一點的希望和機會。兒子丟了之後,夫妻倆的生活陷入了絕望,他們用盡各種辦法,努力尋找兒子回來,常年累月的尋找都沒有一點點的希望,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們遇到了幾個和自己經歷相仿的家庭,命運把他們緊緊聯系在一起,人多力量大,果然,經歷了三年時間,兩人跋涉千里跨到另一個省,終於在一個小村落里找到了兒子。看的出來,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是常人無法比擬的,他對兒子的愛是時間也無法沖淡和消磨的。所以說,正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讓他獲得了一點又一點的希望和機會。
總的來說,是因為田文軍的堅持和執著,才換來了他和兒子的團聚。從兒子被人販子拐賣,夫妻兩人的尋找兒子的行為就沒有停下過,貼尋人啟事,利用互聯網,報警,訪問熟人,自己徒步尋找,各種各樣的辦法他們都用過了,卻始終沒有成效,但是他們堅持不懈不放棄,為了兒子實處各種辦法,感動了無數人,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找到了兒子。
這不僅僅是一個尋親的故事,更是一個對人性的思考和啟迪,正如陳可辛所說「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是被害者,感情是不可替代的,不管血緣是誰的,親情建立起來,誰都沒有辦法割捨。」確實是這樣,血緣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人和人之間建立的信任和感情才最彌足珍貴,任何一個對你好的人出現在你身邊,都是上天對你的恩賜,應該珍惜,而不能隨意揮霍別人的情感和善良。
⑺ 親愛的電影講什麼
人販子,應該抓一個,槍斃一個!
人性是復雜的。
趙薇演的那個人的丈夫,到底是不是人販子,電影始終沒有給個明確交代,就算是,也在家死了,哈哈!
趙薇演的那個人,是個很生動,很善良,很鮮活的,那麼一個人。
電影大概講的是:
(1)一對城市夫妻,孩子丟了,找孩子,找到了孩子,結果發現孩子在被農村的趙薇演的那個人養著,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不是趙薇演的這個人親生的。兒子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女兒身世卻成迷,趙薇演的這個人因為此事被判半年。釋放後,尋找女兒,要回女兒,影片中結果失敗告終。
(2)趙薇演的這個人教育有方,兒子回歸親生父母身邊後,念念不忘還有個無血緣關系的小妹妹,小男孩親生母親答應收養這個小女孩,這不就和趙薇演的那個人沖突了嘛!趙薇演的那個人的律師說,按法律,一對夫妻,一對合法夫妻,才可以收養,可惜,小男孩親生母親又要離婚了,於是,掌握著生殺大權的人問她,她是不是又要離婚了,這時,也不知道她是後悔因為要收養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女孩而鬧離婚不值得,還是因為太實在而說了真話,就承認是打算又離婚,看到這,我以為,一個弱不禁風的趙薇演的那個人可以得到孩子了,結果,掌握生殺大權的人仍作決定趙薇演的那個人不適合再養著小女孩,像過去一樣。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電影結尾處,趙薇演的那個人懷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父親,居然是一個趙薇演的那個人消沉墮落後的一個過路的,打醬油的,中國大部分男人的典型代表,男人看到此貼,就去電影里照鏡子去吧。
(3)電影中解救孩子的時候,趙薇演的那個人的村裡很多人出來阻攔親生父母將孩子帶走,其實現實中,很少有親生父母擅自行動的,很危險,所以一般是警察,現實中,個別孩子被解救以後也找不到親生父母的,就成了孤兒。
(4)電影的主題歌也成了亮點,親愛的小孩。
⑻ 電影《親愛的》講的是什麼
《親愛的》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劇情介紹:田文軍(黃渤飾)和魯曉娟(郝蕾飾)曾是一對恩愛的夫妻,然而,兩人之間的感情卻被時間和爭吵消耗殆盡,最終,他們選擇了離婚。如今,聯系著兩人的唯一樞紐,就是可愛的兒子田鵬。
然而,某一天,這唯一的紐帶也斷裂了,田鵬於一次外出玩耍時無故失蹤,絕望和崩潰之中,田文軍與魯曉娟踏 上了漫漫尋子之路,並在途中結識了許多和他們一樣無助的父親和母親們。
時光匆匆流逝,一條關於田鵬的線索浮出水面,促使田文軍和妻子來到了一處偏僻的村落之中,在那裡,他們看到了酷似田鵬的男孩,然而,男孩口中的「媽媽」卻並非魯曉娟,而是一位名叫李紅琴(趙薇飾)的村婦,這錯位的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
(8)電影親愛的的主題擴展閱讀
《親愛的》角色介紹:
1,李紅琴
一個失去孩子,卻不甘心向命運屈服的農村母親。具有傳奇般的遭遇和復雜激烈的內心情感,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艱辛、非常執著。
2,田文軍
一位悲情父親。孩子丟了,他苦苦尋找三年,好不容易找到了,卻換來「相見不相識」的揪心事實。
3,魯曉娟
田文軍的妻子,兩人婚姻破裂,唯一剩下的聯系就是孩子,但孩子卻走失了,這讓魯曉娟幾近崩潰。
4,高夏
一位落魄律師,在李紅琴孤立無援的時刻,他的出現才這個農村媽媽有了救命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