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有什麼深刻含義 求解釋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
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角色介紹
一、1900
演員;蒂姆·羅斯
被遺棄在Virginian號上的孤兒,由水手養大。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美的琴聲所驚醒,他們循著琴聲而往,發現居然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二、丹尼·博德曼
演員;比爾·努恩
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1900年的第一天,他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丹尼便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Ⅱ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所表達的主題
一個被遺棄並且成長在往返於歐洲和美國之間的輪船上、表現出非凡音樂天賦的人,他沒有出世紙,從不下船,在船上遙望城市,在輪船上感受來自大海的音樂靈感、即興彈奏鋼琴,創造世界上一首首獨一無二的樂曲。
他在船上遇到知音Max,也遇到一個清純的女孩但怯於表達愛意,他一生唯一一次想下船是因為想去找那女孩。但看到茫茫無邊際的紐約城市,他遲疑了,害怕墜入凡塵般喪失音樂的靈氣,於是返回船上。
大戰後,船因廢棄將被炸毀,他隱藏其中,不為人所知。好友Max找到了他,他坦言自己到了陸地會喪失音樂的靈氣,他不願意過追逐世俗功利的生活,因此永別了好友,最後和船一起被炸死。
主題:在藝術自由和世俗功利生活之間的人生選擇。
Ⅲ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主題思想,是傳播一種什麼樣的哲學理念和影視藝術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描寫了一個叫1900的人傳奇而又十分凄涼悲愴的一生。1900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被船上工人撿到收養並起名1900,他一直生活在船上,憑借自己過人的天賦練就了非凡的鋼琴技藝。他開始成為船上的鋼琴師,經歷了很多故事,而終究,哪怕他喜歡上了一個姑娘, 他也沒有下過船,直到這艘船被棄用被炸毀……
Ⅳ 《海上鋼琴師》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
故事講述了郵輪Virginian號上,在船上煤炭的工撿到一個棄嬰,並給他將他取名為:1900。長大後1900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彈鋼琴,並開始了他在這艘船上的演奏生涯。1900的一生都在這艘船上度過,從沒有踏上過陸地。
有些人看這部電影會覺得很沉悶。當然,每個人的欣賞口味不同。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看到了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也許你看完之後會看到比我更多的要表達的東西。
Ⅳ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反映出了什麼樣的哲理
要說一部電影的藝術價值,還是要看其反映出的內涵。《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貫穿著1900的友情、愛情,更重要的是,其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執著的精神和人生觀,更是讓觀眾不自覺就進入了思考。一位著名的鋼琴師,功成名就,然而卻不肯放棄船上的生活,是擔心生活無著嗎?也許吧,1900說:「陸地上的世界我一無所知,琴鍵再長也是有頭的,然而船下的生活究竟是怎麼樣我無從知曉,在船上,我面對的人雖然經常換來換去,然而總數也只有兩千個,然而在陸地上,要面對的是無數的人。我怕的不是陸地,我怕的是未知。」這在大多數人眼裡是一種可悲的想法,但在藝術家眼裡,他的專注和純真卻是無價的。
總而言之,《海上鋼琴師》是一部擁有著諸多魅力的電影,不論是從音樂上,還是從鏡頭的辭格上,它都呈現出了多重的吸引力,為人們津津樂道。然而,筆者認為,所有外顯的表現形式都是為了傳遞一個精神,而《海上鋼琴師》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的主題並不是單一的,一千個人心中,對於1900的選擇有一千種解釋,這種開放性的結尾,讓人忍不住去思考、去揣摩,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成功之處,也是其藝術魅力的精髓。
Ⅵ 海上鋼琴師影評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位鋼琴天才的傳奇一生,他大海上漂泊從沒下過船,在茫茫海面上無師自通,演奏出這世界上最美好的旋律;他在船上感受愛情,每一個琴鍵都傳遞著真情實感;他和搭乘輪船的旅客相遇,又告別。
在整個故事的設計上,鋼琴曲將主人公1900的世界與我們的世界相連接。即便1900和我們看待世界時擁有完全不同的視角,但是我們對於音樂的感受是相通的。1900把一切傾注在指尖,情感隨著琴鍵遊走。毫無疑問,我們欣賞他的才華,在琴聲中我們與他得以共情、與他對話。
故事終究是故事,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呈現給觀眾,想要傳達的主要是作者的一些觀念。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之下,有些表達頗為隱晦,有的則十分直白。細細品味影片中1900的台詞,不難發現寡言少語的他也直白地代替電影創作者傳遞了一些理念。
Ⅶ 海上鋼琴師想表達什麼
想表達純真與自由。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該片4K修復版於2019年11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7)評析海上鋼琴師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角色簡介:
1、1900
被遺棄在Virginian號上的孤兒,由水手養大。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美的琴聲所驚醒,它們循著琴聲而往,居然發現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2、丹尼·博德曼
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1900年的第一天,他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丹尼便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Ⅷ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究竟是要傳達什麼這部電影表達了怎樣的講了怎樣的故事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對舊秩序的堅守,對新生的工業文明的惶恐與不屑,對技術時代的恐慌。
我們不必說1900如何了,我們回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來看看茨威格最後的幾年時光,發生了什麼。
1940年經紐約去巴西,時值法
向那逝去的貴族的、優雅的、繁盛的傳統歐洲文明告別,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主題。《海上鋼琴師》所說的,恰恰也是這個主題。
Ⅸ 電影海上鋼琴師主旨是什麼不要皮毛的回答。
「佛吉尼亞人號」是1900生活著的世外桃源,而陸地世界是他所恐俱著的「猛虎遍地的國度」。「我眼中的整個世界,美麗而可怕。
太過美麗。恐懼帶我後退。重新回到船上,永遠。」這種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使他產生了對陸地某種程度上的隔閡,甚至是敵意。越是恐懼,越是封閉,甚至連最美最純的愛情,飛黃騰達的前途都無法激起他人生的支撐點。
恐懼把1900關在一個排外的小圈子裡,讓他忘卻了外面冰冷的世界,這種另類美好人生是其恐懼心理的藝術升華。
但是,這種消極情緒並不能使現代人也去效仿,因為美好的人生只能存在於美好的社會中。雖然某種愛好使人們暫時享受著幸福,但這也只不過是一種逃避的手段,使人暫時忘卻眼前的恐懼。
(9)評析海上鋼琴師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其實定義1900的生活,不是單獨的孤獨與否就可以講清楚的,就像無論是懦夫還是世外高人都不能完全概括得了1900的一生。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一切被社會所認可的規則,他藐視陸地上的人以及處事風格,他更看重自身的存在,更願意為自己而活。
而相比之下,他人的認可對他來說則可有可無,這點從他與爵士樂開山鼻祖的比賽中便可看出,如果不觸到他的底線,他同樣是一個沒有多少求勝慾望的人,他的音樂才能可以為他賺取無數名和利,但他卻又拒絕將音樂和自身分離。
他可以用音樂去探究別人的心靈,可以徜徉在音樂海洋中,可以尋著自己的愛情,但他又不如常人一般去追求,他輕輕將其丟入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詩人背景使朱塞佩的影片不但擁有優美抒情的電影語言,而且也有著獨特的視角與異常冷靜的深邃思考。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們的在冰冷的孤獨中默默行走,從童年到老年。
他始終不曾給電影中的人物指出一個通向出口、到達彼岸的光明之路。惟有放逐,在路上永遠的追尋,人生註定永遠沒有終點。這是導演對於生命與現實的最基本的詮釋。
Ⅹ 電影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在我看來有兩種觀點,積極的是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和堅守的故事,消極的則是關於懦弱和膽怯的故事。
也許是因為這部電影或許悲傷,許多人看電影時都希望會有一個happy ending,但很顯然這部電影並不是,所以我說服了我的內心,讓我自己更改了觀點,也就是說這是一部有關信仰和堅守的電影故事。男主角為了緬懷拯救自己的工人、為了堅守自己的鋼琴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放棄回到陸地的機會。也許這個當時的歷史有很大的關系,在見識了一個又一個船客後,或許他對陸地的認識也局限於這些人的講述,在他看來,地面上並不代表自由和出名,更代表著人生的冷酷和限制,所以選擇留在船上就變成了一種堅守。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