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的英文名是什麼
Natalie Portman、Natalie Hershlag。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由呂克·貝松編劇並執導,讓·雷諾、加里·奧德曼、娜塔麗·波特曼主演的動作片,該片於1994年9月14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名職業殺手萊昂無意間搭救了一個全家被殺害的小女孩瑪蒂爾達,他和小女孩互生情愫,最後他為了救瑪蒂爾達而身亡的故事。
娜塔莉·波特曼,1981年6月9日出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美國女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
1994年,13歲的娜塔莉·波特曼參加了犯罪動作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的試鏡,並成功獲選,在片中飾演一個倔強任性、獨立自主的小女孩瑪蒂爾達。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於1994年上映,由法國著名導演呂克 貝松執導,影星讓·雷諾和娜塔莉波特曼主演,影片憑借出色的鏡頭掌控和對人心善惡的深層次挖掘成為了一部經典作品。
該片先後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和法國愷撒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等在內的七項重量級提名。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導演將犯罪類型片拍出了一個別致而又新穎的角度,不論是影片中的人物或是情節,都不再單獨側重於兇殺和槍戰,而是在犯罪模式的框架中,加入了對殺手和小女孩人性與情感的探索,將人文情懷和懸疑犯罪有機的相結合到一起,在緊張刺激中帶來全新的主旨和觀感。
㈡ 《這個殺手不太冷》女主劇中名字叫什麼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女主人公:瑪蒂爾達,由娜塔麗·波特曼飾演。
角色介紹:
實際年齡只有12歲的小女孩,倔強任性、獨立自主。而且還有著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成熟。
因為目睹了全家被史丹菲爾殺害,從而一心想要殺死史丹菲爾復仇。在與萊昂相處的過程中,與其漸漸產生了感情。
扮演者:1994年,13歲的娜塔莉·波特曼參加了犯罪動作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的試鏡,並成功獲選,在片中飾演一個倔強任性、獨立自主的小女孩瑪蒂爾達。
《這個殺手不太冷》(原題:Léon、英文譯名:The Professional)是由呂克·貝松編劇並執導的動作電影,由娜塔莉·波特曼、讓·雷諾、加里·奧德曼聯袂出演。該片於1994年9月14日在法國上映。
主要講述了一名職業殺手·萊昂無意間搭救了一名全家被殺害的叛逆女孩·瑪蒂爾達,二人互生情愫的故事。該片獲得1995年法國凱撒獎共7項提名與第19屆日本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㈢ 這個殺手不太冷女主角劇中名字
鏈接: https://pan..com/s/1GaPZJcvZknOVgqsxQHGrPQ
㈣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女主角的真名叫什麼
娜塔莉·波特曼 英文名: Natalie Portman
麻煩採納,謝謝!
㈤ 這個殺手不太冷女主角名字叫什麼 這個殺手不太冷女主角介紹
1、《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是Natalie Portman。中文名娜塔麗·波特曼。
2、娜塔麗·波特曼(Natalie Portman),1981年6月9日出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美國演員。
3、13歲時,她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拍戲的生涯。1999年,波特曼以《芳心天涯》片中安·奧格斯特一角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999年,成年後的她憑借《星球大戰》三部曲帕德梅·艾米達拉女王一角為大眾熟知,之後,波特曼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2011年,娜塔莉·波特曼憑借電影《黑天鵝》里人格分裂的芭蕾舞者角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5月8日,她主演的《雷神》在中國上映。2013年的11月8日,娜塔莉·波特曼出演的《雷神2:黑暗世界》在美國上映。
㈥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演叫什麼,是什麼時候出品的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扮演的13歲小女孩馬蒂爾達Mathilda
◆ 姓 名:Natalie Portman
娜塔莉·波特曼
妮妲莉·寶雯
娜塔莉·波曼
◆ 出生日期:1981年6月9日
◆ 出 生 地:Jerusalem, Israel
◆ 國家地區:美國/USA
◆ 主要身份:Actress
◆ 人物簡介:
娜塔莉1981年6月9日生於以色列耶路薩冷,3歲後隨全家搬到紐約。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母親是藝術家,父親是名醫生。一天,她正在長島的大街上閑逛的時候,幸運悄然降臨——一個星探看中了她,把她推薦給導演魯卡·貝森。魯卡當時正在為即將開鏡的《殺手雷昂》招聘女主角。雖說娜塔莉當時年齡太小,但最後她還是幸運地贏得了這個角色。結果從未涉足表演的她自此一鳴驚人,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拍戲的生涯。
娜塔莉好象總能與好萊塢大腕們同台演出。接下來1995年她在麥克爾曼的《盜火線》中做了艾爾帕西諾的繼女,96年在《火星人攻擊地球》中出演傑克尼科爾森的女兒。同年她又出現在伍迪·艾倫的音樂喜劇《人人都說我愛你》里。娜塔莉在劇中的輕松表演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96年娜塔莉在電影《美麗女孩》中的演出又一次獲得好評如潮。在劇中她扮演的女孩叫馬蒂,那可是個頗有心計的早熟女孩,一心一意想把心上人從他的未婚妻手中奪走。評論家對娜塔莉在劇中的演技評價甚高,有一點絕不可否認:她是整部劇中最出色的亮點。
1997年娜塔莉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她竟然推掉《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莉葉》兩部巨片,心甘情願地登上舞台出演《安妮·弗蘭克的日記》。這個舉動曾讓眾人大惑不解,但是從《安妮》一劇每次結束後長達近一個小時的謝幕中,我們就明白她演的有多麼出色。娜塔莉在舞台演了整整1年,直到1998年才離開《安妮》劇組。
世紀末娜塔莉出演了她最為廣泛議論的角色——在風靡全球的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前傳:幽靈的威脅》中飾演高貴而美麗的阿米達拉女王。盡管毀譽皆有,這部影片創下了全球巨額票房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娜塔莉的美麗形象也如同當年的赫本世人皆知。
從最初站在鎂光燈下到今天,昔日的女孩如今已長大,純真依舊,但是卻多了份成熟女人的自信與風情。娜塔莉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她是好萊塢新一代演員中最具實力,最有前途的女星。
娜塔麗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與眾多渴望成名、成名之後更渴望成大名的演員不同的是,雖然「星球大戰」前傳之《幽靈的威脅》(The Phantom Menace)使得娜塔麗-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成了一位家喻戶曉的明星,但這位被譽為「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第二」的19歲女孩卻在好來塢與哈佛的較量中選擇了後者,甚至可能因為臨床心理學而放棄其前途不可限量的演藝事業。
娜塔麗-波特曼在紐約長島的一家比薩餅店被星探相中時年僅9歲,她出演有讓-雷諾(Jean Reno)及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等大牌明星加盟的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時才12歲,而在出演真正能夠證明其表演才能的百老匯戲劇《安妮的日記》時,娜塔麗- 波特曼也才17歲。
但問題卻在於,娜塔麗-波特曼似乎將表演看作是僅比好玩的意義稍多一點的一件事,當然也是她一項有利可圖的副業,而她對表演的興趣能否長久維持卻大有疑問。她說:「我現在仍然不知道表演是否是我願意一輩子去做的事,因為其它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仍然熱愛表演,但我將來也完全可能從事其它職業。」
波特曼並不缺乏選擇。除了目前在哈佛大學主修的心理學之外,她還精通法語、西伯來語和日語。雖然她還年輕得有些害羞,但她的頭腦已足以常常讓導演和其他的明星出現困惑。她有些纖弱,年齡看起來也不足19歲,說起話來充滿了青春少女的氣息,但她的表達能力已遠遠超出其實際年齡。在充斥著粗魯且剛剛邁出高中校門的准明星的好來塢,娜塔麗-波特曼的存在無疑是個異數。
娜塔麗-波特曼的表演才能在其最新影片《我心何處?》(Where the Heart Is?)中再次得到體現。在該片中,波特曼飾演一位名叫諾瓦麗-雷辛(Novalee Nation)的17歲女孩。雷辛在離開已生活多年的位於田納西的拖車式房屋後,准備去加利福尼亞尋找新生活。但在俄克拉荷馬,懷孕多時的雷辛卻遭到男友無情的拋棄。
由於沒有錢,雷辛只好躲在當地一家沃爾瑪商店裡生下了孩子,並因此成了當地的「名人」。她決定把這一給了她新生命的地方當作新的家,並與一點陣圖書管理員產生了真摯的戀情。
影片中諾瓦麗的生活與紐約市郊Syosset的模範學生的波特曼的生活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娜塔麗-波特曼生於耶路撒冷,父親是醫生,母親則是一名藝術家。3歲時,波特曼舉家遷居美國。至今,波特曼在感情上對父母依然十分依戀,其父母對女兒也極盡保護之責。在「露華濃」公司(Revlon)發掘出娜塔麗-波特曼後,她卻決定不入為多少少女艷羨的模特這一行。波特曼的父母為其雇了一位經紀人,小小年紀的她在一個夏令營里開始了演藝生涯。
她在大銀幕上正式露面始於《這個殺手不太冷》。波特曼在該片中飾演一個被職業殺手(讓-雷諾飾演)收養的孤兒。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哄騙這個當時才12歲的小姑娘作了一些後來頗受非議的表演。但自此以後,波特曼便遠離了一切可能引起爭議的東西。她拒絕出演《冰風暴》 (The Ice Storm)里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 Ricci)的角色,理由是影片「太暗」;之後她又拒絕了阿德里安-萊恩(Adrian Lyne)的《洛麗塔》(Lolita),理由是影片太「低劣」。去年,波特曼答應與蘇珊-薩蘭敦(Susan Sarandon)一起主演《管到太平洋》(Everywhere But Here)一片,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刪除劇本中的一段性描寫。
波特曼稱,她是自己決定做什麼以及不做什麼,「我總是自行選擇我要做的事。父母會給我一些意見與建議,但最終決定總是由我自己作出。」但她也承認,她不會接受出演可能讓父母產生不安的影片。「因為,對我而言,讓父母感到快樂與驕傲更加重要。如果冒犯他們,我會比失去某些愚蠢的影片中的角色更讓自己生氣。」
為了避免受到追星族的干擾,波特曼將她祖母的姓氏用作她的藝名。但她試圖避免公開所上大學的名字的做法卻不太成功。盡管人人都知道她選擇了哈佛,她自己還是拒絕說出它的名字。她為此辯解說:「我不想影迷來訪。我聽說當年波姬-小絲在普林斯頓時,每年有好幾百人去探訪。我不想也落得這種下場,因為我不願意與陌生人交往。也許有人覺得我這樣做不太禮貌,但我確實不需要這樣的交往。」
即使波特曼的影迷能夠更進一步去接近她,他們與她也沒有多少相同之處。
波特曼是典型的能力超群者,她喜歡與她差不多的人交往,這也是她為什麼要選擇哈佛的一個原因。她說:「我身邊的人都非常出色。就拿我宿舍的人來說,她們中有一位曾經與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同台演出,另一位則出過詩集。另外,我也認識一些參加過奧運會的同學。他們簡直是太棒了!」
波特曼是一位認真而敏感的女孩,一提起男朋友的話題還禁不住臉紅。據傳,她與名不見經傳的加拿大演員海登-克里斯藤森(Hayden Christensen,將在下一部「星戰前傳」影片中出演天行者阿那金-Anakin)有些交往。
我們還能夠繼續在銀幕上看到娜塔麗-波特曼的表演嗎?我們還能看多久?這一切都是未定之數。娜塔麗-波特曼談起臨床心理學時的興奮之情遠大於表演話題,盡管她也知道她的知名度很快將妨礙她從事一份「正常」的職業。她說:「我從前作演員的經歷將不利於我去從事臨床心理學的職業,但我仍然可以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稱:這個殺手不太冷
英文名稱:Leon
發行時間:1994年
電影導演:呂克 貝松 (Luc Besson)
電影演員:
尚 雷諾 (Jean Reno)
加里 奧爾德曼 (Gary Oldman)
內泰利 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導演: 盧 貝松 (Luc Besson)
編劇: 盧 貝松 (Luc Besson)
主演: 尚 雷諾 (Jean Reno)
加里 奧爾德曼 (Gary Oldman)
內泰利 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國家:法國/美國
劇情簡介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片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殺手裡昂》的讀解
《殺手裡昂》一片無疑是呂克貝松轉向的一部重要作品,即由作者電影向商業電影的轉向。影片延續了《霹靂煞》的殺手主題,講述一個職業殺手在一次意外中邂逅了一個13歲小女孩的故事。
集編劇與導演於一身的呂克貝松在這部影片里向好萊塢證明了自己拍商業電影的能力。呂克貝松絕對是一個對電影流程及其技巧以及好賴塢電影運作模式極為熟悉的導演,以至於在這部電影里的視聽語言運用的極其純熟。
影片的開始,也就是在字幕的部分,運用了幾個航拍的鏡頭就簡約地向觀眾介紹了這個電影發生的地點:海洋--公路--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後是漸隱,黑屏。注意!這是黑色電影的標志--黑色,地下。我們看到的城市是被切割得很分散的街景,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影片由一個黑色鏡頭引出了主角。
但導演並不想這么快就讓我們知道LEON的正面形象,而是同過一系列的超級大特寫來營造人物的神秘感。一雙放在桌子上的手,兩只手中間有一杯牛奶。就是這杯牛奶在影片的開始部分暗下了伏筆,以便後面揭示人物特性之用。最精練的對白,LEON的鏡片反射出對面坐著的他的老闆點煙的形象--鏡片節省了反打的鏡頭!在這場戲里那個胖子的照片出現了兩次,給了我們足夠的暗示,那是轉場的標志。
下一個鏡頭就是照片上的胖子氣勢洶洶地走來。看門的那個老頭臉部不斷被走過的人的陰影所遮擋,預示著將要發生的事情和這些人的身份--沒有一句多餘的台詞,完全是運用了光影的變化揭示人物的身份特徵。待胖子一幹人等進入了房間,當胖子看見那個妓女的時候改變了行動時間,只說了一句話:一小時。--潛台詞是昭然若揭的。語言的精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LEON的出場更是令人叫絕!胖子的五個手下在被LEON殺的時候,鏡頭里幾乎沒有LEON的正面的特寫形象:幾聲槍響,帶血的電話聽筒掉在地上;站在走廊里的人象樓下張望,鏡頭從他背後慢慢推進,這讓觀眾以為殺手在其背後,但這人最終卻是被來自上方的繩索勒死的,等等等等。從這短短的幾個鏡頭里就可以看出好萊塢電影的製作風格--一定會讓你看到你想看到的,但運用的方式是你永遠想像不到的!
最後胖子發現自己的手下都死於LEON之手後,畫面里是他慌亂地在房間里尋找能逃跑的各種途徑,聲音是他急促的喘息。就當胖子撥通警察局的電話時,一把刀子從他身後伸出來架在他的脖子上--音樂,音響(胖子的喘息)都停止了,畫面里除了打在胖子和LEON身上的一束側光之外是一片漆黑。導演只讓我們看到這兩個人!
妓女的的出現給這個場景增色不少。之前LEON和胖子的對峙相當緊張,這時候剛才的那個妓女出現了,看著這兩個人尷尬的笑了笑,然後走開了。導演用了很少的幾個鏡頭就勾勒出了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孩。這是好賴塢的又一大特點--人物的出現必須擔負一定的使命,否則就乾脆不讓他出現。在這個故事裡,妓女起到了緩和氣氛使觀眾放輕松的作用。因為前面一場戲的氣憤過於緊張,妓女和之後在殺戮那個小女孩一家人的那場戲里那個老太太調節了整個片段的節奏。
還是LEON和胖子對峙的這場戲。最後胖子嚇的求饒,畫外的警笛大作。從聲音上提示我們--該轉場了。
生活中的LEON只用了短短的幾個鏡頭:在雜貨店裡買牛奶;在浴室里痛苦的洗澡,在房間里燙衣服;在窗前細心地擦拭他心愛的那盆花的每一片葉子。LEON 對待這盆花是一個伏筆,為之後他救助那個小女孩在作鋪墊。對待一盆花都這么細心,那怎麼能不去救那個個女孩呢?
在小女孩瑪替塔一家人被殺之前,我們可以通過她在這一早上的言行看出編劇的一點點痕跡:整場戲的目的是把瑪替塔支走。那麼家裡的這些人就必須有留在家裡的充分理由。媽媽在上班前被爸爸纏住了--衛生間里做愛的鏡頭和媽媽在浴缸里洗澡的鏡頭;爸爸就不用說了,他沒有正式的工作;姐姐在對著電視做健身操;唯一讓瑪替塔喜愛的小弟弟因為太小,沒有出去的理由。只有瑪替塔這個不大不小的孩子在與姐姐發生了爭執之後被媽媽逼著上街去買東西。這就為接下來的屠殺和瑪替塔以後決定復仇的故事埋下了伏筆。她不愛她的父母,不愛她的姐姐,但她最喜歡的弟弟被那些警察殺了。
瑪替塔在走廊里遇見了LEON,並說要幫LEON買牛奶。瑪替塔對LEON的觀察如此細致入微,以至於她知道LEON所要的牛奶是兩誇脫!這就讓我們對之後瑪替塔和LEON的傳奇故事一點也不奇怪了。
在瑪替塔購物回來發現自己的家人都被殺害了之後,她竟徑直走向LEON的房間並祈求LEON把門打開。在瑪替塔行走過程中是升格(慢動作)拍攝的。因為她在這行走的時候要完成發現自己的家人被殺--忍住悲傷--決定走過自己的家門去尋求LEON的保護等一系列心理活動。如果換成正常的拍攝時間,這些心理活動是很難通過鏡頭表現完全的。這里運用的升格拍攝是假定了時間被延長了,從而讓觀眾能夠在這個假定被延長的時間里完成對瑪替塔心理活動的重建。
LEON的舉動很讓我們著急--他一直在對著鑰匙孔觀察外邊的屠殺,我們都知道LEON一定會給瑪替塔開門的。於是最後門終於打開了,溫暖的象徵生命的陽光照在小女孩的臉上--瑪替塔獲救了!
影片安排了瑪替塔和LEON的戀情。並且安排了一個變態的警察形象,這在好萊塢電影和西方的主流社會里是不可能出現的!但該片的結尾處給了觀眾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LEON和那個警察同歸於盡了。盡管影片給我們展示里一個極為有人情味極為可愛的殺手,但殺手畢竟是殺手,是不被整個主流社會所允許生存的人物。 但是這個電影如果讓我們的國內導演來拍,一定是:最後LEON死了,小女孩帶著悲憤的心情從事發現場離開,向遠處走去,鏡頭從近景升為大全景--結束。如果這么拍就不是商業電影了!
呂克貝松聰明在讓整個影片有兩個結尾--一是讓LEON死掉,二是讓小女孩瑪替塔重返校園。結尾奠定了整個電影的基調--面對的是絕大多數人,換句話說也就是影片的商業性。
㈦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瑪蒂爾達」扮演者是「娜塔莉·波特曼」
外文名:Natalie Portman、Natalie Hershlag
別 名:娜塔莉·赫許勒(原名)、娜塔麗·波特曼
國 籍:美國
民 族:猶太人
身 高:160cm
出生地:以色列耶路撒冷
出生日期:1981年6月9日
職 業: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
畢業院校: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系
代表作品:這個殺手不太冷、V字仇殺隊、黑天鵝、星球大戰前傳、偷心、第一夫人
主要成就: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68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第6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等。
早年生活——
1981年,波特曼出生於耶路撒冷,本名娜塔-李·赫許勒(希伯來語:נטלי הרשלג)。她的父親阿夫納·赫許勒是以色列醫師,有猶太血統,主修生育與生殖內分泌科。她的母親雪莉·史蒂文斯則是美國籍家庭主婦,有猶太血統,現擔任波特曼的經紀人。波特曼的母方是來自奧地利與俄國的猶太人,父方則是自波蘭與羅馬尼亞移居到以色列的猶太人。
雖然波特曼表示她的家庭並沒有篤信猶太教,但她讀的是公立小學——紐約峽谷海灣的所羅門·謝克特學校。她高中則就讀於公立的長島高中。波特曼曾為了准備高中期末考而缺席《星球大戰I:魅影危機》的首映會。
作為學生,波特曼與他人合著了二篇學術論文,皆發表於專業科學期刊上。她於1998年所寫的高中論文「探討以糖制備氫氣的簡易酵素法」曾獲英特爾科學人才探索獎。2002年,波特曼在哈佛深造心理學期間,投身研究一種名為「物體恆存時額葉的活化」的記憶。
(7)這個殺手不太冷女主角電影里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演藝經歷——
1994年,13歲的娜塔莉·波特曼參加了犯罪動作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的試鏡,並成功獲選,在片中飾演一個倔強任性、獨立自主的小女孩瑪蒂爾達 。
1997年,參演舞台劇《安妮日記》,在劇中飾演一位性格復雜的女孩安妮·法蘭克 ;同年,主演由王穎執導的劇情電影《芳心天涯》 。
2001年7月,參演麥克·尼克斯導演、紐約公共劇院聯合製作的契訶夫戲劇《海鷗》 。2002年7月,出演由安東尼·明格拉執導的戰爭電影《冷山》。
2006年6月,主演由王家衛執導的愛情電影《藍莓之夜》,在片中飾演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孩萊斯利 。
2016年9月,與基特·哈靈頓、蘇珊·薩蘭登等合作主演劇情電影《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 ;11月16日,與莉莉-羅絲·德普等合作主演的奇幻電影《天文館》上映,在片中飾演凱特的姐姐羅拉。
2018年2月,主演由布拉迪·科貝特執導的劇情電影《光之聲》 ;4月13日,與詹妮弗·傑森·李、吉娜·羅德里格茲等合作主演的科幻驚悚電影《湮滅》上映,在片中飾演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莉娜 。
㈧ 傑森斯坦森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小女孩是誰
娜塔麗·波特曼(Natalie Portman),1981年6月9日出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美國演員。
13歲時,她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拍戲的生涯。1997年,波特曼以《管到太平洋》片中安·奧格斯特一角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999年,成年後的她憑借《星球大戰》三部曲帕德梅·艾米達拉女王一角為大眾熟知,之後,波特曼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2011年,娜塔莉·波特曼憑借電影《黑天鵝》里人格分裂的芭蕾舞者角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2] ;同年5月8日,她主演的《雷神》在中國上映。2013年的11月8日,娜塔莉·波特曼出演的《雷神2:黑暗世界》在美國上映。
1981年,波特曼出生於以色列耶路撒冷,她的原名叫娜塔莉·赫許勒。
1984年,三歲的波特曼和家人一起搬到美國,她的父親在當地接受醫療訓練。波特曼自4歲起開始學習舞蹈,並在當地舞團里表演,這段經歷讓她在之後主演《黑天鵝》中的芭蕾舞演員變得輕松。
1991年,十歲的波特曼拒絕了做兒童模特的邀請,全心投入表演。
演藝經歷
1994年,她參加試鏡爭取呂克·貝松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 中,與一名中年職業殺手成為朋友的小孩一角,並成功獲選。為保護隱私,波特曼隨後以她祖母的娘家姓「波特曼」取作藝名,但在該片DVD所收錄的導演剪輯版中,她屬名為娜塔莉·赫許勒。《這個殺手不太冷》於1994年11月18日上映時,波特曼年僅十三歲。同年她演出了短片《Developing》,該短片於電視播出。
1995年,波特曼接連演出了《盜火線》、《大家都說我愛你》及《火星人玩轉地球》等片,也在電影《美麗佳人》中擔任主角 。
1997年,波特曼推掉了《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片約而去參演舞台劇《安妮日記》[3] [5] ,飾演安妮·法蘭克。她起初因電影《管到太平洋》中有全裸戲而推辭了的邀約,但在導演王穎與演員蘇珊·莎蘭登要求修改劇情後,加入了該片的演出陣容。該片於1999年末上映,波特曼以片中安·奧格斯特一角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1998年,波特曼主演了《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中帕德梅·艾米達拉一角。《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於1999年初上映。波特曼隨後與《女孩第一名》劇組簽約,在片中領銜演出堅毅的年輕媽媽。在完成拍攝《女孩第一名》後,波特曼搬進了哈佛大學宿舍,專心攻讀心理學學士。就讀哈佛期間,波特曼擔任過政治評論員的助手,展現對社會議題的關心。她曾投稿至哈佛的學生報,回應一篇反以色列的文章。
在2000年6月至9月的暑假期間,波特曼在雪梨拍攝《星球大戰II:克隆人的進攻》,並於倫敦進行周邊製作。
2001年7月,波特曼加入了麥克·尼克斯導演、紐約公共劇院製作的契訶夫的戲劇《海鷗》,在其中飾演妮娜一角,與梅麗爾·斯特里普、凱文·克萊恩、菲利普·西摩·霍夫曼等人同台對戲。該戲劇於中央公園的戴拉寇特劇院開幕演出。同年,波特曼與眾多明星一同於電影《超級名模》中客串演出。波特曼也在電影《冷山》中與裘德·洛及尼科爾·基德曼同台,扮演小角色 。
2003年6月,波特曼取得了哈佛心理學學士學位 。
2004年春天,她又回到故鄉耶路撒冷,在希伯來大學進行研究生課程。
2006年3月,她以客座講師身份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的課程,還引用了自己主演的電影《V字仇殺隊》中的內容。
2008年5月,未滿27歲的娜塔莉·波特曼受邀成為戛納電影節評委。除了評審,她還帶來了自己導演的短片,收錄在短篇集《紐約,我愛你》之中,並拉來斯嘉麗·約翰遜加盟。同年9月,她帶著她的導演處女作、21分鍾短片《前夕》參加威尼斯電影節展映[8] 。這一年她獲得tccandler評選的全球最美臉蛋第一名。
2010年,她主演的《黑天鵝》上映,影片使她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2] 。同年,她還參演了大衛·戈登·格林執導的《王子殿下》 和斯賓塞·薩瑟執導的另類文藝片《海瑟》 。
2011年5月8日,她主演的《雷神》在中國上映。
2012年7月16日,娜塔莉·波特曼現身《聖杯騎士》拍攝現場,影片於2013年上映 。同年12月25日,美國《福布斯》公布了2012年好萊塢「最具性價比」演員榜單,娜塔麗·波特曼位列榜首,成為年度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演員 。
2013年的11月8日,娜塔莉·波特曼出演的《雷神2:黑暗世界》在美國上映。
個人生活
娜塔莉的父親是以色列醫師,母親是美國籍家庭主婦,後來她成為娜塔莉的經紀人。
2009年,娜塔莉·波特曼在拍攝電影《黑天鵝》時結識了影片的舞師本傑明·米派德,兩人日久生情於2010年12月訂婚。
2011年6月,娜塔莉·波特曼生下了與本傑明·米派德的愛情結晶 ,而且當時兩人手上都戴著結婚戒指。
2012年8月4日的晚上,娜塔麗·波特曼正式結婚了,她與法國編舞師本傑明·米派德終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㈨ 《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娜塔莉·波特曼是怎樣的女主
嚮往愛情,凄慘,缺乏勇氣!!!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由呂克·貝松編劇並執導,讓·雷諾、加里·奧德曼、娜塔麗·波特曼主演的動作片,該片於1994年9月14日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名職業殺手萊昂無意間搭救了一個全家被殺害的小女孩瑪蒂爾達,他和小女孩互生情愫,最後他為了救瑪蒂爾達而身亡的故事。
開始看她決定做一個殺手。然後和里昂學射擊。以為她後來會身帶點技能。可是後來去找那個警察的反應,又覺得很費解。她既然那麼恨那個警察,為什麼不直接掏出槍射擊?一直愣愣的看著,然後哭了。她說自己很愛里昂,不愛就死。可是敲門暗號那裡她還是給了。所以說到底她還是缺乏勇氣的一個小女孩。
結局有點虐,希望它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㈩ 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的女主角叫上面名字
角色名:Matilda 瑪蒂爾達
演員名:Natalie Portman 娜塔麗·波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