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送別》這首歌創作於哪一年
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
19世紀美國音樂家J·P·奧德威作有一首歌曲《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這首歌流傳到日本後,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
1904年《旅愁》發表後,在日本被廣泛流傳。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學日本期間接觸到了《旅愁》,他被這首歌曲的優美旋律所打動,產生了創作靈感,作成了在中國傳頌至今的《送別》一歌。李叔同的《送別》,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
從歌詞上來說,《夢見家和母親》、《旅愁》、《送別》分別是三位藝術家的個人創作,是三個獨立的作品。
《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整個中文歌詞與曲調結合得十分完美,幾乎不能被發現是譜曲後重填詞的歌曲。
《送別》這首歌的歌名常被誤作為「驪歌」,雖然《送別》是一首驪歌,但「驪歌」並不是它的名字。
《送別》和《旅愁》兩首歌曲在中日兩國都分別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但英文的《夢見家和母親》在美國卻沒有被人們記住,如今已少有人知。
(1)送別是哪個電影主題歌擴展閱讀:
影響
1、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2、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3、 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4、 1990年代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別》作為插曲。
5、 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片頭使用歌曲《送別》,用以說明該電影所述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
6、 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電影插曲為歌手朴樹翻唱的版本《送別》,朴樹的版本採用了完整版的歌詞。
Ⅱ 7.歌曲《送別》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其作品的作者是誰 8.目前公牛已經幾連勝了
1、歌曲《送別》是電影《怒潮》的主題曲、插曲。也是《城南舊事》的插曲。
2、截至北京時間2016年1月4日芝加哥公牛隊取得4連勝,本賽季目前是總計20勝12負。
Ⅲ 送別這首歌是什麼電影主題曲
《送別》是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主題曲
Ⅳ 歌曲 《送別》 的原唱是誰
《送別》的原唱是約翰·P·奧德威。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並且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所以《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原唱便是《夢見家和母親》的歌手約翰·P·奧德威。
(4)送別是哪個電影主題歌擴展閱讀
送別歌詞:
送別
詞: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Ⅳ 《送別》這首歌最早出現在哪一部電影
《送別》最早是1983年的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
《城南舊事》講述了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英子與「瘋」女人秀貞成為朋友。
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
英子一家搬家到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花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5)送別是哪個電影主題歌擴展閱讀
《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閩、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於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Ⅵ 送別歌那個電視劇裡面的
《送別》
《送別》是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主題曲 ,由李叔同作詞,John Pond Ordway作曲,朴樹演唱。
歌詞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Ⅶ 《城南舊事》主題曲——送別歌詞
歌曲:《送別》
譜曲:約翰·龐德·奧特威
編詞:李叔同
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7)送別是哪個電影主題歌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社會影響:
1、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3、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4、1990年代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別》作為插曲。
5、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片頭使用歌曲《送別》,用以說明該電影所述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
6、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電影插曲為歌手朴樹翻唱的版本《送別》,朴樹的版本採用了完整版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