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電影影影評主題

電影影影評主題

發布時間:2022-08-11 00:53:56

① 寫影評時需要確定幾個主題那寫影片分析呢

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偏差的。
影評沒有主題,只有自己的論點。根據觀影的過程,產生的一些想法。這些想法可以使影片敘事上的,剪輯,燈光,人物關系,導演意圖等等。任何一個方面或者你全部都說說也可以。
影評最大的一個定位還是要客觀!不要寫煽情了,也要寫我認為,我覺得等等這些很主觀的詞語。你是評論,跟讀後感是有區別的。

② 寫影評主題應從哪幾個方面寫

呵呵,這個我寫過首先1可以從主體————主題很多,人與自然,生命,人性善惡.......你說是不是啊如果你懂得很多————可以從紀實角度寫————電影與紀錄片關系當然我們知道可可西里又很強的紀實性————這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當然啦,導演是陸川,呵呵,你對導演了解可以寫導演其次,電影的社會意義,社會背景也可以寫啦望採納

③ 什麼是影評怎樣寫好一篇影評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電影《花季,雨季》時,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同學冷靜地認為編導將銀幕中的學生形象給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每年的美國奧斯卡電影大獎評選,世界各國的影展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雖不能親臨其境,但通過多種媒體一樣能了解動態,捕捉到世界電影發展的最新信息。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師范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電影最直觀可感的,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

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幕上的共產黨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紅高梁>》。

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這樣可以么?

④ 求一篇電影影評.

一部永遠的經典 ———評影片《阿甘正傳》
看完這部影片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經典中的經典。我無法用一個明確的主題來寫這篇影評,因為它真太經典,可以寫的東西太多,可以講的主題太多。
——————題記
本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在人們心中智商有缺陷的阿甘,確在自己的人生中書寫出了讓人無數正常人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大學,入伍,創業,成功,結婚,生子,甚至周遊全國,他一個也沒有落下。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去網站上看過其他朋友對這部片子的評論,的確,經典就是經典,所有人都對本片贊不絕口。甚至有很多人說最初愛上電影是因為本片。或許,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就有很多人在看這部片子。現在就開始以的剛剛入門的水平淺談一下這部片子吧。
一部好的影片其實在人物選擇上就開始決定了片子的可看性,在《阿甘正傳》中導演
選擇阿甘這個在智商上有些缺陷上的主人公,而在這個主人公的身上發生的事情,在正常人看來是不可想像的。得到國會勛章,兩次得到總統的接見,代表國家出訪。我想每一位第一次看這部片子的觀眾都是不感相信。也正是這樣一種在我們看來不可思意的沖動引發了我們的觀看興趣。我想每一有點電影專業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個原則,我們構建人物形象時一定要首先給人物設置困境,然後讓人物主動解決困境。然而在本片中我們看到阿甘這個主人公處處都在被動,然而一樣能夠引起我們的觀看興趣。在我看來正是導演對阿甘這個形象的巧妙設置使得本片有了如此大的魅力。
關於這部片子的主線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阿甘的跑,有人說是片子中出現的歷史事件。就個人來講,我比較贊同主線為阿甘的跑,因為正是因為阿甘的跑讓阿甘這個在常人看來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人,居然成就了那麼多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也正是這些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發生在片子主人公身上的事情,才使本片有了可看性。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阿甘的跑,他怎麼會被橄欖球教練看上?如果沒被橄欖球教練看上我們的阿甘就很難進大學。
如果沒有阿甘的跑,阿甘就不會在越戰的叢林中救出那麼多同伴。其實阿甘的跑也不僅僅局限於跑這個動作,更多是一種人生態度。正是因為這樣一種人生態度,才有了阿甘捕魚公司的成功,有了阿甘與珍妮走在一起,有了阿甘人生中的種種奇妙際遇,才有了這樣一部影片。
在情節構架上,這部影片環環緊扣,幾乎沒有一個多餘的情節。從阿甘在校車上巧遇珍妮到阿甘在大學中進入全美橄欖球隊,再到阿甘在越南叢林中的一切等等等等,有誰敢說哪一個情節是多餘的。這些奇跡般發生在阿甘身上的事,其實正是初看本片的觀眾的最大看點之一。在阿甘這個人物身上所發生的了一切,完全是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幾輩子都不可能遇到的事情,確偏偏在阿甘短短這30幾年中發生了。然而這些情節在本片中的一次次的出現完全沒有讓我們感到突兀,這就不得不說導演採用的用主人公講述的方式。幾乎是在片子一開始主人公就在公車站台上坐著對一個個陌生人講述自己的一切遭遇一直講到片中的現在。可以這樣說,只要在片中運用這樣一種方式,無論片中的情節怎樣發展,都可以大大降低片中情節的突兀感。其次導演在情節與情節的前街中巧妙的運用埋伏筆的手法,這或許得益於本片本身就改編自一部小說。這種手法是文學創作中最常用到的一種手法,電影本身就是文學創作才發展,當然不可能少這種手法。現在我們就結合影片中的具體情節來看看導演在片子中對埋伏筆這一手法的運用。在阿甘去參軍前,珍妮對阿甘說:「遇到什麼事你不要逞能,你只要跑就可以了。」接下在我們在片子中看見阿甘在越南叢林中不斷的跑,不斷的救自己的同伴,然後阿甘得到國會榮譽勛章。還有同樣是在越南,有個人黑人教阿甘打乒乓球,這讓阿甘親自參與了美國與中國的乒乓外交。其實這一手法在片中用到了許多許多次,只是我們沒注意罷了。如果沒有這一手法的運用本片的可看性必將大大降低。
我想每一任何一個初次看本片的觀眾會在看片的過程中懷疑這些事情發生在阿甘這個主人公身上的真實性。我們可以看看對阿甘這個人物的選擇。阿甘,他是一個智商與常人相比有一定缺陷的人物,那麼很多在常人身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他身上發生就可以說是情有可原了。比如在越南的戰場上一次又次冒著生命危險救同伴,機緣巧合出現在黑人運動的集會中······其實我們在後來的其他導演對人物構架上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人物構架方式,最近的就是王寶強飾演的人物,《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順溜。從這個角度講王寶強很大程度上有模仿湯姆·漢克斯之嫌。其次在阿甘身邊的人物個個都是真實的,他們不像阿甘一樣屬於模範人物。先說珍妮,她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開始淪落,吸毒,爛性,甚至染上某種病毒(在這個問題上我贊同網上有位朋友的觀點,我們不應該去猜測珍妮到底是染上什麼病毒),最後我們有一次看到了一個天使般的珍妮。再看看在阿甘在越南的長官布魯,他在片中最初出現時是一個意氣風發的軍官,後來因為兩條腿的失去而淪落,最後在阿甘潛移默化的鼓勵下重拾信心,可以看到這同樣是一個無比真實的人物。這樣導演就成功解決片子的真實性這一問題。
本片的成功除了導演的另一位大功臣應該是湯姆·漢克斯,記得以前還經常把他和湯姆·克魯斯搞混。對於這位好萊塢首曲一指的喜劇演員的演技我們大家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沒有他出色的表演我想本片的可看性同樣會有所降低。可以說湯姆·漢克斯對阿甘這一人物的拿捏是非常到位的,讓我們絲毫沒有感覺到做作的痕跡。對於阿獃這個角色的度湯姆·漢克斯是把握得很好的。有時我們覺得他就是一個正常人,有時又明顯感覺到他與正常人是有一定出入的。在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的阿甘在剛剛入伍時與黑人長官的那段簡短的對話,完全是一個正常的士兵。可在總統面前當著電視直播他脫下褲子給總統看他臀部的槍傷,這是一個正常人不可能做的。任何一部電影離開了一名出色的演員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我們應該慶幸上帝讓漢克斯出演了這部電影,為這個經典的劇本增添了光彩。
個人比較喜歡的這部片子中的鏡頭運用,本片多次將推拉移跟用得如此平滑,簡直可以說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看到如此美妙的鏡頭就像水流輕輕滑過指間般柔順。在片子的一開始,將鏡頭對准一枚隨風飄動的羽毛,當羽毛飄起時鏡頭隨著羽毛滑動,下落時鏡頭同樣隨著羽毛滑動,當我們用心去體味時不禁為本片攝影師高超的技藝所折服。這些綜合鏡頭的運用讓我們的心彷彿也隨著羽毛舞動,跟著它飄上雲霄。片子中幾乎所有的鏡頭轉換都不是單單的推或移,而是將兩種鏡頭綜合起來實現的。比如在小阿甘在入學時他坐在辦公室外,導演為了凸顯人物內心時必須將鏡頭由中景推為特寫,這時鏡頭緩緩推中帶移,這樣使得鏡頭顯得不至於突兀。這樣美妙的視覺享受決不是一般的攝影師能夠做到的。
另外本片平行蒙太奇的運用也是十分明顯的。因為阿獃和珍妮在一段時間中是處於兩個不同的環境下了,所以就運用平行蒙太奇,將兩個人串聯在一起。片中在阿獃和珍妮不在同一個鏡頭中時都採用了這樣一種方式。
一部片子要成經典必不可少的是影片中透露出的深刻的意義,這就是純粹的商業片永遠不可能成為經典的原因。作為一部經典的影片本片當然蘊含了的深刻哲理,這也是網友們對本片談論得最多的東西,也是本片長生不衰的秘訣。一百個觀眾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影片的觀賞角度不同對影片的認知也就不同。但是無論如何認知《阿獃正傳》中的深刻含義都必須從主人公阿獃入手。首先我們看到阿獃這個人物他的所有特點都來源與他與常人的差距。有人說阿獃不是傻瓜,他只是比常人少點什麼。對,阿獃只是比常人少點什麼,他少的是自私,少的功利化,少的是做每一件事強烈的目的性,這一切都是我們這個社會看起來成功不可缺少的東西。但是我們的阿獃卻獲得了我們無法想像的成功。他所做的是只是堅持,遵守若言,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導演在這部影片中花了大量的筆墨對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行為作了大膽的嘲諷。正是這樣一個時刻遵從自己內心人,偏偏得到總統的接見,代表自己的國家出訪,得到了無數的榮耀。看看我們自己吧,每天在做多少對不起自己,對不其別人的事。然而我們又得到了什麼?如果我們每天醉心於暗算別人,踩著別人的身體往上爬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寧,請繼續。同時導演將現實中人們缺少的東西一個一個放在了阿獃的身上,讓每一位用心品味本片的觀眾去深思。強烈的責任心,堅持的毅力,遵從自己內心的勇氣,用和睦的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這些阿獃有,我們很多人卻沒有。是我們做不到嗎?對不起,請不要為此找借口,不是我們做不到,是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勇氣。還有就是阿獃作為一個在智力方面有一定缺陷的人,卻在他的每一個工作中都表現的如此出色,若要究其原因,其實唯有兩個字而已,那就是堅持。其實仔細說來阿獃的的一身是沒有任何目標的,但雜哎任何事放到他面前時他就以最大恆心和毅力去堅持。或許他真的很「傻」,「傻」到不知道什麼是放棄,所以他不會放棄,他只會堅持。這種傻我們有多少人學了一輩子都沒有學會呀。
這部片子可以說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以我的現在的能力實在是無法再深入分析下去。一部堪稱經典的片子,永遠無法用言語來說明,這就是電影,這個是電影的獨特魅力。

⑤ 優秀電影影評有哪些

1、《花樣年華》以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敘述模式,以及帶有王家衛獨特標記的風格特色,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通過獨特的電影敘述模式,影片煥發出了脫俗的氣質和悠長的內蘊。

⑥ 看一部好電影寫一篇影評

《暖春》影評
現在說《暖春》似乎有些晚了,但是好的電影,幾年後相遇,依舊怦然心動。
《曖春》是由烏蘭塔娜導演、山西製片廠攝制的一部農村題材、弘揚真善美、呼喚人間真情的影片,以朴實無華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個逃離了養父養母家的孤兒,被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她不被老人的兒子兒媳接受,幾經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動了兒子兒媳,一家人終於其樂融融在一起生活。
好的演繹才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著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她們表演的相當到位。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眾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不華麗的演技,感動著觀眾。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的世界。
感人的畫面有多處,給人印象深刻的如:爺爺拿出零碎的錢給小花買了一雙新鞋;小花偷偷學習漢字,並教爺爺念字、識詞;小花冒雨去找爺爺,爺爺在半路上暈倒等等,都反映了爺爺與小花之間最純潔的「親情」,突出了爺爺的善良與小花的聰明和機靈。
有一個長鏡頭,小花考了年級第一名興奮的跑回來告訴爺爺,爺爺還沒有回來。大雨來臨,小花頂著雨披去接背著樹枝的在雨中走都走不穩的爺爺。一老一小兩個身影在風雨中搖擺,音樂特別的感人。爺爺摔倒了,昏迷不醒,我當時特別怕爺爺就這樣去了,那麼小花剛剛擁有的愛也要隨之而去,也許這樣處理,更具有悲劇的效果。終於,爺爺醒了過來
細節描寫主要圍繞在小花的嬸娘身上。如:小花的嬸娘把雞蛋打破,又怨小花,並踩爛小花的風車;吃雞肉的時候,寶桂多挑了幾塊雞肉給爺爺,香草又用筷子劃回鍋里,還說他胳膊往外拐;突出了一個農村婦女的吝嗇,潑辣性格;香草的腳被葯燙到,小花來扶她,她卻一把把她推開;小花的手被玻璃割破,這些細節描寫反映出香草的性格特點,也是使小花感動香草的原因。另外,影片中音樂與環境的搭配十分和諧。在感人的畫面時,音樂便會抒情而柔美,一到風雨交加時,音樂就會變得急速而沉悶,因而反映當時的情景,襯託了人物心情。
受了那麼多即使是大人也無法想像的苦楚,終於有一個人愛她,照顧她,她有多開心。顛著一雙小腳不肯停歇的跑來跑去,盡力去做所以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盡管不能生養的嬸娘視她為肉中刺,叔叔嫌她是多餘的一張嘴,可終究還有爺爺的愛。這愛,是她曾有過又失去的,再次出現在她面前,無比的珍惜,唯有用自己的小身軀不斷的動作來告訴愛她的人:她是懂事的,可愛的孩子
終於,嬸娘被她的善良感動了,小花不再叫她為「嬸娘」而是「娘」。
一個落後的小山村的兩個普通的小人物的普通故事,就是這樣,沒有大片的華麗、喧鬧,卻能發人深思,讓人感動。感動於劇中爺爺的人生信條--人不能見死不救;感動於村裡像胖嬸一樣善良的人們,更感動於小花那顆像花兒一樣美麗的心靈。與其說是她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牽動著觀眾的心,倒不如說是她的美麗心靈打動了所有的人。
我們感動過,流淚過,並不代表就此結束,真愛是我們必須深藏於心並且時刻銘記的。感動後我們更該懂得去珍惜真情,明白它的來之不易,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
學會感恩、學會寬容,這樣的口號我們會喊,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我們並非都能做得到;而小花,一個七歲的孩子做到了。看罷片子,再仔細想想,其實感恩也好,寬容也好,都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在我們的一舉一動當中。有時,人生真的就像一場劇,而我們既是編劇、導演,又是演員。劇情的發展,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當你徘徊於A與B之間時,不要讓邪惡遮住你的眼睛。

⑦ 如何寫一個電影的影評

寫書評前要讀書,寫影評前得要電影。咱們看電影不能光看個熱鬧,還得看看門道,准備工作做好才能寫出優秀的影評。

怎麼看電影?
人人都愛看電影,可並不是人人都會看電影。

想要寫好影評,第一遍看電影之前,我們需要為自己想一些預設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非常基礎,譬如,

影片的片名和故事內容有什麼聯系?

為什麼電影如此開場?

為什麼又如此結束?

帶著問題去觀影,同時記錄下電影中打動你的地方和看電影時產生的疑惑,看看能不能在第一遍的時候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想要寫好影評,一部電影不能只看一遍,因為只看一遍是不可能捕獲電影所有細節的。我們需要反復地觀看,兩遍,三遍,甚至更多遍。

而且在第二次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可以開始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譬如,

電影的敘事是如何構建的?

故事是按照什麼順序來講述的?

劇中的角色是否很真實?從那些方面表現出來的?

第二三遍甚至更多遍的時候,要做盡可能詳細的筆記,不僅僅是影片中的人物和內容,一些攝影形式,角度,燈光等也要記錄下來。這些都是我們後續的影評寫作材料。

請記住:重復是理解電影的基礎。

2. 確定主題

好了,現在電影看了幾遍了,筆記也記了好幾頁,接下來該做什麼?

我們在回顧自己筆記的時候,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確定電影的主題,想一想這部電影到底在說什麼。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閱讀文章時總結的中心思想,啟示意義等,而是電影中用來幫助人們理解電影情節的諸多概念。舉例說明:

誰是主角?

電影傳遞的故事為什麼不是連貫的?

角色本身和其他人的關系意味著什麼?

我們在回顧電影和整理筆記的同時,從這些信息中整理出一些關於電影的主題,這些就是我們接下來寫影評的基礎。

寫影評必然會涉及到一些專業術語和和技術層面的內容,電影與其他藝術的聯系,電影的場面調度,電影的剪輯,電影中的聲音,這四大方面是我們入手寫影評的專業角度,當我們確立好主題後,就可以考慮從這些方面展開影評的寫作。

3.如何寫影評?

電影看完了,筆記也做好了,主題也確定了,終於要到了正式開寫的時刻了,蒂莫西·J·科里根在書中介紹了六種分析電影的方法和寫影評時應該注意的寫作方法。

六種分析電影的方法
歷史方法:這是影視批評里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寫作時,可以依據它們在電影史中的地位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需要考慮清楚歷史背景是不是能夠幫我們解釋了電影中的敘事或者技術技巧,或者哪部分歷史適用於我們的寫作等問題。

民族電影:除了歷史方法,從民族和文化的特點來進行影評的寫作,也是常用的影評角度。一部電影,必然有它的文化環境,把電影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我們不熟悉的文化進行學習,有助於幫助我們了解和理解影片反映的社會環境。

類型:根據形式和內容的模式對電影進行分類,這種類型的區分是檢視一部電影如何組織故事和觀眾期待的有效方式,譬如我們常說的科幻片,歌舞片,西部片等,就是按照這種方式進行的分類。

作者論:作者批評是現在被廣泛接受的電影批評方法,它是將影片和影片的導演或者主角相關聯,因為每個導演或者演員都有自己強烈的風格,他們或她們的電影都有著自己相似的特點,這種方式的影片創作是把主演或者導演、編劇等主創人員當作「作者」來進行分析的,因此被叫做「作者論」。

形式主義的種類:討論一部電影的風格和結構,以及電影是通過什麼方式組織起來的分析方法,就是形式主義的種類,這種方法分析的重點是關於電影的模式的,譬如電影如何開始和結尾,鏡頭如何切換,剪輯如何變化,通過對這些手法的分析來討論對電影的作用。

意識形態:這是從價值觀的角度出發來討論電影的立場,一部電影必然有它想要傳遞的信息,這些信息都意味著什麼,暗示著些什麼,這些價值觀刺激到了觀眾的哪些神經?在採用這種方法進行電影分析的時候,一定不能將自己局限在電影內容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意識形態的分析與人物和情節,攝影機和人物的關系聯系起來。

2.恰當的文字表述

我們在寫影評的時候,為什麼總是不自覺得將影評寫成了觀後感?

因為每一個觀影者對電影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許在影評寫作過程中不自覺就講這些感情帶了出來,吐槽或者喜愛模式一開啟,立馬就收不住車了,最終一篇主題精彩的影評可能就淪為平庸的流水賬。

影評寫作時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你的個人情緒表露在文章當中,因為這會讓你的文章非常沒有說服力,一旦在文章中表現出這種態度,會很快被讀者識破,讀者馬上就會認為影評作者抱有太多的偏見,不能夠客觀地進行評價。我們需要盡可能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地進行分析和描述電影所呈現給我們的一切,而不是我們看了電影以後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和寫其他文章一樣,影評的寫作也要簡潔而生動,特別是結構一定要清晰,主題鮮明。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和拓展我們的主題和想法,豐富文章的內容。

最後,修改和完善我們的文章,檢驗是否符合邏輯,論點和論據是否充分,一篇精彩的影評就此完成。

電影是生活中特別美好的事,我們在黑暗中把自己交給一個未知的世界,它用兩個小時讓我們體驗一遍從來沒經歷過的人生,我們從電影中汲取力量,盡情歡笑,肆意流淚。我們需要,也應該用多種方式來享受它,包括享受思考,闡釋和書寫觀影經驗的樂趣。

⑧ 對一部電影的影評

希望 ,自由與自我救贖
——評《肖申克的救贖》
有人問我希望是什麼?我茫然不知所措。希望究竟是什麼呢?在這個物質高度發達,信息高度便捷的時代,我還想到過希望嗎?物質與信息的洪流早已讓人喘不過氣來,想擁有一輛汽車,想擁有一幢豪宅,這算不算希望呢?希望應該是一種崇高的東西,就像安迪那顆永不放棄永遠堅強執著的心。當希望一點點地異化,最終淪為媚俗的時候,我們所擁有的就僅僅只是慾望了,典獄長那幅道貌岸然的嘴臉大概就是最為真實的寫照。
自由又是什麼呢?20年後當安迪最終爬過那條骯臟的下水道,最終逃出那座人間地獄的時候,他仰天長嘯,他終於完成了自我的救贖,盡管他本身並沒有罪。影片似乎在告訴我們,自由就是安迪心中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就是背負了20年的自我救贖。自由是什麼,就是能在陽光下悠閑自得的呼吸。對於我們,它就像空氣,根本不去想失去它會怎樣,但對於高牆內的囚徒,自由卻是他們唯一的嚮往,而這也正是安迪的希望,正是這一希望給了他勇氣,給了他堅強,也給了他智慧,最終成為他重獲自由的根本動力。
「我從未搞懂他們唱什麼,其實我也不想搞懂,此時無言勝有言。她們唱出難以言傳的美,美得令你心碎,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進牢房,使石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鯊堡眾囚彷彿重獲自由」。 這是影片中瑞德的一段話外音。那是一個令人無比感動卻又神傷的一個鏡頭。安迪不惜受到處罰,私自在播音室播放《費加羅的婚禮》,他究竟在想什麼呢?是什麼驅使他冒生命危險作這樣一件看似似乎很傻的事呢,要知道在此之前安迪一直都是一個冷靜而富有智慧的人。自由——正是對於自由的渴望給了他充足的勇氣,去做這樣一件事,因為只有在那一刻他彷彿重獲自由!因為只有在那一刻他所有的希望也是唯一的希望,彷彿才成為了觸手可極的現實!

表面上看來,這部影片的一個重要主旨似乎是在揭示美國的司法黑暗,無罪卻被判為有罪,監獄骯臟而且黑暗,宛如人間地獄。典獄長的那句「我堅信兩件事情,一為管訓,一為聖經,你們兩樣都少不了, 在這里你把信仰交給神,把命交給我們」實在是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影片自始至終都在圍繞「救贖」這個神聖而又令人不可捉摸的話題。中文譯名還有譯成《刺激1995》的實在是惡俗,《肖申克的救贖》這一譯名我想本身也包含著對於影片「救贖」這一主題的理解。
基督教對於西方的文化影響至深,「救贖」這一觀念是基督教文化的一個重要母題。這樣說來,人有原罪,無論任何人都得贖自己的罪過,在宗教時代,人們渴望得到主耶蘇的救贖,可是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在後來「人也死了」,這是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人依靠誰來救贖自己呢?《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答案。只有自己才可以救自己,只有自我救贖你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真正的自由。安迪剛來到鯊堡監獄的時候,瑞德曾說鯊堡監獄里沒有真正的犯人,似乎是在玩笑,但恰恰是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暗示。難道只有安迪一個人是無辜的嗎?倘若人人都有原罪的話,那麼現實中的無罪與有罪又有多大的區別呢?人人都有罪,那麼哪裡還有所謂罪與無罪之分,同樣得贖自己的罪過。鯊堡監獄或者就是這罪惡人間的某種象徵。無論是典獄還是犯人實際上他們都已成為鯊堡的囚犯。他們或者已完全為慾望所淹沒,如典獄長,或者業已習慣,枷鎖成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老布,又或者人性早已異化和扭曲,如「三姐妹」,而安迪呢,他自始至終都是清醒地,從得到那把小錘子起,他就已經開始走上了自我拯救的道路。而這自我救贖也最終使他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當老布在坐了50年牢最終獲得自由之後,他卻選擇了自殺。瑞得坐了40年牢之後終於獲得了假釋,可他上廁所也得先老闆請示,否則就撒不出尿來。這恐怕才是真正的悲哀。影片中稱其為「體制化」,我想這實質上就是人性的一種扭曲與異化。習慣已經成了一把隱而不宜覺察的鎖,一旦枷鎖最終卸掉的時候,生命反而如同缺失了一角。在黑暗中我們可以妥協,可以放棄尊嚴,但絕不可以放棄希望。一旦希望沒有了,妥協就已成了一種本能,揮之不去,就像在黑暗中呆久了的人,一旦遇到光明,反而會成為瞎子!

這是一部關於希望,關於自由,關於如何拯救自己的片子我想無論如何,讓我們對生活充滿希望 讓我們珍惜眼前的幸福,永不放棄,永不絕望!

人們似乎更習慣見這部片子列為勵志類,雖然定位低了些,但也實在不無道理。看這部片子你最直觀的體驗就是感動,來自靈魂深處的不可名狀的感動,看到後來我們早已忘了所謂的司法黑暗,更不會想到什麼「救贖」。感動本身已經包含了所有的意義。所謂「其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或許這種體驗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一部叫座的,成功的商業片,它直接打動觀眾的正是這種能夠帶給觀眾某種心靈上的但又是較直觀的體驗的東西。莊子講言意之辯,以為「得意而忘形」,可是如今的眾多商業片確是讓人「得形而忘意」僅僅追求形式上的刺激與滿足而早已將意義拋之雲外。《肖申克的救贖》事實上並不是一不純粹的商業片,但也不能說它就是一部純粹的文藝片,它的成功在於它將兩者作了完美的統一,這樣反而達到了一個更好的效果。觀眾僅僅通過看就獲得了某種靈魂上的沖擊,而這種體驗有不僅僅來源於形式它有更深厚的意義支撐。

閱讀全文

與電影影影評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