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英文電影里「上帝」的英文
Jesus Christ耶穌基督
嚴格來說Jesus Christ並不是上帝,基督徒們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和救世主
上帝是god
㈡ 彌賽亞是什麼電影
彌賽亞,耶穌基督的另一稱謂。彌賽亞一詞源於希伯來語māshīah,原意為「受膏者」,希臘文把它翻成christos,由此引出「基督」(Christ),因此「彌賽亞」就是「基督」。基督教指耶穌為「基督」,在《新約》中將其等同於「彌賽亞」。
㈢ 〓尋由NBA球星主演的關於籃球的影片〓
我看過兩部,個人覺得很不錯的:
1.He Got Game(單挑)
雷阿倫、丹澤爾華盛頓主演,斯派克李導演
劇情
丹佐華盛頓的角色是飾演一位初次犯案的囚犯,典獄長提出一項交易一你要去說服你那全國高中籃球賽冠軍隊的兒子,加入州政府指定的大學(州立大學),事成之後便有機會得到減刑。雷艾倫的角色比丹佐華盛頓更有發揮...
幕後/花絮
這是一部典型的籃球+夢想的電影,飾演Jesus的是現實中球品球技均有口皆碑的NBA名將,密爾沃基雄鹿隊的雷阿倫。此前也有奧尼爾,羅德曼等NBA明星出演過電影,但大都毫無深度可言,徒增笑爾,但這次雷阿倫...
2.Coach Carter(鐵血教練)
拉里伯德、沙奎爾奧尼爾等主演
[劇情介紹]
本片根據1999年對於卡特教練和他的常勝不敗的籃球隊的新聞報道改編,薩繆爾·傑克遜在劇中飾演頗具爭議的卡特教練。
里士滿高中籃球隊原本從未在任何比賽中獲勝過,是一支屢敗屢戰的隊伍,這一切在卡特執教之後發生了變化。他相信這支隊伍在他的帶領下可以成為最優秀的籃球隊,所以他要求隊員和他簽訂一個協議,約定如果隊伍不團結或是成績不佳就不再繼續參加任何比賽。在他的帶領下,這支隊伍開始走上了上坡路,最後成為無人能敵的長勝王。但是在1999年舉行的國家錦標賽上,隊員們的表現卻十分不盡人意,這讓卡特教練沮喪不已,他真的關閉了訓練館,禁止隊伍繼續參加任何比賽。此舉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他一時成了大眾議論的焦點,有人贊賞他視籃球為生命的品格,但更多的人對他的舉動表示不解,甚至是批評。
〔導演介紹〕
托馬斯·卡特的電影生涯從《獨立日》開始,那時他還是演員的身份,在拍攝過五部影片無果之後轉型為導演,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是1984年的《呼喚榮譽》,獲得了較高的贊譽,之後他在《鐵血教練》前拍攝過十部影片,雖然在大型獎項的評選中沒有任何斬獲,但卻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影迷,這部影片也是繼2001年《拯救最後一支舞》之後又一部勵志題材的影片。
個人看過的其他不錯的籃球電影
《印第安納人》
Hoosiers,1986年
故事:教練(哈克曼飾)當了10年海軍後,轉到高中任教。接手64位剛入學的隊員後,他們通過努力成為印第安納州高中聯賽冠軍。本片改編自發生於1952年的真人真事,那一年米蘭高中隊歷史性地獲得了印第安納州的聯賽冠軍。
評價:結構最好的體育電影,突出了團隊的重要性。
《籃球夢》
Hoop Dreams,1994年
故事:兩個來自芝加哥貧民區的黑人少年(蓋茨和阿奇飾)具有非凡的籃球才能,卻只能在街頭籃球賽中大展身手,直到被星控發現,他們的的人生才所改變。
評價:對「精英教育體制」提出批評,這種制度忽視了貧民區孩子受教育的權利。
《真正的朋友》
Inside Moves,1980年
故事:自殘後的羅里(沙維奇飾)主要泡在酒吧里,當他得知侍應生傑里(摩斯飾)入選勇士隊後,羅里既為他高興也害怕傑里忘了他。
評價:真實地反映了1970年代的NBA生活,而且有勇士隊球員克福德·雷、約翰·盧卡斯等9人參演。
《單挑》
He Got Game,1998年
故事:華盛頓飾演一位初次犯案的囚犯,典獄長稱,如果他能說服拿了全國高中籃球賽冠軍隊的兒子(雷·阿倫飾)加入州政府指定的大學(州立大學),便有機會得到減刑。本片取材於現尼克斯隊球員馬布里的生活經歷。
評價:華盛頓與阿倫演技驚人。
《白人跳不高》
White Men Can』t Jump,1992年
故事:一對黑白騙子(斯尼皮斯和哈里森飾)在洛杉磯的街頭籃球大賽,他們遇到有生以來最大的挑戰。4年後,白人球員巴里奪得了扣籃大賽冠軍。他本來穿了件「白人會跳」的T恤,後被迫換了衣服。
評價:對種族及成名艱辛等問題都有涉及,而答案卻在觀眾心中。
Glory Road
(光榮之路)劇情:籃球場上的奇跡
受訓於籃球名人堂教練,兩度奧克拉荷馬州籃球運動員,大學期間得到全額籃球獎學金,全州最好大學球隊的隊長,大學籃球聯賽的MVP,唐·哈金斯(喬什·盧卡斯)的運動生涯足以讓他聲名顯赫。在退役成為教練後,他率領的高中球隊在198場比賽中贏了157場,率領的大學球隊贏球場次總數占據歷史第四名、甚至獲得了11次季後賽冠軍...
所有這些記錄已經讓他穩步跨進籃球名人堂,然而,真正讓哈金斯成為同時代最偉大教練之一的,卻是1966年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的經典戰役--率領最不被看好的平民隊伍、實力很是平庸的隊員,甚至是全輸的對戰紀錄,身為白人的年輕哈金斯率領歷史上第一支全黑人球員組成的德州西部大學隊,在種族歧視之風盛行的年代擊敗另一支全白人球隊勇奪籃球聯賽冠軍。從此,美國籃壇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籃球夢》
攝制於1994年的《籃球夢》是迄今最成功的籃球類體育電影。剛一問世就獲得獨立電影的「奧斯卡」聖丹斯電影節大獎。2003年ESPN隆重推薦的20部體育電影中,《籃球夢》位列第13位;2004年美國《體育畫報》甄別百多部體育題材的影片後,把《籃球夢》捧至有史以最好的體育電影第四名。同時,《體育畫報》還推薦了最值得一看的5部籃球電影,《籃球夢》排在第二位。
本片導演斯蒂夫·詹姆斯最初只想通過對兩個來自於貧民區的籃球新秀進行追蹤拍攝,完成一部約30分鍾的短片。然而,隨著拍攝工作的深入,他發現,這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題材,30分鍾的長度遠遠不夠。於是用6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優秀的紀錄片。
影片講述的是兩個來自芝加哥貧民區的黑人少年威廉姆·蓋茨和亞瑟·阿奇的成長歷程。他們具有非凡的籃球才能,卻只能在街頭籃球賽中大展身手,直到被一名星探發現,他們的人生由此改變。兩個人的經歷與前活塞隊著名後衛「微笑刺客」托馬斯十分相像:靠著天賦和努力從貧民區中一步一步地奮斗,最終獲得成功。從這個角度講,該片可以說是一部成功的運動紀錄片。與此同時,影片還探討了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問題,指出現存的「精英教育體制」忽視了貧民區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向人們展示了年輕的黑人為生存而奮斗的艱苦。
《像邁克那樣》(like mike)。
2002年出品的《像邁克那樣》(like mike)。此片由13歲的饒舌神童利爾·鮑·沃主演。講述的是身材矮小的卡爾文整天夢想成為一名眾人敬仰的NBA球員,直到有一天他意外地得到一雙破舊的、據說是喬丹穿過的23號籃球鞋。於是卡爾文戲劇性地成為一名NBA職業球員,並像喬丹那樣,成為隊中精神領袖並帶領一支在困境中掙扎的NBA球隊一路走向勝利……影片內容風趣,又有艾弗森、諾維茨基、麥克格雷迪、韋伯、基德、納什等NBA巨星助演,首周創下2000萬美元的票房
Rebound
(籃板球)馬丁勞倫斯主演
在輸掉一場大學聯盟比賽、威望徹底垮台之後,籃球名教羅伊·麥考密克(馬丁·勞倫斯)面臨著信任危機。同時,羅伊向來的火爆脾氣也讓人倍感頭疼,聯盟要求他表示出順從和屈服才讓他重新執掌球隊,不服的羅伊只好等待法庭來裁決。羅伊等到的裁決結果是一份來自高中球隊"熔煉工"的潦草傳真。這次輪到他這個教練降級了,任務就是執教一隻屢戰屢敗的高中球隊。盡管羅伊本人十分不情願,但是他知道這一次只可成功,不許失敗,因為成功才能幫他挽回點顏面,重新回到原來的職位。
但是當羅伊真正開始執教這支隊伍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當初他的設想是多麼的天真和簡單。教慣了大學專業隊的他發現這些高中生似乎對籃球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他們基本上沒掌握多少運動技巧,對籃球的基本理論知識也是一無所知,完全是野路子出身。他的第一堂課時看著孩子們輸掉109分,而且似乎這還不是最壞的。
羅伊只能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教起,過人、搶籃板球、漏球、投籃,他似乎帶給這個球隊很多魔力,熔煉工球隊也在他的帶領下越打越順,而羅伊也在教授這些孩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籃球帶給他的那種久違的快樂。
影片並不是憑空捏造出羅伊教練這樣一個火爆人物,事實上,馬丁·勞倫斯扮演的這位脾氣桀驁不遜的教頭在美國也是有原型的。這位籃球教練的原型就是在美國家喻戶曉的鮑比·奈特(Bobby Knight),他出名並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好教練,不是因為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帶領球隊贏得了800多場比賽,3次NCAA冠軍,9次BIG TEN冠軍和4次年度最佳教練,甚至不是因為那塊1984年奧運會的金牌,而是因為他出了名的壞脾氣,蠻橫、易怒,甚至有些暴力傾向,無論是在法庭外還是法庭內,比好萊塢的西恩·潘的名聲可大多了。
紀錄片
Jordan To The MAX (極限喬丹)
1998年NBA季後賽是上天賜給好萊塢的最好劇本。20世紀福克斯公司與NBA娛樂公司2000年合作製作了這部名叫《極致喬丹》的影片,並成為當年票房前10名的作品,成為體育紀錄片的奇跡。影片講述的是喬丹在1998年季後賽的傳奇故事。通過許多轉播中看不到的場邊境頭,展現了喬丹的不同側面。精心處理的聲效以及電腦特技的運用使《極致喬丹》被譽為體育人物紀錄片的經典。特別是影片最後一個鏡頭,從芝加哥聯合中心球館拉出到一個全景,許多小孩子在露天的籃球場上鬥牛——意味深長,且極其漂亮。
與普通紀錄片不同的是,《極致喬丹》有一位最偉大的編劇——喬丹。如果沒有喬丹傳奇的職業生涯,此片就沒有故事性;如果沒有喬丹那個賽季持續而出色的表演,影片就沒有過度;如果沒有最後那麼偉大的一投,《極致喬丹》就沒有高潮!
㈣ 電影「著魔」阿佳妮的那部到底講的什麼意思
《著魔》沒有外星人與克隆人。
影片一開始,丈夫從外面回家來,其實丈夫在外面已經干起了黑幫與警察之間交易的秘密勾當,他負責給黑幫送來來自警察那邊黑幫卧底獲得的消息。
他和幾個黑幫分子的談話時,他說他不想幹了,主要是因為家庭的原因,然後他走出來時,箱子里裝滿了錢,這些錢就是黑幫給他的。
他回到家,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窗外有人在監視他,監視他的人就是警察,其實警察已經盯上丈夫了。丈夫幹了這種勾當,上帝就會懲罰他的,懲罰他的方式就是利用魔鬼去對付他。
你在影片里可以看到2個阿佳妮,一個是演妻子,一個是演幼兒園老師。妻子就是魔鬼為了對付丈夫所出現的,這個妻子和魔鬼做愛,成為魔鬼的奴隸,殺害了好幾個看到她的人。
那個幼兒園老師則是一個溫柔和藹的人,他也是深愛著丈夫。你會發現,丈夫更喜歡妻子一些,這正體現了丈夫的思想更趨於魔鬼那邊。
在妻子殺死好幾個人後,丈夫還是極力為她掩飾,其實這就是為自己掩飾。
緊接著,丈夫飛快的騎摩托車來到了旋轉樓梯,丈夫來到那的目的不是為了躲避警察,其實他是來和那個警察里的黑幫卧底接頭的,他爬上了樓梯。
妻子和魔鬼來了,魔鬼變化成丈夫的模樣,為什麼呢?很明顯,丈夫的心魔產生了魔鬼,魔鬼自然會變成丈夫的模樣。
警察早就盯著丈夫了,當然那個警察里的黑幫卧底也來了,丈夫舉槍瞄準魔鬼,其實就是丈夫想除掉自己的心魔,然後警察就把丈夫和妻子給殺了,魔鬼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從上面跳下來也死了。
鏡頭一轉,你會看到,那個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在一起,有人按門鈴,幼兒園老師去開門,門外很顯然是丈夫。
其實這里的丈夫是那個已經沒有心魔的丈夫了,也可以說前面的種種都是丈夫除自己心魔的過程,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幻的,這種處理有點「存在主義」的趨向。
然後,幼兒園老師沒有給丈夫開門,光忽明忽暗,映襯著幼兒園老師的臉。
影片最後告訴我們,心魔仍然在心中存在。
(4)電影主角jesus擴展閱讀:
該片被稱為是「祖拉夫斯基最人性化的電影」,影片營造出來的極度陰郁、恐慌和變態的氣氛,看得人無比沉重和壓抑。
片中含有比較濃郁的克蘇魯體系元素。不可名狀的怪物,有明顯的觸手,所有接近怪物或者目睹其相關事務的人會逐漸變得不正常,最終陷入瘋狂。
從最終完美轉化成人形的設定來看,應該是某個遠古支配者的眷族。不熟悉克蘇魯背景的人,初次觀影,可能會對背景設定產生一定的迷惑。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山姆尼爾多年後主演過另一部被克蘇魯粉絲奉為經典的電影——《戰栗黑洞》。
劇情簡介:
馬克(Sam Neill 飾)的妻子安娜(Isabelle Adjani 伊莎貝爾•阿佳妮 飾)未留下任何原因離家出走,他一度認為安娜與一個名叫海恩里克(Heinz Bennent 飾)的男人有染。
卻發現海恩里克也在尋找許久未見的安娜。馬克於是僱傭私家偵探調查。但隨著線索的逐一呈現,事實的真相反倒令馬克等人難以置信。
本片分別榮獲198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和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1983年葡萄牙奇幻電影節觀眾大獎和最佳女主角獎、1981年西班牙聖保羅國際電影節評論獎。
網路——迷戀(又名著魔)
㈤ 求一個電影里經常出現的英文單詞
Jesus英音:['dʒi:zəs]美音:['dʒizəs]
名詞 n.
1.耶穌
自互聯網網路釋義
1.天啊 !(耶穌)
創業-職稱-文學-知音-簡歷-面試-跳槽-...
·Jesus! 天啊 !(耶穌……)
2.耶穌
英語新詞彙與常用詞彙的翻譯(J) | 正方...
Jesus 耶穌
㈥ 有哪些關於NBA的電影或是由NBA球星出演的
你好,有一部叫做《單挑》的:
導演: 斯派克·李
主演: 丹澤爾·華盛頓 雷·阿倫 米拉·喬沃維奇
類型: 劇情 / 運動
上映日期: 1998年5月1日 美國
這是一部典型的籃球+夢想的電影,飾演Jesus的是現實中球品球技均有口皆碑的NBA名將,密爾沃基雄鹿隊的雷阿倫。此前也有奧尼爾,羅德曼等NBA明星出演過電影,但大都毫無深度可言,徒增笑爾,但這次雷阿倫的發揮空間更大,也他的表現也更令人驚喜。Danzel Washington飾演片中的父親,本片也是他和紐約尼克斯隊的鐵桿球迷,導演Spike Lee的第三次合作。
㈦ 雷.阿倫是不是出演過《單挑》這部電影
雷.阿倫是出演過《單挑》這部電影1998年,雷-阿倫與著名黑人演員丹澤爾-華盛頓一同出演了電影《He got game》,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高中籃球天才的故事,由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執導。雷-阿倫扮演主角Jesus Shuttlesworth,他的表演得到了輿論的一致好評,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稱贊他是一個「奇才,一個會演戲的運動員」,《紐約》雜志則這樣描述他「在籃球場景中表現得既優雅又迅速」,「表演屬於極簡抽象派」。由於在本片中的出色演出,他從隊友和球迷那裡獲得了「Jesus」的綽號。2001年,他還出演了電影《Harvard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