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吸血鬼日記里的伊莎貝爾是誰演的
米婭·科施娜(Mia Kirshner),加拿大影視演員,出生於1975年1月25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就讀於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研究俄羅斯文學和20世紀的電影業;1993年,在電影《愛欲殘骸》中飾演了一個施虐狂,並贏得了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994年,在Atom Egoyan的電影Exotica中擔任主角;2001年,在連續劇《24小時》中飾演雙性戀Mandy;2006年後,她主演的電影計有《黑色大麗花》、《三十極夜2:黑暗的日子》、《吸血鬼日記》等。
⑵ 伊莎貝爾·阿佳妮的演藝經歷
1969年,年僅14歲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攝了自己的銀幕處女作。在繼續學業的同時,她又陸續參演了一些舞台劇和電視劇。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耳光》中的精彩演出獲得了評論界的一致稱贊,她也因此下定決心,投身於電影事業。
1975年,20歲的阿佳妮得以在《阿黛爾·雨果》中扮演大文豪雨果的女兒,此片令伊莎貝爾一舉成名,不僅得到了愷撒獎還得到了奧斯卡的提名。伊莎貝爾的第二次奧斯卡提名也是扮演一名歷史上的著名女子《卡米爾·克勞黛》(羅丹的情人)。
1970年,伊莎貝爾15歲那年,被導演選中參加拍攝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小煤炭商》。兩年後,她又應邀拍攝了《福斯基娜和美麗的夏天》。隨後,憑著她多年的演出實踐,終於考進了聞名遐邇的法蘭西喜劇院,演出了莫里哀的喜劇《太太學堂》等多部舞台劇。
1974年她參加影片《耳光》拍攝後,榮獲了表演姍娜獎。在此期間,她主要是參加舞台劇演出和電視劇的拍攝,曾婉言謝絕簽訂二十年的拍片合同,她認為這樣會限止她的社交自由。
1975年1月,法蘭西劇院(Comédie-Francaise)給阿佳妮開出了20年的合同,但還是沒有挽留住阿佳妮。1975年法國著名導演特呂弗盛情邀請阿佳妮在新片《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中出任女主角,憑借著該部影片阿佳妮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這部影片也為她走向國際舞台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1981年,阿佳妮最早拒絕在《殺人的夏天》中出演,因為影片中的裸體鏡頭,她曾因害怕裸鏡而拒絕了布努艾爾的《慾望的隱諱目的》。但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阿佳妮以《四重奏》《迷戀》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1982年,她又憑借影片《迷戀》在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的競爭中一舉勝出。
1983年,在《芳名卡門》開拍數日後,阿佳妮退出了劇組。當年秋天,阿佳妮在愛德華七世劇院參演了《朱莉小姐》(Mademoiselle Julie),該劇上演幾天後,阿佳妮退出了該劇,其原因是「太累了」。
1984年,在以影片《致命的夏天》再次獲得愷撒獎最佳女主角。
1989年,阿佳妮出演影片《羅丹的情人》中,憑借著該部影片在當年的愷撒獎上,她第三次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的稱號,亦憑借這個角色斬獲柏林影後並二度提名奧斯卡。在拍攝《羅丹的情人》後,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壇,她拒絕了《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這兩部看來能夠使她名利雙收的影片,而沉浸在了與英國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愛情漩渦中。
1990年與傑拉爾·德帕爾迪約一起獲得了愷撒超級巨星獎的殊榮,同年被《大眾》雜志評選為世界上五十名最漂亮的女性之一。
20世紀90年代初伊莎貝爾一度從影壇消失,直到1993年《煩心事》伊莎貝爾才又回來觀眾面前。1994年,阿佳妮重返影壇,主演了當時法國影壇耗資最巨的一部影片《瑪戈皇後》,並第四次捧起愷撒獎的後冠,一躍成為法國國寶級女演員 ,之後伊莎貝爾又與美國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孽迷宮》。
1996年伊莎貝爾又與美國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魔鬼雙姝》 。之後除了2003年短暫拍攝4部電影外,阿佳妮前後10年沒有接拍任何電影,悉心照顧小兒子。
2009年,阿佳妮憑借《裙角飛揚的日子》重回影壇,並於2010年愷撒獎創紀錄五度封後。
2010年2月27日,阿佳妮憑借《裙角飛揚的日子》第五次捧得凱撒獎的後冠。
⑶ 有一部美國的電影,劇中女主角叫伊莎貝爾,講的是魔鬼與天使的斗爭。。跪求。。。
不是暮光之城,是《地獄神探》。基努里維斯,蕾切爾薇姿主演。其實不能說是魔鬼與天使斗爭。主要講這兩界平衡的故事,有一方想打破平衡,主角親力親為阻止了悲劇的發生。只能說到這,因為再細說就變成劇透了。自己回去參悟。
⑷ 一部歐美電影,女主叫伊莎貝爾,寫的是一群人到了一個外星,裡面外星人分兩派,反正都是壞的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分別是2004年和2007年各有一部 都還蠻不錯 可以看卡 還有兩個電影 分別叫 鐵血戰士 和 異形也都還好 都可以看看
⑸ 伊莎貝爾·盧卡斯的介紹
伊莎貝爾·盧卡斯 (Isabel Lucas) 是澳大利亞新生代女演員。伊莎貝爾·盧卡斯 (Isabel Lucas) 因在《變形金剛2》中飾演清純又美麗性感的女二號「愛麗絲」 (影片中「她」的實際身份是隱形狂派戰士「霸天虎」) 而名氣大增。伊莎貝爾·盧卡斯 (Isabel Lucas) 在度假聖地道格拉斯港被經紀人發掘。盡管最初為澳洲長壽肥皂劇《悲歡離合》(Home and Away) 試鏡時沒能得到想要角色,但製片人之後在片中加入了一個專門為伊莎貝爾·盧卡斯 (Isabel Lucas) 創作的新角色,憑借該劇伊莎貝爾·盧卡斯 (IsabelLucas) 2006年獲得了Logie獎的最受歡迎新人女演員獎。伊莎貝爾·盧卡斯 (Isabel Lucas) 首次拍攝電影是在伊桑·霍克主演的吸血片《嗜血破曉》(Daybreakers) 中扮演地球上的最後一個人類。之後伊莎貝爾·盧卡斯 (Isabel Lucas) 又得到了斯皮爾伯格製片的電視影集《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個角色。
⑹ 伊莎貝爾是什麼電影
《伊莎貝爾》是Ben Sombogaart執導的驚悚片,哈里納·雷金和Tineke Caels出演。
該片講述了一位女演員被一位病態的精神錯亂的女畫家俘虜的故事。
⑺ 伊莎貝爾.阿佳妮演出的電影及介紹
1. 《熱情似火》(1999)
2. 《帕帕拉齊》(1998/I) 飾她自己
3. 《魔鬼》(1996) 飾米阿
4. 《馬爾戈王後》(1994) 飾馬爾戈
5. 《毒品生意》(1993) 飾皮尼樂普
6. 《勁風騎士》(1990)
7. 《卡米耶·克洛岱爾》(又譯《羅丹的情人》)(1988) 飾卡米耶·克洛岱爾
8. 《依斯塔》(1987)
9. 《地鐵》(1985) 飾海倫娜
10. 《謀殺的夏季》(1983) 飾埃利阿娜
11. 《死亡旅行》(1983) 飾凱瑟琳·來利斯/呂西,"瑪麗"
12. 《安東妮塔》(1982) 飾安東妮塔
13. 《四重奏》(1981) 飾瑪亞·澤利
14. 《佔有》(1981) 飾安娜/海倫
15. 《明年吧,如果一切都好的話》(1981) 飾伊莎貝爾
16. 《火焰》(1981) 飾波利娜·瓦朗斯
17. 《克拉拉與小夥子們》(1980) 飾克拉拉
18. 《布龍台姐妹》(1979) 飾愛米麗
19. 《深夜幽靈》(1979) 飾露茜·哈克
20. 《司機》(1978)
21. 《巴羅科》(1976) 飾洛爾
22. 《房客》(1976) 飾斯黛拉
23. 《維奧萊特和弗朗索瓦》(1976) 飾維奧萊特
24. 《阿黛爾的故事》(1975) 飾阿黛爾·雨果
25. 《耳光》(1974) 飾伊莎貝爾·都蘭,他們的女兒
26. 《女校》(1972) 飾阿涅斯
27. 《福斯蒂娜》(1971) 飾卡米爾
28. 《小煤炭商》(1969) 飾羅斯
1955年6月17日伊莎貝爾·阿佳妮出生於巴黎郊區一個小鎮,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阿爾及利亞人。由於受到周邊地區藝術氛圍的影響,她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了業余戲劇表演。1969年,年僅14歲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攝了自己的銀幕處女作。在繼續學業的同時,她又陸續參演了一些舞台劇和電視劇。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拍打》中的精彩演出獲得了評論界的一致稱贊,阿佳妮第一次品嘗到了表演藝術帶來的喜悅與滿足,她也因此下定決心,投身於電影事業。1975年,阿佳妮主演了弗朗西斯·特魯方導演的影片《阿黛爾的故事》,並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這部影片成為了阿佳妮成功道路上的奠基石,也為她走向國際舞台創造了良好的開端。此後,阿佳妮的表演慾望一發而不可收,她進入了長達十年的創作高峰期,整個八十年代的法國影壇,幾乎成了她一個人的天下。1981年的曼納電影節上,阿佳妮以《四重奏》獲得最佳女主角獎。1982年,她又憑借影片《財產》在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的競爭中一舉勝出。1984年,在以影片《致命的夏天》再次獲得愷撒獎最佳女主角後,幾乎所有的法國人都將阿佳妮奉為了自己的偶像。雖然稱贊與榮譽鋪天蓋地而來,但阿佳妮並未因此洋洋自得而稍有懈怠,她的創作源泉依然不斷地洶涌迸發。1989年,在影片《羅丹的情人》中,阿佳妮把一個女性藝術家在愛情與事業的雙重摺磨下,在希望、失望與絕望的巨大反差下,最終心力交瘁、精神崩潰的心理變化闡述得淋漓盡致,她投入角色之深甚至難以自撥。在同年的愷撒獎上,她第三次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的稱號。自《羅丹的情人》後,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壇,她拒絕了《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這兩部現在看來能夠使她名利雙收的影片,沉浸在了與英國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愛情漩渦中。1994年,阿佳妮重返影壇,主演了《馬爾戈王後》,並第四次捧起愷撒獎的後冠。之後伊莎貝拉又與美國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魔鬼雙姝》不過這部影片由於好萊塢大明星的獨斷專行而並不成功。後來當記者采訪阿佳妮時問她是否有可能再次合作,她說:與莎朗·斯通合作一次就夠了。 這位性格孤傲的女演員據說與法國影壇的第一夫人卡特琳娜·德諾芙的關系也不是很好,有傳聞說當年就是因為卡特琳娜的制肘才使得阿佳妮未能因《瑪戈皇後》而得到戛納獎。
其中「羅丹的情人」和「瑪戈皇後」都非常好看,也比較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