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根據張愛玲的小說改編有沒有什麼好的電影
《太太萬歲》1947年。
《不了情》(1947年)
《哀樂中年》(1949年)
《太太萬歲》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情場如戰場》(1957年)(改編),1956年攝制,收入《惘然記》。
《人財兩得》(1958年)
《桃花運》(1959年)
《六月新娘》(1960年)
《南北一家親》(1962年)
《小兒女》(1963年)
《一曲難忘》(1964年)
《南北喜相逢》(1964年)
《紅樓夢》(為電懋影業公司所寫,分上、下集,未有拍成)
《魂歸離恨天》(為電懋影業公司所寫,未有拍成)
『貳』 張愛玲有哪些被拍成影視劇的作品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觀眾就開始在各種媒介上接觸張愛玲作品:1976年,就有電視劇《半生緣》播映,由鍾景輝監制,張之珏編導,包括劉松仁在內的一班演員演出。80年代的戲劇界有海豹劇團的《香片》(也是根據《茉莉香片》改編),林奕華改編的「進念·二十面體」劇場的《心經》,和陳冠中改編的香港話劇團版的《傾城之戀》。林奕華自己,就曾經有過8次張愛玲作品的改編經歷,被香港媒體稱為「改編張愛玲著作最多的導演」。90年代還有香港電台由洪朝豐改編、葉玉卿參與的播音劇《傾城之戀》。
『叄』 張愛玲的電影
《傾城之戀》 《紅玫瑰與白玫瑰》
『肆』 關於張愛玲的電影有哪些
你是要介紹張愛玲的電影?貌似沒有專門的,有劉若英演的話劇《她從海上來》三毛的名作《滾滾紅塵》是以張愛玲的事跡改編的,但與史實差別較大。
『伍』 《第一爐香》定檔了,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第一爐香》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改編而來的,將這部作品改編拍好才能電影也是張愛玲的夙願,這部電影講述的其實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女主角淪為男主和自己姑媽斂財的工具人,最後當女主失去價值的時候,就被他們無情拋棄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看起來還是很普通,但是也反映了很多現實的問題,如今很多年輕小姑娘也是貪婪權利和金錢而出賣自己,到頭來會發現其實都是別人斂財的工具而已,所以這部作品還是很有意義的。
《第一爐香》值得一看
這部電影的故事雖然說不上多麼精彩,但是也很有張愛玲小說的感覺,所以喜歡張愛玲小說的朋友一定會喜歡《第一爐香》這部電影,再加上有很多實力派演員的加入,相信《第一爐香》還是很受歡迎的。
『陸』 張愛玲的哪些作品被拍成電影了
李安的《色·戒》之前,張愛玲的小說已經四度被搬上大銀幕,依次是:《傾城之戀》(許鞍華執導,1984年,邵氏出品)、《怨女》(但漢章導演,1988,台灣中央影業出品)、《紅玫瑰與白玫瑰》(關錦鵬導演,1994年,嘉禾出品),《半生緣》(許鞍華導演,1997年,東方出品)。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觀眾就開始在各種媒介上接觸張愛玲作品:1976年,就有電視劇《半生緣》播映,由鍾景輝監制,張之珏編導,包括劉松仁在內的一班演員演出。80年代的戲劇界有海豹劇團的《香片》(也是根據《茉莉香片》改編),林奕華改編的「進念·二十面體」劇場的《心經》,和陳冠中改編的香港話劇團版的《傾城之戀》。林奕華自己,就曾經有過8次張愛玲作品的改編經歷,被香港媒體稱為「改編張愛玲著作最多的導演」。90年代還有香港電台由洪朝豐改編、葉玉卿參與的播音劇《傾城之戀》。
從以上影視劇改編的篇目可以看出,導演們的眼光似乎都只集中在張愛玲有限的幾個篇目內:《半生緣》、《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張愛玲自認《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有「蒼涼的人生情義」,還有「華美的羅曼斯,對白,顏色,詩意。」傅雷當年批評《傾城之戀》的一段文字——「幾乎佔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調情,盡是些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者的精神遊戲;盡管那麼機巧,文雅,風趣,終究是精練到近乎病態的社會的產物。」卻恰好成為今天人們熱愛它的緣由。
而《半生緣》,是張愛玲作品中最通俗、最激烈的一個,改編過話劇版的林奕華認為,《半生緣》里的男女主角,是張愛玲塑造過的最淳樸的人物,他們之間,也沒有張其他作品中的涼薄和算計,她第一次講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所以這個故事有最多的改編,電視劇、電影,話劇,還有歌劇。
李安選擇《色·戒》真可算是眼光老辣。這部在張愛玲小說中絲毫不起眼的作品相當「悶騷」:張平靜、節制的文筆,描述的卻是一個有時代背景、有暗殺、色誘,性與情的暗自糾葛,人性的千般復雜都暗流洶涌的故事。
張愛玲的文字魅力太強,她的文字表達的功力、小說的構思、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性格、整個小說的精緻,而且白話小說這樣寫法,以前沒有人這樣寫,她實際上把新文學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小說中描寫了種種色彩豐富的視覺影像,不易掌握,而張迷又有最挑剔的口味,對於原著有種特別的珍愛,張氏電影最容易受到張迷的批判,所以據說電影圈多年來一直有個「張愛玲碰不得」的說法。
既然拍攝張愛玲的作品要冒著票房和評論的雙重危險,為什麼華人導演卻都樂此不疲地一再挑戰?影評人陳耀成認為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投文化制度之品味所好」: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張愛玲是被談論最多的作家,無論商業上是否成功,在電影人心中,張氏作品,早已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張愛玲一直是走在我們的前面,或者說是走在她那個時代的前面。她描寫的愛情,非常符合現代人的觀念。張愛玲的小說,寫的細致而意象豐富,極富電影感。她的作品著眼於人性的復雜性。這個人性的復雜性,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復雜,不是那麼簡單地分為好壞、忠奸,這樣的兩分法是不可以概括人性的。而且她還寫出了人在特定環境中,一種超乎常理的表現。張愛玲,成為一種誘惑,一種巨大挑戰。這也許是導演們熱愛改編張氏小說的原因之一。
『柒』 張愛玲電影有哪些
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有很多,例如《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燼余錄》、《色·戒》等。
《傾城之戀》應該是張愛玲最經典的小說,原本是墮落的情場博弈,結果患難見真情,讓都市人有了真愛的幻想。電影1984年在香港上映,導演是許鞍華。
《紅玫瑰與白玫瑰》里的名句最常被大家引用:「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佟振保那樣的男人,現在也到處都是。
『捌』 誰知道有關張愛玲平生的電影,
上海往事
標簽: 內地劇場 電視劇 傳奇人生
導演: 丁亞民 演員: 劉若英 趙文瑄
上映: 2004年
中國又名: 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
劇情介紹:
該劇以文壇傳奇人物張愛玲的一生為線索,講述了張愛玲從14歲一直到74歲的人生經歷。故事採用倒敘的方式展開,從張愛玲到美國的婚後生活說起。一天,張愛玲收到國內寄來的一個箱子,裡面是母親的遺物,她睹物思人,記憶的閘門像泄洪般被撞開,隨著她的回憶,觀眾將被帶入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燈紅酒綠的上海灘。張愛玲的一生不動聲色地緩緩向大眾掀開:她如何在一個沉腐敗落的家庭成長,而至老死他鄉。
她生於上海,上海的富麗文明孕育了她;她求學香港,香港的殖民文化點拔了她;她轟動台灣,台灣的文化菁英,莘莘學子擁抱了她;她隱逝美國,客死異鄉,塵歸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所以,她從海上來,來說她自己的故事.
『玖』 以張愛玲為題材或張愛玲小說改編的的電影和電視劇有哪些
據本人所知,最耳熟能詳的是電視劇半生緣,黎明演的那個,顧曼楨和沈世鈞的愛情糾葛,當然還有翠芝和叔惠
然後是傾城之戀,比較老了。
se戒,是電影,梁朝偉、湯唯和王力宏演的,很不錯,只是完整版的有點小顏色,哈哈
其實樓主大可以自己網路搜,放這邊問,人家也是搜了告訴你。
回答滿意否???樓主,我的算詳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