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電影阿巴斯作品《橄欖樹下的情人》全新DVD 兩種中文字幕和法文字幕
《橄欖樹下的情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HjizOfgVyg-IEPoGw2-_Q
《橄欖樹下的情人》是由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出品的伊法合拍愛情電影,由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執導,海珊·萊扎伊、塔赫莉·拉德尼婭、默罕默德·阿里·科沙瓦茲等主演,於1994年12月2日在西班牙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大字不識的窮小子如何堅持不懈的追求心儀姑娘的故事
『貳』 戈達爾所說的「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阿巴斯」這句話應該如何看待
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阿巴斯。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是亞洲影壇為數不多的可以稱之為大師級的導演,也是伊朗新浪潮電影的領導者,他在艱苦的拍攝環境下對生命進行無限的禮贊,用新現實主義的表現形式來記錄生活流的情節,開放式的劇情,舒緩的鏡頭,即興式的表演和非職業演員的選用,他一手把伊朗電影推向世界舞台。
在《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和《橄欖樹下的情人》所組成的「村莊三部曲」中,阿巴斯將鏡頭對准了偏僻的鄉村,講述具有伊朗本土特色的故事,引導觀眾進行思考,賦予了影片詩一般的意境。
影片場景基本都是在車上度過,窗外風景不斷變換,電影並沒有交代巴迪想自殺的原因,也沒有說明最終巴迪的選擇,就彷彿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個片段進行展現,巴迪在開車途中,人來人往,每個人都只能在別人生命中走過一段然後下車,導演將攝影機放在汽車上,鏡頭隨著汽車而晃動、記錄,使得影片真實的質朴,非職業演員的選用讓影片有一種生活流的戲劇性,一方面極力靠近真實,另一方面又讓觀眾意識到鏡頭的存在,融合了戲劇與虛構,就好像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片一樣,通過對生活中某個情節的加工再創造,讓影片既有真實的能觸動人心的地方,又並不艱澀枯燥,在這樣的影片中,每個人都能拋下浮躁,認真思索,並在最終被觸動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縱觀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影片,沒有曲折的情節,也沒有精緻的編排,但是影片所傳達的感情卻能讓每一個觀影人深深感受到,他用自己對於祖國、對於生命、對於電影的熱愛賦予影片深切的人文關懷,而這正是撥開一切技巧影片最本質應該傳達的內容,大道至簡,最簡單的往往是最美的,這種美,能夠跨越一切,不是嗎?
『叄』 跪求好心人分享24幀2017年上映的由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導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24幀》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jkOXdYvQEi-EiFyDj3uxQ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伊朗、法國
語言:無對白
上映日期:2017-05-23(戛納電影節)
片長:114分鍾
又名:廿四格(港)、24格(台)、二十四格、24幅畫面、二十四幀、24Frames
這是二十四段每秒二十四格的電影真理,也是饋贈給世人的遺願紀念。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在靜態攝影與動態影像之間,百轉千回、細細探尋,也搭建起兩種藝術表現形式間的關聯。下起雪來白茫茫一片的林地,炊煙裊裊升起的村屋,鳥兒振翅飛過原野,鹿與牛緩步遷徙橫越,世間萬物在阿巴斯靈動詩意的凝視中,每一個按下快門瞬間的之前與之後,都隨著景框里的窗框樹影搖曳,天馬行空地流轉時光,在影格與影格之間,梳理電影的本質。
「電影始於葛里菲斯,止於阿巴斯。」這是法國新浪潮大導演高達對阿巴斯電影美學的贊譽。從攝影出發,拓延影格之間的空隙,《24格》發想自阿巴斯個人收藏的照片,歷經三年的時間與伊朗技術團隊合作,運用數位影像工具,以3D動畫、擺拍的方式,重新想像這些畫面的前世今生,與其創造出來的情感觸動。攝影與電影之間反覆且親密的追尋與叩問,一曲溫柔而綿長的影像詩
『肆』 阿巴斯的電影回顧
1995年8月3日至13日,最早將阿巴斯的電影推上國際影壇的洛迦諾電影節舉辦阿巴斯電影回顧展,首次放映了他從影以來的全部作品。電影節組委會在當年7-8月號的法國《電影手冊》雜志上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回顧展廣告,其中用了這樣一句話評價阿巴斯的電影:這位天才的伊朗導演創造的影像標志著當代電影每年都在登上一個新的台階。同時,該期《電影手冊》(總共114頁)還以48頁的篇幅全面介紹了阿巴斯和他的所有影片。
廣告或許難免會有誇大或不實之詞,但那時阿巴斯的名聲確實如日中天。雖然90年代剛剛過半,阿巴斯就已被認為是90年代世界影壇出現的最重要的電影導演。(1)這個大膽看法源於歐洲,但很快就擴展到了整個西方,塔倫蒂諾、庫斯圖里卡、吉迪古安、克拉比什、克萊爾·西蒙、戈達爾等歐美著名導演都對阿巴斯傾注了極大熱情,尤其是向來喜歡發表駭人聽聞的言論的不協導演戈達爾,據說在戛納電影節看了阿巴斯的影片後公然宣稱?quot;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基亞羅斯塔米!
(2)在當時的西方影壇,這位東方導演的名聲甚至超過了同樣受到西方推崇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件事跟戈達爾有關。1994年,戈達爾給紐約影評人協會寫了一封書面謝詞,婉言拒絕該協會頒給自己的電影獎,同時譴靚了美國人將基耶洛夫斯基的成就置於基亞羅斯塔米之上的做法,為這位伊朗導演在美國遭到的冷遇鳴不平。
(3)戈達爾的此舉在美國影評界引起強烈反響。不久,由阿巴斯編劇、擔任過他的副導演的賈法爾·潘納西執導的《白氣球》(榮獲1995年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在美國的藝術影院上映後,不但贏得廣泛好評,而且創造了伊朗電影在美國的票房紀錄,阿巴斯的名字也開始真正為美國觀眾所認識。
除上面提到的馬克馬爾巴夫和帕哈西之外,當代伊朗的著名導演還有瑪索德·賈法利·約扎尼,基亞努什·阿亞里,普朗·德拉克山德赫,拉克斯坦·巴尼一伊特邁德,納賽·塔吉瓦伊,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自學成才的阿巴斯在提攜年輕電影導演方面不遺餘力,甘為年輕電影人做嫁衣,為他們策劃影片、當剪輯、寫劇本,以致有人說阿巴斯在當代伊朗電影界扮演教父角色。
(1) 戈德弗雷·切西爾《提出問題的電影--論阿巴斯·基耶羅斯塔米的電影》,美國《電影評論》雜志1996年第7-8期,中文(林茜譯)載《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本文作者是美國影評人,主要為《紐約時報》和《觀眾》雜志撰寫影評。
(2) 勞拉·穆爾維《基耶羅斯塔米的不確定原理》,英國《畫面與音響》雜志1998年第6期,中文(梅峰譯)《世界電影》1999年第3期。我在寫作本文時受到切西爾和穆爾維兩文很大啟發,下文引用他們的話均來自這兩篇文章,恕不一一註明,僅在引文前後予以標明。另外,兩文均已譯成漢語,我在引用時參照原文略作了些許文字調整,將人名片名等與本文進行了統一。
(3) 參見戈達爾致紐約影評人協會主席阿爾蒙·懷特的一封信,刊登在美國《電影評論》雜志1995年3-4月號。另外,根據切西爾的觀點,戈達爾更喜歡基亞羅斯塔米朴實的人道主義而不是基耶洛夫斯基的詭詐的神秘主義。
(4) 斯戴伐尼·谷代《櫻桃的滋味與桑葚的味道--評<櫻桃的滋味>》,法國《電影前台》雜志1998年4月號,總第471期,中文見本期《當代電影》。
(5) 伊朗青少年教育發展協會(一般簡?quot;卡努恩,西文拼音為Kanun),是在伊朗王後的倡議下於60年代創辦的教育機構,不久即獲得政府的財政資助。該機構沒有繪畫、陶藝等許多部門,成立於1969年的電影部很快成為後起之秀。1970年,阿巴斯的第一部影片在伊朗兒童電影節獲獎,卡努恩從此成為伊朗著名的電影製作機構。1979年伊斯蘭發生革命後。伊朗第一部送往國外參加電影節的影片就是該機構出品的,當代伊朗許多電影導演的影片都是在這里拍攝的。
(6) 阿巴斯《阿巴斯自述》,法國《電影手冊》1995年第7-8期,總第493期,中文(單萬里譯)見本期《當代電影》,本節中的引語除特別註明的以外,均引自此文。
(7) 阿巴斯《電影沒有護照--阿巴斯談<隨風而去>》,梯也里·於斯和塞爾日·杜比亞納采記,法國《電影手冊》1999年12月號,中文(單萬里譯)見本期《當代電影》。
(8) 參見《基耶羅斯塔米特寫--阿巴斯訪談錄》,菲利普·羅帕特采訪美國《電影評論》雜志1996年第7-8期,中文載《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林茜譯)1997年第1期。
(9) 指電影畫面的聲帶信號,放映電影時一般是不投射到銀幕上的。
(10) 李一鳴《感受威尼斯》,載《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11) 參見《何以填補感情的空洞--評<脫衣舞場>》(《當代電影》1998年第6期)。在《脫衣舞場》中,伊格揚認為人類的感情如同一個空洞,又像是一個難以填滿的黑洞,用以物代物的方法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在他的下一部影片《美麗的翌日》91996中,他所竭力描寫的也是這樣一個巨大的黑洞,影片據以改編的小說題銘中引用的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更森的話也許更能說明他拍攝此片的意圖:由於菲薄的天賦和語言的束縛,人類的心靈學會了虛無,虛無是一種力量,它能使世界煥然一新。
(12) 歐瑪爾·海亞姆(1048-1122)曾出任宮廷太醫和主管天文方面的職務,也寫過一些四行詩(類似中國的絕句),但生前不以詩人而聞名,直到19世紀其詩作被翻譯成英文才得以大量傳播(中國在1928年出版了郭沫若從英文轉譯的海亞姆詩集,題名《魯拜集》)。
(13) 同(4)。
(14) 阿巴斯《立方體的六個面--阿巴斯談<橄欖樹下>》,米歇爾·西蒙和斯特法內·谷代采訪法國《正片》雜志1995年2月號,總第408期。中文見本期《當代電影》。
(15) 阿巴斯在自己電影創作中對海亞姆的參照始於《生命在繼續》,他也從當代伊朗詩人的作品中獲得創作靈感,如《哪裡是我朋友家》參照了詩人蘇赫拉比·塞佩赫里的作品,《隨風而去》的片名本身就取自女詩人福路·法羅克赫扎德的同名詩歌。
(16) 同(13),契瑪羅薩(1749-1801),為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17) 法拉比電影基金會(The Farabi Cinema Foundation)是一個非官方的電影機構,成立於1983年,旨在促進伊朗電影文化的發展。
(18) 本節中有關伊朗新電影的情況可參見:勞拉·穆爾維《基耶羅斯塔米的不確定原理》的伊朗之春一節;法國《正片》雜志1991年10月(總第368期)上發表的一組總題目為阿巴斯與伊朗新電影的文章;法國拉魯斯《電影辭典》(1995年版)中的伊朗電影條目;伊朗電影資料館編《伊朗電影:1979--1984》。
(19) 參見戈德弗雷·切西爾《伊朗電影現狀》,美國《電影評論》雜志1993年3-4期。
『伍』 如沐愛河到底講了什麼
年逾80的隆史(奧野匡飾)是一名退休的大學教授,雖然學識淵博,飲食無憂,但衰老與孤獨讓他倍感難耐。某日,他通過約會俱樂部叫來與亡妻容貌十分相似的年輕女孩明子(高梨臨飾),一個通過援交賺取學費的女大學生。為了招待女孩,隆史精心准備了美酒佳餚。
可是明子也許太過疲累,又或許因無法鼓起勇氣直面突然從鄉下來訪的奶奶而煩惱多多,來到隆史住處沒有多久她便兀自睡去。一夜無話。次日清晨,隆史駕車送明子去她的大學上課,偏偏卻撞見女孩的男友紀明(加瀨亮飾)。
紀明將隆史誤認為明子的祖父,老人將錯就錯應對下去,交織著各種情感的對話,將這三個有著巨大年齡差距卻同樣倍感迷惑的都市人引向了未知的方向。
(5)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隆史
隆史,,80歲,是一名退休的大學社會學教授,雖然學識淵博,飲食無憂,但衰老與孤獨讓他倍感難耐。隆史找到與亡妻容貌十分相似的明子來排解孤獨,與其保持著「過家家」般的「祖孫」關系。
2、明子
明子是一個年輕漂亮,端莊,很聰明的社會學女大學生。為了籌集學費貸款,她晚間就會變身為高級援交。明子與隆史的亡妻容貌十分相似,很受隆史照顧。奶奶的突然造訪,讓明子很不安,她亦對其奶奶十分冷漠。
3、紀明
紀明是明子的同學,也是明子的男朋友。但他與明子的戀人關系很不穩定,當撞到隆史送明子到學校後,將隆史誤認為是明子的祖父。他是一個不夠成熟的大男孩,發現女友和隆史的關系後,砸碎了隆世家的玻璃。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如沐愛河
『陸』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導演的文藝電影, 你都看過幾部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1987][劇情][伊朗] 櫻桃的滋味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1987][劇情][伊朗]
鏈接: https://pan..com/s/1NxN0kHidT3iezrDVRpRPZg
櫻桃的滋味
鏈接: https://pan..com/s/1SBaW6hzdX8_hd3YAhbPQjA
『柒』 合法副本的介紹
《合法副本》是由人造眼發行的劇情電影,於2010年5月19日在法國上映。1該片由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執導,朱麗葉·比諾什、威廉姆·西梅爾共同主演。2該片講述了一名英國作家和一個經營美術館的法國女子在義大利小村莊邂逅的故事。
『捌』 你最喜歡的三部阿巴斯電影分別是哪三部
我最喜歡的三部阿巴斯電影分別為:《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橄欖樹下的情人》,《櫻桃的滋味》。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孩子純真的心靈之光
導演: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主演: 巴比·艾哈邁德·波 / 艾哈邁德·艾哈邁德·波/ 科達·巴和·迪范
劇情看點:
為了一本錯拿的筆記本,小小少年在蜿蜒的鄉間山路上來回奔波,從天亮到天黑,一路遇見的大人、種種困難都告訴他,「你找不到的,回家吧」。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世界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交錯和碰撞,而我們的小主人公以自己的天真執著堅持到了最後一刻。
這可能是阿巴斯所有電影中情節最簡單的一部,主角試圖自殺的原因、生活背景一概沒有交代,阿巴斯完全用他擅長的長鏡頭段落和深景深鏡頭,不著痕跡地表現人物心理和故事的發展。
最後,開放式的結尾和劇組人員的出鏡再一次跨過真實和虛構的邊界,在觀眾和電影之間造成一種奇妙的抽離感。這部電影也讓阿巴斯折桂當年的戛納電影節。
『玖』 一個男的載著另外一個男的 ,手裡拿著花,是什麼電影
《特寫》是伊朗British Film Institute 公司1990年發行的電影,由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導演並擔任編劇,莫森·瑪克瑪爾巴夫領銜主演。
講述了一個失業的油漆工假扮著名導演穆赫辛·馬克馬爾巴夫,取得闊綽的阿漢卡赫一家信任,向他們借錢拍片被抓之後,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就此案展開了紀錄片似的跟蹤調查。
『拾』 有哪些推薦的伊朗電影
1,《籌款風波》
《籌款風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執導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薩蕾·巴亞特主演,於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2017年6月,該片獲得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2,《德黑蘭:愛之城》
《德黑蘭:愛之城》是阿里·賈比爾安薩里執導的劇情電影,弗魯格·凱哲貝格里、貝納茲·賈法里等參演,於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三個人近中年、對生活感到幻滅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著能在這個從未真正接納自己的城市中尋找到愛情的故事。
3,《計程車》
《計程車》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於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紀錄片。由賈法·帕納西執導並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輛黃色計程車行駛在德黑蘭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種各樣的乘客坐上車,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機的各種問題。
4,《推銷員》
《推銷員》是由阿斯哈·法哈蒂執導,沙哈布·侯賽尼、塔蘭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電影,於2016年5月21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一對年輕夫婦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場與前房客有關的事故卻將他們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馬鞍的男孩》
《背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劇情類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花錢僱傭另一個窮男孩為他到處駝東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