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評價奉俊昊導演的電影《寄生蟲》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還是非常的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影片中也正是通過“寄生”的形象來描述家庭與社會的黑暗和光明。
《寄生蟲》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這部電影圍繞一個住在半地下室的四口之家展開。兩個父母失業,一對孩子也輟學。一個四口之家唯一的收入就是給披薩店拿微薄的報酬。直到有一天,兒子在即將出國留學的朋友的推薦下,通過欺騙的方式來到英語的富家子弟家庭輔導女兒,所謂的家庭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後,原家庭司機被設計離開,由父親代替,而原管家被以同樣的手段辭退。而不是這個四口之家,她的母親忠淑,成功地進入了朴總統家的別墅,從而解決了賺取利息的問題。起初,基宇渴望找到一份新工作,於是去了上流社會的朴總統的別墅面試。從進門開始,他就見證了震撼寬敞的獨棟別墅,時尚現代的建築風格給他強烈的精神沖擊。同時心中慾望的種子開始播下,最後,家族終於成功“寄生”了朴總統別墅的上層家族。
『貳』 如何評價奉俊昊
奉俊昊是極其會講故事的導演。
編導合一創作習慣也使我們能相對不受過多干擾,比較清楚的討論他的個人特色。
一、毀滅型悲觀主義小人物之友。
1、社會性題材
社會學專業出身的奉俊昊非常傾向選擇與生活貼近的故事題材,挖掘現實生活本身的戲劇性來折射社會現實。
●《綁架門口狗》,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壓力被狗引爆後的鬧劇。
●《殺人回憶》,各國都常見的女性受侵害事件。
●《母親》,小葯材店老闆娘母性的善惡相對論。
●《influenza》,不良青年進化史。
●《雪國列車》,封閉車廂社會學。
2、人物去英雄化
主人公大多是社會底層人士,具備小人物式猥瑣感。反傳統角色設定。
●《漢江怪物》,反傳統父親形象,塑造痞子氣男主。
●《母親》,反傳統母親形象,塑造黑化母愛。
●《殺人回憶》反傳統警察(正面:高大全救世主。反面:蠢笨無責任感。)形象,塑造正負面皆有的飽滿警察。
●《雪國列車》,反傳統「救世之星」,男主有黑歷史,性格也並不堅毅。
3、從社會之苦到人之苦的諷刺
●不割裂人物與社會的責任,不將單一地所有責任推給體制與外部。進行對體制和人物本身的雙重諷刺,強調人物與環境共同作用。全面批判的過程中不偏袒某方。
《漢江怪物》,諷刺美帝,諷刺韓國體制無能。
《南極日記》,諷刺人的宏大理想與事實對比的可笑,諷刺困境中的人性。
《殺人回憶》,諷刺安全體制,諷刺小人物本身性格的自我矛盾,同時表現對自己國家的憂慮。
【《雪國列車》,在他之前的電影中相對較為清晰的正反雙方基礎上進一步模糊了邊界。
尤其注意:它 並非是很多人所說的「反體制」,甚至與傳統的同類片比較還帶有相對意義上為體制辯護的成分。
在傳統電影中,反抗者通常都遭受了毫無原因的非人壓迫,但在此片中這種不公的壓迫帶來的正義感被弱化。甚至沒有正義方——反抗者的動機是並不光明的。
因為反抗者是依靠 Wilford提供避難所與食物才得以倖存的(注意:是直接的施與,而非反抗者付出勞動換取報酬的交易。),所以雖然施恩者對受惠者待遇並不高,但那個前提仍然 給反抗者本身帶上了很嚴重的「得了便宜賣乖」的嫌疑。
奉俊昊這次依然沒有站在所謂的底層或高層任何一邊,片中雙方行為的動機都是合理的,所有人的行為幾乎都是出自於趨利避害的本能。
在片中甚至明顯地展現了末節車廂人的無知與非理性。海洋館壽司店旁,黑人母親 Tanya和列車部長 Mason的對話就能展現出兩者對於「合理控制——平衡」的認知差異。
Wilford 對 Curtis所說的那一大段話是洗腦,也是真心話。
而這種過度反抗的後果,就是整個世界的崩壞。
總的說, 這次表達的主題是體制的宏觀穩定與部分人利益的矛盾—— 沒有人覺得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即 「體制內沒有贏家。」 】 ●不劃分絕對意義的好人與壞人,塑造立體人格, 人物極少「主角光環」附體,不開掛,不賦予人物神性,徹底回歸人性。
這也是他電影壓抑感的來源之一。
【上面這點是針對他的大部分電影。但 《雪國列車》例外。 男主出現了嚴重的「主角光環」附體,人物雖然也是有黑歷史的善惡兩面兼備的領導者,但是並 不立體,並 不飽滿—— 沒有任何站得住腳的理由能解釋他憑什麼成為救世之星,憑什麼他就能得到那麼多人的信任。 】
●不動過多惻隱之心,不給人物過多善意。奉俊昊電影色調大多色調冷峻,比較愛好使用長鏡頭+斯坦尼康來提升情緒上的真實感。且熱衷於毀滅其他電影中常用於承載「希望」的存在。列個表。
《殺人回憶》女學生。
《漢江怪物》小蘿莉。
《母親》援交少女。
《綁架門口狗》小狗。
《雪國列車》有意外
加上細節的步步緊逼如《母親》開頭那組的刀切鏡頭,更顯壓迫。
他的電影里沒有人能活得高興。
也正因為 1和 2提到的他所說的故事,所說的人物與我們日常所見人相近,而情節本身又及其勾人,在所以能夠產生非常強大的移情效果,令觀眾產生強烈代入感。
二、 花式故事雜耍大王。
他電影的 故事都非常扎實飽滿,邏輯嚴密無硬傷。相較朴贊郁電影視聽上的美學享受,奉俊昊帶給我們的快感更多來自故事本身。
1、反傳統——大反轉與段落反轉
傳統的犯罪片、科幻片等等,是有一個套路的,從整個電影大情節到小段落都有某種思維定式。
而奉俊昊擅長分散你的注意力,按照思維定式進行大量錯誤方向的暗示,令你陷入他誤導中的後續劇情猜測,然後拋出反定式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果。
不光是整個大故事結局令你難以猜中,甚至在單個段落內也會進行數次反轉,在你以為主角要脫離困境的時候、以為有希望了的時候突然掐死線索,令情緒突變。
例:
《漢江怪物》男主女兒的生死。
《綁架門口狗》樓道追逐戲。
2、情緒張力的刻意壓制。
●自私的懲罰:跟第 一點中的第 3小點有關,奉叔十分精準地 把握到人熱衷於推脫責任的心理。
類似於:當朋友受傷害,我們希望把傷害他的人打一頓,結果發現是他自己的錯。
我們自己犯了罪,想找借口怪罪他人,卻被綁在測謊儀上無所遁形。
而由於強烈的移情作用,觀眾下意識把自己代入了主角的情感中,會站在主角的立場上,產生「我的出發點是好的,我做的都是對的」的思維。例如《母親》出於「保護孩子」目的、《殺人回憶》出於「查找兇手」目的、《influenza》出於單純的「生存」目的,種種目的都看似有正當理由。
而奉俊昊就喜歡強調「你是錯的。」
但不管是《殺人回憶》中警察對自慰男的拷打,還是《母親》中的荒屋居住者的結局。 不論動機多麼迫不得已,總歸是為滿足一己之私而傷害他人。
觀眾(主角)在「別無選擇」而行「虧心事」時受到絕望、羞恥、焦慮等等負面情緒纏身,怨氣又不能轉嫁他人,只能自傷經脈。
說奉叔,不能不提朴贊郁,朴贊郁暴力美學雖然看似口味較重,但經過渲染後錘錘入肉帶來的大開大合式神經質是可以滿足觀眾的發泄慾望的。
而奉的暴力行為始終較為冷靜克制,盡力不做過多情感渲染。加上極少出現縱情大哭或大笑的戲。即便有,也是在「哭出來」之前就轉換場景,情緒未來得及發泄就被堵住,徹底保持封死你心理情緒宣洩點的目的。
● 節奏的掌握:
用鏡乾脆,毫不拖泥帶水是所有好導演的品質(若是沒有剪輯權的導演,那就很多是好剪輯的品質)。
而他的特別之處在於——熱衷於提前一步——即前一點提到的,情感發泄的及時卡斷。
眾所周知,好電影的剪輯,每個鏡頭一定一幀不多一幀不少,務必卡在最妙的剪輯點上。
而他幾乎所有的作品,涉及到表意性的、情緒飽滿上升的鏡頭,都會在正常電影的基礎上減掉幾幀,刻意卸掉一分力。
這一點看似微小,但正是這一點特別而精準地加強了前面所說的負面情緒帶來的滯澀感和焦躁感(男同志請腦補箭在弦上突然發現丁丁被切掉了一截的感受)。
三、商業之星。
奉俊昊是韓國票房第一導演,這方面一直玩得很溜。
他很少探討過於深邃的哲學隱喻,多注目於社會。雖然藝術風格沒有朴贊郁濃厚,但帶來的好處就是片子相對而言老少咸宜,各個文化層次的人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是專業人士和發燒友心中的「好電影」,也是進電影院吃爆米花談情說愛的人心中能值回票價的「好看的電影」。應該商業上能走得比較順。
非他導演的編劇作品我只看過一部——《南極日記》,坦白說感覺劇本欠火候,伏筆處處最後卻留了大坑,明顯不完整。不知是否導演問題,如果不是,那不排除他導演水準大於編劇水準的可能。
奉叔自編自導的作品還是很棒的。
至於演員,因為不是他主業,也沒做過多關注。
總之,奉俊昊是一個能把藝術水準和商業價值完美融合的優秀導演,這很難得,不要問我為什麼。
目前沒有發現他其他的缺點,不知是否愛太深以致障目。 希望有發現他缺點的人來跟我聊聊。
還有一些是要結合電影史的角度思考的,等我再多看點了來探討吧。。。
『叄』 雪國列車的導演奉俊昊還有哪些著名的電影作品
《雪國列車》導演奉俊昊新作《玉子》作為主競賽片將於19日亮相戛納電影節,並將於6月28日登陸Netflix,與全球觀眾見面。提到該片的導演奉俊昊也許你需要反應一會兒,但提到他的作品諸如《殺人回憶》、《漢江怪物》、《母親》、《雪國列車》,那都是赫赫有名的。
從劇本、表演、到攝影、配樂,每一個電影組成元素都令人折服。不同於別的懸疑推理類電影,《殺人回憶》對於片中懸案的線索處理得非常清晰,甚至觀影者可以預判案件的發展,因為導演並不執意於講述真相如何被挖掘,而是指向真相如何被埋沒。
『肆』 寄生蟲電影解析細節
《寄生蟲》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韓國電影了,電影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汝貞、崔宇植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全家都是無業遊民、集家族眾望於一身的長男基宇去到朴社長家裡面試補習老師的同時展開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影片的前半部分,奉俊昊告訴我們這部影片為什麼叫「寄生蟲」。後半部分,奉俊昊則又告訴我們,「寄生蟲」不止是金家四口,還另有其人。朴家的地下室里,還藏著頗驚心動魄的秘密。以這個秘密為鑰匙,奉俊昊展開了更為緊張的敘事,將「寄生蟲」和「宿主」之間的矛盾最終渲染到了極致。
電影裡面有一個很特別的細節,朴社長對妻子說,金基澤的身上有特別的味道,在車里會隱隱散發。到底是什麼味道?朴社長說,搭地鐵的時候,也能聞到這樣特別的味道。其實這說明了味道是代表窮人和富人之間的一種區別,隱喻且真實。
影片里還有很多細節都在暗示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對立矛盾。
『伍』 韓國《漢江怪物》電影主題
影片《怪物》是一部充滿政治色彩的電影,在影片虛構的故事中,來自美國的專家強迫韓國醫生把大量甲醛傾倒入漢江,最終在多年後導致怪物的出現。漢江中的怪物抓走了一個柔弱的女孩,把她放在江邊的下水道里,而她的家人則拿起武器,試圖從怪物手中把她營救出來,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卻遭遇了貪污受賄的政府官員,為了金錢出賣朋友的昔日同學,以及守在漢江邊無所作為的一大群韓國警察和軍人,女孩的祖父也不幸被怪物殺死。 此後,美國軍方宣布怪物身上攜帶生化病毒,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謊言,目的是為了以殺死病毒為名,在韓國試驗他們的生化武器。最終,生化武器沒能起到作用,女孩的家人對怪物使出了致命一擊。 本片導演奉俊昊曾執導過著名的電影《殺人記憶》,他的兩部大作,或根據真實案件改編,或純屬科學幻想,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在曲折復雜的情節之中,影射著韓國社會的諸多現實問題。
『陸』 如何評價韓國導演奉俊昊導演的電影《玉子》
《玉子》的故事發生在韓國風景秀麗的深山裡,女孩Mija一直盡心竭力地照顧著一隻性情溫順的巨獸。這只巨獸名叫玉子,她們共同度過了十年的快樂時光。其實,電影的主題基本就是環保,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拍攝的兩邊又是韓國和美國東西結合,故事既有韓國類型片的緊張刺激,又有紐約城的浮誇做作,東西文化上結合得非常好。但是在東方的故事線,除了奉俊昊是韓國人之外,看不出和韓國有什麼緊密相連;換另一個政治背景不同的東方國家和美國對戰,可能會更有說辭。比如中國,類似故事大把抓,卻沒有一個奉俊昊。
『柒』 如何評價奉俊昊導演的電影《寄生蟲》
《寄生蟲》是一部極具隱喻色彩的都市黑色童話,影片的成功不止於拿到韓影史上第一座金棕櫚,第一座奧斯卡;更多的是對普羅大眾的社會性預言與警示。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從題材上與前年大火的《燃燒》無疑,無不是揭露社會階級差距的不平等,窮人與富人之間信息獲取的不對稱。不同的是《燃燒》更文藝,更隱晦;而《寄生蟲》卻來的更直白,更現實。《燃燒》是詩,《寄生蟲》則是刀,但兩部電影如出一轍的揭開了階級撕裂後的醜陋傷疤,用血淋淋的方式一點一點地敲碎了窮人僅剩的尊嚴。基宇一家出生寒門,貧窮讓這一家子只能依靠趨炎附勢富人苟延人世,他們一家的生活准則就像基宇爸爸老金所說:「最好的計劃就是沒有計劃。因為一旦定了計劃,人生就絕對不會按照計劃來。所以做人就得沒有計劃,沒有計劃就不會有差錯。」計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同於未來,窮讓一家人失去了對未來的期盼甚至意淫。但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基宇一家接觸到了朴社長一家,這個准則得以打破,寄生蟲一家開始活在了「計劃」之中,也正是差錯的開端。奉俊昊在采訪里說:「雖然生活在一個國家和城市,但富人和窮人可能都沒機會相遇」。把差異隱藏起來,互相隔離,並用現代化的「人生而平等」理念蒙住雙眼。也正是這一物質信息的不對稱讓窮人總是會幻想著成為富人,幻想著能有朝一日能登上資產階級的殿堂,擁有富人的生活方式。就像現代都市吊絲一族,生活在8平米的出租屋,每天精緻打扮穿著價值不菲的名牌,擠著地鐵去上班,在公司辦公室吹著空調安安靜靜的忙活這忙活那,幻想著自己是富人一族,但生活與階層卻出賣了他們。窮人的逆襲,像一個自我安慰的幻想,像一則說給孩子聽的童話。可活在地下的窮人,除了相信,又有什麼辦法呢? 就像《寄生蟲》中展現的那樣,窮人與富人之間有一條通道,這個通道是狹窄的,狹窄的只留下了一絲縫隙,窮人幻想著通過這條縫隙到達富人的生活世界而富人也從這條縫隙窺探窮人的世界。老金一家就具有特殊性質,他們是蟲子,鑽過縫隙連接富人與窮人,他們一家承載著窮人階級的所有幻想,但結果卻是迎來了富人一家的「殺蟲劑」,這一劑殺滅了他們的幻想,也殺滅了他們的尊嚴。老金一家子鳩占鵲巢,在朴社長的別墅中討論著他們即將走上富人之路的泡影。在歡聲笑語中,基宇提出了要和朴社長女兒多惠結婚,計劃請人扮演自己的父母。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老金的自尊心開始動搖,自己身為人父人母卻不能出席兒子的婚禮,階級隔閡初劇加深。老金自尊心的劇烈破碎當屬寄生蟲在桌下偷聽朴社長夫婦做愛的那場戲
查看更多
『捌』 如何評價奉俊昊導演的電影《寄生蟲》
奉俊昊導演的電影《寄生蟲》評價:影片中的戲劇化沖突強烈,視聽語言高效,鏡頭畫面充滿美學上的講究。戲劇化的劇情之外,各種喜劇橋段一方面令人忍俊不禁,一方面也是創作者對社會制度和現狀的嘲諷批判。
奉俊昊則通過情節設計的強戲劇性來表達嘲諷,同時驚悚、懸疑的情節又將觀眾緊緊吸引到故事中。(新浪網評)
劇情簡介:
金基澤全家人平時以給披薩店折疊外賣盒為生,大兒子金基宇被寄託了一家人的生計希望,但是他多次參加高考仍然鎩羽而歸。在他的同學出國留學前,他讓基宇去接替他給一個富家千金輔導英語,這家人就是朴先生家。
隨著基宇應聘成功,基宇在和女主人朴太太的言談中發現女主人善良單純,對她的小兒子也非常溺愛,也因此他發現了可乘之機,編造出了一個藝術輔導師的人設,試圖將自己的妹妹介紹進來成為藝術老師。
這一家人舉家入侵朴家。兒子是英語老師,女兒是藝術老師,爸爸給男主人朴社長開車,媽媽頂替了原來管家的位置。
『玖』 奉俊昊的《寄生蟲》真的能算是「全員惡人」嗎
不算吧 只是描寫了社會形態 是一種噩夢警告 《寄生蟲》裡面位高權重的人為利益失去道德 不管別人死活 告訴現實生活我們要我們堅定人道主義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