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2016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16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發布時間:2022-08-24 07:47:54

Ⅰ 誰知道她叫什麼名字演過什麼電影

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主要作品列舉,其他請網路
復仇者聯盟 The Avengers ------- (2012)
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8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11)
鋼鐵俠2/鋼鐵人2(台)/鐵甲奇俠2(港) Iron Man 2 ------- (2010)
拿破倫和貝斯 Napoleon and Betsy ------- (2009)
聰明 Brilliant ------- (2009)
亞馬迅 Amazon ------- (2009)
其實你不懂他的心/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台)/收錯愛情風(港)/自作多情(其他) He's Just Not
鳩占鵲巢/美人心機/王室雙姝/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 ------- (2008)
午夜巴塞羅那/情遇巴塞隆納(台)/情迷巴塞隆拿(港)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 (2008) 幽靈/鬼魂/閃靈俠/幽靈奇俠 The Spirit ------- (2008)
格莫拉/俄摩拉城/罪惡之城娥摩拉(台)/我在娥摩拉的日子(港) Gomorra ------- (2008)
是,我們能 Yes We Can ------- (2008)
保姆日記/豪門保姆/豪門保母日記 The Nanny Diaries ------- (2007)
黑色大麗花/黑色大理花懸案/艷屍案中案 The Black Dahlia ------- (2006)
獨家新聞/遇上塔羅牌情人(台)/遇上塔羅牌殺手(港) Scoop ------- (2006)
致命魔術/頂尖對決(台)/死亡魔法(港) The Prestige ------- (2006)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意私情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 (2003)
迷失東京/愛情,不用翻譯(台)/迷失東京(港) Lost in Translation ------- (2003)
八腳怪/近蛛者殺 Eight Legged Freaks ------- (2002)
美國狂想曲 An American Rhapsody ------- (2001)
缺席的人/不在場的男人(台)/綠帽離奇勒索(港)/找錯兇手殺錯人 The Man Who Wasn't There ------- (2001)
幽靈世界/黐仔妹 Ghost World ------- (2001)
他不笨它是我的心肝寶貝 My Brother the Pig ------- (1999)
馬語者 The Horse Whisperer ------- (1998)
小鬼當家3/寶貝智多星3智擒四大癲王(港) Home Alone 3 ------- (1997)

Ⅱ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色·戒》 中國
評審團特別獎(並列):阿布戴-柯西胥《穀子和鯔魚》 法國;托德-海因斯《我不在那裡》 美國
最佳導演銀獅獎:布萊恩-德-帕爾瑪《節選修訂》美國
最佳男演員: 布拉德-皮特《刺殺神槍俠》 美國
最佳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我不在那裡》 美國
最佳編劇:肯-洛奇《自由世界》
最佳新人獎:Hafsia Herzi《穀子和鯔魚》 法國
未來金獅獎:《Lazona》 墨西哥/西班牙
榮譽金獅獎:尼基塔-米哈爾科夫《12怒漢》 俄羅斯
最佳技術貢獻獎(攝影):李安《色·戒》 中國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
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秋天的球》 愛沙尼亞
地平線單元記錄片獎:賈樟柯《無用》 中國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75周年特別金獅大獎:貝托魯奇 義大利
終身成就獎:蒂姆-波頓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短片獎
最佳短片金獅獎:《Dog altogether》 英國
最佳歐洲短片獎:《Alumbramiento》 西班牙

Ⅲ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共有76屆(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導致原有的影片評獎制度被廢除,改為觀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復評獎),主競賽單元的獲獎名單如下:

第一屆(1932)

最佳導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蘇聯)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化身博士》(美國)

最佳女演員:海倫.海斯(美國)《馬德隆.克勞德特的罪惡》

第二屆(1934)

最佳外國影片:《阿蘭島人》(英國)

最佳導演:吉.馬哈蒂 《入謎》捷克 約.羅文斯基《青年之戀》(捷克)

最佳男演員:華雷斯.皮萊 《自由萬歲》(美國)

最佳女演員:凱瑟琳.赫本 小婦人 (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泰雷薩旗手(義大利)

第三屆(1935)

最佳外國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幻影 (義大利)

最佳導演:金.維多 《洞房花燭夜》 (美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布郎夏爾 《罪與罰》(法國)

最佳女演員:保拉.韋塞利 《插曲》(奧地利)

第四屆(1936)

最佳外國影片:加利福尼亞的皇帝 (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利比亞騎兵隊(義大利)

最佳導演:傑克.弗德 《弗蘭德狂歡節》 (法國)

最佳男演員:保羅.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傳》(美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蓓拉 《戰斗前夜》(法國)

第五屆(1937)

最佳外國影片:《舞針的冊》(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抗擊漢尼拔》

最佳導演:羅.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國)

最佳男演員:伊密爾.詹寧斯《統治者》(德國)

最佳女演員:蓓蒂.黛維斯《紅衫淚痕》(美國)

第六屆(1938)

最佳外國影片:《奧林匹克運動會》(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空軍敢死隊》

最佳導演:卡爾.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國)馬塞爾.卡內爾《霧碼頭》(法國)

最佳男演員:李思利.霍華德《賣花女》(英國)

最佳女演員:瑙瑪.希拉《絕代艷後》(美國)

第七屆(1939)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布納.梅西阿斯》

第八屆(1940)

最佳外國影片:《驛站長》(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爾卡扎爾之圍》

第九屆(1941)

最佳外國影片:《克魯格總統》(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鋼盔》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劇演員》(德國)

最佳男演員: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路易斯.烏爾里奇《安奈利》(德國)

第十屆(1942)

最佳外國影片:《偉大的國王》(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檳加西》

最佳男演員: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槍擊》(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克.蘇德鮑姆《偉大的國王》(德國)

第十一屆(1946)

最佳外國影片:《大地之光》(美國)

第十二屆(1947)

最佳外國影片:《罷工》(捷克)

最佳義大利影片:《悲慘的追逐》

最佳導演:亨利.喬治.格盧佐《巴黎警局》(法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費斯內《文森特先生》(法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瑪格納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義大利)

第十三屆(1948)

最佳外國影片:《王子復仇記》(英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在羅馬的陽光下》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審判》(奧地利)

最佳男演員:恩斯特.多伊奇《審》(奧地利)

最佳女演員:珍.西蒙斯《王子復仇記》(英國)

第十四屆(1949)

聖馬克金獅獎:《曼儂》(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沼澤的藍天》

最佳導演:阿.吉尼那《沼澤的藍天》(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約瑟夫.科頓《珍妮的肖像》(美國)

最佳女演員:奧麗薇.迪.哈弗蘭《毒龍潭》(美國)

第十五屆(1950)

聖馬克金獅獎:《裁判結束》(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員:薩姆.傑夫《夜闌人未靜》(美國)

最佳女演員:埃莉諾.帕克《鐵窗紅淚》(美國)

第十六屆(1951)

聖馬克金獅獎:《羅生門》(日本)

最佳義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黑夜是我的王國》(法國)

最佳女演員:費雯麗《慾望號街車》(美國)

第十七屆(1952)

聖馬克金獅獎:《禁止游戲》(法國)

最佳導演:溝口健二《西鶴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一個推銷員的死》(美國)

第十八屆(1953)

聖馬克銀獅獎:《雨月物語》(日本)《紅杏出牆》(義大利、法國)

最佳導演:亞溫.李斯《四張廣告》(美國)

最佳男演員:亨利.維爾伯特《沒有懺悔的神》(法國)

最佳女演員:莉莉.帕爾默《四張廣告》(美國)

第十九屆(1954)

聖馬克金獅獎:《羅密歐與朱麗葉》(義大利、英國)

聖馬克銀獅獎:《在碼頭》(美國)《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不要碰珠寶》(法國)

第二十屆(1955)

聖馬克金獅獎:《諾言》(丹麥)

聖馬克銀獅獎:《跳來跳去的女人》(蘇聯)

最佳男演員:肯尼思.莫爾《親情深似海》(美國)

第二十一屆(1956)

最佳男演員:布爾威爾《巴黎橫斷面》(法國)

最佳女演員:瑪麗亞.雪爾《酒店》(法國)

第七十一屆(2014)

最佳影片金獅獎:羅伊·安德森《寒枝雀靜》(瑞典)

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約書亞·奧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麥/挪威/芬蘭)

最佳導演銀獅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郵差的白夜》(俄羅斯)

最佳男演員:獎亞當·德利弗《飢餓的心》(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獎:阿爾芭·洛瓦赫《飢餓的心》(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卡昂·穆德西《錫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屆(2015)

最佳影片金獅獎:洛倫佐·維加斯《來自遠方》(委內瑞拉)

評審團大獎: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國)

最佳導演銀獅獎:帕布羅·查比羅《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編劇獎: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法布萊斯·魯奇尼《貂》(法國)

最佳女演員獎:瓦萊莉·高利諾《為你著想》(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艾明·阿爾珀《封鎖》(土耳其)

最佳新演員獎:亞伯拉罕·阿塔哈《無境之獸》(美國)

第七十三屆(2016)

最佳影片金獅獎:拉夫·達茲《離開的女人》(菲律賓)

評審團大獎:湯姆·福特《夜行動物》(美國)

最佳劇本獎:諾亞·奧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國)

最佳導演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戰爭天堂》(俄羅斯)、阿瑪特·伊斯卡拉特《野蠻地區》(墨西哥)

最佳男演員獎:奧斯卡·馬丁內茲《傑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員獎:艾瑪·斯通《愛樂之城》(美國)

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獎:葆拉·貝爾《弗蘭茨》(德國)

評委會特別獎:安娜·莉莉·阿米普爾《劣質愛情》(美國)

第七十四屆(2017)

最佳電影金獅獎:吉爾莫·德爾·托羅《水形物語》(美國)

評審團大獎銀獅獎:薩繆爾·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導演銀獅獎:澤維爾·勒格朗《傾盡所有》(法國)

最佳男演員: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員:夏洛特·蘭普琳《漢娜》(法國)

最佳劇本獎:馬丁·麥克唐納《三塊廣告牌》(美國、英國)

評審團特別獎:沃威克·桑頓《甜蜜的國度》(澳大利亞)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員獎:查理·普拉默《賽馬皮特》(英國)

第七十五屆(2018)

金獅獎最佳影片獎:阿方索·卡隆《羅馬》

銀獅評委會大獎:歐格斯·蘭斯莫斯《寵兒》

最佳劇本獎:喬·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銀獅最佳導演獎:雅克·歐迪亞《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員獎:威廉·達福《永恆之門》

最佳女演員獎:奧莉薇婭·柯爾曼《寵兒》

評審團特別獎:詹妮弗·肯特《夜鶯》

新晉演員獎:巴凱里·甘納巴《夜鶯》

第七十六屆(2019)

金獅獎最佳影片:《小丑》導演:托德·菲利普斯

評審團大獎:《我控訴》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最佳劇本獎:楊凡《繼園台七號》

最佳導演獎:羅伊·安德森《關於無盡》

最佳男演員:盧卡·馬里內利《馬丁·伊登》

最佳女演員:阿麗亞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勝利》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獎(最佳新人獎):托比·華萊士《乳牙》

評委會特別獎:《黑手黨不再是曾經》導演:弗蘭科·馬雷斯科

Ⅳ 朱利安·摩爾擔任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評審,她飾演過哪些經典的角色

近期,威尼斯電影節官方在公共平台上公布主競賽單元評審團 的名額,朱利安·摩爾擔任主席。 這一消息一經公布,眾多網友紛紛對其表示祝賀。朱利安·摩爾 能作為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的主席,她的演技也是非常的不俗。她飾演了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例如《不羈夜》 、《欲孽迷宮》 、《克洛伊》 等。

雖然朱利安·摩爾 已經老去,但是美人在骨不在皮,仍然可以從她的身形和氣質來看出她當年的美麗。小編也在此祝賀朱利安·摩爾 榮獲評審團主席這一職位,希望女神的生活和事業越來越好。

Ⅳ 電影桃姐獲得了哪些獎項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桃姐》許鞍華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桃姐》劉德華

第15屆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15屆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最佳電影《桃姐》FICC Jury Award FICC評審團獎

第1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桃姐》

第1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華語十佳電影第一名:《桃姐》。

Ⅵ 求助一份鞏俐的資料

鞏俐(1965年12月31日—),中國著名影星,是目前在世界影壇成就、地位和影響力最高的華人女星。1987年她與首次執導的張藝謀合作,在影片《紅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兒,隨著該片的一炮打響,鞏俐也被海內外廣為關注,成為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華人明星。此後,鞏俐又主演了多部具有影響力的影片,如《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等,屢獲國際大獎。曾擔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和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鞏俐也是迄今唯一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上均獲得個人殊榮的華人影星
中文名:鞏俐 外文名:Gong Li 國籍:新加坡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濟南 出生日期:1965-12-31(農歷:臘月初九) 職業:電影演員 畢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 經紀公司:澤東電影公司 代表作品:《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 主要成就:兩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兩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和平藝術家
時代周刊六十年亞洲英雄之一
2007年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美國CNN25位最偉大亞洲演員之一
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之一

人物檔案姓名:鞏俐
目前社會身份:華人女星的國際代言人,好萊塢著名演員,新加坡華人(新加坡國籍)
家庭成員:鞏力澤(父親),山東大學教授; 趙英(母親),山東大學會計; 鞏固(哥哥) ;鞏正(哥哥) ;鞏雯(姐姐) ;鞏蒂(姐姐); 黃和祥(配偶)
家庭排行:老幺
出生地址:中國山東濟南
學歷:濟南三和街小學(現在的山東省實驗小學)
濟南二中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

寫真互動網路版權許可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
生日:1965年12月31日(臘月初九)
星座:摩羯座[1]
個人嗜好:烹飪、看名人傳記
優點:不言自美、妝扮出東方女性的神韻
社會頭銜:世界明星廚師聯合會副主
個人履歷
鞏俐 雜志寫真(11張)
鞏俐,祖籍中國濟南人,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1988年她與首次擔任導演的張藝謀合作,在影片《紅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兒,影片獲得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隨著該片的一炮打響,鞏俐也被海內外廣為關注,成為首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華人明星。
1989至1990年間,鞏俐又主演了兩部張藝謀執導的影片《菊豆》和《大紅燈籠高高掛》,都是舊時代深受家族壓抑的女性形象,使得鞏俐在國際影壇取得巨大聲譽。
使鞏俐的表演邁向高峰的是1992年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片中演員賦予角色的生活實感深深打動了觀眾,秋菊和頌蓮不僅使鞏俐榮膺「金雞」「百花」雙料影後,而且在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這是大陸女演員首次榮獲國際大獎。
她與張藝謀合作的影片還有《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與其他導演合作過《霸王別姬》《畫魂》和《風月》等。她還拍了不少香港娛樂片,像《古今大戰秦俑情》《天龍八部》《唐伯虎點秋香》《西楚霸王》等。此外,鞏俐還在《周漁的火車》中突破性地飾演了文藝女青年周漁一角。
2006年,鞏俐的演藝事業再攀高峰,除與老搭檔張藝謀合作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飾演「王後」一角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之外,還進軍好萊塢,與一線大明星合作了《邁阿密風雲》,也出現在《沉默的羔羊前傳》(《又稱少年漢拔尼》)中,2010年與約翰·庫薩克,周潤發合作了好萊塢大片《諜海風雲》。


鞏俐
「全球最美東方女人」鞏俐是中國女星的國際代言人,是中國在世界影壇成就最大、地位最高、影響最為廣泛的女演員。她創造了中國影人闖盪世界影壇的奇跡。她是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華人明星。
她是中國大陸的第一位也是最耀眼的國際巨星,她是第一個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女演員,第一個代言法國化妝品品牌歐萊雅的中國女星,榮獲法國騎士榮譽司令級勛章,被《People》收錄為世界上最美麗的50個人之一,加拿大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的特別獎,第51屆戛納電影節的特邀嘉賓,被奧斯卡委員會接納為會員,第50屆柏林電影節、第59屆威尼斯電影節、第16屆東京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
因和新加坡籍丈夫黃和祥結婚,鞏俐於2008年11月8日加入了新加坡籍,引起輿論非議頗多。

Ⅶ 凱特-溫斯萊特個人簡介

]Kate的星路歷程
凱特·溫斯萊特於1975年10月5日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戲劇之家長大。1986年,她11歲,在一家電視台為某麥片公司做的廣告中,主演和「蜜糖魔頭」交戰的小女孩。當時凱特剛剛開始在瑞丁城藝術學校的演藝課程,這個選擇是受家族的影響,她的祖父母經營龐大的劇院,父母親均為舞台劇演員,甚至她的叔叔也是個小有名氣的演員。
1991年,凱特從學校畢業了,她主演了一系列舞台劇,不久,她就被電視台相中,演出了很多電視劇。17歲的時候,凱特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天堂生物》,在片中她扮演一名來自紐西蘭的女學生,被捲入一場弒母的友誼中。 接下來,凱特在《理智與情感》的試鏡中,從數以千計的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這一珍貴的演出機會,監制艾瑪·湯普森和導演李安對凱特的演技和專業精神都大為贊賞,李安還建議她練習太極和多讀奧絲汀時代的著作以幫助找到感覺。凱特自己還參加了一個鋼琴課程。
影片上映後大受好評,凱特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一夜成名。緊接著她又簽了好幾部根據傳統劇作或者名著改編的影片,比如哈代的《無名的裘德》,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等等。於是,就有了本文開篇時的「預言」。不過,這個預言不久就不攻自破了。
1997年,凱特一次次不厭其煩地向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寄上自薦書,最終獲得世紀之作《泰坦尼克號》中羅絲這一角色,她和萊奧納多·迪卡普里奧的合作創造了影史上的一個神話。凱特再次獲得奧斯卡提名,該片也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賣座的影片。
凱特最新的作品是《聖煙》,講述一個年輕的澳大利亞少女,在印度的旅行中被神秘教派控制的故事。片中的凱特舉手投足間都有股獨特的魅力,為此她又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然而,說到自己最鍾愛的角色,凱特認為還是《哈姆雷特》。有趣的是,凱特給自己的私人司機取名「約翰好萊塢」,希望他能帶領自己在好萊塢所向披靡。另外,當她失眠的時候,我心永恆是最好的催眠曲,因為,「再熟悉不過了,絕對不會被她吸引。」
一旦受奧斯卡青睞,溫斯萊特的星運似乎有了保障。但人們馬上就把她與另一英國女影星海倫娜·卡特相提並論,原因是兩人都擅長拍古典作品,而且幾乎形成固定的戲路。就在考慮是否轉而嘗試其他類影片時,《泰坦尼克號》無疑解決她所有的難題。這部轟動全球創下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紀錄的影片令溫斯萊特一下躋身國際著名女演員之列,並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生平
凱特·溫斯萊特1975年10月5日生於英國伯克郡一個演藝世家,其父母、叔叔、外祖父母都是職業演員。家庭的熏陶使其自幼迷戀表演,5歲時便參演舞台劇《處女瑪利亞》,11歲時不顧家人反對,向外婆借錢進入戲劇學校就讀,13歲開始接拍廣告。1994年被英國導演彼得·傑克遜選中,出演了紐西蘭影片《罪孽天使》,出色的表演迅速贏得多方肯定,得以於次年出演李安執導的《理智與情感》,並以此片入圍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女配角獎。1996年又被美國《人物》雜志評為全球最漂亮的50位人物之一。
1997年那部風靡全球的曠世巨片《泰坦尼克號》讓凱特·溫斯萊特一夜成為國際矚目的明星,達到其演藝生涯的顛峰。雖然再次與奧斯卡失之交臂,但她卻因此成為奧斯卡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兩度入圍者。1998年與英國導演James Threapleton結婚,2000年10月生下一女,兩個月後離婚,目前的男友為英國名導薩姆·門德斯。1999年凱特大膽出演了《性煙》一片,但卻反應平平。2001年以人物傳記片《攜手人生》中的精彩表演再度入圍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女配角獎。2004年初與金·凱瑞合作的喜劇片《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票房不是很好,《尋找夢幻島》德普的光芒又蓋過了所有人。最近幾年凱特又主演了愛情小品《戀愛假期》,頗受好評的《身為人母》。2008年凱特的新作與拉爾夫·費因斯合作的《朗讀者》和與萊昂納多時隔十年後再次合作的《革命之路》,憑借這兩部作品,凱特將2009年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女配角和女主角攬入懷中,風光無兩。
[編輯本段]Kate的獲獎情況

奧斯卡獎 Oscar

2009年 獲獎 最佳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The Reader (2008) 朗讀者/生死朗讀[1]
2009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The Reader (2008) 朗讀者/生死朗讀
2007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Little Children (2006) 身為人母/小孩
2005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暖暖內含光
2002年 提名 最佳女配角(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ris (2001/I) 長路將盡/愛莉思的情書/ 攜手人生
1998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號/鐵達尼號
1996年 提名 最佳女配角(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理智與情感/理性與感性

金球獎 Golden Globe

2009年 獲獎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Revolutionary Road (2008) 革命之路/浮生路
2009年 獲獎 最佳女配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The Reader (2008) 朗讀者/生死朗讀
2007年 提名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Little Children (2006) 身為人母/小孩
2005年 提名 最佳音樂/喜劇片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暖暖內含光
2002年 提名 最佳女配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Iris (2001/I) 長路將盡/愛莉思的情書/ 攜手人生
1998年 提名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號/鐵達尼號
1996年 提名 最佳女配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理智與情感/理性與感性

英國學院獎 BAFTA

2009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Best Leading Actress) Revolutionary Road (2008) 革命之路/浮生路
2009年 獲獎 最佳女主角(Best Leading Actress) The Reader (2008) 朗讀者/生死朗讀
2007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Little Children (2006) 身為人母/小孩
2005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暖暖內含光
2005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Finding Neverland (2004) 尋找夢幻島/尋找新樂園
2002年 提名 最佳女配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ris (2001/I) 長路將盡/愛莉思的情書/ 攜手人生
1996年 獲獎 最佳女配角(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理智與情感/理性與感性

Ⅷ 桃姐的介紹

《桃姐》是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劉德華、葉德嫻、王馥荔、秦海璐和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1。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佣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主僕情。

Ⅸ 桃姐獲了多少獎

獲獎記錄第33屆南非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桃姐》葉德嫻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桃姐》陳淑賢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桃姐》許鞍華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桃姐》劉德華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桃姐》葉德嫻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桃姐》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桃姐》葉德嫻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 費比西獎國際電影評論家協會獎 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西格尼斯特別獎、平等機會獎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桃姐》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桃姐》劉德華

第15屆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15屆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最佳電影《桃姐》(10.000歐元的獎學金)FICC Jury Award FICC評審團獎

第1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桃姐》

第1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華語十佳電影第一名:《桃姐》

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葉德嫻《桃姐》

第4屆沖繩國際電影節《桃姐》獲雙料大獎:「Peace 單元」最高大獎「海人獎」、評委會特別獎「金石獅子獎」

第9屆亞洲沃克電影獎最佳導演《桃姐》許鞍華

第9屆亞洲沃克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9屆亞洲沃克電影獎最佳男配角《桃姐》秦沛

第22屆亞洲電影傳媒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14屆亞洲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1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桃姐》葉德嫻

第1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桃姐》

第10屆巴黎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最受觀眾歡迎獎、學生評審團獎

提名獎項
2011年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提名 劉德華《桃姐》

2011年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桃姐》

2011年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提名-陳淑賢《桃姐》

2011年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提名-鄺志良/韋淑芬《桃姐》

2012年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劉德華《桃姐》

2012年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秦沛《桃姐》

2012年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提名-秦海璐《桃姐》

2012年第1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劉德華《桃姐》

電影大事記
1. 代表香港地區出戰2012年「第84屆奧斯卡頒獎禮」角逐最佳外語片獎

2.《桃姐》將於2012年3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最近華鼎獎桃姐已入圍!可能還會那很多獎!

Ⅹ 中國哪些演員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

: 第四十六屆最佳影片金獅獎(侯孝賢)《悲情城市》
第四十九屆最佳影片金獅獎(張藝謀) 最佳女演員(鞏俐)《秋菊打官司》
第五十一屆最佳男演員(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五十六屆最佳影片金獅獎(張藝謀)《一個都不少》 最佳導演獎(張元)《過年回家》
第五十八屆評委會特別獎(伍仕賢)《車四十四》
第五十九屆聖馬可最佳影片獎(田壯壯)《小城之春》 特別關注獎(陳果)《人民公廁》
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斷背山》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賈樟柯)《三峽好人》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色.戒》 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賈樟柯)《無用》
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赤壁》 《碟中諜2》《英雄本色》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銀獅獎 蔡尚君《人山人海》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 最佳女主角 葉德嫻 《桃姐》

閱讀全文

與2016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