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的意義
借用曾經看過的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一部好的電影給你更開闊的眼界,讓你更多的用腦思考,而不是單純的追求視覺刺激。電影里的哲學,比書本更有趣,比生活更明了。電影讓人類延長了近三倍的壽命,它讓人明白了許多窮盡一生都無法明白的道理。用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接受你終究平凡的現實,卻永不放棄追求理想,心地善良,熱愛生命,享受當下。也許,明白了這些,你就領悟了人生的真諦。
電影就是這樣,本人從初中就開始成了宅男,不愛打游戲,就愛看電影。怎麼說呢,好的電影真的改變了我很多,讓我從不可一世變得謙虛謹慎,讓我從浮躁變得踏實。也許就像剛才所說的,接受終究平凡的現實,卻永不放棄追求理想。拉康哲學也說,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對未來快樂的白日夢,最符合人生真諦的是,盡力活在你得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據你達成多少慾望來衡量你的生活,而該以獲得多少真誠,憐憫,理想甚至自我犧牲的時刻來衡量,因為最終衡量我們一生的是我們如何對待他人的生命。
② 觀看以紅色為主題的電影意義
通過觀看紅色影片,讓我們記住幸福生活來的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給我們換來的,特別是,抗美援朝紀錄片讓我們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不容易。
紅色影片有:
1、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運動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益、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該片於2011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最終票房約為4.12億元人民幣。
③ 你怎麼理解電影《八佰》的主題與寓意
其實就是講述了當時那個時代國人的覺醒和犧牲,網路上討論最為激烈的就是關於美化國軍和還原歷史的問題,但事實上這部電影最終想表達的主題只是犧牲和覺醒,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遞進的存在。
首先導演是從軍人內部著手,是先覺醒後犧牲,這個內容主要是從主演歐豪、姜武、張譯三個人物線來講述,這中間的變化過程描述的很清晰明了,看過的人幾乎都能明白。
而另一方面則是從來自四行倉庫的軍人和來自對岸租區著手,表達是先犧牲後覺醒的過程,從一開始來自民眾的壯烈赴死所帶來影響,這種精神深深鼓舞了整個租區和倉庫的人,於是這種精神就全面延伸開來。
電影畫面太感人了,很多畫面歷歷在目,電影是拍的很成功,票房就能證明一切,只是看完以後覺得電影裡面我們人類所面對的戰爭苦難之時,所出現的各種表現和心理反應,也不禁讓人想起一句古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④ 電影的主題有哪些
1,動作主題
動作片(Action Films)又稱為驚險動作片(Action-Adventure Films),是以強烈緊張的驚險動作和視聽張力為核心的影片類型。具備巨大的沖擊力、持續的高效動能、一系列外在驚險動作和事件。
2,奇幻主題
奇幻電影,這類型的電影都大量的包含魔法、超自然現實事件、或是幻想生物如龍、半獸人以及幻想世界如魔戒中的中土。
3,喜劇主題
喜劇片是電影的一種類型,其中主要強調的是幽默。《電影藝術詞典》對喜劇片的定義是:「以產生結果是笑的效果為特徵的故事片。
4,恐怖主題
恐怖電影,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故事內容荒誕離奇,引起恐怖。如描寫鬼怪作祟、勾魂攝魄,描寫兇猛動物噬人等等,使觀眾毛骨悚然。
5,愛情主題
愛情電影指的是那些中心劇情主要圍繞著故事主角戀愛關系發展的電影。該類電影常見的主題是,電影中的角色們基於相互間新發現的魅力而作出相應的決定。
⑤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題是什麼表達了什麼現實意義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的主題是人性與獸性的對抗。這部電影講述了派和孟加拉虎在一艘救生艇上漂流了227天後獲救的故事,他的家人在一次海難中喪生。影片揭示了人性與獸性的對抗,引起人們的深思,表達了了勇氣和毅力的故事,信仰和宗教的故事,人性和生存的故事。
在書中,真實而虛幻的海上冒險與天真,殘酷共存的人性矛盾,巧妙的契合,也激發了高潮連續閱讀的驚喜。無論是開放式結局還是小說的信仰、生存,甚至是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系,都將成為每個讀者思考的問題。
⑥ 《少年的你》在韓國重映,你所理解的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什麼
我理解的這一部的電影主題講的是關於青春期的反抗與自我認知,當然每個人的看法可能會不一樣,這也正是電影藝術的魅力之一。
電影是一個非常好的藝術載體,可以帶領觀眾們體會到各種各樣的場景,有些電影甚至可以讓觀眾感同身受,我們會把這樣的電影稱之為共情能力很強的藝術作品。
《少年的你》在韓國重映。
《少年的你》是由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青春題材的電影,當時我和女朋友也到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剛看的時候印象特別深刻,因為這一部電影反映了我們青春期的一些事情,有些情節和我們的青春期經歷高度一致,也喚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這部電影在韓國得以重映,韓國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反響也特別高,很多觀眾在電影院看得如痴如醉。
⑦ 什麼是電影,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的意義在於它的出現只是讓世界在你眼裡出現的更真實,沒有遮遮羞羞的蒙蔽與掩蓋,讓人的視角層面拓展的更加曠遠與寬闊,豐富觀影者的思維角度,使之與原生蘊存的思想、觀念得以多元交匯,收獲新生精神的啟蒙,世道艱深,誰看到的維度越多,世界在誰的眼中便越真實。
(7)電影的主題意義擴展閱讀:
1、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2、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伊留繼昂電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築設計師、猶太人潘·瓦·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⑧ 電影《楚門的世界》想表達什麼樣的主題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楚門的世界》展示了一個普通的小男人如何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著名的電視明星,但是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甚至尊嚴,成為大眾娛樂業的犧牲品。這部電影反映了人類的希望和焦慮,但也觸及了最敏感的社會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它以其現代主義的藝術風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業活動中追求利益和侵犯人權的罪惡行徑,對美國道德、人權和社會狀況的負面影響進行了強烈的諷刺。
事實上,每個普通人都是楚門。電影旨在向觀眾揭示現實世界的真相,激發人們對現實生活和個人生活狀況的重新審視和反思。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陷阱里,我們也不能放棄對我們內心現實的追求,現實中充滿了各種虛偽和幻想,但是我們不能隨波逐流,我們必須有勇氣去尋求真理,去愛生活做出堅定的選擇。
⑨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主題意義是什麼
個人覺得影片的意義重在向人們闡述什麼是自由 什麼是希望~以及我們為之而做的堅持~不放棄~~~
看了這么個影評~覺得不錯~~~~
(一) 自由是埋在心裡的一枚種子
影片中有這樣三個場景:一個是這樣的,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清晨,囚犯幹完活後,在屋頂閑散地坐著,很悠然地喝著安迪可以說是用生命換來的冰鎮啤酒,享受著溫暖悠閑的陽光,那就彷彿是在自家的屋頂上一樣,享受著來之不易的自由……
另一個場景里,在安迪打開音樂後,監獄里響起了莫扎特的音樂,高亢優美的聲音在監獄上空回盪起來,所有人,包括囚犯和獄警,在那一刻都朝向音樂傳來的方向,安靜的聆聽,忘掉了高牆的束縛……
還有一個場景,安迪經過自己的不懈地努力終於建成了當時英格蘭當時最好的監獄圖書館,囚犯可以像自由的人一樣,在圖書館里獲取監獄外自由的空氣…….
安迪所做的這一切:冒著生命的危險只為同伴爭取一段自由自在地喝酒的機會;寧可得罪典獄長和那個極其恐怖的獄警,只是為了囚犯感受到音樂里的那種自由的感覺;十幾年如一日地寫信,最終建成了一個像樣的圖書館。在安迪看來,這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兩個字,那便是「自由」。人活著不能失去自由,即便是在監獄里,也應該盡力為自己爭取自由,以為在他看來,人活著便是為了爭取自己的自由。
影片從兩個對自由的限制因素:一個是監獄;另一個便是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監獄是從肉體,身體方面來限制自由;而體制化則是從靈魂,精神上對自由的限制。影片強調的便是從精神上限制自由的體制化。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出自瑞得的話:「fi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it ,enough time passes…you get so ,you depended on them , that is institutionalized.(起初,你討厭它,然後逐漸地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後,你開始依照它,這就是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翻譯過來的意思便是:使…制度化,使…一成不變。從這解釋里可以抽象出成兩個字那便是「同化」,對一個個體來講,體制化的過程就是同化的過程,是一個個體在群體里或社會里,被大多數思想所同化的過程,而當這個群體或社會的思想不是一個多元化的空間時,這種同化的過程就變得越加厲害了。影片中一直試圖給我們展現一個被強烈體制化(同化)的世界(監獄),典獄長,獄警以及監獄里的各種制度等等,都成了這種體制化(同化)的工具。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生活在監獄里,所以也根本就無法感覺那種身體上的對自由的限制的痛苦,可這並不表明你的靈魂,精神上就是自由的。每個人不自覺地都在受到體制化(同化)的影響,沒有人能夠逃脫這種被體制化(同化)的命運。只要你現在問一問你自己:我還是不是自己以前想像的自己?我還是我自己嗎?或許你就能感覺得到了。
自由是埋在心裡的一枚種子,需要我們不時用自己思想的泉水去澆灌。影片中的安迪為了讓拯救那些囚犯,不只一次地為他們爭取到了自由的陽光。而我們呢?誰來拯救我們自己呢?我想,除了我們自己,還會有誰呢?!
(二) 希望是夢里會開的花
現時中沒有一個人可以獲取完全的自己理想的自由,但只要心存希望,我們便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影片有這樣三個相互比較的人物:
一個是老布:在監獄里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好不容易獲取了自由,可是出獄後,整日里卻生活在惶恐中,最終在極度壓抑和憂郁中,草草地了解了自己的一生。
一個是瑞得:出獄後的瑞得,也面臨著和老布幾乎一樣的心境,只是他心裡或多或少的還存在那麼一點希望——曾經答應安迪的一個承諾,最終活了下來。
另一個就是安迪,他經過自己的不懈的努力,鑽過500碼的污水管道,終於獲取了自由。在傾盆大雨里,酣暢淋漓地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幸福的張開了雙臂……
這三個場景其實是在問我們:為什麼同樣都是獲取了自由,但為什麼三個人卻會有那麼大的差別呢?
這便是由於「希望」的緣故。在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為自己的希望努力著——每天晚上都要用那個小錘去挖瑞得認為幾百年也挖不穿的牆壁。而對瑞得和老布來說,他們早就放棄了希望,以為在他們看來希望只能讓自己更痛苦,甚至認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
影片中安迪對希望作了很好的詮釋:「forget that there are … place … in the world that are not made out of stone, there is something … inside … that they can not get to … that is hope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的確,正想安迪所說的,監獄的高牆可以束縛住我們的身體上的自由,甚至於體制化的東西可以束縛住我們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棄。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沒有生氣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
希望是夢里會開的花,帶著夢,帶著希望,才能擁抱明天。
(三) 用荒誕詮釋自由和希望的關系
影片出現了好些看似非常荒誕的場景:監獄里的圖書管理員老布,最終獲取了自由卻自殺了;黑人瑞得好幾次滿懷希望地想被保釋出去,卻總是失敗了,在最後一次,當他完全失去希望的時候,卻保釋成功;老布用顫抖的雙手放飛了自己收養的小鳥,小鳥回歸了自然,獲取了自由,而老布自己卻極不願意回到社會里去……
影片試圖用這些看似荒誕的場景來問我們:什麼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什麼是希望,希望和自由之間到底有怎麼樣的關系……
自由是什麼?人的自由不同於動物,小鳥回到了自然,它便獲取了自由;而人呢?人的自由肯定不同於動物,人是有思想的動物,人類的自由便是一種思想的產物。
影片在告訴我們,自由是以希望為前提的,你沒有希望,沒有對希望追求的勇氣你便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嚴格來說,一個是很難達到自己理想中的自由。但這並不是說就要放棄對自由的爭取,而且這種爭取的過程就是一個人的一生。我們將這種對理想中的自由的渴望寄託在自己的希望之上,於是,自由和希望就聯系在了一起。在我看來,影片似乎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主旨。
(四) 自由和希望的完美結合的結尾
影片的結尾是這樣的:湛藍的天空下是蔚藍的廣闊的大海,沙灘邊是一條小船,兩個老朋友終於在陽光明媚的海濱相逢,彼此都很愉悅地相互微笑著……
這樣的結尾寓意卻是非常深刻的。湛藍的天空和蔚藍廣闊的大海象徵著理想中的自由;而那艘小船和兩個老朋友的微笑則寓意對未來美好的希望。這樣的結尾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就是因為它將自由和希望完美的融合在了,並且一起呈現給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