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末代皇帝電影主題思想

末代皇帝電影主題思想

發布時間:2022-08-28 06:54:34

1. 《末代皇帝》講了什麼

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1988年,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創音樂等九個獎項。

角色信息:

(1)愛新覺羅·溥儀,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從小自我尊大,沒人管教。三歲登基當了宣統皇帝。辛亥革命後被廢除。幾經輾轉後他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扶持上台的「傀儡」,1945年,他又成了蘇聯紅軍的俘虜。最終改造成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

(2)婉容,作為溥儀的正統皇後,她具有貴族的血統,接受過西方教育。溥儀一心想復辟清朝,對她不管不顧,使她自甘墮落,吸上了鴉片,和溥儀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3)文綉,一個從封閉走向自由的代表。以照片入選皇妃,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宮,以便大婚時跪迎皇後。她家原來只是一個沒落的滿清貴族,她自己也是一個很封閉的女人,但是後來接受了新的知識和觀念,意識到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終於爭取到和溥儀離婚,迎來了自己的自由。

(4)庄士敦,1919年,英國教師庄士敦作為溥儀的外籍老師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土敦任教的4年裡,他備受溥儀的敬重,師生情誼深厚。後來跟隨溥儀逃亡天津並一直照顧到1931年。

(5)監獄長,戰犯管理所所長,照顧溥儀並幫助溥儀改造自己的思想,有著極大的熱心和耐心,然而在文革的時候他被紅衛兵迫害批鬥,溥儀認出他並想幫助他,卻被紅衛兵一把推到地上。

2. 三道大門之下,溥儀被推著往前走,《末代皇帝》究竟在表達什麼

其實主要還是想表達在朝廷衰敗的那種時刻,整個社會以及領導者的一些反應,用來督促人們努力發展。

3.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末代皇帝》有何特別為何受到如此追捧

因為這部《末代皇帝》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一代人,先不說這部影片斬獲了多少個奧斯卡獎項,光是說到中國人的情懷,那麼將其重新修復再次上映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末代皇帝》這部影片,是由三家公司,分別為義大利、英國和中國的電影公司共同製作而成的,而導演是赫赫有名的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由香港著名影星尊龍領銜主演。

二、影片的主題內容

關於這個影片的介紹,僅僅只有一句話:

這是一部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影片確實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但是影片獨特的拍攝手法展現出來又不僅僅是這些。它體現出一個巨型王朝在沒落且走向終結之時的垂死掙扎,相當令人震撼。總之,要是有機會,還是要去看看這部影片,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

4. 如何評價電影《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一部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導演的傳記電影,講述的是我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一生,影片表現了社會的復雜和人性的扭曲,溥儀的一生就是扭曲的一生。

本部電影以倒敘的獨特手法來描述,影片一開始就是溥儀作為戰犯被押回中國,他感到此行危機重重,甚至有可能會失去生命,因此,他躲在衛生間中想要自殺,在自殺之前,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

溥儀三歲的時候,就被慈禧太後從醇親王府接進了宮中,自此,成為了最後一位皇帝。但是,此時的溥儀還真真的就是一個小孩子,不知道皇帝這個位置到底好還是不好、不知道應該怎麼面對滿朝文武,而且,這些在他看來還不如小小的蟈蟈好玩。當然,溥儀也不需要怎麼處理朝政,他只需要乖乖的當個傀儡就行了,一切有慈禧太後和大臣來處理。

溥儀慢慢的長大了,可以成婚了,有了自己的妻妾,但他還是只能當個傀儡,不能插手朝政。再後來,清廷被滅,他也從皇帝變為庶人了。這時候的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完全不能接受自己不再擁有皇帝的身份,從而開始了復辟清朝的道路,為此,他與日本合作,成為了偽滿洲的「皇帝」,成為了日本的傀儡。

與此同時,他也與自己的妻子越行越遠。日本侵華終究失敗了,溥儀逃到了蘇聯,被蘇聯政府抓住,後又被遣送回國,這又是影片的開始。溥儀自殺沒有成功,後被改造,改造成功後又被放了出來,和普通人一樣生活著。

5. 求詳細列一下《末代皇帝》電影的歷史背景和歷史重要事件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4

6. 觀《末代皇帝》有感300字

寫作思路: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即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我想說,看完這部電影後,最大的感覺就是恍如隔世,我彷彿就像溥儀那樣經歷了60餘載的人生,從清末登基,到偽滿登基,再到建國後的思想改造,60年彷彿白駒過隙,回顧起來歷歷在目,然而,都像是一場夢。

終其前半生,溥儀都在皇權籠罩下不得逃脫。小時候被困在紫禁城,長大後被困在新京長春,皇帝這個名號就像是一條麻繩,把他捆綁得緊緊的。

我又想起溥儀小時候,周圍的太監都是這么教育他的:你是皇帝,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那是一個皇權達到頂峰的時代,整個紫禁城都被一片昏黃的封建氣息所禁錮。在這種近乎變態的教育下,小皇帝自然就會生出一副極度自尊自大的性格。

然而,他做了大半輩子的皇帝,卻幾乎沒有掌握到什麼實權,終究只是個傀儡,先替清朝背黑鍋,再替日本人背黑鍋。他做著那個主宰者的夢想,卻終究無法企及。

電影中的那個蟈蟈是個喻示,在一開始的時候,它滿身青綠。在電影的最後,溥儀拿出了他曾經藏在龍椅下面的小籠子,小紅領巾打開籠子,蟈蟈爬了出來,早已變成了一身枯黃(先不談什麼科學不科學)。蟈蟈被關在籠子里一生,得不到自由,當它重見天日的時候,那位曾經做了大半生皇帝夢的人,早已化身成蟈蟈了。

7. 為什麼說《末代皇帝》是難得的佳片

本片主要通過插敘來不斷反映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悲劇的一生。經歷過中國的不同階段,他所感受的是物是人非和重復離別。而電影通過很多設計來表現和豐富末代皇帝的人物形象。

1)本影片主要講訴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從三歲起登基做皇帝,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小時候實則聽命於皇後太監老臣們,後來成立偽滿洲國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像個木偶一樣過著工具人的前半生。最後在撫順戰犯管理研究所思想改造,開始學習過普通人的生活。1959年特赦,他再次進故宮的時候,就要買票了,那曾是他的家啊!

4)本人很喜歡一句話:「我們都像魚缸里的魚,想說很多話,卻變成一連串的泡泡.....」,完美地照應了溥儀作為一個「傀儡的前半生。本可以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孩童,卻被告知自己必須坐上皇位;想做一個真正的皇帝,卻發現自己只是一個符號象徵;嘗試創立一個國家,又被當作民族罪人。全片不斷出現的「Openthedoor!"流露出了溥儀的憤怒和無力,雖然溥儀有血有肉,但在歷史的長河裡,他已被歸類為傀儡皇帝。

8. 淺析《末代皇帝》中溥儀的多重悲劇命運

文|夢夕辰

《末代皇帝》真的是一部很老的片子,老到播出至今已有30餘年,老到影片的色彩已然不夠明亮,可是這些依舊抵擋不住這部片子的鋒芒。

從古至今,有關皇室題材的電影一直層出不窮,但卻沒有一部能夠像《末代皇帝》那樣給我如此大的震撼。

《末代皇帝》也是第一部獲得中國政府允許進入故宮拍攝的西方電影,整部電影長達3小時37分鍾,由義大利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所執導。

其實說起這個我就很悲觀,並且是越欣賞這部電影,我就越悲觀,這部電影里涵蓋的東西很多,多到我幾乎一下子講不完,不管是從藝術表現形式上,還是從整部電影的構思上,都有太多的講究了,而這些竟然都是出自於一個西方導演之手。

簡單來說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悲劇性的一生,但事實上,僅用一句話是無法將這部電影的涵義表達出來的。

溥儀的悲劇性體現在當他只是一個3歲孩子的時候,被迫當了大清的皇帝;當他渴望做一個真正的皇帝時,被迫告知皇宮之外早已天下大變;當他想逃離皇宮時,被迫關在紫禁城內寸步不離;當他抱有一線生機想要"復國"時,卻淪落為勾結日本的戰犯;當他心如死灰,一並攬下所有罪責時,卻沒想到有一天竟獲得了自由。

溥儀的一生都在被動著向前,當他脫下皇帝的外衣時,真正的他才顯現出來。

276年的大清朝,曾經囚禁了他,卻也有著他童年樂趣,如今只能以一名遊客的身份參觀的紫禁城,以及他皇帝的身份,一切恍如一場夢,夢醒時,便結束了。

歷史 的變遷、命運的無奈、人世的無常,溥儀本人,承載了太多。

他是大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但又何嘗不是 歷史 的囚徒,從皇城到戰犯管理所,或許對於溥儀來講,他所嚮往的一直都是自由。

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來探討一下溥儀的悲劇命運。

電影一開始,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映入眼簾,隨之鏡頭轉到1950年的那個冬天,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

在車站的候車室里,溥儀走進一間屋子,屋子裡的陳設沒有一點生機,就如同溥儀此刻的心境一樣,他本想著就這樣離開這個世界,卻被救了下來,浮現在溥儀腦海中的是他的前半生。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紫禁城是溥儀悲劇命運的開端,也是貫穿他一生的關鍵環節,躲也躲不掉,逃也逃不開。

那一年,他才3歲,他一心想要父親帶他回到家中,但是從此伴隨他的只有紫禁城的青磚紅瓦,他跌下統治地位的時候年僅6歲。

他的悲劇命運來自於他身份的矛盾,他即是大清的皇帝,在 歷史 洪流中占據著不可磨滅的地位,但他卻沒有掌過一天國家政權。

他一心想要逃離皇宮,去往心心念念的西方,卻如同身陷囹圄,不得自由。

溥儀真正的成長在哪?在他的乳娘被送出宮的那一刻,將溥儀對於乳娘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賴全部切斷,而他即便是拚命地追在轎子後面,也終究闖不出那一道宮牆。

第二次溥儀要出宮,是因為他的生母死了,他想出宮看自己的娘親一眼,誰知又被擋了回來。在宮內他是皇帝,可就連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早已不是皇帝。就在這里,他把那隻養了好久的小白鼠摔死了,死了就不用再被困,死了何嘗不是一種自由。

從來沒有人問過他的意見,他想出皇宮時,被囚於宮內,在他毫無准備之時,又被迫出宮。 當他走出紫禁城的那一刻,城樓上插上一面軍旗,所有人都在歡呼,意味著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皇帝制度被推翻了,從此一個新的時代到來了。可是溥儀心裡卻沒有什麼波動,他不知道這一切對於他來說意味著什麼。就像當初他聽說自己已經不是皇帝時,嘴裡一遍又一遍念著的那句:我不明白。

1924年,溥儀被趕出皇宮,終於以為自由將至,卻被日本關東軍蠱惑欺騙,企圖復國,成為了偽滿洲國的傀儡元首,再一次身陷囹圄,一關便是14年。

溥儀本來是亡國之君和叛國罪人,最後卻又成為了改惡從善的典型,他的前半生命運無疑是富有悲劇性的色彩的,但是又不能簡簡單單將溥儀這個人定性,這便是他的矛盾所在。

溥儀十五歲那年,同時迎娶了皇後婉容和淑妃文綉,他的婚姻悲劇也由此拉開了帷幕。

婉容相貌秀麗,思想也頗為先進,溥儀對她也有些好感,只是討厭無法自己做主選擇妻子,並且那個時候溥儀還小,對情愛之事並不了解。

後來,溥儀被趕出皇宮,去往天津,婉容竟染上吸毒,並與他人生下孩子。

而淑妃文綉,在出宮之後接觸到了外界一些新的思想,不願意同婉容共侍一夫,頂住了諸多壓力,與溥儀離婚,獲得了自由。

在《末代皇帝》中只講述了溥儀的這兩位夫人,但據說溥儀一生共娶了5位夫人,與前四位都是悲劇婚姻,而第五位妻子因為是溥儀自己選的女人,二人感情融洽,也算恩愛,在一起度過了五年時光。

遺憾的是,溥儀一生無子。

但是不管溥儀的愛情是不是悲劇性的,也體現出了,溥儀對自由戀愛的嚮往。

只不過從小和乳媽過於親密,無論是生理還是心裡都對乳媽產生了強烈的依賴,以至於他自己都分不清什麼是愛。

自古以來,對 歷史 人物的評說都離不開 情感 ,不管什麼時候,愛情都是寶貴的,讓人喜,也讓人憂。

溥儀的一生經歷了辛亥革命,清朝滅亡,五四運動,軍閥割據,抗日戰爭,文化大革命一系列 歷史 事件。

或許有人會說溥儀幸運,因為沒有幾個人能親身感受 歷史 ,但是一個出生在封建 社會 的人,要一步步走向共和,一個自小受西方觀念影響的人,要在改造中一點點轉化自己的思想,一個被人伺候慣的人,要在工作中獲得衣食住行,這個過程的復雜與艱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在戰犯管理所中,溥儀被要求交代自己的罪行,他一直生活在回憶與現實的交織里。從他的回憶里我們也可以看到,溥儀的回憶也是有選擇性的,他更願意回憶起一些對於他來說美好的記憶。

他的第二位老師庄士敦與他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一方面將一些西方的觀點傳遞給溥儀,另一方面也給我們這些看客的心裡一絲絲安慰。

在庄士敦的陪伴下,溥儀學會了騎自行車,戴上了眼睛,希望能夠自己做主成了婚,不想再逃跑而是要反抗,所以割了辮子,將太監全部遣散,學會了打網球。

雖然溥儀在之前一心想要逃出皇宮,可是馮玉祥違背優待清室的條約,將溥儀趕出皇宮,這是溥儀不能接受的。

沒有了權利,又被挖了祖墳,溥儀與國民政府討公道,卻一無所獲。所以他想要復國,更想要報仇,在對國民政府絕望的時候,日本對溥儀又拉又捧。

溥儀同意了,1932年,溥儀從天津去了東北,成為了傀儡,這也就有了"叛國罪"。

對 社會 的不滿,也是造成溥儀悲劇性命運的原因。

在戰犯管理所中,溥儀回憶自己去東北這一段記憶時是說,日方綁架了自己,他知道這不是事實,但在他的內心深處,也不想承認自己叛國,他覺得自己那個時候是身不由己吧。不是日方綁架了他,是 社會 現實綁架了他,可說出來,誰又能信呢?

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大一些,我們可以看出來,在很多悲劇性的作品中,其中的 社會 背景無一不發生在動盪之時。新舊交替的時代,舊事物總是要被新事物所取代,你不甘也好,意圖改變也好,難免不受到沖擊和碰撞,人的命運便不由得自己了。

如果可以選擇,溥儀也寧願待在那深宮一輩子吧。

若是他真的在那悠悠高牆之中一輩子,也就沒有今天的《末代皇帝》了。

變遷不管要經歷多少波折,總歸是前進了。

溥儀的苦難、掙扎、抗爭、反省和轉變引發了巨大的悲劇感,我們在為其嘆息的時候,其實也能從更深的層次上感受到人世無常和命運的無奈。

相比於幼年時期和青年時期生活的暗淡與囚困,溥儀晚年的處境還是比較平順的,他也接受了自己,接受了時代。

在影片的末尾,溥儀去到那個曾經的家,曾經的牢籠,如今卻只能買票才能進入的地方。

面對問他是誰的小男孩,溥儀笑著說:自己以前就住在這里。並且從太和殿的龍椅背後拿出了一個蛐蛐籠子。

這個籠子第一次出現是在溥儀登基的那天,這個籠子困了他太久,如今終於可以放下了,這一刻,他才是真的自由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溥儀的悲劇命運不單單是他個人的,其背後蘊含著 社會 矛盾和 歷史 矛盾,一切都不可避免,既讓人唏噓惋惜,卻又無可奈何。

夢夕辰,教育學碩士,高考報考志願填報師,學業規劃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特殊教育教師,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9. 如何評價《末代皇帝》

個人來說整部劇還是可以的。

從電影意象上來看,牢籠和門的反復出現,其實可能預示著這個片子真正將到的是自由與束縛的主題。溥儀生在一個外在紫禁城,內在皇權的牢籠之內,這是大家為他打造的。他一開始總想要出去看看,獲得自由,大家卻不讓。但等到真的有一天,他被迫離開了這個牢籠,卻發現自己內心在乎的,是這個他童年時代拚命想要掙破的——即自己皇帝的身份。所以當日本人找到他時,他放下自由的生活,心甘情願的走向了偽滿洲國的皇宮,重新被關了起來。但隨著日本戰敗,一切成為了泡影,他作為戰犯被關進監獄,但他仍覺得自己是皇帝,執意要擔負起日軍犯下的所有罪行。漫長的生活後,當他被放出來時,不管是被迫、被監獄長感召或是自願,他終於平靜地放棄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他用一角的門票重新回到了紫禁城,拿出蟈蟈放出來,臉上卻充滿了釋懷的微笑。因為此時他已經和蟈蟈一樣,從自己皇帝的身份中爬了出來,終於自由。

遺憾的是,他那時候距離生命的結束也不遠了。

閱讀全文

與末代皇帝電影主題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