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像構成元素主要有哪些內容
林格倫講:「一個鏡頭的結構要受無數因素的支配,不過這些因素總起來可分為三個主要項目:第一是主要形象本身的運動和形式;第二是攝影機和主要形象的相對運動和位置;第三是照明主要形象的方法。」
波布克講:①、膠片本身──各種不同底片的性能和特徵;
②、構圖──在一個畫面內每一個視覺元素的位置;
③、照明──每一個場面的照明性質和質量。
我們從六個方面講:①、構圖
②、景別
③、角度
④、運動
⑤、照明
⑥、色彩
(六個方面其實是互有關連的,如構圖,我們第一節「電影影像的構圖」中主要討論的是在一個畫格中每一個視覺元素的位置。其實它當然還包括照明、色彩等元素。我們之所以把它們分成六個方面,主要是為了講述上的方便。)
第一節、電影影像的構圖
影像結構的基本組織單位是「鏡頭」。而鏡頭實際上還可以再分,即「畫格」。
一個鏡頭是由無數的畫格組成的。(電影每秒24格)。
本節我們討論的構圖其實就是畫格的構圖。
我認為:處理好一部影片中的「構圖」元素,起碼應考慮以下三點,或稱三原則,即:①美學原則;②主題服務原則;③變化原則。其中,「美學原則」、「主題服務原則」是就單個畫格的構圖而言。而「變化原則」則是就整個一部影片的構圖而言。
一、美學原則
電影是一門藝術,所以它的構圖首先要美,要「藝術」。換句話說,就是要具有視覺上的美感,使人看起來舒服,看起來好看。
怎樣使一個畫格的構圖具有視覺上的美感?我覺得它不應該僅僅理解為:畫格中所拍攝的內容都是一些美好動人的景物:青山,綠水,鮮花,美人……畫格中拍攝的內容美,──即「拍什麼?」僅僅是畫格具有美感的一個方面,它不是全部,還有比它更重要的,就是──「怎麼拍?」。「怎麼拍?」──即不同的拍法,它可以使美的東西拍出來不美,它也可以使看來平常的東西,拍出來之後,看起來好看。「怎麼拍?」是一個形式美的問題。這一節中,我們主要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要使一個畫格的構圖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影響的因素很多,諸如:光線、色彩、影調層次、虛實對比、遠近對比、大小對比,高低對比等等。這是一門專門的攝影構圖的學問。我們不能在這里一一細講(光線、色彩我們後面講)。我們僅從創作的角度講幾個應該注意的問題。
【(解釋)主體與陪體:
①、主體、陪體不能理解為甲在畫格中大,乙在畫格中小,甲就是主體,乙就是陪體。
②、主體、陪體不能理解為甲在畫格中居前景,乙在畫格中居後景,甲就是主體,乙就是陪體。
③、主體、陪體區分的關鍵是看它們在畫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體,作用小的是陪體。】從創作角度講,一個畫格中的構圖具有形式上的美感,應做到以下幾點:(待續)
⑵ 電影畫面有哪些常見的構圖方法
電影畫面構圖其實有很多種方式,攝影師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畫面的成分位置。我們所說的是通常情況下的構圖方式。遵循了平衡原則,由導演指引目光到對比最強區域。構圖過程中要注意的是:人們習慣從左到右觀看,所以右比左重,上比下重。如果影像重心低,畫面會平穩很多。單獨個體會比群體顯得重要,畫面傾斜要比畫面水平更具有張力。
我認為觀影者應該適當了解一些構圖的原理,這有利於進一步理解電影,雖然說導演設置鏡頭時所造成的情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舉個例子,即使你不知道這個構圖是居中構圖,你也會很清楚這個人重要。但是有些鏡頭就不好感覺出來,例如《踏雪尋梅》中殺人那一段鏡頭是傾斜的,不細看不會發覺,除了一些敏感的人會覺得不舒服。這種不舒服就是導演通過影像傳達出來的。
⑶ 構圖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畫面均衡,黃金分割,尋找線條,追求簡潔。
⑷ 電影海報設計把握什麼原則
1、一致原則
我們需要面對這樣的一個事實:設計海報就象設計其他任何圖象藝術一樣,很容易造成混亂。攝影師?所拍的東西未能令人如意。文案人員?他們不到最後一秒都不能定稿。市場營銷人員?他們每兩分鍾就改變一次主意。
在整個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必須對整個流程有一個清晰的順序並能夠一一落實。海報設計必須從一開始就要保持一致,包括資料的選用、大標題、相片和標志等。一旦沒有統一,海報可能會變得混亂不堪,讓人難以瀏覽下去。所有的設計元素必須以適當的方式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協調原則
無論是協調的構圖或不協調的構圖都能夠使海報的版面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因為打破均衡會產生一種緊張的氛圍。對於小孩子來說,我們知道要讓他們遠離那些傾斜的樹木、岩石、傢具或梯子等這些具有潛在危險性的東西。
3、延續性原則
當一個設計師應用延續的方式設計,作品中的對象組成一起,引導觀眾去到另一個位置上。這個方法一般採用線性效果來達到。當我們看到一條線時,我們的眼睛本能地就會跟隨著它,想看看這條線會去到哪裡。
這個方法可以使海報中的圖片引導觀眾的眼睛去到我們所要傳達的信息或品牌上。但如果我們不是用圖片,而是用文字構成的圖形,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關於電影海報設計要把握什麼原則的內容,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頁面排版、網站設計、圖形處理等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平面設計的素材及技巧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⑸ 影視畫面構圖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構圖有4個基本要素,分別是主體、陪體、前景和背景。
1、主體。
拍攝主體,是拍攝者想要表現的拍攝對象。一張照片的好壞與否,先看照片的主體是否明確,最好是讓觀眾一眼就能發現拍攝主體。
2、陪體。
陪體是照片中用來襯托主體,還兼顧著平衡畫面的作用。如果主體是紅花,那麼綠葉就是陪體,畫面中只有主體會顯得畫面空曠,畫面失調。當然,要表現一個人漂亮,安排一個醜人在旁邊就能突出其漂亮。
3、前景。
攝影的前景主要有三個作用:增加畫面層次感、引導觀眾視線和烘托主體。
在拍攝風光照片時,增加地面前景或用近處的樹枝形成框架前景,可以明顯增加畫面的層次感,拉長畫面縱深。
4、背景。
背景可以交代環境特點,在拍攝人文攝影題材時,背景對於烘托畫面主體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拍攝旅行照片時,一般也需要讓風景出現在畫面中,交代拍攝地點和環境特徵,一般照片中的人物作為主體,風景作為背景。
構圖關鍵要點:
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如此重要,所以要盡可能去突出拍攝主體。
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淺景深來虛化拍攝背景,簡化畫面效果,從而突出拍攝主體。具體操作可以選擇開大光圈、靠近拍攝,能夠獲得很好的虛化效果,條件允許的話利用長焦鏡頭也是ok的。
還可以藉助對比的手段來實現突出主體的目的。如色彩對比,萬綠叢中一點紅,綠葉襯托,突出花朵;如明暗對比,舞台聚光燈下的人物;大小對比,用人的身高表現建築物的高大。
⑹ 電影海報設計遵循哪些原則
對齊
最常見的對齊樣式是左對齊、右對齊和居中對齊。在電影海報設計中,對齊的法則經常被使用,尤其是文字的對齊,文字是電影海報除圖形之外最重要的元素,文字往往包含不同層級的信息,沒有對齊的文字信息往往會使觀看者失去閱讀耐心,引導閱讀的功能也不復存在。
比例
比例美是電影海報基本具備的要素之一,電影海報的文字和圖形兩大主要元素在版面中所佔的比例需要符合比例美的原則。常規電影海報往往以圖形為主,圖形占據畫面大部分空間,文字一般所佔比例較小,文字和圖形一般需要找到適合的空間來進行布局,以符合比例美。
統一
統一主要是指各種設計元素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有機聯系,從而實現視覺上和心理上的連貫。統一,是為了使設計的主題突出,風格一致,達到版面的整體完整。版式設計的統一主要包含色調上的統一、字體風格的統一、圖形樣式的統一、圖形和文字在風格上的統一等。
對比
對比,就是將相同或相異的視覺元素進行有意識區別、配置的構圖方式,使之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對比是版式設計中重要的視覺表現手法之一。在版式設計中常見的對比關系有字體的對比、圖形的對比、字體和圖形的對比等。電影海報在版式設計中,對比是最常用的法則。
留白
留白就是版面中沒有配置任何文字、圖形的空間。它對突出主體、渲染氣氛有重要作用。在電影海報設計中,留白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電影海報一般都有很多內容需要傳達,按理畫面應該越滿越好,但滿的代價,有時候往往與設計師的初衷相背離,往往會給觀看者造成視覺疲勞,觀看者也很難抓住海報想要傳達的內容。
關於電影海報設計遵循哪些原則,環球青藤小編就和您暫時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網站設計、頁面排版、圖像處理方面比較感興趣,希望分享的這篇文章可以給您的學習或工作提供幫助。如若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平面設計的素材及技巧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⑺ 攝影構圖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攝影構圖的基本原則:均衡與對稱、對比和視點。
1、均衡與對稱
均衡與對稱是構圖的基礎,主要作用是使畫面具有穩定性。均衡與對稱本不是一個概念,但兩者具有內在的同一性——穩定。穩定感是人類在長期觀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種視覺習慣和審美觀念。因此,凡符合這種審美觀念的造型藝術才能產生美感,違背這個原則的,看起來就不舒服。均衡與對稱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比例關系。平均雖是穩定的,但缺少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美感,所以構圖最忌諱的就是平均分配畫面。對稱的穩定感特別強,對稱能使畫面有庄嚴,肅穆,和諧的感覺。比如,我國古代的建築就是對稱的典範,但對稱與均衡比較而言,均衡的變化比對稱要大得多。因此,對稱雖是構圖的重要原則,但在實際運用中機會比較少,運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覺。
2、關於對比
對比的巧妙,不僅能增強藝術感染力,更能鮮明的反映和升華主題。 對比構圖,是為了突出主題強化主題,對比有各種各樣,千變萬化,但是把它們同類相並,可以得出:
一是形狀的對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細。
二是色彩的對比。如:深與淺,冷與暖,明與暗,黑與白。
三是灰與灰的對比。如:深與淺,明與暗等。
3、關於視點
視點構圖,是為了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的中心點上。視點是透視學上的名稱,也叫滅點。 要把視點說清楚,還得從視平線,地平線,水平線這三條線上說起。
視平線就是與眼睛平行的一條線。我們站在任何一個地方向遠方望去,在天地相結或水天相連的地方有一條明顯的線,這條線正好與眼睛平行,這就是視平線。這條線隨眼睛的高低而變化,人站的高,這條線隨著升高,看的也就越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是這個道理。反之,人站的低,視平線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
按照透視學的原理,在視平線以上的物體,如:高山,建築等,近高遠低,近大遠小;在視平線以下的物體,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遠高,近寬遠窄,向上伸延左右兩側的物體。這樣,以人的眼睛所視方向為軸心,上下左右向著一個方向伸延,最後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點,消失在視平線上,這就是視點的由來。 照相機的鏡頭就是根據人的眼睛和透視學的原理設計的。光圈好比人眼的瞳孔。瞳孔隨著光線的明暗收縮或放大,所以用照相機拍出的東西和人眼看到的東西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某種意義上講,用照相機拍出的東西比人眼看到的更為准確。
⑻ 判斷一幅好的電影畫面構圖必須要符合哪些審美標准
評價照片1、照片虛不虛(不是指為了突出主體而做的虛化)2、是否有內容、有神、有新意3、是否有一個主題或想表達的意義4、表現形式是否新穎獨特5、構圖(構圖優美舒服,而不要太在意什麼九宮格、黃金線)6、光線(曝光是否准確,為藝術化而做的過曝和欠爆不在此列)7、角度(如果用大家都能看到的角度去看就不成功,別人沒有在這個角度看過而你在這里拍攝了,這就是很好的角度)8、影調9、色彩的運用是否得當10、後期製作是增加了還是弱化的圖片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時,注意體會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畫面的那個角落。這需要一些訓練。非常值得訓練訓練。同時問自己幾個問題: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體?2. 吸引我眼神的是什麼?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麼?為什麼?4.主體聚焦和曝光正確嗎?如果不是,有沒有理由要虛焦,在這幅照片里這樣做是否有必要?5. 背景聚焦清楚嗎?曝光正確嗎?如果沒有,對這幅作品時有利還是不利?6. 主體和背景的顏色看上去自然嗎?如果不自然,對照片有利還是不利?7. 照片看上去很平還是有些(景)深度?真實嗎?不真實的話,對照片有利還是不利?8. 主體在照片中的位置是不是特別吸引人,或者這樣構圖分散了你的注意力?總的來說,這樣構圖對照片有什麼樣的影響?9. 圖片所要表達的或是要沖擊的表現出來了嗎?10. 照片剪裁的寬些或者緊些有沒有幫助?拍攝角度不同會不會有幫助?11.你的評論能否給原作者一些特別的反饋,幫助他提高作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