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風雲兒女演員表
《風雲兒女》演員表 :
陳秀雯
翁家明
袁詠儀
嚴寬
『貳』 聶耳信息
『叄』 求 影片 風雲兒女的簡介 急急急急......
《風雲兒女》
1935,電通影片公司出品,許幸之導演
《義勇軍進行曲》從此響徹雲霄。
東北流亡青年詩人辛白華曾對貧苦少女阿鳳充滿同情,然而又一度墮入離婚少婦施夫人的懷抱,聞知同鄉好友梁質夫犧牲在抗戰前線,這才與已經成為歌女的阿鳳殊途同歸,重逢於抗日的戰場前沿。影片編劇壯懷激烈,然思想主題稍嫌外露;許幸之初執導筒,技藝相對稚拙;袁牧之有千面人之稱,但台詞卻有話劇痕跡。影片主旨顯然不在兒女情感,而在時代風雲。尤其是它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吹響了抗戰時代的進軍號角,讓當年的電影觀眾熱血沸騰。「九一八」後,青年詩人辛白華與朋友梁質夫從東北流亡到了上海,剛剛離婚的施夫人對辛白華很有好感,白華也深受施夫人吸引。白華的二樓住著少女阿鳳和她的母親,她們得到了白華和梁質夫的幫助,不久阿鳳的母親病逝,白華很同情她就把阿鳳送到學校讀書。梁質夫因受到朋友牽連被捕入獄,白華躲到了施夫人家,被施夫人帶到青島遊玩。阿鳳加入了歌舞班也來到青島演出,她演出的《鐵蹄下的歌女》仍沒有使白華走出安逸生活。梁質夫出獄後北上參加抗戰,不幸犧牲,白華聽到好友犧牲的消息後毅然離開了溫柔鄉走上了抗戰前線。
『肆』 聶耳是怎麼死的
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4)電影風雲兒女女主角擴展閱讀:
聶耳原名聶守信,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裡境況困難。聶耳該上三年級了,學校立刻就要開學,但是哪有錢交學費買書呢,媽媽悄悄把聶耳爸爸在世時最喜愛的八音鍾賣了。
學費有了著落。可書費呢,開學那天,小聶耳拉住媽媽的衣角說:「媽媽,我有書了。」他從書包里拿出兩個訂得整整齊齊的本子。媽媽翻開本子一看就呆住了。
聶耳用香煙盒紙工工整整地抄了兩本,一本國語,一本算術。貧寒的生活絲毫沒有影響他對生活的熱愛。他家有一位鄰居姓邱,是位木匠,閑暇時喜愛拿一枝短笛坐在門口吹。
那美妙的旋律時而像天上的雲彩一樣悠揚舒緩,時而像森林裡的小鳥一樣活潑跳躍。年幼的聶守信陶醉不已,忍不住跑到邱木匠家,跟他學習吹笛子。
聶守信很聰明,學得很快,在他的影響下,兩個哥哥也跟著一齊學。之後,他們用壓歲錢買了一枝竹笛和一把二胡。從此他的家就樂聲不斷,常引得路人停下腳步聆聽。
之後,聶守信又學會了拉二胡、彈三弦和月琴。在學校,他是學生音樂團出色的小指揮,在他家居住的胡同,他又是街坊兒童小樂團的熱心組織者。
中學畢業後,聶守信被雲南省立師范學校錄取。一天,他親眼看見殺害了三位革命者,還割下他們的頭,挖出他們的心,暴屍示眾。聶守信對此感到無比憤怒,他開始思考民族的命運。
並加入了共青團。由於參加革命活動,他被當局列入黑名單,無奈離開家鄉去了上海。這一年,他剛18歲。初到上海,他在一家雲南人開的商號里當伙計。
一天,他在報上看到了「明月歌劇社「招收學員的廣告,想到自己從邱木匠那裡受到啟蒙至今,一向沒有機會投身藝術,便立刻跑去報名。
主考人是音樂家黎錦暉,他見這個年輕人身上洋溢著奮發向上的熱情,又有音樂基礎,立即錄取了他。在歌劇社,聶守信很快就成了首席小提琴手。
由於他的耳朵個性敏銳,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之後,他乾脆改名叫聶耳。「九一八」事變後,國家危難,歌劇社的節目仍然是風花雪月。
聶耳認為年輕人不應沉迷於靡靡之音,離開了歌劇社。不久,他結識了詩人田漢,參加了革命音樂組織。
他開始為電影和戲劇創作主題曲和插曲,《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之歌》、《畢業歌》,一首又一首明快有力的歌曲從他心中湧出,沖擊著中國人麻木怯懦的心靈。
1935年,由田漢和夏衍等人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需要一首主題歌,田漢寫好了歌詞,負責譜曲的聶耳看到歌詞後激動不已,他在自己的房間里忘我地投入了創作。
時而在鋼琴上彈奏,時而用手在桌子上打拍子,時而在地板上走來走去,樓下的房東太太差點把他攆出去。譜好之後,導演許幸之被那激昂有力的旋律深深打動。
但是他覺得結尾不夠有力,歌曲原來的結尾是「前進!前進!前進!」在他的推薦下,聶耳把它改成「前進!前進!前進進!」變得更有氣勢了——這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演藝圈的「拚命三郎」: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庄」在昆明的總部雲豐商行正因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刊登在《申報》上的招生啟事引起聶耳的注意。每月能掙十元津貼,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
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正因緊張而發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性歌舞團。
陣容雖然不大,但是正因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牆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忙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
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
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於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
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小老師」與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裡懂什麼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
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必須能學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
他要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拚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齊。
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台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於製片商節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
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雲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麼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塗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
他善於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
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麼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於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伍』 風雲兒女的劇情簡介
辛白華是個詩人,他有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學生梁質夫,兩人都是東北人。「九·一八」爆發以後,他們兩人從家鄉出來,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們一直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辛白華和梁質夫的二樓住著生活十分貧苦的少女阿鳳和她的母親,辛白華和梁質夫非常同情她們母女,並且時常幫助她們。後來,梁質夫因和革命者有關系,被捕入獄。而辛白華卻和富孀史夫人墮入了情網。剛剛離婚的少婦史夫人對辛白華很有好感,白華也深受史夫人吸引。阿鳳的母親去世了,白華很同情她就把阿鳳送到學校讀書。無依無靠的阿鳳到了歌舞班,經常去各地演出。梁質夫被釋放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北,梁質甫參加革命,英勇抗敵。白華躲到了史夫人家,被史夫人帶到青島遊玩。阿鳳所在的歌舞團到青島演出,遇見了辛白華。看了阿鳳演的《鐵蹄下的歌女》後,辛白華受到很大的震動,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但是還是沒有擺脫開愛情的束縛,那股熱情又冷卻了下去。最後,梁質夫在抗敵的戰場上犧牲了,辛白華得知這一消息,終於拋棄了以前那種享樂的生活,走上了抗敵的最前線。
『陸』 有關田漢,聶耳,徐悲鴻,梁思成,電影《風雲兒女》的資料
《風雲兒女》是1935年由許幸之執導,田漢、夏衍編劇,袁牧之、王人美、談瑛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於1935年5月24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只顧享樂的詩人辛白華最終因為摯友梁質夫的犧牲而投入抗戰的故事。
『柒』 田漢和聶耳的介紹
一、田漢
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壽昌,乳名和兒,筆名有田漢、陳瑜、伯鴻、漢兒倚聲、首甲、紹伯、漱人、陳哲生、明高、嘉陵、張坤等。男,漢族,湖南省長沙縣人。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編劇、小說家、詞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文藝活動家,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創作歌詞的歌曲《萬里長城》的第一段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田漢早年留學日本時曾自署為「中國未來的易卜生」。1968年,田漢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於獄中。
二、聶耳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聶耳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7)電影風雲兒女女主角擴展閱讀:
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義勇軍進行曲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英勇的東北人民組成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的搏鬥。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接著,日軍把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國華北。1933年1月,日軍攻佔山海關,3月熱河全省淪陷。之後,日軍又大舉進攻華北的長城各關口,廣大的華北地區遭到了侵略者鐵蹄的蹂躪。
面對日本侵略軍的囂張氣焰,國民黨當局採取不抵抗政策,從1933年到1935年,與日本簽訂了《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等喪權辱國的協定,使中國東北和華北的大片國土淪陷到侵略者手中。廣大的愛國民眾發出怒吼:「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在民族存亡的嚴重關頭,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號召全國同胞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全國救亡運動的新高潮。眾多的左翼作家以戲劇、電影和歌曲等藝術形式,宣傳抗日救亡思想,號召全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
左翼戲劇的重要組織者和領導人、共產黨員田漢,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期間,創作了幾十部抗日題材的戲劇、電影和歌曲,成為救亡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家。1935年1月,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抗日影片《風雲兒女》,田漢在寫影片故事梗概的時候,為片中的主人公創作的長詩《萬里長城》擬寫了最後一節詩稿,即「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後來,它被作為影片的主題歌詞,即《義勇軍進行曲》。
得知這首歌詞後,青年音樂家、共產黨員聶耳主動要求為之譜曲。聶耳於1935年3月中旬開始創作《義勇軍進行曲》,3月底寫成初稿並唱給朋友們聽,經過修改,4月下旬將定稿交給電通公司。《義勇軍進行曲》就這樣誕生了。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