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有沒有以阿克琉斯為主角的電影
《特洛伊-木馬屠城記》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約3000年前的古希臘,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奧蘭多.布魯姆飾)愛上了斯巴達國王(布蘭登.格雷森飾)的妻子海倫(黛安.克魯格飾),並把她帶回了特洛伊。斯巴達王又是嫉妒又是憤怒,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布萊恩.寇克斯飾),請求他的幫忙,阿伽門農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於是藉此機會建立了一支希臘聯軍以討伐特洛伊。在這支聯軍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喀琉斯(布拉德.彼特飾),桀驁不遜的阿喀琉斯並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進發,是在為自己的名譽而戰,而在影片中,我們將會發現,最終決定了他的命運的,是愛。
詳情點擊:http://ke..com/view/1737369.htm
2. 有關阿喀琉斯的電影有哪些
古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子,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勇士,他雖然號稱刀槍不入,卻有一個致命之處———自己的腳後跟。後來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喀琉斯殺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因而惹怒了赫克托耳的保護神阿波羅,於是太陽神用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腳後跟,送了這位勇士的命。 這就是至今流傳在歐洲的諺語「阿喀琉斯之踵」的來歷。任何一個強者都會有自己的致命傷,沒有不死的戰神,是這個神話告訴人們的一個道理。 相關的電影有《特洛伊》,《奧德賽》
3. 這是什麼電影主角好像有布拉德皮特
《特洛伊》,這個是女主海倫,黛安克魯格演的。
簡介:
故事發生在約3000年前的古希臘,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奧蘭多·布魯姆飾)愛上了斯巴達國王(布蘭登·格雷森飾)的妻子海倫(黛安·克魯格),並把她帶回了特洛伊。斯巴達王憤怒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布萊恩·寇克斯飾),請求他的幫忙,阿伽門農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於是藉此機會建立了一支希臘聯軍以討伐特洛伊。在這支聯軍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喀琉斯(布拉德·彼特飾),桀驁不遜的阿喀琉斯並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進發,是在為自己的名譽而戰,而在影片中,我們將會發現,最終決定了他的命運的,是愛。他愛上了天真而倔強的女祭司也就是特洛伊的小公主布里賽伊斯,他被她的潔白勇敢所吸引,而她也被他的桀驁之下的柔情所打動。阿喀琉斯為了她與阿伽門農爭斗並憤而退出戰爭,也為這場為愛而起的戰爭做了最好的注腳,也許在影片中他們的愛情更能打動觀眾。特洛伊方面,赫克托爾與妻子安德羅馬克的深摯感情也讓人心折而感傷,但戰爭,從沒有什麼溫柔繾綣,它所做的就是毀滅,毀滅……
這場為愛而起為愛而終的戰爭也許是歷史上最名不正言不順的戰爭之一,但它也是最打動人心的戰爭之一,影片中,愛情友情親情交錯在這本該冷酷的戰爭陰雲中,平添一種攝人心魄的魅力,本片影星雲集、投資巨大,當是對這段傳奇的最宏大的致敬。
4.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華納兄弟與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耗資1.75億美元打造的史詩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納、奧蘭多·布魯姆、黛安·克魯格分別飾演阿喀琉斯、赫克托、帕里斯和海倫,2004年5月於美國上映,次月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特洛伊》分為情感、史詩、傳奇3個版本,史詩版本更貼近於原著《伊利亞特》、傳奇版本加入了一些誇張元素、情感版本更多的元素是愛情,《特洛伊》裡面的明星們演繹了眾神與人類盪氣回腸而又令人唏噓的史詩,《特洛伊》在大陸上映後獲得7000萬票房。
5. 矯健敏捷的奔跑過去騎在巨大的敵人脖子上一刀刺死敵人的外國電影
《特洛伊木馬屠城》
那個是布·拉·德·皮·特飾演的「阿喀琉斯」
給你截圖:
觀影愉快,勿忘採納!
6. 電影特洛伊木馬的主角阿喀琉斯怎麼死的
電影《特洛伊》中的阿喀琉斯是有寓意的,阿喀琉斯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英雄,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凡人英雄珀琉斯所生,他是參加特洛伊戰爭的一個半人半神的英雄。出生後被母親捏住腳跟倒浸在冥河水中,除未沾到冥河水的腳跟外,周身刀槍不入。
在神話故事中,阿喀琉斯在特洛伊戰爭中殺死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爾(Paris的哥哥),使希臘軍轉敗為勝。後被光明之神阿波羅(全名為福玻斯·阿波羅,意思是「光明」或「光輝燦爛」。與太陽神阿波羅是同一個人,叫法不同而已)的暗箭射中腳跟而死。
在電影中,阿喀琉斯就是被奧蘭多布魯姆扮演的Paris用弓箭射中了腳跟而死。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祝你觀影愉快,望採納~~
7. 戰神阿喀琉斯電影叫什麼名字
特洛伊 Troy (2004)
導演: 沃爾夫岡·彼德森
編劇: 戴維·貝尼奧夫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黛安·克魯格 / 奧蘭多·布魯姆 / 朱利安·格洛弗 / 布萊恩·考克斯 / 更多...
類型: 動作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馬爾他 /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4-05-09(柏林首映) / 2004-05-14(美國)
片長: 163分鍾 / 196分鍾(導演剪輯版)
又名: 特洛伊:木馬屠城
8. 要寫關於《特洛伊木馬屠城》這部電影的影評 希望大家提供寫有關這部電影的資料 越多越好 謝謝
《特洛伊木馬屠城》我發言!!! 在生活中,我奉行一個准則——敬重神靈,終於妻子,保衛自己的國家!!! ——題記 這是一場因愛而引發的戰爭。我想如果愛值得人們為之戰爭,那麼歷史上就沒有哪一場戰爭比這更偉大。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約3000年前的古希臘,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愛上了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並把她帶回了特洛伊。斯巴達王又是嫉妒又是憤怒,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請求他的幫忙,阿伽門農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於是藉此機會建立了一支希臘聯軍以討伐特洛伊。在這支聯軍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喀琉斯。阿喀琉斯並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進發,是在為自己的名譽而戰,而在影片中,我們將會發現,最終決定了他的命運的,是愛。 一、阿喀琉斯 影片中的主角阿喀琉斯 以一個勇士形象出現的,他身體強壯,驍勇善戰,狂驁不遜,他為自己的榮譽而戰,不象任何人臣服。即使是這樣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影片中最終決定他命運的仍是愛。 說他驍勇善戰主要體現在聯軍向特洛伊海岸進發時,他獨自帶領一支隊伍沖鋒在前,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特駱伊海岸,在他的帶領下,特駱伊人民的防守顯得不堪一擊。說他狂驁不遜一點也不過分,在兩軍正面交鋒打得難舍難分時,他卻在一旁當看客,他要阿伽門農去求他。在旁人看來,他是一個無情的冷血殺手。改變他的想法的是片中的女主角海倫,可是就在他准備放棄殺人回希臘去時,命運之神與他開了個玩笑,他的表弟被赫克托耳王子殺害,手足之情的仇怎能不報。他一個人駕著戰車去去特洛伊城下挑戰赫克托耳,並帶回了他的屍體。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結束,在他們用木馬計攻城時他心裡卻早已惦念著另一個女人——海倫。這是決定他悲劇人生的主要元素。以至於最後被帕里斯活活用箭射死。 一個絕世英雄仍難逃愛情的羈絆。影片片中一個近乎完美的英雄形象落得了如此悲劇人生,對於觀眾而言無疑是出乎意料的、也是痛心的。 二、赫克托耳 影片中的另一個主角則是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耳,他在影片中的地位僅次於阿喀琉斯。他在片中扮演著另一個完美形象。兩軍即將第一次正面交鋒時,他對自己的士兵說:「在生活中,我奉行一個准則——敬重神靈、忠於妻子、保衛自己的國家。」多麼慷慨激昂的話語啊,在當時的時代潮流下,他作為一個王子無疑是又一真男人的楷模。 作為一個王子,在當時的情況下,他的命運註定他的生命是屬於全特洛伊人民的,他註定要為國而戰。在他和阿喀琉斯決斗之前,他和自己的妻子、父親、弟弟的最後對白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王子風范在他身上的體現:在妻子眼裡,他是一個好丈夫;在父親眼裡,他是一個好兒子;在弟弟眼裡,他是一個好兄長;在特絡繹人民眼裡,他是一個好王子。 他在出戰之前仍是心繫妻子,人民的。他是一個智者,他知道自己不是阿喀琉斯的對手,提前將自己為人民的退路交代給了自己的妻子,然後坦盪的接受了阿喀琉斯的挑戰,光榮的戰死了。他的死是重於泰山的,他的精神永遠活在了特絡繹人民的心間,不斷的激勵著特絡繹人民的前進。他的愛更多的是體現在了對人民的愛。 三、帕里斯 雖然影片的故事是因為特絡繹二王子帕里斯開始,也是圍繞著他的事而發展,然而他卻並沒有扮演主角地位,這也是作者在編排劇情的高明之處。他似乎是特絡繹人民一切不幸的開始,是因為他愛上了斯巴達國王的妻子並帶走了他,才引發了這場戰爭。他似乎敢做敢當,他提出要與自己的情敵決斗,可是在關鍵時刻,他卻害怕了,他選擇了苟活。這或許是作者的特意安排,他是為愛而活的。這也正反應了影片主題——愛可以讓人為之付出一切。因為他的一己之私,所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是無數人的生命,是整個國家。這也是影片最令人反省之處。 三、特絡繹國王 影片中還有一個慈父形象是容易被觀眾忽略的,那就是特絡繹國王。 作為一個國王,他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戰死、看著兒子的遺體被敵人帶走,卻無能為力,作為一個父親,有誰能承受這種痛——失子之痛!就在他失去自己兒子的那個晚上,他一個人來到了敵人的軍營里,為的是要回自己兒子的遺體,是冒著生命危險來的。試問:世間有哪種愛比父愛更偉大? 當然,影片中還有許多演得好的角色,例如:美麗善良溫柔的海倫等等、、、 這是一部優秀的令人值得深思的動作巨片。許多大場面如兩軍交鋒、精彩紛呈的單打場面、一丈多高的木馬等精彩鏡頭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讓觀眾在大飽眼福後不得不陷入沉思,從特絡繹王子一己之私引起的特絡繹亡國,我們應看到: 第一.在當代我們提倡集體主義是有必要的; 第二.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須三思; 第三.愛情有時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9. 電影 特洛伊 阿喀琉斯
話說阿喀琉斯殺死赫克托之後就已經完成千古留名的任務了,但是之後老國王的一番話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內心。
其實本來布里塞依斯之前已經改變了阿喀琉斯的人生觀,他當時已經決定要為了愛情放棄那個自己一直追求的虛名,准備第二天帶領自己的船隊回家的,但是堂弟的沖動與被殺使得阿喀琉斯重新被憤怒和仇恨所支配,並喚醒了一個雄獅般戰士的本性,導致他不顧愛人的哀求而要去戰場上完成他的成名之戰。這個時候阿喀琉斯是為了復仇而順便去奪取他的榮譽,而在殺死赫克托之後他最初的目的也達到了。這個時候布里塞依斯也被他深深地傷害,他倆不可能再置身事外地沉浸於愛情的甜蜜中,他對布里塞依斯的疑問「這樣的殺戮什麼時候是個結束」回答說「永遠沒有結束」,表示他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堂弟去世的痛苦、對愛人的傷害讓他決定既然殺了王子那就乾脆把這場成名之戰打到底。
但是老國王的一番表現最終勸醒了阿喀琉斯,讓原先愛情在他心中勾起、後來又被仇恨所湮沒的溫情和對戰爭的罪惡感重新浮現,同時老國王的英明仁善與阿伽門農的暴戾貪婪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讓他重新明白這場殺戮最終是沒有意義的,包括堂弟的死、自己對赫克托的復仇,甚至是自己一直渴望的千古之名,都沒有任何的價值。他與老國王的妥協、對布里塞依斯的懺悔都表明他已經徹底厭倦了這場由一個暴君引發的戰爭,同時也表明他對已經得到的偉大名聲不再持有狂熱的迷戀。愛情可以改變一個人,即使這個人是不可一世的英雄阿喀琉斯,也因此布里塞依斯成為他最後唯一牽掛的人。
因此在最後的攻城之夜他命令自己的船隊全部撤回,不許參戰,不想再讓自己的兄弟流下無謂的鮮血,但是他唯一放心不下心愛的布里塞依斯。所以他跟隨先頭部隊一起潛入特洛伊,預備在混亂的屠城中盡早找到她並保護她脫離險境。我們看到阿喀琉斯在特洛伊城中沒有濫殺百姓,甚至還放了一個士兵逃生,表明這時他的心裡已經沒有了以前的嗜血,不再是為了戰斗而去戰斗,而代之的是他對愛人的擔心與企盼。最終阿喀琉斯在布里塞依斯懷里對她說,你在這場戰爭中為我的內心帶來了平靜,我想正是這份愛情改變了這位偉大的勇士,使他最後能夠從一個只為名譽而戰的雄獅變成一個為保護愛人而戰的真英雄。
當然這只是按照電影劇情來的,神話當中就沒這檔子事了。總之阿喀琉斯最後是為了布里塞依斯進城,而且沒有濫殺無辜,所以簡單來說他不是去打架的,而是去找女人的,就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