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電影歸來主題愛情

電影歸來主題愛情

發布時間:2022-09-03 07:57:47

Ⅰ 如何評價《歸來》這部電影

《歸來》是陳道明和鞏俐主演的一部關於愛的主題的 電影。選擇這個只是因為很喜歡陳道明精湛的演技,的確沒讓我失望。電影講述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一對愛人。跟這個日子一樣,原本應該是很平凡的一對愛侶,被時代打爛了他們平凡的生活和愛情。男主人公陸焉識打成了右派被關押,在轉押途中逃離監控,偷偷跑回家,家被監視,他從天井攀到家門口,冒著被逮的巨大風險,可是當輕敲門的那麼一瞬間女主人公卻懷著極端痛苦、矛盾、猶豫了,因為就在那一瞬間她同時聽到樓道下女兒的腳步聲,女兒因為想跳《紅色娘子軍》的吳清華,要和父親劃清界限,她也猶豫過要不要舉報父親,可是父親走時在她三歲的記憶里幾乎沒有印象,加上那些革委會成員的「成功教育」,她終於還是到樓下舉報了自己的父親。

門外是那個多年沒見面的丈夫,樓下是女兒氣勢凶凶領著的革委會成員,那扇門終究被門里女主人公的淚水給阻擋了。男主人公只能再次從那個天井逃離,走時給女主人公塞了紙條到門里,約在次日八點在火車站天橋底下見面。可是終究沒有逃過革委會再次逮著,那個撕心裂肺的場面讓我淚流滿面,從那一刻開始到結束我都沉浸在悲傷和感動的情緒里。

Ⅱ 電影《歸來》劇情

電影《歸來》劇情

《歸來》是2014年張藝謀導演拍攝的電影,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的尾點。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的在大時代際遇下的情感變遷故事。下面是我帶來的電影《歸來》劇情,希望對你有幫助。

該片由陳道明、鞏俐、張慧雯領銜主演,郭濤、劉佩琦、祖峰、閆妮、張嘉譯、辛柏青、陳小藝、丁嘉麗傾情出演,於2014年5月16日在全國上映。

《歸來》除了是張藝謀時隔多年回歸文藝風格外,更是首次採用了世界最尖端的4K高視效製作技術,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IMAX文藝大片。該片被編劇鄒靜之稱為苦心之作;被作家莫言稱為直指人心的電影;被導演斯皮爾伯格評為震撼、感人與深刻的電影。

電影《歸來》是著名導演張藝謀所執導的新作,劇作改編自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作家嚴歌苓的知名小說《陸犯焉識》,講述的是一個男人歸家的故事。上海大戶人家的公子陸焉識因為聰慧、倜儻且會多國語言,因而很討女人歡心,是標准風度翩翩的貴公子。可在父親去世之後,年輕無嗣的繼母軟硬兼施地讓他娶了娘家的侄女馮婉喻,沒有愛情的婚姻讓陸焉識選擇逃避,孤身出國留學而冷落了新婚妻子,後學成歸來的陸焉識博士開始了風流得意的大學教授生活,也開始了在精明的繼母和溫婉堅韌的妻子之間周旋。年輕氣盛的陸焉識在五十年代因太過激進而被當成「右派」,被判入獄二十年,曾經的高傲與自尊被打碎成一地,歷經人生起伏的他開始承認自己內心對妻子馮婉喻的深愛。可當多年後終於獲得自由的他回到上海家中卻面對的是一直排斥他的兒子和對他愛怨糾結的女兒,還有以為可以坦誠相待卻因得病而失憶完全忘卻了他的馮婉喻.....《歸來》中陸焉識與妻子馮婉喻將由大牌實力影星陳道明、鞏俐擔任,兩人將為我們詮釋一段過去年代中凄婉動人、令人唏噓不已的纏綿深情。

劇情1:

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多年未見,好不容易有了機會,兩人卻失之交臂。等他再次歸來時,患病的馮婉喻卻已認不出他。繁華落盡,他們懷著各自強烈而執著的愛,在永遠的等待中一起慢慢變老。

劇情2:

上世紀70年代初,與家人音訊隔絕多年的.勞改犯陸焉識(陳道明飾),因思念心切在一次農場轉遷途中逃跑回家。他的行為給懷有芭蕾舞夢想的女兒丹丹(張慧雯飾)帶來巨大的壓力。女兒想方設法阻止母親馮婉瑜(鞏俐飾)與父親陸焉識相見,結果使夫妻倆近在咫尺,卻只能再次相隔天涯。

文革結束後,陸焉識終於平反回家,卻發現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兒丹丹放棄了自己的芭蕾夢想,成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讓陸焉識深受打擊的是,他深愛的妻子馮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認識眼前的他。深厚的感情、生活的變故,迫使陸焉識做出了對他來說最荒誕卻又最合理的人生選擇……

影評出爐:《歸來》試映獲評論界盛贊

(1)法國Wild Bunch總監Vincent Maraval在柏林拍下電影《歸來》海外版權,他贊揚電影說:「《歸來》非常符合Wild Bunch一貫的選片風格,我們有信心發行好這部影片。這部電影看似簡約,但其實簡約是最難達到的藝術形式。這是一部很純粹的電影,張藝謀和鞏俐再次合作,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鞏俐給出了她一生中最好的表演。」

(2)在華影中影聯合承辦的春季新片推介會上,電影局毛羽副局長發言致辭時特別推薦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歸來》,他評價說:「影片帶來深沉的震撼,是生活減法的極致,蘊育巨大思想力量,其票房的高低,正是民族希望的試金石。」

3)陸川的父親,作家/編劇劉天明說:「許久沒看陳道明的戲了。真的都快忘記他了。今天再看,到底還是老戲骨啊。不著一點痕跡地把所有要表現的心靈痕跡全都表現了。真是舉重若輕,揮灑自如。渾然一體。最後這四個字真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歸來》是張藝謀所有電影里的上乘之作,在人性的復甦和人情的表達上,做得十分的細膩和動人。講了一個完整的人情故事,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這是當下電影人疏忽多年的大問題。」

(4)雲南著名作家胡性能說:「昨晚在張藝謀工作室看粗剪的《歸來》,心緒難平。張藝謀用《英雄》開啟了中國大片時代,十年漸成商業上的喧囂。當我們為此厭倦,為此期待藝術上的回歸會在什麼時候到來、由誰開始。沒想到,還是他:張藝謀。《歸來》是情感與思想最為中國化的表達,在簡約中完成深刻又深情的故事講述,讓有限空間,隱藏無限意味。鞏俐的表演出色,令人感動。」

(5)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說:「2014無疑是大導演沉寂失落後的重要回歸年,電影《歸來》編劇精彩,導演掌控高超,天衣無縫。陳道明的表演爐火純青,鞏俐對角色的把握能力讓人再次刮目相看。《歸來》是真正出色的電影,歸來的是張大導演的大氣藝術本色;歸來的是編劇絕對重要的絕妙設計;歸來的是中國電影還是藝術的高標准;歸來的自然是電影文化對於歷史和人性思考的深度!太值得去看!」

(6)著名導演李安:很好的存在主義電影

李安在對談會前觀看了《歸來》,他認為該片是一部很好的存在主義電影,「這種戲到結尾力道會慢慢出來,解讀了人對自由和壓抑的辯證觀念。做人,每個人都有壓抑和無可奈何。」李安表示最後幾個畫面令他很感動,「非常平靜,非常寫實,比我們現在舞台還要平實的燈光,演員表演也非常細致,不知道一般觀眾會不會覺得平淡,但我覺得不會。」

(7)著名作家莫言評價張藝謀的《歸來》說:「這樣的電影我很少看到,在張藝謀拍過的20部電影中是最特別的一部。雖然故事老套,甚至陳舊,但片子演出了人世間最真誠的感情。」莫言還稱:「自己眼淚流得太多眼睛還有點疼,尤其是我後排的姑娘,她哭得很大聲,我很怕她哭暈過去,我又不能讓她憋著不哭」。隨後,莫言用一句話概括了他對《歸來》的評價:「我認為這是一部難得的、嚴肅的、直指人心的好電影。」莫言最後總結稱:「像我這樣一個六十歲的老男人能哭出來,是因為這個電影觸動了我內心深處最痛的地方,勾起了我人生的回憶,它不僅僅是個藝術片,也回顧了個人的發展史和民族歷史。」

拓展閱讀:

劇情簡介

20世紀70年代初,與家人音訊隔絕多年的陸焉識(陳道明飾)因思念心切,在一次農場轉遷途中逃跑。然而,簡單的團聚願望實現起來卻並不容易,陸焉識的行為,給已經長大成人了的女兒帶來壓力,在舞校跳芭蕾舞的女兒陸丹珏害怕從此做冷板凳,為此,她想方設法阻止母親馮婉瑜(鞏俐飾)與陸焉識相見,結果使夫妻倆近在咫尺,卻相隔天涯,在全家人的心裡都留下了或深或淺的陰影。幾年後,陸焉識落實政策,平反回家,在漫長的分離中,他靠思念度日,內心深處最重要的支撐與堅持,乃是對妻子馮婉喻的深愛和對家庭團聚的憧憬。然而,世事無常,造化弄人。當陸焉識風塵僕僕、滿懷希望地歸來,卻發現一切已經物是人非,擺在他面前的並非預想中的生活現實:女兒陸丹珏,為自己的青春期成長付出了代價,無法面對自己,更無法輕易原諒自己;而更讓陸焉識深受打擊的是,親人相見難相識,患病的馮婉喻已經不認識他了。多少年,他的衷腸無人傾訴,生活的希望轟然坍塌,他一時不知如何應對。當然,馮婉瑜是深愛陸焉識的,這種愛即使在艱難的歲月也沒有被絲毫磨損,而是沉積在心底,轉化成多少個春秋默默無言的等待,甚至沉痛地付出,她篤信,自己的丈夫陸焉識有一天終會回來的。雖然夫妻重逢,馮婉喻並沒有認出丈夫,但這並不等於她忘記了陸焉識,只不過,她記憶中陸焉識的模樣停留在了過去,停留在分離之前,停留在往昔的美好歲月里。

意外的變故,使陸焉識尷尬地變成了家庭中的局外人。於是,陸焉識想出種種辦法,試圖喚醒妻子的記憶。但是,無論陸焉識怎麼努力,都難以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現實中的他再也不能把自己跟妻子記憶中的陸焉識相重合。如何重新走進自己的家門,如何陪伴著生病的妻子,怎樣實現對一對正常夫妻來說最簡單不過的廝守,一切本不該成為障礙,卻成了陸焉識必須直面和解決的難題,現實和內心的深情,迫使他做出最荒誕卻又最合理的人生選擇。屢屢碰壁的陸焉識最終意識到,對他跟馮婉瑜這對歷盡滄桑的老夫妻來說,生活中最強烈、最執著、最現實的情愛,就是在永遠的等待中一起慢慢變老。

;

Ⅲ 電影《歸來》精彩影評

電影《歸來》精彩影評

張藝謀導演的文藝大作《歸來》於5月16日在全國上映,一個周末票房突破八千萬,創下了華語文藝片的記錄。鞏俐與陳道明在戲中的「教科書」式表演獲得了觀眾稱贊,也引起了觀眾的共鳴。以下這篇影評來自網友「海澤」,她獲得由「國際在線1+1觀影團」提供的《歸來》電影票,並觀看了影片。《歸來》帶給她感動,同時也讓她產生了對愛情的信任與渴望,下面跟著我來看看電影《歸來》精彩影評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張藝謀的老謀與深算

《歸來》片名讓我首先想到了列賓的那幅經典油畫《意外歸來》,流放者在經歷重重苦難後突然回到家中,畫面定格在家裡人錯愕的表情與他尷尬孤單的身影之上。人生的苦楚、親人的分離、時代的渾噩、生存的艱辛都被濃縮在這個瞬間之中。

和許多人一樣,我對《歸來》的關注起源於對張藝謀的關注。在《歸來》的拍攝期間,張藝謀曾深陷「超生」負面新聞的糾纏,人們也才發現這個被輿論封為「國師」的大導在生活中遭遇的矛盾與尷尬,竟然比普通百姓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人於是開始同情他。而更多的同情,則來源於他與之前「長期不規范的合作模式」分道揚鑣後,人們開始了解到張藝謀在一種為人掣肘的環境之下進行電影創作的糾葛與妥協,這部分對沖了人們對那些年張藝謀電影的指責謾罵。大家發現,比起個人生活上的尷尬,作為國內最知名導演,張藝謀卻在創作觀念上得不到合理的尊重,這其實更為讓人嘆息。簽約樂視影業推出《歸來》,與片名一樣,他的重新開始也被無形中賦予了「歸來」的含義,歸來意味著與過去的告別。

《歸來》與張藝謀此前的一些影片有著某些承襲的邏輯,比如與《活著》相似的時代背景,與《山楂樹之戀》相似的懷舊影調,以及鞏俐、陳道明這兩位老搭檔。張藝謀在轉投新東家之初就從這部題材略顯沉重的文藝片入手,不僅是在對自己的藝術追求表態,也是對新東家的一種試探——一個商業極為成功的新興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度量與能力容納一部不那麼商業的個人創作追求。

《歸來》的題材決定著它在拍攝和宣發上都有著先天的困難,導演對這部影片的處理進行了巧妙的截取與留白。《歸來》截取了嚴歌苓原著小說《陸犯焉識》中陸焉識回家的情節,而原著中分量很重的部分,如陸焉識在大西北囚禁勞教時精神的匱乏、政治的嚴苛、犯人之間的相互傾軋等,都成為了《歸來》「計白當黑」被隱入煌煌大背景中。這樣的舍棄在許多「原著黨」中非議四起,但適當的信息殘缺無疑更能勾起觀眾更多的好奇心:陸焉識為什麼才華橫溢卻落得如此下場?陸焉識為什麼與馮婉喻相隔二十多年不得而見?女兒丹丹為何視親生父親如敵人?當許多不了解那段歷史的年輕人滿腦子問號時,也許這部電影的空白,正如片中被剪掉的老照片一樣,開啟了他們對歷史探尋的興趣。

好的電影不應該是教科書,也沒有必要承擔教化作用,它就應當是講故事,並通過故事啟發人們去想一些什麼。不必將《歸來》看做是張藝謀揭開歷史傷疤的一種主觀謀劃,但對於張藝謀來說,他也必然會將自己對於歷史的價值態度、情感關照注入其中。陸焉識的遭遇不是一個人的命運悲劇,而是一個時代的劫難。當滿載歷史創傷的陸焉識推開房門回到業已平靜祥和的家中,馮婉喻無法接受他。馮婉喻的失憶諷喻著我們對歷史的失憶,陸焉識歸來的艱難也正是一段歷史歸來的艱難。

你看《歸來》,情節與人物也許不打動你,那是因為陸焉識與馮婉喻畢竟與你無關。但也許你的家裡,就坐著一位陸焉識,一位馮婉喻,他們或是你的父親、母親,或是祖父祖母甚至曾祖父母,他們曾經的不幸或許超過你的想像,卻從未言說,他們的故事或許不如《歸來》傳奇,但足夠使你落淚,從一個家庭的歷史去觸摸一個時代的歷史,歷史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

太久不曾相見,我們與那段傷痛史之間橫亘了一層隱形的牆壁,《歸來》的貢獻就是在這牆上磕出了一塊裂縫,我希望它能夠大一些,更大一些,讓更多的陽光照進歷史的塵埃,而不是用一簇好看的花環來裝點,把它重新堵上。

浪漫漫無目的 故事還算可看

張藝謀新片《歸來》自5月16日在全國上映以來,票房表現不俗,首日便突破同為張藝謀作品的《山楂樹之戀》所創造的藝術片最高首映日票房紀錄,之後表現平穩,截至今日上午11點,《歸來》的全國票房已突破1億元大關,成為中國最賣座的藝術片指日可待。

與此同時,《歸來》今日在第67屆戛納電影節展映。作為張藝謀回歸藝術片的作品,《歸來》亮相戛納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強烈關注,影評迭出,褒貶不一。

張藝謀在拍攝了史詩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二戰電影《金陵十三釵》以及偽黑色的電影《三槍拍案驚奇》後,回歸他所熟悉的悲情浪漫主義,拍攝了《歸來》。盡管張藝謀與他的首席繆斯鞏俐再度聯手,並且打著批判歷史和反思過去社會政策的旗號,但故事中所力圖體現的浪漫並未令人印象深刻,甚至讓人感覺漫無目的。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一個下午,陸焉識的女兒丹丹被舞蹈學校的教導主任叫進了辦公室,在那裡,她看見了她的母親馮婉瑜。她們被告知改造20年的陸焉識逃了出來,如果他與她們聯系,她們應該將他送回。當逃出來的陸焉識出現時,丹丹為了不丟掉她的領舞位置,帶人在他與馮婉瑜相會的火車站將他抓捕。

《歸來》是典型的張藝謀作品,處處可見張藝謀的用心,但與他的早期作品相比,卻欠缺了那種灼熱燃燒的情感。開篇處火車站的一場戲雖然不缺乏緊張感,但卻是可預測的,情節的設置非常機械化。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一整段都是毫無意義的,張藝謀浪費了整整20分鍾。馮婉瑜兩次表現出的猶豫,向觀眾傳達出了她與陸焉識之間對愛情的忠誠,但除此之外的情節卻與此並無非常緊密的聯系。這註定影片並非一個永恆的愛情故事。

文革結束,陸焉識回家了,而「家」已經不再是家。丹丹已經放棄了舞蹈而在工廠上班,馮婉瑜卻因為痛苦而失憶。這兒才是影片真正的開始,面對失憶的妻子,陸焉識卻始終無法喚醒她的記憶。在這部分中,張藝謀對人物性格的發掘相當有限。陸焉識對愛的奉獻體現在了他用盡一切辦法——照片、音樂、信件,試圖喚醒馮婉瑜的.記憶,並寬容地原諒了丹丹因被誤導的年輕的激情所犯下的錯誤。盡管陳道明和鞏俐的表演可圈可點,但這樣的人物表現卻讓人感覺平淡。

此外,張藝謀和編劇鄒靜之在影片中對很多問題都沒有給出解答,丹丹被描述成了一個狂熱分子,至少在影片的最初階段是如此設定的,她的芭蕾舞野心比她的家人更重要,但是卻沒有對她放棄芭蕾舞這樣的決定做出解釋,除了在面對她父母破碎的婚姻時的幾滴眼淚,她並沒有對自己的行為的後果做出更多的反思。

混亂的時間軸也沒有對馮婉瑜的失憶以及她精神上的痛苦有更多解釋:是因為陸焉識再次被抓受到精神上的打擊?這或許可以歸結為大背景的閃爍其詞,讓一切顯得如同空中樓閣一樣沒有說服力。《歸來》陷入了傳統浪漫悲劇的固定模式,影片既沒有《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視覺活力,也沒有《三槍拍案驚奇》的古怪,而這種硬傷是鞏俐與陳道明的演技也無法挽救的。

和多數電影一樣,本片由三大段結構和尾聲組成。第一部分是陸焉識從監獄逃出,希望見家人一面,不料因女兒舉報被抓;第二部分是陸焉識回到家,發現妻子患病認不出自己,並堅信丈夫還沒有到家;第三部分是陸焉識想出「念信」的法子,得以每天來到妻子身邊。

影片絕大多數時間都只有陸家三口,情節、場景很是簡單,不必費神對紛繁元素進行安排,但怎樣讓這點東西提供持續的新鮮感,就是個難題。

好在故事本身素質很好,愛與離別的情愫總是能打動人。電影在這里很好地發揮了視覺表現的特長,比如看到馮婉瑜在報紙上練字,卻不知是為了什麼,一個鏡頭轉到她舉著自製的大牌子,上寫「陸焉識」三個大字,令人驚訝之餘不由得心生感慨;再比如女兒丹丹用照片幫母親回憶時,鏡頭在屋內外反復切換,引得觀眾與屋外偷聽的陸焉識一樣焦急難受。而壓在玻璃板下的潦草字條、貼在大照片空缺處的小照片、陸焉識手上的傷疤,都只用極短的鏡頭,在觀眾心中掀起層層波瀾。

看得出導演張藝謀對鞏俐和陳道明充分信任,花了大量時間在兩人的近景和特寫上,兩位演員也的確能將情緒的細微變化展示出來,同時又能做到相當內斂。只可惜導演有些過於沉迷於這種鏡頭處理方式了,隨著時間推移,便覺有些單調。

由於啟用了知名度相當的兩位主演,戲份比重也相當,影片傳遞出的是雙向的情感。陸焉識對妻子的感情,是哪怕你不認識我了,我依然愛你;馮婉瑜對丈夫的感情,令人感慨——「愛」究竟是什麼,這種虛幻的感情算不算愛……影片將焦點集中在愛情之上,沒有對歷史背景進行過多著墨,但依然用細節告訴我們,經歷磨難的不止這一家人。

;

Ⅳ 電影《歸來》里的隱喻有哪些

如果讓我們消滅記憶,將人生的痛苦全部忘記,將靈魂的安寧作為劫後餘生的唯一追求,那我們不僅不能獲得安寧與超脫,反而會在光明的日子裡重新再見廢棄的房屋,無法安生。以寬容、憐憫、達觀來解脫個體可以,卻無法為集體的暴戾和體制的重壓而圓場。藝術創作的素材截取,是創作者對於作品的風格體裁思想等傾向性的動作。從這點來說,《歸來》截取的這一段,充滿溫情,令人感動,感受人格的偉大和堅貞,卻遠遠不能將人心的底層,人性的本質表達的更徹底更有力量,也就無法讓觀眾達到精神上的升華和深入的反思。

Ⅳ 電影《歸來》優秀觀後感

《歸來》是2014年張藝謀執導的劇情文藝電影,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的尾點,由鄒靜之編劇,陳道明、鞏俐、張慧雯等主演。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電影《歸來》優秀 觀後感 ,歡迎閱讀!

電影《歸來》優秀觀後感1

影片的整個情感基調是隱忍。較強烈的情感爆發,在整部戲中只有一場:陸焉識與沈婉喻在火車站相見。沈婉喻在看到農場管理人員集體向陸焉識包圍時,大喊一聲:焉識,快跑!陸焉識卻反向沈婉喻奔去。然而,陸焉識和沈婉喻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硬生生地隔開,相見而未能相擁。這段情節成為整部電影的情感爆發點和情節轉折點。此後,陸焉識歸來,沈婉喻卻因為火車站事件而患上了心因性失憶,不再記得陸焉識,也拒絕女兒丹丹的相陪,只是一個人在內心中靜靜等待陸焉識的"歸來"。

除此以外,整部電影自始至終都在刻畫一種刻意抑制的情緒,其中令人印象較深的戲有兩場。

第一場是陸焉識從農場逃跑回家後,偷偷躲在樓道敲門,沈婉喻正在猶豫是否開門,女兒丹丹恰巧回家上樓碰到了父親。這段戲的時長前後不過5分鍾,張藝謀卻在陸焉識所在的樓道、沈婉喻所在的室內、農場監視人員所在的街角等場景間數次切換,並依靠昏暗的背景光和人物抑聲的對白,刻畫出了這一場景中彌漫的緊張情緒。另外,在這場戲里,房間內外的沈婉喻和陸焉識,藉助敲門、破損的春聯紙等工具進行了間接溝通,陸焉識在這里完成了艱澀卻又包含豐富情感的第一次"歸來"。整個場景在感情上隱而未發,也為緊接而至的火車站那場戲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第二個刻畫極為細膩的場景,發生在陸焉識真正"歸來"以後,陸焉識趁著沈婉喻外出歸來的時機,彈起兩人都熟悉的《漁光曲》,想要通過這首音樂來喚醒沈的記憶。與此前樓道內那場戲的緊張氣氛不同,這場戲的敘事節奏極為舒緩卻感情飽滿,張藝謀給陳道明和鞏俐兩位主演留了充足的表演空間,整個場景沒有一句對白,完全依靠演員的表情和動作來完成。陳鞏二人老到的演技,成功地完成了其中的情感表達。直到最後,沈婉喻仍未認出這個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將發而未發的情緒戛然而止,兩人從"似曾相識"中重回現實。

盡管電影與原著之間有著太多不同,但張藝謀這種對"治癒"的把握,與原著有著某種程度上的相通。可以說,張藝謀是用最擅長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陸犯焉識》這個 故事 的理解和感受。這樣來看,我們或許可以把這部《歸來》,看作是張藝謀對原著所作的一篇" 讀後感 "吧。

電影《歸來》優秀觀後感2

《問世情為何物》元好問真好問,也真會問。這種問法可謂一問千古,問倒天下,天下皆為情所困,有多少人在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做出了人生的終極答案。但是各人的話語,各有不同。

愛情,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般的生死相隨;愛情,是徐長卿和紫萱般的人生,只有你一個;愛情,是楊過和小龍女十年不離不棄,跨越年齡的界限;愛情,是楊玉環對李隆基由愛生恨的表面現象……如今,看完電影《歸來》,我有了另一個答案,那就是陸焉識和馮婉喻之間的愛情。

70年代初,與家人多年隔絕的陸焉識,因思念心切,在一次轉農場的途中逃走回家。這對懷有 芭蕾舞 夢的女兒丹丹來說是個很大的壓力。女兒想盡辦法阻止母親馮婉瑜和父親陸焉識的見面,馮婉喻明知無法和他見面卻還是因為愛而離去!可是,伺機抓他的人也走了,馮婉喻嘶叫著讓陸焉識快逃,而陸焉識也沒有聽到馮婉喻的聲音,一聲不吭。只是為了見情人,不顧生命危險,最後卻也沒能相擁而去,被抓住。而且馮婉喻也因為陸焉識被抓的過分傷心而跌倒在地,因此得心應手。

結束後,陸焉識平反,又返回故地。只是因為時間過得太快,物是人非,以前的戀人卻和他一模一樣,不再相識,不管陸焉識試了多少次,最終還是沒能喚起妻子的記憶,被她推到門外。雖然經歷了多少滄桑,但他們的愛情從未改變過。繁榮昌盛盡,他們懷著各自強烈而執著的愛情,在永恆的等待中,一齊慢慢變老。從那以後,多少年來,門從來沒有上鎖過,她說:「不能再把焉識鎖在門外了。」從那以後,多少年了,那張紙條還留在桌子上,窺視著事物的思緒;從那以後,多少年了,不管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還是 大雪 紛飛,她都記得5號早上要去梳洗,打扮干凈到火車站口等焉識回來。他把信寫了多少年了,也因為太過想念;她可以用一句話寬恕那些恨了他多年的女兒;他可以把自己看得很重,只為了能守著她。

時光飛逝,轉眼多年,陸焉識依然是早晨陪著馮婉喻去車站等陸焉識回來。這部電影最後的場景…他們的愛情,能夠讓一切都失色,卻沒有感動上蒼,馮婉喻還不能想起自己就是陸焉識。

我相信:即使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過去滄海夷為桑田,過去高山夷為平地,他們的愛情依然不變。「愛,是陸焉識對馮婉喻守衛般的愛;愛,是馮婉喻對陸焉識等待中的愛」,我把它叫做「愛的堅守」——堅定的守候!

電影《歸來》優秀觀後感3

對於這部電影,筆者真不知該說些什麼。筆者算是趕上了舊年代的尾巴,對於影片中的那些建築,物事和環境都甚是懷念,彷彿小時候的生活重回眼前。但那個年代更多的事物終究不被筆者熟識。

現今的人們,七零後有中國合夥人,八零後有致青春,九零後有青春派,幾乎每個階段的人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往昔回憶。而對於六零,五零甚至更早年代的老爸老媽們,這部歸來更像是承載了他們的過去記憶的一次集體回憶。

不同於年輕一輩的我們,六七十年代的人們,隱忍而堅強,那時候的愛情,含蓄而熾熱。就像影片中的陸焉識與馮宛瑜,沒有那麼多山無棱天地合,沒有那麼多驚天動地,只有調琴,念信,送餃,以及月復一月的去火車站等候已經歸來的陸焉識。

整部影片就猶如陸焉識和馮宛瑜的愛情,平淡而舒緩。筆者反倒覺得影片的高潮是開始沒多久陸焉識在火車站被抓捕那場戲。十幾年未見的夫妻倆感情依舊那麼熾烈,為了一次久別重逢,竟然以身犯險。然而好強不懂事的女兒為了在紅色娘子軍中出演主角,不惜大義滅親,向組織告密,將父母密會的時間地點告訴了監視者。這也就是後來馮宛瑜失憶後只記得女兒的不好的根本原因。這一段戲,基本上反映了那個年代生活中的常態。

陸焉識平反回家後,卻發現馮宛瑜得了失憶症,竟不認得他了,錯把他當成方師傅而拒之門外。於是陸焉識就想方設法讓她恢復記憶,但總是無功而返。最終馮宛瑜的失憶症愈發嚴重,除了女兒,誰也不認識了,甚至對女兒的記憶仍舊停留在_時女兒念舞蹈學校的時候。陸焉識也明白,與其費盡艱辛讓她恢復記憶,更重要的是時刻需要陪在她身邊,照顧她。

也許是太過刻意,電影這一段陸焉識幫助馮宛瑜找回記憶的戲頻頻笑場,好容易來一場煽情的橋段,筆者都哭不出來。筆者一直在猜測,到底怎樣才會令她恢復記憶,結局會不會是大團圓呢。然而,臨近結尾我們才發現,曾經企圖對馮宛瑜用強才導致馮宛瑜失憶的方師傅,已經遭到了隔離審查,陸焉識甚至都找上門去,而方師傅的夫人似乎對方師傅的所作所為並不知情,甚至破口大罵方師傅這種好人為什麼要被審查。筆者不禁感嘆,人面獸心的傢伙,始終會被人拆穿。

電影以很多年後,陸焉識繼續陪伴馮宛瑜去火車站等候陸焉識歸來作結。起初筆者一頭霧水,總覺得這樣的結局等於沒有結局,但這不就是最好的結局嗎。陸焉識畢竟陪在了馮宛瑜身邊,生死不離。而馮宛瑜雖然失憶,卻終究沒有忘記生命中有陸焉識這么一個人。這不就是愛情最好的結局嗎,你若不離,我便不棄。其實當許多年前的一個大年夜,馮宛瑜悄悄的給熟睡的陸焉識送餃子就能看出,她終究在情感上默認了他的陪伴,即使他並不知道他就是她的丈夫陸焉識。

筆者略微查了一下原作的情節。很容易想見,電影是絕對不會照著原著來拍的。張藝謀曾經的經典活著已經觸痛過某些部門領導的神經,他們決計不會讓張藝謀故技重施。對於這部歸來,也就僅僅當作中年版山楂樹之戀來看待吧。

歸來無史,只講愛情。

電影《歸來》優秀觀後感4

沖著陳道明和鞏俐這兩位老戲骨,昨天看了《歸來》。

之前看到《南方周末》對張藝謀和陳道明的專訪,對於他們所表露出的歷史觀甚是困惑,因為滿篇是「和解」與「癒合」,似乎立志要在「傷痕」之後,重新打造關於那個年代的敘述模式,主題卻是「忘記」和「和解」。在我看來,這只是簡單的「活著」——恰如老謀子二十年前拍的那部無法公映的電影所講述的麻木狀態,於是想當然的對老謀子的「歸來」不抱太大希望。然而,看過電影後,我卻讀出了更多的東西。

有朋友和我討論說,相比小說,影片的故事太過簡單,失了很多內涵的表達,並且對影片後半部分漫長而又平淡的講述甚是不滿。但在我看來,他們似乎歪打正著地拍出了意外的厚重感和濃重的批判性。是的,《歸來》相對於小說《陸犯焉識》的刪繁就簡,其實反而增加了故事的厚度和廣度。

在接受采訪時,張藝謀說:「一個人對一個人矢志不渝的等待,和矢志不渝的歸來,是人類最重要的情感。絕不是簡單的溫情化可以解釋的,恰巧是在這個等待、期待和歸來當中,暗流涌動一個大時代的痕跡。「暗流涌動」四個字特別好說,特別難做到。我相信它不是簡單的庸俗化的溫情,它其實是更高層次的復雜。 」

這是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故事,離別和歸來,是人類共通的母題。這個謎母在《詩經》里是「君子於役,不知其期」,在荷馬史詩里是奧德賽;在唐朝是「舉頭見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宋代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在美國是《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戀戀 筆記本 》……越是簡單的母題,越具有全球性,也越難拍出新意。應該說,老謀子這一份答卷,在合格線以上。

當離別充滿荒謬和無奈時,歸來無疑是對漫長等待的最好回饋。然而,由於馮婉瑜的失憶,陸焉識的歸來又漫長到令人絕望,這是兩個向度的絕望——月復一月火車站接愛人的婉瑜,和日復一日想盡辦法喚醒妻子記憶的焉識。影片最後,他們在雪地中站成大大的驚嘆號,一個在等待著永遠等不到的他,一個在陪伴著永遠喚不醒的她。

焉識捱過了反右,卻失了知識分子的一部分精神。他與生活和解,生活卻與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焉識的眼角抽動中,在他的欲語還休中,在他面對好友自殺消息的木訥中,我們都親見了一個知識分子靈魂的垮塌,和一個典型中國人的附生——經歷了這么多,焉識只想活著,活著就好。他沒有了憤怒,也沒有了怨恨,更失了 反思 的勇氣,這些對活著而言,都太過沉重,因此他選擇與生活和解。然而,婉瑜的失憶,似乎是對焉識對慘痛記憶所採取的「淡忘」的態度的反諷。電影中一個細節似可佐證我的看法:焉識給婉瑜讀自己的信,讀著讀著,一聲長嘆。是啊,怎麼可能淡忘,又如何能好了傷疤。張藝謀說:「我們不要再憶苦思甜,我們不要再控訴,再苦大仇深,讓它用內斂的方式,暗流涌動的方式,甚至內傷的方式,沉澱那個苦難。」是啊,傷害已經造成,無論再怎麼癒合,也無法抹留在心中的印記,這個內傷,不僅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更是國家的。

這么一個簡單的母題,放在了那樣一個沉重的背景之中。暗流涌動,老謀子說的對,確實是暗流涌動。這是關於建國後那段歷史的一次元敘事嘗試,是在解構的時代一次建構的努力,是在追求多樣化和個體敘事的思潮中一次宏大敘述的逆襲,是在後現代的當下一次現代性的回潮。

評判它的好壞,關鍵還在於觀者自己的闡釋。就我來說,我從中看到了太多太多,除了演員出神入化的演技,也看到了老謀子轉型的艱難,更看到了電影審查鐵屋中透露出的一絲光亮,衷心的贊一個。此外,還因為我一直對元敘事抱持肯定態度,而對後現代的種種主義抱持觀望。

說到這里,不得不再次重復一下羅蘭巴特語錄:作者已死。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歸來》,贊彈皆有道理,諸君自行判斷。

相對純理論性的辨析,其實我更喜歡文本細讀。當然,一方面是自己已經離文藝理論太遠太遠,遠的幾乎忘掉了理論。另一方面,這部電影,太值得細讀了。

看完影片後,妻抱怨說旁邊的幾個姑娘一直嘰嘰喳喳,又想起坐我前面的是一家三口,那個不到5歲的小女孩應該也沒消停過——但是,一向對環境挑剔到過分的我竟然都沒有發現——電影實在太抓人。

影片的開端堪稱經典。在那個壓抑年代裡,一個逃跑的右派對於家人來說,是滾燙的火,極度渴望卻不敢真正觸碰,日思夜想的陸焉識就在門外,可群集環伺的眼睛讓馮婉瑜選擇了默默地將他拒之門外。因為女兒丹丹的告發,焉識和婉瑜第二天相約見面成為了一場悲劇,這也成為婉瑜記憶中念念不忘的一幕,並因此斷絕與女兒的來往,即使失憶了,也無法忘懷女兒對家庭的背叛。

焉識和婉瑜在天橋見面那一幕的爆發力驚人。兩個一直壓抑、隱忍的人同時爆發出驚人的能量。焉識眼看時間流逝,卻一直看不到赴約的婉瑜,萬般焦急下不顧自己逃亡者的身份,站在大庭廣眾之下高喊婉瑜的名字,宛如瀕死之人用盡最後的生命呼喊,這種奮不顧身,這種絕望掙扎,令人寒毛直豎。而婉瑜的那一聲「焉識,快走!」,也是毅然拋棄了個人得失,不啻於平地一聲驚雷起。在這一幕里,「愛別離」之苦催人淚下。即使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也應能被感染和觸動。

還有一處令我鼻酸的場景在影片後半段。焉識苦心營造出彈鋼琴一幕的舊日重現,希望喚醒婉瑜的記憶。婉瑜怔怔地看著他的背影,遲疑、遲疑、那麼遲疑地伸出手,搭在焉識的肩上,兩個人都在顫抖,焉識緩緩轉過身來,和婉瑜擁抱在一起。這一刻的張力,令人不得不屏住呼吸,凝神注目,滿心是絕望之後的歡喜。然而舊日重現的一幕只維系了幾秒,婉瑜緩慢而堅定地推開焉識,一下打開他的手。陳道明那一刻的神情,落寞得彷彿全世界只剩下了痛楚,錐心刺骨卻又平靜如水。這一代人的傷痕,這一代知識分子「洗澡」後的精神狀態,都被他演出來了。

影片中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還有許多,陳道明和鞏俐的演技無與倫比,對情感戲的調度拿捏得恰到好處,通篇在剋制和壓抑中完成敘述,卻因為這克制和壓抑而更突顯出敘事的力量。對張藝謀的這次轉型,我要點個贊。

電影《歸來》優秀觀後感5

根據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歸來》是張藝謀的又一力作。看過之後,內心無比沉重和壓抑,被瞬間帶回到了那個無比動盪而扭曲人性的年代,無辜善良的人們飽受蹂躪,在一場無法逆轉的精神災難中踽踽苟活。

電影中,知識份子陸焉識被打成右派,遭監禁多年後歸來,終可與家人團聚。沒想到這時,他的妻子馮婉喻已因思念過度、飽受摧殘而精神崩潰,患上了失憶症,對自己日夜掛念的丈夫也失去了容貌上的記憶,雖一心盼丈夫歸來,卻在重逢時刻,把丈夫當成了陌路人。而他的女兒也因父親的「右派」身份斷絕了跳舞的前途,褪祛了舞台的光芒,成為了千千萬萬工人中的一員。

馮婉喻的失憶日漸嚴重,陸識焉和女兒曾想盡各種 方法 幫她恢復記憶,都無濟於事,她沒有了往日的干練與端莊,但她始終將丈夫陸焉識的名字銘記於心。每月的5號,她都滿懷期待與歡愉的來到車站的出站口等候丈夫的歸來。每當此時,陸識焉都陪伴在妻子的身邊,手舉著寫有陸識焉三個字樣的牌子。這個場景,不禁讓人唏噓動容。月月年年,任憑周遭萬物變遷,她一顆守盼丈夫歸來的心從未改變,而就是這份永不褪色的期待與失落,竟成全了這個女人餘下的一生!

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馮婉瑜的失憶實則是她主動選擇逃避和遺忘的結果,令她能夠相對安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那個世界,沒有傷害,只有她深愛的人。

影片的結尾落在一個寒冬,大雪凌厲。年邁的馮婉喻和陸焉識依舊穿過風雪,安靜地等候在火車站的鐵門前。陸焉識仍舉著那個寫著自己名字的牌子,看著迎面一群群來自新時代的面孔,認命地沉默著。這一幕充滿了對現實的諷刺和無奈,亦生動昭示了有些傷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是不可逆的。兩個垂暮的老人,從歷史的風塵中一路走來,靠的唯有這深沉的陪伴。

這部電影無可避免地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家庭。在那段特殊的年代裡,我的姥爺和親人們被愚昧、愚忠的小人所迫害,飽受了肉體與精神的雙重磨難。那些不堪回首的暴行,是泯滅人性、不可饒恕的!

一部電影所能做的,只能是以斗室窺全貌,在留白里蘊出苦難的影子。而事實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比主人公的命運更悲慘的比比皆是,每一樁都觸目驚心。雖然那些災難已成為過去,但這段歷史不應該被忘記。只有直面和思考,才能以史為鑒,不再重蹈覆轍。願此悲劇永不復演。


電影《歸來》優秀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歸來》電影觀後感優秀範文

★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左右

★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範文

★ 歸來觀後感5篇600字

★ 歸來讀後感5篇600字

★ 電影歸來觀後感1500字最新精選

★ 歸來讀後感5篇600字

★ 最新歸來觀後感800字幾篇

★ 電影歸來仍是少年觀後感500字精選5篇

★ 電影大聖歸來觀後感作文3篇

Ⅵ 電影《歸來》中丹丹的遭遇反映了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在中國,文革依舊是禁忌,《歸來》上映,似乎意味著這禁忌的松動。電影寫的是愛情,而且是特殊時代之後的愛情,並藉助這愛情,反映時代留下的傷痕。

《歸來》的核心不是權力的游戲。然而細想之下,片中人物的宿命何嘗不是被那個時代里的權力支使者握住的呢?女兒丹丹出演吳清華的機會被相關領導人一語否決,這種大時代里操縱小人物命運的權力,今時今日,更加令人深思。

Ⅶ 電影《歸來》主要演的是什麼事情

《歸來》是一部由張藝謀執導,陳道明、鞏俐、張慧雯等主演的愛情片,於2014年5月16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的在大時代際遇下的情感變遷故事。 2015年,該片獲得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 2014年,該片獲得第第51屆香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Ⅷ 張藝謀電影《歸來》題材最近返熱,題材怎麼樣

是一部愛情電影。但是更是一部反映歷史,反映中國普通家庭一個重建親情,重建信任的電影,對歷史有很深刻的剖析和解讀。

Ⅸ 張藝謀的《歸來》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能給一點有深度的影評嗎總感覺這部片很有內涵,是我想多了嗎

歸來想表達的是執著、等待、平凡的感情,我覺得這不能僅僅是愛情,因為愛情常常表現為膚淺、浮躁、性。人到中年才能體會這種愛情升華至親情的感情沉澱。有些人過了十幾年就能明白其中之味,而有些人也許窮其一生都無法明白。

Ⅹ 如何評價電影《歸來》

在我個人看來,作為張藝謀的又一部經典力作,《歸來》仍秉承著張藝謀的一貫風格 ,動人心弦的視聽配置,生命之美的承現都是其作品的標志。但最能打動人心的也許就在於故事本身,張藝謀用一個充滿詩意的愛情故事表達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怎麼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的話歡迎給我留言和點贊吧~

閱讀全文

與電影歸來主題愛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