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阿甘正傳電影主題意義

阿甘正傳電影主題意義

發布時間:2022-09-04 11:47:23

㈠ 《阿甘正傳》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阿甘正傳》作者溫斯頓靈活運用與人物性格相適應的語言策略,從用法、句法及語用層面上獨具匠心,充分而生動地展示小說主人公。

「傻癲」的心理風格和率真的個性色彩,結合以常人苦心孤詣往往都難以企及的「人生輝煌」,巨大的反差成就了作品令人拍案叫絕的喜劇和諷刺效果。小說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批判現實意義不言而喻,實現了人物語言與心理風格的統一、文本形式與思想內容的題合,體現出作品特有的文學內涵和文學價值。

(1)阿甘正傳電影主題意義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阿甘是常人眼中的弱智和白痴,但他天性善良單純,加上天賦異稟,使他先後成為大學美式橄欖球明星、越戰英雄、世界級乒乓球運動員、摔跤選手、國際象棋大師和商業大亨,獲得肯尼迪總統的接見,約翰遜總統的授勛,甚至還無意間發現了水門事件的真相。

阿甘「轟轟烈烈」的傳奇一生,看似荒誕不經,其實正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歷史與社會的縮影,透過阿甘的眼睛,也讓我們看到了世態的險惡復雜與庸俗市儈,而更覺人性真誠的可貴。

㈡ 經典電影《阿甘正傳》到底向人們講述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

《阿甘正傳》是好萊塢經典,是大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的電影作品。該影片故事曲折生動、畫面唯美亮麗、演員生動鮮活、主題深刻勵志,獲得1995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多項殊榮。

影片講述的是智商不足80的「傻子」阿甘在母親和青梅竹馬的女孩珍妮鼓勵下,掙脫腿箍,擺脫小朋友和大朋友的追打,跑進大學,跑進軍營,立下戰功,成功經營捕蝦船,購買蘋果公司股票,成為百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的傳奇故事,而故事的女主人公珍妮雖然是正常人,但是由於受家庭條件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過起了四處漂泊、追尋夢想的生活,登上《花花公子》雜志、到不良酒吧駐唱、參與各種社會團體、吸毒、墮胎直到最後患上艾滋病,為阿甘生下孩子後撒手塵寰。影片從阿甘和珍妮的坎坷和多舛的愛情角度看,是傷感的,悲情的。從阿甘克服自身不足,發揚其執著、專一、勤奮、刻苦、重視友情、善良等閃光精神最後獲得巨大成功的角度來看,是勵志的,充滿正能量。從阿甘的傳奇和珍妮的苦逼來看,命運的難以琢磨和多舛又成為導演想闡釋給大家的思想。其實,導演拍攝這部影片是緣於當時盛行於好萊塢的「反智」風潮,表達導演對現代社會世風墮落讓看起來聰明的正常人變得更加墮落,而像阿甘一樣智力低下的人反而可以無視墮落世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觀點,《阿甘正傳》也成為反智風潮中最著名的的影視作品。

影片開頭,是一片緩緩飄下的羽毛,幾經周折,落到阿甘腳邊被阿甘輕輕拾起夾進書中,於是一個「傻子」的傳奇人生正式開啟。影片結尾,還是那片羽毛,從書中滑出,迎風而起,向空中飄去。突然,一股氣流讓羽毛受阻下墜,關鍵時刻,羽毛挺住壓力,奮然向上,它的前方,依然是那蔚藍而廣闊的天空。這一前一後兩個精彩的長鏡頭優美而寓意深刻,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各種蒙太奇的運用是影片又一個亮點。開頭小阿甘被小朋友們騎車追逐,小珍妮喊著:阿甘,快跑!長大後,大阿甘又被大朋友開車追趕,大珍妮同樣高喊:阿甘,快跑!這是類似蒙太奇。還有小阿甘上校車,小朋友們不給他讓座,是小珍妮招呼他坐下;而阿甘參軍時上軍車,大家同樣不給他讓座,是好友巴布招呼他坐下,因此阿甘又多了一個「好基友」,這也是一處類似蒙太奇。

整部影片的主要線索是兩條,一條是阿甘一步走向成功,一條是珍妮一步步走向墮落。這兩條線索交叉進行,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對比蒙太奇。

還有片子中多次出現阿甘母親的話:你是瘋了還是傻子?媽媽說了,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這就形成了重復蒙太奇。

有趣的是,阿甘在影片中的傳奇色彩超強,先是他和美國搖滾之王貓王交流過歌舞動作,大學打橄欖球受到總統接見,而後在華萊士事件中為黑人學生撿過書,隨總統去中國進行「乒乓外交」,親自打電話製造「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因丑聞辭職,還和披頭士樂隊的主唱約翰列儂同台接受電視專訪。我們知道,這些事件中的歷史人物都是真實的,那電影虛構的阿甘真的這樣傳奇?其實是電影採用了後期製作的「合成」技術,簡直可以以假亂真,讓影片平添強勁魅力。電影的特技還讓影片中在越戰中失去雙腿的丹中尉失去「雙腿」,實際是採用了後期製作中的「摳像」技術,達到以假亂真逼真效果。如果你看片足夠仔細,你會發現珍妮每次離開都會有一輛車在等她,這可能是珍妮追求夢想的虛榮的體現吧。而最後一次司機問她:你又要逃么?珍妮說,不是逃。暗示著這次珍妮是真的想悔過自新,用新的面目來迎接和面對阿甘,她還會回來的。珍妮最後一次離開讓阿甘精神崩潰,他無論如想不清楚,這一切究竟為什麼,於是穿上阿甘鞋,開始那場著名的、盪氣回腸的奔跑,我們說,這次奔跑,讓阿甘懂得了人生的真諦,跑出了震驚世人、鼓舞世人的「美國精神」,為他個人「美國夢」的實現打下堅實有力的基礎。我在想,我們中國的領導人也提出了實現我們的「中國夢」,這就需要更多地國人「阿甘」勇敢站出來,鼓舞我們的精神和鬥志,奮勇前行。

經典就是經典,百看不厭,吐血推薦,或許會影響你的一生,真的!

㈢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是雖然大多數人都有夢想,但是往往只有少數人會用一生堅持不懈的付出行動去努力實現它,所以最後成功的總是少數人。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3)阿甘正傳電影主題意義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他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阿甘被破格錄取,並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在大學畢業後,阿甘又應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裡,他有了兩個朋友:熱衷捕蝦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長官鄧·泰勒上尉。這時,珍妮已經墮落,過著放盪的生活。阿甘一直愛著珍妮,但珍妮卻不愛他。在戰爭結束後,阿甘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在一次和平集會上,阿甘又遇見了珍妮,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在「說到就要做到」這一信條的指引下,阿甘最終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結識了許多美國的名人。他告發了水門事件的竊聽者,作為美國乒乓球隊的一員到了中國,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勞。貓王和約翰·列儂這兩位音樂巨星也是通過與他的交往而創作了許多風靡一時的歌曲。最後,阿甘通過捕蝦成了一名企業家。

㈣ 阿甘正傳要表示什麼

一.在教育方面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盪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盪,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阿甘是一個美國人的典型,他的身上凝聚著美國的國民性,而且他還參與或見證了美國50年代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阿甘見證了黑人民權運動,上了越戰前線,目擊了水門事件,參與了開啟中美外交新紀元的乒乓球比賽;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貓王最著名舞台動作的老師,啟發了約翰·列儂最著名的歌曲,在長跑中發明了80年代美國最著名的口號。影片的表層是阿甘的自傳,由他慢慢講述。阿甘的所見所聞所言所行不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對歷史的直接圖解。這種視覺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中得到生動的暗示:一根羽毛飄飄盪盪,吹過民居和馬路,最後落到阿甘的腳下,優雅卻平淡無奇,隨意而又有必然性。湯姆·漢克斯把阿甘從歷史的投影變為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個占據著成年人軀體的幼童、一個聖賢級的傻子、一個超越真實的普通人、一個代表著民族個性的小人物。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二.在愛情方面
一個南阿拉巴馬州的傻子阿甘,一輩子喜歡的一個女人就是珍妮,珍妮做過很多對不起阿甘的事情,從小到大阿甘和珍妮就是好朋友,他們一起上學,一起長大,最後雖然相隔很遠但是阿甘始終愛著珍妮,不管她做什麼,不管她是誰,不管她變得多老多醜,不管她身在何方,阿甘始終在哪個南阿拉巴馬的家裡,日夜思念他的姑娘,日夜等待著珍妮的歸來。
這就是阿甘,這就是他的愛情,這就是他的珍妮。
我們回想第一個場景,阿甘在珍妮的宿舍,珍妮問他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阿甘楞了一下,說:我不是做我自己嗎?珍妮說她想成為一個歌手,成名,阿甘還是不懂,說他只想成為他自己。
我被這個場面深深打動,因為阿甘雖然是個傻子,但是他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成名,賺錢,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自己,我們為什麼值得讓別人尊敬?是因為我們的職業?地位?還是家產?如果這樣,那人的本身才成為這些頭銜的附屬品,我應該成為我,而且我只想成為我,對於阿甘來說,他只想做他自己,只想愛一個女人叫做珍妮。

在華盛頓的那一場,珍妮問阿甘為什麼他對她這么好,土鱉一點的男人會拉著珍妮的手,含情脈脈的說因為我愛你。阿甘不是,他又擺出那個招牌一樣的白痴表情,對這珍妮說: you are my girl(因為你是我的女孩)。
為什麼不是I love you ?為什麼不是我愛你?因為我愛你已經無需多言,如果我愛你,而你不愛我,那麼對於我來說這就不能承受,我可能會找另外一個女人去愛,但是因為你是我的女孩,所以我可以承受你的背叛,你的逃離,我也可以忍受孤獨,忍受沒有你的日子,重要的不僅僅是我愛你,而是因為從我看見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是我的女孩,你是我的姑娘。
如果有人仔細想想這句話,看看阿甘那張單純的臉,那雙眼睛,就能體會到什麼是愛一個人,什麼是喜歡一個人,什麼是認識一個人,什麼是放棄一個人。
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戀愛中的男女,不管他們究竟為了什麼戀愛,不管他們付出了多少,在付出較多的一方經常會抱怨,說自己付出的太多,或者回報很少。於是第三個聲音就會告訴你:不要把男人(女人)太當回事,你越把他(她)當回事,他(她)越不把你當回事。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懦弱的人,愚蠢的人,因為你們其實根本沒有在戀愛。你們只是在愛情的稱呼下自我陶醉,卻在付出回報的時候露出了真正的不足。

因為愛情本來就是奢侈品,你不能因為孤獨尋找愛情,你不能因為貧窮尋找愛情,就好像你不能因為自己還是一個處男(處女)而跟別人上床一樣。愛情的價值在於當你的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豐富的時候,突然你想找一個人來分享這一切,在你本來幸福的時候,愛情會讓你更幸福。

所以這個時候的你根本不需要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你有的就是付出的慾望,這才是愛情。
沒有束縛,不要求回報,在愛對方的同時能夠承受住他(她)的背叛和逃離。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愛一個人很容易,但是能想阿甘那樣承受所謂的痛苦卻非常難,因為這些不是愛,更像是對自我價值的證明。
那個南阿拉巴馬的傻子阿甘,最終娶了珍妮,生了一個小阿甘。他們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在影片最後,當阿甘站在珍妮墓前,用南阿拉巴馬的口音說:我愛你珍妮。這是我們的眼裡才會閃爍著淚花,為的不是這個傻子終於娶了珍妮,而是因為這個傻子擁有許多聰明人沒有的感情:愛情。而那些自以為擁有了愛情的聰明人其實並沒有得到愛,也不知道什麼是愛。
這樣來說,阿甘並不是一個傻子,至少不是一個普通的傻子。

㈤ 《阿甘正傳》這部影片有什麼深刻意義

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重新肯定了舊的道德及社會主體文化,宣揚了60年代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它又否定了其他前衛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於此,它才能深得美國民心。


阿甘形象的塑造顛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與傳統觀念背道而馳,具有強烈的反傳統、反主流性。他的所見所聞所言所行不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對歷史的直接圖解。這種視覺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中得到生動的暗示:一根羽毛飄飄盪盪,吹過民居和馬路,最後落到阿甘的腳下,優雅卻平淡無奇,隨意而又有必然性。湯姆·漢克斯把阿甘從歷史的投影變為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個占據著成年人軀體的幼童、一個聖賢級的傻子、一個超越真實的普通人、一個代表著民族個性的小人物。

㈥ 電影阿甘正傳教會了我們什麼道理

1994年是電影的盛宴,而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三、跑著前進吧

全篇離不開的「媽媽說」,「run」。阿甘在橄欖球隊、戰場上奔跑的聲音都被放大,這也表明奔跑對阿甘非比尋常的意義,「媽媽說,你總得丟開以往的事,才能不斷繼續前進。」這個電影也告訴我們,不要放棄生活,無論生活把你放在什麼樣的情景下,阿甘雖然有腿疾,後面也戰勝了腿疾,每一次的奔跑都是他每一次的突破自己。

㈦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理解,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屬於自己的生活的奇跡。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你都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這其實是影片在暗示: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的真實。幼年的阿甘腿有殘疾,阿甘的母親不得不為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子,以輔助行走。

㈧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阿甘正傳》的這一根本性人生觀啟發我做出這樣的思考:雖然大多數人都有夢想,但是往往只有少數人會用一生堅持不懈的付出行動去努力實現它,所以最後成功的總是少數人。因為多數人都太在意結果,他們是因有結果才會有行動,而不是因為有了足夠正確的行動才造就了那樣的結果,他們不明白結果是通過行動創造出來了,而不是自動掉下來的或是預先就存在的,我們真正要關心的是行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本身。許多人就是因為太在意結果而很少有行動,總是在用一種復雜的眼光面對人生,思考和埋怨大大多於行動,對待人生養成了這種顛倒的邏輯習慣,才一生無所作為的。這也是阿甘精神所要揭示的核心問題:坦盪而誠實地面對現實的問題,簡單而直白地面對人生的過程,人生往往是這樣的:你想要的東西總是同你最後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所以人要學會「珍惜」和「改變」。

㈨ 求電影《阿甘正傳》所要表達的寓意,具體點!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盪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盪,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阿甘是一個美國人的典型,他的身上凝聚著美國的國民性,而且他還參與或見證了美國50年代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阿甘見證了黑人民權運動,上了越戰前線,目擊了水門事件,參與了開啟中美外交新紀元的乒乓球比賽;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貓王最著名舞台動作的老師,啟發了約翰·列儂最著名的歌曲,在長跑中發明了80年代美國最著名的口號。影片的表層是阿甘的自傳,由他慢慢講述。阿甘的所見所聞所言所行不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對歷史的直接圖解。這種視覺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中得到生動的暗示:一根羽毛飄飄盪盪,吹過民居和馬路,最後落到阿甘的腳下,優雅卻平淡無奇,隨意而又有必然性。湯姆·漢克斯把阿甘從歷史的投影變為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個占據著成年人軀體的幼童、一個聖賢級的傻子、一個超越真實的普通人、一個代表著民族個性的小人物。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㈩ 《阿甘正傳》想要表達一種什麼理念

電影是一種很類似書籍的藝術,觀眾不同看到的東西也不同,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回味起來也可能有不同體會。
其次我認為電影諷刺美國社會結構,一個順應歷史潮流的人,即便他是公認的智障,也能獲取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功。諷刺這個詞用的不好,應該是一種描述吧。美國總統遇刺,越南戰爭結束,中美建交,個人力量的薄弱與歷史洪流的強大形成強烈對比,有時看似個人力量左右的事件,只不過是順著歷史浪潮漂流的一葉孤舟罷了。
在我看來,導演和原著作家想要表達的思想十分有限,真正好的影視作品應該是在表達個人觀點的同時,給觀眾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依靠觀眾豐富其內涵。

閱讀全文

與阿甘正傳電影主題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