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主角和一名攝影師出軌最後男攝影師給那女的老公殺了求電影名字
《欲罪》由劉繼源導演,雪兒、劉小喬、海哥、孔祥偉、林峰、康瑞林主演的網路劇。該片講述了雪兒雖是個年輕貌美的有夫之婦,可丈夫整天忙於工作對她不管不問。一次偶然的晨練認識了一位優秀的攝影師
㈡ 曾國藩是誰那行的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
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
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
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謚「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
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
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1811年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
豪門地主家庭。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
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滿腹經綸,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輩的愛撫,他們望子成龍心切,便早早地對曾國藩進行封建倫理教育了。曾
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
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階。曾國藩剛28
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
阿的得力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
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
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從文才上
看,曾國藩的仕途暢通是與他好學有關,他學習孜孜不倦,苦讀日夜不息,尤其
在京參加朝考進入庶常館學習後,「日以讀書為業」。勤於求救,不恥下問,博
覽歷史,重視理學,還讀了大量的詩詞古文,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官吏中如此
勤奮好學者實不多見。由於他博覽群書,涉獵文獻,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獨特觀
點:如要統治者「內聖外王」,要自如地運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
學,認為程朱理學正統於孔孟之道,後君臣應以習之。尤其他曾主張或奏明皇上,
提出治理天下之辦法,涉及吏治與廉潔,選材與用材,物質與財用,兵力與兵法
等。他應詔陳述政治主張說:「今日所當講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
而激揚之,則賴皇上之妙用,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
廢。臣觀今日京官辦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
曰顢頇。習俗相沿,但求苟安,無過不肯振作起來,將一遇困難,國家必有乏才
之患。」要想使官員振作起來,又須皇上以身作則。他從理論乃至實踐上都極力
標榜封建倫理道德,來維護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從武將上說,他本不具備先決
條件,然而正是由於他的步步青雲,得到了皇上與同僚們的青睞,他感皇恩,謝
皇意,甘為保主子盡心盡力,表現在為建湘軍嘔心嚦血,精心操勞練出了一支戰
鬥力賽過綠營的正規軍,為鎮壓太平天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清王朝西拼東殺,
征戰畢生,直至卒死在兩江總督的寶座上。
二) 曾國藩之思想學術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
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
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
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
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
懲。至於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
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
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受兩次鴉片戰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卧榻之旁,豈容他
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
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治學論道之經》
曾國藩是清末著名換理學大師,學術造詣極深。他說:「蓋真能讀書者,良亦貴
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寫字或陽剛
之美,「著力而取險勁之勢」;或陰柔之美,「著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寫作,
需在氣勢上下功夫,「氣能挾理以行,而後雖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詳略得當,
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而「知位置者先後,翦裁之繁簡」,又「為文家第一要也」。
為文貴在自辟蹊徑,「文章之道,以氣象光明俊偉為最難而可貴」。「清韻不匱,
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術》
著名歷史學家鍾書河先生說過,曾國藩教子成功是一個事實。無法抹殺,也無須
抹殺。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主要應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嚴明家規。二、
盡孝悌,除驕逸。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四、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
五、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六、家事忌奢華,尚儉。七、治家八字:考、寶、
早、掃、書、疏、魚、豬。八、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九、不可厭倦家常瑣事。
十、擇良師以求教。
《疆場競斗之計》
曾國藩以編練湘軍起家,書生治國,鎮壓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其軍事思想內涵極豐,確有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
「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
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治軍以嚴明軍
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合氣」,將士同心,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
之氣」。選 擇有四點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陣膽實識,
四曰營務整齊」。曾國藩軍事思想中最豐富並值得今人借鑒的是其戰略戰術。如
「用兵動如脫兔。靜如處女」,主客奇正之術,「扎硬寨,打死仗」,水師不可
順風進擊,善擇營地,「先自治,後制敵」,深溝高壘,地道攻城之術,水陸配
合,以靜制動,「先拔根本,後翦枝葉」等等。
《處世交友之道》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
無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議,
兼聽而不失聰。「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處世
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須在一「淡」
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
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
之道。
《修身養性之訣》
曾國藩總結了修身十二款: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
身、日知所亡、月無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門。他認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人則人悅,思誠則神欽」。曾國藩不信醫葯,不信
僧巫,不信地仙,守篤誠,戒機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貴,「人生有窮達,知命
而無憂。」曾國藩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貧,三曰
節欲,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養生之道,「視」、
「息」、「眠」、「食」四字 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褒貶不一
「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傑章炳麟對曾國藩的評價一樣,近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
智,對曾國藩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時,即
有人責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罵
他是賣國賊,以致曾國藩也覺得「內咎神明,處咎清議」,甚至有四面楚歌之慮。
辛亥革命後,一些革命黨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遺臭萬年的漢奸,建
國後的史學界對他更是一罵到底,斥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道士、地主買辦階級的
精神偶像、漢奸、賣國賊、殺人不眨眼換劊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歷史是各
種復雜因素的有機組合體,歷史從物也是如此,對復雜的歷史人物予以簡單、片
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觀的,都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實事求是的要
求。80年代以來,學術界對曾國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對他的評價也相對客觀。隨
著有關曾國藩的小說和傳奇故事的出版,越來越多的人對其產生興趣,他們希望
能透過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國藩的學識、見解和主張,更直接、更
清晰、更深入地窺見他的內心世界。
三)軼事點滴
毛澤東「獨服曾文正」之謎
毛澤東年青時,曾對曾國藩傾服備至,現藏韶山紀念館的光緒年間版《曾國藩家
書》中,數卷扉頁上都有毛手書的「詠之珍藏」。他曾說:曾國藩建立的功業和
文章思想都可以為後世取法。認為曾編纂的《經史百家雜鈔》「孕群籍而抱方有
」,是國學的入門書。曾國藩治軍最重視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這點。曾「愛
民為治兵第一要義」。毛建立紅軍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蔣介石推崇曾國藩之謎
蔣多次告誡他的子弟僚屬:「應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書版及書禮」,「曾文正
家書及書禮......,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注釋》時說:
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在黃浦軍校,他以曾國藩的《愛民歌》訓導學生。他
說我認為曾、左能打敗洪、楊是他們的道德學問、精神與信心勝過敵人。
「譽之為聖相,讞之為元兇」之謎
曾國藩曾被人推許為孔子、朱子以後,再度復興儒學的聖哲;建樹功業、轉移運
世的偉人賢者,清朝咸同中興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罵他是民賊、元兇、漢奸、
民族罪人、擅權濫殺的「曾剃頭」、好名失德的「偽君子」。
《曾國藩家書》影響歷史不衰之謎
太平天國失敗後,清廷對權重勢大的曾國藩極度猜忌,曾為表明心跡,做出了有
違個人性格的事刊印《家書》。
違朝廷大禁納妾之謎
五十一歲時,咸豐帝大喪期間,秘娶小妾,「違制失德」,故有人斥其為「偽君
子」。終生以「拙誠」「堅忍」行事曾國藩「貌之過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
睡,身材僅中人,行步則極厚重,言語遲緩。」
「一生愛錢」之謎
三十歲時,作一件青緞馬褂,遇慶賀及新年時穿一次,三十年後,衣猶如新。在
南京總督府任內,要求夫人和兒媳們,每晚要績麻紡紗,下廚作飯。
四)大事年表
1811年(嘉慶16年)11月26日(農歷10月11日)
生於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鄉天平村, 乳名寬一。
1815年(嘉慶20年)5歲
在家識字讀書。一年後入家塾「利見齋」。
1826年(道光6年)16歲
春,應長沙府試(童子試),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歲
就讀於衡陽唐氏宗祠,師從汪覺庵。一年後轉入湘鄉漣 濱書院。改號滌生。
1833年(道光13年)23歲
秋,參加湘鄉縣試,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歲
春,入嶽麓書院。秋,參加鄉試中第三十六名舉人。冬,入京准備會試,途
徑長沙,始與劉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歲
4月,會試落第,留京寓長沙會館讀書。
1836年 (道光16年)26歲
春,恩科會試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長沙,與劉容、郭嵩燾在湘鄉會館相
聚兩個月。
1838年(道光18年)28歲
會試中第三十八名貢士。試後改名國藩。殿試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
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
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歲
夏,出衡陽,謁杜工部祠、石鼓書院。秋,出邵陽,察訪武崗、新化、蘭田、
永豐。12月,子紀澤生,離家起程赴京。本年 起始作日記,持之以恆,至終
不輟。
1840年(道光20年)30歲
5月,庶吉士散館,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7月,得病,經歐陽兆熊、
吳廷棟治療、護理,兩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21年)31歲
8月,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考德問業」,「
為義理所熏蒸」。11月,任國史館協修,遍鑒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讀
胡林翼贈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寫作《里胥》,直道民間疾苦,鞭笞腐敗
更治。
1842年(道光22年)32歲
致力程朱之學,每日必做日課:早起、主敬、靜坐、讀書不二、讀史、謹言、
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 不出門。
1843年(道光23年)33歲
4月,升任翰林院侍講。7月,欽命為鄉試(四川)正考官。12月,充文淵閣
校理。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
1844年(道光24年)34歲
8月,郭嵩燾引江忠源來見,結為師生。派充翰林院教習庶 吉士。
1845年(道光25年)35歲
10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投其 門下受業。
1846年(道光26年)36歲
1月,充文淵閣直閣事。自書其書舍曰:「求闕齋」。夏秋間,養病城南報
國寺,與同寓劉傳瑩就漢學、宋學深入研討,知學須返本務要,「執兩用中」。
1847年(道光27年)37歲
7月,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街。11月,欽派武會試正 總裁,殿試讀卷
大臣。
1848年(道光28年)38歲
3月,子紀鴻生。10月,輯錄古今名臣大儒言論,按修身、齊家、治國三門分
三十二目輯成《曾氏家訓》。
1849年(道光29年)39歲
2月,升授禮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30年)40歲
4月,上《應詔陳言疏》,直揭官場「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
「今日所當講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部左侍郎。
1851年(咸豐元年)41歲
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義。5月,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
疏》,咸豐帝「怒擲其折於地」欲罪之。
1852年(咸豐2年)42歲
1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7月,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行抵安微太湖縣小
池驛,得母訃聞,回籍奔喪。10月初抵家。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9月攻長
沙,10月取決岳州。
1853年(咸豐3年)43歲
1月21日,接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出保桑梓。30日,抵長沙與湖南
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3月19日,太平軍攻佔江寧,定都為天京。9月,奏准移
駐衡州練兵。11月,建衡州船廠趕造戰船。派人赴廣東購買洋 炮,籌建水師。
1854年(咸豐4年)44歲
2月25日,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發布《討粵匪檄》。命褚汝航為水師總統、
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統率17000人,揮師北上。5月,兵敗靖港,投水自裁獲救。
7月25日,重整水陸各軍後,出師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豐帝令其部署
理湖北巡撫。7天後收回成命。改賞兵部侍郎銜。12月2日攻陷田家鎮。
1855年(咸豐5年)45歲
2月12日夜,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湘軍戰船100餘艘。曾國藩座船被俘,
「文卷冊牘俱失」。」公憤極,欲策馬赴敵以死」,羅澤南、劉蓉力勸乃止。
1856年(咸豐6年)46歲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楊、洪內訌(天京事變)後,
太平軍元氣大傷。10月,曾國藩在長募勇組建吉字營入援江西。
1857年(咸豐7年)47歲
2月27日,其父去世,偕第國華回籍奔喪。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
咸豐帝准許。是年建「思雲館」。
1858年(咸豐8年)48歲
5月19日,李續賓、楊岳斌率水陸兩軍攻陷九江。第國華入李幕。7月13日,接
上諭命其出辦浙江軍務,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與胡林翼會商進兵、籌
餉之策。11月15日,李續賓、曾國華死於三河之役。12月,作《愛民歌》以訓
湘軍。
1859年(咸豐9年)49歲
1月,李鴻章來建昌進謁、留營襄辦軍務。是月,曾國葆改名貞干入湘軍,為其
兄國華報仇。2月,作《聖哲畫像記》。11月,擬四路進兵之策,攻取安慶。
1860年(咸豐10年)50歲
5月,輯錄《經史百家雜鈔》26卷,「取精用宏」,「盡掄四部精要」。
6月,左宗棠來營,留住兩旬,商討東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
7月,委授兩江總都,並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10月18日與胡林翼、李續賓
商籌北援之策。
上疏請求帶兵北上掃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憤」。12月,祁門大營兩度被困,
太平軍距大營僅20里,「危險萬狀」。
1861年(咸豐11年)51歲
8月23日,是《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
一要務。」9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25日,移住安慶。11月20日,奉旨督辦四
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12月,在安關刨辦
內軍械所。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
宗棠,蘇事屬李鴻章,於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歲
1月31日,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
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5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
台,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7月18日,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陳利害:「
島人藉助剿為圖利之計......而中華之難,中華當之」,決不能讓洋人以助剿
來「蹂躪中國之土地」。9月,為死於戰亂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東樹、戴
鈞衡6人立石修墓,妥為安葬。12月,其第曾國葆病死於雨花台湘軍大營。年
底,華衡芳與徐壽父子試製成中國第一台蒸氣機,曾國藩見後,於當天日記中
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我國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2年)53歲
1月28日,安慶內軍械所造出的我國第一條木殼小火輪,曾國藩登船試航後,
喜而命名「黃鵠號」。5月7日,致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謂「洋人本有欺凌之
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勢;華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處可怯之地」,反對購買要
由海軍上校指揮控制的船艦。6月13日,石達開兵敗大渡河。9月,與容閎見面,
商籌建立一個可以災圃旎器的工廠。12月3日,交容閎68000兩銀赴美購買機器。
1864年(同治3年)54歲
1月,派李鳳苞測量江浙外海各島嶼沙線。5月,江浙藏書遭兵動多有毀損,定
刊書章程,即於安慶設書局,刊刻各種經史。6月3日,洪秀全病世天京,其長
子繼位。7月19日,湘軍攻恰陷天京,太平軍宣告失敗。7月,曾國藩賞加太子
太保、一等侯爵。曾國荃賞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15日,奏准裁撤湘軍
25000人。
10月,行轅移駐安陵。11月,奏准停徵厘舍、畝捐。12月,主持修復江南貢院,
補行江南鄉試,會考江南優貢。
1865年(同治4年)55歲
1月,選漢唐以來各臣奏疏17首,編《鳴原堂論文》。3月,主持修葺種山、尊
經兩書院。收養八百孤寒子弟,並從自已養廉銀中捐款課獎。5月26日,接上
諭:率軍赴山東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書》完稿,共320卷,交金陵
書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鎮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
蹤。9月,經楊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調兵布防堵圍,沿途又張榜招員。10月
,將金陵製造局上遷海虹口,和李鴻章原設的炮局及購自美國人的鐵廠合並,
再加容閎購回的百多部機器建成江南製造總局。12月,核定長江水師永遠章程
及營制營規。
1866年(同治5年)56歲
3月,由徐州赴濟寧,沿途謁孟、孔、曾諸聖墓。9月24日,捻軍突破防線,進入
山東。連續2次請假,在營調營。10月,奏陳:剿捻無效,病難速痊,請開協辦
大學士、兩江總督之缺。12月,回任兩江總督。
1867年(同治6年)57歲
3月,在江南製造總局下設造船所試制船艦。同時擬設譯書館。5月,會同李鴻
章將江南製造總局由虹口遷高昌廟,征地擴遷,規制大增。6月,補授體仁閣大
學士。
1868年(同治7年)58歲
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5月31日,至上海視察江南製造成總局。8
月,奉命調任直隸總督。9月,江南造船廠試制的第一艘輪船駛至江寧,曾登船
試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師,陛見那拉氏與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8年)59歲
2月27日,奏陳直隸應辦事宜,以練兵、飭吏、治河為至要。6月,奏請按湘軍
制改造直隸練軍。8月,作《勸學篇示直隸士子》,提出儒學有義理、考據、
經濟、辭章四科,唯義理為治學根本。12月,奏陳:「直隸清理積獄......計
審結並注銷之案四萬一千餘起,多作塵牘,為之一清。」
1870年(同治9年)60歲
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續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
發生, 奉命前往處理。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據實檢舉揭發。23
日,法國公使羅叔亞來見,要求殺天津道員、知府、知縣為法領事抵命,並以
戰爭相威脅,曾國藩嚴詞拒絕。24日,奏陳:挖眼剖心,全無實據;津民生憤,
事出有因。」8月,奏陳:本案兇犯已拿獲九名,惟羅叔亞意欲「三員議抵」,
斷難允求。府、縣本無大過送交刑部已屬情輕法重。9月,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
身亡,曾國藩調任兩任總督,李鴻章調補直隸總督。10月17日,起程南下。11
月3日,六十大壽,御賜「勛高柱石」匾額。24日,作家訓日課四條:一曰慎讀
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說,四曰習勞則神欽。
1871年(同治10年)61歲
8月19日,挈李鴻章聯銜會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9月,視察水陸各營防
務、訓練情況。11月抵上海,23日在滬設宴慶祝61歲生日。
1872年(同治11年)62歲
2月27日,領銜上奏:促請對「派遺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並提出在美國設立
「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推薦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管理。在上海
設立幼童出洋肄業局,薦舉劉翰清「總理滬局選送事宜」。3月1日,時發腳麻
之症,舌蹇不能語。3月12日,午後散步署西花圃,突發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
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文正。6月25日,
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於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次年12月13日,改葬於善
㈢ 《湘君》《湘夫人》二篇的具體創作年代是什麼是屈原貶謫前還是後
《湘君》和《湘夫人》合稱「二湘",或雲迎男女湘水之神,或責為猥衰之詞,或言巫術,還有的說是歌舞劇,說法很多。自古湘水無男神之說,故迎男女神不過是猜想之辭。無論是原始的宗教,還是神仙違信,都不應是真正的事實。屈原的作品是文學著作,畢竟不是宗教迷信。離開文學的前提,就很難把研究深入下去。我們認為,《湘君》、《湘夫人》是作家托物言志、述事抒懷的作品,記錄了屈原自疏和被召回的歷史事件,反映了他被放流後的思想變化。
一、敗諫自疏和佳人召予
「二湘」的結尾文字以乎出入不大。《湘君》說:「捐余塊兮江中,遺余佩兮酸浦,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湘夫人》說:,』J月余袂兮江中,遺余襟兮醋浦。攣汀洲兮仕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余袂」句,研究認為,衣袖子怎麼能拋棄呢?汗衫又怎麼能脫下送人呢?認為這是矛盾的。於是,不斷有用通假字來解釋的新說,還有徑指斥為錯字之論。實際上這不是通假字,也不是錯字。兩首詩相近的結尾表現了不同的心情和處境,可謂微言大義。
「捐余塊兮江中」的塊是玉塊,《史記》記錄的鴻門宴上范曾屢次暗示項羽的就是這種東西,表示決定、斷絕的意思。接著詩人把佩扔到了醚水裡,把芳洲的杜若無奈何地留給「下女」而不是「美人」,感嘆得意之「時不可兮再得」,於是茫然逍遙徘徊。產生拋玉塊與佩的惜別之情的原因也寫在詩中:「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君沒有來是他拋塊的原因可知,但並不意味著行為的輕率,因為詩人在「女撣媛兮為余太息」後依然「隱思君兮啡側」,忠心不改。並且「心不合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多次地請媒為他通消息,望兩美相合,不忍輕絕。但「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原有好的消息,相約日期,但偏偏於時又不守信用,推託說不得閑,因此詩人在狂奔江皋,落魄北諸後才滿懷愁思地「捐余塊兮江中」。由此可見,拋塊表示絕望之意。
但是,《湘夫人》卻完全是與此相反的景觀。雖然帝子來的時候「目吵吵兮愁予」,但已「與佳期兮夕張」,因為「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而且「九疑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山歡水笑。所以詩人「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襟兮酸浦,句如向說向江中擺甩起衣袖,表示得意,實為瀟灑浪漫之一筆。他的汀洲杜若此時如何呢?他要「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說明好機會難得,亦即王逸不可多得意。這時的「聊逍遙兮容與」已是一種悠然自得,不是茫然無緒之貌。
過去我們都以為屈原是放逐,實際上不是。古人反抗勸諫的重要方式是離開,即《論語》說的「舍之則藏」,「道不行則乘搓於海」之意。這在先秦典籍中已屢見不解,作為常識自不復贅。如果君王要再用往往要賜環,不用則用塊來表示。《白虎通·東方》雲:
古之臣譯,不從得去何?以法李中卑,孤惡君也。去日:「某質性頑鈍,言愚不任用,請退避賢。如是君德之.待之以禮,臣待放。如不以待禮,逐去。君待之以禮奈何了日予熟思夫子言,未得其道,今子不且留,聖人之制。無塞賢之路,夫子欲何之?則遣大夫送之郊。翼君覺悟能用之,所以必三年者;古者臣下有大臣,君三年不呼其門,所以復君巨思;令已所言不合於禮義,君欲罪之,可得也!《援神契》日:三諫待放,復三年盡·港倦也;所以言放者,臣為君諱,若言有罪放之也。所諫事已行者,逐去不留。凡待放者,冀君用其言耳。事已行,災咎將至,天為留之。臣待放於郊,君不絕其祿者,示不欲其去也,道不合耳。以其祿參分之二與之,一留與其妻長子,使日祭其宗廟。賜之環則反.賜之?則去,明君子重恥也.
由上述核之二詩我們看出,《湘君》應是待放即自疏時的作品,而《湘夫人》則是諫言實現重回朝廷之時寫作。故表現了兩種不同的心態。塊袂之意至此甚明。從《離騷》與《湘君》比較看,賜塊應是他待放於郊作《離騷》時君王賜給,此時拋塊是他自己絕望的表示。湘君或寓相君之意。自疏,不僅從二湘中叮見,《離騷》中也確切地說過,如「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到遠方就是勸諫不聽自取,畢竟自疏不是放逐,所以屈原最後才怨「國無人莫吾知兮」,「既莫足與為關政兮」,皆是自疏不滿之辭。從「忽臨晚夫舊鄉」看,詩人寫《離騷》時還沒有離京城太遠,尚在舊鄉,即《白虎通》於郊之說。
屈原自疏在《史記·屈賈列傳》中實際也寫得明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為能也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諳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由此可見,屈原是疏而非放,從《湘夫人》看,正是在自疏期間被召出使齊國的。根據《湘夫人》等詩看出,屈原自疏地點應在洞庭湖與湘水之間。其時問,《離騷》應作於懷王十五年,「秦欲伐齊」之前;《湘君》亦作於其後一二年間;而《湘夫人》則應寫於懷王十七年,即屈原返京入齊之時,離《離騷》寫作已近三年。
由上述可知,屈原作《湘君》、《湘夫人》在被疏期間,因「佳人」(君主)相召,作《湘夫人》詩而返,然後出使齊國。捐塊與捐袂不是錯字,而是不同心態的藝術體現。
㈣ 公元1444年什麼時候
1444年,明朝正統九年
本年年表
大事記 1)11月10日爆發的瓦爾納之戰爆發。 2)1444年創建的強巴林寺 昌都強巴林寺位於昌都鎮內的四級台地馬拉山上,在昂曲和扎曲河兩水交匯處。該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繞松布創建的。 出生 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1444年 - 1514年3月11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建築師。在建築方面,與同 伯拉孟特時期的列奧納多·達·芬奇各領風騷。他的著名作品有羅馬的「坦比哀多」(Tempietto)禮拜堂,還曾參與設計聖彼得大教堂。 逝世 李奧納度·布倫尼(Leonardo Bruni,人稱 Leonardo Aretino,1370年於阿雷佐-1444年3月9日於佛羅倫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歷史學家,曾任佛羅倫斯執政官。布倫尼開創了一種新的翻譯方式,即以試圖為讀者呈現出原文的大意,而不是逐字地直譯。 李奧納度·布倫尼曾任教宗依諾增爵六世及其後三位繼任者的文書。卸任後他來到佛羅倫斯,參與薩盧塔蒂、波焦·布拉喬利尼和尼科利等人的文人圈子裡探討彼特拉克、薄伽丘的作品,並在那裡接替他的老師薩盧塔蒂成為佛羅倫斯執政官。 瓦迪斯瓦夫三世瓦迪斯瓦夫三世(Władysław III Warneńczyk,1424年10月31日-1444年11月10日)亞蓋隆王朝的波蘭國王(1434年-1444年在位)和匈牙利國王。 瓦迪斯瓦夫三世是波蘭和立陶宛的統治者亞蓋洛的長子,繼承了其父的波蘭王位。他在教皇尤金四世的支持下,與德意志兼匈牙利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的遺孀伊麗莎白為爭奪匈牙利王位進行內戰,最終從阿爾布雷希特年幼的兒子拉迪斯勞斯手中奪取了匈牙利的王冠。 尚忠(1391年-1444年)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第三代國王,第二代琉球國王。1439年至1444年在位。 尚忠是尚巴志王的次男。在尚巴志王滅今歸仁城的攀安知,合並北山王的領土後,任初代北山監守。1439年於尚巴志王死後即位。尚忠派遣使者帶馬、貢物入貢。還派遣使者到爪哇,購買胡椒、蘇木,大力發展南方貿易。正統七年(1442年),明英宗派給事余汴,行人劉遜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忠為王。尚忠王在位僅5年,於54歲時駕崩。 楊士奇(1365年-1444年),名寓,號東里,字以行。明朝江西泰和(今泰和縣澄江鎮)人。 自幼家貧勤學,建文帝時(1399年)由王叔英引薦,入翰林院,充編纂官,參與修《太祖實錄》。明成祖永樂初年開文淵閣,士奇與解縉等七人同入內閣。永樂十二年(1414年)遭漢王朱高煦劾,士奇為了分擔太子遲緩迎駕的責任而下錦衣衛獄,太子得以保全,士奇不久獲釋。仁宗即位後,擢升士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不久升為少保,再升為少傅,英宗年間升為少師。從成祖至英宗年間,與楊溥、楊榮於文淵閣任事達四十年,史稱「三楊入閣」。 故事 1444年11月10日爆發的瓦爾納之戰無疑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巴爾干半島及東南歐地區仍然流傳著古老的傳說,它們的主角就是那位年輕的殉道者-波蘭-匈牙利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三世(Vladislav III Yagello)。作為中世紀歐洲的最後一次十字軍運動,同時在奧斯曼軍隊肆虐歐洲大陸之始,瓦爾納之戰成為捍衛自由和主權的基督教國家浴血戰斗的縮影。
編輯本段歷史大事
倭寇擾浙東 英宗時,規定日本朝工之船不得超過三隻,而來使之人不得過三百,不得多攜兵器等等。日本人最初奉約束,不久則貢不如期,動輒滿載方物軍械,出沒於沿海,乘機侵掠,屠殺沿海軍民。正統四年(1439)四月,倭船四十餘艘,連破台州、桃渚、寧波,大嵩二千戶沿所,又攻陷昌國衛,官庾民舍,焚劫一空。英宗下詔加強沿海兵備,誅失事之將官三十六人。後又增設沿海防倭官。 潞江之捷 正統四年(1439)正月沐晟敗歸之後,思任發愈加猖狂,繼續攻掠,犯景東、剽孟定,殺大候知州刀奉漢等,脅迫孟璉長官等司降之。五月初三日,明朝廷以右都督沐昂為征南將軍,兼充總兵官,右都督吳亮為副總兵官,再次征討思任發。在潞江大敗思任發,獲賞。 復開福建浙江銀礦 洪武末年,浙江之溫州、處州(今浙江麗水),福建之浦城等處,皆有銀場,每年征其稅課。其後福建歲額增至三萬余兩,浙江增至八萬余兩,地力枯竭而民不堪命。英宗即位,下詔封閉坑治,而仍有流民私開銀礦。於是福建參政宋彰,浙江參政俞士悅,奏請復開銀場,使利歸於上而「礦盜」自絕。章下三司討論,浙江按察使軒輗力持不可,他說:復開銀場僅為一時之利,而數百器用皆出自民間,恐怕有司橫加科擾,其患尤深。不如擇官典守,嚴加禁捕,盜自衰自息。朝廷用軒輗言,不開銀礦。正統九年(1444)秋七月,處州等地流民數千人,在葉宗留、陳鑒胡的率領下,到福建福安縣采礦謀生。福建參議竺淵率官軍圍捕,被葉宗留所殺。起義軍的隊伍日益壯大起來。閏七月初一日,英宗命戶部右侍郎王質前往福建、浙江重開銀場。遂令福建歲課銀二萬一千一百二十餘兩,浙江歲課銀四萬一千零七十餘兩。蓋雖比宣德年間減半,而已是洪武時的十倍。至於內外官屬供億之費,遠過於公稅。其後民更加貧困,福建、浙江農民起義之火愈演愈烈。 文武官受財枉法處罰例的更定 正統九年(1444)八月初八日,大理卿俞士悅等奏陳:據舊例文職受財枉法滿貫當絞的充軍,其不滿貫的俱贖罪為民。武職出百死一生得官,今坐流徒杖罪的全部充軍,前功盡棄。而罪及重於文職。請令武職受贓私縱操卒滿貫當死的充軍,其餘不滿貫當流徒杖的如舊贖罪還職。則不惟優待武臣,抑且寬恤刑典。英宗批准施行。 英宗敕諭大將巡邊 根據舊制,寧夏諸邊軍,半年一換防。後來邊事亟多,三年一更換,又增加選軍以防冬季戰事,致有一家五六口人在邊疆者,軍士日益疲睏。王驥請每年一更代,當代者以十月至,而得代者留至第二年正月乃遣歸,使邊備足而軍不勞。英宗以為善,遂於正統九年(1444)九月十二日命靖遠伯王驥與都御史陳鎰巡視延綏、寧夏、甘肅諸邊防務,有事悉聽其相機處置。 蘇州松江常州等大風潮 正統九年(1444),蘇州府風雨暴至,平地水溢數尺。太湖水高一、二丈,沿湖人畜廬舍無存,漁舟漂沒凡盡。松江大風雨,湖海漲涌,近海居民有全村漂沒者。宜興大風拔木,水溢漂沒千餘家。十二月,松江府又降大雪,連續七晝夜,積一、二丈,居民不得出入。 郭純逝世 郭純(1370—1444)初名文通,賜今名,遂以文通為字,號朴庵,浙江永嘉人。以精繪事,擢營繕所丞。洪熙元年(一四二五)升閣門使。山水學盛懋,布置茂密。有言夏珪、馬遠者,輒斥之曰:「是殘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何取焉?」純充內廷供奉,宣宗嘗面促之畫,不即執筆,以死怵之,對曰:「苦書樂畫。寧死不能草草。」宣宗為齋威。卒年七十五。 《東海集》、《山東日記》、《圖繪寶鑒續纂》、《無聲詩史》、《畫史會要》、《明畫錄》 楊士奇逝世 楊士奇(1364-1444),名寓,以字行,江西泰和人。建文初,召集諸儒修《太祖實錄》,士奇充編纂官,授吳王府審理副,仍供館職。成祖即位,改編修。又簡入內閣,典理機務,數月之後進侍講。永樂五年(1407)進左諭德。士奇奉職甚謹,私居不言公事,舉止恭慎,善應對,言事輒中,數言太子孝敬。永樂十五年遷翰林學士,兼官如故。仁宗即位,擢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不久,進少保、少傅,充《太宗實錄》總裁官。宣宗即位,修《仁宗實錄》,仍充總裁。宣德元年(1426),漢王高煦反。有人慾罪及趙王,士奇執不可,使趙王得以保全。英宗即位,太後推心任用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有事均請三人諮議,然後裁決。正統三年(1438),《宣宗實錄》成,進少師。因太監王振受寵,大作威福,廷臣人人惴恐,士奇亦不能制。正統九年(1444)三月十四日卒,年八十。贈太師,謚文貞。有《三朝聖論錄》、《奏對錄》、《歷代名臣奏議》、《文淵閣書目》、《及東里集》。 鄭辰告歸 鄭辰(?-1444),字文樞,浙江西安人。永樂四年(1406)進士。授監察御史。永樂年間幾次出巡訪察,政績頗著。永樂十六年(1418)超擢為山西按察使,糾治貪濁,安撫百姓,聲望日高。宣德三年(1428)召為南京工部右侍郎。英宗即位,往四川、貴州、雲南,不稱職之官員悉為之奏罷。正統二年(1437),奉命賑南畿、河南之飢。還京擢為兵部左侍郎,轉餉宣府、大同。正統八年,以患風疾致仕。正統九年卒。鄭辰為人重義輕財,是明代一位清正之臣。 朱勇等征兀良哈 英宗怒兀良哈三衛入寇遼東,遂於正統九年(1444)正月十一日,命成國公朱勇與太監僧保出兵喜峰口,興安伯徐亨同太監曹吉祥出界嶺口,都督陳懷同太監但住出古北口,都督馬亮同太監劉永誠出劉家口,各將精兵萬人分路征剿。令遼東及各處軍馬探敵蹤跡,搜捕剿殺。會泰寧衛頭目與肥沙衛頭目戰於鄂爾坤,泰寧衛大敗。瓦剌又分道截殺,建州衛亦出兵攻之,兀良哈三衛大困。不久,幾路征討兀良哈皆以捷報聞。然都沒有大功,僅僅捕其擾邊者,奪回所掠人畜而已。但從此以後,巡邊者多以斬獲之功邀賞,兀良哈三衛積怨,遂甘為瓦剌也先作向導之師。 新建太學成 太學因襲元朝,非常簡陋。吏部主事李賢曾上言:國家建都北京以來,太學日益廢弛,佛寺卻時復修建,舉錯乖舛,何以示天下!請以佛寺之費修舉太學。李時勉亦言。英宗始下詔營建新太學。正統九年(1444)二月建成。三月初一日,英宗車駕親臨太學,釋奠於孔子。祭灑李時勉升堂講《尚書》,詞旨清朗。英宗大悅,賜予有加。 黃宗載逝世 黃宗載(1365-1444),一名垕字厚夫,江西豐城人。洪武三十年(1397)進士。授行人。奉使四方,從未收受饋遺,累遷司正。永樂初,以薦為湖廣按察司僉事。不久,征詣文淵閣修《永樂大典》。書成,受賜還任。坐不舉劾,被謫為楊青驛驛夫。不久又以御史起用,出按交趾。及時,行李蕭然,不攜交趾一物。洪熙元年(1425)擢為南京吏部侍郎。宣德元年(1426),奉命清軍浙江。進南京吏部尚書。正統八年(1443)五月致仕,九年七月卒於家。年七十九。守載持廉守正,不矯不隨,學問文章俱孚時望,為公卿大夫所推重。 計澄奏言開科取士之弊 正統九年(1444)七月初九日,雲南道監察御史計澄等奏:開科取士,務得實才。今南北直隸凡遇開科,多有詐冒。鄉貫報作生員或素無學問,請人代筆,其弊非止一端。乞敕該部會議,今後開科,令御史親臨各處嚴加考選,必得學問優長素無過犯者令其入試。其在京如遇稱系軍生各衙門吏典、承差人等,不由學校,不經考驗,其間奸盜貪墨人等無所不有。此等之徒一體不許入試。才能革除奔競之風。英宗閱後詔諭:求賢之路不宜阻塞,生員、儒士、軍生還令提督學校御史考察入試;其吏典、承差人等,禮部嚴切考察,果通經無過犯,俱容入試,仍移文原籍勘實,如有虛詐,論罪不宥。 蠲免陝西被災稅糧 正統九年(1444)八月初四日,鎮守陝西右都御史陳鎰奏:陝西州縣數月不雨,麥米俱傷。民之弱者鬻男女,強者肆劫掠。我發倉廩賑濟,贖還男女四千人,捕獲劫掠者一千七百人,其未獲贖者尚多。乞今歲租稅量為蠲免四分,其餘六分米布兼收,英宗允准,共蠲米四十八萬六千石有奇。 譚廣逝世 譚廣(1362-1444),字仲宏,丹徒人。洪武初,從朱元璋征金山,為燕山護衛百戶。從成祖起兵立功,屢遷指揮使,留守保定。永樂九年(1411)進為大守都指揮僉事,負責營建北京。既而又領神機營,數從成祖北征,以功進為都督僉事。仁宗嗣位,擢左都督,鎮宣府。正統初年,圖上方略,正統六年(1441)封為永寧伯,仍鎮宣府。正統九年十月召還陛見,是月逝世。年八十二,謚襄毅。譚廣在宣府二十年,修屯堡,嚴守備,增驛傳,又請頒給火器於各邊。撫士卒有恩,為一代名將。 趙安逝世 趙安(?-1444),狄道人。永樂年間,從成祖北征有功,累進都指揮同知。宣德二年(1427),從總兵陳懷平定松潘,進都督僉事。出使烏思藏,宣德四年還。宣德九年,出塞討阿台、朵兒只伯,敗之。正統元年(1436),進官都督同知,充右副總兵官,協任禮鎮守甘肅。正統三年與王驥、蔣貴等分路北征,執蒙古右丞、達魯花赤等三十人,以功封會川伯。明年移鎮涼州。趙安勇敢且有將才,與蔣貴、任禮並稱西邊良將。正統九年十二月卒。
㈤ 電影欲罪裡面快要結束的時候有一首女聲英文歌是什麼名字
If God had a name, what would it be?
And would you call it to His face
If you were faced with Him in all His glory?
What would you ask if you had just one question?
Yeah, yeah, God is Great
Yeah, yeah, God is Good
Yeah, yeah, yeah yeah yeah
What if God was one of us?
Just a slob like one of us?
Just a stranger on a bus
Trying to make His way home
If God had a face, what would it look like?
And would you want to see
If seeing meant that you would have to believe
In things like heaven and in Jesus
And the Saints and all the Prophets
Yeah, yeah, God is Great
Yeah, yeah, God is Good
Yeah, yeah, yeah yeah yeah
What if God was one of us?
Just a slob like one of us?
Just a stranger on a bus
Trying to make His way home
Trying to make His way home
Back up to heaven all alone.
Nobody callin' on the phone
'Cept for the Pope maybe in Rome.
Yeah, yeah, God is Great
Yeah, yeah, God is Good
Yeah, yeah, yeah yeah yeah
What if God was one of us?
Just a slob like one of us?
Just a stranger on a bus
Trying to make His way home
Just trying to make His way home
Like a holy rolling stone.
Back up to heaven all alone
Just tryin' to make his way Home
Nobody callin' on the phone
'Cept for the Pope maybe in Rome.
㈥ 漢代酷吏張湯的資料
張湯,西漢時期官員、酷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張湯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准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剪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
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誣陷,被強令自殺。死後家產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張湯雖用法嚴酷,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朴,不失為古代廉吏。
(6)欲罪電影女主角叫什麼擴展閱讀:
張湯的死亡,最致命的原因在於他的兩面性格,為法過酷,結怨太多,最後被武帝拋棄。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於鹽鐵收歸中央政府獨占,極大損害了同姓諸侯國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詭計危害國家。
魯謁居是張湯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製冤案以陷害張湯的舊怨御史李文。魯謁居因趙王上告被關入獄中不久病死。被連累的魯謁居的弟弟認為張湯見死不救,於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
武帝特命廷尉減宣調查李文案,而同為酷吏的減宣恰也是張湯的老對頭,欲藉此案置張湯於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動羅織大罪。
正在這危機時刻,有賊偷盜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依慣例,丞相庄青翟與張湯相約一同向武帝謝罪。張湯臨時變卦,單方面推卸責任,准備先彈劾庄青翟,將罪名全歸於丞相。
而丞相府的三位長吏朱買臣(成語「覆水難收」的主角)、王朝、邊通也都與張湯結有深怨,三人得知張湯計劃後,一起聯名先發制人,替丞相聲辯無罪的同時,告發了張湯平日的種種非法行徑,將前後數件事一一聯系。
武帝暴怒,認定張湯內心險詐一慣欺君,便不由分說,派使者帶著罪名簿以八項大罪痛責張湯。
㈦ 曾國藩是什麼人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中文名: 曾國藩
別名: 曾剃頭,曾伯函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長沙
出生日期: 公元1811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 公元1872年3月12日
職業: 兩江總督,直隸總督
畢業院校: 私塾
代表作品: 《治學論道之經》,《持家教子之術》
主要事跡: 鎮壓太平天國,攻克天京
歷史評價
公元1811年(嘉慶十六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他倡導洋務運動,創立湘軍,在治家,治軍,治國,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樹,洋務運動時期的地方改革派。 6歲時入塾讀書,但是他童年也是一個笨小孩。(詳見《百家講壇》曾國藩家訓(上部)第一集:「誰來拯救笨小孩」但是他也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後又努力復習一年,在虛歲28歲時,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製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里,他攻擊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故動員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斗爭當中,為日後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曾國藩知人善用,並以身作則遵守軍紀,大軍所到之出百姓皆"各行其是",八本之一的"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便可能總結於湘軍剿滅太平天國這一時期。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1864年,湘軍在其弟曾國荃的率領下攻下天京,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功臣。 鎮壓太平天國後,曾國藩麾下湘軍已達十餘萬,有部下曾進言,「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實際就是勸其借其威望武力達到頂峰時擁兵自立。曾國藩改為,「鼎之輕重,不可問焉」,並手書,「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勸者乃止聲。從當時的實力對比看,曾國藩確實有問鼎之力,但清廷已經對其非常提防。但對於曾國藩個人,他一直是忠於清朝的,而且他這個人謹慎有餘,魄力不足。從局勢上看,當時天下剛受完兵災,民心未必可用,相當一部分人對於清廷仍抱有幻想,客觀局面也不允許他自立,曾國藩後來解散湘軍未必沒有向清廷表明自己毫無野心之意。 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光緒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後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系。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在江北的余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並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後加以消滅。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略計劃全部破產。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傑,因發生爭執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傑僕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唾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正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謚「文正」,其墓地在今長沙市望城縣坪塘鎮伏龍山下桐溪寺後,文革期間遭到破壞,現墓地仍殘留石馬等遺跡。其家族後代
蠟像
曾國藩頭像
[1]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編輯本段人性一面
作為一個時代非常優秀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的一面,當被太平軍打敗之後,曾先後兩次跳江自殺。當他失敗的時候,他也受到當朝人的嘲笑,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傷害,他後來的成功都是在其前面失敗的基礎上累積起來的。 作為一個男人,他也好色,這一點在他的日記中都有記載。當他聽說朋友娶了一個面如桃花的美貌妾之後,曾不顧朋友的極為不悅,非要一睹芳容,在看到之後,更是當面說話輕浮,回家後他在日記中非常後悔。這也說明了曾國藩人性真實的一面。編輯本段生平年譜
1811年(嘉慶十六年)11月26日(農歷10月11日)生於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鄉天平村, 乳名寬一。 1815年(嘉慶二十年)5歲 在家識字讀書。一年後入家塾「利見齋」。 1826年(道光六年)16歲 春,應長沙府試(童子試),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十年)20歲 就讀於衡陽唐氏宗祠,師從汪覺庵。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改號滌生。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歲 秋,參加湘鄉縣試,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歲 春,入嶽麓書院。秋,參加鄉試中第三十六名舉人。冬,入京准備會試,途徑長沙,始與劉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歲 4月,會試落第,留京寓長沙會館讀書。 1836年 (道光十六年)26歲 春,恩科會試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長沙,與劉蓉、郭嵩燾在湘鄉會館相聚兩個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歲 會試中第三十八名貢士。試後改名國藩。殿試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歲 夏,出衡陽,謁杜工部祠、石鼓書院。秋,出邵陽,察訪武崗、新化、蘭田、永豐。12月,子紀澤生,離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記,持之以恆,至終不輟。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歲 5月,庶吉士散館,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7月,得病,經歐陽兆熊、吳廷棟治療、護理,兩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歲 8月,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考德問業」,「為義理所熏蒸」。11月,任國史館協修,遍鑒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讀胡林翼贈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寫作《里胥》,直道民間疾苦,鞭笞腐敗吏治。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歲 致力程朱之學,每日必做日課:早起、主敬、靜坐、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歲 4月,升任翰林院侍講。7月,欽命為鄉試(四川)正考官。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12月,充文淵閣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歲 8月,郭嵩燾引江忠源來見,結為師生。派充翰林院教習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歲 10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投其門下受業。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歲 1月,充文淵閣直閣事。自書其書舍曰:「求闕齋」。夏秋間,養病城南報國寺,與同寓劉傳瑩就漢學、宋學深入研討,知學須返本務要,「執兩用中」。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7歲 7月,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街。11月,欽派武會試正總裁,殿試讀卷大臣。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歲 3月,子紀鴻生。10月,輯錄古今名臣大儒言論,按修身、齊家、治國三門分三十二目輯成《曾氏家訓》。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9歲 2月,升授禮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歲 4月,上《應詔陳言疏》,直揭官場「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當講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吏部左侍郎。 1851年(咸豐元年)41歲 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義。5月,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咸豐帝「怒擲其折於地」欲罪之。 1852年(咸豐二年)42歲 1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7月,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縣小池驛,得母訃聞,回籍奔喪。10月初抵家。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9月攻長沙,10月取決岳州。 1853年(咸豐三年)43歲 1月21日,接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出保桑梓。30日,抵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3月19日,太平軍攻佔江寧,定都為天京。9月,奏准移駐衡州練兵。11月,建衡州船廠趕造戰船。派人赴廣東購買洋炮,籌建水師。 1854年(咸豐四年)44歲 2月25日,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發布《討粵匪檄》。命褚汝航為水師總統、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統率17000人,揮師北上。5月,兵敗靖港,投水自裁獲救。7月25日,重整水陸各軍後,出師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豐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撫。7天後收回成命。改賞兵部侍郎銜。12月2日攻陷田家鎮。 1855年(咸豐五年)45歲 2月12日夜,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湘軍戰船100餘艘。曾國藩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公憤極,欲策馬赴敵以死」,羅澤南、劉蓉力勸乃止。 1856年(咸豐六年)46歲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楊、洪內訌(天京事變)後,太平軍元氣大傷。10月,曾國藩在長募勇組建吉字營入援江西。 1857年(咸豐七年)47歲 2月27日,其父去世,偕弟國華回籍奔喪。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咸豐帝准許。是年建「思雲館」。 1858年(咸豐八年)48歲 5月19日,李續賓、楊岳斌率水陸兩軍攻陷九江。弟國華入李幕。7月13日,接上諭命其出辦浙江軍務,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與胡林翼會商進兵、籌餉之策。11月15日,李續賓、曾國華死於三河之役。12月,作《愛民歌》以訓湘軍。 1859年(咸豐九年)49歲 1月,李鴻章來建昌進謁、留營襄辦軍務。是月,曾國葆改名貞干,入湘軍,為其兄國華報仇。2月,作《聖哲畫像記》。11月,擬四路進兵之策,攻取安慶。 1860年(咸豐十年)50歲 5月,輯錄《經史百家雜鈔》26卷,「取精用宏」,「盡掄四部精要」。6月,左宗棠來營,留住兩旬,商討東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7月,委授兩江總都,並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10月18日與胡林翼、李續賓商籌北援之策。上疏請求帶兵北上掃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憤」。12月,祁門大營兩度被困,太平軍距大營僅20里,「危險萬狀」。 1861年(咸豐十一年)51歲 8月23日,是《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9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25日,移住安慶。11月20日,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12月,在安慶創辦內軍械所。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於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歲 1月31日,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5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台,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7月18日,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陳利害:「島人藉助剿為圖利之計......而中華之難,中華當之」,決不能讓洋人以助剿來「蹂躪中國之土地」。9月,為死於戰亂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東樹、戴鈞衡6人立石修墓,妥為安葬。12月,其弟曾國葆病死於雨花台湘軍大營。年底,華衡芳與徐壽父子試製成中國第一台蒸汽機,曾國藩見後,於當天日記中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我國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二年)53歲 1月28日,安慶軍械所造出我國第一條木殼小火輪,曾國藩登船試航後,喜而命名「黃鵠號」。5月7日,致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謂「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勢;華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處可怯之地」,反對購買要由海軍上校指揮控制的船艦。9月,與容閎見面,商籌建立一個可以災圃旎器的工廠。12月3日,交容閎68000兩銀赴美購買機器。 1864年(同治三年)54歲 1月,派李鳳苞測量江浙外海各島嶼沙線。5月,江浙藏書遭兵動多有毀損,定刊書章程,即於安慶設書局,刊刻各種經史。6月3日,洪秀全病逝天京,其長子繼位。7月19日,湘軍攻陷天京,太平軍宣告失敗。7月,曾國藩賞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國荃賞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15日,奏准裁撤湘軍25000人。10月,行轅移駐安陵。11月,奏准停徵厘舍、畝捐。12月,主持修復江南貢院,補行江南鄉試,會考江南優貢。 1865年(同治四年)55歲 1月,選漢唐以來各臣奏疏17首,編《鳴原堂論文》。3月,主持修葺種山、尊經兩書院。收養八百孤寒子弟,並從自己養廉銀中捐款課獎。5月26日,接上諭:率軍赴山東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書》完稿,共320卷,交金陵書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鎮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9月,經楊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調兵布防堵圍,沿途又張榜招員。10月,將金陵製造局上遷海虹口,和李鴻章原設的炮局及購自美國人的鐵廠合並,再加容閎購回的百多部機器建成江南製造總局。12月,核定長江水師永遠章程及營制營規。 1866年(同治五年)湘軍總領曾國藩奉令進駐周家口,以欽差大臣的重權身份,督師剿捻。 曾國藩根據捻軍行蹤不定、流動作戰的特點,採用了「重點防務、堅壁清野和畫河圈圍」的對策,但最終全部失敗。後來,他在周口西至漯河建立起「沙河百里防線」,企圖藉此天塹消滅捻軍。 一天,曾國藩從《商水縣地圖》上看到曾庄、曾樓村的村名,隨修書差人送至商水城西曾庄,邀了幾個老翁赴周口議事。議事間,曾庄來人知道是曾國藩的用意是與他們認宗。這也是求之不得的事,能有這么威武的同族親近人,曾庄人還愁什麼光不能沾到呢,於是他們齊跪在地拜見曾國藩。 宴餐三日,曾國藩隨曾庄曾氏族人至曾庄曾氏祠堂祭拜了先祖曾參肖像,又去曾氏墳塋灑酒掃墓。之後,他把一面上書「全權欽差大臣曾國藩」的黃綢旗子留作紀念。直到解放初期,這面黃綢旗子才被查禁銷毀掉了。 1867年(同治六年)57歲 3月,在江南製造總局下設造船所試制船艦。同時擬設譯書館。5月,會同李鴻章將江南製造總局由虹口遷高昌廟,征地擴遷,規制大增。6月,補授體仁閣大學士。 1868年(同治七年)58歲 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5月31日,至上海視察江南製造成總局。8月,奉命調任直隸總督。9月,江南造船廠試制的第一艘輪船駛至江寧,曾登船試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師,陛見那拉氏與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八年)59歲 2月27日,奏陳直隸應辦事宜,以練兵、飭吏、治河為至要。6月,奏請按湘軍制改造直隸練軍。8月,作《勸學篇示直隸士子》,提出儒學有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科,唯義理為治學根本。12月,奏陳:「直隸清理積獄......計審結並注銷之案四萬一千餘起,多作塵牘,為之一清。」 1870年(同治九年)60歲 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續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發生, 奉命前往處理。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據實檢舉揭發。23日,法國公使羅叔亞來見,要求殺天津道員、知府、知縣為法領事抵命,並以戰爭相威脅,曾國藩嚴詞拒絕。24日,奏陳:挖眼剖心,全無實據;津民生憤,事出有因。8月,奏陳:本案兇犯已拿獲九名,惟羅叔亞意欲「三員議抵」,斷難允求。府、縣本無大過送交刑部已屬情輕法重。9月,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身亡,曾國藩調任兩任總督,李鴻章調補直隸總督。10月17日,起程南下。11月3日,六十大壽,御賜「勛高柱石」匾額。24日,作家訓日課四條:一曰慎讀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說,四曰習勞則神欽。 1871年(同治十年)61歲 8月19日,挈李鴻章聯銜會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9月,視察水陸各營防務、訓練情況。11月抵上海。 1872年(同治十一年)62歲 2月27日,領銜上奏:促請對「派遺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並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推薦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管理。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局,薦舉劉翰清「總理滬局選送事宜」。 3月1日,時發腳麻之症,舌蹇不能語。3月12日,午後散步署西花圃,突發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文正。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於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次年12月13日,改葬於善化縣(今望城縣)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曾國藩立像
[2] 《家書》
編輯本段文學成就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他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所著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家書》、《家調》及《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不下百數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於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著作。編輯本段軍事功勞
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軍自湖南北出,攻克漢陽。咸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建立地方團練,稱為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為主,薪俸為一般綠營的三倍左右,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咸豐四年(1854年),總計有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會集湘潭,誓師出征。初戰在岳州、靖港敗於太平軍,接連吃敗戰,曾國藩幾跳水自盡,在上書時,只能以「屢敗屢戰」自嘲。後重整軍實,復占岳州、武昌,太平軍勢力退出湖南。咸豐八年(1858年5月),攻佔九江,氣勢很盛;咸豐十年(1860年),曾國荃包圍安慶,以「扎硬寨,打死仗」聞名。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南京)。 太平軍抵抗湘軍,讓湘軍吃足苦頭,南京城破時,曾國藩說:「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餘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黨,如李開方守馮官屯、林啟容守九江、葉芸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萬余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曾國藩入南京後,搞三光政策,「……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實十餘萬人大多是老百姓,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軍一面,則潰敗後之虜掠,或戰勝後之焚殺,尤耳不忍聞,目不忍睹,其慘毒實較『賊』又有過之無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李圭:《思痛記》),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有詳細記載南京城破:「……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曾國荃殺人如麻,縱兵焚城,「雪帥」彭玉麟見狀不滿,先後二次(1861年安慶之圍與1864年金陵之圍)致函曾國藩,要求大義滅親。曾國荃於南京搶得大量財物,曾國藩對朝廷奏稱「偽宮賊館,一炬成灰,並無所謂賦庫者,然克復老巢而全無貨物,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見之事」。曾國藩處死李秀成,是為殺人滅口。 湘軍將帥之廉勇,軍紀之嚴格,是其勇猛善戰的重要原因,亦使湘軍威震天下。
㈧ 欲罪的演職員表
一個有著多年攝影經驗的優秀攝影師,由於職業關系,接觸各類女性,與多名女性保持著兩性關系,是個不折不扣的浪子,最終因自己的不羈而喪命。
㈨ 電影慾望罪行裡面的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影片主演: Plutarco Haza Javier Diaz Duenas
但我不知道是那個!!
㈩ 女主角跟攝影師出軌後來女主角老公把攝影師殺了,這電影叫什麼名字
《欲
罪》由劉繼源導演,雪兒、劉小喬、海哥、孔祥偉、林峰、康瑞林主演的網路劇。該片講述了雪兒雖是個年輕貌美的有夫之婦,可丈夫整天忙於工作對她不管不問。一次偶然的晨練認識了一位優秀的攝影師,這個攝影師對她確實體貼尤嘉,而且共同的愛好使得兩人很快碰出愛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