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視劇《人到中年》的主題曲是什麼
愛的心花
Ⅱ 各位大哥幫個忙!!!
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的功能
(一)電影音樂的描繪作用
電影音樂的描繪作用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景物描繪和心理描繪。在電影中,電影音樂的景物描繪和心理描繪常常是融為一體的,比如日本導演新藤兼人的影片《鬼婆》,一開始就是一片隨風起伏的蘆葦盪,伴隨畫面的是急促的鼓聲和低沉的薩克斯的聲音,這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調,也調動了觀眾的視聽。又如日本影片《追捕》,杜丘為了追查真凶而深入一家精神病院。深夜,他溜出病房查看情況,這時響起一段低沉、恐怖的音樂,而且是用驟然的方式出現的,節賽明快、尖厲刺耳、和聲不協調,結合黑暗的畫面,使人毛骨驚然。描繪性音樂之所以能被人們所接受,主要是因為它符合人們正常的心理要求,人們在觀看影片時,常常要求同時從聽覺方面得到補充。
(二)電影音樂的抒情作用
抒情作用主要是表現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音樂是聽覺藝術,它區別於其他藝術的最大特徵是高度的抽象概括。電影所要表達的不如視覺藝術,諸如繪畫、攝影、電影畫面等那樣具體明確,然而它在表達情緒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至於電影表達思想的能力上面值得商榷,但是電影音樂可以直觀的和畫面結合起來,相得益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銀幕無法表達的人物復雜的內心。起到這種作用的音樂,在影片中的表現可以是畫內音樂,也可以是畫外音樂,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歌曲。在影片《甲午風雲》中,鄧世昌彈奏的琵琶曲《十面埋伏》,以此宣洩心中的憤慨,是電影音樂借聲抒情的著名範例。
(三)電影音樂的渲染作用
音樂可以為整部影片渲染一種總的環境氣氛。例如故事片《城南舊事》,影片導演吳貽弓規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緒基調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每個時代的樂曲或歌曲,從內容、音調、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樂器都有所不同,電影音樂可以根據影片的時代背景,選用那個時代特有的樂曲或歌曲作為影片的主題音樂,也可以運用這種音樂為影片製造背景氣氛,以達到渲染影片時代氣氛的作用,這也能契合觀眾的期待視野。比如表現新中國的影片,常採用《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樂旋律等等。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故事發生的地點,選用具有當地特點的歌曲、地方戲曲、地方曲藝的音樂,即可為影片營造渲染出一種地方色彩來。比如影片《紅旗譜》講述的是河北的故事,音樂也選用河北梆子音樂作為素材,突出瑣吶、板胡等具有北方特色的民族樂器,音樂風格直明告訴觀眾故事發生的地點。又如影片《林則徐》,吸收了廣東民間音樂和地方戲曲,為林則徐「廣州禁煙」標明了地點。至於國外影片,其音樂的地域性也十分明顯,我們常常有類似的觀片經驗,很快就能分辨出哪個是印度、日本、朝鮮、俄羅斯,這除了服飾語言以外,音樂也都有鮮明的各國地域特色。
電影音樂選用不同民族的音樂,為電影渲染了民族特點。比如彥克、羅念一選擇富有鮮明的西藏民族特色的音樂為故事片《農奴》配樂,並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演唱其中的插曲,使影片的西藏藏族地域特色十分明顯。又如雷振邦作曲的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以新疆塔吉克的民歌旋律創作主題歌與插曲,渲染了新疆塔吉克民族聚居區的民族風情。再如莫爾吉胡作曲的影片《成吉思汗》中的音樂,也洋溢著蒙古族的特色。
(四)電影音樂的貫穿作用
在電影中,音樂在轉場、切換、閃回等鏡頭之間,可以起到把分散、跳躍的鏡頭串連起來的作用,這就是音樂的連貫作用。電影敘事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花費很多篇幅(畫面)詳細地交待所有的短鏡頭,而音樂是不佔空間的,音樂把這些表面並無關聯的鏡頭連接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這是電影音樂獨具特色的功能之一。貝拉馬拉茲指出:「當聲音效果能對劇情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時,聲音的劇作意義就變得更深刻、更重要了……這時聲音不僅出現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並且進而影響整個過程。他還說,「聲音不僅是畫面的必然產物,它將成為主題,成為動作的源泉和成因。換句話說,它將成為影片中的一個劇作元素。」音樂在影片中作為影響整個劇情的因素,它的作用遠遠超出於一般聲音。例如在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中,《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在影片中先後出現多次,每次都與劇情發展緊密相關。再如影片《巴山夜雨》中的兒歌《蒲公英》同樣具有這種性質。
(五)電影音樂的評論作用:
電影音樂發揮的評論作用,即用音樂表達創作者對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主觀態度,如歌頌、贊美、同情、控訴、哀悼等等。在影片《血戰台兒庄》中,面對激戰過後的屍橫遍野,加弱音器的小號幾次吹奏出《義勇軍進行曲》,使這個肅穆、悲壯的畫面猩紅的扎入人的眼睛,給人悲慟和動容知情,所有這些感情用語言是很難表達的,而這里用的音樂卻勝過千言萬語。正如蘇聯電影音樂理論家切列姆興說的:「音樂繼續著語言的作用並使之更深刻,達到語言所不能達到的緊張性和情緒。」
(六)電影音樂的深化主題作用
電影音樂立足於對影片思想主旨的開拓,著意於深化影片畫面背後的思想主旨,從影片思想深層去發揮音樂的藝術功能,即超越音樂的感性階段賦予音樂理性的內涵。例如影片《人到中年》中的音樂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影片音樂以主題貫串的手法,以交替調式的旋律語言和具有韌性而又純凈統一的弦樂群的音色演奏,突出影片悲涼凄婉的基調音樂很自然地使觀眾在為之深切感動之後又感慨無窮,加上畫面刻畫了女主人公的追求,她的愛情,她的困難以及她的堅定信念,推動觀眾去思索產生這一悲劇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使音樂具有了批判的理性的潛力和張力。再如影片《紅高梁》中那高亢激越的瑣吶聲和鏗鏘有力的鼓聲,從聲音造型上將音樂鋪到了電影上,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敢於抗爭的吶喊和激跳的心聲,張揚了影片的思想意蘊,就為影片增加一層色調。
在電影音樂中,一個音樂主題往往代表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能幫助觀賞者在主題的第一次出現時就能記得,並將主題辯論出來,使音樂和畫面中的人物或事件相結合。電影音樂主題在影片中最主要的運用方法是主題貫穿,這種方法運用得最典型的是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影片主題歌作為全片配樂的基幹,是全片音樂創作的核心與素材的源泉。在影片中以變奏形式有機地先後數次在故事情節中出現,起到首尾貫穿、音樂主題突出的作用。主題歌《我心永恆》只以完整形式出現在片尾字幕中,在長達三小時的影片中,人們對數次出現在情節中的音樂主題比較熟悉了,在觀眾同故事中的人物經歷了一場天災人禍和感受了一段生死戀情之後,當席林•迪翁那感人肺腑的歌聲出現時,便將觀眾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這是我從別的地方復制過來的希望對你有用!!
Ⅲ 《一仆二主》電影里的插曲有哪些
《一仆二主》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v6Zn8OjDUNquiIRZKbBuQ
《一仆二主》是由中央電視台、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易影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出品[1]的都市時尚情感劇。該劇由劉進執導、陳彤編劇,張嘉益、閆妮、江疏影、關曉彤、朱銳、尤勇智、孫浩、姬他等演員主演,海清、張譯友情出演[2]。
該劇圍繞著一個安分守己中年司機楊樹與女王氣場少女情懷的都市鏗鏘玫瑰般的女老闆唐紅和大齡剩女綠茶女神的嬌羞水蓮花似的白骨精顧菁菁展開,講述了一段精彩紛呈都市三角主僕戀。[3-7]
該劇於2014年3月19日登陸陝西、東方、深圳、山東四大衛視晚間黃金檔以及北京衛視非黃檔首播,[8]二輪於2014年6月10日登陸天津衛視晚間黃金檔獨播。[9]2015年4月14日登陸CCTV8電視劇頻道下午檔。
該劇於2014年3月19日首播,開播以來,《一仆二主》就占據了衛視電視劇收視排行榜冠軍,[10]以1.448%居在2014年上半年電視劇收視率排行第二。[11]截至4月3日,網上總體播放量累積超過7億次。[12-13]截至5月24日,網路播放量20.48億,網路播放量超過20億。[7]
2015年8月9日,《一仆二主》在第17屆華鼎獎中國電視劇滿意度調查發布盛典上,獲得全國觀眾最喜愛的電視劇作品獎。[14]
Ⅳ 電影《人到中年》中男主人公經常給愛人讀的一首詩的名字是什麼作者是誰全文是怎樣的
西班牙詩人 裴多菲,就是寫「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那個 名字叫做《我願意是急流》
我願意是急流,
山裡的
小河,
在崎嶇的路上,
岩石上經過……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條小魚,
在我的浪花中
快樂地游來游去。
我願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兩岸,
對一陣陣的狂風,
勇敢地作戰……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隻小鳥,
在我的稠密的
樹枝間做巢,鳴叫。
我願意是廢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這靜默的毀滅
並不使我懊喪……
只要我的愛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著我荒涼的額,
親密地攀援上升。
我願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頂上,
飽受風雨的打擊……
只要我的愛人
是可愛的火焰,
在我的爐子里,
愉快地緩慢閃現。
我願意是雲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廣漠的空中,
懶懶地飄來盪去,
只要我的愛人
是珊瑚似的夕陽,
傍著我蒼白的臉,顯出鮮艷的輝煌。
Ⅳ 寶貝對不起歌曲在哪個電影里播放過
電影《開心勿語》,87年的老片,梅艷芳主演並演唱了片首曲。
那時草蜢樂隊還不是很紅,是梅艷芳的伴唱樂隊。
草蜢很有才華,作了這首《寶貝對不起》,作為電影的片尾曲,
表達了愛的太深了,卻不得不放手的那種情感。
1993年發行了專輯「寶貝對不起」,主打就是這首歌。草蜢成員蔡一智、蔡一傑兄弟和蘇志威,以活力青春的舞步,很快就成為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偶像,與同期台灣小虎隊相輝映。
知道這首歌的大部分都人到中年了。
歲月匆匆催人老啊。
Ⅵ 求張學友的所有歌曲
1985 << 遙遠的她AMORU>>
1986 <<情無四歸>> <<相愛>>
1987 <<初吻/炸彈>> <<我心深處>>
<<張學友87演唱會>>
1988 <<意亂情迷>> <<昨夜夢魂中>>
1989 <<給我親愛的>> <<絲絲記憶情歌精選>>
<<只願一生愛一人>>
1990 <<似曾相識>> <<夢中的你>>
1991 <<情不禁>> <<一顆不變心>>
<<愛你多一些精選>> <<張愛友91演唱會>>
1992 <<真情流露>> <<愛火花>>
1993 <<吻別>> <<我與你>>
<<等你等到我心痛張學友精選>> <<祝福>>
1994 <<學與友93演唱會>> <<餓狼傳說>> <<偷心>>
<<這個冬天不太冷>>
1995 <<三年兩語>> <<擁有>> <<過敏世界>>
<<真愛新曲+精選>> <<一生跟你走作品集>>
1996 <<情書>>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張學友95演唱會>> <<情緣十載>>
<<愛與交響曲>> <<忘記你我做不到>>
1997 <<不老的傳說>> <<雪狼湖>>
<<想和你去吹吹風>>
1998 <<釋放自己>> <<不後悔>>
1999 <<有個人>>
(一)一千個傷心的理由———「苦」是音樂的里程
苦,是人生的歷練。最招人疼的往往是受苦的人、苦而奮發的人。
張學友高中畢業後曾先後任職於香港貿易發展局和國泰航空公司。由於不滿小職員的單調生活,學友感到失落和惆悵。1984年他參加了「全港十八區業余歌唱大賽」,憑一曲《大地恩情》,由一萬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寶麗金唱片公司對張學友的歌藝欣賞非常,與之簽約為旗下歌手,全力推薦這位樂壇明日之星。從他的第一張粵語專輯《SMILE/微笑》開始,張學友開始了他的星路歷程。8個月後,他再次推出專輯《AMOUR/遙遠的她》,而且備受好評。
但是,學友的出道卻有那麼一點點生不逢時。八十年代中期,正是譚詠麟和張國榮「殺」得不可開交的時期。張學友的唱功不是不精湛,聲線也不是不迷人,可是在譚詠麟、張國榮兩顆巨星的掩映下,任他再出色,也耀不到你的眼睛。曾幾何時,張學友也一度低迷,愛上酗酒,留連夜店,惹是生非。1988年更因一些負面新聞形象大損,在出席某活動時竟然一出場就噓聲四起。後來,學友再次奮發圖強,為了轉變對自己極為不利的處境,他努力戒酒,調整心態從頭再來,之後才逐漸火起來。在這個存在著眾多靠臉蛋、靠耍酷、靠賣弄噱頭、靠炒作的青春偶像的圈子裡,他只是靠他的歌聲證實他的實力。我們不能稱他為青春偶像,因為他有著青春偶像們所不具備的演唱實力。也正是因為他的不再青春,他曾經被台下的觀眾高呼「退休」。一路走來,就如同荷馬敘事詩《奧德賽》中的主人公尤利西斯的長途回鄉之旅,充滿了挑戰與艱辛。張學友憑著他的毅力披荊斬棘,成就了這一段光輝的旅程。但是,其中的滋味,也只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了。
(二)一顆不變心———「淡」是樂觀態度
執著與恆久最有資格與愛相依。
面對事業的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張學友似乎看得很通透。他總是以平常心去面對,用淡然的態度處之。在經歷過的日子裡,他一直在積累著過去,思考著未來,尋找著生活的意義。家人的支持和責難,朋友的鼓勵和傷害,歌迷的留下及離去,公司的吹捧和忽視,大眾的喜愛和厭惡,上天的眷顧和唾棄……成就了今天的學友。他把自己比作一隻將要破繭而出的飛蛾,他說:「今天的我不怕面對失敗,因為我知道他日我必定會成功。我若手握成功,不會感到驕傲,因為我知道它將挫敗我。」「今天我不怕面對黑暗和未知的將來,因為我知道我將從它身上學習到更多,從而帶我到更新更遼闊的空間。我知道最終我將像飛蛾般,撲向光明,進入永恆,那又何懼,我並不孤獨。因為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的某一刻,我曾和你同在,感謝你教給我的!」
經歷了迷失的階段,張學友的收獲不只在名利的范疇,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磨練。現在的張學友只是堅持唱好他的歌。對於他的事業,他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唱到70歲!
(三)天下第一流———「甜」是收獲的心情
成功是你的,收獲是我們的。
雖然經歷了不少挫折,但是是金子就總會發光的。從1984年出道至今,張學友已經推出了數十張專輯,從1985年的《月亮灣》、《情已逝》到2000年的《當我想起你》、《一生一火花》,他以他那富有磁性的歌聲伴隨著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成長。他的《吻別》,《情網》,《忘記你我做不到》等都是我們琅琅上口的經典歌曲。所以有人說:「只要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的歌聲;只要有愛情,就有張學友的歌聲陪伴你。」在數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張學友用他至真至情的聲音和爐火純青的手法演繹了一首又一首的經典情歌。張學友將他生命中所有的起伏跌宕,都化成了穿透人心的音樂力量,在人們心中熊熊燃燒。
一直以來,張學友都是以他濃烈的聲音激情擁抱群眾,他的歌總是從感覺到內心一氣呵成,給聽眾帶來心靈的震撼。盡管學友的歌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但是他淋漓盡致的表現功力總是能夠把每一首情歌的獨特風格表現出來。張學友以其最擅長而又極富感染力的唱腔,將《吻別》、《等你等到我心痛》、《情網》等歌曲仿若懺悔般深刻的傷痛及無奈,一波又一波地推進聽者的心中,成為多少人深夜裡的拭淚毛巾。對於《夕陽醉了》、《想和你去吹吹風》、《祝福》這些內斂中帶著極致的洶涌澎湃的感情的歌曲,學友運用其渾厚深刻的嗓音,完全真實地呈現了歌曲中蘊涵的熾熱的感情。而在演繹像《頭發亂了》、《餓狼傳說》這樣的快歌時,張學友用他輕快奔放熱烈的演唱方式,配合歌曲的氣勢澎湃的節奏,也讓人沉溺其中,無法抽離。
(四)頭發亂了———「辣」的舞台風范
不管是歌藝還是舞台表演,張學友都一直在努力著。在商業社會中藝人需要練就的,他都去努力,比如跳舞。回顧張學友過去的十幾年,我們會發現以前他只會站著「乾唱」,而漸漸地比較會跳舞,也能夠駕輕就熟地製造舞台氣氛、很好地與觀眾溝通了。為了學好跳舞,他曾經專門請來老師為他編舞。
對於演唱會,他認為最難控制的是現場氣氛,但是學友的努力是成功的。現在他在演唱會上的一舉手一投足總能引起聽眾的熱烈回應。這次的世界巡迴演唱會,除了近乎完美的舞台燈光、音響、舞台效果,張學友華麗的舞步也是整場舞台氣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整場演唱會的一個亮點。不論是爵士舞、現代舞還是充滿異域風情的印度舞,張學友瀟灑的舞步都讓在場的觀眾大吃一驚。對椅子、水瓶等新鮮道具的應用也讓人感覺到了動感勁舞中的新穎編排。現場張學友每一次不經意的扭腰、提臀、擺胯,都會令在場的歌迷們尖叫不已。張學友一連串全情投入的勁辣熱舞使整個舞台動感十足,也讓台上的他更增添了一份成熟男人的熱烈與妖媚。四十男人,不易呀?
(五)不想這是場戲———「電」是心靈的觸動
雖然演戲不是學友的老本行,但是作為一名藝員,張學友還是有不少「觸電」的經歷。一直以來,張學友都是全情投入地演好每一部戲。1986年張學友接拍了第一部影片《霹靂大喇叭》。劇中張學友的戲分雖然不多,但他揮灑自如的表演,給歌迷、影迷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第二部影片《痴心的我》中,張學友就擔任了主角,其中也有出色的表演。由於學友憨厚老實的長相,再加上他的笑容和眼神中總是帶著一絲單純與靦腆,之後喜劇戲約不斷。他又先後接拍了《天賜良緣》、《八星報喜》、《意亂情迷》等一些比較賣座的喜劇片。1988年,張學友在電影《旺角卡門》中改變了戲路,飾演一個不務正業的「爛仔」。張學友投入、出色的演出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導演楊帆評價他說:「演戲很投入,人聰明,導演要求的表情都能做好,是個極有魅力的年輕演員。」憑借在《旺角卡門》中的精彩表現,張學友贏得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殊榮。
人到中年,張學友接拍了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雖然聲名顯赫的張學友無法完全感受到小人物林耀國在生活中的種種心態,但是跨入不惑之年的張學友和林耀國多少有些共同的感慨和疑惑,他把林耀國內心的復雜和心中的悲涼表達了出來。張學友的表演很細致,他常常含著背半望著地走,他不刻意壓低聲線不刻意扮老成,但是他演出了四十歲男人的情懷,那是神似,而不僅僅是形似。在劇中,張學友不像以往那樣是一個搞笑的角色,他表現得中規中矩,但是他把在歲月和現實面前有著太多疑問太多執著太多不甘心的林耀國的微妙感情詮釋了出來———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
(六)愛是永恆———「情」是不變的主題
1996年,當張學友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拉著羅美薇的手步進了結婚的禮堂,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愛情馬拉松。在四大天王紅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學友是唯一一位讓女友曝光,也是第一位開花結果的人。張學友是一個對事業負責,也對愛情負責的藝人。要知道,在演藝圈中,想要歌迷和女友都很好地照顧到,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情。難得的是,他們的戀情早已經眾所周知,而學友的事業也在穩定中發展。他們兩個,郎有情,妹有意,而且從來不鬧緋聞。他們雙方彼此對對方的認定,使得學友情場得意,演藝事業更是意氣風發。僅從這一點來看,不難看出張學友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男人。他最可愛的一點,就是他用情很深也很真,他和羅美薇的愛情即是佐證。
張學友和羅美薇在合作電影《痴心的我》時墜入情網。交往初期,張學友還沒有走紅。個性溫婉的羅美薇陪著他走過了那一段人生的低谷。當他在歌壇不如意、常常酗酒澆愁的時候,美薇依然在他的身邊,不斷地安慰他,鼓勵他,讓他重拾自信,重新在歌壇上站立起來。回想起那段日子,學友說:「在我最潦倒的時候,我看到了美薇對我的真愛。」
張學友和羅美薇的戀愛過程,也和普通人一樣,經歷了甜蜜、爭吵,直到現在的平淡。他們的愛情冷暖,和普通人沒有兩樣。結了婚以後,學友和美薇的婚姻生活像一般人一樣圍繞著柴米油鹽。但是,生活本來就是在平淡中品出它的味道。張學友說自己是一個專一的人,看他和羅美薇走過的這段愛情歷程,我想沒有人會懷疑它的真實性。
(七)每天愛你多一些———「慈」是父親的心
張學友有了個寶貝女兒,人們對他在歌壇的要求似乎也在一夜間放得寬松。歌迷不會再當真去責怪一個可愛女孩的爸爸不求上進。當然,在張學友的眼裡,家庭可能確實比事業還要重要,他喜歡家庭給他帶來的安全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飯,天南地北地、無憂無慮地神聊是他的一個很大的夢想。所以現在的學友是有女萬事足,為了妻子和愛女,這兩年他也低調了很多。每次一提起他的寶貝女兒瑤華,他都會笑得合不攏嘴,一副慈父的模樣。為了讓愛女住得舒適,學友還將淺水灣的舊居重新布置,全部傢具換新,一切事務交給掌管財政大權的老婆大人親手包辦。雖然很忙,但是學友總是希望有時間留在家裡陪女兒,替她拍照、量高。
看來,現在的張學友已經完全投入到父親的角色,這倒確實讓人欣賞。我們希望歌神多點時間放在音樂上,同時也喜歡看到他多一份心思放在女兒身上,這還真是一對矛盾。
(八)走過1999———「懸」的感覺讓歌迷好怕
張學友在2000年出過一張專輯《走過1999》,唱著「世紀末情歌」,仍走大眾化路線,但專輯並未給人留下太深印象。隨後女兒降生,歌神似乎從歌壇銷聲匿跡了,彷彿真的躲進了家庭的小天地,知足地過起三人世界生活了。歌迷們失落地開始指其「不求上進」。再加上張學友近年來一直備受鼻敏感症困擾,病情更有惡化跡象,嚴重影響他唱歌時的聲線。在當時的一場「拉闊音樂會」上,曾罕有地失准,在唱《捉迷藏》時,竟唱不到高音部分,且有走音情況出現。唱《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時,學友唱了一會突然唱不出聲,一度停下來並要求重唱。————張學友魅力指數急劇下跌,其藝途幾乎命懸一線。
要知道張學友十多年來以一把雄渾磁性的嗓子享譽樂壇,大鼻子出了毛病可不是小事!為了不致惡化,學友自受鼻敏感困擾後,已刻意減少工作量,除了唱片減產,上台表演次數也大大減少。
學友曾請觀眾不要嫌棄他失准,他說:「我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的,沒辦法!」雖然學友說來態度輕松,但卻令人感慨。觀眾反應仍極之熱烈,頻頻鼓掌大力支持。好在他終於挺過來了,2002世界巡演,一氣呵成將有十多場個唱,張學友給足了專業精神,歌神大旗終究沒有倒下。
(九)結束不是我要的結果———「夢」與尊嚴在延伸
有夢的人是停不住的。張學友並沒有打算安度中年,他還想自組公司,還想為別的歌手製作專輯,還想為女兒寫歌,他要與女兒一起唱歌,他要唱到70歲。一個男人堅強地續寫著他的夢想與尊嚴。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友的歌也逐漸變得更加深沉和成熟。從當年激情澎湃地高唱《情網》、《吻別》的張學友,我們聽到了年輕人所特有的傷情與堅持。到現在他的《結束不是我要的結果》,我們卻發現他明顯多了些成熟與內斂,那已經是一種在濃濃的悲傷上面蒙著一層輕紗似的情歌了。它已經有了明顯的屬於張學友的淡然————即使是無奈的結果,也不會有太多的外露的悲痛,有的只是難舍的輕輕的感慨。但是,不管學友的歌怎麼變化,自由地投入感情去唱是他的最大特點,他的很多歌曲都因為他出神入化的演繹而具有了永恆的魅力。
(十)祝福———「友」是朋友間的愛
張學友生性坦率厚直、樂於助人,圈中好友甚多。像梁朝偉、梅艷芳、肥肥、庾澄慶等等,他們相識多年,彼此之間也有著深厚、真摯的友情。
張學友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上都堪稱娛樂圈中的楷模,一直備受稱贊。他的好友庾澄慶就曾經公開表示要向學友學習「持家之道」。同是實力派歌手,蘇永康對於學友稱贊有嘉:「我不敢跟張學友相提並論,他是歌神。差不多的背景是:我們都是以唱歌為主的歌手,不必要的花邊新聞比較少。我們都承認自己有一個健康的家庭,但是有一點我非常嫉妒和羨慕他:他已經有孩子了,而我還在努力當中。我很敬佩他,他的很多言行舉止都是我學習的對象,比如他覺得對歌手來說最重要的是音樂,我非常認同。」對於學友的歌藝,連譚詠麟有這樣的評價:「雖然沒有青春的年紀和偶像的面孔,但是他是實力派的歌手。他的音色、資質、潛力和性情都不是如青花般的,燦爛過了就凋謝,他會像細水長流,無休無止地在歌迷心中逐漸加重分量。」
Ⅶ 《人到中年》主要講了什麼
諶容,生於1936年,祖籍四川巫山,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萬年青》、《光明與黑暗》、《人到中年》等。中篇小說《人到中年》是堪容的代表作品,發表於《收獲》1980年第1期。1980年6月出版單行本。獲1977~1980年優秀中篇小說獎。後改編拍攝成同名電影。
1961年,24歲的醫學院畢業生陸文婷被分配到一所大醫院當眼科醫生。她嚴格遵守醫院規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鑽研業務。別的女孩頻頻約會,而她形單影只,默默工作。4年之後,傅家傑這位在金屬研究所專攻金屬力學的「書獃子」闖入了她的生活,兩人相戀並結婚。夫妻倆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各自成為業務骨幹。
十幾年眨眼即逝,他們都步入中年。可仍是56塊半工資,一家四口12平方米的房間。沉重的工作負擔,簡陋的生活條件,使陸文婷心力交瘁。一天下午,當陸文婷給3個病人做完眼科手術後終於支持不住而躺下。傅家傑將妻子送至醫院檢查,發現竟是「心肌梗塞」。一個半月後,陸文婷奇跡般地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一個雨後的上午,傅家傑扶著病弱的妻子,迎著朝陽和寒風,艱難地走出醫院大門。作品著力塑造了陸文婷這一外柔內剛、自強不息,舍己為人的中年知識分子典型,及時而較准確地提出應重視中年知識分子的問題。
小說採用意識流動縱橫交錯、穿插鋪排的結構方式,是中篇小說結構上的一次突破。小說格調深沉,構思精巧,語言清麗,詩情閃爍,是反映知識分子題材的優秀作品。
Ⅷ 有哪些音樂成就了一部電影的例子
影片《人到中年》的音樂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影片音樂以主題貫串的手法,刻畫了女主人公的追求,她的愛情,她遇到的困難以及她以頑強的意志面對人生的堅定信念,它以交替調式的旋律語言和具有韌性而又純凈統一的弦樂群的音色演奏,突出影片悲涼凄婉的基調。音樂很自然地使觀眾在為之深切感動之後又感慨無窮,並推動觀眾去思索產生這一悲劇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使音樂具有了批判的理性的潛力和張力。
Ⅸ 求電影《人到中年》中的主題音樂
http://www.dtmtv.net/song/rdzn.rm
找到一首主題歌 杜霏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