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焦裕祿的主題曲叫什麼名字
歌的名稱應該是叫《共產黨是咱們的好領頭》
『貳』 蘭桐花開電視劇主題歌叫什麼歌名
《蘭考放歌》。
42集電視劇《蘭桐花開》將於2019年8月1日起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劇場,每晚三集連播。該劇是一部反映後焦裕祿時代農民脫貧致富的正劇,以中國農民幾十年的生活變遷為主線,打造的首部中國農民脫貧致富的史詩巨作,也是建國七十周年的優秀獻禮片。電視劇《蘭桐花開》片尾曲《蘭考放歌》由星光大道冠軍評委郭保成演唱,詞曲由王志敏老師創作為本劇增光添彩。
(2)焦裕祿電影主題曲作者擴展閱讀:
《大地放歌》唱熱央視熒屏 、央視1套、8套、17套熱播的電視劇《蘭桐花開》演唱了主題曲、郭保成從蘭考這片熱土走來、從星光大道冠軍到星光大道評委、他與祖國一路前行、他的歌曲正能量滿滿《中國人》《中國人中國夢》《我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同時他的歌曲充滿生活氣息《幸福的小兩口》《天下好兄弟》影視作品裡也常有他的身影.,多家公益慈善形象大使、他心向舞台 腳踏大地。
『叄』 焦裕祿的音樂原聲
曲名作詞作曲演唱備注《喊一聲娘》焦守雲,何香久孟衛東餘音主題曲以上參考資料引自
『肆』 電影焦裕祿插曲曲子來自
《大實話》。對於電影焦裕祿插曲來說,來自德雲社小曲《大實話》,據郭德綱介紹,此曲是德雲社創始人之一張文順所作,在郭德綱定期開辦北京相聲大會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實話》都作為德雲社的「社歌」,在每一場德雲社演出的最後作為保留節目出現。
『伍』 觀《焦裕祿》有感的作文
小時候就聽講過焦裕祿的事跡,前天單位又組織觀看了電影《焦裕祿》。不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感動。
在我所接觸的人裡面,看過《焦裕祿》的會分為兩種,一種是流淚的,一種是沒有流淚的,但沒有人會說這是爛片。實際上,單純從拍攝手法上來說,這部電影敘事手法沒有新意,高潮鋪墊不足,頗有值得說道之處。是焦裕祿,這部電影的「主角」,照亮了60年代的XX縣,也照亮了觀眾的心。
如果說這部電影靠滿屏幕個人事跡展現將一部電影所能夠影響的受眾正面思想渲染到了極致,同時引發諸如「真不容易」的評論的話,那麼當又一次回顧焦裕祿的事跡時,我又為這部電影所能達到表現效果深深折服。
在這部電影里,看懂焦裕祿,看懂焦裕祿精神。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絕不會是「爛片」。
電影中選取60年度蘭考「三害」肆虐,群眾過不下去紛紛逃離這一場景,讓安靜中看片的人格外覺得時代的無奈和生活的艱辛。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向來重視故土難離的中國人又何以會要飯、逃離?這部電影令人感動的淚點不光在老廠長的女兒撕心裂肺的「爸爸」哭聲,在那個時代艱苦的生活,更在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熱血鬥志,在群眾集體為焦裕祿請願,在蘭考巨變。
那群人的身上,總有令人感動的地方。而焦裕祿,是這群人中的代表。
焦裕祿是平凡的,但他留下的精神又是不平凡的,在過去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在現在社會快速發展時期,甚至在將來,他的精神必將一直激勵著我們。說到這里,有件小事想提一下:在單位組織觀看《焦裕祿》之後,有五六個人同時給我發來了關於這件事的新聞稿。沒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宣傳要求,卻在這一瞬間,勾起了我們每一個人關於焦裕祿的思考和追憶。
真正好的榜樣大概就是如此:你當平凡,卻有力量。
通過觀看電影《焦裕祿》,我深刻地了解並認識了耳熟能詳的一個歷史人物。焦裕祿那高揚信仰的旗幟和心中裝著人民、對黨無比忠誠的崇高風范,久久地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他那種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現在的人看來,焦裕祿所做的那些訪貧問苦、慰問群眾、勘探風沙、查看災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副手,甚至於秘書代勞。但是,焦裕祿卻總是親力親為,給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乃至為治理「三害」奠定了基礎。他那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思想,更值得我們後人深思。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深有體會。
作為21世紀的「四有」青年,我們更應該去秉承老一輩的傳統美德,發揚黨的宗旨和義務。在工作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廠當做自己家,愛護和維護廠里的一切,同時在工作上也要嚴格遵守廠紀廠規。
焦裕祿不僅工作上認真,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他那種吃苦在前的奉獻精神。那個年代的縣領導心安理得享受著特殊的待遇,焦裕祿硬是帶頭給取消了。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根深蒂固。當女兒向母親埋怨自己的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的窩窩頭的時候,我想焦裕祿心如刀絞,哪個做父母的不愛自己的兒女?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但在這些私情面前,焦裕祿首先想到的卻是如何維護黨的形象。他對黨的那份執著與肯定,充分展示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這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崇高的抉擇!
而我們這方面卻有些不足,他那默默地奉獻精神,不僅讓我想到一首唐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上,不管做什麼首先想的是集體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同時,樂於幫助他人。
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敢作敢當」。
他那種敢於承擔責任的擔當精神。為了給基層幹部多口乾糧,高價收糧違背當時的統購統銷的政策,被匿名舉報,上級來調查處理問題時,別人又樂於替他承擔責任的時,而焦裕祿以坦白的襟懷和無畏的膽識,斬釘截鐵地承認是自己做出的決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展現出的是他對黨的忠心,是他坦盪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態。
帶著一顆緬懷的心,重溫歷史「不忘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發揚他的精神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自我學習和實踐,以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熟記「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一個人做了好事,天上代表自己的那顆星就亮」。
19XX年,還是孩提時的我,全然不知電影《焦裕祿》的播映,更不知這個人。24年後,我一五一十地觀看了這部影片。
「一五」,焦裕祿在xx縣只奮鬥了15個月就因病住院,但就是這短暫的時日徹底改變了蘭考,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鹼的除「三害」斗爭高潮,實現大豐收的勝利。
「一十」,焦裕祿就是憑借他「一」個信念、「一」種精神、「一」個榜樣,「十」分激情、「十」分干勁、「十」分堅韌,踐行著一個黨員幹部的光榮使命,完勝「災區栽幹部」。
沒能從藝術的角度分析這部電影。我看到的,或許只是那n幀畫面;我能記下的,或許只是那寥寥幾句台詞;我聽到最清的,或許只是那首主題曲;而我最能體會到的,是安安靜靜地跟自己的內心對個話。
有人總結了焦裕祿精神:牢記宗旨的公僕情懷,恪盡職守的求實作風,敢於擔當的奮斗精神,清正廉潔的.道德情操。我聯想起雷鋒、孔繁森等那些感動中國的先進人物,無不「為民」、「務實」、「清廉」。這不正是群眾路線、干群關系的最好詮釋嗎?!這么說來,「一十」即是「一石」——群眾這個基石。於國家於政黨,人民群眾就是基石;於團組織,青年就是基石;於企業於銀行,客戶就是基石。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見這「一石」之巨,何止能「激起萬千層浪」啊!
或許是由於我出生於農家,申請過西部計劃,當過基層志願者,工作於偏遠山村的緣故,我的內心對話更「低廉」一點。一五一十,就是「一務一實」,就是原本。
例如,務實調研。
「吃別人嚼過的饅,沒味道」,焦裕祿的這句話,生動地表達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樸素哲理。而幾十年後的今天呢?交通工具發達了,干群距離卻遠了;通信工具先進了,干群溝通卻難了;幹部的學歷高了,做群眾工作的水平卻低了。脫離群眾,脫離基層,必定是無水之魚、無水之舟、無輪之車。試想一下,若讓「理論聯系實惠、密切聯系領導、表揚與自我表揚」這樣的「新三大作風」蔓延下去,該會是怎樣的景象?放在農村銀行,一次貸款調查、一次客戶訪談,就是一次微調研,若不深入、不全面、走走過場,不主動、不客觀、走走形式,那就不光是「吃別人嚼過的饅」,而會導致「沒饅吃」的問題。
其實,務實更是一種態度,而非能力。
關於影片還有一個我最想說的,就是領導榜樣作用。半個窩窩頭和物資特殊供應本對比的畫面,暴雨下、狂風中帶領百姓除「三害」的情景……領導幹部一旦認真帶頭,樹立先鋒模範,干工作謀發展一定的事半功倍的,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電影主題曲不正是《共產黨是咱好領頭》嗎?!再稍稍放大一點,領導也可是一個小集體,地委趙專員到蘭考,一下車就質問縣長吳榮先「你們正副書記都背靠背」?只有領導班子帶頭「勁往一處使」,大集體才會真正「擰成一股繩」。這不正是mba、許多進修班中都極其重視的「團隊精神塑造」嗎?
想起一段對話,甲問乙世上最疼痛和最甜蜜的話分別是什麼,答:依次是「我支持你/我愛你,但是……」和「……但是,我支持你/我愛你」。現實工作中,經常出現「我想……但是我不……」,怕給自己找麻煩,怕得罪人,怕提拔時得票少公示時被「捅婁子」,這就是典型的「但是思想」,是不敢扛擔子的懦弱行為,這也是我最後一個要說的——擔當。領導幹部要勇擔當,青年要勇擔當。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農金事業就有前途,青年就有前途。未來,盡管青年大有可為,但若不敢擔當,勢必無法大有作為。影片中青年大學生小魏,吃不上大米,女友「吹燈」告急,也曾慫過泄氣過懦弱過,都拎包至車站了,但被焦裕祿感動,毅然決然留在蘭考,擔當起為蘭考人民戰勝沙丘的重任,終大有作為。
焦裕祿是頑強的,源其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深烙在「心」里。焦裕祿精神更是頑強的,源其心形合一,務實,樹榜樣,敢擔當。
我很贊成一個說法——人有三命:平庸的人有一條命,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我想說,它們分別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責任,這句話,更是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那麼,能否有一個捷徑通向「第三重命」呢?
在我看來,在紛繁復雜、處處充滿誘惑的今天,或許,唯有「自覺」才是最好的「捷徑」,自覺學習,自覺反省,自覺努力,自覺堅持……因為我始終相信校堂時代老師說過「興趣和自覺才是最好的老師」。有人說,若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我說,前半段是「自覺」,後半段是「不自覺」。
『陸』 焦裕祿的幕後製作
該劇以焦裕祿的夫人徐俊雅同志生前唯一審訂通過的,殷雲嶺、陳新所著《焦裕祿傳》為藍本進行劇本創作。
編劇何香久接到選題後,沿著焦裕祿的足跡,走了四個多月,四下蘭考深入生活,兩赴焦裕祿的故鄉山東淄博市博山區北崮山村,到過焦裕祿學習、工作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洛陽礦山機器廠(現為中信重工集團)、河南尉氏縣,采訪過焦裕祿生前的鄉親、戰友、同事、領導120多人。采訪結束後,何香久「閉關」半年,完成了該劇的文學劇本。
編劇何香久完成第一稿文學劇本後,請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二姐來審看,獲得其認可,得到她在家屬委託書上的簽名;又將劇本分發給蘭考、山東、洛礦方面的同志看,廣泛,得到了一些修改意見。劇本12次易稿,4次大修改。 40多位國家一級演員參演該劇。
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為演員培訓,焦守雲全程陪同劇組參與創作。 焦裕祿的外孫餘音為該劇獻唱由母親焦守雲創作的主題曲。 該劇於2011年4月18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開機。 劇組從哈爾濱轉戰黑河、清河、洛陽、蘭考、淄博等地,經過三個多月的拍攝,於同年7月6日在焦裕祿的故鄉山東淄博市博山區北崮山村封鏡。
『柒』 什麼是大寫的人
「人」字最簡單。沒有偏旁,沒有繁體,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大寫的「人」脊樑是筆直的,人格是閃亮的,光就這兩筆,就能支撐起一個像樣的「人」字,大寫的。這世界,就因為有了大寫的人,才會充滿希望和生機。大寫,就是力量!
「人」字最簡單。沒有偏旁,沒有繁體,何謂大寫、小寫?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大寫的人脊樑是筆直的,人格是閃亮的,光就這兩筆,就能支撐起一個像樣的「人」字,大寫的。這世界,就因為有了大寫的人,才會充滿希望和生機。
『捌』 電影《焦裕祿》的主題曲《大實話》的歌詞其中詞:天上下雨地下流---瞎子點燈白費油,
天上下雨地下流一瞎子點燈白費油,甘汗來臨天爺賜,盲人好心點燈照。
『玖』 誰有革命歌曲,《焦裕祿》的主題曲《大實話》的歌詞
牆上唉,畫虎唉,不咬人唉;砂鍋唉,和面唉,比不了盆唉,侄兒不如那親兒親唉,共產黨,是咱的好領頭,嘔吼嗨……
『拾』 焦裕祿電影簡介
1962年冬,被任命為蘭考縣委第二書記的焦裕祿走馬上任。他看到火車站上擠滿外出逃荒的飢民,大街上成群結隊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為改變蘭考貧窮落後的面貌,焦裕祿立即深入基層,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制訂出治理肆虐蘭考百年之久的風沙、水 澇、鹽鹼三害的方案。
這時,上級調來的救災物資運到蘭考,負責發放工作的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榮先卻坐視不管。焦裕祿主動率領縣委幹部去火車站卸貨、發貨,招致吳榮先的不滿。不久,地委趙專員親赴蘭考,宣布調整縣委領導班子,任命焦裕祿為縣委書記。焦裕祿不顧肝臟經常脹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線堅持工作,領導蘭考人民戰天斗地,深得群眾擁戴。不久,縣園藝場老場長由於過度操勞,活活累死,使焦裕祿受到極大震動。
為改變基層幹部長期缺油少糧的狀況,焦裕祿決定為他們增加口糧配給。不料有人在吳榮先的指使下借題發揮,向地委告狀。趙專員率調查組赴蘭考了解實情。數百群眾堵住會議室大門,為焦書記鳴冤叫屈,使吳榮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為泡影。
不久, 蘭考又遇特大水災。焦裕祿強忍肝痛,始終堅持在抗災第一線。終近十萬群眾自願趕來,組成一支浩盪的送葬隊伍,將焦裕祿的骨灰送回蘭考。
(10)焦裕祿電影主題曲作者擴展閱讀:
1990年,呂其明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1960年代,呂其明就看到了有關焦裕祿的報道,很受感動,所以當導演邀請呂其明為該片作曲的時候,他欣然答應了。
呂其明隨後來到了焦裕祿曾經生活工作的地方,在那裡收集了很多資料,他還和焦裕祿的夫人和女兒交上了朋友並得到了他們不少幫助。譜曲工作歷時半年多,這期間呂其明普遍地徵求了各方意見,初稿完成後先唱給導演聽再唱給演員聽。
最後在交給誰唱時沒有下決定。那時正值年底,製片主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而片子一定要在年底前完成。某天,導演聽到一個粗獷的嗓子正在哼唱這首歌,導演發現竟是扮演焦裕祿的演員李雪健。導演試探地問呂其明可否讓李雪健試一試,就這樣,這首歌最後由扮演焦裕祿的李雪健自己來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