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能被忽視的色彩敘事,電影《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懷
月亮是如此,太陽又會是怎樣的景象?除了那個過渡性質的夕陽西下外,全片意蘊最深刻的關於太陽的描繪有兩處。先來說結尾的這一個,這是九兒倒入血泊之中後,在目光凝滯的余占鰲和兒子豆兒身後出現的。從畫面構圖上說,比之人物的頭部,這太陽顯得很小,並且在熊熊燃燒著的鬼子汽車上空,色澤和質感的區分度都很低。那麼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讓這太陽跳出來說自己的話呢?作者匠心獨運,不單在大面積逆光攝影下,通過明暗影調的對比變化,有效表達出人物、汽車、高粱乃至煙塵的體積感,清晰勾勒出它們的輪廓,並在空間中形成多個動靜結合的層次;更通過「日食」的巧妙設計,讓原本的紅或說橙黃瞬間變成了黑,這個黑,可以是鮮血氧化後的顏色,可以是人物內心的絕望,可以是民族史詩的哀歌,可以是地土對蒼天的詰問,可以是遮蔽神智的障眼,可以是實在,可以是虛無,可以是任何的東西。盡管它與全片的光影照耀相比十分短暫,日食過後,一切仍舊恢復為被紅色籠罩的世界。但它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的出現,完全轉變了紅色在這部影片中的內在涵義,以致在基調上呈現出巨大的轉折。黑色之前,紅是對原始生命力的張揚;黑色之後,紅是對萬有時空中人類生存的渺小與困頓的觀照。一如豆兒那張一片紅色彌漫看不清的面龐,奮力張著大口使勁喊著:「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與其說這是歌謠,不如說這是童話,因為它不過是美好而童稚的願景,無以在殘酷的世界中真實再現。
這黑太陽讓人想起蕭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太陽升到斜岸的上空來了。太陽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沒戴帽子的上的密密的白發閃著銀光,從蒼白色的,因為一動不動而顯得很可怕的臉上滑過。他好像是從一場惡夢中醒了過來,抬起腦袋,看見自己頭頂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輪耀眼的黑太陽。」太陽原不黑的,天空也不是,但作者從「異常感受」出發,反而深度刻畫了目睹家破人亡後人物內心活動的真實。因此我們可以說,黑太陽的象徵傾向無論單從文學史還是整個藝術史上看都是相對明晰的。電影作者對這一意象的借鑒,雖說有些投機取巧,卻也達到了預期效果。
另外一處,也是之前的一處,是由「我」的旁白提示才奪人眼目的,「我」敘述道:「我爹跟我說過,自打看見那天的太陽,他的眼睛就落下了病,無論看什麼都是紅的。」這幾乎是對影片色彩構成的直接解釋,同時也是對「我」這一主觀視點的悄然挪移,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我爹」才是那張著有色差的眼看世界的人,而不是「我」。並且,從攝影的角度上說,攝影機鏡頭也代言了作者的眼、觀眾的眼,它所拍攝出的色彩既是片中人物乃至創作者的主觀表達,同時也是一種無法更改和逆轉的客觀呈現,是情緒本身、是生活本身。
看到最後,大概人們早都忘了,這地方原是叫作「青紗口」,那些紅色終究褪去,就像故事的講述人「我」所說,「橋還在,只是沒了高粱」。這一刻,我們有若恍然大悟,其實這個「青」字,遠要比「紅」更符合影片的內在機理,因為它透著那種塵埃落定後的蕭瑟。
㈡ 如何評價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
大家好,我是傾情,很高興在這里回答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張藝謀的作品風格善於使用誇張的色彩風格,容易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而《紅高粱》正是其作品風格的最好體現。影片中,一片片紅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紅色的嫁衣,紅色的高粱酒,紅色的高粱以及紅色的大太陽,無一不透說著生命力的頑強和人們對於生命的熱愛。但在謳歌生命的同時,影片背後同樣充斥了時代下沉重的涵容,是一部極具人文關懷的影片。 創作者採用了大量的紅色,謳歌了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對於生命的追求與熱愛,刻畫了生命之美與頑強,在原有的基礎上,烘託了氣氛,表達了創作者本身對於生命的高度贊揚。文章以紅色為線索,紅色的高粱酒正是人們生命活力的體現,其釀酒時的粗狂以及張揚的音樂,集中地反映了生命的活力。
《紅高粱》這部影片改自莫言的小說,而電影使得人物更加有血有肉,豐富起來,而影片大量使用的紅色,不僅象徵著生命與愛情,更是象徵著血腥與殘酷。影片訴說得感情真摯而又熱烈,難以用語言去表達清楚。《紅高粱》中所刻畫的情感既是喜也是悲。更可以說是一種縱橫古今的歷史感與責任感,同樣是一種希望和信念。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㈢ 紅高粱電影影評分析
電影《紅高粱》講述了在原始力十足的東北高密鄉,「我爺爺」解救了受困於包辦婚姻的「我奶奶」,誤制出令酒坊致富的十八里紅,最後在自發組織的抗日運動中目睹「夕陽紅」的故事。
這是由莫言的《紅高粱》和《高粱酒》改編而來,當時莫言還不是什麼諾貝得主,不過只是想用自己的文字來描述這個活色生香,翻滾著血與肉,燃燒著靈與性的高密東北鄉罷了,30年前,各個導演作家演員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卻能由此走向世界,可見,不僅是眾人成就了它,《紅高粱》也成就了眾人。
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眾多的「紅」:高粱的紅,夕陽的紅,鮮血的紅,酒色的紅以及服裝的紅,紅這個色彩貫穿了全片,或作為性慾的象徵,或寓意著勞動人民的血性,或代表了中國百姓的民族存亡掙扎,而用色彩講故事,表現人物與情感一直都是國師擅長的手段,還有最後日食時那徹底變成紅色的世界。
中國人似乎對紅色更加的崇拜,因為那是血液的顏色,是流淌在數十億人口身體中共同的血脈。這份鮮艷的色彩的出現,更能表達出陝北人的熱情與豪爽,呈現了中國農民向上的精神狀態。
張藝謀在運用色彩上的技巧和靈感尤其值得研讀。長久以來國師的作品往往都帶有強烈的中國鄉土氣息,逼真的細節隱藏著動人的浪漫,用人類相通的感情不分種族國界地打動著每一個人。
片中的人物是豐滿生動的,「我爺爺」性格中有北方人所特有的大氣豪爽,怕老婆受欺負,一人冒死單挑禿三炮,喝了酒當眾指著「我奶奶」宣示主權。
「我奶奶」溫柔賢惠,勤勞肯吃苦,一手把酒坊打理起來,但同時她又是堅強剛毅的,在花轎中受折磨卻一句話也不說,與父親爭論無用後獨自拍馬疾行,羅漢大叔被日本鬼子殺害之後,她果斷決定要為羅漢大叔報仇,眼中看不到一絲恐懼。她具有中國傳統女性與新型女性的典型氣質,是一位理想化的農村婦女。
《紅高粱》中對性,酒,死亡都表達了近乎原始的崇拜,愛情為主題卻沒有出現一句情話更是展示了中國人內斂的愛情觀,個人對國家生死存亡的責任感更是為全片主題做了升華,紅高粱在那時儼然成為中華名族屹立世界之林的精神圖騰。
㈣ 《紅高粱》影片主題及視聽語言分析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㈤ 以電影《紅高粱》為例,分析該影片的主題,音樂,色彩,景別,運動鏡頭的內涵及意蘊
賞析《紅高粱》
選自《影響中國學生的80部書》
<紅高粱>顯然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2002年它又十分醒目地出現在」諾貝爾文學獎」侯選名單上,不單是僅有的中文創作名目,更是80年代以降二十年中唯一入榜書.在<紅高粱>中設有兩條平行的線索,」過去式」寫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現在式」寫爺爺背著父親正在進行著的一場伏擊戰.這兩條線時隔幾十年,交叉進行,且均屬於過去,與現在無關.但令人無不驚詫的是,莫言何以能把他尚未經歷過的抗日戰爭寫的那樣波瀾壯闊,有聲有色;他何以具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想像力;他的文字何能如此無拘無束舒捲自如;他怎麼就能把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寫的飽滿暢酣淋漓盡致震撼人心.顯然,莫言在小說中的歷史描述別具一格.
莫言曾被歸為」尋根」一派,那麼莫言在自己的故鄉山東高密尋到了自己的根.對於莫言來說,高密是一個悖論,簡單說來它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又最醜陋,最超脫又最世俗,最聖潔又最齷齪,最英雄好漢又最王八蛋,最能喝酒又最能愛的地方.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莫言豎立起了一個復雜的形象-----爺爺(我們甚至可以忘掉他的名字),他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殺人犯通姦犯,一個土匪,而他又是個抗日英雄.如此這樣一個形象,完全不同於文革文學當中平板的格式化的英雄形象,而集美醜善惡於一身,為當代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作品中的奶奶也是極端反傳統的.作為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女性,奶奶反叛了傳統的價值道德觀念.當她被父母為換取一頭騾子而許配給麻風病人單扁郎時,她勇敢的選擇了與爺爺通姦,以此來進行反抗.而奶奶臨死的獨白正是對她一生最好的概括:
「天,你認為我有罪嗎?你認為我跟一個麻風病人同枕交頸,生出一窩癩皮爛肉的魔鬼,使這個美麗的世界污穢不堪是對還是錯.什麼叫貞潔?什麼叫正道?什麼叫善良?什麼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你十八層地獄.我該做的都做了,該乾的都幹了,我什麼都不怕.」
可見,莫言的歷史小說推翻了傳統抗戰小說創作中的二元對立模式,重構了歷史,模糊了過去和歷史,死亡和生存,以及善與惡,好與壞的界限.正因為如此,他的筆下才有如此豐滿而復雜的人物形象.
不僅如此,<紅高粱>里還在濃濃的鄉愁里洋溢著對父輩們的深深的崇拜:
「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拙,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到種的退化」
在莫言的心裡,爺爺(父輩)充滿了讓人著迷的男性的力與美.爺爺是一個橋夫,但卻膽敢為了奶奶,為了一段」姦情」去殺人;他本是個農民,卻為反抗日寇而成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女子,卻也感愛感恨,深明大義,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就連當時年僅十多歲的父親,也是一個敢拿起勃郎寧就射的小英雄.這就是神秘的高粱地生活過的人們,他們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輝煌」」凄涼可人」」愛情激盪」的紅高粱,就是莫言要尋找的故鄉,要尋找的精神家園吧.
㈥ 莫言《紅高粱》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藝術特點
1、《紅高粱》小說的主題思想既張揚活得豪爽、個性解放、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又歌頌英勇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敘事藝術
粗俗又崇高的人物對白,愛憎交織的場面敘述。
打破了敘事視角的常規用法將多種敘事視角交替使用達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在全知和限知的敘事視角中來回穿梭,在講述別人故事的同時,也在聆聽著別人講故事。
能夠自如地掌控敘事節奏還能給讀者以足夠的想像空間,在敘述上真正做到用技而不炫技,主觀又不失公允。
3、弘揚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個性解放精神,重建創造精神等。
莫言首評《紅高粱》結尾:不符合科學但符合藝術
電視劇《紅高粱》專家研討會日前在京召開,《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表示他出國期間看到海內外華人熱追電視劇版《紅高粱》,他特別提到《紅高粱》結局九兒慷慨赴死這場戲雖然不符合科學,但是符合藝術,符合觀眾的心理需求。
對於電視劇版《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表示,因11月6日去美國,他只看了30多集,但每集他都看得很仔細,看完後也生出很多感想。而赴美期間,海外華人對電視劇版《紅高粱》的喜愛,更是讓他清晰地感受到《紅高粱》的巨大魅力。
莫言說,赴美期間他發現很多身在美國的華人都在追看《紅高粱》,反映也都是正面的、肯定的。尤其是他們在異國他鄉看到這樣帶有強烈中國風格、中國鄉土精神的電視劇,喚起的思鄉之情,更讓他感到非常振奮和高興。
完成拍攝,將它完美呈現出來,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莫言也表示由衷地感謝。他表示電視劇版《紅高粱》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是符合我們愛國主義主旋律的電視劇;
充分展現了我們傳統文化道德價值觀中正面的部分,其故事的講述,曲折、豐富、豐滿,堪稱精彩;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更是塑造出一群形形色色的豐滿和比較豐滿、個性十分鮮明的人物。以一部作品來說,有這幾點就足以站得住腳。
莫言還特別提到了電視劇的結尾部分,「在大結局中九兒提著酒的情節,酒是不可能引發那麼大的爆炸,因為酒燃燒,冒出的火苗是藍色的,不會像汽油那樣引發沖天大火強烈爆炸,這個雖然不符合科學,但是符合藝術,符合老百姓的心理需求。」
㈦ 紅高粱的主題思想
1、主題思想
莫言描繪了一片紅如鮮血的紅高粱,整個世界都是血紅的,以這種狂歡式的語言、天馬行空式的筆觸,塑造了一個在倫理道德邊緣的紅高粱世界,一種土匪式的英雄,他們做盡壞事但也報效國家,他們繾綣相愛、英勇搏殺,充滿著又離經叛道又擁有無限生氣的時代氣息。
2、簡介
《紅高粱》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紅高粱》主要通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余占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贊歌。在充滿野性的紅高粱地里,我的爺爺和我的奶奶在紅高粱地里進行了野合。《紅高粱》主線是「爺爺」余占敖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余占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小說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發的造反勢力,有的是混亂和無紀律的地方首領。他們沒有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主動意識。他們反抗的原因來源於為自身的生存而抗爭。整部小說中沒有著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爺爺」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雙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氣使人物更加豐滿和真實,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一幕。
3、創作背景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融合了多種混亂的異質,最終通過一種強烈的刺激來塑造時代背景,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就像他所說的:「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就是在這片充滿夢幻與神奇,浪漫與純真,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上,展現出壯美的畫面:站立著無邊無際凄婉可人的、激盪著愛情波浪的紅高粱;款款流動著的墨水河;伴隨著螃蟹散發出的腥甜。高密東北鄉的壯美畫面對應著作者開闊、宏大、豐滿、艷麗、血腥的語言。莫言用這種語言追述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敘述者以及他的爺爺、奶奶、父親時候的那場華麗的戰役,表現出細膩獨特的生命體驗。
4、作者簡介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㈧ 論《紅高粱》的藝術特色
《紅高粱》的整個符號系統就是一個多側面多層次的審美范疇,其中的人物語言是粗話、臟話、野話、葷話、罵人話、調情話等粗俗污穢的鄉村用語,是典型的高密農民在說話。
小說的主題被詮釋為弘揚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個性解放精神,重建創造精神等。
其意圖是藉助高密東北鄉民間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來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喚強有力的生命形態,呼籲中華民族要自尊自強,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質。
(8)電影紅高粱主題的表現手法擴展閱讀:
《紅高粱》電影於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紅高粱》電視劇女主角周迅獲第21屆上海電視節頒發的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
1987年11月,香港出版《八十年代中國大陸小說選》,香港作家西西負責編選的第一輯就推出了莫言的《紅高粱》。1993年,維京出版社出版了由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翻譯的《紅高粱》。
㈨ 電影《紅高粱》中,張藝謀對色彩的運用有什麼特點
色彩,講究色味、色性。
張藝謀在《紅高梁》的色彩構成上,運用了較暖的橙色為主色調,以掲示主題內容,令人對高梁產生濃厚的鄉土情趣。
㈩ 《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
透過影片《紅高粱》還不難看出,它在人的生存狀態、人的本性上作了文章,探討人生哲理。《紅高粱》從本質上說是揭示了一個全世界人們都在關注的問題:文明發展了,人的尊嚴該如何保持,人的活力該如何張揚?人性如何不因科學的昌明發達而喪失?該片導演張藝謀曾聲明,他拍《紅高粱》就是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就是要張揚人性。在電影中,還往往運用一種具像來象徵,暗示或者喻意環境與人的關系。環境與人相應和時,可以張揚人性;環境與人矛盾,則會壓抑,破壞,甚至毀滅人性。電影《紅高粱》中的高粱地,酒坊均與男女主人公的人性相應和,因此它起到了強化,張揚人性的作用。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個天地變成紅色,來顯示人物壯烈的心理真實,也是《紅高粱》的藝術之筆,它給觀眾留下了一種神奇及激動之處。這要比小說中的一帶而過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現。提到這些,又不難想像,片中的「顛轎」一場戲,在那崎嶇的道路上,滾滾的黃塵,轎夫那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釀酒作坊裡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過煙氣,來回走動的人而營造出來的熱氣騰騰的氣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風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拔地而起……這些熱烈鮮明的氛圍,表現的多麼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無處不和電影強調形象直觀沖擊力有關系。這些場面最能體現淳樸的民俗和傳奇的色彩以及片中人物的心境,由於編導者的刻意渲染,使作品在總體上透出了一種強悍的,狂野的,生機勃勃的氣質,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生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