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平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勝利完成長征的英雄氣概,表達了紅軍戰士們勇往直前的鋼鐵意志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作品原文: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譯文: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 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 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 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1)電影紅旗漫卷西風主題思想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後,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根據地挺進。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
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此詞即是作者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文學賞析:
上闋「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起筆境界遼闊,寫站在六盤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見。兩句詞緊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凈朗,雲層疏淡,大雁往南飛。「望斷」二字涵義豐富,寄意尤深。
「望斷」,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見還望。因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過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會勾起作者和紅軍對南方革命根據軍民和故鄉父老鄉親的無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斷的神情。這兩句雖是寫景,但景中寓情。
接下來「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兩句,抒情顯得十分自豪。
「不到長城非好漢」,還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北上去抗日前線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兒。
下闋的結構同上闋一樣,也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
「六盤山上高峰」,點明六盤山題意,並告訴讀者,作者當時是在六盤山高峰之上。「紅旗漫卷西風」。紅軍的紅旗漫卷於西風之中,這個特別的景物,象徵著勝利。
從畫面中能體現出紅軍將士的豪壯之情,這就是景中寓情。「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長征勝利了,革命的主動權已掌握在中國共產黨手中,「縛住蒼龍」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作者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❷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意思是
六盤山高峰挺拔烈烈西風吹卷著紅旗!!
就是這個啦!
❸ 紅旗漫卷西風描述是哪個歷史事件
《清平樂·六盤山》。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路線後,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根據地挺進。1935年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1935年10月初,國民黨一方面調集重兵「圍剿」陝北革命根據地,另一方面在六盤山一帶建立防線,妄圖圍殲長征紅軍。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指揮下,佯攻天水,示行於東,然後出敵不意,從哈達鋪掉頭北進,攻克通渭城,進入平涼、固原大道。1935年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六盤山。之後,長驅直入,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今吳旗縣),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首《清平樂·六盤山》就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如火的紅旗,飄揚在高高的六盤山頂,烘托出紅軍將士的勝利喜悅。「紅旗」作為革命的象徵,在毛澤東詩詞中反復出現:「山下旌旗在望」;「紅旗躍過汀江」;「山上山下,風展紅旗如心畫」;「風卷紅旗過大關」;「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干,不周山下紅旗亂」。毛澤東及其率領的工農紅軍扛著這面紅旗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勝利,今天,這面紅旗歷經槍林彈雨,更加鮮艷地招展在六盤山頂,它預示著長征即將勝利結束,中國革命將翻開新的一頁
❹ 《解放》觀後感
寫作思路:認真觀看影片,將影片的主題思想詳細地描述一下,把自己觀看之後的感受以及體會詳細地闡述依稀。
正文:
一段塵封69年的珍貴歷史影像,首次公開,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千條膠片素材里,我們找到一段珍貴的歷史影像。
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聲音響起,當解放戰爭勝利的號角遍布祖國大地,當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夙願即將實現。在祖國的邊疆,在未解放的地區,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呼聲也如烈火燎原,勢不可擋。
在新疆,毛澤東對三區革命的高度評價,讓一個維吾爾族年輕人激動不已。又是怎樣的契機,讓他在開國大典時,登上了天安門的城樓。解放前夕,美國駐烏魯木齊副領事曾這樣預言,共產黨的軍隊將會餓死在新疆。然而究竟是怎樣的動力,讓進駐新疆的解放軍戰士們不僅沒有餓死,還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記錄?百歲維族老人連自己的歲數都記不清,卻為何一輩子沒有忘懷共產黨的恩情?
在雲南,「普洱專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會議」已進入到同簽誓詞的最後環節,為何會場突然陷入一片沉寂,又是怎樣的一個青年打破了困局,促成誓詞的順利簽署。身處封建領主巔峰階層的他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共產黨,甚至不惜和自己的階級決裂?「揚威橄欖壩,勝利回家鄉」的背後又有一段怎樣激動人心的故事?
看紅旗漫卷西風,五億人民如何真正團圓。在西藏,是什麼讓貴族出身的阿沛·阿旺晉美做出驚世駭俗之舉,毅然減掉身份象徵的發辮?第一塊農田的變遷,百萬農奴的翻身,健康和文明,進步與秩序逐漸在西藏確立起來。背後又有多少動人的故事?
沒有人民的解放,何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勢之下,人民的選擇,又包含了多少深意?
❺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意思是什麼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的意思是:六盤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風吹卷著紅旗。出自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清平樂·六盤山》,寫於1935年10月。
全詩原文: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5)電影紅旗漫卷西風主題思想擴展閱讀:
六盤山:寧夏南部固原西南,是六盤山山脈的主峰,險窄的山路要盤旋多重才能到達峰頂。毛澤東在1935年九月中旬率領中央紅軍進入甘肅省南部,10月上旬,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打垮了敵人的騎兵部隊,勝利地越過六盤山。
《清平樂·六盤山》是現代思想家、革命家、詩人毛澤東於1935年創作的一首詞。
此詞上闋從眺望遠景起筆,寫了登上六盤山所見到的北國清秋的景色,回顧了長征的勝利,表達了紅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下闋則寫近處,如火的紅旗在高山之巔,迎著西風舒捲,烘託了紅軍將士勝利的英姿。
上下兩闋相對獨立,卻又緊密相連、一脈相承;在表現手法上,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達到了情景交融、剛柔相濟的妙境。
❻ 紅旗漫卷西風的電視劇
作品名:紅旗漫卷西風
電導演:王好為
類型:戰爭、歷史
對白:普通話
顏色:彩色
地區:中國、內地
時間:1999
集數:12
演員:孫濤、吳京安、鄭強、
內容概述
1949年我軍挺進西北,和平解放新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空間跨度大,相關人物多,構成事件發展的因素縱橫交叉,可以說 是「剪不斷,理還亂」。而這部片子卻很短,只有十二集,再加一個尾聲。
不過這部電視劇出現了歷史事實與藝術表現的矛盾。如果取材不全,就不能完整地再現這段歷史;如果藝術表現力不強,就不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
導演確立了這樣一個思路:簡化事件過程,騰出空間寫人物。
根據這個思路,導演設置了兩條主要線索:一條是我 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殘匪在大西北地區的較量,一條是我黨領導的和平民主勢力與國內外分裂主義勢力及國民黨頑固派的斗爭。前者推動後者,如果沒有我軍在西北戰場上的節節勝利,馬呈祥、葉成、羅恕人等國民黨頑固派就不可能放下武器,就不可能使分裂主義勢力越來越陷於孤立;後者呼應前者,如果沒有我黨在新疆領導的和平民主勢力的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也不可能在解放軍進疆之前使新疆獲得和平解放。
歷史的邏輯與藝術的邏輯是一致的。編導抓住了這兩條線索,就抓住了歷史事件的本質真實,同時也就抓住了藝術創造的綱。 抓住了這個綱,就能刪繁就簡,為描寫人物騰出足夠的空間。應當說,片子對於人物的塑造是比較成功的。如王震的粗中有細、武中有文,陶峙岳的儒雅深沉、處變不驚,劉長勝的忠誠質朴以及克服小農意識的心靈軌跡,都塑造得栩 栩如生,頗見光彩。而人物的生動豐滿,在很大程度上則得力於細節的精心刻 畫。例如第九集,王震向二、六兩軍的領導講述他與毛主席一起觀看京劇《古城會》的情形,它不但揭示了王震熱愛士兵、尊重知識分子的思想來源,而且 烘託了毛主席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迷人魅力。這就是宏觀與微觀的統一,敘述事 件與塑造人物的統一,也是作品的真實性、思想性與情感性的統一。
❼ 紅旗漫卷西風主題曲是什麼,《愛的信仰》歌詞介紹
《愛的信仰》歌詞
歌詞 [00:22.85]時間像游樂場 排著隊等遺忘 [00:30.59]某段煩惱 某段憂傷 將單純再次播放 [00:38.30]想把那些時光 反鎖住記得它 [00:45.40]放在心上 變成太陽 每秒鍾都晴朗 [00:52.72]我永遠信仰 昨天的願望 會實現 [00:59.93]就從這一天 讓我的肩膀 [01:04.14]撐起這 美好的世界 [01:08.15]我永遠信仰 明天的天堂 [01:11.79]會出現 絕對不遠 [01:15.96]就...
❽ 清平樂·六盤山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急現在
《清平樂·六盤山》生動表現了毛主席及其統率的紅軍徹底打垮了國民黨反動勢力的堅定決心,抒發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
此詞上闋從眺望遠景起筆,寫了登上六盤山所見到的北國清秋的景色,回顧了長征的勝利,表達了紅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
下闋則寫近處,如火的紅旗在高山之巔,迎著西風舒捲,烘託了紅軍將士勝利的英姿。上下兩闋相對獨立,卻又緊密相連、一脈相承;在表現手法上,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達到了情景交融、剛柔相濟的妙境。
下闋的結構同上闋一樣,也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六盤山上高峰」,點明六盤山題意,並告訴讀者,作者當時是在六盤山高峰之上。
高峰是作者描寫的一個大的背景,這個背景前面的景物很特別:「紅旗漫卷西風」。紅軍的紅旗漫卷於西風之中,這個特別的景物,象徵著勝利。
從畫面中能體現出紅軍將士的豪壯之情,這就是景中寓情。
❾ 毛澤東的《清平樂·六盤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釋義: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 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 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 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原詩:
《清平樂·六盤山》近現代:毛澤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簡介:
這首詞回顧了萬里長征的行程,表達了紅軍戰士們勇往直前的鋼鐵意志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這是一首在戰斗中前進的勝利曲,是一篇振奮人心,激揚鬥志的宣言書。
(9)電影紅旗漫卷西風主題思想擴展閱讀:
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後,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根據地挺進。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
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此詞即是作者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清平樂·六盤山》是紅軍摧毀敵人最後一道封鎖線,翻越六盤山高峰,勝利在望時寫下的詞章。這首詞既抒發了毛澤東及其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勝利完成長征的英雄氣概,又表達了他們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豪情壯志。
上闋表明當時的戰斗決心。「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秋高氣爽,萬里晴空飄浮著幾縷淡淡的白雲,佇立山頂,極目凝望著南飛的大雁直到消失在碧空的盡頭。這兩句詞看似寫景,實則寄寓了詩人無限的情懷,既有登高望遠吞吐山河的豪邁,又有追隨大雁,遙想戰友、親人的柔情。
因為雁陣飛往的地方,正是詩人剛離開不久的革命搖籃——井岡山,那裡有幾經戰斗開辟出來的廣大革命根據地,有和紅軍心連心的革命人民,有留在那裡繼續斗爭的戰友何叔衡、瞿秋白、陳毅等,也有詩人的親人毛澤覃,他心愛的幼子也寄養在那裡,後來不知去向。
所有這一切,足以令人魂牽夢繞,南飛的大雁啊,你能帶去詩人的問候與思念嗎?你能把長征勝利的喜悅帶回南方嗎?這兩句詞可謂觸景生情,在對自然景物的白描中,蘊藏著詩人對戰友和親人的款款深情,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