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部關於戰爭的電影
鍋蓋頭》描寫海灣戰爭美軍狙擊手的故事
《第九突擊隊》俄羅斯最新戰爭片,一隊新兵在阿汗 戰場上上演生存與死亡的悲歌
《大偷襲》05年8月推出,描寫二戰時,美軍營救菲律賓日本集中營戰俘的故事。喜歡看打小鬼子的朋友不能錯過。
《天國王朝》美國電影似乎很少涉及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題材,這次,我們大英帝國的一個鐵匠,陰差陽錯的來到被基督徒佔領的耶路撒冷,沒享受幾天好生活,就趕上了強大的撒拉丁軍隊的攻擊,漫天的投石車發射的飛彈,瘋狂的彎刀駱駝部隊,我們的鐵匠如何力挽狂瀾呢?
《風語者》又是一部打鬼子的片
《士兵宣言》根據小說改編的越戰影片
《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的經典越戰片,十分精彩
《深入敵後》美飛行員在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無人地帶》波斯尼亞戰爭電影,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桂冠
《兵臨城下》前蘇聯頭號狙擊手與德國狙擊手學校的校長之間會有什麼故事呢?看過就知道。
《珍珠港》精彩特效下美國愛國主義與浪漫激情
《U-571》海戰的經典,無論後來專家找出該片的多少錯誤,可影片的質量與娛樂效應卻一點不差
《核艇風暴》因為錯誤的密碼來電,一場核戰爭幾乎要打響
《K—19寡婦製造者》這艘核動力潛水艇沒有因為指揮官換成哈里森福特而變的吉祥,寡婦製造者真是名副其實。
《獵殺紅色十月》老007蕭恩·康納利搖身一變成為了前蘇聯最先進潛水艇的指揮官,帶領一干將領叛逃蘇聯,發誓要享受資本主義的繁華……
《太陽淚》美國大兵潛入非洲中部去營救國際紅十字會的官員,有點看頭。
《哈特的戰爭》德國集中營裡面發生的一件事,見證了英雄的慷慨悲歌。
《勇敢的心》蘇格蘭的民族英雄在這部電影的形象如此高大,那臨死前的一聲「自由」,震懾人心
《愛國者》與世無爭的美國農場主在兒子被英國遠征軍殺害後,徹底變成了一個屠夫,背景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四根羽毛》宏大的戰爭巨作,茫茫沙漠,英國殖民者為了保住那「日不落」的光輝旗號,在遙遠的非洲與蘇丹穆斯林作戰浴血撕殺。
老牌經典有:
《橋》
《卡撒布蘭卡》
《巴頓將軍》
《坦克大決戰》
《莫斯科保衛戰》
中國的戰爭片嘛
《大決戰》不錯
《開國大典》經典
《渡江偵察記》還兼具娛樂效果
《上甘嶺》就是今天看也依然振奮人心,爆炸效果一點不遜色外國大片。
先說大陸那些歲月的(如果您很懷舊):
1。上甘嶺(1956)(Shanggang Hill)
本片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講述1952年秋朝鮮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上甘嶺戰役的整個過程。在電影美學和影片主題上達到了和諧統一。
2。英雄虎膽(1958)(COURAGEOUS FIGHTER)
講解放初期,在廣西南部的十萬大山地區剿匪。
3。林則徐(1959)(The Opium Wars)
不用多介紹了。
4。紅色娘子軍(1961)(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5。甲午風雲(1962)(Naval Battle of 1894) ]
打吉野的
6。冰山上的來客(1963)(VISITORS ON THE ICY MOUNTAIN)
還愛情呢
7。小兵張嘎(1963)(ZHANG GA,THE SOLDIER BOY)
你就是羅京寶叔叔。
8。紅日(1963)(Red SUN)
打74師的
9。歸心似箭(1979)(ANXIOUS TO RETURN)
獲1982年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語片獎
10。一個和八個(1983)(ONE AND EIGHT)
第五代導演的看山座
至於大決戰之類 雖然導演在場面上很宏大史詩 對於蔣介石 林彪等形象也突破以往 更具回歸人性 但說穿了對於所謂兩種力量角逐中的領導人描述過多 還是咱中國人打中國人。悲哀 故不放入 我們要記錄大社會背景下掙扎的小人物
至於外國的 我們來聊點經典的;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
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
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
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都是好萊塢對越戰 二戰 比較突出 另外再介紹幾部
1 特洛伊
導演: 沃爾夫岡-彼德森
主演: 布拉德-皮特,奧蘭多-布魯姆,黛安-克魯格,艾瑞克-巴納
有點荷馬史詩的味道
2 太極旗飄揚
導演: 姜帝圭 Kang Je-Gyu
主演: 張東健,元彬,李銀珠
韓國人對於南北割裂之痛 特別是看到漫山遍野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沖上來 哇 中國人就是多 實尾島也不錯
3 角鬥士
導演: 雷德利-斯考特(Ridley Scott)
主演: 盧塞爾-克勞(Russell Crowe),喬爾奎因-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
前面有一段羅馬戰德國野人的作戰很經典
4 黑鷹隕落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主演: 喬什·哈奈特Josh Hartnett、伊萬·麥奎格Ewan McGregor
地方武裝有點像GENERAL游戲
5 遙遠的橋
導演: 理查德 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
主演: 詹姆斯 卡安 (James Caan)
七十年代攝制規模最大的戰爭片 明星陣容空前盛大
6 狙擊手
導演: 路易斯·羅薩 Luis Llosa
主演: 湯姆·貝倫傑 Tom Berenger J.T. Walsh 比利·澤納 Billy Zane Reynaldo Arenas Don Battee Howard Bosse Jorge Bustamante Tyler Coppin
很經典 有很多部
7 風語者
導演: 吳宇森 John Woo
主演: 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克利斯汀·史萊特 Christian Slater 諾亞·艾姆雷克 Noah Emmerich 皮特·施特曼 Peter Stormare Kevin Cooney 詹森·艾薩克 Jason Isaacs Scott Atkinson Clayton J. Barber
吳宇森導演的 確實很不錯 納瓦霍族
8 勇敢的心
導演: 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
主演: 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
FOR FREEDOM 是男人就該看
9 第一滴血系列
史泰龍 蘭波天生英雄
10 解放
導演: 尤.奧澤洛夫
主演: Nikolai Olyalin
蘇聯的經典
11 亂 影武者
黑澤明導演的古代日本戰爭
⑵ 誰可以幫忙告訴我一些歐美的古典戰爭大片
好萊塢十大經典戰爭電影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
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
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
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特別推薦:《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
該片不屬於筆者自己定義的狹義戰爭片,因為它描寫的是二戰剛結束後三名美軍士兵返回家鄉的故事。我們藉此機會推薦本片,一則因為它感人淚下,另外,這個題材不多見,要處理得當更是不容易。
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三名士兵從九死一生的戰場,懷著無比的興奮和憧憬,回到故土。但他們面臨的新挑戰,在心理上絕對不亞於戰火的洗禮。一般的公眾印象都停留在英雄凱旋而歸的階段,但他們回到家以後又必需怎樣適應平凡的家庭生活,他們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又會有什麼新的挫折?本片把觸角伸向大家視而不見的地方,從炮火散去後的平淡中挖掘出戰爭的創傷和永恆的親情。
本片在二戰結束的次年推出,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其中扮演斷臂軍人的演員是真的殘疾軍人,他除了獲得最佳男配角,還因「把希望和勇氣帶給退伍軍人」得到特別獎
⑶ 求一部電影名字,下面是主要內容
法國電影《蝴蝶》(Le Papillon)
【領銜主演】: 米歇爾·塞侯 (MichelSerrault) 柯萊兒布翁尼許(ClaireBouanich)
【導演】: 菲利浦慕勒(PhilippeMuyl)
【上映時間】: 2002年
【製片國家】: 法國
【影片類別】: 喜劇/生活
【語 言】: 法語
【簡 介】:
在法語中,蝶與蛾都被統稱作papillon。該電影名如果直譯應譯為"蛾"。但考慮到審美,故譯為"蝴蝶"。
她沒有爸爸、只有媽媽,她不怕陌生人。她的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她叫做麗莎,今年8歲。中午放學,媽媽忘了接她回家,麗莎不哭不鬧,坐在咖啡店,被鄰居爺爺發現。脾氣怪怪的爺爺,搜集了各種美麗花蝴蝶, 還要去山上找"伊莎貝拉",他說那是歐洲最稀有蝴蝶(蛾)。小女孩找不到媽媽,好怕被送到孤兒院! 麗莎也想看蝴蝶飛呀飛,可以跟爺爺一起去嗎? 一個嚴肅的老人,一個活潑的孩子,兩人一問一答,情趣盎然,對話簡潔而深邃,伴隨著音樂的層層深入,老少二人問答機智,互動和諧。
這一老一小已經變成了有趣的搭檔,在相互啟迪,相互關愛中,踏上了走向大自然的旅程。電影中的主題曲,就是這一老一小在冒險路上的風趣對話。鄰居爺爺冷靜肅穆,不苟言笑,小麗莎活潑可愛,總有問不完的話題。
《蝴蝶》看似兒童電影,其實劇本寫得聰明巧妙、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在每個問題的背後,都隱含了人生的哲理。這些來自法國的"心靈課題",可讓大朋友在會心微笑之餘,去思考學習。 片中的小女孩熱情活潑,老爺爺冷靜嚴肅,兩人個性迥然不同。但就某個層面來看,他們卻像兩個小孩子,會彼此鬥嘴、嘲弄和反駁。正如同毛毛蟲會慢慢地變成蝴蝶(蛾),這一老一小的有趣搭檔,一旦踏上了大自然的旅程,經歷不同階段的相互啟迪,關系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轉變……。這位天才童星在劇中純真自然的表現,讓導演喜歡她、攝影師喜歡她,身為觀眾的您,也一定會喜歡她!
蛻變成美麗蝴蝶的重要時刻即將來臨,《蝴蝶》這部電影會幫助你破蛹而出,誕生嶄新的生命!
⑷ 有一部法國電影,是講一個老爺爺和一個小女孩在森林裡捉蝴蝶的,叫什麼名字
《蝴蝶》
⑸ 求幾部外國軍事戰爭影片的名稱
決戰斯大林格勒、空戰英豪
⑹ 誰給我一篇法國電影Le papilon的英文影評
尋找心中的伊莎貝爾蝶
伊莎貝爾蝶,被稱為歐洲最美麗的月蛾,每年只飛十天,從五月底到六月十日。
——題記
愛樂莎是個長著濃密的紅頭發,鼻子有些塌,薄薄的嘴唇,臉上長滿雀斑的的小女孩,有著無比乖巧的笑容。她的未婚媽媽經常忽略她,夜裡醒了,喜歡自己打籃球,砰砰的聲音,穿透地板,吵到了樓下的住戶朱利安。
朱利安是個喜歡收集蝴蝶的老頭,須發皆白。鏡頭慢慢搖過他的房間,裡面有著大量的蝴蝶標本,桌子上放著一張全家福,看得出來是一家三口,老兩口中間是一個英俊帥氣的小夥子。書桌上放著一本書,《伊莎貝爾蝶的秘密》。
愛樂莎放學後,她媽媽沒有回來,她一個人在小店裡玩電子游戲。朱利安嘆了嘆氣,把她領回自己的家。愛樂莎驕傲而快樂地對他說,「明天我會和媽媽看電影」,「她會等我放學後來接我,我們會去看電影,然後去麥當勞」,而且強調,「就我們兩個」,陽光斜斜地照在她快樂的小臉龐上,像個小精靈。
但是第二天愛樂莎的媽媽忘記這個承諾了,小女孩無比失落。她無意中得知朱利安要去山裡尋找伊莎貝爾蝶,悄悄地纏上他,渴望能夠與他同行。朱利安想把她送到警察局,小女孩怯怯地問,我要進監獄了嗎?
老人告訴她,小孩是不會去監獄的,警察會把你送回家。
小女孩繼續軟磨硬纏,到底打動了老人。朱利安決定帶上這個小麻煩,事先對她聲明,如果她犯錯誤的話,她就要馬上回家,坐車,乘火車,或者飛機,甚至必須的話,用郵寄的方法把她打發回家。
愛樂莎極乾脆地答應了。於是,老人和小女孩踏上了尋找伊莎貝爾蝶的路。愛樂莎的媽媽則在發現她不見後,找她找得要瘋了。
老人和小女孩之間展開了有趣的交流。他威脅小女孩不許叫他爺爺,否則就把她單獨留下,但是他也會慢慢向小女孩解釋一些名詞,如乾草剁、煤爐,會把小女孩愛吃的西芹沙拉給她,會耐心地講故事給小女孩聽。小女孩抱怨老人不會照顧小孩,但更多的時候,她會喋喋不休地說話,不停地問一些問題,噎得老人只能翻白眼。
途中他們遇到美景,遇到不同的人,老人的睿智,小女孩的天真無邪,時時都會聽到一些妙語。他們一起唱歌,一起捉蝴蝶,一起分享大自然。
老人在山中的一戶淳樸人家的家裡,對著男主人說出了他的秘密。原來他喜歡蝴蝶是因為他的兒子,尋找伊莎貝爾蝶,也是為了他的兒子。他兒子,那個英俊的小夥子,在很年輕的時候,因為得了憂鬱症而自殺了,臨死之前他的要求是,想看到伊莎貝爾蝶。
後來經過小小的插曲,他們都從美麗的大山回到了城市。
愛樂莎的媽媽和朱利安老人坐在椅子上,看著愛樂莎快樂地打籃球。她說,我不明白,為什麼她會這么喜歡打籃球。
老人說,不幸的孩子會希望快點長大。
他告訴年輕的媽媽,說,一個稱職的母親,應該懂得安慰,擁抱和親吻她的孩子。
他告訴愛樂莎的媽媽,應該告訴愛樂莎,你愛她。
愛樂莎的媽媽:她知道我愛她。
老人反問:如果你確認她真的知道,那你覺得她會做所有的這些事情嗎?
這些話,也是老人一直在心裡對自己說的,他那麼愛他的兒子,他責怪自己沒能適當地表達出他的愛,但是後悔已經沒有任何用處。
他告訴孩子的媽媽:我也是,從來都沒有把這三個字成功地說出口。
年輕的媽媽走過去,叫住正在快樂地打籃球的愛樂莎,親吻她的小臉蛋,親了又親,小女孩輕輕地側著頭,有些羞怯,又充滿甜蜜地抱著她的媽媽,嘴角上盪漾著笑容,能讓人融化。
親愛的,請親吻我的臉龐,請告訴我你愛我,請你愛我如珍寶,在我們彼此相愛的時候,在我們還有能力愛的時候。
影片的最後,伊莎貝爾蝶慢慢地破蛹而出。愛樂莎小小的手捧著它,在天台把它放飛。蝴蝶向星空翩翩飛去,老人說,伊莎貝爾蝶飛到那個已經等它很久的人那兒去了。這句話,雖然老人說的時候是欣慰的,但是卻讓我難過得心臟絞痛成一團。
小女孩悄悄地告訴老人,她的媽媽,名字也是伊莎貝爾。
老人也對她耳語說,那我們都找到了我們要找的。
一大簇白蝴蝶飛來,劇終。
Ps,影片里大段大段的對話充滿童真,片尾曲里的兒歌更是好玩,大自然的美景如畫般美麗,整個故事彌漫著溫馨,適合帶上小孩,或者是與愛人,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起分享愛。
⑺ 法國電影,一個老爺爺很會捉蝴蝶,教外孫女捉蝴蝶,畫面很美
片名就是蝴蝶,導演: Philippe Muyl
編劇: 菲利浦 慕勒 (Philippe Muyl)
主演: Michel Serrault / Claire Bouanich
上映年度: 2002
麗莎(柯萊兒布翁尼許Claire Bouanich 飾),今年8歲,單親,喜歡提問,各種各樣童稚的問題。鄰居的爺爺(米歇爾•塞羅 Michel Serrault 飾 ),兒子已經去世,脾氣古怪,有收集蝴蝶標本的癖好。一天,麗莎闖進了爺爺的密室,發現了五彩斑斕的蝴蝶標本。爺爺還說,他要到山上去採集一個叫「伊莎貝拉」的蝴蝶,麗莎大喜,要跟爺爺一起去探險,她多麼希望跟著爺爺去看滿天飛的蝴蝶。一路上,麗莎給爺爺添了不少麻煩,因為她有問不完的問題,還放走了爺爺采來的蝴蝶。麗莎掉進了一個山洞,爺爺著急,找來了救生人員。兩人的友誼、親情,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⑻ 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影片
歷年來的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影片有很多,比如說《翼》、《百老匯的旋律》、《西線無戰事》、《壯志千秋》、《大飯店》。
1、《翼》
第五屆(1932年) 導演:愛德芒德·古爾丁 主演:葛麗泰·嘉寶 / 約翰·巴里摩爾 / 瓊·克勞馥 類型:劇情
評語:好萊塢的電影事業是由好幾根堅強的支柱支撐起來的,其中最主要的支柱之一就是「全明星」。很多時候,一些影片的編導表現平凡,故事亦無太大的吸引力,但只要明星表現精彩,依舊可以在觀眾面前博得滿堂采。《大飯店》就是典型「全明星電影」的成功例子。